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居民搶水?美國頁岩氣開採面臨缺水壓力 40%油井快沒水用

作者: 鉅亨網黃欣 綜合報導 | 鉅亨網 – 2014年2月6日 下午5:50

美國開採頁岩油氣所採用的水力壓裂法需要大量用水,但油井所在地的缺水問題使得石油公司必須與當地居民、企業爭搶水源。

《金融時報》報導,研究美國環境與社會議題的組織 Ceres 指出,美國自 2011 年起所鑽的油井與氣井,有約 40% 位於缺水壓力「極高」的地區;該組織也披露,美國石油業重心的德州,用水量最大的石油業者為 Chesapeake Energy (CHK-US)、EOG Resources (EOG-US)、ExxonMobil (XOM-US)、Anadarko Petroleum (APC-US) 等 4 家。

因水力壓裂的廣泛使用,支撐美國石油業過去 10 年的蓬勃發展,但這需要很大量的水,每口油井至少 200 萬加侖。加入沙子與化學藥品的水以高壓打入地底、鬆動岩層,好讓石油與天然氣能更自由流動,用過的污水則通常被導入另外的廢水井。

水資源的缺乏已經造成當地居民與石油公司間的緊張關係,而石油公司得尋求其他昂貴的解決方案,比如以卡車運送用水。Ceres 的 Monika Freyman 指出,水資源的風險經常被忽視, 人們總是要等到真正缺水,才會發覺事情的嚴重性。而身為水資源緊缺地區的企業投資人,有必要了解公司如何控管這項風險。

紐約市勞退基金是 Exxon、EOG、Chevron (CVX-US) 等石油公司的股東,他們計畫在年度會議上要求石油公司揭露更多關於環境影響和用水方面的詳細資料。

Ceres 的研究資料顯示,Anadarko、Encana、Pioneer、Apache 等石油業者的油井位於極度缺水地區,在這些地點,有 80% 以上的可用水是需要提供給家庭、農場及普通企業所用。

ExxonMobil 表示旗下的頁岩油氣開採子公司 XTO 已和當地政府協調,確保能有足夠用水。該公司也抨擊,若以生產相當能源量來看,煤礦需要水力壓裂的10倍用水,而生質酒精則需要千倍以上。Anadarko 則表示該公司已採取先進措施來管理與保護水資源,包括盡可能回收再利用油井與畫定地區的用水,也與環境團體合作規畫用水方式。

雖然據德州大學的研究,水力壓裂開採所使用的水資源,只佔全美用水量不到 1%,與灌溉所佔的 56% 相去甚遠,但在開採活動集中的地區,用水控管仍非常重要。德州大學教授Jean-Philippe Nicot 則指出,德州農民的灌溉用水已比過去來得少,且愈來愈多人改種更能耐受乾旱的作物,「都市地區用水量愈來愈大,水力壓裂也是。」

諮詢機構 Wood Mackenzie 在去年的研究報告指出,石油業若想在全球推展水力壓裂開採,尤其是在水國、非洲、中東等較燥地帶,就必須解決用水方面的問題,而廢水回收再利用是必然的趨勢。

……..文章來源:按這裡


【氣候變遷Q&A】(49)全球糧食供應面臨雙重挑戰

作者: 鄒敏惠 | 環境資訊中心 – 2014年1月8日 上午5:01

本報2014年1月8日綜合外電報導,賴慧玲編譯,林可麗審校

儘管當代農業科技和技術有助於提升農業的韌性和產量,但一些證據顯示,氣候變遷已對全球糧食的質與量造成相當的影響。雖然很難將氣候變遷的影響與其他變化趨勢抽離出來,不過美國史丹佛大學最近一項研究發現,如果沒有氣候變遷,自1980年以來全球玉米和小麥的產量本可提高5%。

近來美國、中國和俄羅斯旱災造成穀物歉收,衝擊全球糧食供應的結果,也預示了人類面對氣候變遷顯然將難以招架。

更多氣候災害 低緯度國家難適應

在其他條件不變之下,二氧化碳濃度變高,也就是氣候變遷的主因,可能讓加稻米、黃豆與小麥的產量增加。然而,氣候變化還會影響作物生長季的長度與品質,使得農人可能因更密集的乾旱、洪水或天然火災而蒙受作物損失。

根據政府間氣候變遷小組(IPCC)2012年的報告預測,未來中高緯度地區的糧食生產條件將獲改善。這些地區包括美國北部、加拿大、北歐與俄羅斯。相反地,地中海區域、部分澳洲等亞熱帶及低緯度地區的生產條件將可能惡化。舉例來說,整個非洲的雨育農業(rain-fed agriculture)收穫量在2020年前可能暴跌5成。除此之外,如果全球氣溫上升超過攝氏1至3度,將有更多區域承受農作生產條件惡化的苦果。

未來全球糧食的生產狀況將與社會適應氣候變化的能力息息相關。另外還將面臨其他壓力的挑戰,例如與生質作物的土地競奪。IPCC報告結論指出,較貧窮的低緯度國家恐將難以適應攝氏3度以上的暖化衝擊,而富裕的高緯度國家可能有更強的適應力來應付和利用不斷變化的氣候條件。

從未經歷的劇變 結果仍是未知

不過,我們也不能完全忽視氣候變遷可能帶來的「驚喜」。科學預測充滿了許多不確定性。過去一千年來,世界從未經歷如此劇烈的氣候變化,因此,我們無從得知現實生活中農業體系將如何反應。舉例來說,科學界對氣候變遷與病蟲害及蜜蜂等授粉者之間複雜的相互關係,依然一知半解。此外,氣候模型也很難預測詳細的局部環境變化。然而這類的變化,特別是極端氣候,對糧食生產深具影響。

全球漁業是另一個迫在眉睫的危機。至少半數以上的世界人口仰賴漁業做為重要的蛋白質來源,而過度捕撈和污染已對漁業資源造成壓迫。海、河與地表水暖化,以及海平面上升和冰山融化都會對許多魚類造成不利的影響。有些海洋魚類已開始移動至高緯度海域求生,但極地與淡水魚類卻無處可逃。此外,海洋吸收大量二氧化碳造成海洋酸化,也會對海洋生態系統造成直接衝擊。

氣候變遷之外 糧食安全更大的挑戰

但這些對全球70億人口的糧食安全──糧價與糧食供應──又意味著什麼呢?2011年英國政府科學辦公室(Government Office for Science)智庫「前瞻」(Foresight) 發表報告指出,至少在短期內,氣候變遷的影響不會太大。未來十年全球糧食需求的快速成長才是糧食安全的主要挑戰。

依照目前的推估,2050年之前全球將得餵飽新增的10到30億人口的肚子。而當經濟變得更富裕,人們的飲食習慣也會改變,開始要求更多食物和過量的肉類,連帶大幅提高生產每卡洛里所需的土地和水資源。綜合這些因素來看,未來的趨勢將指向上揚且波動不斷的食物價格。

如同 2007~2008 年食品價格飆升的經驗所示,最貧困的國家和社群將是最早和最大的受害者。「前瞻」報告認為,國際政策將需在此扮演重要角色。即便是全球糧食供應充足的今日,全球仍有將近十億人口營養不良。

最後,糧食生產本身會排放許多溫室氣體,並造成世界許多地區的環境惡化。農業佔了 15%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與交通運輸的排放量不相上下。如果將土地使用變更與更廣泛的食物系統納入計算,糧食生產造成的排放比例可高達30%。這意味著若要控制氣候變遷的長期衝擊,糧食的生產不僅必須對氣候有更強的韌性,也必須變得更永續與低碳才行。

本文由倫敦政經學院葛拉漢氣候變遷和環境研究所 Nicola Ranger 博士與英國衛報共同撰寫。

【參考資料】


英國衛報(2012年9月19日),How will climate change affect food production?

……..文章來源:按這裡


北韓增加糧食生產 但營養不良情況持續

作者: 季 平 | 中央廣播電台 – 2013年11月29日 上午10:26

聯合國糧食暨農業組織(FAO)與世界糧食計畫署(WFP)28日發表報告指出,北韓連續第三年增加糧食生產,但營養不良的情況依然普遍。這兩個聯合國機構並且特別表達了對北韓兒童發育遲緩的關切。

聯合國糧農組織經濟學家昆加爾(Kisan Gunjal)表示,儘管持續增加農業生產,但北韓糧食體系仍然非常容易受到衝擊的傷害,而且富蛋白質食品的生產仍然嚴重短缺。

根據估計,北韓2013年糧食生產約為503萬公噸,與2012年相比,增加了5%。然而,北韓84%家戶的糧食消費被形容為貧乏或處於貧乏邊緣。

糧農組織與世界糧食計畫署的報告指出,過去10年來,北韓兒童的營養不良比例雖然下降,但發育遲緩的普遍情況依然令人震驚,還有微量營養素的不足,都值得特別關注。

根據糧農組織與世界糧食計畫署對北韓全國進行的評估,北韓國家配發系統未能發揮功能,導致北韓家庭更為依賴黑市與以物以物的交易,以求得糊口。

報告暗示,北韓家庭的營養可能大多來自於家戶間的以物易物交易,出售和購買自家果菜園種植的新鮮產品。

截至目前,北韓仍有超過70%家庭仰賴政府配發穀類食品。聯合國糧農組織與世界糧食計畫署認為,北韓官方的配發體系一直未能達成配發的目標。

聯合國的報告估計,北韓官方明年將進口30萬公噸穀類,但仍有4萬公噸的缺口,這個部份需要透過平壤當局追加採購或國際支援來解決。

在金氏家族的統治下,北韓長期承受糧食短缺之苦,原因包括洪澇、乾旱、管理失當等。1990年代中期至末期的一場飢荒,奪走了成千上萬條人命。

……..文章來源:按這裡


義倫巴底大區發展小型水力發電

中央社 – 2013年10月8日 上午7:32

(中央社記者鄭傑憶羅馬8日專電)義大利北部的倫巴底大區位在波河流域,河道與湖泊遍布,在政府的規劃和提倡下,許多廢棄的磨坊水車被改建為小型水力發電廠,成為再生能源的生力軍。

倫巴底(Lombardy)大區的北方有阿爾卑斯山脈,波河(Po River)沖刷的平原自古以來就是義大利的糧倉,在自然的水道和湖泊之外,還有遍布的灌溉渠道,這些綿密的水網成為發展小型水力發電的基礎。

小型水力發電廠一開始集中在山區,利用地勢產生電力,但隨著技術進步,越來越多平原區的城市也加入水力發電的陣營。

義大利「晚郵報」報導,為了鼓勵再生能源,政府以優惠價格優先購入,不僅企業趨之若鶩,一些地方政府也申請修建小型水力發電設備。

坎內多蘇奧格利奧(Canneto sull\’Oglio)的兩座水力發電設備裝置容量分別是40和70千瓦,平均可以滿足20戶人家的用電需求。市長塞威(Pierino Cervi)說,「這可以讓廢棄的古老水道、水車有了新生命,我們還可以有些收入,何樂不為?」

研究電力工程管理的教授朱迪奇(GiancarloGiudici)說,「義大利的智慧電網(smart grid)串連起小型水力發電廠,讓再生能源發揮了高效率。」

有智慧電網的支持,分散式的再生能源發電方式逐漸取代集中式傳統發電。

小型水力發電也減少對自然景觀和環境的破壞,不過「農牧協會」(Coldiretti)的綠色經濟專家薩魯加(Ermes Saluga)指出,問題可能會出在乾旱時,到時候必須先把水源用在灌溉農田,而不是發電。1021008

……..文章來源:按這裡


敘利亞極端氣候乾旱 民心思變釀內戰

作者: | TVBS – 2013年9月20日 下午11:14

極端氣候會導致戰爭爆發,世界糧食計劃署表示,敘利亞在2006年到2011年,因為天候異常,爆發大乾旱、飢荒,造成當時6成敘利亞國土列入災區,某些地方高達8成牲畜死亡,3/4農夫無法耕種,人民苦不堪言,阿塞德當局又不在乎,埋下民心思變的種子,導致後來內戰爆發,飢荒問題仍在,戰火也不停歇。

砲彈無情轟炸,敘利亞戰事不停歇,最底層的老百姓就沒有一天好日子,世界糧食計劃署表示,敘利亞內戰爆發原因之一,竟然是極端氣候,乾旱讓人民吃不飽,民心思變。早在2006年到2011年,敘利亞爆發大乾旱、飢荒,當時6成的敘利亞國土列入乾旱災區,某些地區80%的牲畜死亡,3/4的農夫無法耕種。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代表(2009):「現在水已經有了,可以用在飲用,同時用在清潔使用,可以清洗馬桶。」當時外界伸出援手,缺水危機在某些地方暫時獲得緩解,可是僧多粥少,乾旱問題沒有解決,種不出農作物,人民只能餓肚子。民眾:「每個人都會有、每個人都會有。」熱騰騰的食物人人搶著要,家裡能用的鍋碗瓢盆通通拿出來裝,很多都是餓壞的小孩,這群孩子還沒體會世界的美好,已經先經歷飢餓的痛苦。世界糧食計劃署人員:「這間倉庫的食物足夠提供給60萬無食物可吃的人。」敘利亞內戰,讓缺糧問題更嚴重,世界糧食計劃署提供糧食,民間的人道組織也主動伸出援手。人道團體:「我們買了11公噸的麵粉,可以做成14300公斤的麵包給在敘利亞境內的人。」一袋袋的麵粉在麵包廠裡做成麵餅,帶著眾人愛心的充飢食物,就怕半路被烽火攔截,無法送到需要的人手中。CNN記者:「他的身體不能負擔固體食物,只能消化牛奶,但是這裡根本沒有牛奶給他。」瘦到皮包骨而死的小孩,在敘利亞不是個案。敘利亞難民:「在敘利亞你被砲彈打,死得比較快,在這裡(難民營)死得比較慢,會死於飢餓、寒冷或是羞辱。」無論哪條都不是活路,敘利亞人民承受氣候變遷影響下的惡果,生存的基本需求無法滿足,加上領導人的不在乎,讓情況日益惡化。

……..文章來源:按這裡


海平面上升 太平洋島國存亡喊話

作者: 尹曉春 | 台灣醒報 – 2013年9月3日 下午1:14

【台灣醒報記者尹曉春綜合報導】眼看國土將因海面上升而無法居住,太平洋島國呼籲高碳排放國重視節能減碳。太平洋島嶼國家的碳排放量雖占不到全球0.1%,卻因其他碳排放大國的汙染,國土恐遭滅頂。馬紹爾群島總統羅亞克2日在「太平洋島國論壇」上呼籲世界各國更加重視氣候變遷,並將邀請美國、中國與歐盟共同簽署《馬久羅》宣言,敦促對抗氣候變遷問題。

由34個珊瑚環礁組成的馬紹爾群島,由於陸地平均高度僅比海平面高出2公尺,對於氣候變遷造成的影響首當其衝。該國5月才因幾乎同步的嚴重乾旱與暴風雨帶來的浪潮,而宣布進入緊急狀態。離島地區的嚴重乾旱導致6千人每天飲水不到一公升,洶湧的狂潮又沖垮海堤、淹沒機場跑道,甚至幾乎摧毀首都馬久羅。

所羅門群島、吐瓦魯、加特利島等鄰近國家的處境也同樣慘烈,2011年時吐瓦魯因超過半年沒有降雨,導致飲用水不足,政府進入緊急狀態,加上海平面上升,海岸線近幾年來已內縮50公分。吉里巴斯總統湯安諾今年甚至預測,國家可能在30到60年內因為淹水與淡水供給問題而不再適合居住,而計畫向斐濟購買2千公頃的土地,用以種植糧食,甚至當作新的家園。

儘管這些太平洋島國的碳排放量占不到全球0.1%,卻因世界其他國家的過渡汙染而深受其害。目前除了呼籲全球注意暖化問題,許多島嶼也都自立典範,紛紛改以替代能源為主,其中包括以椰子殼作為生物燃料來供給汽車動力。

此外,馬紹爾在外圍島嶼興建太陽能發電、托克勞則將成為全世界第一個可以完全使用太陽能發電的領土。庫克群島與吐瓦魯則計畫2020年前將發電方式完全轉換為再生能源;其他國家也計畫在15年內達到能源自足的目標。

然而,無論這些國家再怎麼環保,若沒有其他國家的響應也只是杯水車薪,無法挽回失去的土地,因此島嶼國家向高碳排放國家呼籲,以更有效率的方式對抗暖化。歐盟上周承諾要協助太平洋國敦促世界減少共同抵抗世界暖化,「太平洋地區可以與歐盟共同合作,我們期待透過太平洋地區的協助,讓我們將更多經濟體納入未來的氣候變遷規範中。

歐盟氣候委員海格達表示,「海平面上升非常有可能淹沒這些土地,屆時居民也將被迫遷移。」不論極端氣候距離我們多遠,高溫、淹水、乾旱與海平面上升都可能成為世界暖化後的新現實。科學家已經警告,地球的溫度在上升,因此我們必須更謹慎的面對轉變快速又不可預測的氣候。

全球暖化嚴重影響馬紹爾http://www.youtube.com/watch?v=pNADLAzc5bg

……..文章來源:按這裡


無盡乾旱 喀麥隆兒童吃不飽

作者: 本報訊 | 台灣立報 – 2013年8月7日 上午12:18

【編譯謝雯伃整理報導】專家表示,非洲的沙赫爾地區深受氣候變遷所苦,喀麥隆北部的乾旱期延長,導致糧食出產減少、價格飆升,也使得兒童營養不良的情形變得更嚴重、更普遍。

根據《信任組織》(Trustorg)報導,日前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CEF)造訪喀麥隆北方的加魯阿(Garoua)區時,拉穆丹村(Lamudam)健康部門的女性暨健康官員表示,2012年乾旱引發沙赫爾地區的糧食危機,當地民眾至今還未復原,營養不良的情形相當嚴重。

童營養不良 半數村莊警戒

「我們健康中心常常接到兒童營養不良的病例。」經營該部門的胡爾(Issa Houre)表示:「舉例來說,今年1月我們就接到33起病例,5月時的病例則有49起;在一個只有1,500位居民的小社群中,這是相當高的比例。」

今年46歲的阿布多爾(Marianna Abdoul)育有5名子女,其中2個孩子因為嚴重營養不良,被送到健康中心接受藥物治療。她表示,收成不佳和貧窮使她和丈夫無法餵飽子女。

「我們的農田產量不足,一整年都要餵飽孩子相當困難,而我們從健康中心得到的糧食補給也不夠多。」她說。

希望能終結世界飢餓問題的海菲計畫(Heifer Project)前喀麥隆地區主任亨利(Njakoi Henry)表示,喀麥隆北部降雨時間變更短,頻率也變低;牧地正漸漸變成沙漠。他說:「這正在改變當地居民的生活方式,許多人無法養活自己和子女;他們需要協助以適應環境、增加韌性。」

聯合國農糧組織在7月1日公布的最新報告中指出,今年沙赫爾地區有1,030萬人處於糧食不安全的情形中,有超過140萬名兒童有嚴重營養不良的風險,主因是2012年和前幾次危機的衝擊。

UNCEF去年的調查顯示,進行調查的8個國家當中,有7個國家出現5歲以下兒童營養不良率攀升的現象。在喀麥隆北部、查德和茅利塔尼亞等最乾燥的地區,兒童營養不良比率已攀至需緊急處理的階段。

這份調查報告指出,喀麥隆北部估計有33萬名5歲以下的兒童,生命受到嚴重營養不良威脅。報告也補充,奈及利亞北部、布吉納法索、馬利和塞內加爾北部的兒童需要特殊營養照料。

喀麥隆政府已發布緊急公告,指出當地有過半數村莊糧食安全受極大威脅。喀麥隆衛生部指出,全國有近4成的5歲以下兒童缺乏維生素A,北部地區則攀升至62%。

UNCEF喀麥隆分部的兒童生存發展事務主任翁南(Beshir Aounen)援引一份互援國際(Counterpart International) 2012的報告指出,喀麥隆北部兒童營養不良率已由2004年的32%攀升至2012年的46%,沙赫爾地區超過1百萬名5歲以下的兒童會因嚴重營養不良而需要到餵食中心接受治療。「這數字相當高,我們沒有太多時間準備。我們得在情況失去控制之前幫助這些社群。」他表示。

喀麥隆傳奇守門員安東(Bell Joseph Antoine)表示,那些處理危機的人應相互合作:「我認為國際組織及政府的介入協助是件好事,但相互合作將比各自行動更能產生正面結果。」他表示。

尋求長期解決之道

目前已有幾項創新行動在進行中。喀麥隆公共衛生部長佛達(Andre Mama Fouda)表示,喀國政府、UNICEF和世界糧食計畫已開始提供糧食、維他命補充品以及打蟲藥,也正在研擬未來計畫。

他們預計將於未來幾個月內,在營養不良情形特別嚴重的喀麥隆極北省(Far North)提供營養補充品給超過4萬6千名嚴重營養不良的5歲以下兒童及1萬2千名孕婦或哺乳中的婦女。

集體利益守護協會(ACDIC)是一個支持鄉村農民團體的當地非政府組織。該組織協調員尼瓊加(Benard Njonga)說:「現今處於危急情況中的家庭需要緊急協助,而我們也需要找出長期解決之道,幫助人們在一個因氣候變遷而使生存條件變得更為嚴苛的環境中生存。」

「我們認為,這些地區的女性農業團體可接受訓練、改種樹薯等抗旱作物;這種作物不但能夠製成麵粉,也可存放經年;若大量生產也能賣到鄰國,增加收入。」他表示。

於此同時,喀麥隆商業部長馬巴加(Luc Magloire Atangana Mbarga)也回應了消費者團體的抗議,開始勒令那些破壞民生物資價格協定的商家停業。

「我們已在全國各地設置平抑物價的組織,特別是在北方。這些組織旨在檢查企業是否非法提高基本糧食的價格。」馬巴加在聲明中表示。這些由警方和當地商人所組成的團體,獲命可關閉那些哄抬價格的店家。「必要時,可以扣留他們的商品,並罰他們大筆罰款。」他補充道。

消費者團體表示,當地的基本糧價近幾個月來飆高了30%,使民眾的購買能力明顯減少。

根據聯合國2012數據,喀麥隆平均每人年均收入僅超過1,200美元(約新台幣3萬6千元)一點點,正職雇用的情形很少,而從2010年起,經濟成長率也減少4%到5%。

……..文章來源:按這裡


聯合國籲捐10億美元 人道援助撒赫爾

作者: 季 平 | 中央廣播電台 – 2013年7月5日 上午11:52

聯合國3日請求提供10億美元,協助對非洲撒赫爾(Sahel)地區處於險境的1,100萬民眾提供糧食,並且警告,敘利亞危機轉移了捐助者對撒赫爾地區人道情勢的關注。

聯合國人道事務協調廳(OCHA)表示,馬利北部今年發生戰爭,加深了撒赫爾地區年度糧食短缺情形。

目前大約有17萬5,000名馬利難民在鄰國布吉納法索、茅利塔尼亞和尼日紮營棲身,使得原本就不足的糧食供應更形緊張。另外,還有35萬3,000名馬利人逃離住所,在自己的國家內顛沛流離。

聯合國的撒赫爾地區人道事務協調員派博(Robert Piper)表示,估計對撒赫爾地區面臨飢餓與營養不良風險的民眾提供協助,今年需要17億2,000萬美元經費,但捐助國政府只提供了6億700萬美元。

他指出,金融危機是導致人道援助資金短缺的部份原因,而敘利亞危機也讓人道援助資金面臨巨大壓力;另外,聯合國在馬利的維持和平任務也擠壓了人道事務的經費。

聯合國人道事務協調廳1名官員說,聯合國就全球人道工作請求130億美元捐助中,敘利亞部份就超過了40億美元。

聯合國人道事務協調廳指出,撒赫爾地區的9個國家今年連續第二年遭到乾旱打擊,但面臨飢餓風險的人口已經少於2012年的1,800萬人;然而,當地仍有1,130萬人處在糧食不安全的險境;此外,在撒赫爾地區的許多市場,糧食價格上揚,漲幅超過5年平均價格的五至六成。

撒赫爾地區東起紅海、西至大西洋,北邊為撒哈拉沙漠、南方是蘇丹的稀樹草原(Savannas),涵蓋了塞內加爾、茅利塔尼亞南部、馬利、布吉納法索、阿爾及利亞南部、尼日、奈及利亞北部、查德、喀麥隆北部、蘇丹西部達福爾和南部、厄利垂亞。

歐洲聯盟、美國、日本和英國,是聯合國籲請提供捐助的主要國家。

……..文章來源:按這裡


氣候變遷 糧食危機爆增

民視 – 2013年6月28日 下午12:16

生活在衣食富饒的台灣,大部分的人可能很難想像,全世界有10%的人,長期處於飢餓狀態,而這樣的現象,隨著氣候變遷,也將變得更加嚴重。

地球正面臨著氣候變遷的衝擊,新加坡國立大學的研究指出,全球暖化有可能會讓動植物的體型逐漸縮小,氣溫每上升攝氏1度,植物幼芽和果實最多可縮小17%,海洋無脊椎動物體型最多可下降4%,魚類的體型則可能縮小達22%,但是這些影響可能都還不是最嚴重的。

氣候變遷對我們最大的衝擊,要算是糧食的問題,中興大學土壤環境係申雍教授說,這種災變性的天氣通常會造成糧食的生產相對來講很不穩定,原來預期可能全世界有多少的糧食生產,然後可以分配到不同的國家,但是一出現這種臨時狀況的時候,整個世界的糧食市場就亂掉,而值得注意的是氣象,災害將成為未來的常態。

回顧2006年澳洲大旱,2010年俄羅斯乾旱,2011年澳洲洪水、歐洲乾旱,2012年美國乾旱,再加上過度集中化的糧食生產,讓世界上許多國家,即使國境內沒有發生天災,卻依然會缺糧。

因為世界上幾種主要作物大部分都集中在少數四五個區域生產,例如美國、澳大利亞、南美洲、俄羅斯歐洲以及越南和泰國,只要這幾個糧倉發生氣象災難,不管是乾旱、洪水或是異常的氣溫,就有可能造成全球糧荒。

全世界的糧食儲備量只夠吃53天,而台灣的糧食自給率大約只有3成,如果發生糧荒,可能就會買不到糧食,短時間內就會造成嚴重的後果,而台灣的糧食生產,在未來也可能受到極端氣候的影響,譬如嚴重的乾旱或是颱風,而大幅減產,未來台灣的糧食安全使人擔憂,原本世界糧食的分配就不平均,大約有10%左右的人是處於長期的飢餓狀態,氣候變遷,讓這個現象更是雪上加霜。(廖林麗玲、李奇樺綜合報導)

……..文章來源:按這裡


環保行動劇吸睛 提醒環保習慣

作者: 徐欽盛 | 台灣醒報 – 2013年6月16日 下午7:37

【台灣醒報記者徐欽盛台北報導】卡通《金剛戰士》的主題曲改編成資源回收的歌詞;白雪公主與黑后的故事,改編成重視水資源的橋段。環保署16日舉行「環保行動劇決賽」,參賽隊伍花招百出,「笑」果不斷。環保署署長沈世宏受訪時表示,希望透過生動活潑的方式,能將環保的意識深植人心,進而改變民眾日常的行為,讓地球能夠減輕負荷。

環保署為了宣傳國人正確的環境保護觀念,16日特別舉辦「第一屆環保行動劇決賽」,這次的內容包括「節能減碳酷地球」、「資源循環零廢棄」、「去污保育護生態」、「清淨家園樂活化」4大主題,參賽的9隊代表是從北中南3區30隊中脫穎而出的,一起要來挑戰爭取10萬元獎金。

沈世宏表示,地球發燒生病需要大家改變日常的行為,落實環境保護的生活細節,好讓地球媽媽早日康復,更希望透過戲劇的方式,吸引大家的注意。他說,此次共計有200多部的劇本角逐,之後選出30部分北、中、南進行預賽,最後再產生9隊進入決賽;環保署也將透過電視的轉播以及到各地演出的途徑,將環保意識深入民心。

一群由羅東高中合唱團的校友所組成的R2劇團,這次以「Go GO Recycle Rangers」為題,希望能喚起大家做垃圾分類的意願。劇團導演林佳吟表示,其實大家都知道要做垃圾分類,但就是「懶」,想說整個直接丟入垃圾筒就好。在劇中飾演寶特瓶戰士的許哲銘,雖然服裝穿起來很不輕鬆,但為了劇情需要還是跳起來,他說,這是要讓大家感受到「輕」的感覺。

來自高雄的水噹噹劇團,這次則是以「福爾摩沙受難記」為主題,試圖傳達高雄地區長期以來水質不佳,以及夏天缺水乾旱的窘境;在劇中飾演阿嬤的陳碧秀不但參與演出,還負責化妝與服裝設計,她指出,黑后的角色事實上原本只是一隻小動物,但因為環境不斷地汙染,讓牠修練成精了,透過烏鴉造型的黑色服裝,可以讓演員更融入劇情中。

而扮演白雪公主的胡文齡則感性地說,劇團的成員在練習中不斷磨合,因為大家有著不同的想法,甚至在開會還激烈地討論溝通,但都是希望能有好的演出與表現,喚起大家對環保的重視。

最後成績揭曉,榮獲環保行動劇特優的為「戲說環保」、優等為「第一次的父親節禮物」及「福爾摩沙受難記」、甲等為「地球是大家的」、「你我社區的事」及「灰姑娘環保奇緣」、佳作為「Go Go Recycle Rangers」、「燒~ㄟ地球」及「拯救八輕大作戰」。

圖說:在劇中飾演寶特瓶戰士的許哲銘,雖然服裝穿起來很不輕鬆,但為了劇情需要還是跳起來,他說,這是要讓大家感受到「輕」的感覺。(Photo by 徐欽盛/台灣醒報)

……..文章來源:按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