日本推出太陽能充電避難包 在外出遊防患未然!

NOWnews – 2012年3月16日 下午6:26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有鑑於311東北大地震之後,日本特別注重個人防災與避難的重要性,相繼推出許多避難用設施與相關商品,而一直以來為之弊病的智慧型手機耗電,也常被提出作討論。

現在日本廠商推出一款太陽能充電包,可解決行動電源的問題,同時也可以當作緊急時備用防災包!

▲圖:具有基本防水功能的太陽能充電避難包。(圖/翻攝自網路)

這款由「HALOS」所推出的太陽能充電包系列,就是能夠隨時背著充電的旅行包,就一般的小型電器用品都能夠支援,例如iPhone、iPad、iPod、PS、NDS以及日系手機,而本身就可當作緊急避難包使用,內裝量相當可觀,可固定收納放置些食物與水等日常用品。

不過這系列的包款並不便宜,後背式 要33800日幣(約新台幣12000元),而箱型包也要21800日幣(約新台幣8000元),不過太陽能充電包的特色就是邊走邊充,如果在天災的緊急時刻,這個功能就物超所值了!

Facebook 馬上按讚 加入Yahoo!奇摩新聞粉絲團

……..文章來源:按這裡


宜縣推廣蔬食 減碳又健康

NOWnews – 2012年3月14日 上午10:00

記者陳木隆/宜蘭報導

從節能減碳及健康觀點出發,宜蘭縣政府衛生局大力推廣健康蔬食計畫,目前正從全縣101所國中小學校、多家餐飲業者作起,希望擴及社區及全民,共同響應減少蛋豆魚肉類等食物的攝取量,並且配合少油、少鹽、少糖,既環保又健康,一舉兩得。

宜蘭縣衛生局長劉建廷指出,「蔬食」並非不吃肉,所以不等於「素食」,以每人每日平均60公克蛋白質需求為基準,每人每日平均攝取21公克以下的蛋豆魚肉類,就可定義為「蔬食」。同時搭配少油、少鹽及少糖的烹調方式,與蔬果做多樣性的變化,同樣可以色、香、味俱全。

又指出,選擇在地食材減少食物里程,在運送過程中可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選用當季食材,降低食材冷藏的能源消耗;少用加工食品以減低食品加工過程中的碳排放;少吃紅肉,減少飼養過程的溫室氣體排放,生產1磅的牛肉約需12磅的榖物。

全宜蘭縣101所公立〔含公辦民營〕國中小學校,目前都訂有「蔬食日」。其中慈心華德福每週有4天、頭城國中每週2天,其他99所每週有1天,配合實施「午餐蔬食」。此外,還有32家早餐業者推出健康均衡早餐、41家商家在午晚餐推廣低卡健康餐盒,共同創造支持性環境。

縣長林聰賢表示,縣民十大死因當中,有五大殺手與飲食和代謝有關。依據98年的資料顯示,國人年平均肉類攝取量達到75.2公斤,日本是36公斤,我國的肉類攝取量為日本的1倍多,籲請大家響應「蔬食」,健康又環保。

Facebook 馬上按讚 加入Yahoo!奇摩新聞粉絲團

……..文章來源:按這裡


核廢料一放30年 蘭嶼人不續約要求立即遷離

作者: CLiao | 環境資訊中心 – 2012年2月21日 上午10:07
本報2012年2月21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整理報導

政府一邊說核能是潔淨無污染的清潔能源,一邊卻將核廢料視為猛虎野獸,處置無方。趕在台電設在蘭嶼的核廢料貯存場租約下個月到期前,蘭嶼人昨(20)日發起大規模反對核廢料抗爭,要求「核廢立即遷離、反對土地續租、賠償重新談判」,500名達悟族原住民冒著風雨來到核廢料貯存場門外,高喊「我愛蘭嶼,核廢滾蛋!」要求把核廢場遷走、不要再讓他們暴露在輻射污染的風險中。

人口數4000多人的達悟族,屬於世界上人口極少數的族群,原應受到國家重視予以保護,30年來卻與核廢料為鄰,甚至飽受核廢料外洩疑慮之苦。台電自1982年5月開始,將核廢料存放蘭嶼,一放30年,目前台電核廢料貯存場還存放97672桶低階核廢料。台電表示去年已經全部檢整完畢,沒有安全的顧慮,但還是無法讓達悟族人安心。

去年中研院一份報告指出,蘭嶼周遭微量放射物質數據異常、升高,有輻射外洩疑慮,年底達悟族人曾前往凱達格蘭大道前抗議,要求核廢料遷廠並針對蘭嶼居民進行全身健康檢查,卻未獲正面回應。

抗議者將象徵核廢料桶的黃色桶子丟到海中,象徵海灣已遭污染。「我們希望它漂到全世界,讓大家都看見蘭嶼人的苦難!」這是達悟族第4度大規模抗爭,離前一次已過了10年。

2006年5月24日已通過「低放射性廢棄物最終處置設施場址設置條例」,台電卻遲遲未處理。而蘭嶼輻射外洩的傳聞,可能導致環境生態和居民的食物受污染,在此陰影下,氣憤的達悟族人,拿出他們主要的食物芋頭,丟向核廢場內。族人表示,在核廢料影響下,蘭嶼許多作物如芋頭、地瓜幾乎腐爛,要求台電為此事負責,政府還給蘭嶼一塊乾淨土地。

不過目前核廢料最終處置場場址還沒有定案,而台電也只承諾會安排族人做健康檢查。台電核能後端營運處長李清山表示,由於最後處置場選址還須經過公投和環評等程序,恐無法在2016年前將核廢料遷出蘭嶼。台電雖曾承諾2015年遷出核廢料,去年11月26日核廢桶也已全數檢整完畢,卻仍未能訂出時間表。

族人希婻‧瑪飛洑現場拿出核廢料檢整照片爆料,照片可見核廢桶已鏽蝕成粉狀,受僱的蘭嶼族人正在核廢壕溝進行檢整作業,質疑這些人到底有沒有受到完善的保護。「難道這些是麵粉嗎?這樣嚴重的破損是造成蘭嶼輻射外洩的元兇」她沉痛指出,島上還有5歲孩童罹癌,政府應重視這件事情,維護族人健康安全,立即遷移核廢場。

台電仍堅稱已對蘭嶼全島做輻射監測,未發現超過背景值的異常輻射劑量,也沒有輻射外洩的問題。李清山強調,台電會持續對島上民眾做全身輻射篩檢,以消除大眾疑慮。

環保團體批評,把全民用電的後遺症丟給偏遠地區的原住民承擔,並不符合公平正義原則。「30年來,核廢料找不到最終貯存地點,而社會集體享受了核電,獨獨讓蘭嶼人承受與核廢料為伍的代價。」

Facebook 馬上按讚 加入Yahoo!奇摩新聞粉絲團

……..文章來源:按這裡


把廢物變黃金

作者: 李鐏龍 | 中時電子報 – 2012年2月19日 上午5:30

工商時報【李鐏龍】

■善盡環保責任、提升形象及節省成本,企業界愈來愈熱中於追求營運生產「零廢棄物」。

■Companies try to recycle all waste, sending nothing to landfill.

養成員工環保習性,引進環保科技或與資源再生業者合作,將營運、製造及生產所衍生的廢棄物,包括廚餘等有機質,予以減量、回收、再利用,剩下的再轉化為能源,就能達到「零廢棄物」。

目前,美國每個月對外宣稱達成「零廢」企業家數日益增加。不過,尚無官方或民間客觀的認證機制,可以發出代表這種榮譽的標章。

追蹤企業環保作為的綠色商業(GreenBiz)機構,其專家麥考爾(Joel Makower)指出,精明的企業現在把「零廢」當成經常性目標,這代表環保運動的質與量都大幅躍進。

各企業 力推零廢運動

美國杜邦(DuPont)集團從3年前開始推展「零廢」運動。負責生產琉璃檯面用材及泰維克(Tyvek)建築用紙的杜邦營建創新公司,在今年1月宣布達成目標,已將其全球工廠每年的廢棄物總量,在短短3年間由8,100萬磅減至「零」。

杜邦表示,殘餘食物等有機質可做成養殖蠕蟲用的墊層,或是做成堆肥供園藝造景之用,該公司生產的可耐麗(Corian)人造石可回收製成新琉璃檯面或造景用石,連運貨用的棧板,也可切割成條、板狀後,製成動物用的床墊。

杜邦營建創新公司的發言人說:「這對我們有加分作用,在營運上及形象上皆然。」

美國通用汽車公司今年1月表示,其全球已有81間製造工廠達成「零廢」,其全球工廠廢棄物回收的比率已突破9成。日本豐田汽車公司去年11月宣布,其北美14間製造工廠中有9間已經「零廢」,其北美工廠的「零廢」平均達成率高達96%。日本本田汽車公司去年7月宣稱其北美14間工廠中有10間已經「零廢」。

美國飛機製造巨擘波音公司去年9月宣布,其美國直昇機廠經翻修後已達到「零廢」。

保特瓶 再利用空間大

美國知名飲料及零食生產商百事公司表示,其旗下Frito-Lay部門位在亞歷桑納州Casa Grande市的工廠已「近乎零廢」。美國溼巾及咖啡濾紙製造商Rockline工業公司去年12月宣布,其阿肯色州的2間工廠已「零廢」,且都是透過和資源再生公司合作構建的「運籌管理」來達成。

美國民生用品大廠寶僑(P&G)美國緬因州廠中有1座在去年達成「零廢」,該公司另有9座工廠也已「零廢」。

連全球零售業龍頭美國沃爾瑪公司也已就「零廢」許下承諾,雖然其距離真正達成目標還很遙遠。

美國軍方也加入這股「零廢」環保風潮。美國陸軍致力於極大化回收其電子品,於去年4月選出8個營區試行,目標是要在既有經費內,於2020年前達到「零廢」。

不過陸軍發言人強調,鑑於百分之百「零廢」未必代表最高成本效益,因此以95%為成功標準。

目前陸軍所有營區平均已能回收73%建築廢棄物,及回收近40%的無害固態性廢棄物。

Facebook 馬上按讚 加入Yahoo!奇摩新聞粉絲團

……..文章來源:按這裡


省錢節能做環保 日食八分助人好 

NOWnews – 2012年2月15日 下午10:58

記者郭政隆/嘉義報導

在台灣,很多人會把吃不完的剩飯、剩菜通通倒入廚餘桶,依照統計,平均每五口食物,就有兩口被丟進廚餘桶,甚至也把過期未開封的食物直接丟掉,造成每年高達有180萬噸廚餘量,這180萬噸食物若能好好運用,足夠讓23萬中低中入學童從幼稚園到大學都吃飽;為此,大林慈濟醫院推動「口說好話結善緣 日食八分助人好」活動,15日上午宣誓起跑,響應助人不浪費,希望人人「素食八分飽」,並將每天將省下的錢存入撲滿,發揮助人的良能。

大林慈濟醫院院長簡守信表示,醫院有將近兩千個員工,等於一個小社區,如果能夠凝聚社區點滴的力量,成為愛的河流,能發揮很大的力量;簡守信呼籲同仁將「米撲滿」、「水撲滿」、「電撲滿」結合成「心撲滿」,將每天八分飽省下的餐費,以及力行環保省下的水費、電費等零錢,都存入撲滿中,可以積少成多,以實際行動幫助別人。

簡守信院長也分享自己簡約過生活的經驗,他說每回吃橘子時一定會削下皮,將果皮存放冰箱避免發霉,在煮過後可做清潔劑;而吃完飯後趁著碗筷還有熱度,立即洗碗,幾乎不用清潔劑,減少對環境的污染,日常生活中只要多用點心,就可以更環保。

目前在全球七十億人口中,大約有十億人是處於飢餓的狀態中,就以北韓而言,他們的勞動者每天只能配給200公克的米飯,大約等於一碗白飯,而非勞動者則分配不到食物;相對相處在台灣的人們,豐衣足食的生活,幾乎不知飢餓的恐怖,大林慈濟醫院希望能透過這項活動,喚起大家對物質、能源的節約,將省下的金錢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Facebook 馬上按讚 加入Yahoo!奇摩新聞粉絲團

……..文章來源:按這裡


聯合國公布2012年水資源日主題:水與糧食安全

作者: 莫聞 | 環境資訊中心 – 2012年2月13日 下午2:34
本報2011年2月13日綜合外電報導,李采薇編譯,莫聞審校

每年3月22日是聯合國「世界水資源日」(World Water Day),第一個水資源日是在1993年通過決議,此後聯合國每一年此時都會針對水資源設定各種不同的主題,而今年的主題就是「水與糧食安全」(Water and Food Security)。

聯合國資料顯示,人類的水資源消耗量主要在農業活動、工業與家庭用水,其中,農業用水占了70%。可見,水的存與對人類的吃息息相關。

人一天只需要喝2.5升的水,但是我們所吃的食物背後,其實還隱藏著更多的水資源消耗;例如,泡一杯咖啡,雖然只需要200cc的水,如果加上種植咖啡樹、採收、烘培、冷卻等過程程的間接用水都納入計算,實際上我們每喝一杯咖啡,後面代表消耗了140公升的水。其他像是我們每喝一杯牛奶就消耗了200公升的水,每吃一個漢堡也消耗了地球上2400公升的水,每吃一塊牛排更消耗了7000公升的水。

然而,隨著地球人口的增加,需要更多的水來生產糧食,當前有10億人處於營養不足與水資源壓力的情況下,聯合國的行動宣言指出,人們其實有很多行動方案可以實行,協助節省水資源,讓所有人都能有足夠的營養與食物可以攝取。

2012年水資源日主題活動不只詳細呈現日常食品的水消耗量,也提出了城市的水資源循環與再利用概念,製作了詳細但淺顯易懂的圖說來解釋城市生活廢水排放的問題,以及回收水內的氮磷鉀對於農業灌溉是富含極高土壤養分。

為了鼓勵民眾響應珍惜水資源,水資源日活動也提供了一些節水方法,包括關於減少生產鏈中的水資源消耗:

– 消費低耗水的產品。

– 減少食物浪費,全世界有30%的食物從未被吃到就進垃圾桶了。

– 改進生產技術,以減少水的使用。

– 保持健康的飲食習慣。

※ 聯合國水資源日的活動網址 http://www.unwater.org/worldwaterday/index.html 。

Facebook 馬上按讚 加入Yahoo!奇摩新聞粉絲團

……..文章來源:按這裡


【以色列綠色學徒之旅】太陽能社區不是夢!

作者: 莫聞 | 環境資訊中心 – 2012年2月10日 上午11:34
本報2012年2月10日以色列,伊拉特訊,特約記者陳婉寧報導

順應資源條件 推動太陽能  拒絕核電

以色列在國內推廣太陽能已有一段時日,其實對整個以色列來說,開發與利用太陽能是極重要的任務,因為以色列有63%的地形氣候為全年少雨乾燥的沙漠地帶,但是全國還是有約10%的人口居住於此區域。

以色列目前的能源30%來自石油、70%來自煤炭。雖然太陽能使用尚未成一主流,但藉著思考如何化天然劣勢為優勢並且加以利用,以面對這些極端自然環境的考驗,則讓以色列許多地處沙漠地帶的集體農場(kibbutz)發展出以太陽能為特色的綠能產業、大學院校中針對太陽能利用的研究發展更是不遺餘力。

目前以色列國內並無核電廠,有核能研究站兩座,但不用作發電。車諾比核災餘悸猶存,加上考慮國土狹小未必承受得起核電風險,同時還需顧及其他鄰近國家的反應,種種因素已讓核電本身在以色列備受爭議。2007年能源部部長興起建造核電廠的念頭,最後也遭攔腰斬斷。

以色列國內的傳統能源既不多樣化也不豐產,石油需仰賴鄰近國家的供給,為了更大程度的能源獨立及自足,發展太陽能成了一條不得不走的路。

以色列內太陽能產業最為發達的地區,位於南部的Negev,全年氣候乾燥且多為沙漠地形,陽光強烈充足,具有發展太陽能的良好基礎。

簡介以色列太陽能發展歷史可以分成幾個階段:1950年代開始發展太陽能熱水器的安裝及使用,解決國內能源短缺的困境;1960年代國內成功地推廣太陽能熱水器,並在銷售市場上有良好的客戶反應。1970年代正值石油危機,國內的太陽能熱水器使用率高達90%。1980年代,政府通過法案,規定建築物設計都需留設安裝太陽能熱水器的相關設計空間,家家戶戶都裝設太陽能熱水器,成了一不成文規定。

2008年,為了刺激民眾使用及裝設太陽能設備的意願、太陽能設備相關供應商的發展、以及電力公司調整配合太陽能電網的設計,以色列開始推廣政府電力收購制度(Feed-in Tariff, FIT),簡言之就是政府提供給建置太陽能發電系統的業者、團體或個人保證購回電價的價格,透過市場機制的誘因,讓客戶(家庭)和相關方能夠從使用及供給兩方面雙管齊下,最快速度地提高太陽能的使用及市佔率。

直到目前為止,以色列在太陽能使用上仍舊是世界翹楚,經過統計,太陽能佔以色列能源使用的25%,90%家庭使用太陽能熱水器。太陽能為以色列節約了每年將近32萬立方米的石油使用。
太陽能設計 Kibbutz Lotan正流行

以Kibbutz Lotan來說,地處沙漠,一年四季都有好陽光的優勢,找到好方法利用太陽能能夠大幅減少電力開銷,同時在促進整體社區的環境意識、塑造社區形象及環境教育方面,也有加分作用。

觀光客或前來學習生態設計的賓客,一到Eco-campus及Eco-Tourism中心,就可看到充滿了各式各樣的太陽能應用設計,居民區也普遍性地使用太陽能熱水器。Eco-campus整體區域的照明用電及洗浴用水都是使用太陽能設計,目前以色列一般的民生用電每度電約0.53NIS(約台幣4.2元),在導覽教學的過程中,先提供何謂一度電的概念、自家或個人每人每月使用多少度電、當我們了解自己用電需求量為多少的同時,就能夠去估算需要自行製造多少度電來使用。

基本上在Eco-campus的園區共有三間太陽能洗澡間、四間廁所、一個廚房、交誼廳和十間雙人宿舍,此區域的所有用電透過五塊太陽能光電板帶動作用。廚房有六個太陽能鍋爐,基本上拜沙漠地區強烈陽光所賜,太陽能鍋爐的使用率極高,只要是日照時間隨時都可以烹煮食物,使用太陽能鍋爐並無想像中的困難或不便,而且烹煮出來的食物還有暖洋洋的陽光風味。

Eco-Tourism center內的茶館和相關設施用電也是透過太陽能光電板發電,在以色列南部,陽光真的是垂手可得的清潔能源,不多加利用實在可惜。

生活在這個太陽能使用率極高的社區,陽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會慢慢發覺生活的各種面向(洗澡、洗衣、吃飯、建築用料、交通出行、照明,小到大小便的生活瑣事)都可以找到永續使用的模式。

相比之下,生活在一種「能源價格便宜、生活資源只要用金錢就可以買到、餐桌上的食材只剩下到超級市場的距離」表象之下,人對生活和資源的敏感度越來越低 ( 或者越來越輕視 ),也就越容易磨損及缺乏從知識到實踐善用所有資源能源的決心。
太陽能作為產業的集體農場 誕生

2011年初,首個以太陽能產業為主體的集體農場誕生了。Kibbutz Ketura是第一個以太陽能作為產業的集體農場,也是第一個與太陽能公司合作的商業運營基地 。

此基地每年生產9兆瓦小時(GWH)的電力,並搭接上國家電網,提供附近區域用電。預計在未來20年內,將減少以色列125,000頓碳排放。

※ Kibbutz Ketura官方網站 http://www.ketura.org.il

Facebook 馬上按讚 加入Yahoo!奇摩新聞粉絲團

……..文章來源:按這裡


環保製造 全球唯一竹子巧克力廠

TVBS – 2012年2月8日 下午10:38

好萊塢電影「巧克力冒險工廠」讓人對工廠充滿好奇,印尼峇里島也有一座很特別的巧克力工廠,這座工廠是用8萬公尺的竹子打造,外型就像是一座竹子宮殿,工廠還用太陽能板發電相當環保,裏頭製作的巧克力原料,也是用印尼原產的有機可可豆,成為全球最大的環保巧克力工廠。

看起來像是簡單搭起的棚架,經過365天,成了全球最大,也是唯一的一間竹子巧克力工廠,如果不說,還以為是印尼峇里島的環保旅館。美國食品公司業者里波:「竹子是生長最快的一種植物,也是全球最堅固的自然建材,他甚至比鋼筋都還堅韌。」

推動永續概念的美國食品公司,跟峇里島居民合作,每根樑柱都是利用竹子打造,不只在當地創造就業機會,保留傳統建築工法,更成為宣傳環保概念的竹子殿堂。里波:「民眾到這裡可以在大廳走走,了解我們在做什麼,跟我們永續環保的概念作結合。」

雖然不像電影裡威利旺卡的巧克力工廠充滿奇幻色彩,這間工廠也是別有玄機,竹子工廠屋頂裝有太陽能板,供應工廠大約一半的能源,工廠底部還有能夠回收雨水的系統,讓150立方公噸的雨水可以經由過濾重新使用。里波:「環保永續不只是落實在農業上,不只是有機農業,有機跟環保其實是兩回事,不過我們結合兩者創造出這間工廠。」

食品業者選擇把工廠蓋在峇里島,當然不只是看上這裡的環境,印尼身為全球第三大可可輸出國,不但可以控制有機可可的品質,也能減少食物里程。里波:「過去農民不喜歡吃自己生產的可可豆,所以用很便宜的價格出售,現在我們開始告訴他們,這些可可豆會被送到哪去,我們帶他們來試吃,當然事情就有很大的變化。」

從頭開始讓這些農民了解可可的美味,竹子巧克力工廠生產出來的巧克力,自然是充滿農民對環境還有對可可的愛,所以做出來的巧克力絕對是品質保證,每一塊都讓人讚不絕口。

里波:「真的好好吃。」

Facebook 馬上按讚 加入Yahoo!奇摩新聞粉絲團

……..文章來源:按這裡


綠能校園落成 重燃災區希望

作者: 張舒涵 | 台灣立報 – 2012年2月5日 下午10:38

【記者張舒涵高雄報導】穿越蜿蜒坡道,來到異地重建的高雄那瑪夏區民權國小,校園保持原始波浪狀的地貌,充滿生機的小池塘旁有嬉鬧聲,每間教室空間與室外連成一體,讓風成為最舒服的冷氣;校園周遭空間藝術呈現各族原住民的神話故事,天然建材幾乎取於當地;能源來自太陽能和風力發電,校舍兼具防災避難、永續方式淨零耗能的綠建築,更從原民傳統的住宅型態延伸出「家」一樣的大房子。

尋地重建 路途艱辛

2009年88風災重創那瑪夏,土石掩埋民權國小。學生多為布農族、卡那卡那富族及沙阿魯娃族的族人。2年半來歷經重重波折,在政府和台達電文教基金會協助中,從原本設置在河床邊上遷到民權台地,重新建校。民權國小校長吳庭育憶起重建的甘苦,災後師生除短暫在平地復課外,回到部落2年來則是借用三民國中的活動中心上課;當時借用的教室仍充滿土石,為了加緊重建腳步,他甚至自掏腰包墊付工程款。當學校團隊不斷尋求各種契機時,許多家長總問他:「民權國小會消失嗎?」

在台達電文教基金會與教育部簽定重建議向書後,為使土地順利徵收,民權國小校長和主任多次拜訪13位地主,說服他們簽訂契約。吳庭育滿懷感恩表示,學校的重建是許多大愛的累積。2011年2月正式施工、2012年2月4日舉行落成典禮,新學期即將開始,全校75位學生終於不用再寄人籬下,教室裡擺滿學生對新學校的期待,有人天真地在感謝卡上寫:「不管路有多遠,我絕不會請假、遲到!」

可達65%節能功效

重建的民權國小,由負責北投圖書館、台北國際花博新生三館的建築師郭英釗,以「永續式淨零耗能」的綠建築精神設計。豎立在草原上的6座風力發電機和太陽能光電裝置,分別提供18千瓦、10.5千瓦的發電容量,為學校提供潔淨能源。郭英釗說明,相較於相同規模的校舍,新校舍預估可達到65%的節能成效;寒暑假分別是風力發電和太陽能發電最多的時候,屆時學校產生的電還能回歸部落,回饋給部落族人免費使用。

除了使用環保能源,建築也利用採光與風向條件巧妙做節能設計,「風沿著山谷往上吹,民權國小像是一個手套去接山谷來的風,接住後開放的空間讓風流動,熱空氣往上溜走,就如同大型的天然冷氣。」郭英釗說明,學校除了電腦教室皆無安裝冷氣,天然採光分布均勻,另外加上LED燈光線就相當充分;此外,採在腳下的亞麻仁地板也是可被生物分解的材質,而洗手台運用水往低處流的原理,斜面設計能讓流下的水能被儲存再度使用,處處充滿節能巧思。

▲莫拉克颱風毀壞的那瑪夏區民權國小完成重建,所有建材都是台灣製造,並成功打造節能65%的綠能小學。

加入防災規劃

不同於傳統學校進門寫著「禮義廉恥」的大川堂,郭英釗在設計上希望突破學校的想像,讓學生感受到學校很好玩。他特別保留民權高低起伏的地貌,進入校園要走過坡道,也會經過小池塘,讓學生在校內親近大自然。郭英釗說明了所有建築設計成高腳屋的原因;其實現代的房子對土石流的衝擊力有一定的承受力,但土石灌進去,下半部就會完全毀掉;而高腳屋的好處,能減緩建築受衝擊,更不需重新整地,尊重原本波浪狀的地貌。他也強調,新民權國小的地點經專家評估,幾乎完全不可能發生土石流,也因此兼具當地避難中心功能,中庭活動空間可轉為避難大廳,每一間教室則像是一個大房間,並備有食物、用水、用電自給自足7天的規劃。

呈現原味設計

民權國小學生幾乎皆為原住民,郭英釗坦承,原住民精神要呈現得徹底,有一定的困難,「畢竟在台北辦公室設計,距離是很遙遠的,平地人設計的建築,還是像平地人的房子!」雖然在建築上用現代的手法來轉化傳統的元素,如原住民圖騰,但他認為「這還是我們的東西,不是他們的。」

「學校重建重要的不是建築,而是參與的過程。」郭英釗說,為了找尋「原汁原味」,他們請當地藝術家使用當地素材執行公共藝術。

例如校門口,請藝術家蒐集附近河床的漂流木直接創作,象徵重生,另設計各原住民族的神話圖像;全校使用的水塔,也是校園的最高點,以小米裝飾,水塔形狀如同大型的杵和臼,象徵開墾、耕作、豐收等多種意涵;班級名牌不是統一規格的塑膠板,而是原住民藝術家帶小朋友去設計的。

▲建後的那瑪夏區民權國小,不但具有「鑽石級」的綠能建築,也結合當地原民文化特色,成為最佳的綠建築特色小學。(圖文/楊萬雲)

創造「家」的新記憶

88風災後,那瑪夏許多族人失去家園。郭英釗打造「家」的樣貌,如多功能教室,一進去有玄關、客廳,還有小舞台可供表演,也能吃飯、睡覺;形狀如曼陀蘿花的圖書館設計,概念則來自當地布農族與卡那卡那富族的男子會所。

▲建築師郭英釗設計校舍的概念,希望從原住民的住宅延伸,讓小朋友感覺像是到另一個「家」去上課。(圖文/楊萬雲)

雖然仍有小學生表示,相當懷念充斥快樂記憶的原學校,但郭英釗認為,原來的校園是怎樣已經不可考,重點不是再怎麼樣去回復到學生過去熟悉的東西,而是創造出一個新的記憶,當新的記憶和舊的記憶相得益彰時,這是重建的意義所在。

那瑪夏民權國小的重建過程更吸引國家地理頻道(NGC)全程參與紀錄,預計4月將於台灣首播那瑪夏民權國小綠色重生的完整紀錄,未來至全世界35個國家作巡迴播映。

Facebook 馬上按讚 加入Yahoo!奇摩新聞粉絲團

……..文章來源:按這裡


節能愛地球 "天穿日"主打低碳客美食

客家電視台 – 2012年2月5日 下午8:02

【徐慧玲 彭晉祿 台北】

農曆正月二十是「天穿日」,在這天客家人會放下工作,一方面忙裡偷閒,一方面也讓大地休養生息,從現代環保觀念來看,適度給予大自然修補恢復時間,更能讓資源永續發展,今年天穿日,客委會就把主題訂為「節約、環保、愛地球」,將客家料理結合低碳概念,推出減碳料理食譜,教大家煮出,健康美味又環保的客家菜。

選用台灣當地現宰溫體雞肉以及當季蔬果料理,不使用人工添加物、不過度烹調,就讓食物本身的美味跳脫出來,這道「普羅旺斯橄欖雞」就是低碳料理,也就是在生產、運輸、烹調等過程中,都盡量讓碳足跡,降到最低的一種料理。

餐廳業者 何家正:「這是現宰的雞肉,所以不用冷凍、不會耗費能源,我們的醬料是自己做的,不用另外比如說從歐洲、日本進口調味料,所以我們的碳足跡會比別人低很多,至少減少三分之一。」

在強調環保低碳的現今,客家飲食也由重鹹重油,發展出較養生清淡的口味,客委會推出減碳料理食譜,在2月11日全國客家日,也就是天穿日當天,將舉辦客家減碳料理示範活動,教民眾烹煮健康美味的客家菜,也認識客家新飲食文化。

客委會文教處處長 范佐銘:「以前農業社會的時候,沒有臭氧層破掉的問題,我們可以透過慶祝客家節慶來做,有邀請梁幼祥老師來做減碳料理,我們用在地的食材來做食譜,還有第二點就是,在料理的過程中做減碳。」

農業時代,客家族群非常重視「天穿日」,這天客家人不工作,準備甜粄來祭拜與協助女媧補天,這也代表客家族群,重視休養生息的精神,現代雖然這些習俗皆已式微,但用新的環保飲食方式,為地球盡份心力,達到節能減碳功效。

Facebook 馬上按讚 加入Yahoo!奇摩新聞粉絲團

……..文章來源:按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