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CUS新聞】你不可不知!鹹魚翻身 藜麥突當紅

作者: | TVBS – 2013年11月5日 下午8:23

紐約時報在2日報導,聯合國氣候變遷小組正在草擬一份報告,報告指出,全球糧食總產量,每10年可能減少2%,而糧食危機日益迫近,已經讓一種南美洲安地斯山脈特有的穀物鹹魚翻身,這種穀物叫做藜麥,營養價值高,膽固醇含量低,重點是,它生命力頑強,越惡劣的環境,成長得越好,讓歐、美、日本以及中國大陸,都趨之若鶩,也讓藜麥,這種原本窮苦人吃的食物,搖身變黃金。

灑滿帕馬森起司的義式香菇燉飯,淋上楓糖漿的蔓越莓燕麥粥,填入香料炒飯的火烤南瓜,看起來美味可口,不過,以上這三道料理都顛覆傳統食材,義式燉飯其實是燉「藜麥」,而這也不是燕麥粥,而是藜麥粥,至於最後這道南瓜鑲飯,正確來說要叫南瓜鑲「藜麥」才正確,顧名思義它們的材料都一樣就是藜麥,一種近年來在歐美地區火紅的穀類,藜麥是南美洲高山特有的穀類植物,它富含人類所需的所有基本營養素。「藜麥工廠」CEO阿維拉:「這些美麗小巧的白色穀類,含有礦物質,維他命鐵質纖維和母奶相似的的營養。」每一小顆藜麥中,15%的成分是蛋白質,而且還是植物性的完全蛋白質,完全蛋白質的意思就是說,你吃了足夠的藜麥,不需要吞蛋、喝奶、啃肉,就能攝取到人體所需8種氨基酸一種也不會少,除此之外藜麥更是高纖穀物。「超級食物」節目:「根據美國臨床營養期刊研究,人如確實食用1日所需21克纖維,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疾病風險,降低12%,罹患高血壓心臟病風險,則降低11%。」簡言之,藜麥就是營養價值高,吃了還不會肥的「超級食物」,難怪它會受到吹捧,聯合國更明定2013年是國際藜麥年,而聯合國強力推廣,還有一項更實際的考量。Alter-eco公平交易公司創辦人侯勒:「海平面近4千公尺以,農地介於火山與鹽湖之間,鹽湖附近都是不毛之地。」Alter-eco公平交易公司創辦人塞納:「景觀放眼望去都是乾枯土地,很難想像能夠種出東西。」但藜麥就是有辦法長得好,如此頑強的生命力,聯合國認為它是對抗未來糧食危機的最佳作物,目前,全球88%產量來自於秘魯與玻利維亞,然而歐美中日等地搶食,藜麥價格飆漲,在糧食欠缺的產地,當地人自己吃不起,農夫更經常傳出被剝削,加上又有美國農業公司,意圖利用基因科技,研發低海拔也能生長的藜麥。激發南美洲的農業機構大力推廣有機品種,希望保護這項有5千年歷史的古老物種。「藜麥工廠」CEO阿維拉:「我們告訴這些小農,每公頃耕種的成本,我們開出一個價格,預先議定好,小農可獲得70%的盈餘。」哥倫比亞這家食品製造商,就與當地90名小農簽約合作,傳授他們先進的栽種技術。CNN記者:「這片土地已經荒廢30年,如今,地主找到低成本作物重新耕種,那就是藜麥。」這些農地收成的藜麥大多送到工廠,製成世界第一款可直接沖泡的即食藜麥粉。阿維拉:「這台機器是我們的秘密武器,這是極具商機的作物,因為人們都在尋找食物,能增強營養,又不要有麩質,不要大豆,不要基因改造,這是上億的生意,全球商機大約2千億美金。」這款即食藜麥粉,在美國與中國大陸都有得獎,而製造商也鎖定大陸,作為下一個推廣目標,當這些地區的中產富有階級,為了健康一點瘦一點,搶購印加黃金的同時,希望真能幫助南美洲小農脫離貧窮。哥倫比亞農夫馬丘卡:「這是第一次收成,我們是人工有機栽種,期待會有很好的獲利。」

……..文章來源:按這裡


環境前線:英國要新建核電廠了,然後呢?

作者: 本報訊 | 台灣立報 – 2013年11月5日 上午12:11

■房思宏

儘管國際間的實際趨勢,始終很難支持「核能復興論」的說法,但國內在國際新聞長期娛樂淺碟化的情形下,官方及主流媒體持續傳播簡化的訊息,繼續強化「世界主要國家仍持續擁抱核電」的印象。在美國佛蒙特(Vermont)核電廠將於明年關閉;瑞士宣布於2019年關閉一核電廠;以及韓國核電廠偽造文件及貪腐醜聞頻傳各種不利消息衝擊下,英國辛克萊C點(Hinkley Point C)核電廠之興建正式上路,大概是對核能復興論者來說,最為振奮的消息了。

(上圖)一條道路貫穿英國西南部橋水鎮預定興建辛克萊C點核電廠的地點,圖攝於2013年10月24日。(圖文/路透)

從官方的角度來看,英國重新投入發展核電具有重要的象徵意義:一個擁有北海油田及世界最大離岸風力發電廠的國家,卻不受福島核災影響,在保障能源安全及減碳的雙重考量下,仍然積極投入新建核電廠。難怪官方及台電一直希望邀請英國代表來台,說明核能做為低碳能源的重要作用。

然而,筆者於今年5月7日的《立報》「環境前線」專欄中,即針對英國重新發展核電過程中面臨的種種困境:包括核電無助於填補英國的能源缺口、高階核廢料處置場選址面臨重大挫折、新建核電廠減碳效益甚微、核電產業遊說將核電納入低碳能源,以及福島核災後運用公關策略強化核安印象等問題,以及更重要的,英國新建核電廠計畫恰恰讓世人看到,核電絕不是一個便宜而符經濟效益的能源。本文將從歷史回顧出發,檢視英國重新發展核電計畫的種種問題。

核電經濟神話的破滅

在美國馬歇爾總統提出「和平使用原子能」不到兩年,全世界第一座商用核子反應爐就於1956年在英國開始運轉。1960年代英國核電快速發展,幾乎每年都有新建核子反應爐投入運轉。1979年時任能源部長的哈維爾宣布將新建10座壓水式反應爐(PWR),並宣稱核電是人類能找到的最便宜能源。

然而這樣一種便宜有效率的能源,卻在市場上踢到鐵板。1980年代執政的保守黨政府,在1988年宣布將電力事業私有化,然而幾座核電廠皆因考慮到巨額後端處理成本,以及發電成本遠高於火力發電的情形下,無法順利出售。而自1990年起於電價中額外課徵的11%核電附加費,不但無法滿足核電廠除役及後端處理的需求,反而主要是被用於興建長達7年的賽斯威爾B(Sizewell B)核電廠。研究也指出,此一核電附加費在1990至1998年間,一共為核電業帶來91億英鎊的補貼。1995年開始運轉的賽斯威爾B核電廠,也成了辛克萊C點核電廠計畫前,英國最後一座興建的核電廠。核電佔英國供電的比例,在1990年代末期攀上高峰,此後隨著老舊核電廠逐步關閉而一路下滑。

核能復興在英國?

2003年的英國能源白皮書中,指出英國不會興建新的核電廠,但排碳考量讓核電仍是未來英國能源組合中的選項。2006年時任英國首相布萊爾公開宣示支持重新發展核電,以達減碳目標,並指出英國政府將不會提供資金補貼,未來新建核電廠將由市場力量完成。然而正如筆者之前提及,此一宣示旋即遭致許多公共質疑,英國政府的環境審計委員會也指出發展核電無助於解決英國的能源困境。而2006年公開諮詢過程中的資訊造假,更讓綠色和平對英國政府提出訴訟並獲得勝利,迫使英國政府於2007年重啟諮詢程序。

接替布萊爾擔任工黨政府首相的布朗於2008年宣布將新建8座核電廠,此一重新擁抱核電的宣示大大鼓舞許多核電營運商,包括法國的EDF、德國的E.ON及RWE、日本的東芝、以及中國核電業者等,法國國家電力公司EDF甚且在2008年買下英國能源公司,取得英國現有9座核電廠中8座的所有權。布朗首相在一場演講中,也正式提出「核能復興」的論調。一個在全世界供電比例不斷下降的能源,似乎在英倫找到再起之契機。

然而就如筆者在前文指出,儘管從工黨到2010年後的保守黨-自民黨聯合政府,都一再宣示重新發展核電的決心,但自2008年至今,英國的核電發展不僅讓人感受不到欣欣向榮的氣息,反而提供一絕佳機會,讓我們重新檢視核電業與政府間的利益糾葛,以及更直接的核電成本問題。

自1990年代開始,英國社會已經逐漸認識到核電絕非如業者及政府所宣稱的如此便宜,比方說英國時任能源及氣候變遷部長休恩在2010年時指出,在核電廠除役及核廢料處裡部分,現在至少存在40億英鎊(約1,920億台幣)的資金短缺。而高漲的建廠成本,加上未來須面對價格持續走低的再生能源競爭,也讓各大核電營運商開始卻步,逼得英國政府必須巧立名目來補貼廠商興建核電廠。

新的核電廠對誰有利?

在各大核電營運商紛紛宣布退出英國核電廠計畫後,英國政府與唯一仍保持興趣的EDF公司持續協商,在今年3月批准辛克萊C點核電廠計畫後,又歷經數月談判,終於在日前宣布達成協議,目前協議中公開的部分包括一路高漲的建廠經費:最終興建兩個反應爐將花費160億英鎊(約7,680億台幣);興建時間預估長達8至10年,無益於在短期內解決英國能源短缺問題。

除此之外,更嚴重的問題是,為了保障EDF投資核電廠的獲利,英國政府同意每百萬瓦小時(MWh)至少92.5鎊的保證電價,是目前電力市場上批發電價的兩倍。而由於此保證電價與通貨膨脹連帶,預估在2023年時,每MHh的保證電價將來至121英鎊。經濟學家預估,除非其他能源在未來幾年內價格大漲,否則此一電價在市場上將無任何競爭力。而當辛克萊點C核電廠投入運轉後,預估EDF每年將可獲得稅前約10億英鎊(約480億台幣)的獲利,與此同時,消費者卻得被迫面對高漲的電費帳單。而正如玫瑰花換了個名字仍然不減其香氣一般,儘管英國政府宣稱保證電價與政府補貼不同,但此種遠高於對再生能源補貼的挹注,相信也能讓我們看清楚核電在市場上的競爭力。

而與EDF的協議一但成立後,此種變相的政府慷慨補貼,相信能重新喚起其他核電業者的熱情。換個角度來說,如果單從成本效益角度觀察,則英國新建8座核電廠的計畫絕不可能實現;而若透過政府補貼新建核電廠,或可吸引投資興建其他核電廠,但辛克萊C點核電廠的計畫,已經清楚展示新建核電廠所需投入的龐大成本,以及對社會、民眾的巨大影響,更別提核電業內大量國外資金所帶來的國安問題。這些複雜而待觀察辯論的問題,國內官方及媒體又怎能以一句「英國持續發展核能」輕鬆帶過呢?(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理事)

……..文章來源:按這裡


聯合國報告: 每10年減產2% 全球糧食危機

作者: 陳文和╱綜合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2013年11月3日 上午5:30

中國時報【陳文和╱綜合報導】

據《紐約時報》2日報導,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小組草擬中的報告指出,氣候變化將在未來幾十年間對全球糧食供給構成重大風險,且預料未來全球糧食需求將會大增,糧食價格將因供不應求而節節上漲。

科學家發現,雖然氣溫上升有益某些地區的農作物種植,但就全球而言,糧食作物栽植會更困難,總體產量每10年可能降減2%,而預料全球糧食需求將會每10年揚升14%,糧食價格勢將持續高漲。

承受最大風險的將是熱帶地區的國家,這些國家預料將遭受到遠超越其適應能力的衝擊,而且這些國家貧窮人口比率遠高於溫帶地區國家。

假若報告內容確證無誤,那麼全球勢必需要增加新農地以求達到糧食供需平衡,而這將會導致人類大量砍伐森林,從而使釋出到大氣中的二氧化碳驟增,進而加劇氣候變化、全球暖化。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小組關於全球糧食供需問題的警示,語氣為歷來最為嚴厲。先前小組在2007年提出的報告相對較為樂觀,當時的內容認為,氣候變化帶來的高緯度地區糧食增產,很可能足以抵銷其他地區的減產,從而確保全球糧食適量供給。

……..文章來源:按這裡


太陽能脫離「慘」業!昱晶擴充產能

東森新聞 – 2013年10月31日 下午12:15

過去兩年台灣太陽能產業,被戲稱是「慘」業,不過不少太陽能大廠,現在看好接下來景氣,昱晶總經理潘文輝說,以今年來講,冬天原本應該是淡季,但今年卻不感覺市場有冷下來,另外新日光也計畫,未來一年要把產能增加一倍。

昱晶科技總經理潘文輝:「在兩年慘烈的日子,現在好像稍微好一點了。」一改去年的愁眉苦臉,太陽能業者普遍多了笑容,也看好未來太陽能復甦,昱晶科技總經理潘文輝:「我個人覺得樂觀,我覺得譬如拿現在跟以前來比的話,第四季一般都是淡季,因為氣候的因素,各方面的因素,那今天我來看的話,跟過去幾年來比較並沒有冷下來。」

過去一年,台灣太陽能產值已經超過2500億,太陽能電池產能利用率平均,也提高19%~22%,不只昱晶看好,未來太陽能產值,新日光還打算投入,41億增加生產設備,新日光執行長洪傳獻:「有一些比較舊的生產線,+我們會給它翻新,那當然現在在短期之內,因為美國雙環的關係,大陸也必須要用台灣的電池,那未來的話我想我們台灣,在這部分會有自己的策略,讓自己競爭力變強。」新日光預定在明年中要把模組產能,拉高到480百萬瓦,相當於目前的2倍,各大能源廠摩拳擦掌,都想搶下亞洲太陽能市場。

……..文章來源:按這裡


離岸風電示範獎勵案 28日簽約

中央社 – 2013年10月26日 下午1:00

(中央社記者黃巧雯台北26日電)經濟部推動風力發電離岸系統示範獎勵,28日將與海洋風力發電公司籌備處與福海風力發電公司籌備處簽約,預計民國104年完成4至6架示範機組。

經濟部28日將舉辦風力發電離岸系統示範獎勵案簽約儀式,將正式對外宣告台灣離岸風力發電計畫正式啟動。

經濟部去年7月3日公告實施「風力發電離岸系統示範獎勵辦法」,並在去年12月底選出海洋公司籌備處、福海風力公司及台電公司等3家示範獎勵業者。

其中,海洋公司籌備處由上緯公司發起;福海公司籌備處則由永傳能源公司、世紀鋼鐵公司及台灣國際造船公司共同發起。

經濟部官員表示,海洋公司籌備處、福海公司籌備處104年前將分別各在苗栗與彰化外海完成2架示範機組,裝置容量各約8MW,並在109年前分別完成約30架離岸風力發電機組,總裝置容量各約100MW。

經濟部預期,若再加上台電,預計 109年完成總裝置容量 300MW以上的示範風場,估計將可促進離岸風電設置產值超過新台幣480億元。

官員分析,這項示範案具 3大指標,分別為技術、經濟、法規示範,包括未來在台灣海峽設立風機,是否能歷經颱風、地震考驗,進而觀察其發電量是否能符合經濟效益。

由於在台灣海峽設置風機可能牽涉漁業權、航道的問題,所涉及的相關法令,也是未來觀察重點之一。

根據風力發電離岸系統示範獎勵辦法,經濟部將補助廠商風場作業費用,包括環評作業費用、測風塔,每家公司最高補助2.5億元,但前提是未來需配合提供發展風機地理、氣候條件等相關資訊。

另外,示範機組部分,官員指出,經濟部將提供其1半設備費用的無息貸款,待未來正式發電、賣電時,需在15年內歸還能源局。1021026

……..文章來源:按這裡


減碳目標 加政府承認無法達成

中央社 – 2013年10月25日 上午8:31

(中央社記者張若霆多倫多24日專電)加拿大政府內部文件顯示,加拿大無法達成2020年減碳目標。

加拿大環境部今天公布的1份分析報告指出,根據哥本哈根協定,在達成減碳目標一事上,加拿大2012年不進反退。

據哥本哈根協定,加拿大總理哈珀2009年做下承諾,保證加拿大在2020年會將排碳量減至低於2005年17%的水平。

環境部的分析報告指出,達成減碳目標,對經濟而言是一大挑戰。報告說,即使政府推出新的石油及天然氣管理辦法,達成預定的減碳目標亦不容易。

美國政府也做出同樣的減碳承諾,並於上月表示,減碳目標正按預定計畫前進。

環境部去年曾預測,加拿大2020年的碳排放量將達720兆噸。今年的預測又提升為734兆噸。原定的2020年碳排放量為607兆噸。

環境部分析報告指出,由於世界其他地區的碳排放量正在增加,加拿大2020年的碳排放量占全球比例,將會從目前的1.8%減至1.6%。

環保團體表示,加拿大環境部今天公布的分析報告顯示,聯邦政府的環保政策不及格。

加拿大氣候行動網絡(Climate Action NetworkCanada)發言人霍爾茲(Christian Holz)表示,加拿大聯邦政府不但達不成預定的減碳目標,還離此一目標愈來愈遠。1021025

……..文章來源:按這裡


減碳大作戰 成大召集四縣市分享經驗

作者: 朱茹玉 | 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 2013年10月22日 下午8:58

全球氣候暖化,核災頻傳,能源問題愈形重要,成功大學為經濟部能源局南區智庫,邀集高雄、台南、澎湖與金門四縣市一起分享低碳政策執行概況。其中,高雄市太陽光電設置數達332件,目前績效高居各縣市之首,台南市則設立低碳診所和低碳城市專案辦公室,宣示減碳決心,澎湖低碳島將廣設離岸風力發電機,金門也努力推動低碳社區,四縣市分享經驗,期望引領大眾共同關注台灣能源議題。

……..文章來源:按這裡


英媒:中國投資英國核能 引發憂慮

作者: NewTalk 新頭殼 | 新頭殼 – 2013年10月21日 上午10:56

新頭殼newtalk2013.10.21 鄭凱榕/綜合報導

英國財相奧斯本上週四(17日)訪問中國最後一天,宣布准許中國企業到英國投資核能設施,英國各大報隔(18)日紛紛對此有不同分析。

根據英國國家廣播公司BBC的整理報導,《泰晤士報》和《衛報》以戰略安全角度評析,認為中國資訊不透明。《金融時報》有報導認為英中兩國在核電廠的合作,有助英國邁向低碳經濟。《獨立報》一篇署名文章則指出,英國政府到中國招商比較推動英國商界在本國投資相對地容易。

英國財政大臣相奧斯本(George Gideon Oliver Osborne)在17日宣佈准許中國企業到英國投資核能設施,首張契約最快在本週簽署,中國核能企業將准予參與修建英格蘭欣克利角C核電廠核子反應爐(Hinkley Point C)。

辛克利角C核電廠是英國能源與氣候變化部(Department of Energy & Climate Change)於今年3月19日宣布建立,這是26年來首度批准在英國境內興建新的核電廠。

《泰晤士報》上週五社論首先闡論,雖然英國是開放貿易的國家,歡迎外國投資,而且沒有豐田、日產、寶馬等公司的大型投資,英國汽車業不會有現在的復甦;沒有中東國家主權基金的投資,倫敦商業不動產市場不會如此活躍;英國的企業管理機制也促使新興經濟體面對貪汙問題,但是「這些都不足以作為政府對中國開放英國核電業的理據。」

《泰晤士報》社論點出疑問:一個極權政府將控制英國相當比例的能源供應,這個做法是否明智?假若兩國出現嚴重爭端,一個沒有民主的經濟大國擁有截斷英國能源的能力,這是否更糟糕?社論認為,核電設施是一個國家敏感的戰略資源,任何這個領域的外國投資者必須完全透明,「中國龐大的國營能源公司實在算不上如此」。

《泰晤士報》社論提出發電廠國有化的可能性討論,「那些從民用核能獲益最多的國家,相關設施都是國有的。法國納稅人擁有85%的法國電力集團(Electricite De France,EDF)。或者,對納稅人來說,長遠來看,由英國政府興建下一代發電站是否更好?」

《衛報》引述英國核工程專家約翰•拉奇(John Large)說,中國的核工業不透明,他對中國營運英國核電廠表示擔憂,「即使是法國公司營運的英國核電廠也存在兩國監管制度的分歧。與中國合作,如俄羅斯一樣,他們沒有獨立的核安全監管機制,這些問題將會更明顯。」

拉奇是英國政府顧問,曾協助俄國政府打撈沉沒的庫爾斯克號核潛艇。拉奇擔心政府為贏得外國投資,英國本身的核監管機構─核能管制署(Office for Nuclear Regulation)將可能會掩蓋中國公司的問題。

《金融時報》評論說,中國現在先以小股東形式投資英國核電業,但目標是在英國興建核子反應爐和營運電站。英國財政部樂見其成,「財相深信這項協議將為英國公司打開參與中國核電業增長的大門。」

另外,關於其他評論意見則有:《衛報》的駐中國特派記者布蘭尼根(Tania Branigan)報導,對中國來說,投資英國核電業有分散投資、獲得技術和盈利的好處。她引述中國專家芬比(Jonathan Fenby)的說法,認為這是非常符合商業邏輯的,至於英國輿論所說的「遭中國關燈」,芬比個人認為發生的機會非常少。

致力於環境問題的獨立非營利性組織《中外對話網》主編希爾頓(Isabel Hilton)在《衛報》撰文說,在接受中資進入英國核電業之前,應該發問更多問題:中方將控制英國的核電廠嗎?全球每年增加1萬噸核廢料,處理核廢料的成本誰來承擔?歐洲電力系統開放後,消費者不再承擔無上限的核能成本,投資風險轉移至金融界和股東,這與以前有什麼分別?

希爾頓表示,「財相看來認為中國資金可以讓他擺脫核能的困難和成本的問題,我們因此應該向他發問更多的問題。」

……..文章來源:按這裡


聽障藝術家朱建安 低碳校園認證標章獲首獎

全國廣播 – 2013年10月17日 下午5:44

臺中市政府為鼓勵各級學校運用自身優勢與特色,透過學校環境教育,培養節能減碳意識並推動符合低碳概念的校園環境,特別辦理「低碳校園認證標章」徵選活動,今(17)日舉行頒獎典禮,由低碳辦公室執行長黃崇典與教育局主任祕書鍾愛華頒發獎狀及獎金給作品獲選第一名的聽障藝術家朱建安。朱建安先生並於現場教大家用手語比出「低碳校園、臺中好美」、「環保救地球、大家一起來」,鼓勵大家一起做環保。

黃崇典表示,臺中市獲選為全國中區低碳示範城市,市府各單位分頭進行各項事務,其中最重要的是推動認證工作,不只包含校園,還有旅館、餐廳、機關、公共場所等,將來都會一一推動認證。黃執行長感謝教育局低碳校園認證工作推動的非常順利、快速,希望將來所有的學校透過認證,都能落實節能減碳的理念。

黃崇典說,因為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現在已經直逼400ppm,全球的氣候在改變中,透過低碳的認證,希望學校無論在命題、生活的實踐以及在教育上都能夠做到節能減碳,因為學校具有教育的功能,學生從小培養低碳理念,未來工作推動就會非常順利。

本次徵選活動共有96件參賽作品,經歷兩階段激烈評選出前三名,分別可獲頒獎狀及2萬5千元、1萬5千元及8千元的獎金,第一名作品為服務於宇騰設計工作室的朱建安先生所設計,第二名及第三名得獎者分別為烏茲設計工作室的何俊鋒先生及永創設計的高毓宏先生,第一名作品未來將運用於臺中市低碳校園認證時的榮譽標章。

此次「低碳校園認證標章」前三名的作品都各具特色,獲選第一名的是朱建安先生是一名聽障藝術家,對環境的感受比一般人來的更強烈、更靈敏些,所以他設計的標章會讓人感覺節能減碳是一件愉快的事情,標章設計與書本結合的概念,用水、用電、二氧化碳減量,與臺中市意象結合的很完美,是獲選得第一名的原因。

低碳辦公室表示,第一名作品設計理念結合「低碳」、「教育」及「校園」,運用臺中市的地標「湖心亭」為元素,將微笑融入其中,代表了臺中市是個友善及重視環保的大城市;將綠化為綠色能源的意象,代表了大臺中推動低碳家園及節能之面向;書本代表大臺中市的國小、國中及高中校園及教育;向下箭頭標示二氧化碳英文符號,這代表全市的家庭及學校都在施行節能減碳工作。整體的構圖活潑、自然,深具視覺美感,辨識度極高,極能代表臺中市低碳校園認證之精神。

朱建安表示,其因童年一場高燒導致聽力嚴重受損,成長過程亦因此難免遭受欺負。但無聲的寧靜反而讓他專注在生命更有意義的事物上,並將人生的艱辛化為創作的熱情。藉由各種設計比賽,他無聲的祝福透過一個個圖像,傳遞給肩負各神聖使命的團體,也真心期待他們能夠成功。

……..文章來源:按這裡


因應經濟不景氣 家電挑選節能省電

NOWnews – 2013年10月16日 下午9:41
記者郭政隆/嘉義報導

為提高民眾對於節能效率標示認知及提供節能產品的選購,並因應經濟不景氣及氣候變遷,讓聰明的消費者挑選節能又省電的產品,嘉義市政府定於10月19日上午9時40分至下午5時在嘉義市立體育場前廣場舉辦節能家電展售會,活動有精選節能家電一元搶標、限時特賣、消費滿仟摸彩以及歡樂抽獎,有32型LED電視及除濕機等好康要送出。

嘉義市環保局污染防治科科長孫意惇表示,購買家電產品要認清能源效率標示,挑選原則為「能源效率等級越低越好」、「每年耗電量越小越好」、「能源效率比越高越好」;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是耗能最高的產品,造成地球暖化的程度也較高,是對環境較不友善的產品;耗電量越低越好;最後是「能源效率比」,代表一度電所能製造出來的冷氣量多寡,數字越大越好。

嘉義市政府環境保護局局長林建宏表示,除汰換老舊耗電家電產品可達到省電效益外,也可以從日常生活習慣的改變達到節電節水的效果,空調溫度設定在26~28℃,每調高1℃可節省6%電力,拔掉不必要的電器插頭,可節省7%電力;水龍頭加裝節水墊片,就可以達20%的省水效益,再搭配節水、查漏以及將水回收再使用,省水的效益可以達到30%喔!小動作大節能,只要生活一點小改變,善用節能小撇步,就能節能促進能源永續發展。

……..文章來源:按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