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力發電拚幸福

作者: 文陳穎柔 | 中時電子報 – 2014年2月3日 上午5:50

工商時報【文陳穎柔】

■提倡「國民幸福毛額」的「快樂國」不丹,亦受「國內生產毛額」羈絆,為追求經濟成長,正運用其地理優勢,以水力發電拚幸福快樂。

■Bhutan has mountains and rivers – lots of them – and has staked its future on hydroelectricity.

依傍喜馬拉雅山的國度不丹,於2010年著手興建Dagachhu水力發電廠,訂於今年中期完工,以Dagachhu流域森林為棲息地的雙角犀鳥,在忍受4年工程噪音後,生活應能回歸平靜。

這座發電量12.6萬瓩的電廠是不丹邁向現代水力發電國的策略一環,造價2.4億美元,其中一部分由亞洲開發銀行出資。

Dagachhu水力發電廠有多項「第一」:它是不丹首座引進民間資金的水力發電廠,印度商塔塔電力持股26%;它是跨國界採行聯合國清淨發展機制的世界首例,雖座落於低汙染的不丹境內,但因電力外銷至鄰國印度,所以印度能取得碳權,每年可減少約50萬公噸二氧化碳排放量。

不丹王室及前後任民選政府,為加速國內經濟成長,並助民減貧,積極推動水力發電計畫,擬興建數座水力發電廠,使不丹水力發電量於2020年達1千萬瓩,完全施展水力發電潛能,主要輸往求電若渴的印度。不過,不丹現任部會首長坦承,建廠目標將會下修。

賣電 貢獻兩成GDP

不丹水力發電量目前總計僅約150萬瓩,不及其水力發電潛能的6%,更甚者,當冬季河川水位偏低,尚須進口電力。

儘管如此,水力發電卻是不丹最大輸出品項,占國內生產毛額(GDP)兩成。

Dagachhu開發案執行長廷雷多傑表示,水力發電是不丹的命脈,至於國民幸福毛額(GNH)與GDP,就不丹的水力發電政策而言,人民理應感到幸福快樂,在這過程中,沒錯,不丹也會多賺一點錢。

不丹總理茨林托杰決心要善加利用不丹持續增產的清淨電力,比如計畫利用便宜的水力發電,讓首都廷布成為電動車熱點,做為全世界的模範,並爭取到環保車科技投資。

然而,依賴水力發電並非零風險。不丹財政部長浪多傑指出,氣候變遷及冬季降雪量減少已開始對水源為冰河的河川造成影響(Dagachhu的水源為降雨不在其列),這般鐵錚錚的事實令不丹政府開始意識到,河川水流將來降至恐難發電的程度不是不可能。

對不丹而言,最大的風險恐怕是所謂的「資源詛咒」,也就是仰仗單一商品出口,至於其他產業,發展卻受妨礙。

不丹常見農產品為稻米、馬鈴薯、玉米和蘋果,儘管政府擬使農產多元化,獎勵國民多栽榛果、咖啡及有機蔬菜,但可預見,今後數十年間仍將倚重輸出水力發電至單一外銷市場印度賺取外匯。

面臨勞力、設備短缺

不丹當前水力發電計畫面臨進口勞力和設備的經費短缺之困境,有些電廠工程的規模是Dagachhu水力發電廠的10倍,然而根據亞洲開發銀行,不丹年度經常帳赤字占2010至2011年間年度國內生產毛額(GDP)比超過22%。

總理茨林托杰盼使不丹每年GDP成長率維持在10%,他認為水力發電投資是值得冒險。不丹去年GDP成長率為8.8%。

茨林托杰接受英國金融時報訪問時表示,水力發電是禮物、是福氣,不是詛咒,目前不丹經濟如此弱小,能說的僅有「謝天賜與水力發電」。

……..文章來源:按這裡


環保科技園區 將轉型有機園區

自由時報 – 2013年11月26日 上午8:40

12月公告 欲攬黃金蜆等產業

〔自由時報記者游太郎/花蓮報導〕花蓮縣長傅崐萁昨天表示,功能不彰的「環保科技園區」將轉型為「環保有機休閒園區」,環保署已準備移交縣府,十二月中旬將上網公告,目前已有黃金蜆等產業群準備進駐,可望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

縣議員蕭文龍昨質詢指出,環保科技園區閒置可惜,是否能進行產業活化,帶動中區鄉鎮的經濟發展,他建議環保園區可轉型為生技產業,運用現有廠房設備,既可解決閒置問題,也可創造就業機會。

縣長傅崐萁表示,當年場館設立未考量花蓮整體產業,缺乏完整性規劃,最大問題在於投資成本過高,雖然中央提供進駐廠商許多優惠利多條件,但以花蓮到鳳林兩地運費就相當可觀,在民國九十九年時曾向環保署溝通獲得同意,民國一百年優惠期滿後,環保署核可由縣府朝多角化經營模式規劃,並著手積極招商,未來希望招攬在地農特產黃金蜆等特色產業進駐,預計下月中旬將會公告上網。

他說,台灣真正有機農業的地標在花蓮,花蓮是人間淨土、有機天堂,有願意來花蓮投資的龍頭企業相當多,未來「環保有機休閒園區」在招商引進投資時,將以「升級版」規模團隊為前提下進駐,廠商也必須提出對縣府或花蓮地區的回饋,並依縣府要求就原廠房進行有機農業栽培,不論是國有地佔耕戶或農地地主,透過企業集團資金挹注,讓當地農友不必買地,直接投入推動有機農業的行列,同時引進龐大產業群,活絡當地產經發展。

他說,縣府希望未來進駐的產業,可以運用溫度、光等元素去栽培有機農產品,且必須是一個團隊,對花蓮的有機產業有幫助、形象好的企業進駐,創造有機地標在花蓮的意象。

……..文章來源:按這裡


基改食品誘發腫瘤 採買先看條碼

華視 – 2013年11月21日 下午6:58

食安問題不斷,近年來歐美科學家研究,長期食用基因改造的糧食,會誘發癌症,雖然部份進口農產品從條碼上可以辨識,要是5位數字碼是「8開頭」的,就是基改食物,但國內學者認為,並不是每個進口品項都有嚴格調查履歷,有些產品也沒有貼上標籤,民眾選用,根本沒有可靠依據。

一張張恐怖的照片,小白鼠身上腫瘤已經比頭還要來的大,只因為他們長期食用基因改造的食物。其實基因改造糧食會誘發癌症,或是讓癌症患者病情加重,早就不是秘密。你當然可以選擇不吃,有專家建議可以看看進口產品的條碼,像這樣四位數是「3」「4」開頭就是一般種植,五位數「9」開頭,就是有機產品,但要是是「8」開頭,就代表他是基因改造,但前提是,每顆進口水果都要乖乖貼標籤,還有每張標籤再貼上之前都有嚴格調查履歷,我們的政府做得到嗎?

大家都不吃的東西,我們卻有可能在不知不覺當中吃下去,我們詢問把關的食藥署,得到的這樣的回答,「目前只有玉米、黃豆,進口我們會要求標示,傳統市場我們也會宣導」。要分辨這些早餐吃的玉米片,或是豆漿、豆腐是不是基改食品,除了要張大眼睛看清楚,也只能期待政府單位可以嚴加把關,別讓不肖廠商鑽漏洞,讓食品安全網越破越大洞。

……..文章來源:按這裡


迷走地圖:對陳保基主委取消公糧收購提議的再商榷

作者: 本報訊 | 台灣立報 – 2013年10月15日 上午12:10

■向紅岩

據《天下》雜誌532期報導,針對上月糧商「混米暴利」事件,農委會主委陳保基表示,此與國內實施長達40年的糧食保價收購政策息息相關,若再不因應WTO取消保價收購,繼續固守戰備存糧觀念採低糧價策略,未來糧商走險賺混米暴利的案例勢必仍會層出不窮。

糧商混米收售賺取高價自古有之,問題在主政機關對市售米督管長年鬆弛,然觀今陳主委的解套,卻是緊抓保價收購制度讓糧商有利可乘,又讓米價成本拉高,致台灣米在國際市場競爭不利為由,進一步迎合WTO去管制要求,主張公糧價格管制鬆綁,讓國內米價完全市場化,讓稻米產業比照服務業,優勝劣汰自生自滅。也就是說,過去我國被美國限制辦理公糧外銷賺取外匯也就罷了,但未來政府將不再補貼收購,要也是買高品質的米,這樣政府也可外銷賺錢,不必擔心存糧損失,至於以後國內米作面積變小、國內米價隨國際市場波動發生米價攀升的狀況,也與農委會無關,因為此後政府將不再有義務釋出公糧平抑物價,米價高低已完全放任市場決定。

政府打此生意算盤由來亦久,農糧署自2005年起,便在全國成立稻米生產專業區,由政府管理,輔導糧商整合稻農、育苗及加工業者共同契作,拉出一條生產鏈,把零碎的稻田,串併成規模較大的生產聚落,並以市場為導向,訂出規格化的生產方式(例如品種、肥料的選用、農藥檢測)。換句話說,糧商想賣什麼樣的米,農民即配合種出。2008年台灣米大賺全球糧荒財,出口量衝破3,300多公噸,挑動國人對於米糧外銷的期待;2009年台灣米外銷1,800多公噸,是加入WTO以來第二高的出口量。

眼見糧商大賺,陳主委也陶然降與糧商同等眼界滿嘴生意經,完全忘卻身為農政機關首長的職責,絲毫未從國家經濟戰略利基的高度著眼。不顧在國際貿易市場上,雙方交易財貨的性質與市場結構,極有可能會使國力強弱關係發生質變,促成其中一方產生權力。從貿易戰略的本質來看,農業貿易不能將「輸出高附加價值的農產品」與「輸入高必需性的糧食、穀物飼料、蔬菜種子」等同視之,尤其在氣候變遷與水資源枯竭等全球性風險持續加深的趨勢下,農產品供求風險性倍增。

台灣什麼都言必稱美國,可美國是將自給過剩的穀物轉銷出去,所以在外交策略必要時,隨時可採取限制輸出或提高價格等手段,來與貿易對手國進行各種貨品採購規則的談判。台灣呢?相較美國糧食自給率逾100%,2011年我國糧食自給率(以熱量計算)只有33%,另方面,我國穀類供應進口比率近10年來始終維持在8成以上,其中小麥、玉米進口率更超過100%,顯見我國穀類生產結構有多脆弱,豈堪陳主委再次痛擊?

(自由撰稿人)

……..文章來源:按這裡


包裝米禁混米 重大違規可罰300萬

作者: PTS | 公共電視 – 2013年10月4日 下午8:00

市面上的包裝米接連出狀況,農委會將提案修正糧食管理法,草案內容除了大幅提高罰款,還擴大範圍,未來不管是大小包裝,全部都禁止把台灣米和進口米混合出售,違反規定的業者將被重罰。

由於前陣子爆發山水米以廉價進口米混充台灣米來銷售,引起消費者的恐慌,因此,農委會農糧署將”新版糧食管理法草案”中,原本只禁止”小”包裝米混米,農糧署決定把”小”字拿掉,也就是未來包裝米不分大小,全部禁止混米.

==農委會農糧署副署長 陳建斌 ==

有包裝的包裝米

不論它內容物是幾公斤

都列入規範的範圍

包括未來修法的

第二個重點就是

進口米跟國產米 不得混裝來銷售

農糧署主要限制包裝米禁止混充,而且還提出重大違規罰提高為20萬到300萬元,但是目前小吃攤、便當店以及連鎖餐廳等業者,如果不買包裝米,直接與糧商訂定採購契約買散裝米則不在禁止範圍,消費者聽了不免有些擔心.

==消費者==

不知道啊 也會擔心

都是加工的農產品

或者是品質不OK的啊

農糧署強調,未來也會把散裝米列入新法修法範圍中,不過,就目前來說,糧商如果沒依合約販售給這些業者,卻私下混廉價進口米來販售,店家可向農糧署舉報,經查證屬實,仍可開罰,而農糧署完成新版糧食管理法草案,進期內可望送到立法院審議.

記者 陳曉卿 謝其文 台北報導

……..文章來源:按這裡


【糧食日】糧價回不去 因應對策看不見

作者: CLiao | 環境資訊中心 – 2012年10月16日 上午10:29

國際糧食日報導(上)

本報2012年10月16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隨著國際幾個重要糧食輸出國因氣候因素減產,糧食危機的意識再度高升。歷經了2007、2008年糧價飆升,對於6成糧食靠進口的台灣民眾,以為只是暫時的狀態,但幾年下來發現糧食價格隨著石油價格,一直都是往上走,氣候因素只是加劇漲幅,讓人們有感。因應這一波糧價飆升,政府除了穩定物價,農委會也一改觀望態度,積極鼓勵農民轉作飼料作物,著墨在生產面。不過政府是否做好了長期應對的準備?

10月16日聯合國訂為「國際糧食日」,正好可以檢視我國糧食安全現況。依據農委會資料,2011年台灣依熱量計算的糧食自給率為33.4%,雖然稻米自給率有108.2%,全穀類的自給率卻只有26.2%,原因出在消費者飲食習慣改變,米飯之需求減少,小麥等穀類自給率幾乎全靠國外進口。在全球糧食短缺與供給不穩定現象應該會越來越嚴重,而且不會和緩,糧食危機仍然存在。

此外,糧價飆漲連帶影響肉品價格,畜產所使用的玉米也是進口的。看似供應無虞的肉品市場,少了進口作物,也會影響畜產業以及肉品市場的價格。主婦聯盟消費合作社理事主席黃淑德即指出,若是將飼養肉品所進口的糧食精算,台灣糧食的自給率可能在15%以下。

台灣不但得面對糧食自給率不足,還必須承認能源自給率0.6%的現實,一旦國際石油價格節節攀升,也影響進口糧食的價格。此外,水資源嚴重匱乏、天然礦產不足。學者早也指出,隨著石油價格,進口糧食漲價已經是常態,氣候因素則決定漲價的幅度,改變農業方式,恐怕不得不面對。
美國發展生質能源、中國都市化  糧價回不去

《2020台灣的危機與挑戰》作者、清華大學退休教授彭明輝指出,糧食價格一直都處於小幅成長的,今年更因連續幾年極端氣候重創美國中西部大糧倉,使得生產過剩變成不足,再加上生質作物替代能源的需求,糧食作物供需關係緊張,更加劇漲幅。

美國自2005年即為了能源長遠利用推動一連串政策,包括種植生質作物,發展替代燃料,今年因糧食嚴重歉收生變,聯合國糧食與農業組織(FAO)總幹事達席爾瓦(Jose Grazianode Silva)在糧食日前要求美國應立即暫停執行玉米作物用於生質燃料相關規定。但是長久而言,美國發展生質燃料的政策不會變,何況用作糧食以及油料的作物價格差一截,彭明輝說,在利益的誘惑下,窮國只能將土地轉換為油料,石油價格逐漸改變土地用途。

另一方面,去年中國首次超過美國成為農產品最大進口國,消費與工業增長推動對大豆和玉米的需求,城市化也使得水與土地資源短缺,刺激農作物價格上升。彭明輝表示,中國需求不斷上升,也更依賴進口糧食,但美國不可能無止境增加糧食生產,普渡大學教授即表示,美國土地使用已到極限,糧食更搶手,價格不會回復。
糧食安全需長遠打算

面對糧價回不去,政府又是如何因應呢?去(2011)年,總統馬英九在農委會舉辦的「全國糧食安全會議」上表示,「糧食安全即國家安全,涉及國計民生及社會治安,」政府應妥善規劃糧食政策。此次會議也訂出2020年糧食自給率將回復到1993年的40%。換句話說,糧食自給率從足以供應100人中的32人生存熱量,提高到40人,其實速度非常緩慢,也搆不上國家安全的要件。

糧食自給率並不等於糧食安全,只是自給率越高越有保障。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蕭代基曾表示,糧食安全是長期問題,不只看現在,還要看40年或50年,並做最壞情況的打算,例如一旦國外糧食買不到了怎麼辦?台大農藝系教授郭華仁也認為,為了確保可見的未來買不到糧食,至少應該維持7~8成的生產。

鄰近台灣的幾個國家,糧食自給率也都維持在40%左右,並追求成長。以日本為例,目前糧食自給率46%,雖比台灣多10%以上,仍積極設定目標,2020年時達到50%。
活化休耕卻缺產業鏈結

為了提高糧食自給率,農委會農糧署提出活化休耕地種植黃豆、小麥、玉米等替代進口雜糧。台灣目前休耕地高達20幾萬公頃,占實際耕種農地的1/4,大批農地閒置不生產,政府每年還要撥大筆經費補助休耕的農民,休耕農地不但不生產,還增加財政負擔,十分矛盾。

目前,政府正大力調整休耕農地政策,近日即提出以4年期間活化休耕農地,獎勵措施包括種植飼料、玉米、牧草等,但是對於種出來的作物,卻只鼓勵飼料公司收購,相關的產業鏈仍未見建樹。

不過即使所有休耕農地種滿雜糧,也補不滿每年進口1000萬公噸雜糧的缺口,只有靠調整飲食習慣,包括鼓勵在地飲食、多吃米食,以及減少肉食都是方法,農糧署更具體訂出目標希望國人的飲食能從現在2700大卡,減到2500大卡。
問題本質未解決

目標雖然訂得很漂亮,但到底能不能回應問題的本質,也就是減少對石油的依賴?彭明輝在書中提出6項應變措施,包括研發低投入的農業生產模式(少石油、少化肥、少農藥、少水),以利降低生產成本以及提升糧食自給率,也可減緩糧價對低薪勞工與弱勢者的衝擊。

彭明輝認為,政府至今仍將糧價上漲當做是短期問題解決,只是增加高糧價忍受度,沒有意願也沒有了解問題本質的能力。人民也沒有知覺到問題的本質,以為是暫時性的,於是開始動用儲蓄金,但是,未來30-40年油價只會持續上漲。「把長期問題當短期問題看待,開始使用儲蓄,不斷把問題延遲到最後,是會完蛋的。」(待續,1/2)

 

【相關報導】

– 大豆玉米價格飆新高 新一波糧食危機正衝擊台灣

– 雜糧:糧食安全決勝點 農友亟待輔導轉作

– 台灣小麥復耕 急缺人才與設備

– 雜糧 台灣重建糧食安全的新方向

【參考資料】

– 再論糧食安全的重要性

– 由糧食安全檢視台灣休耕政策

– 從米食文化到糧食安全

– 糧食安全何去何從?

► (1) 農委會宣布:2020糧食自給率提高到40%

► (2) 糧食自給率低  還有大批農田休耕

► (3) 消失的良田

► (4) 糧食安全 先保有足夠灌溉用水

– FAO

……..文章來源:按這裡


反美豬、中國農產 農民凱道嗆馬

自由時報 – 2013年2月4日 上午4:30

爭糧食主權 促政府守承諾

〔自由時報記者鍾麗華、邱燕玲/台北報導〕上千農民昨集結凱道,爭取「糧食主權」,要求政府信守承諾,不要開放八三○項中國農產品與瘦肉精美豬進口,農產品開放進口影響的不只是農民,還有廣大的消費者,呼籲國人共同向政府「拿回餐桌與冰箱」的主導權。

擲帶土稻草根 要馬別忘本

包括台灣農村陣線、捍衛農鄉聯盟、台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綠色陣線、國際農運組織「農民之路」的學者、農民等,以及來自日本、韓國、菲律賓、越南等九個國家、近三十位國際農運人士,選在農曆「立春」的節氣,齊聚凱道舉辦「糧食主權人民論壇」、「糧食主權國際團結晚會」。農民高呼「自由貿易、到此為止!」「做夥走農民的路!」「糧食主權拚到底!」口號,現場並以菜苗排列「Farmer 1ST(農民優先 )」,誓言捍衛糧食主權。晚會結束後,農民共同拿著帶土稻草根擲向總統府,告誡總統馬英九不要忘本。

保證牛豬分離 江宜樺迴避

過去行政院長陳冲曾多次表示,美國進口牛豬分離政策不會妥協,去年三月並在立院公開拿官位擔保,如果開放瘦肉精豬肉進來就下台。不過內定接任行政院長的江宜樺昨天被記者問到「能跟他(陳冲)做出一樣的保證嗎?」時,避而不談,並未做出任何承諾。

台灣農村陣線發言人、世新大學助理教授蔡培慧表示,總統馬英九曾公開宣示「牛豬分離」十六字箴言,也保證八三○項中國農產品絕不開放,農民只要求政府信守承諾,這是最卑微的請求。開放政策不僅影響農民,也影響台灣每個人,外食族可能吃到不安全的農產品,連小朋友在學校的營養午餐也會淪陷,我們要拿回餐桌與冰箱的主導權。

批政府無能 讓農業安樂死

政大地政系教授徐世榮批評,政府沒有誠信,不關心農民與農村,讓農業一步步走向「安樂死」。政府只追求GDP成長,當成國家進步表徵,卻忽略農業的文化、生態與環境、糧食主權等功能,放任農業在自由化貿易下逐漸凋零,這是沒有能力的政府,「我們要決定自己要吃什麼」 。

清大榮譽退休教授彭明輝指出,目前台灣的糧食自給率僅三十三%,正是保護本國農業、健全產銷體制、充實食農教育的關鍵時刻,政府卻想比照WTO其他成員國,開放八三○項中國管制農產品進口,昏庸無能至此,簡直是要徹底消滅台灣的農牧業。

中興大學應用經濟系特聘教授陳吉仲表示,去年談美牛時,外界就預期美豬開放壓力,政府當初以「牛豬分離」,說服豬農與國人。如果政府違背諾言,要不要有人下台負責?養豬產業產值高達七五○億元,如開放瘦肉精美豬進口,後果很嚴重,政府「打死也要擋」。一旦退讓,接下來中國農產品也跟著開放,台灣將沒有農業。

農民之路東亞─東南亞區域主席Henry表示,自由貿易使得糧食交易控制在跨國財團手中,傾銷造成弱勢的產糧國原本的農糧體系崩解,加重弱國對強國的糧食依賴,也惡化了土地掠奪的狀況。

農委會表示,面對經貿高度自由化趨勢,維持現狀並不足以因應,台灣農業必須加強跨域整合,創新加值才能永續。針對中國農產品開放,迄今未增加開放項目,且我國出口中國農產品也大幅增加,貿易逆差逐漸縮減。

……..文章來源:按這裡


市售米抽檢率達3成 若有違規直接裁罰

自立晚報 – 2013年9月13日 下午9:54

【記者陳開明台北報導】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13日表示,為維護消費者權益,該署每年均對市售米做經常性抽檢1,000件以上,每季約250件,其中市售米各品牌被抽檢率約3成,兩年半來開出裁處書計46張、罰鍰計202萬元。為強化管理,已配合修正違反糧食管理法案件處分裁量作業要點,針對重大違規案件將直接裁罰,不再給予違規業者改善期限,倘一年內再犯累計達三次者即註銷其糧商登記證,讓不良業者退出市場。

農糧署指出,為管理市售米,由該署各區分署機動到市面上抽檢進行被害粒、異型粒、碎粒及白粉質粒等品質檢驗,以及品名、品質規格等級、產地、重量、保存期限及廠商資料等標示檢查。

依糧食管理法第18條規定,市售包裝米違規主管機關得命其限期改善,未改善者處3萬元至20萬元罰鍰。另依糧食標示辦法規定,市售食米之品質規格有國家標準等級且符合相當等級者,應標示其等級,且應標示製造糧食原料之生產地,倘混合二種以上不同國別者,並應分別標示其比率。經農糧署統計,自100年至今年第2季,共抽檢2,557件,開出限期改善通知書計332張,裁處書計46張、罰鍰計202萬元;違規項目中,在標示不合格部分,主要係未標明CNS等級、廠商資料及品名等項目,在檢驗品質等級不符部分,主要係白粉質粒、碎粒及被害粒等項目,在標示不實方面,主要係品種純度不足,往年抽檢結果未曾發現有以進口米標示國產米銷售案件。

農糧署說,我國依加入WTO協議,現行稻米進口採取關稅配額制度,每年配額內進口稻米計144,720公噸等量糙米,其中65%由政府進口,35%開放民間進口,進口米到岸由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在邊境逐批查驗,並抽檢農藥殘留、重金屬及真菌類毒素等項目,合格者始得放行,不合格者退運或銷毀。因此,進口米應符合國內衛生安全規定,且上市銷售之進口米,同樣在農糧署抽檢範圍。

農糧署表示,該署為方便外界對各項重要事務之諮詢,內部做業務分工,以利整理較完整資料對外界說明,有關糧食管理部分就由該署陳建斌副署長當窗口對外說明,當外界需較詳細資料或過程時,則另指派適當人員進一步說明。本次山水佳長米以越南米標示臺灣米上市銷售違規案件即以陳副署長擔任對外說明窗口,嗣因某記者為瞭解進口米之採購情況,因較偏實務面,因此陳副署長請該名記者洽負責米進口業務之黃副組長提供說明,或釵]電話訊號不良,聽成黃副署長,因此接洽未果,致生誤會而有「一路踢」之說,該署對此深表遺憾,也責成同仁爾後對外界諮詢要問清楚問題作明確的說明,不宜因忙碌而匆忙回應滋生誤解。

另為強化市售米管理,農糧署已著手修正糧食管理法及違反糧食管理法案件處分裁量作業要點,主要修正(草案)重點如下:

一、修正違反糧食管理法案件處分裁量作業要點,將於近日發布,修正重點為:

  (一)以營利事業主體計算處罰次數:對於處分次數之計算基礎,不再以產品品項為基準,而改以營利事業主體(糧商)為計算處罰次數對象,加強對營利事業主體管理。

(二)違規情節嚴重者逕予裁罰:對於違反糧食管理法第14條第1項違規情節輕微者,仍給予限期改善;惟對於違反糧食管理法第14條第2項違規情節嚴重者,取消限期改善逕予裁罰,並要求立即下架回收,以維護市售米品質及消費者權益。

二、研擬修正糧食管理法,修正重點為:

(一)提高裁罰上限:參考食品衛生管理法之罰鍰額度,大幅提高罰鍰上限,由現行20萬元提高為300萬元。

(二)限制國產米與進口米不得混合銷售:對於市售小包裝米,將明文規定國產米與進口米應分開包裝銷售,不得混合銷售。

(三)增訂得逕予撤照規定:對於違規情節重大者,增訂得逕行廢止其糧商登記,並註銷糧商登記證之規定,以遏止不法,維護市場交易秩序及消費者權益。

(四)加強市售米追溯管理:規定糧食業者對於國產米與進口米之買賣進出,應分開登記;另市售小包裝米除標示負責廠商名稱外,增加標示製造工廠,以利追蹤來源及流向。22013

「柚釋中秋慶團圓」 臺北希望廣場慶佳節

【記者陳開明台北報導】花好月圓人團圓,中秋節是國人三大節日,也是親友團聚的時刻,在享受大屨幙抩A合剝文旦好吃好玩助消化。臺東縣政府為推廣該縣優質文旦,將於9月14-15日 (週六、日)二天假臺北希望廣場舉辦「柚釋中秋慶團圓」展售促銷活動;同時全國漁會亦於現場辦理「精緻水產促銷活動」,展售品項除了臺東文旦、釋迦、咖啡,還有雞肉、豬肉及水產品,品項琳瑯滿目且齊全,非常適合採買中秋佳節應景食材,歡迎大臺北地區消費者踴躍前往參觀選購。

農糧署說,文旦主要產區分布於宜蘭、台北、苗栗、雲林、台南、花蓮及台東等縣,各產區不同的風土氣候,產出各具特色的文旦,如:臺東文旦嚐起來果肉細緻多汁,酸甜的滋味,深獲不少消費者的喜愛。

農糧署指出,文旦多數於節氣「白露」前後採收,今年因節氣與中秋相差12天,品質更甚往年。而文旦果皮清香、果肉酸甜、營養豐富,含有多種維生素、礦物質及纖維素,食用半顆即可滿足成人一日所需維生素C量,且纖維素有助消化,是公認的優質水果。

本週六、日臺北希望廣場聯合展售臺東農特產品及全國精緻水產,除臺東文旦、釋迦、米、金針及有機農產品等農特產品,另有優質漁畜產品,滿足民眾採買秋節應景食材需求。該廣場並於9月14日上午11時舉辦展售開幕活動,將有購物滿額贈、文旦料理教學、水果冰沙及燒烤鮮魚品嚐等,內容豐富精采,適合閤家參與,歡迎大臺北地區民眾前往參觀與選購,千萬別錯過這場盛會(乘車資訊:捷運板南線忠孝新生站1號或4號出口,光華商場旁)。2013/9/13

……..文章來源:按這裡


未來的電哪裡來 日本節能背後的無助〉反核運動 首相官邸前喊廢核,每週五憤怒上演

作者: 文∕王美珍 | 遠見雜誌 – 2013年9月6日 下午1:22

福島核災是日本難以抹去的痛,反核因此成為許多人的信仰,每週五固定在首相官邸前的反核抗爭,已經持續兩年,只要一日不廢核,這場運動就很難結束。

週五傍晚,東京地鐵國會議事堂站附近分外熱鬧。這裡不是酒吧或餐廳,下班人潮卻慢慢匯聚前行,宛若一條河流不斷延伸,直到首相安倍晉三的官邸前,人們的腳步才停了下來。

「停止核電!」「反對重啟!」街頭愈來愈多群眾,齊喊口號。「自民黨=自滅黨」「反對核電廠重啟」等各式標語緊緊握在人的手心裡。

這是日本民眾自發的反核活動。自2011年3月福島事故發生後,每週五在官邸前的馬路聚集,迄今已兩年,反核人潮仍從不間斷。

這項活動,人潮最多的時候多達20萬人,甚至還有鎮暴車出來維持秩序,兩年後估計每週仍有500人左右,成為日本社會持續最久的公民運動。

隊伍裡,許多是頭髮已斑白的老人,談天時輕聲細語,十分客氣,典型的日本人風格。然而,喊起口號,卻卯足了勁。

年輕人則用新科技表達訴求,以iPad製作跑馬燈,小小一塊面板,字體不大,卻始終高舉。

將視線往整條馬路延伸,一路有人吹著像是貝殼一般的號角,有人打著日本傳統大鼓,也有媽媽推著貼有標語的嬰兒……,眾生群相,共同的訴求就是廢除核電廠。

「日本其實是很能忍的民族,怎麼激怒都不容易生氣,很難在路上看到有人吵架,大型集會也很少。核能這個議題,反對的聲音能持續這麼久,就代表這件事超過他們容忍的限度了,」長期居住在日本的台灣貿易中心所長陳英顯觀察。

福島核災陰影深,七成日人支持廢核

根據日本最大報紙之一《朝日新聞》2013年2月調查,認為應立即廢核或2030年之前逐步廢核的日本民眾,加起來高達71%,贊成繼續使用核電的只有18%,11%沒有回答,比民調顯示反核的民意仍舊高漲。

甚至,首相安倍晉三雖支持重啟核電與外銷核電,夫人安倍昭惠卻公開表示:「我反對核能。看見他(安倍晉三)推銷核能到海外,我就心痛。」

福島核災的陰影,是促使日本人民反核的最大原因。陳英顯舉例,他的辦公室一位優秀的日籍員工日前辭職,原因竟是因為擔憂東京的輻射汙染影響兩個孩子的健康,夫妻兩人寧可中年轉業,放下原本高薪的工作,搬到最角落的高知縣,到鄉下地方重新生活。

此外,由於受到福島核災的影響,東北五省的農產品都已禁止出口,也有日本民眾擔心,這些銷不出國外的產品,就直接在日本國內銷售,影響國人健康。

「我之前都不敢買關東地區的礦泉水,只買九州的,蔬菜、水果都是買愈遠愈好,最好是進口的,」陳英顯說,福島核災發生後,台灣的悅氏礦泉水就突然成為非常受歡迎的商品。

連知名的築地海鮮,有些講究的人,也擔心海水汙染,連海鮮都不吃了。「日本不是資訊很透明的社會,很多訊息,政府並不公開,人民大部分只求自保,」陳英顯說。

事實上,福島核電廠之前就陸續傳出輻射物質外洩,並已汙染海域和鄰近土壤的消息。不過,東京電力公司一直沒有對此項指控做出回應,直到今年7月底,才承認事實並對此公開道歉,更讓社會更對政府與電力公司提供的資訊失去信心。

經歷廣島原爆,85歲婆婆反核逾30年

與台灣相較,日本人民對核能的恐懼,可以追溯到二次大戰期間。85歲的齊藤美智子,是每週都會出現在官邸前的反核民眾之一。身高才約150公分的她,在反核隊伍的人群中顯得瘦小,由一位友人在旁攙扶著。

她的頭上戴著寫著「反對核電」的白色布帽,笑著說:「這可是福島地區的商品!」然後,從竹編包包裡,拿出從裁縫店購買的花布、以奇異筆寫下標語:「我希望住在一個安全的家園」。

接受記者訪問時,她舉著標語的手,始終沒有放下休息。不痠嗎?她說:「當然痠啊!」即便如此,她仍在這裡持續舉牌兩小時。為什麼如此堅定反核?這位老人家淡淡地說:「我的好朋友、國小老師,全部在廣島原爆時死了。」

因為這段傷痛的回憶,當1986年烏克蘭發生車諾比核電廠爆炸事件時,她就決定開始反核,自己製作小旗子在官邸附近發送民眾。

齊藤美智子緩緩地說,她的兒子高中時曾因為好友過世而想要自殺。她就告訴他,想要做什麼都可以,就是不可以去死。後來,兒子結婚,媳婦的父親竟也是廣島原子彈的輻射被曝者,手臂變形,全身病痛,就是她親眼所見的例子。

「我追求的,只是好好的活著,如此而已,」齊藤美智子說。

除了每週五的反核集會,每年的8月6日與9日,分別是廣島與長崎原子彈爆炸的日期,她都會從家裡搭一個半小時的車,出來默默舉著標語。

隊伍中也不少年輕的身影。早稻田大學文化人類學研究生永野篤表示,1999年東海村JCO臨界意外,三名現場工作人員因作業不當,造成大量輻射線釋放,工作人員因此死亡。

「核災很多時候是人為疏失。這是機率問題,只要再發生一次核災,就是日本再也承受不起的後果,」永野篤說。

新的安全審查標準,社會仍有許多疑慮

此外,對於核電是否就是經濟的解藥?社會也有不同的意見。

綠色和平組織能源氣候與能源主任高田久代表示,做為世界第四大經濟體的德國,過去20年能源消耗下降6%,然而GDP仍然增加30%。日本GDP只成長了20%,比起德國少了10%,能源消耗卻反而增加6%,由此可知,「經濟成長,不一定等同於用電成長。」

高田久代舉出經濟產業省的統計,表示真正用電比率高的業種,其生產金額與雇用人數,占整體製造業不到1%。意即,並非所有的製造業都是高耗能產業,破除製造業等於高用電量的迷思。

關於7月剛出爐新的安全審查標準,社會亦仍有不信任的聲音。「新標準只規定核電廠不能位於斷層帶的正上方,但並未考慮斷層地帶的連動性。」綠色和平核能部門主任鈴木一惠表示。

沉默的日人終於願意說出心聲

來自荷蘭、今年50歲的潔欣塔(Jacinta Hin),已經住在日本23年,從事人力資源工作。她和來自法國、日本的友人成立「美麗能源」團體,自掏腰包購買蠟燭,每週五都在官邸附近讓人們許願。

她表示,所謂「美麗能源」,是指對地球、人們與食物都安全的能源。核電若包含風險成本以及核廢料除役的費用後,就不經濟了,當投入很多成本發展核電,自然就會排擠再生能源的發展。

已經參與反核運動兩年的潔欣塔,觀察日本社會的變化:「不太表示反對意見的日本人,終於願意說出他們的心聲,這非常難得。」

不過,也有人認為,隨著時間的過去,人們終將會向經濟低頭。前日本原子力技術協會最高顧問石川迪夫說,去年的眾議院選舉,反核的代表都落選,就是證明了民眾雖然不情願,但仍會慢慢轉向贊成核能。

未來,日本反核與擁核兩種勢力如何拉鋸?後續發展,仍須關注。

……..文章來源:按這裡


林讚任烘培技術 為國爭光

作者: 【記者劉秋芬/南投報導】 | 台灣新生報 – 2013年9月3日 上午12:00

南投縣民林讚任以創新技術烘培國姓鄉特產咖啡豆,揚名二○一三美國匹茲堡第二十八屆國際發明展,榮獲銀牌獎殊榮,昨(二)日代理縣長陳志清特於縣長室接見,並頒發獎狀表揚,縣議員宋懷琳也到場表達祝賀之意,場面相當溫馨。

陳志清表示,林讚任先生能將生活經驗結合應用,從茶葉烘培開始,進而開發出全新技術,大幅提昇咖啡烘培品質,並能兼顧環保減碳,進而獲得美國匹茲堡國際發明展銀牌獎殊榮,這種精益求精的精神相當令人感佩,更值得鼓勵與學習。

林讚任表示,感謝縣府的鼓勵,很高興能和全體縣民分享這份榮耀,此次得獎的作品「咖啡豆」,係日曬發酵豆,不爆裂、低排煙量,以低排煙量烘培法降低空氣污染,不碳化、不破壞咖啡組織,保留了咖啡天然果酸,增加了自然的香氣、甜味及層次感,更大幅延長了保鮮期限,且製程轉傳統的十四天大幅縮短為五天,不受天候影響也不易烘焙失敗,不但降低成本,也符合現今節能減碳的概念,改善了傳統咖啡豆洗豆、排煙等浪費水資源及造成空氣污染的環保問題。

另外,這項創新技術亦可運用在香菇、油蔥、薑等其他農產品,接下來計劃在南投設廠,將產品量產,希望能藉由自己創新的技術,建立南投咖啡產業,結合兩岸資源,打造台灣品牌,並期許將MIT產品推廣至國際。

……..文章來源:按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