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巴威農產降 兩百萬人需糧援

法新社 – 2013年9月4日 上午1:05

(法新社辛巴威哈拉雷3日電) 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World Food Programme)今天表示,辛巴威降雨量稀少加上農業成本攀升,導致農作物產量下滑,因此,未來幾個月,至少有220萬辛巴威人需要糧食援助。

世界糧食計劃署表示,這樣的人數為自2009年年初以來最高,當年辛巴威1300萬人口中有超過一半需要糧食支援。

世界糧食計劃署在聲明中說:「辛巴威飢餓人口增加,在明年初的收成期前,預料約有220萬人需要糧食援助,相當於1/4的鄉村人口。」(譯者:中央社張曉雯)

……..文章來源:按這裡


【Cross系列】孟山都:華麗謊言的背後

作者: 吳岱芝 | 環境資訊中心 – 2013年9月3日 上午5:00

作者:Zito;攝影:Zito;繪圖:飯飯

※ 理想的情況下,GMO(Genetic modified organisms,基因改造生物)可以減少殺蟲劑及肥料的用量、減少對環境的影響,增加產量解決糧食問題、提高營養素解決未開發國家營養問題;但事實卻未必這麼完美。本文以世界上最大的基因改造作物公司──孟山都為例,介紹GMO的潛在負面影響;除了健康的疑慮,GMO的種植也可能透過傷害野生生物、降低作物的基因多樣性而威脅生物多樣性,此外還有基因汙染與種子壟斷的問題。因此,面對GMO對健康及全球生物多樣性可能的負面影響,我們必須更小心檢視GMO這類新興技術對於環境及生物多樣性潛在的威脅。

番茄 第一種基改食物

基因改造番茄是世界上第一個在市場上出現的基因改造食物。上市於1994年,科學家藉由抑制番茄內分解果膠的酵素,有效延緩番茄過熟軟化,讓番茄自採收到市場到消費者手中都能保持堅韌。儘管號稱有許多優點,基改番茄卻是叫好不叫座,由於消費者接受程度不高而在1997年退出市場。

既然當初基改番茄不被市場接受,慘遭大敗,為什麼現在仍經常聽到基改和GMO?究竟1997到2013這十幾年間GMO發生了什麼事?而現在最主要的GMO包括哪些東西?改造了什麼特徵?

由於消費者對於直接食用GMO的接受度不高,GMO的研發轉向人不會直接吃到的作物。現在世界上最主要的GMO有四種:玉米(經濟動物飼料、生質能源)、大豆(榨油)、油菜籽(榨油)、棉花(紡織)。而這些基因改造作物共同的特徵包括:抗蟲、抗除草劑、質量提高。

孟山都 農業或化學公司?

在理想的情況下,GMO可以減少殺蟲劑及肥料的用量、減少對環境的影響,增加產量解決糧食問題、提高營養素解決未開發國家營養問題。但GMO是一個完美解決糧食不足的方案嗎?且通過政府層層審核後是否仍帶有不被知曉的問題?

孟山都是世界上最大的種子公司,他們持有1676項種子專利,且世界上87%基因改造作物都來自孟山都。近年來有越來越多新聞媒體在報導孟山都,但究竟孟山都是什麼?又發生過什麼事情讓新聞追著他們不放?在談論GMO的疑慮時,我們必須先來檢視這些種子的主要來源。

在孟山都的網頁上寫著:「Monsanto is a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company. We deliver agricultural products that support farmers all around the world. We are focused on empowering farmers—large and small—to produce more from their land while conserving more of our world\’s natural resources such as water and energy.」。意即他們的核心目標致力於發展永續農業,讓農人可以在提高產量的同時減少使用自然資源、減少對環境的影響。但現實真如這崇高理想美好嗎?究竟孟山都是不是一個值得消費者信任的公司?

雖然現今孟山都不斷強調他是一家農業公司,但其實他是二十世紀最大的化學公司之一,當時美國99%的多氯聯苯(電器的冷卻劑及潤滑劑)都是由孟山都生產。當時孟山都發現多氯聯苯對人體有極強的毒性,會傷害肝臟、皮膚、眼睛、腦部、內分泌系統、免疫系統、生殖系統,他們卻為了商業利益隱瞞數十年沒有任何處理,造成工廠所在小鎮民眾體內多氯聯苯高於標準數萬倍,絕大多數人罹患多種疾病身亡。台灣的米糠油中毒事件中也有超過兩千人吃到多氯聯苯污染的米糠油而受害。

越戰時,孟山都是為美國軍方生產橙劑(落葉劑)的主要廠商之一。儘管孟山都內部調查發現製造橙劑的過程有副產物戴奧辛,卻試圖隱瞞這項資訊導致大量的美軍、越南人及他們的子孫罹患癌症。在事後調查研究中,孟山都又造假人體研究報告,試圖宣稱戴奧辛不會致癌,越南地區人民罹癌不是橙劑中的戴奧辛導致。

為商業利益隱瞞有害真相

孟山都的第一個基改產品是 rbGH(recombinant bovine growth hormone,重組牛生長激素),可用於提昇牛奶產量。但後來研究顯示 rbGH 會引起乳腺炎,造成牛奶中的發炎物質、igf1、抗生素增加。歐盟、加拿大、日本、澳洲、紐西蘭都已禁用 rbGH,但美國的許多地區反而禁止在包裝標示牛奶是否含有 rbGH。

近年孟山都轉為農業公司,主力產品為 roundup 除草劑。剛發行的數年,包裝上標明 roundup「可被生物分解」、「跟食鹽一樣安全」、「對動物沒有毒性」,後來卻發現他們的研究數據造假,roundup不但幾乎不能自然分解(一個月僅分解2%)還帶有劇毒。

從這些事例可以看出,孟山都為了商業利益,不惜隱瞞對人體健康有極大影響的重要事實、造假研究數據、操弄政府。儘管現在孟山都一再宣稱他們的GMO安全無虞、有益無害,其是否還值得取信大眾。

除了對人體健康是否有不良影響有疑慮,GMO 是否還有其他問題?事實上,與孟山都宣稱的減少環境衝擊正好相反。GMO對於生物多樣性也有著極大的影響,例如:當農民種植了抗除草劑的基改作物,他們即可在不傷到作物的情況下用大量除草劑來殺死雜草。雖然能節省人力,但原本吃這些雜草維生的昆蟲(許多是對農作物有益的益蟲)即失去了食物來源,吃這些蟲的鳥亦會大受衝擊。此外,由於除草劑具有毒性,當它被沖入河流池塘,其中的水生生物也將面臨浩劫。

除了對野生生物的影響外,孟山都為了推廣種植基改作物,在1995至2008年間收購全球超過50家種子公司成為世界種子界的霸主,更直接造成全球作物品系大量流失及社會問題。孟山都在收購了印度最大的種子公司之後在印度努力推廣抗蟲的BT棉。一開始印度農民相當期待這魔法般的抗蟲BT棉,但卻漸漸發現神話背後並不如想像的美好:BT棉抗蟲效果不佳,且對絲核菌抵抗力極差。且當擁有相同基因的基改 BT 棉越來越多,傳統棉越來越少,基因多樣性亦會越來越低,這也將導致棉花對多樣化環境的適應能力及對逆境的抵抗能力越來越差。

既然農民不喜歡BT棉,那為什麼不回去種傳統棉呢?由於當初孟山都力推BT棉,現今印度95%的棉花都來自孟山都,已近乎壟斷市場。農民想買也買不到傳統棉花,只能買比傳統種子貴四倍的BT棉種子。身為世界最大棉花產地的印度已被孟山都壟斷棉花種子市場,不但棉花的基因多樣性急速下降,深受病蟲害威脅(如2006的絲核菌疫情造成BT棉大規模死亡),且人民也深受迫害。

基改作物導致生物多樣性降低

墨西哥是玉米的發源地,有龐大的玉米基因庫及生物多樣性,且墨西哥禁止種植基因改造作物以保護當地作物。即使如此,美國政府大量補貼農民種植玉米,使得美國玉米不但價格極低還大量過剩。這些過剩的玉米即被傾銷至外國,如墨西哥。由於美國玉米極為便宜,被傾銷的國家在價格上無法競爭,便越來越少農民種植墨西哥傳統玉米。最終當地傳統玉米種植業消失之後,玉米市場便由美國壟斷。不僅種植傳統玉米的農民越來越少,研究發現墨西哥的傳統玉米農田中的玉米竟然也含有基改基因,很可能是基改玉米的花粉飄入污染了傳統玉米。連玉米最古老的發源地都被污染,若污染沒有得到控制,之後可能會再也找不到無基改的傳統玉米了。

巴拉圭原先並不開放進口基改種子,但因為走私基改種子太過猖獗,只好被迫合法化。美國多採商業性農業種植,大規模的機械化種植作物,農戶不住在農田旁,因此適合種植抗除草劑的基改作物。相對的,巴拉圭的農業規模沒有那麼大,當農戶在基改作物田地噴灑除草劑時,容易灑到鄰近農戶的非基改作物及民宅,造成非基改傳統作物和經濟動物死亡,甚至導致路經農田的人們染慢性病。

由這些例子我們可以發現,GMO 不但可能有潛在的健康隱憂還會影響全球的生物多樣性。在這個生物多樣性急速下降的時代,我們必須更小心檢視GMO這類新興技術對於環境及生物多樣性可能潛在的威脅,以及如孟山都這種表面上理想崇高但實際上為了利益不顧消費者健康的大公司。

※本文與BiodiversityX同步刊登

關於BiodiversityX

「BiodiversityX」是一群熱愛、關心生物多樣性的朋友所組成的團隊,時而認真嚴肅,時而天馬行空。團隊的目標是透過分享關於生物多樣性的資訊、議題與點子,同時與大家一起腦力激盪,使生物多樣性與不同的領域、觀念激盪出新的火花,藉此讓更多人在生活周遭發現生物多樣性的蹤跡、了解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並且在生活中找到保護生物多樣性的下手處,進而重建人與自然間的和諧關係。

※ 「X」即「Cross」,我們將其意表為人類與生物多樣性的交會處是無所不在並息息相關。而BiodiversityX文章將每兩個禮拜於生物多樣性專欄中刊登,告訴您生物多樣性其實就環繞在我們的生活中,請您密切鎖定【Cross】系列文章,期待我們一起從周圍的小細節體驗生物多樣性的奧秘及重要!

【Cross系列】系列文章


政府生物多樣性主流化刻不容緩!


保護生物多樣性 與你我健康大有關係


消失的自然 神農也感嘆


生物多樣性的流行解碼

【參考資料】


文茜週報


新聞特攻隊


關鍵時刻──台灣PCB事件


關鍵時刻 – 種子戰爭


關鍵時刻 – 全球遊行反對孟山都


孟山都


孟山都的基因改造世界


基因改造作物十二講


U.S. and Monsanto Dominate Global Market for GM Seeds


Companies bought by Monsanto

※ 本文與農委會林務局   合作刊登 

……..文章來源:按這裡


糧農組織促亞太 停止糧食損耗

法新社 – 2013年8月27日 下午9:50

(法新社曼谷27日電) 聯合國糧農組織(Food andAgriculture Organisation)今天表示,亞太地區約有35%的糧食在收割與配銷期間耗損,使得數以百萬計民眾無糧食可食用。

聯合國糧農組織在曼谷說,生產規劃不良、未妥善儲存、運輸系統薄弱與農作物病蟲害問題,導致約30%穀物與42%蔬果,在送抵消費者之前便耗損。

聯合國糧農組織亞太地區副代表小沼廣幸(Hiroyuki Konuma)說:「必須做更多努力,提高全球對糧損這個重要議題的意識,尤其是收成後糧食耗損,以及正在擴大的糧食浪費情況。」

他說:「平均有約35%的糧食在收成後耗損或浪費掉。」他又說,亞太地區去年「有5億3600萬饑餓人口」。

小沼廣幸是在推出搶救亞太地區糧食運動時發表這段談話,這場活動有130多人參與,與會者來自巴基斯和菲律賓等20個國家。

聯合國糧農組織對糧食「耗損」的定義是,糧食沒有成功在收成後運到市場,對「浪費」的定義是食物遭到消費者、餐廳與超市丟棄,這種趨勢隨著都市化擴大而加劇。(譯者:中央社張曉雯)

……..原文連結按這裡


本報特約–產業追蹤/大陸農藥行業迎來新一輪發展機遇

中央日報 – 2013年8月29日 下午1:10

今年以來,大陸農藥市場供求關係較前幾年發生逆轉,市場供應緊張。從生產環節看,由於近期環保壓力的增大,企業開工率下滑,導致不少產品的產能無法有效釋放,產量下降。但產品價格上漲抵消了產量下降的影響,行業效益持續提高,行業迎來了一輪新的發展機遇。這是日前,筆者在貴陽召開的中國農藥工業協會第九屆二次理事會上獲得的資訊。

 行業兩極分化明顯

 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13年第一季度,全國農藥總產量為80.6萬噸,同比下降5.1%。行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614.5億元,同比增長22.4%;利潤達到37.8億元,同比大幅增長35.2%。同時,所統計的820家規模以上企業中,虧損企業達到178家,虧損面達到21.7%,說明行業兩極分化愈加明顯。

 需求增多農藥價格上漲

 據中國農藥工業協會會長孫叔寶介紹,從市場需求看,2013年中國大陸農作物重大病蟲害呈重發態勢,從而導致大陸國內農藥需求量進一步加大,價格順勢上漲。從進出口貿易看,中國大陸農藥進出口也大幅增長。另外,個別農藥品種,出現市場行情利好局面,也促進了整體農藥市場提振。

 以“滅多威”為例,這一差不多快被宣告死刑的高毒農藥產品,今年的市場行情卻出奇地好,產能擴張明顯。湖南海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黃明智呼籲,應該加強對“滅多威”的市場監管,不能因為不正規企業的違法生產縮短了這個產品的壽命。

 環保壓力和重組要求給農藥企業提供機遇

 業內人士認為,環保壓力的加大和兼併重組的加快是農藥企業所面臨的兩大重要機遇。隨著國家環保和安全方面法律法規的逐步健全和中國向著美麗中國大陸遠景目標大步前進,要求每一個企業都要有大量的資金投入和長遠科學的管理措施,這也給行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也就是說,要成為一個可持續發展的農藥企業,必須付出加倍的努力和巨大的投入才能得到社會的認可。農藥行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提出了“產業升級和產業集聚”的發展方向,要求農藥原藥生產進一步集中,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企業集團,具有持續研發投入、產品規劃和明確發展目標的農藥企業,可以借助資本優勢在產業整合升級中做大做強。這為行業中每一個企業都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機遇。

 (大陸國研網專供)

【中央網路報】

……..原文連結按這裡


環團憂農地解禁 恐遭財團鯨吞蠶食

作者: PTS | 公共電視 – 2013年8月15日 下午8:00

為了讓不利耕作的農地,能夠更多元利用,農委會打算明確定義哪類地可以種電,並且公告相關法令,讓更大面積的農地、可以來種電,不過卻被環保團體批評,這樣一解禁,就是讓財團掠奪農地,不再只是蠶食、而是鯨吞。

農地上種的不是農作物,而是一塊塊太陽能光電板,農地種電、有利於推動再生能源,不過環保團體發現,上周農委會公告了相關法令,農地上的綠能設施的面積,過去不能超過660平方公尺,現在則解禁,環保團體憂心,這是在替財團開後門。

==綠色陣線協會執行長吳東傑==

那這個開放掉的話

其實所有的土地

不是像以前的農舍條款

它只是一點一點的

那個叫蠶食

那這個開放之後

就變成所謂的鯨吞了

農委會解釋,目前能夠申請種電的農地,區位必須在嚴重地層下陷,或是不利於耕作等地區,而解除面積限制,不是開後門,而是為了增加產業規模。

==農委會企劃處長莊玉雯==

像這些農地可以給它

有一個多元利用的機會

它即使是要賣電

那麼還是要有

一個群聚的效應

我們也希望說

不要是這樣子零星的

另外,環團也憂心,優良農地應該好好生產,不該為了發展再生能源、犧牲糧食安全。農委會也認同,優良農地不該種電,強調將來所有計畫一定要經過審核,只是農委會能不能作好把關,環保團體仍心存疑慮。

記者林靜梅陳保羅台北報導。

……..原文連結按這裡


台中市政府和活力社區關懷協會 辦愛地球作環保晚會

NOWnews – 2013年7月28日 下午11:26
記者林重鎣/台中報導

台中市政府和台中市活力社區關懷協會27日晚上舉行愛地球、作環保趣味競賽、晚會,所有器材均是回收的物品,有王建民投球、打保齡球、百發百中等逗趣比賽,晚會有環保義工演出和環保有關的話劇,有數千人參加,副市長蔡炳坤等也參加。

這項活動由活力社區關懷協會承辦,在太平一江橋太平農會集貨場舉行,因天氣熱,因此選在傍晚才開始,活力社區關懷協會理事長、市議員李麗華表示,全球暖化,作環保是大家的責任,所以每年均舉行節能減碳的活動,但為了讓活動有趣,使參加者印象深刻,因此是老少均可參加的逗趣活動。

太平各里環保志工、里辦公處共有三十五隊參加,有王建民投球、打保齡球、百發百中、均是用回收的保特瓶、紙球作器材,並有保特瓶的瓶蓋用塑膠吸管夾住傳遞,加油聲不斷。

晚上的晚會,有歌手演出,還有各環保志工隊話劇演出,均和環保有關,副市長蔡炳坤、太平區長余文欽、市議員李麗華等人說,台中市是低碳示範城市,愛地球作環保人人有責,太平有不少工廠更要重視環保工作;市府農業局長蔡精強則說,氣溫上升,導致農作物減產,可見減碳的重要性,晚會中還有摸彩,獎品有出口的高級自行車廿多部,每部二萬元,晚會到晚上九時多結束。

參加活動有數千人,太平農會退休總幹事余燦堂、林炳龍、前理事長陳平和、農會理事長林章吉、常務監事陳展群、總幹事李淑貞,里長游葵龍、江德海、胥樹文、施秀彩、官靜英等人也參加,熱鬧滾滾。

……..文章來源:按這裡


全球糧食生產力接近上限 人口仍持續成長

作者: 洪郁婷 | 環境資訊中心 – 2013年7月26日 上午10:34

本報2013年7月25日綜合外電報導,林雅玲編譯,蔡麗伶審校

世界頂尖的糧食分析師提出警告,指出英國和其他國家的作物產量可能無法再增加,因為很多主要作物已經接近其生理成長的極限。

華府智庫地球研究所所長布朗(Lester Brown)曾於美國政府擔任植物科學家的職務,他說,「法國、德國和英國這三個西歐主要的小麥生產國,在過去10年的作物產量鮮少提升,其他國家很快也將達到產量極限。農業方面居領先地位的國家到達自然產量的上限,這是大部份人沒有預料到的。」

他說:「日本的稻米產量已經17年沒有增加了,目前它和韓國的產量都趨於穩定,每公頃略低於5公噸。中國稻米產量就快接近日本的了,可能很快也會趨於平緩穩。」布朗表示數十年來糧食產量不斷上升,各國政府並不了解產量趨於平緩的意義,而事實是要養活2050年全世界預期增加的30億人口,將會越來越困難。

「1950年以來,全世界的糧食產量成長了三倍,然而如此光景不再,目前產量增加的速度已減緩。在1950~1990年,世界糧食產量每年平均以2.2%的速度增長,之後的上升率減緩至1.3%。」

布朗在1970年代幫助印度增加一倍的糧食收穫,他提到糧食產量提升,是維持世界食物供給與人口同步成長的重要因素。他說:「我們正接近玻璃天花板(意指看不到的無形障礙)。趨緩的小麥產量是非常真實的,在歐洲還不是很大的問題,但在中國和印度則很嚴重,印度人口每年增加1800萬人。」

英國科學家也支持布朗的分析。英國國家農業植物學研究所所長奈特(Stuart Knight)也主導政府的一項新糧食趨緩現象研究,他提到:「這是令人擔憂的。英國的作物產量已全面趨緩。在1990年代中期我們並不擔心,但突然之間糧食安全議題浮上臺面。英國小麥產量在1950~1990年之間成長三倍,但是現在卻停滯不前。」

他表示英國將開始與歐洲其他國家合作,一起研究產量持平的原因。奈特說:「農作物確實有其生理極限,但我們不認為會這麼快達到。雖然並非唯一因素,但我們認為小麥等農作物的基因庫需要加入新血。」

作物產率取決於植物得到的太陽光、水份和肥料的多寡,也和種子本身有關。但是布朗表示傳統的植物育種人員已經讓作物的遺傳潛能接近生理極限,所以農民也很難多做些什麼來增加產量。

布朗在訪問倫敦時表示:「政府不了解我們現在已經開始迫近糧食產量的自然限制。自然本來就有侷限,除非重新設計植物,不然無法排除這個狀況。傳統的植物育種人員確實已經盡了一切努力了。」

他提到:「每公頃的糧食產量就像任何生物的成長過程,不可能無限上升,它總是有極限。我們已經利用施肥去除營養限制,也藉由灌溉移除土壤水份的限制,剩下的是植物本身光合作用的產率和當地的氣候限制了作物產量。」,「現在的問題是匱乏,隨著氣候變異,我們確實面臨水份缺乏、土壤侵蝕和產量的限制,我們過去從沒遇過這種複合狀況。」 

很多國家表示長期而言,最好且最可能增加作物產量的方式是大幅改造作物的基因。英國政府、比爾蓋茲夫婦基金會以及總部設在菲律賓的國際稻米研究所(IRRI)已經投資2000多萬美元,試圖設計光合作用更有效率的稻米以提高產量。然而,進展不但緩慢,短期內也看不出突破的可能。

IRRI位於馬尼拉的發言人表示:「稻米產率是個問題,其增加速度必須提升。我們希望對水稻『增壓』,讓它能以較有效率的方式進行光合作用(這是將太陽能量轉換為糧食的程序),方式是利用其他植物(例如玉米)的C4光合作用系統,這可能會提高50%以上的產量,而且同時能減少對水和養份的需求。這是有遠見的長期研究,有可能根本改變全球稻米的生產。」

【參考資料】


英國衛報(2013年7月8日), European capacity to grow food is plateauing, scientist warns

……..文章來源:按這裡


海地推廢輪胎農業 改善經濟兼環保

原視 – 2013年7月22日 下午10:06

【丘德真】

蓋在馬路旁邊,構造簡單的磚屋,乍看之下沒有什麼特別;但最近因為被放置在屋頂上的這些廢棄輪胎,讓居住在平房裡的一家人,生活開始得到改善。廢棄輪胎裡裝滿了土壤,並且在裡面種植農作物。除了這一家人之外,最近,整個社區裡的居民,全都這樣做。是海地當地目前正在推行的一項都市農業計劃,社區組織更有計劃地向居民分發種子和幼苗,希望能夠讓居民能夠自給自足。

由於2007至2008年全球主要糧食價格,在一年半之內波動並且上漲好幾倍後,激發世界各國意識到,糧食問題在未來,將隨著全球人口增長和氣候變遷,以及其他政治和社會因素而可能再次爆發危機。協助推行這項計畫的團體表示,發動市區居民在自己家裡種植農作物,正是為了減低糧食危機所造成的衝擊。另外,妥善利用廢棄輪胎以及綠化市區,也能發揮環境保護的作用。

在廢棄輪胎內,不論是蕃茄、蘿蔔,還是各種蔬菜,通通都能種。自從今年1月推行這項計畫後,已經有5728個廢棄輪胎被再度利用。而且,更直接讓250個家庭生活得到改善。現在,由於各種各樣的農作物都能獲得,豐盛的食材,在這個家庭裡也變成是一件平常事了。

協助推行這個計畫的樂施會,在明年年底以前,將會在這個社區內,繼續替有意投入都會農業的家庭,免費找尋廢棄輪胎和種子或幼苗。為了這項計畫,樂施會表示目前已經準備好6萬2千多顆種子提供當地民眾索取,讓都市農業能夠在這個社區扎根。

……..文章來源:按這裡


他從白蟻腸道 育出二代環保豬

作者:

記者王彩鸝╱台北報導
| 聯合新聞網 – 2013年7月19日 下午2:51

複製牛之父、東海講座教授鄭登貴,曾用牛胃的微生物基因,培育出跟牛一樣吃草的環保豬,現在他進一步從白蟻身上挖到寶,找到更神奇的微生物基因,未來可望培育出吃木屑長大的豬。他還利用白蟻腸道的微生物,開發有機肥料,種出沒有蟲害、更鮮美的蔬菜,並開發保健食品。

鄭登貴幾年前在牛胃中找出微生物基因,利用基因轉殖技術,從牛胃的微生物分離出基因,注入豬的受精卵,培育出跟牛一樣吃草的環保豬,讓豬的隻胰臟可以分泌大量植酸分解纖維素,讓豬也可以吃草取得能量,且排泄物不髒不臭,降低環境污染。

但他發現,環保豬的大便跟牛糞一樣,很大坨、可以燃燒,顯然有很多纖維素沒消化掉。鄭登貴有一次在東海校園,發現一根大腿般粗壯的樹枝掉下來,被白蟻蛀得只剩樹皮,吃光木質素的白蟻都長得胖嘟嘟的,心想一定有什麼寶貝在裡面,結果發現,白蟻腸道內的微生物很厲害。

於是他篩出五種基因酶,比牛胃微生物的消化力量更徹底,目前已先用老鼠做實驗,上個月基改鼠已出生,接下來要培育第二代環保豬,讓豬吃木屑取得能量,減少對進口飼料玉米的依賴,也減少豬糞的碳排放量。

鄭登貴說,白蟻腸道內的微生物有很多寶藏,除了計畫培育吃木屑的環保豬,也已成功開發出微生物發酵有機質肥料,能促進植物氮、磷、鉀肥吸收,提高農作物的收成及甜度,還可增加花色的鮮豔度及開花數量。

……..文章來源:按這裡


卡達發展沙漠農業 抗糧食短缺

作者: 劉運 | 台灣醒報 – 2013年7月9日 下午5:29

【台灣醒報記者劉運綜合報導】全球最富有的國家卡達,正以其可觀的財富投入沙漠農業研發,未來可望部分解決全球的糧食危機。卡達計畫以海水去鹽廠提供灌溉水源、以太陽能提供發電、選用高經濟效益作物,在有限的可耕之地,於溫室中生產最大化的農作產量。

「旱地」占全球大陸地表的41%,也是全球20億人口的居住地。在全球暖化日益嚴重的今日,未來乾地可能變得更為貧瘠,並加劇全球的糧食危機。全球最富有的國家卡達,正以其可觀的財富投入研究,計畫在國內沙漠灌溉農場,解決過度依賴糧食進口的問題。

波灣地區的國家70%糧食仰賴進口,卡達則達到93%。目前許多波灣國家透過投資海外農地解決糧食問題,但卡達傾向以自給自足的方式生產農作物,目標12年內使糧食進口量減半,提升國家的食物安全。卡達國家食物安全計畫局欲圖重新改造環境、興建海水去鹽廠以提供灌溉水源、以太陽能提供溫室能量,並提升國內農人水準,所有元素都必須能夠一起運作,振興農業。

由於海水淡化是一個極耗能量的過程,使用媒碳燃料也將使全球暖化更為惡化,卡達因此決定使用太陽能發電。另外,卡達國內只有6%的土地可種植農作物,為了讓農作生產最大化,卡達從400不同種農作物中挑選最有經濟效益的作物栽種,目標是以低於原來三成的用水量,在相同的土地面積上,生產5倍多的農作物。

此耗資300億美金的計畫,將有80%來自私募資金。國際糧食政策研究所的布雷辛納表示,全球人口將在未來20年增加3分之1,全球食物及能源需求將上升達50%;因此,卡達投資於農作改良的研究不見得是一項豪睹,反而很有前瞻性。

然而,布雷辛納也指出,卡達或許能更有效益的利用其資金。他預估,只要投資10億美金於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區,每年將可提升穀物生產量達300萬噸,相當於卡達每年食用需求的15倍。但無論如何,卡達正以其可觀的財富,引領全球的農作改良研究。

圖說:卡達計畫透過海水淡化處理,提供農作物灌溉之用。(Photo by whsaito in Flickr)

……..文章來源:按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