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立報犇報聯播 | 台灣立報 – 2013年6月11日 上午12:10
【專題】中國的城鎮化建設城鎮化「三問」–
城鎮化如何破解「三農」發展難題
「推進城鎮化如何保證糧食生產?」
「農民如何真正成市民?」
「大城市是否會人滿為患,小城鎮是否會污染加重?」
城鎮化建設是當前中國大陸面對中等收入國家陷阱,為克服「三農問題」、縮小城鄉發展落差,在「十二.五」規劃中所提出的發展戰略之一。在推動城鎮化建設過程中,糧食生產、人口、環境、公共服務、產業發展等問題能否得到妥善解決,直接關係到城鎮化能否可持續發展。有鑒於此,新華社記者在全國人大開會期間,特別針對一般大眾所關心的三大問題,徵詢了出席代表們的意見。
推進城鎮化如何保證糧食生產?
「我最擔心城鎮化將農村人口吸引到城鎮,種地的人少了,影響糧食安全和農產品供應。」全國人大代表、27歲的大學生村官牙生.吐爾遜說。
同樣的疑問也困擾著來自東部發達地區的代表。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高淳縣武家嘴村黨委書記武繼軍說:「現在村裡種地的多是60歲以上的老人,許多人連字都不認得,技術也不懂,怎麼搞現代農業?」
2012年,大陸農民工數量達到2.63億人,並且每年以近千萬人的速度增長,未來「誰來種地、如何種地」已經成為回避不了的問題。代表們認為,為了確保糧食安全和其他重要農產品供給,需要提高勞動者的素質和技能,發展高科技農業。
全國人大代表,新疆焉耆回族自治縣縣長席文海說,在現有耕地不變的前提下,讓日益減少的農業人口來保障糧食供應,關鍵是要提高農民素質,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和農業合作化組織。此外,還要通過科技興農,提高勞動生產率和土地產出率。
全國人大代表、蘇州市市長周乃翔認為,城鎮化的重點在於提升農村這塊「短板」,只有工業化、城鎮化「雙輪驅動」,才能加快形成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的發展格局。
農民如何真正成市民?
人大代表指出,城鎮化是現代化進程中的戰略選擇,也藴含著巨大的內需潛力,然而,受限於當前的戶籍、社會保障、教育醫療等體制問題,農民「洗腳上樓」變成真正的市民,還面臨不少問題。
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鹽城市市長魏國強說:「推進城鎮化特別要注意公共設施、社會保障等方面的建設和完善,要考慮由速度的擴張轉到質量的提升上,要注意城鄉統籌。」
代表們指出,只有努力推動公共服務均等化,才能讓農民真正變成市民。要逐步推進城鄉居民低保、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的一體化,當前要在擴大覆蓋範圍、提高保障水準和統籌層次等方面爭取實質性進展。
「農民能否得到實惠,是評價城鄉發展一體化最重要的標準。」周乃翔說,現在農民遇到五大問題,即戶口、住房、就業、社會保障以及期盼享受到城市的文化、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這些問題解決好了,農民會十分歡迎城鎮化。
大城市是否會人滿為患,小城鎮是否會污染加重?
有人大代表擔心,大規模的城鎮化建設,可能會加劇大城市的人口負擔,同時使一些污染企業向新城鎮聚集,從而加重新城鎮的環保壓力。代表們指出,城鎮化不是簡單地在農村建設城市,或讓農民住到新城鎮裡來,這是個城鄉統籌發展的過程。
「政府推動城鎮化要控制人口向大城市聚集。」全國人大代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常務副主席黃衛說,重要的是多建設中小城市及城市群,更好地發揮中心城市的輻射功能和帶動作用。
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蘇北人民醫院院長王靜成說,要加強農村環境保護立法。城鎮化建設一定要科學規劃、統籌安排,特別注意環保問題。
代表們認為,社會主義制度決定了中國大陸完全能夠通過全面規劃、宏觀指導及政策支持,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新型城鎮化道路來。
(新華社記者曹志恆、葛素表、蔡玉高 )
(本文不代表立報立場)
========================
你喜歡這期犇報的內容嗎?
犇報是一份以提供兩岸就學、就業、民間交流,以及關注兩岸最新發展動向為主要內容的專業報,目前全省發行量達2萬2千份,期待你將這份用心與好讀的報紙推薦給你的朋友們,也歡迎富有兩岸交流經驗的朋友投稿。
兩岸犇報電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兩岸犇報部落格:http://chaiwanbenpost.blogspot.com/
FACEBOOK犇報粉絲團:http://www.facebook.com/chaiwanbenpost
……..文章來源:按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