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糧署防患未然 救災食米儲糧整備守護民眾

NOWnews – 2013年5月28日 下午7:46
記者冀敏/南投報導

為降低因豪雨影響民眾「食」的需求,農糧署協助易受災區儲備防救災糧食,目前已有基隆、新北及花蓮等18個直轄市、縣市申請計537.419公噸災害儲備糧,規劃存放在152個鄉鎮市區,相關除米將於5月底前完成進儲工作。

農糧署表示,為期能在豪雨季汛期來臨做好防救災萬全整備,該署無償供應537.419公噸新期公糧白米,協助18個直轄市、縣市政府於152個鄉鎮市區易受災區,儲備防救災所需糧食,以維持災害發生時糧食之充分供應。

受氣候變遷影響,近年臺灣地區降雨集中,瞬間豪大雨常造成易受災區交通中斷,補給困難,為協助地方政府儲備救災食米,避免災區斷糧,農糧署訂有「國內糧食救助作業要點」,每年免費提供新期公糧白米,由直轄市、縣市政府規劃轄內儲備地點需求,向該署當地分署申請存放於易受災區,食米用量以每人每天0.4公斤及依當地人口數計算。

去年由於610豪雨、泰利、蘇拉及天秤颱風災害期間,臺中、南投、雲林、高雄及臺東等地,即申請10.465公噸緊急救災食米,充分供應災民食用,發揮防救災最大效益。

農糧署說,災害儲備糧有20公斤密封包裝及3公斤真空包裝二種規格,前者以填充二氧化碳方式包裝,可保存一年以上;後者保存期限為六個月。

農糧署指出,為確保重大災害期間食米供應無虞,今年再度開放直轄市、縣市政府以傳真方式向該署當地分署申請緊急救災食米,分署接獲申請後,即可於24小時內完成備貨,並交由申請單位提領發放。

根據統計,截至五月上旬,已有基隆、新北、桃園、新竹縣市、苗栗、臺中、彰化、南投、雲林、嘉義縣市、臺南、高雄、屏東、宜蘭、花蓮及臺東等18個直轄市、縣(市)申請計537.419公噸災害儲備糧,規劃存放於152個鄉鎮市(區),於5月底前完成進儲。

農糧署也特別籲請各保管單位,食米進儲後應不定時派員訪查存放情形。另外,遇災害使用有增補需求時,可隨時向該署當地分署申請,落實防救災萬全整備。

……..文章來源:按這裡


糧食短缺 委內瑞拉陷入分裂

作者: 本報訊 | 台灣立報 – 2013年5月29日 上午12:17

【編譯謝雯伃整理報導】在委內瑞拉卡拉卡斯(Caracas)的「123教區」(23 de Enero)國營超市外頭,有大約30人在排隊。《英國廣播公司》報導,一名女性手提袋子走出來。「裡頭有牛奶!」她興奮地說,其他顧客開心了起來。

委內瑞拉不容易買到牛奶。其他常缺貨的產品還包括衛生紙、糖、食用油和製作委內瑞拉國民食物arepas的玉米粉。

委內瑞拉中央銀行指出,4月的稀缺指數來到了21%,是2009年委國央行開始追蹤以來的最高點。這表示每1百件商品中,就有21件買不到。

當牛奶等特定商品到貨時,超市內外的隊伍會排得更長。但在國營超市Mercal內購物的顧客似乎不太在意。「排隊的情形總是會出現,但是我們要有耐心。」63歲的退休人士艾斯帕納(Raul Espana)表示。

對艾斯帕納來說,省錢來買食物是很重要的事。他和妻子倚靠他的2,500玻利瓦爾(約375美元)月退俸過日子。「以前,我們吃不起一頓完整的飯。」他表示:「現在我們什麼都買得起。」

Mercal是委內瑞拉政府經營的超市體系,在全國開設連鎖商店,以補助價格提供糧食和基本物資。舉例來說,在Mercal,1公斤義大利麵只賣2玻利瓦爾(0.3美元),比民營超市便宜10倍。已故前總統查維斯在2003年創辦了這個政府補助體制。

Mercal各店鋪主要都位在貧窮地區,像是卡拉卡斯的123教區。許多人表示,在查維斯所推動的多項救助計畫中,Mercal無疑是能夠幫助人們過著更有尊嚴生活之一。

聯合國農糧組織(FAO)把委內瑞拉列為全球努力消除饑餓最成功的國家之一。當查維斯於1999年上台時,委內瑞拉有超過15%人口營養不良。現在,根據FAO的數據,委國營養不良人口縮減為不到5%。

糧食安全成政爭話題

然而,雖然有許多人讚賞政府的補助計畫讓他們每天都有吃飯的機會,反對黨的支持者則說委國經濟是場災難。在阿塔米拉(Altamira)的中高階級居住區,人們邊走出超市邊抱怨。「現在,我要跑上5或6間超市,才能買齊所需要的所有東西。」會計師阿若喬(Gerardo Araujo)表示。

但是,阿若喬擔心的不只有買不到東西這件事。根據政府公布的最新數據,今年4月,委內瑞拉的通貨膨脹來到了29.4%,增加了6.4%。「每天我的薪水越來越薄,我失去了買想要商品的能力。」他表示,並指責政府對當前經濟情勢無法有效掌控。

親反對派的經濟學家指出,委國政府對外國貨幣的控制、國內糧食生產不足需仰賴進口等原因,都是糧食價格上漲的原因之一。但委國政府並不同意這種說法。

在4月贏得總統選舉後,馬杜洛(Nicolas Maduro)警告委內瑞拉人民,糧食短缺是反對派及社會中富裕族群陰謀之下的結果。

今年5月,他啟程開始上任後的正式國外訪問,造訪烏拉圭、阿根廷和巴西。「我的旅程其中一個關鍵就在於保障未來3個月內,我們的糧食和基本物資的藏量。」

在阿根廷,馬杜洛簽署12項雙邊協定,以委內瑞拉富藏的石油,交換肉類和麥類等糧食。

自給自足願景破滅

糧食短缺在委內瑞拉並不是新鮮事。查維斯當政的14年間,糧食供應一直持續波動。但是,大多數分析師認為,糧食問題成為今年4月選舉時的重要議題,許多過去支持查維斯的選民轉而支持反對黨。

反對黨領袖卡普瑞爾斯(Henrique Capriles)表示,委內瑞拉需要一個新模範,拯救國家免於經濟崩盤。「我們有足夠的土地,能夠把委內瑞拉變成一個糧食生產國。石油需要成為發展的手段。我們有3千公頃肥沃土壤。我們要進口魚類……但看看我們的海岸有多大!」卡皮里斯在選前曾這麼表示。

就連支持政府的大本營123教區,對政府的信心也漸漸開始消退。「你需要到處尋找所需要的物資。」81歲退休人士馬汀聶茲(Vicenta Martinez)表示。她也在Mercal超市門外排隊。

「這裡什麼都沒有,每一件東西都要進口。」她表示:「我來自鄉下地區,過去我們會生產糧食,但現在我們不這麼做了。」

查維斯曾承諾要將委內瑞拉變成一個糧食自給國,甚至能夠出口糧食。為了要這麼做,他徵收土地,將公司國有化。然而,14年過去,委內瑞拉仍需進口70%的糧食。

「政府要為這件事負責」馬汀聶茲太太低聲說,擔心旁人可能會聽到她說的話。「我以前都投給查維斯,但他騙了我們。」她說:「這一次我投給了卡普瑞爾斯。」在委內瑞拉,食品已成為一個政治議題。

……..文章來源:按這裡


中國「剩」宴浪費 光盤運動興起

作者: 黃雅娟 | 台灣醒報 – 2013年5月28日 下午5:25

【台灣醒報記者黃雅娟綜合報導】中國每年糧食生產損失5,000萬噸,足以養活2.5億人,相較農村孩子們每餐僅有2分人民幣的午餐錢,中國好面子及公務鋪張的「剩」宴,都是造成糧食浪費的主因。日前就有網友發起「光盤運動」,要求在家或飯館吃飯都要盤底朝天「光溜溜」,藉此喚起中國人的公民意識。

年損失5,000萬噸

「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中國青年報》報導指出,中國國家糧食局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糧食生產後的人為損失年達5,000萬噸,相當於浪費了農民在2億畝耕地上的努力。

浪費食物養活2.5億人

「這些數據除了顯示中國成為餐飲消費大國外,事實上也指出中國的巨大浪費。」在近日舉辦的第十五屆中國科協年會女科學家高層論壇上,前全國政協副主席王志珍就曾說到:「全國每年浪費食物高達糧食總產量的15%,這些被浪費的食物可養活2.5億人。」

學生只有2分飯錢

事實上,中國糧食浪費的現象同時也是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中國廣播網》報導,《中國兒童少年營養與健康報告2013》顯示,農村的孩子們仍然很需要營養,他們每個人所能負擔的中餐錢只有2分人民幣,學校也僅能提供相等價位的菜色。

《中國青年報》報導,2009年世界銀行報告指出中國貧困人口達2.54億,為世界第二,這些貧困人口每天的生活費低於1.25美元。一般人外出工作,溫飽是基本需求,中國內部卻有2.54億人,每天攝取營養不到正常人一天所需的2,100大卡,而生活費光是購買食物都嫌不足。

寧剩下也不能不夠

相較之下,中國式「剩」宴造成的糧食過剩問題更顯嚴重。早在2007年的統計就指出,餐飲業一年共浪費300萬噸脂肪和800萬噸蛋白質,這些相當於1.3億人一年以上的攝取量,至少能解決中國一半貧困人口的問題。

《新華網》採訪許多在高級餐廳用餐的民眾,他們都表示,「請別人吃飯,寧願剩下也不能不夠。」這是源自於中國人好客及愛面子的心理。相同問題也出現在公務人員使用公款大吃大喝的情形,鋪張、浪費的風潮不僅未曾停止,甚至變本加厲。

光盤運動讓公民意識崛起

不過,目前中國並非全然放任鋪張浪費的情形一再滋長。《中國經濟網》指出,今年春節期間,有網友發起「光盤運動」,主張「從我做起,今天不剩飯」,1個月下來跟光盤運動有關的中國微博訊息就高達60萬條。

有知名媒體人撰文表示,光盤運動表現了公民意識正在覺醒,中國人不再沉默,而是用行動去改變社會。「如果我們有能力做得更好,那中國也有能力變得更好。」

延伸閱讀:《中國經濟網》「光盤族對餐桌剩宴說NO」http://district.ce.cn/zt/2013/zgssy/index.shtml

圖說:中國「剩」宴來自於好客、愛面子的心理,造成大量糧食浪費。不過有中國民眾發起光盤運動,正象徵公民意識的崛起。(Photo by beijinger in Flickr)

……..文章來源:按這裡


全球糧荒 工程師開發營養泥

作者: 尹曉春 | 台灣醒報 – 2013年5月24日 下午6:56

【台灣醒報記者尹曉春綜合報導】全球70億人口中,有10億人遭受糧食威脅;當2050年人口突破90億時,人類將面臨更嚴峻的生存考驗。為了解決糧食危機,各家紛紛出招,不僅聯合國宣導吃蟲救地球,NASA也投資研發3D食物印表機的技術。此時,美國工程師萊因哈特突發奇想發明了名為Soylent的營養泥,短短時間內就分別從推特與集資網站上募得超過10萬美元的資金。

萊因哈特聲稱,Soylent裡含有各種人體需要的成分,而且卡路里比正常飲食來的低。像麵糊般的營養泥,據當事人說法,其實嘗起來味道不差。因此,在解決對美食不敢興趣的大學生後,萊因哈特希望用Soylent來餵飽世界上難以計算的飢餓人口。

以物質取代食物的想法,不是只存在於科幻小說或烏托邦社群。24歲的電腦工程師萊因哈特,因為大學時沒有多餘的金錢和時間來張羅三餐,突發奇想從化學材料行買回32種化學材料。在加以調配並與真實食材混合後,就成了今天的Soylent。如今萊因哈特就以石灰石補充鈣質、橄欖油補充脂肪的營養泥度日。

雖然萊因哈特無意讓所有人都接受Soylent,或是效仿他的作法,但批評聲浪仍從四面八方傳來。有人說他了無新意,不過是把嬰兒食品成人化;也有人認為他的做法難以令人接受。當然代餐或流質食品不是什麼新發明,不過眼看許多資訊都指出食物短缺並找尋替代食品,未來不僅飲食文化可能發生改變,或許人們對食物的認知也將不同。

對於眾多負面評語萊因哈特表示,對食物存有情緒化的偏見沒有意義,「今天人們使用最多的東西都是從自然中取出的,但人們卻以十分原始的觀念來看待食物,無法接受不屬於自然(植物與動物)的食物。」

從短時間內萊因哈特就在群眾集資平台上與推特上分別募得10萬美金,廣大的支持者都看好營養泥的發展。未來萊因哈特計畫用這筆資金來工業化生產Soylent,造福廣大飢餓人口。

圖說:萊因哈特聲稱,Soylent裡含有各種人體需要的成分,而且卡路里比正常飲食來的低。(photo by Soylent網站)

……..文章來源:按這裡


2050年人口增至90億 糧食、水將短缺

TVBS – 2013年5月24日 下午10:19

地球現在有70億人口,比45年前增加了兩倍,預計到2050年將增加到90億人,地球的糧食短缺和水資源的匱乏,再也不是危言聳聽的標題。

鳳凰視頻片段:「地球上的食物,馬上就要被倍增的人口吃光了。」

這句話絕對不是危言聳聽,根據聯合國預測2050年全球人口將暴增到90億人,即使現在70%的水資源都用於農業,但要多養活20億人依舊嚴重不足。

鳳凰視頻片段:「為了餵飽倍增的人口,人們必須開墾更多的耕地,新開墾耕地的面積,相當於美國面積的兩倍。」

為了多開墾耕地,數百萬平方公里的森林遭砍伐,變成新農場,非洲的埃及,甚至把水千里迢迢的運到撒哈拉沙漠,只為創造新耕種面積。

最後仍不敵天災,去年6月開始,俄羅斯、美國和亞洲連續遭遇數個旱災,國際市場的主要糧食玉米和小麥上漲了將近50%,糧食嚴重短缺造成28個國家社會動盪,全球有9億人處於飢荒20億人營養不良。

根據科學家研究,目前人類20%的蛋白質來自動物,到2050年這個比例必須降到5%才能餵飽多出來的20億人。鳳凰視頻片段:「為了尋找食物飢餓的國家,比以前更加依賴海洋。」

除了糧食和水資源嚴重短缺外,食品安全也陷入空前危機。大陸中央電視台新聞片段:「廣東連夜公佈鎘超標大米名單,產地涉及湖南、廣東、江西和廣西。」

不只米有問題,還有把過期奶粉和新鮮奶粉混合後販售的案例。大陸中央電視台新聞片段:「大約2千多平米,涉嫌非法生產奶粉的廠區,分為三個區塊,堆放奶粉的庫存區和罐裝區。」

暴增的人口,耗盡的地球資源,再也不是增加耕種面積可以解決,人類唯有杜絕食物浪費,珍惜身邊資源才能讓地球生命永續。

……..文章來源:按這裡


太空人糧食不必愁! NASA研究3D印表機印出食物

NOWnews – 2013年5月23日 下午3:46
記者吳毓敏/綜合報導

3D列印技術可以說是近來最熱的話題之一,從列印衣服到槍,幾乎無所不能。而美國太空總署(NASA)為了解決未來宇航員到火星時的糧食問題,斥資12.5萬美元(台幣375萬元)與一家3D印表機公司製作一款「食物列印機」,將美味餐點一一列印下來「吃下肚」。

據美國《華盛頓郵報》報導,而美國太空總署(NASA)為了解決宇航員的糧食問題,因此與一家3D印表機公司,在半年內開發太空食物合成機,以便於NASA將食物材料送至外太空給太空人實用。

據悉,這款3D食物列印機的墨水匣分別裝食材粉與油脂,再以「分層上料」的方式讓食物成型,在列印時食物也順便烤熟了,因此完成後就可立即食用。

此外,該公司宣稱,這項發明甚至可以讓太空人及時吃到媽媽做的佳餚,例如只要媽媽在電腦中設計一款甜餅,再將影像送至太空梭,新鮮的甜餅就出爐了。

該公司的創辦人Anjan Contractor表示,這款3D食物列印機,除了解決太空人在外太空的糧食外,更重要地是還可以解決未來全球人口超過120億的糧食危機。

……..文章來源:按這裡


環境前線:非洲農地熱潮的承諾、失落與代價

作者: 本報訊 | 台灣立報 – 2013年5月21日 上午12:30

■陳詩婷

2008年油價高漲後隨之而來的糧食短缺問題,使得跨國農企業、銀行與富國政府向開發中國家購置或租借便宜土地的案例大增,這股「農地熱潮」延續至今,推土機大規模的剷平森林、農地、以及供養了許多非洲原住民好幾代的牧場。包括衣索比亞、肯亞、坦尚尼亞等超過20個非洲國家的大規模土地交易案,已引起了當地農民、土地運動者與國際媒體的批評和質疑。

「掠奪土地」帶來經濟發展?

根據統計,從2000年2010年,非洲約有兩億公頃的土地(約為英國國土面積的8倍)被出租或售出。其中,衣索比亞農地的情形尤其嚴重,企業取得土地後便將大量糧食與其他用作生質燃料等用途的商業作物運往國外。自2007年以來,衣索比亞已核准815件外國出資的農業計畫,且每年每2.5公頃土地僅換得1美元租金的低廉代價。矛盾的是,衣索比亞至今仍是全世界飢餓問題最嚴重的國家,約有41%的營養不良人口、1千3百萬人需要緊急糧食援助。

外國官員對於這些土地投資案大力歌功頌德,譬如衣索比亞駐英國大使喀貝德(Berhanu Kebede)就透過《衛報》表示:「過去20年來,政府的農業改良計畫已大規模提高了農作產量。該國必須繼續大規模發展機械農業,才能達到國家最新發展計畫的目標,讓5年平均經濟成長率達到14.9%。」

▲在阿爾及利亞首都阿爾及爾(Algiers)東方5百公里處的米拉(Mila),農民在麥田裡工作,圖攝於2009年5月24日。(圖文/路透)

印度前外交官葛文丹(Santhini Govindan)也表示:「開墾大片土地,興建基礎設施,都能創造大量就業機會,縱然這些產業已完全機械化也無妨。」

持反對意見的農民、土地運動人士與非政府組織則質疑,即便外國企業宣稱將帶來能促進生產、高度機械化的新科技,但非洲多數的貧窮村莊是否負擔得起這些農業技術、機具的「現代化」成本?這些獲利又能否照顧到當地本已岌岌可危的糧食安全,還是將全流進外商和政府的口袋?

他們指稱,目前的土地交易與使用計畫根本是一種「土地掠奪」行為,很可能影響尼羅河下游其他國家的供水,並導致長期的環境破壞、森林消失、使農民在土地權、勞動權和健康上受到重大損害,進一步使人民失去生計與糧食供應。

印度糧食與貿易政策分析師沙瑪(Devinder Sharma)稱呼那些外來投資者是「糧食海盜」,並指出其中一家大型企業「Karuturi Global」,已在衣索比亞取得85萬英畝的耕地,同時也在另一個非洲國家──肯亞取得土地。Karuturi Global宣稱自己將成為「全球最大的農地銀行之一」。

「新殖民主義」的代價

許多非政府組織認為,這些大規模的土地掠奪行為是一種「新殖民主義」,衣索比亞作家、土地權運動人士托羅沙(Fikre Tolossa)指出,這些「土地掠奪者」從過去的歐洲人換成了亞洲人、甚至是有錢的非洲人。他們不採軍事手段,而是以付錢給非洲政府的方式來奪取土地。

托羅沙提到,許多印度企業在衣索比亞大規模生產的棉花、棕櫚油、橡膠、園藝植物等農產品,都需要採取高度機械化且單一的耕種方式,以及大量的化學藥劑。長期來說,將使得土地失去地力,植被、表土、生態棲地與河流都將消失殆盡,成為化肥與殺蟲劑下的一片荒蕪。即便有僅存的河川和湖泊,也很可能會受到嚴重污染而威脅居民健康。

他強調,政府一向以提高的農產量數字作為政策宣傳,卻忽略了其他的社會層面,譬如以教育的情況為例,衣索比亞甘貝拉省的學校建設與就學率1999年以前就已有顯著的成長,政府卻為了種植大規模經濟作物而遷移大量人口,將使得這些建設浪費掉、必須重新開始。

有土地運動人士發起一項針對美國及英國高層外交官的連署,反對衣索比亞政府在甘貝拉省「村莊化」方案,指出該方案強迫至少20萬原住民離開家園,試圖回到故鄉的民眾,卻發現政府已將土地租借給外國投資人,森林、農田、濕地都迅速遭到夷平,改種各類經濟作物。

這樣的計畫意味著,政府和企業正在為這些原住民設定社會經濟發展的標準,正如約翰.博德利(J. Bodley)在《發展的受害者》一書中所寫的:「他們被迫改變文化,然後去為了那些連現在的經濟學家也承認難以達到的目標而工作。」

甘貝拉是衣索比亞國內最窮困的省份,村民原以養蜂與打獵維生,政府與外國企業卻在完全未告知當地居民的情況下,將維繫他們原本生活方式與生計的森林、草原給剷平。

其中握有最多農場的,是沙烏地阿拉伯石油大亨阿穆迪(Al Amoudi),他同時也握有大量當地礦產和不動產。衣索比亞當局已將一萬公頃的土地承租給阿穆迪,租期長達60年。2008年油價高漲後,阿穆迪便開始著眼於開發農業,並預計將他在衣索比亞的大部分農產運回沙烏地阿拉伯。

以改善非洲原住民生活為由的土地交易,到頭來實則迫使他們的文化必須遷就於國家與企業力量底下的經濟模式,並藉著開發原住民生活領域的自然資源,使國家與企業從中得利。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總幹事西爾瓦(Jose Graziano da Silva)也承認,經濟貧困國家的土地交易應該受到管制。他表示:「儘管我們目前並沒有能夠阻止企業購買土地的政策工具,但我們仍得找到適當的方法來對其進行管制。」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執行秘書)

……..文章來源:按這裡


【FOCUS新聞】鼓勵吃昆蟲大餐 聯合國不遺餘力

TVBS – 2013年5月20日 下午8:27

全球糧食短缺的現象已經越來越嚴重,不只是你感受得到的氣候變異,還有你我看不到的,不斷增加的全球人口,聯合國想出來的方法是什麼呢?「吃昆蟲」!聯合國的呼籲裡有很多不容推翻的數據,例如漢堡有18%的蛋白質,但脂肪也是18%,而蝗蟲有60%的蛋白質,脂肪卻只有6%,還有,昆蟲產生的溫室氣體非常少,不需要太多飼料就可以快速繁殖,問題是聯合國的呼籲是一份報告,而沒有「附上食譜」,怎麼讓昆蟲烹調可以津津有味吃進肚子?

這一袋肥滋滋的象鼻蟲的幼蟲,很多人看到會覺得可怕,但是對非洲一些國家的人民來說這是會讓人流口水的美食,不管是蚱蜢、蟋蟀甚至螞蟻,經過烹飪調味,都可以在街頭販賣。

西非民眾:「我會吃像這樣的蟲,因為很營養,牠們滋補身體,不太油膩,還含有很多好的成分,如果常吃還不容易生病。」

在街上不管老少,買些昆蟲來吃是稀鬆平常的事情,因為有市場,已經形成一項產業。西非農婦:「蟲蟲真的不錯,當田裡沒生產的時候,我們可以吃牠們維生,還可以拿去賣錢。」

昆蟲的食用價值已經受到聯合國的重視,農糧組織最近發表一份報告,說昆蟲實際上是非常適合人類食用的食物,不僅營養價值豐富、養殖成本低,對環境的污染也較少,還可解決世界上目前糧食不均、肥胖人口眾多的問題。聯合國農糧組織專家穆勒:「在西方,肥胖和超重是個大問題,昆蟲非常營養,並且能提供健康飲食。」

根據研究,漢堡有18%的蛋白質,還有18%的脂肪,但是蝗蟲有60%的蛋白質,卻只有6%的脂肪,昆蟲還有個好處,就是它不需要太多的飼料,就可以大量繁殖。

昆蟲專家:「從能量轉換角度看,投入10公斤飼料,你可以得到1公斤牛肉,3公斤豬肉,5公斤的雞或是9公斤的蝗蟲,如果你是企業家你會怎麼選擇?」

根據聯合國的預測,到2050年全球人口會從70億上升到90億,食物需求會加倍,以做為飼料的黃豆價格來說,這10年來已經從每英斗500多美分最高去年漲到1700美分的天價,要解決長期糧食不足的問題,聯合國認為吃昆蟲是個好方式。

但是真的要吃昆蟲,很多人都有心理障礙,其實,大家或多或少都曾經吃過。昆蟲專家:「蟹肉棒其實是白魚被染上胭脂紅,而胭脂紅提取自一種靠仙人掌生活的胭脂蟲。」

聯合國農糧組織專家穆勒:「20年前沒人要吃壽司,因為那是生的魚肉,但是現在大家都愛吃,所以口味是可以變的。」

的確,食物的價值觀是可以改變的,200多年前的美國,龍蝦被認為是低下的食物,所以都是拿給監獄的犯人吃,之後還為了人道考量,規定犯人1個禮拜不能吃2餐以上的龍蝦,但是現在卻被認為是頂級佳餚,至於這樣肥滋滋的蟲,以後會不會變成珍饈美饌?那就要看人們心理怎麼想了。

……..文章來源:按這裡


光電板下闢溫室 屏東有機農業見綠光

自由時報 – 2013年5月19日 上午8:42

〔自由時報記者邱芷柔/竹田報導〕位於竹田鄉的太陽能光電有機農業示範區,在屏東縣政府與業者經過一年多的合作實驗,成功以有機農業栽培技術種出健康、無毒的高品質新鮮蔬果,昨天縣府與業者舉辦「種電、種菜、種健康」綠色新農業成果發表會,展示太陽光電的綠色奇蹟。

屏東以農業立縣,擁有得天獨厚的陽光與沃土,孕育出品質優良的農產,但靠天吃飯的農民常因大雨而損失慘重,三年前莫拉克風災重創林邊、佳冬鄉,近三百公頃的蓮霧園遭黏土掩蓋而枯死,許多魚塭也因淤泥清除不易而廢池,縣長曹啟鴻推出「養水種電」計畫後,太陽能光電業者為充分運用空間,在太陽光電板下進行有機農業的栽培。

農委會主委陳保基表示,利用太陽能光電板下的空間種菜,不僅充分發揮地利,也能避免異常天候影響農民收入,舒適的耕作環境,「穿著皮鞋」就能從事農業生產,吸引年輕農民投入農業。

向陽優能電力副總經理張和緒指出,台灣糧食自給率僅百分之三十,許多東西都仰賴進口,國內近來頻頻爆發食品安全問題,透過光電板下的溫室空間,可以生產完全不使用農藥的有機作物,為國人提供健康、安全的農產品。

曹啟鴻表示,太陽能光電區的上層是光電設備,下層開闢為溫室有機蔬菜園,利用太陽光控制溫室,打破傳統耕作的方式,將光電與農業結合,創造綠色奇蹟,相信未來會吸引更多年輕人加入農耕行列。

……..文章來源:按這裡


聯合國糧農組織: 吃蟲環保又解飢荒

作者: PTS | 公共電視 – 2013年5月14日 下午8:00

幾年前、有荷蘭科學家提出吃蟲比吃肉更環保的論點,除了因為蟲子的蛋白質豐富、成本低廉、養殖過程也對環保有比較小的衝擊。這個主張當然有人支持、有人不同意,但是現在連聯合國糧農組織、也鼓勵大家多吃蟲,理由是可以同時解決貧窮國家的饑荒、以及西方國家的肥胖問題。

蟋蟀漢堡、粉蟲餡餅,這樣的菜餚,有多少人有勇氣點呢?總部設在羅馬的聯合國糧農組織,13號建議全球民眾多吃昆蟲。蚱蜢、螞蟻、甲蟲、毛毛蟲都是不錯的選擇。 營養成份完全不輸給魚跟肉。

==糧農組織林業經濟政策產品組 主任 穆勒==

昆蟲營養價值高 內含豐富的

蛋白質 礦物質跟脂肪

對亞 非 拉美等洲的

開發中國家的人民

是相當重要的食物

昆蟲在人類的糧食安全中

扮演重要的角色

全球有20億人口吃昆蟲

也就是三分之一的人口

有食用昆蟲的習慣

根據聯合國跟荷蘭大學合作的報告,全球有超過1900種的昆蟲可以食用。像在非洲的喀麥隆,民眾就會隨著季節享用不同種類的昆蟲,捉蚱蜢來販賣也成為當地婦女貼補家用的收入來源。四大袋的蚱蜢可以賣到15歐元。

==喀麥隆民眾 阿巴達==

我都吃這種昆蟲

牠們很營養

可以提供身體養份

沒什麼油脂但有很多好成份

經常吃之後變得不容易生病

昆蟲除了營養價值高,可以成為饑荒國家孩童的營養補給品。另外生長在大自然的昆蟲,不用跟豢養家禽家畜一樣,須要消耗水、電跟飼料,而且也不會排放有害環境的溫室氣體。吃多了不會胖而且纖維質豐富的昆蟲,更可以成為5億肥胖人口的新選擇。前提是要克服心理障礙。

==糧農組織林業經濟政策產品組 主任 穆勒==

不是改變飲食習慣

以吃壽司為例

20年前大家也不敢吃生魚

現在愛不釋手

西方國家的肥胖人口從1980年代以來,呈現倍數成長,肥胖衍生的問題不只是公共健康的隱憂,也為醫療體系帶來龐大的負擔,現在只要吃蟲就可以救地球、救健康,聯合國希望有更多人來響應。記者陳秋玫報導

……..文章來源:按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