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文/鍾碧芳 | 常春月刊 – 2012年11月5日 下午1:32
少食用反芻類動物如紅肉,確實是低碳飲食的第一步。不過,低碳飲食並非要求完全不吃肉,畢竟肉品中的蛋白質,也是人體所需的6大營養素之一。
行政院環保署曾在「節能減碳無悔措施全民行動方案」中,提出「節能減碳10大無悔措施」,其中,便以「低碳飲食」的概念,鼓勵民眾多多選用在地、當季蔬果食材,並降低肉類攝取量,來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但是,到底什麼才是「低碳飲食」?低碳飲食就是許多人「吃全素」的觀念嗎?這之間的差距,恐怕因不同人的解釋而有所差異。
什麼是低碳飲食?
根據中華民國低碳環境學會的資料顯示,對低碳飲食的定義來自2008年英國醫學期刊《British Medical Journal》中的一份報告,該報告提出對於氣候變化所應該改變的飲食方式包括:選擇當地、新鮮、當季的食物;選擇天然少加工的食物,如減少吃肉、乳製品;多吃粗糧、蔬果;及不要浪費食物。報導中指出,食物在製作、加工過程中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遠大於食物最後被運送至各賣場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含量。
舉例來說,以加工食品的生產過程中,無論從種植或牧養、運輸、製造、加工、販售、使用及廢棄等階段,都會直接或間接消耗能源及排放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就是造成地球暖化的主要元凶,當然就不屬於所謂的「低碳飲食」。
其實,在環保署的減碳方案中,目的是希望藉此提醒國人要「多吃蔬食少吃肉」,旨在於推廣「吃得健康」、「吃得均衡」以及「低碳飲食」。其中「低碳飲食」就是要選擇在地、當季及對於環境友善的食材,以降低對環境的衝擊,簡單來說,就是在食物的生命週期裡,盡量選擇排放最少的溫室氣體的食物種類。
屏東基督教醫院營養師林伶蓉認為,所謂的低碳飲食,不應該局限於完全以吃素的形式過日子,因為在許多素食主義者的食物中,有許多蛋白質的來源,都是以加工食品為主,但加工食品在製作過程中,所排放的碳含量卻可能是一般新鮮食物的數十倍,因此,她認為,即使是素食者,也必須挑對食物、選擇正確的飲食觀念,才是真正的減碳飲食法。
發揮食物里程概念
在《低碳生活的24堂課》中,勵行低碳生活的作者張楊乾就曾指出:「全球若能把食用反芻類動物的肉量,降低到每人每天50公克,將對減緩暖化有莫大的助益。」少吃肉的觀點,是根據聯合國農糧組織的調查而來。據指出,包含肉牛業在內的所有畜牧業,所排放的溫室氣體,大約是所有溫室氣體排放量的18%,也因此,如果要藉由飲食來降低暖化對地球所造成的影響,少食用反芻類動物如紅肉,確實是低碳飲食的第一步。
不過,低碳飲食並非要求完全不吃肉,畢竟肉品中的蛋白質,也是人體所需的6大營養素之一。林伶蓉指出,可以先選擇海鮮類肉品當作蛋白質來源,或者經由「正確的選擇肉品及烹煮的方式」,來表達低碳飲食的決心,例如,可使用燜燒鍋、壓力鍋及氣爆鍋等不用靠吃電的電器來烹煮食物,一來能保持食物的原味及營養,也可降低排碳量;或者在肉品選擇上,盡量選擇以人道方式豢養的肉品,如不吃飼料雞,替換成放養的土雞等。
此外,多關注並計算「食物里程」也是低碳飲食的另一項重點。國泰醫院內湖分院營養師張斯蘭指出,低碳飲食與由倫敦城市大學食物政策科教授Tim Lang所提出的「食物里程」概念相近。「食物里程」指的就是一樣食物從產地到食用者餐桌的距離,通常只要食物里程愈近,碳排放量就愈少。不過,有些即使是本地食物,也可能因為耕種的關係,如以溫室栽種或施以肥料的方式,而令其碳排放量比進口食物還要高。
從食物里程的觀念來選擇低碳食物,就是多吃在地食材、當季食材。張斯蘭說, 在地食材不僅新鮮,營養素也不會因為保存、運送過程而受到破壞,對身體健康來說,有著相當的好處。至於當季食材,除了價錢自然相對便宜外,也會少放許多農藥或化學藥劑。且從大自然運行的道理下來看,對健康也有正向的幫助。例如,冬季盛產的柑橘類,因為含有大量的維生素C,可以幫助增強免疫力,可預防冬季時的傷風感冒;至於在夏季盛產的蔬果,通常屬於水分含量多的種類,更能補充人體在炎熱太陽下所流失的水分。
謹守5原則,減碳好簡單
低碳飲食最大的好處為,現產及在地的蔬果能保留較多的新鮮度及營養素,對身體來說是最好的營養來源。綜合兩位營養師的看法,低碳飲食的真正意義,就在於「選擇在地、當季食材、不浪費、用最簡單的烹調方式調理食物、不選擇加工食品、減少吃肉等」。
選擇當地食材,縮短食物里程距離
當地生產的食材因生產效率高且氣候適宜,能相對減少種植或飼養時所需的能源與水分,同時省卻運輸過程所耗費的燃料等。選擇時盡量選擇當地盛產的蔬果,對於都市化的城市來說,則可以國內生產的農產品為主,以符合低碳飲食的宗旨。
只吃當季食材,不違反大自然原則
根據日本一項研究發現,採用當季與非當季食材,兩者的在生產過程中所排放的碳含量相差將近10倍,選擇當季食材就能避免種植時農藥、肥料使用過度,並降低儲存所需的能源消耗。張斯蘭提及,對於食材的選擇,可以挑選市場中量最多且較平價的食材為主,最好是幾乎每個攤位都有販售的蔬果種類。
不浪費食物,珍惜地球資源
林伶蓉則提醒,採購食物時,先計算出適當的人數及飲食份量,且不過度儲存食物,同時選擇可食用度較高的食材,省卻食材外殼、梗、皮、骨捨棄不用的浪費,更不要浪費食材及食物。
烹調盡量簡單,健康節能又環保
由於電力是經由複雜的能源轉換所取得,且需經過長程的運送,林伶蓉建議,烹調上的選擇以燜燒鍋、氣爆鍋等最省能,使用瓦斯烹煮也比使用需要插電的電器加熱來得更有效率、更低碳。此外,鹽、糖、味精等調味料也屬加工食品,盡量選擇辛香用料如蔥薑蒜等調味,健康又環保。
不吃加工食品,少吃肉品
在衛生署推動的每日飲食指南中,掌握少用加工食品、少吃紅肉、多選擇植物性蛋白質等原則,並選購不過度包裝的食物等。
……..文章來源:按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