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益比低 農金股漲相佳

作者: 記者黃惠聆╱台北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2012年10月24日 上午5:30

工商時報【記者黃惠聆╱台北報導】

根據彭博社報導,受到氣候乾旱影響,使小麥收成下降,澳洲小麥產量恐下降至5年最低水位,農產品價格趨漲,加上相關類股本益比低,讓法人看好農金股價續漲力道。

德盛安聯全球農金趨勢基金經理人林孟洼表示,美國糧食供給也吃緊,受到今年乾旱氣候影響,美國農業部10月全球糧食供需預估月報已持續下修今年和明年糧食供給量,使全球糧食供需更吃緊,庫存需求比處於歷史低檔,將支撐穀物價格維持高檔。

在榖物價格高漲後,林孟洼表示,農夫為增加產量,一定增加使用農機、農化肥料和種子等以賺取較高利潤,農業上游產業股將直接受惠,也是投資農金產業可特別著墨部分。

德銀遠東DWS全球神農基金經理人劉坤儒表示,近期因歐債暫時獲得紓解、美國聯準會實施QE3帶來的資金行情使全球股市回溫,全球農金產業股價也隨之上漲,DAX農金指數的本益比回升到13倍,但相關水準還是低於近4年半平均的15.8倍,顯示農金產業本益比相對偏低,農金產業股價仍具吸引力。

今年農金指數和農金基金表現並非最佳,但比較過去5年農金、新興市場、新興亞洲、全球礦業、全球黃金礦業等產業類指數漲幅,農金產業指數過去5年漲幅達28.02%,超越全球新興市場、新興亞洲、礦業股。

劉坤儒說,歷史經驗加上有天候利多支撐,相當看好農金產業後市表現。

林孟洼則說,投資農金有兩大主要風險,一是全球經濟,因為經濟不佳會影響到相關股價走勢,目前歐債疑慮未除,仍是市場變數,所幸美國房市已出現復甦跡象,預期最壞的情況已經過去。

他指出,第二個風險是天候變化,今年是美國25年大旱,導致穀價大漲,天候因素向來較難捉摸,但就長期供需角度來看,全球糧食供不應求是長期趨勢,農金還是長期值得布局的產業。

……..文章來源:按這裡


【糧食日】聯合國:極端氣候促糧價上漲

作者: 莫聞 | 環境資訊中心 – 2012年10月17日 上午5:03

小麥產量 1980年代以來最低水平

本報2012年10月17日綜合外電報導,李子昂編譯,蔡麗伶審校

聯合國曾警告,在美國、大部分歐洲地區與其他全球糧食生產核心地區經歷極端天氣狀況之後,肉類和乳製品價格將會升高。聯合國糧農組織(FAO)表示,2012年全球小麥產量預計將下降5.2%。而在過去一年中,其他用以餵食家畜的多種作物產量下滑了10%。

全球人口持續增長,但糧食產量卻沒有增加。在2012年,小麥與玉米的價格已經上漲了25%與13%,而乳製品在上個月就漲了7%。糧食儲備量(應付價格上漲的緩衝儲量)亦已經達到最低點。

FAO高階經濟學家Abdolreza Abbassian表示,即使全球糧食需求量因其價格上漲而有所減少,今年全球穀物產量的降低,仍將導致2013年非產季時期全球糧食儲備量大幅下滑。

英國一些超市表示,他們正在努力地讓貨架上擺有新鮮的農產品。英國全國農場聯合會(National Farmers Union,NFU)指出,異常降雨使英國小麥產量達到1980年以來的最低點。這些現象都敲響了糧食價格上漲的警鐘。NFU主席Peter Kendall表示,過去一年全球小麥價格的上漲也影響到了畜養豬與家禽的農民,他們必須依靠糧食養活牲口。

美國政府11日宣布,今年乃近年來糧食收成最糟的一年之一,乾旱和炎熱已經使小麥、玉米與大豆收成量降低了10%以上。

由於美國是今日世界上最大的穀物生產與出口國,預計將對世界各地都造成影響。由於美國近40%的玉米是用作生物燃料,因此將進一步限制出口量,並使價格升高。

英國超市表示,不排除提高主要食品的價格,但亦承諾會基於食品價值及經濟成本考量提出「有競爭力」的價格。

不可預測的天候狀況在本產季讓留給農場及種植者滿滿外觀不佳的蔬果,以及作物晚熟所導致的低產量。英國超市巨頭森寶利(Sainsbury’s)日前在中部地區的超過35家門市推出了一連串低價馬鈴薯銷售活動,這些馬鈴薯在外觀上都有明顯的裂紋與瑕疵。在上個月時,該公司曾表示將會放寬對新鮮農產品外觀的限制規定。

消費者團體的新調查顯示,目前民眾一個星期的平均購物金額為76.83英鎊,該金額在一年內增加了5.66英鎊。該團體執行長Richard Lloyd表示,「食品價格上升是消費者最擔心的經濟問題,且其正在改變民眾的消費方式。調查也發現,民眾越來越偏好至有折扣的超市消費;而十之中有四人表示計畫減少食品的消費量。我們希望零售商對食品價格能更了解,且提供負責任價格之促銷活動,讓消費者的錢花得更有價值。」

旨在對抗飢餓和糧食浪費之英國慈善機構「公平共享」(FareShare)表示,在經濟衰退和食品價格上漲了近1/3後,低收入家庭減少了他們對水果與蔬菜花費,使其僅達到「健康蔬果」(five-a-day)建議攝取量的一半而已。

※ 參考資料:英國衛報

……..文章來源:按這裡


世界糧食日 農委會致力提升我糧安

自立晚報 – 2012年10月16日 下午11:13

【記者陷漯e台北報導】1979年第20屆聯合國大會決定10月16日為世界糧食日(World Food Day),自1981年開始,每年均選定主題致力於提高全世界對糧食發展和農業生產的重視,並一起面對全球糧食短缺的問題。

昨(16)日為聯合國第二十二屆「世界糧食日」全球有150個國家,以「強化農業經營-保障糧食安全」為主軸提高各項農業生產資源效率,以增加糧食供應。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表示,為因應全球氣候變遷,該會正積極推動「調整耕作制度活化農地計畫」,鼓勵農地復耕,種植進口替代作物;並推廣米食,增加國產稻米消費量,以提高糧食自給率,降低糧食之碳足跡;並輔導擴大有機作物生產規模,兼顧環境維護;以及推動「雲彰黃金廊道農業新方案」發展節水省能源農業等多項措施,重視資源之利用,以行動支持台灣農業。

農委會進一步說,目前世界各地正面臨全球暖化造成的氣候變遷影響,糧食生產及供應產生不穩定。全球糧價不斷飆高,我國已將糧食安全提升為國家安全層級,支持「地產地消」可避免過度依賴長途運輸的進口食品,並提高國產農產品的消費量,亦符合節能減碳的國際潮流。

我國已設定糧食自給率由目前的32%提至2020年的40%之目標,每年有20萬公頃的休耕地,政府支付100億元,既沒有生產力,也沒有增加就業機會,嚴重破壞耕作環境。

推動調整耕作制度活化農地計畫,為提昇我國糧食自給率之重要關鍵,鼓勵同一田區每年至少1個期作恢復生產,種植進口替代作物如非基改飼料玉米、大豆、短期經濟林等、或毛豆、結球萵苣、胡蘿蔔等具外銷潛力作物,或可維護農田生態之有機作物,以提高國內糧食自給率及維護農業生產環境;持續推動「小地主大佃農」,吸引年青人從農,結合企業投入農業生產,讓經營效率可以提升,推動地產地銷;同時亦結合「雲彰黃金廊道農業新方案」,設立省水農業生產專區,活化農業資源利用,並強化節水農業科技與資訊應用,投入發展種植進口替代作物之節水農耕技術、育種及高科技農產業聚落,可達成目標並兼顧綠色農業永續經營之示範作用,並進一步帶動國內農產業相關之經濟動能。2012/10/16

來去花東 呷便當 玩食材尋寶飽

【記者陷漯e台北報導】時序秋季,各項農水產品正值採收季節,為了讓嚮往當季美味的饕客尋訪花東,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別規劃為期四個月的「農遊花東‧尋寶好食光」系列活動,自今年10月16日至102年2月15日,以「食材旅行」為主題的農遊闖關活動。

除了要讓遊客實際從事農事體驗,更有認識食材與利用食材,以及精選花東10個農遊重鎮必吃特色創意便當15款,加上休閒農場、田媽媽料理班及農會農特產品展售中心等,總計80個尋飽點,希望民眾暢遊花東,尋訪最當季、最在地的好滋味。參與的民眾還享有抽獎機會,獎項包含三天兩夜主題農遊兌換券、特色民宿住宿券、數位相機、24吋旅行箱、『花東限定版』文創商品及精選農情好禮,總計3000多項,等您來拿。

今年的花東尋寶活動,除整合花東兩地的休閒農業資源外,特以「食材旅遊」為主題,讓遊客到花東體驗農事、認識在地特產、參與食材加工與利用,更有多位知名美食專家共同指導遴選出花東10個農遊重鎮必吃的15款創意便當(如附件1)及多家特色料理飲食店或曙U,總計推出80個尋飽(寶)點。這些特色便當與料理包括嚴選壽豐土雞與黃金蜆的山水美饌便當、光復的土魠魚無毒便當、玉里的金針花忘憂便當、富里的泥火山豆腐便當、關山的擂茶便當、池上的梅干菜放山雞便當等,每份80-150元不等,遊客不但可以感受到田園的自然,更可以品嚐到最道地的當令在地美味。

配合活動,農委會亦印行1萬份農遊護照手冊,將分別放置於花東地區農會、臺鐵車站、花東火車站附近7-11便利商店、松山機場、花蓮及台東機場、花東觀光局旅客服務中心、花東地區捷安特與格上租車據點、星級飯店旅館、台北國際旅展等據點,歡迎民眾前往索取,或自行於『農遊花東 尋寶好食光』網站(http://tourno9.coa.gov.tw)下載『集點頁面』參與尋寶集點活動。

遊客通過各據點的闖關體驗,即可取得認證貼紙。集點方式有三種,集滿3個不同的便當尋「飽」貼,可兌換『花東文創米福袋』,集滿3鄉鎮共10個農遊點尋「寶」貼,可兌換「花東文創手札」等限量好禮,兩種貼紙皆集滿門檻標準,即可兌換『花東文創便當袋』,同時填寫問卷後,參加抽獎活動,免費將大獎帶回家。抽獎時間分別於101年12月15日及102年2月20日分二階段辦理。相關獎項資訊(如附件2)請參嬝@照手冊或「農遊花東尋寶好食光」網站。

本活動去年首度結合相關旅遊資源,自9月份起推出「農遊尋寶趣活動」,讓冬遊花東的印象,提前於夏季展開,拉長活動時程,也增加活動參與對象,長達5個月的花東花海系列活動吸引遊客超過100萬人次,創造產值13.7億元,相較99年7.3億元成長了87.8%。今年擴大結合在地懦撥~者辦理尋寶尋飽活動,預期吸引超過110萬人次以上參觀人潮,並為花蓮及台東地區帶來超過14億元以上的產值。2012/10/16

……..文章來源:按這裡


【糧食日】石油匱乏 生態農業保糧安

作者: CLiao | 環境資訊中心 – 2012年10月17日 上午5:03

國際糧食日報導(下)

本報2012年10月17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架構糧食安全網,除了制定目標,農法的改變更重要。科技經濟組助理研究員吳惠萍在〈全球氣候變遷下糧食安全問題與建議〉一文中即提出調整休耕政策、應積極推廣有機農業、積極研發抗逆境新品種,以及訂定最低糧食自給率,以降低糧食供應風險等4項解決方案來因應。在推廣有機農業方面,近日更有民間團體提出「有機農業促進條例」(草案),確保長期糧食安全。

台灣推動有機農業約有20年的時間,直到2010年有機耕地面積只佔所有農地的0.5-0.7%,台大農藝系教授郭華仁認為,問題就出在政策未轉型,若不透過政策轉型,將鼓勵慣行的心力轉而投向有機農業,改變是無法發生的。
有機農業促進條例政策轉型

由仰山文教基金會主導推動的「有機農業促進條例」,期待透過立法積極推動有機農業,30年內打造台灣成為有機國,此法案預定下個月送立法院審議。郭華仁說,面對台灣加護病房式的農業,仰賴農藥管以及化肥管餵食,一旦石油耗竭,便種不出糧食,現在再不推動有機農業,等到買不起糧食,恐怕來不及。

台灣鄰近國家都先後頒布類似的法案,例如韓國1997年制訂的「親環境農業促進法」、日本2006年實施「有機農業促進法」以及菲律賓2010年頒布「有機農業法」。台灣卻剛草擬法案,不但如此,農委會人員認為已經有「農產品驗證管理法」了,何必要一個新的法,郭華仁說,「這是犯了最典型的化約論的錯誤,把有機農業的大格局簡化為有機驗證而已。」

條例內容有9個重要做法,包括成立國家有機農業促進委員會,農業預算轉型有機,經委員會通過之後才得以實施,對於轉作有機的農地進行3年生態復育補助、5年轉型有機補助,貼補轉型期土地尚未恢復肥力之前,減損的產量;因為是對地補貼,因此未違反WTO。推廣「有機農業區」。

此外,在鄉鎮設立有機推肥場、資材場,鼓勵農藥、化肥減量,並且在學校推動綠色教育、綠色採購在地食材。針對有機農業由政府成立農民市集、產銷平台。
環境污染成本應由社會共同承擔

除了立法,仰山文教基金會已針對宜蘭縣評選出大吉、行健、中山、八寶4個有機農業的種子社區,進行「造村」策略。

不過,長期以來,有機驗證讓申請的農民,必須承擔土地與水的污染成本,形成外部環境污染的成本內部化,過於嚴苛,往往令農民望法興嘆。主婦聯盟消費合作社理事主席黃淑德指出,這些現有環境既存的污染成本,若沒有社會全體來承擔,推動有機農業恐怕有困難。
重藥物不重食物

黃淑德表示,長期以來政府資源的傾斜,無論是補貼政策、農校教育或從業人員,都未受到重視。「我們不重視食物,我們重視藥物,我們給醫療體系非常多的權威,但是我們給糧食從業人員,從最基本的養成,例如屠宰場肉品市場的從業人員,從來沒有給予足夠的教育訓練、職業尊嚴到顧客保護,如此一來,我們怎麼期待一隻豬可以被好好的養大,透過運送過程中、屠宰、分割變成好的肉品。」

黃淑德說,農業最基層生產到中游運輸加工的人,如果沒有提升的話,只有一些唱高調、以億元為單位的研究案在工業局體系下委託一些不食人間煙火的教授研究案,依賴這些學者以及研究案的結果,是讓政策和現實脫節的,產業無從提升,問題也沒有解決。
錯誤政策傷害農業

除了推動有機農業用以在石油短缺時勝出,捍衛台灣糧食安全的從業人員,並未受到合理的待遇,政府與社會的輕忽,加上錯誤的政策,讓農業處於水深火熱之中。

明道大學校長陳世雄指出,長期來政策上三大錯誤,首先是農地政策:2000年「農業發展條例修正案」通過,農地開放自然人可買賣,耕地分割從5公頃降到0.25公頃,放寬農舍申請規定。0.25公頃的農地就可以讓售、蓋農舍,如此一來,使得灌溉系統受到破壞,生活廢水直接排到田裡;而農舍或違章工廠的入侵,更造成永久性的傷害。

其次為休耕政策,鼓勵廢耕,農地的休廢耕若持續太長的時間,將會提高復耕的難度,單單灌溉水路的恢復,就要花費不少功夫。此外,休耕政策使得人才無法接續。以及水資源政策,將水撥給財團、企業,造成農業用水不足,超抽地下水,甚至影響高鐵彰化以南的行駛。
餵飽自己兼顧他人

糧食安全是人類21世紀最艱難的挑戰,隨著今年各主要糧食出口國遭遇乾旱,糧食生產不足,不斷傳出幾個國家面臨糧食不安全的困境。

依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資料,就在此時此刻,世界上每8人當中有1人是餓著肚子睡著的;雖然飢餓人口10年來降低了1億3千萬人,仍有8億7千萬人處於飢餓的狀態。10月出版的《作物前景與糧食形勢》列出35個受糧食不安全影響並需要外部糧食援助的國家,其中28個在非洲。

基督教主禱文裡所教導的,「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對窮國而言,吃飽就是天國的確據了。正在帶著農民以友善環境的方式復耕雜糧的喜願行總監施明煌表示,國際糧價每升高1%,對有錢的國家只是多付一些錢買糧食,對於窮國卻是有更多人處於飢餓,甚至餓死。台灣應以宏觀的角度看待糧食安全問題,善盡糧食生產的責任。(完,2/2)

【相關報導】

– 【糧食日】糧價回不去 因應對策看不見

– 【糧食日】石油匱乏 生態農業保糧安

– 大豆玉米價格飆新高 新一波糧食危機正衝擊台灣

– 雜糧:糧食安全決勝點 農友亟待輔導轉作

– 台灣小麥復耕 急缺人才與設備

– 雜糧 台灣重建糧食安全的新方向

【參考資料】

– 再論糧食安全的重要性

– 由糧食安全檢視台灣休耕政策

– 從米食文化到糧食安全

– 糧食安全何去何從?

► (1) 農委會宣布:2020糧食自給率提高到40%

► (2) 糧食自給率低  還有大批農田休耕

► (3) 消失的良田

► (4) 糧食安全 先保有足夠灌溉用水

– FAO

……..文章來源:按這裡


減資非要事 台糖應扮演農業領頭羊

自由時報 – 2012年10月15日 上午4:26

〔自由時報記者林毅璋/台北報導〕今年以來,全球主要糧食產區因乾旱而產量銳減,國際大宗物資交易商藉機操控甚至哄抬糧價,面對國際情勢丕變,立委與學者都認為,台糖公司身握技術與農地,首要任務不是減資或賣祖產,更應跳出來做領頭羊,在國內農業扮演積極角色。

國民黨立委江啟臣質疑,我國政府雖曾將糧食安全問題列為國安問題,但似乎只是一時的新聞話題,後續解決的方案在哪裡?政府應改變「以休耕減產換取市場價格穩定」的消極邏輯思考,若把每年補助休耕的百億元經費協助國內農業生產,不僅可減輕進口依賴,亦可降低受到國際價格的衝擊。

台大農經系教授陳郁蕙強調,面對貿易自由化的衝擊,不是只有高科技需要研發,農業也亟需投入技術發展,否則過往台灣引以為傲的農業技術恐將被中國等趕過。台糖不僅擁有龐大農地,還掌握技術,角色與責任重大。

江啟臣說,他不反對台糖發展其他事業,但更應該好好檢討本業的發展。台糖長期隸屬經濟部之下,理應更具國際觀且掌握商業經營之道。面對國內農業生產的困境,更該跳出來做產業火車頭。

陳郁蕙認為,台糖應將農業重新定位為經營與發展的首要任務,若是為了大宗物資的市場調節及物價穩定,或是因農業、蓄殖與生技等的技術研發而虧錢,「情有可原」,且也是台糖的核心價值。但若是因經營非本業的業務而虧錢,或是為了獲利而去經營合建、土地開發等業務,實在是浪費既有的充沛資源。

她舉例,過去台灣農產品外銷雖然剛開始拓銷成功,但卻因為量的不足或質的不夠而被取消後續訂單。問題不僅是拓銷國際市場,重點是如何保持品質穩定且供應量充足,這點就是台糖可以切入和農民合作的部分。

陳郁蕙呼籲,台糖應以技術資源從事試驗性的農業研發,再將技術移轉給農民,以保持台灣農產品的品質領先。

江啟臣則建議,台糖擁有大筆農地,應釋出並結合民間人力資源,生產高附加價值的農產品。且台糖在國內外都有銷售通路,也應協助農產品加以銷售。

……..文章來源:按這裡


飢「韓」交迫:對抗糧食危機 金正恩推農業自由化政策

作者: 本報訊 | 台灣立報 – 2012年10月3日 下午9:41

策劃、編譯■李威撰

糧食危機長期困擾北韓,營養不良除了影響發育,更威脅到人民生命,

聞,在金正恩的領導下,北韓已推動新的農業改革,希望增加糧產,

政府一方面提高收購價格,同時讓農民保留部分糧產,供其自由買賣。

一名與平壤及北京當局關係緊密的消息來源指出,北韓為增加供給、平抑飆漲的糧食價格並緩和營養不良等問題,計畫允許農民保有更多自己栽種的作物,藉此提振農作產量。

北韓在新任領導人金正恩的領導下,推動的農業自由化措施,將推翻2005年實施的取締私人生產路線。外界議論紛紛,認為年少的金正恩統治赤貧的北韓,正亟思改革力圖振興經濟。

開放農民銷售部分農產品

消息來源表示:「農民將有生產更多糧食的動機,視地區而定,約30%至50%的收穫量可讓農民保留及拿去市場販售。」目前絕大多數的農產品,是以規定的價格賣給政府。

儘管消息來源可靠,但北韓作為全球最封閉的國家之一,無法證實這項消息。這名消息來源曾預測,金正恩的姑丈張成澤將掌權;2006年北韓宣布首次核武試驗時,這名消息來源在展開動作前,曾單獨向《路透》披露過核試驗的準備細節。

1/3人口營養不良

聯合國估計,北韓經濟至今未從1990年代遭遇的毀滅性飢荒中站起來,1/3人口有營養不良問題。據大多數的觀察家指出,北韓需要5百萬公噸的穀物及馬鈴薯才能餵飽民眾,但自1990年代初期以來,每年收穫量只有350萬至470萬公噸。

南韓的專家相信,北韓亟需肥料增加農作產量,但因耕種技巧不佳,土壤因腐蝕而退化。

金正恩的姑丈張成澤先前造訪北京,目的似乎與北韓推動經濟改革有關,中國大陸是北韓目前唯一主要的經濟及外交盟邦。與20年前相比,現在北韓由中央控制的經濟規模已經減少。北韓想要吸引中國的投資,協助北韓克服因核武試驗而招致的嚴厲經濟制裁。

軍隊走向自給自足

大多數的獨立分析家表示,金正恩如果繼續緊握家族的統治權,不曉得經濟自由化的道路能走得多遠。消息來源也表示,北韓也計畫採納中國軍隊的生產模式,讓120萬人的軍隊(全世界規模最大的武裝部隊之一)在糧食上能自給自足。

「學習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糧食(短缺)問題可望獲得解決。」消息來源表示。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是中國大陸西北部結合國家農地與工廠的準軍事組織網絡,藉由發展經濟及協防邊境國土的方式,在局勢不穩的地區確保穩定性。

後來成為中國國家副主席的王震,在1954年成立該建設兵團。至2011年3月,超過260萬人生活在兵團轄下的14個師,涵蓋土地面積超過70萬平方公里。兵團擁有179處農場、1,400家企業、13家上市公司、大學、媒體通路及醫療院所,2010年總產值達750億人民幣(約新台幣3,500億元)。

因燃料短缺,運輸及中央分配制度開始瓦解,同樣擁有重要經濟利益的北韓軍隊,也被要求部隊有部分要靠自己來養活自己。(路透)

■北韓黃海南道一處集體農場的玉米田,受到颱風及水災影響,一名男童手持鐵鏟站在田裡,圖攝於2011年9月29日。(圖文/路透)

North Korea plans to allow farmers to keep more of their produce in an attempt to boost agricultural output, a source with close ties to Pyongyang and Beijing said, in a move that could boost supplies, help cap rising food prices and ease malnutrition (1).

The move to liberalise (2) agriculture under new leader Kim Jong-un would reverse a crackdown on private production that started in 2005. It comes amid talk that the youngest Kim to rule the impoverished North is considering reforms to boost the economy.

“Peasants will have incentive to grow more food. They can keep and sell in the market about 30-50 percent of their harvest depending on the region,” said the source. At present, most farm output is sold to the government at a state price that has diverged from the market rate.

It was impossible to verify the plan in North Korea, one of the world’s most closed states, although the source has proved reliable in the past, predicting the ascent of Kim’s uncle, Jang Song-thaek. Also, after North Korea announced it would carry out its first nuclear test in 2006, the source gave Reuters exclusive details of the preparations for that test before it was conducted.

North Korea experienced a devastating famine in the 1990s from which its economy has not recovered, and a third of its population is malnourished, according to U.N. estimates. The country needs about 5 million tons of grain and potatoes to feed its people and since the early 1990s its annual harvest has been 3.5-4.7 million tons, according to most observers.

Experts in South Korea believe the North desperately needs fertiliser to boost yields (3) in a country where soil has been degraded by erosion due to poor farming techniques.

A recent visit to Beijing, North Korea’s sole major economic and diplomatic ally, by the youngest Kim’s uncle Jang appeared to be aimed at economic reforms in North Korea, whose centrally planned economy is smaller than it was 20 years ago. North Korea wants to attract Chinese investment to help it overcome tough sanctions imposed in retaliation (4) for its nuclear tests.

But it is unclear how far Kim Jong-un can go in liberalising the economy without losing his family’s firm grip on power, most independent analysts say.

The source said North Korea also planned to make its 1.2 million-strong military – one of the largest armed forces in the world – food self-reliant (5) by modelling its production model on China’s armed forces.

“The food (shortage) problem will hopefully be resolved by learning from the Xinjiang Construction and Production Corps,” the source said, referring to the quasi-military network of state farms and factories in northwestern China intended to secure stability in the restive region by developing the economy and helping control borderlands.

The Xinjiang corps was founded in 1954 by late vice president Wang Zhen. As of March 2011, more than 2.6 million people lived in the corps’ 14 divisions, which cover a combined area of more than 70,000 sq km (27,000 sq miles). The corps owns 179 farms, 1,400 enterprises, 13 listed companies, universities, media outlets and medical institutions, and its output was worth 75 billion yuan ($11.9 billion) in 2010.

North Korea’s military also has significant economic interests and its armed forces are required in part to feed themselves as transport and a central distribution system have broken down, while fuel is in short supply.(Reuters)

關鍵字詞

1. malnutrition (n.) 營養不良

2. liberalise (v.) 自由化、開放

3. yield (n.) 收穫量、產量

4. retaliation (n.) 報復

5. self-reliant (a.) 靠自己的

……..文章來源:按這裡


BayWa AG宣佈收購兩家糧食貿易商

作者: 美通社(亞洲) | 美通社 – 2012年10月1日 上午8:00

該公司借此成為全球農產品貿易商

慕尼黑2012年10月1日電 /美通社/ —

營業額至少增至
150億歐元

國際貿易與服務公司 BayWa AG分別收購了位於荷蘭的全球糧食貿易商 Cefetra BV 和北德農產品貿易集團 Bohnhorst Argrarhandel GmbH 的全部股權和多數股權。這兩項交易將於2013年1月1日完成,但還需負責反壟斷事務的當局批准。收購 Cefetra 全部股份和 Bohnhorst 60%股份的費用分別為1.25億歐元和3600萬歐元。賣方 Helmut Bohnhorst jr. 仍將持有 Bohnhorst 40%股份,並繼續擔任該公司董事總經理。

(圖標:http://photos.prnewswire.com/prnh/20120928/564606 )

在完成這些收購後,BayWa 糧食交易總量將增至2800萬噸,營業額至少增至150億歐元。

BayWa 正繼續其發展戰略,努力在全球農產品市場更加突出。在此之際,該公司行政總裁 Klaus Josef Lutz 表示:「BayWa 不僅鞏固了其作為歐洲重要的糧食貿易商的地位,還拓展了其在農產品領域的全球業務。通過這些收購,我們在進一步發展我們的核心部門之一走向國際化方面達到了新的里程碑。」

隨著 BayWa 認識到糧食貿易行業需要進行整合,此次收購還解決了最近的市場發展問題。主要受到亞非市場需求增加與尋求南美和東歐供應渠道的影響,市場競爭加劇,而這比交易規模更加重要。

該公司將從 ForFarmers Group B.V 與農業合作社 Agrifirm Group B.V. 和 AgruniekRijnvallei B.V. 收購總部位於鹿特丹的 Cefetra B.V.。Cefetra B.V. 在全球開展糧食貿易業務,並在大豆、穀物和向日葵與菜籽餅等複合飼料行業成為了歐洲供應商市場的領導者,還在整個歐洲設有倉庫和碼頭,並在波蘭建立了採購網絡。

Bohnhorst 集團的核心業務是憑藉廣泛的採購能力開展農產品貿易,東德是其主要市場。此外,該集團還在波羅的海沿岸的深海港口設有碼頭。Lutz 還表示:「除了我們自己的碼頭之外,我們目前還可以直接進入德國最重要的水道和波羅的海,進而打入東歐發展中市場。對採購和銷售糧食而言,這是一個重要優勢。由於管理良好和員工表現出色,Bohnhorst 贏得了良好的市場地位並且極其成功。」該公司雄厚的經濟實力為共同發展,尤其在東歐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Lutz 重點表示:「這兩次收購使 BayWa 集團可以進入今後發展的全球糧食市場。我們確保直接獲取原材料,這在當前市場行情的轉變中至關重要。此外,他們還加強了我們的物流網絡。」BayWa 突出業務重點,將在全球範圍內拓展其採購與分銷渠道,從而繼續為合作夥伴及客戶提供新的市場解決方案。

據該公司行政總裁稱,繼之前公佈房地產處置事宜之後,這兩次收購的費用均將來自銷售收入。

BayWa AG 簡介:

作為一家國際貿易與服務公司,BayWa AG 專注於農業,能源和建築行業。該公司2011年銷售額為96億歐元,息稅前利潤 (EBIT) 為1.514億歐元。該公司農業部門(包括糧食、其它農產品,經營供應物資和農業技術方面的交易)銷售總額約50億歐元,息稅前利潤為5600萬歐元。BayWa 在德國擁有並經營300個農產品貿易網點,並在奧地利和捷克共和國共同設立了600個網點組成的業務拓展網。該公司2011年糧食交易總量為550萬噸左右。BayWa 糧食庫存容量接近200萬噸。此外,該公司還在18個河港開展業務,在全球範圍內擁有約17,000名員工。

Cefetra B.V. 簡介

作為一家國際貿易公司,Cefetra 僅承銷農產品,其產品主要銷往動物飼料,食品和生物燃料行業,其95%的客戶來自動物飼料行業。該公司2011年銷售總額為46億歐元,過去5年的平均息稅前利潤為2600萬歐元。Cefetra 2011年總交易量達到近2000萬噸。該公司商業模式的特點是靈活,這主要是因為具有國際採購能力和分銷網絡。Cefetra 在英國、愛爾蘭、荷蘭、匈牙利,波蘭和加拿大設有辦事處,並在英國、愛爾蘭、荷蘭、比利時、德國、法國、拉脫維亞、波蘭,匈牙利和羅馬尼亞設有倉庫。Cefetra 擁有210名員工。雖然 Cefetra 目前的股東都關注增長,但在決定向其戰略性合作夥伴出售 Cefetra 時,希望優先考慮自身動物食品業務方面的資源。Cefetra B.V. 找到了 BayWa AG 這樣一家準備繼續對其業務進行投資的公司。

Bohnhorst Agrarhandel GmbH 簡介

作為一家國際農產品貿易公司,Bohnhorst GmbH 業務集中在北德和東德市場。該公司還在波蘭設有業務、倉儲和分銷網點。其中兩個網點位於波羅的海沿岸,其他網點則位於易北河與威悉河和中德運河沿岸。該公司2011年營收為4.68億歐元,過去5年的平均息稅前利潤為1300萬歐元。該公司主要業務是糧食貿易,其2011年營收為3.1億歐元。而其他業務部門則主要關注分銷動物飼料。Bohnhorst 擁有213名員工。

聯繫人:

BayWa AG 的 Marion Danneboom 公關/企業公關部主管 電話:+49-89/92 -22-36-80;傳真:+49-89/92 -22-36-98, 電郵:[email protected]

……..文章來源:按這裡


【有機農業Q&A】(4) 現在是轉型有機的最佳時刻嗎?

作者: 林子晴 | 環境資訊中心 – 2012年9月26日 上午5:00

作者:郭華仁(台灣大學農藝學系教授)

※進口的糧食還很便宜,何不等石油缺乏時再轉型有機?

由慣行農法轉行進行有機生產,一般而言,由於化學肥料與農藥的停止施用,但是土壤的健康還沒有完全康復,製造肥料與防治病蟲害的有益生物也還沒有回來,因此前三年的產量會相當低落。要讓有機農業的產量達到正常的狀況,需要一段長時間。鑒於石油缺乏與糧食危機可能在最近的將來會出現,因此需要儘快採納有機農業。若等到易開採的石油沒有了才不得不採用有機生產,將無法應付糧食的需求。
※政府該如何推動有機農業?

我國推展有機農業二十餘年,有機耕作面積目前僅佔耕地面積的0.5%,顯示努力的空間甚大。歐盟因為提供轉型期的補貼政策,讓轉型期間農民有額外的收入來彌補產量的損失,因此有機農地面積比率已接近5%,比我國多出10倍。但是5%仍然偏低,因此不論是我國或歐洲。都需要診斷出其癥結,才有辦法有效促進有機農業的採行。

這個癥結在於各國政府農業政策的無法「轉型」。在大多政策仍然持續補助慣行農業的情況下,有機農業當然無法大步邁進。這有賴於全民的共識下強力立法要求政府的政策轉型,作為推動有機農業的首要工作。

具體而言,政府應該著力於如下的工作:1.調查有機農業的實施情況,俾能提出規展計畫;2.廣泛設置有機農業生產區,監控改善機農業區之環境,俾能順利有機生產;3.獎勵有機農業轉型、加強有機農業生產之災害救助、設置有機農產品銷售管道、進行民眾機食品教育推廣,俾能鼓勵農民轉型有機農業;4.鼓勵有機驗證人員的培育,俾能應付需求;5.提升有機農業科技研發、教育、推廣的能力。6.其他。

……..文章來源:按這裡


北韓擬推動農業改革 允許農民銷售糧食

中廣新聞網 – 2012年9月24日 上午8:48

據熟悉北韓的消息人士今天表示,北韓將透過政策措施,鼓勵農民們種植更多糧食作物。根據不同地區,農民們將可把收成的百分之三十至五十,在市場上銷售。

北韓自二○○五年以來,嚴厲打擊私自種植糧食行為。目前北韓農民們,將在集體農場生產的大部分糧食,以低於市場的價格銷售給政府。

消息人士又說,北韓可能在明天舉行的最高人民會議上,商討包括緩解糧食危機和遏制農產品價格上漲等內容的「經濟改善方案」。消息人士預測,北韓將在這次會議上,發表重大改革措施。

另一方面,消息人士還透露,北韓正在計畫實施軍隊糧食自給自足,但這項政策不會動搖北韓的先軍政策。(王長偉 首爾報導)

……..文章來源:按這裡


雜糧:糧食安全決勝點 農友亟待輔導轉作

作者: CLiao | 環境資訊中心 – 2012年9月13日 上午10:57

本報2012年9月13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隨著氣候極端表現,各主要糧食出口國家歉收、糧價飆漲,糧食議題再度緊繃全球人民的神經。台灣雜糧極度仰賴進口,也面臨進口比自己生產成本高的局面。農委會最近即陸續釋出活化休耕土地補助,鼓勵農民一期轉種大豆、玉米等雜糧,決戰雜糧的態勢大致底定。

只是年久失耕的土地要種雜糧談何容易。民間早於幾年前即自主推動雜糧復耕,多年推動小麥復耕的喜願行總監施明煌認為,雜糧生產容易,要串起失落的產業鏈、行銷才是大考驗。

根據農糧署新聞稿,高雄港進口之玉米大盤價格已達每公斤13元,還比4年前糧食危機每公斤 11.85元高出1.58元,刷新高。為減輕國內原物料價格高漲之壓力,全面推動契作飼料玉米,提供每期作每公頃補貼金上限4.5萬元及補助烘乾費每公斤 2 元,剛好趕上二期作種植。至於生產的農產品,農委會表示,鼓勵飼料公會與農民契作。

農糧署資料顯示,我國每年進口量約400-500萬公噸飼料玉米,國產飼料玉米自給率僅約0.5%。大豆進口量約在250萬公噸,而其中卻有90%為充滿爭議的基改大豆。

台灣目前有小麥、大豆復耕團隊,其中大豆定位為人食用的品種,並且以對環境親和、有機/半有機的方式耕種,價格都不錯,卻不足以增加糧食自給。

「糧食自主的迷思往往只想把人吃的糧食提高,卻忽略了動物吃的糧食。」表面上90%的蛋肉奶類自給,背後沒有說出口的卻是這些蛋肉奶類仍需仰賴進口作物。施明煌說,無論是青割玉米或飼料玉米都應提高耕種面積,復耕團隊隨時都能投入飼料作物的耕種。
失落的鏈結

隨著農委會積極推動雜糧耕作,長久以來因廢耕而失落的鏈結,逐一浮現,無論是耕種技術、農具設備以及產業鏈都面臨重新檢視的局面。

台大農藝系教授盧虎生表示,台灣水稻耕種機械化的程度最高,雜糧卻來不及恢復機械耕種。農民都會選擇比較省力符合成本的作物耕種。過去農村會以雜糧輪作,但因進口雜糧價格便宜,而使得農民棄耕,連帶的農機也隨之衰敗式微。

除了毛豆、飼料玉米少數從播種至採收可一貫採行機械化栽培,大豆、小麥產業鏈仍有待鏈結。

這幾年帶著農民復耕小麥、大豆等雜糧的施明煌說,政府積極鼓勵種雜糧,明年預期會有多位農友投入,「但是有人種只是第一步,建構產業鏈才是重點。」大豆復耕剛起步,種出來的大豆要收、要選、要賣,每個步驟都需靠機械化代勞,但農機卻是斷層的,無法跟上。

施明煌說,大豆收成後,摻有土石等雜質,要先剔除;之外,還需挑選大小顆粒的篩選設備。清潔度和顆粒大小都必須靠機器。「大工廠都要考慮出漿率,一樣重量,300顆和500顆豆皮佔的重量不同,出漿率就有差」,這些GMP、HACCP大廠都必須考慮顆粒大小,而農民缺乏一次篩選的機器設備。

「台灣農業機械不足,台東收割大豆,還須向屏東的農會借」不過,喜願行花蓮玉里的工作站,已經進駐大豆選別機與其他加工研磨設備,期能打通生產端到加工端(量化)的品質瓶頸。

盧虎生指出,台灣農地面積小,也未投入農業機器研究,目前台灣的農機,90%靠進口,由政府補助1/3的經費。
小麥種原向國外求經

這兩年小麥耕作的情況,還處於對台灣土壤、病蟲害適應調整階段。目前喜願農友耕種面積,小麥200公頃,大豆20.5公頃。目前小麥育種、種源仍由台中區農業改良場一肩挑起,能不能來得及都是未知數。

盧虎生表示,小麥育種人才都很年輕,缺乏來自傳承的知識與經驗。有鑒於此,他透過農村發展基金會不但邀請日本專家來台指導,今年4月,也將年輕的小麥育種專家送到日本學習育種技術。
極端氣候表現打亂節氣規則

此外,極端氣候表現不僅影響農產品出口大國,也無分別地考驗著台灣的農民。對復耕的雜糧團隊考驗更是加倍嚴酷。施明煌表示,這幾年來的復耕,正逐漸有個基本輪廓,沒想到氣候變異卻打破規則。「氣候變異已經到了沒有節氣了」農民以往對節氣的認知,完全派不上用場。
協助農民轉作計畫

施明煌說,農友在復耕過程,農業技術都在摸索,他認為政府配套,最好是在農作計畫上,告訴農友有更多選擇,他舉例說,可以以兩年為一個計劃周期,例如這一期種完大豆收成之後,下一期也許種稻子,提供循環耕作,再搭配獎勵措施,與有效廠商合作才有補助。

此外,與其將經費挹注在硬體、機器設備以及產銷班,施明煌認為政府更應扮演行銷的角色,畢竟買機器設備可以靠本事,但有些角色功能卻只有政府做得好。再行銷上,他認為也不應「唯米獨尊」,不但要持續而有效的行銷、而且雨露均霑,才能讓農民耕作的意願增加。

【相關報導】

– 台灣小麥復耕 急缺人才與設備

– 大豆玉米價格飆新高 新一波糧食危機正衝擊台灣

……..文章來源:按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