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衝突不斷 WFP警告勿捐助疲乏

作者: 季 平 | 中央廣播電台 – 2013年10月16日 下午1:30

今天10月16日為世界糧食日(World Food Day),世界糧食計劃署(WFP)執行主任柯任(Ertharin Cousin)指出,世界各地衝突不斷,這意味著絕不能有「捐助疲乏(donor fatigue)」。

柯任在接受法新社專訪時警告,媒體聚焦於敘利亞危機,捐助資金也流向敘利亞等衝突地區,但是對北韓或葉門等地已遭遺忘但仍持續存在的人道危機的援助資金即將用磬。

曾任職於美國前總統柯林頓政府的柯任,在義大利羅馬的世界糧食計劃署總部表示,沒有捐助疲乏症的空間,最大的挑戰就是,確保大家不會忘卻那些在媒體注意之外的衝突。

世界糧食計畫署對80個國家的大約9,700萬名民眾提供援助,其中包括20個經常發生危機的國家,例如阿富汗、海地、蘇丹。

最新的資料顯示,全球的挨餓人口已經有所下降,但仍有8億4,200萬人之多。

世界糧食計劃署的年度預算約為50億美元,去年就花費12億美元來採購緊急的糧食供應。

柯任說,世界糧食計劃署總是入不敷出,計劃署所獲得的經費與所期望的經費之間,存在約10億美元的缺口;預計這個缺口明年還會擴大。

她表示,世界糧食計劃署對敘利亞的援助對象,已從15萬人暴增到超過600萬名的國內流離失所民眾和難民;計劃署在敘利亞境內與週邊的工作經費,每週就約為3,100萬美元。

柯任指出,世界糧食計劃署關切中非共和國與剛果民主共和國的情況,將會持續援助行動。

至於北韓,柯任說,未來幾個月如果沒有接獲重大捐助,計劃署將被迫在明年1月底,中止在當地的援助工作。

世界糧食計劃署已經要求4,700萬美元捐助,以持續援助北韓,但目前只收到43%捐助承諾。

關於葉門,柯任表示,有500萬人挨餓,當地兒童中,有半數長期營養不良,然而國際捐助即將在明年初用磬。

……..文章來源:按這裡


援助中非 UN緊急空運糧食

法新社 – 2014年2月12日 下午11:05

(法新社中非班基12日電) 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World Food Programme, WFP)今天展開歷來最大規模的緊急食物空運行動之一,運送補給到中非共和國。

世界糧食計劃署發言人馬斯齊阿雷利(AlexisMasciarelli)表示,第1架裝載80公噸稻米的貨機,已於下午稍早前降落中非首都班基(Bangui)。

他說,他們將對這座城市進行每日24次補給空投;班基人口130萬,超過全國人口的1/4,急需糧食援助。

馬斯齊阿雷利說:「這是相當特殊的行動,也是我們長久以來最大的緊急空運行動,規模更甚於敘利亞和菲律賓。」

但他也說,運補行動「無法徹底解決問題」。(譯者:中央社劉文瑜)

……..文章來源:按這裡


UN開始對中非空投糧食

作者: 黃啟霖 | 中央廣播電台 – 2014年2月12日 下午9:34

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World Food Programme)今天(12日)展開歷來最大規模的緊急糧食空運行動之一,飛往中非共和國。

世界糧食計畫署發言人馬斯齊阿雷利(Alexis Masciarelli)表示,糧食計畫署的第一批空運貨物,裝載了80噸的稻米,今天下午抵達中非首都班基(Bangui)。他說,他們將對班基進行24次日用補給空投。

班基人口130萬,超過全國人口的四分之一,迫切需要糧食援助。

自從以穆斯林為首的叛軍塞勒卡(Seleka),在去年3月占領首都班基,對基督徒大開殺戒,引起占全國50%人口的基督徒極端不滿之後,這個國家就持續動盪不安。

……..文章來源:按這裡


推糧食自治 智利辦女農生態課

作者: 本報訊 | 台灣立報 – 2014年2月10日 上午12:23

【編譯謝雯伃整理報導】智利一個集合了約1萬位女農及原住民婦女的組織,正為南美洲的女性小農創辦一個生態農業機構,並提供相關課程。

捍衛小農經濟 解決飢餓問題

根據《媒體交流服務社》報導,國際鄉村及原住民婦女協會(ANAMURI)多年來已透過國際農民運動「農民之路」(La Via Campesina)訓練了數以千計的農民。農民之路主要關注糧食主權(food sovereignty)議題,而糧食主權的概念為人們有權定義自己的糧食系統。如今,這個組織正展開一項最具野心的計畫:成立鄉村婦女生態農業協會(The Agroecology Institute for Rural Women, IALA)。

這將成為拉丁美洲第一個唯一以女性為對象的生態農業課程。該機構創立於智利首都聖地牙哥以南的小鎮奧欽科(Auquinco)。這個小鎮的名字在馬普切原住民語中是「流水之聲」的意思。

即使校舍尚未完工,這個組織已開始他們的訓練課程。「我們不是在追求夢想,而是在面對挑戰。」負責IALA運作的ANAMURI國際執行長羅德里格斯(Francisca Rodriguez)表示。

這計畫有個具政治理念的核心概念:藉由糧食生產來解決饑餓問題。「在小農持續受到嚴重攻擊時,找到方法讓我們永續生存並讓小農成為農業中重要的一環,是一件至關重要的事;而這不只與糧食生產有關,也與糧食消費相關。」她表示。

她說,IALA關注的重點在於捍衛小型家庭農業。這是欲加入拉丁美洲生態農業協會(Agroecology Institutes of Latin America)一項更宏大任務的其中一步。這些計畫從委內瑞拉開始,第一批生態小農就是在那裡畢業的,他們全是來自小農家庭的孩子。

IALA接著在巴西及巴拉圭成立同樣的機構,此外,足跡也跨進了厄瓜多及安地斯山脈其他區域。他們最新的大型成就是2013年4月在阿根廷開幕的蘇力小農大學(SURI Campesino University)。

「對我們來說,在農業這個領域上擁有專業是件很重要的事,這能幫助我們達到糧食自治並持續爭取糧食主權;而在這過程中,我們亟需來自土地本身的專家。」羅德里格斯表示:「沒有人比小農更能感受到,持續發展農業的需求其實就是人道服務的概念。」

羅德里格斯表示,ANAMURI了解他們的挑戰為何,且雖然這個機構初期是以南美洲南迴歸線以南地區的婦女為主要對象,他們後來也可能擴展,將男性納入學生名單。

交流務農經驗 正視女性價值

在奧欽科鎮上,主辦課程的機構以2萬3千美元(約新台幣69萬7千元)的低價購得一公頃土地以及一間大屋,未來學生將可居住於此。他們表示,價格會如此便宜,是因為這塊地的原地主夫婦在1973年到1990年智利獨裁政權期間流亡外國,返鄉後決定把土地賣給這群女農,讓這個組織能夠充份利用這塊土地。

然而,這間屋子被2010年2月的地震嚴重損害,需要大幅整修。建築師評估,屋子整修過後將能保存傳統鄉村小屋的特色。ANAMURI的地方組織主任穆尼奧斯(Alicia Munoz)表示,房屋的修建需及早進行。「目前南半球是夏季,我們必須組織志工團隊,幫忙修建房屋及整土,讓整塊地保持原貌。」穆尼奧斯說道。

ANAMURI宣布,2014年將是「修復之年」,這個自今年1月初開始的志工活動將安排志工輪班來此,修整過多的雜草及屋頂。「我們的夢想是建立一個機構,能讓女性就她們所知的各種農業知識進行交流對話。從健康及營養的角度來看,女性的知識非常珍貴。」穆尼奧斯表示。

人類學家史克威斯(Juan Carlos Skewes)表示,男性在智利的農業史上一直是主導的一方,女性被侷限於家務領域、料理食物、整理家務或照料牲口等。「然而,女性的貢獻卻一直被遺忘,包括對農事及家庭菜園的貢獻。」他說道。

整合在地資源 朝永續發展

「每個菜園及每個小農家庭的務農模式,都與生態多樣性、基因保存、留種技術以及有效運用當地資源有關。」史克威斯表示:「這當中也包含了如何更加有效的整合資源、推動自給自足以及強化當地經濟等議題。」

「總結來說,這些自治計畫帶來了自我管理的能力、自主永續生產,同時種植非基因改造作物;這是一個能與對抗、抵擋並挑戰大型農業及食品加工業的機會。」他說:「這些龐大當代議題的關鍵人物就是鄉村女農,她們組織起來,自給自足並推動永續農業。」

對ANAMURI來說,新的一年充滿希望。參與者相信,由女性領導的智利新政府將有助於他們目前的工作。智利社會黨前主席巴切蕾(Michelle Bachelet)在今年3月再次勝選為總統。此外,他們也相信聯合國將給予資助;聯合國將2014年訂為國際家庭農業年。

「許多人回到鄉村,這表示鄉村充滿希望。」羅德里格斯表示:「我們知道,當我們在奧欽科的小農地耕作時,也是在幫助強化這個國家。」

【關注更多新聞請加入立報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LihpaoDaily

……..文章來源:按這裡


運糧至荷姆斯舊城 UN待命

路透社 – 2014年1月28日 下午7:56

(路透日內瓦28日電)世界糧食計劃署(WFP)女發言人貝爾斯今天表示,只要獲各方准許,聯合國已準備好要運送足以供應2500人度過一個月的糧食配給,至敘利亞荷姆斯市(Homs)舊城(Old City)。

貝爾斯(Elisabeth Byrs)回應詢問時表示,位於荷姆斯市的聯合國樞紐,正準備組成跨機構援助車隊,運送糧食和其他補給品給受困在反抗軍占領舊城區的居民。

貝爾斯告訴路透社:「只要當地的各方准許跨機構車隊行進,WFP將運送500戶人家的糧食配給及500袋麵粉至舊城,足以讓2500人度過一個月。」

她表示,WFP也打算要運送100箱特殊營養食品Plumpy'Doz,此食品可協助治療發育不良和嚴重營養失調兒童。中央社(翻譯)

……..文章來源:按這裡


北韓從中國大陸進口糧食增加

中廣新聞網 – 2014年1月27日 下午2:11

南韓農村經濟研究院今天發佈的資料顯示,去年北韓從中國大陸,進口二十九萬八千兩百五十七噸糧食,比前年增加百分之五點九。

糧食進口額則為一億四千六百零一萬美元,比二○一二年的一億兩千七百一十四萬美元,增長百分之十四點八。

從糧食種類來看,麵粉最多,佔百分之五十二點三,其後依次為玉米,佔百分之二十五點七、大米佔百分之十六點六、大豆佔百分之五點一。

南韓農村經濟研究院分析認為,近兩年來,北韓秋季收成良好,但北韓仍大量進口糧食,意在保障糧食供需穩定。世界糧食計畫署曾推測,去年十一月北韓的糧食生產量,比前年增加百分之五。

……..文章來源:按這裡


左右看:食安法強制標示

作者: 本報訊 | 台灣立報 – 2014年1月27日 上午12:22

左看:挑戰獨尊利潤的糧食生產

衛福部於2014年再提食安法修正,亟欲緩解食品業外商的輿論壓力,考慮修正複方添加物查驗登記制、基因改造食品原料及製造商等食品標示規範。輿論批評集中於國際未有此規範,台灣恐違反WTO技術性貿易障礙協定,更可能造成可口可樂、好市多等大型食品外商撤資台灣。

接連爆發的食安危機,假油、毒澱粉與塑化劑、瘦肉精等直接促成本次修法,雖表象看似民粹壓力,但結構性問題根本卻早已日久。誠如《糧食戰爭》作者拉吉.帕特爾指出全球食物體系已經不立基於人類自然需求,而是跨國企業資本的市場與利潤需求,在此驅使下能大量、迅速、誘使消費成為食品生產的唯一考量。才會大量出現基改食品、化學香料等高風險、反自然生產。

就食品標示而言,絕非單純的形式要求,更為重要的是挑戰這個食物宰制體系,讓糧食主權回到人民手中。資訊開放為群眾教育的第一步,若沒有此基礎,空有專業權威、監控機制難保不受跨國企業威脅利誘,以致進退失據。更有甚者,跨國企業不遺餘力建立謬誤的食物知識體系、習慣,各大速食連鎖就可見一般。

而食物體系的另類想像早已悄悄實踐中,小型有機、在地化食物系統、生機飲食等等,都不應是有錢人的消費,而是重建人、食物與自然關係的可能。

林子暉/世新社會發展研究所研究生

右看:先加強政府專業監管

依據2013年立法院修正通過的食品衛生管理法,食品標示愈趨嚴格,2014年6月上路後將增加複方添加物查驗登記制、基因改造食品原料及製造商的標示規範。引起食品業外商高度關注,多認為台灣此規範獨步全球,恐有違反世界貿易組織(WTO)技術性貿易障礙協定之虞,也將造成外商在台難以生存。

近年接連爆發的食安風暴,從塑化劑、瘦肉精、毒澱粉到假油,龐大的民怨壓力促使本次嚴厲的修法內容。民以食為天,此一基本生活權益,為政者不得不慎,但本次標示爭議需要以更全面的角度審視。首先,複方添加物或基因改造食品原料等都牽涉龐大的專業資訊,一股腦兒標示在商品上未必能對消費者有所助益。再者,許多食品原料為各企業之商品機密,若以此強制破壞市場機制,造成業者大量退出,消費者食品選擇權益反而受損。

以此觀之,一昧開放商標標示只是將政府建立專業監管機制的責任,推給民眾與企業。政府應審慎考量中研院提出「國家食品安全維護及環境毒物防治體系」建議書,著眼於建立常設專案辦公室、醫療體系與人才培育,及相關研究、預警機制。唯有此才能重新建立專業權威,更進而落實運作機制,於此才能重建全民信心。而非資訊愈多,恐慌愈深。

林泰佐/社會評論人

圖說:民進黨立委田秋堇(右2)1月24日在立法院主辦「黑心障礙不是貿易障礙-食管法修法」記者會,指衛福部新版食品衛生管理法修正草案,沒有照顧民眾健康。(圖文/中央社)

【關注更多新聞請加入立報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LihpaoDaily

……..文章來源:按這裡


聯國糧食南蘇丹遭劫 可餵22萬人

路透社 – 2014年1月24日 下午7:51

(路透日內瓦24日電)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World Food Programme)女發言人貝爾斯今天說,世界糧食計劃署估計,糧食署在南蘇丹可能有3700多公噸的糧食遭掠奪,損失的糧食量足以在1個月內餵飽22萬人。

貝爾斯(Elisabeth Byrs)在日內瓦例行記者會上說,世界糧食計劃署在馬拉卡(Malakal)的一些倉庫幾乎已遭清空。

她說,世界糧食計劃署正努力盡可能地找回損失的糧食存貨,並試圖保護剩餘的糧食。中央社(翻譯)

……..文章來源:按這裡


中非暴亂持續 WFP:糧食即將耗盡

作者: 吳寧康 | 中央廣播電台 – 2014年1月21日 上午8:10

世界糧食計劃署(WFP)20日表示,由於流離失所的中非共和國人數逐漸增加,糧食即將不敷使用。

WFP發表聲明指出,38輛載著大米的卡車困在喀麥隆邊界,因為面對遭到攻擊的威脅,卡車司機拒絕越過邊界。

聲明中說,WFP的糧食即將耗盡,豆子也快要吃完了。而暫緩食物的發放可能導致情勢進一步緊張,特別是對首都班基(Bangui)機場營區內10萬名無家可歸者。

WFP的區域負責人布朗(Denis Brown)說,從喀麥隆進入中非的主要道路,是一條人道主義的重要通路。這條道路近1年來一直深陷暴亂衝突。

布朗表示,WFP正考慮對班基進行食物空投。班基目前有超過50萬人說他們無家可歸。

……..文章來源:按這裡


波灣糧食保衛戰

作者: 鍾志恒 | 中時電子報 – 2014年1月12日 上午5:30

工商時報【鍾志恒】

■隨著部份非洲國家對阿拉伯國家的農業投資產生敵意,阿拉伯的投資人開始把投資策略轉向歐美等已開發國家。

■With their farming projects in some of the poorest African nations sometimes arousing local hostility, wealthy Arab investors are turning to those developed countries.

波斯灣國家因石油收入而富裕,但其位處沙漠地帶,每年近90%糧食必須仰賴進口。為確保糧食供應,波灣國家過去砸巨資到非洲等開發中國家購買農地,但這些地區政局和政策很不穩定,因此波灣國家開始把買農地策略轉向歐美,希望讓糧食供應更可靠。

波灣國家過去主要在非洲收購農地,但已開始招來不滿,認為自己國家土地應該用來滿足自己人的需求,而非賣給外人,所以對波灣國家的敵意與日俱增,讓其投資風險愈來愈大。

以阿布達比的投資公司Jenann為例,自2007年以來,在埃及買下約6.72萬公頃農地,本來要用來種植飼料,供應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簡稱阿聯)的畜牧需求。

埃及農糧課出口稅

但埃及政局不穩、罷工頻傳和缺乏機械運作所需的柴油,還突然對出口的農糧每公噸課徵43美元(約1,290台幣)出口稅,迫使公司轉種供應埃及內需的小麥。Jenann董事長奧塔巴(Mohammad al Otaiba)說,公司因此蒙受極大損失。

沙烏地阿拉伯億萬富豪阿穆迪(Mohammed al-Amoudi)的公司Saudi Star,在衣索比亞也出現狀況。其在衣國甘貝拉州買下1萬公頃農地要種稻米,但該公司員工前年遭當地武裝份子伏擊,導致5人死亡。人權組織Human Rights Watch指出,攻擊事件跟衣國政府為商業耕種而強迫遷走當地居民有關。

儘管波灣地區的投資人,已十分注意其投資非洲國家的民情和需要,但由於非洲長期貧窮和饑荒等因素,讓外國的商業耕種遭到敵視。不少波灣國家因此把購買策略轉向歐美。

像阿聯的農業公司Al Dahra,去年以4億美元收購塞爾維亞8家農業公司。塞國為歐洲主要糧食出口國。

儘管在歐洲、北美和澳洲買農地或收購農業公司的代價高昂,無法像非洲那樣購買龐大農地,但政治風險低,基礎建設又先進,不用擔心落後地區那樣,農業運作和糧食運輸供應容易受影響,從而令波灣國家對糧食供應更安心。

沙國耕種效益不佳

波灣國家糧食約80%到90%依賴進口,因此多年來一直在非洲等開發中國家購買廉價農地,希望在滿足區內不斷增加的糧食需求後,不再為國際糧價波動而擔憂。

像2008年,油價暴跌,使波灣國家收入銳減同時,糧價又不斷攀升,讓波灣國家倍感壓力。但糧食來源與價格不穩定,一直是波灣國家想要解決、卻始終擺脫不了的難題。

波灣國家過去除赴海外購買農地,也一直努力在自家土地上擴展農業。但由於區內氣氛惡劣和缺水,讓種植成本昂貴卻不見效益,像沙國在2008年就縮少小麥種植規模,並計劃在2016年糧食完全依賴進口。

倫敦智庫Chatham House研究部主管巴里(Rob Bailey)說,波灣國家轉向投資西方農業,是要重新平衡其投資組合。但波灣國家仍強調不會放棄開發中國家的投資,奧塔巴就對蘇丹等國家的投資仍樂觀以對。外界認為,波灣地區在農糧上的投資更謹慎和多元化,目的就是要分散風險。

……..文章來源:按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