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原住民因乾旱缺糧 各界緊急救援

中廣新聞網 – 2012年1月18日 下午12:50

墨西哥北方遭逢百年罕見乾旱,導致農產欠收,尤其是原住民社區,受災最嚴重,當局緊急運送糧食及物資前往救災。

世代居住在墨西哥北部「塔拉烏瑪拉山區」的原住民向來以善跑馬拉松而聞名,這次他們慘遭長時間旱災影響,糧食嚴重短缺,現在又因氣溫驟降而飢寒交迫。

日前,有報導指出,有受災原住民因為沒有糧食餵養子女,而舉家自殺的悲劇,雖然事後當局否認,但是最近政府發動捐助救援,不少墨西哥人也發揮「人飢已飢、人溺己溺」的精神,踴躍捐輸。

……..文章來源:按這裡


墨乾旱缺糧 原民絕望攜子自殺

作者: 郭篤為╱巴拿馬市十六日電 | 中時電子報 – 2012年1月17日 上午5:30

中國時報【郭篤為╱巴拿馬市十六日電】

墨西哥遭遇百年一遇嚴重乾旱導致農產品欠收,驚傳已有數十名原住民因無糧餵養子女而攜子自殺的人倫悲劇,官方與民間組織正緊急勸募糧食救災。

據「農民組織陣線」消息,受長達數月的嚴重乾旱影響,世代居住在奇瓦瓦(Chihuahua)州中央山脈西南高原保留區的塔拉烏瑪拉(Tarahumara)原住民農產嚴重欠收,不僅已無家畜可供宰殺,更有部分原住民因四、五天除自己挨餓也無法餵養子女,絕望的抱著子女跳崖自殺,部分則選擇上吊。

「農民組織陣線」代表加德亞十四日透露,截至去年耶誕節前兩周為止,共有五十名原住民以此方式結束生命。

世代靠玉米和傳統家畜維生的原住民,竟然會以如此前所未聞的方式結束悲慘的一生,在農產豐饒的墨西哥簡直無法想像。

十五日上午,聯邦社會發展部宣布將提供災區十萬份營養口糧、毛毯與瓶裝水。首都政府也募集糧食,社交網站則呼籲各界伸出援手。

……..文章來源:按這裡


科學嚴選14方案 一次解決氣候變遷、健康與糧食危機

作者: 莫聞 | 環境資訊中心 – 2012年1月16日 下午12:10
本報2012年1月16日綜合外電報導,林可麗編譯,范仕穎審校

只要做到以下兩件事快速控制全球暖化,防止空氣汙染並且提升糧食產量。英國衛報環境專欄作家Damian Carrington指出,這兩件事就是減少汽車、生火煮飯排出的烏煙瘴氣,以及降低煤礦、油田產生的甲烷。

一份刊登在《科學》期刊(Science)的新研究指出,有14種極為符合經濟成本效益的措施可以快速控制全球暖化並拯救數以百萬計的生命,同時還能大幅增長全球糧食產量。這些解決方案同時也是截至目前為止對解決甲烷與黑碳(black carbon)污染最具權威的看法。

研究的結果非常驚人,如果這些措施付諸實現,將可在2050年前讓地球降溫攝氏0.5度,這對失去掌控二氧化碳排放量能力的地球而言可謂一大福音。還不只是這樣而已,這些措施每年還將可以避免70萬到470萬因空氣污染引起的過早死亡發生,並每年提高3000萬至1.35億公噸的糧食產量。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2011年一份報告,曾經分析過甲烷與黑碳的控制措施生效時間。其中指出,黑碳平均會在大氣中飄浮約一星期,甲烷是10年,二氧化碳則會在空氣中持續飄盪個一世紀。這也說明了控制甲烷與黑碳將可以很快生效,但是二氧化碳仍然持續是一個頭痛的問題。

主持該研究計劃的美國太空總署哥達德太空研究院(Goddard Institute for Space Studies_辛德爾(Drew Shindell)指出,這不是一個非黑即白的情況,「這完全不是一個二選一的抉擇,如果我們精力都集中在解決甲烷與黑碳的短期問題,而忽略二氧化碳問題的話,那我們將會大錯特錯。」

不過,他的小組工作成果還是展現出控制甲烷與黑碳將會值回票價,並且研究成果首次顯示出,從帶給印度更穩定的雨季,以至於墨西哥更順利成長的作物之類的地區性效益。

經過精挑細選後,這14個方案從原先2000項清單中脫穎而出,以控制甲烷排放為目標的解決方案包括:捕捉自煤礦油田洩漏的甲烷、定時抽乾稻田、強化牲畜糞便管理。控制黑碳懸浮微粒的措施主要在取代傳統燒木材或糞便的烹飪方式,以及使用濾網來捕捉柴油車與卡車的廢氣排放,兩項都是在發展中國家特別會發生的問題。避免野火發生則因為其落實的困難度而沒有上榜。

辛德爾表示,這些行動將對控制降雨模式的失調帶來極大的效益。印度的雨季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因為在印度上方的大氣層中所含的高量黑碳將會吸收陽光,加熱空氣,然後製造氣壓梯度,擾亂正常的天候模式。辛德爾說,「雨季可能會移到別的地方去,降雨模式的失調是巨大的衝擊。區域性的降雨對人們來說也許比平均氣溫的上升而言更為重要。」

辛德爾補充道,對降雨的影響而言,黑碳比二氧化碳影響降雨的程度高了5倍。甲烷也會藉由暖化導致乾旱而影響降雨量,降低甲烷的量尤其能幫助因為暖化而特別容易發生旱災的地中海地區。

黑碳落在雪地或士兵上的時候特別具有加熱的效果,將白色的反射表面變成會吸收更多熱能的黑色表面。辛德爾表示,「吸熱的改變幅度相當巨大。」

減少碳黑的最大效應將會發生在北極以及喜馬拉雅山,這兩個地點都比全球平均暖化得更快。研究中的解決方案將能夠為北極避免攝氏1度的暖化,為喜馬拉雅山避免攝氏0.67度的暖化。

降低甲烷的量則能幫助作物生長,因為甲烷會跟一氧化碳反應,形成臭氧,而臭氧在地表是有害的污染物。臭氧的濃度上升會讓植物呼吸的氣孔縮小,進而限制了植物吸收碳源的能力,阻礙作物生長。降低甲烷的量將會對接近陽光最強的赤道區農夫有最大的助益,因為雨水能降低臭氧濃度,所以降低甲烷量將會對降雨量低的地方有益,像是墨西哥跟中東地區。

研究也對這些可以降低40%甲烷排放的方案措施進行了成本效益分析。辛德爾表示,大約有四分之三的減排措施成本為每公噸減排的甲烷花費250元美金。有四分之一的減排措施成本為每公噸1,000美元。

每公噸甲烷減排效益的估計則在700到5,000美元之間不等,跟最後決定用何等數值衡量減少死亡案例的效益有關。辛德爾表示,效益明顯地大過成本。黑碳對人體健康具有強大的危害效應,所以改善黑碳污染的效益可以兆美元的單位衡量。

就像氣候變遷一樣,該採取行動的證據如此具有說服力,不但符合經濟效益,具有人道精神,並且刻不容緩。所以世界是否該採取行動了呢?

※ 參考資料:英國衛報報導、《科學》期刊報告。

……..文章來源:按這裡


農業研究所-守住糧食安全底線

作者: (杜宇╱陳李農改研究團隊執行長) | 旺報 – 2012年1月9日 上午5:30

旺報【(杜宇╱陳李農改研究團隊執行長)】

全球糧食危機的陰霾一直揮之不去。中國大陸去年也碰到嚴重乾旱和洪澇等天然災害,因此特別受到國際關注。根據官方最新公布資料顯示2011年大陸全國糧食總產量達到5.71億公噸,比2010年成長4.5%,穩住了糧食生產與糧價。

主要因素在於政府投入糧食的「四補貼」(即種糧農民直接補貼、農資綜合補貼、良種補貼和農機具購置補貼)達1406億元人民幣;提高小麥、稻穀的最低收購價格(每50公斤分別提高5至7元和9至23元人民幣);核撥農業生產救災資金35.8億元人民幣等,大幅提高農民生產的積極性,成功守住18億畝和95%糧食自給率底線。展望未來仍將充滿考驗與挑戰包括:氣候變化提高糧食生產不確定性;耕地減少、水源不足(中國大陸每年農業缺水仍達300億立方米以上);國外糧商的炒作;糧食生產成本增加,糧食價格仍然偏低等,持續考驗政府施政的能力。

而台灣去年也是稻米豐收的一年,只是除了稻米以外其他糧食作物多數需要仰賴進口,也影響到物價波動和民生,引起民眾抱怨。為降低對進口依賴,政府除了調整補貼方式提高農民種植雜糧意願外,也嘗試將耕地活化,鼓勵種植雜糧作物。

糧食安全關乎兩岸政局安定,未來雙方可以在建立東亞糧食儲備系統與糧食預警機制上,採取合作方式,讓兩岸人民能免於「缺糧」的恐慌。

……..文章來源:按這裡


UN糧農組織︰今年糧價略降 恐更多人挨餓

自由時報 – 2012年1月5日 上午4:31

〔國際新聞中心/綜合報導〕聯合國糧農組織(FAO)新任秘書長達席瓦三日表示,因全球經濟趨緩,預估二○一二年糧食價格將稍稍緩和,但未來糧價不會大幅下跌,糧食市場也將持續波動,會有更多人因經濟不穩定而挨餓。

達席瓦在出任糧農組織秘書長後的首次記者會上表示:「(糧食)價格不會像過去兩、三年一樣攀升,但也不會下滑。或許價格會略微下降,但幅度不會太劇烈,短期內是這樣。很明顯地,波動會持續。」

FAO去年十一月指出,儘管全球糧價十月間大幅下滑,但商品市場的價格波動依然損及世界糧食安全前景。據FAO評估,糧價去年二月趨於高峰,六月開始下滑,高昂糧價不僅造成燃油價格飆漲,也間接導致社會不安,引發「阿拉伯之春」。而經濟趨緩可能會讓更多人有挨餓之虞,未來飢餓人口將高於二○一○年糧農組織估計的九億二千五百萬人。

六十二歲的達席瓦是農藝學家,也是FAO首位拉丁美洲籍的秘書長,他在巴西擔任食物安全部長期間推動「零挨餓」計畫、成功協助二千四百萬人脫離赤貧,備受讚譽。

索馬利亞、吉布地、衣索比亞和肯亞等非洲東北部國家,正面臨六十年來最嚴重的乾旱,糧食短缺更造成營養不良、難民外逃等人道危機。

……..文章來源:按這裡


FAO:糧價波動 更多人挨餓

中央社 – 2012年1月4日 下午10:43

(中央社羅馬3日綜合外電報導)聯合國糧農組織(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sation)新任理事長達席瓦(Jose Graziano da Silva)今天表示,鑑於全球經濟放緩,某些糧食價格今年可能會稍微下滑,但跌幅可能不大。

今年新上任的巴西籍理事長達席瓦表示,糧食市場可能持續波動,會有更多人因為經濟不穩定而面臨饑荒風險。

全球糧食價格在去年2月攀至高點,但隨著作物收成改善,加上全球經濟動盪疑慮拖緩需求成長步伐,糧價6月起開始下滑。

通貨膨脹情況因糧價攀高而加劇,引發社會動盪,並在去年掀起阿拉伯之春(Arab Spring)革命浪潮。

但現年62歲的達席瓦表示,經濟放緩可能會讓更多人處於饑荒風險中。糧農組織估算,2010年有9億2500萬人挨餓。

糧農組織首位拉丁美洲裔理事長達席瓦表示,將把重點放在最需外界援助的貧窮國家,非洲將是首選,特別是非洲北部地區。

達席瓦計畫今年初拜訪非洲之角(Horn of Africa)。非洲之角數以百萬計民眾因為乾旱及饑荒而受到衝擊。

糧農組織是聯合國底下最大機構,擁有3600名員工,年度預算約為10億美元。

中國大陸經濟成長,及大陸是否能避免所謂的經濟硬著陸是今年重大主題之一。高頻經濟公司(HighFrequency Economics)首席經濟學家溫伯格(CarlWeinberg)認為,中國大陸能避免經濟硬著陸,他的樂觀看法主要依據糧價漲勢放緩。

溫伯格在報告中說:「除了牛肉、小黃瓜等少數幾個個別產品外,價格放緩的趨勢很驚人。」

他又說:「米、雞肉、豬肉、魚、鴨,以及大多數蔬菜水果等核心食物價格大幅走緩。」

溫伯格估算,大陸12月消費者物價指數將顯示,糧價攀漲速度放緩,較前年同期成長7.7%,低於7月年增14.8%的高點。

他說:「糧價攀漲速度放緩,這比任何刺激經濟的政府方案或貨幣政策變革都來得有效。」

溫伯格又說;「雖然出口風險貼近,2012年大陸不需要振興措施來返回國內生產毛額(GDP)10%以上的成長率。」(譯者:中央社林亭儀)1010104

……..文章來源:按這裡


節能高效 產品發展趨勢

作者: 蔡榮昌 | 中時電子報 – 2011年12月26日 上午5:30

工商時報【蔡榮昌】

天災讓人見識到大自然反噬的威力與無情,而頻率愈來愈密集的大規模自然災害讓企業反思未來的整體策略與風險管理的關聯。科技的昌明,讓人類一度誤以為「透過大量生產來降低成本,以提升平價的產品是銷售的鐵規則與常態」;然而,接踵而至的天災地變,氣候異常,導致全球糧食及原物料價格大漲,讓企業備感壓力。以往只有夏季為用電高峰期,而因嚴冬現象,連冬季都將缺電,尤其因日本311地震後核電安全仍有疑慮,而火力發電又會排碳暖化,水力發電則受限於乾旱及地形問題,風力發電則緩不濟急。未來工業生產將勢必面臨電力短缺問題,因此發展「節能高效」產品是企業未來必然發展的趨勢。

12月初大陸工信部首次提出工業節能目標,確定十二五期間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要比2010年降低21%,已明確表示將遏制高耗能高排碳產業的發展,並將由官方以市場及法律手段來為企業創造更多創新機會,以促進企業實現「節能高效的目標。」

傳統冷卻方式甚為耗電,然而精密機械沒有降溫卻馬上失去精度,導致熱變位引起熱變形,尤其再重加工及精加工時,定頻與變頻的誤差值也高達5倍,而變頻式冷卻節電達33%,且因無頻率限制,控溫精度達±0.1℃,是真正明日型的節能高效產品。

面對缺電可能成為企業的致命傷,也為地球的永續發展努力,威士頓總經理周慶龍說,政府應以免稅或補貼等積極方式,鼓勵產業界購置環保節能型的工業產品。他指出,國人常以價格做為購買與否的重要依據,因此,目前國內環保節能類的工業產品,效率雖高、精度雖準,且具環保、省電等特性,卻因價格稍高,致節能減碳往往只流於口號的宣傳。

面對極端氣候導致的缺水、缺電問題,該是企業未雨綢繆、提早做整體規劃的時候了。有了中國的前車之鑑,政府應加速推動經濟轉型、調整產業結構,同時輔導、補助開發及使用高效率的產品,才能為台灣的產業找到新的出路。

……..文章來源:按這裡


肯亞飢荒 台送白米助20萬人

(中央社記者龍瑞雲台北21日電)台灣世界展望會今天發起「送白米到肯亞」活動並表示,氣候變遷,非洲東部飽受糧荒之苦,當地糧食與生活物資缺乏,台灣將運送4300公噸白米到肯亞,估計有20萬人受益。

台灣世界展望會長杜明翰表示,氣候變遷造成東部非洲地區嚴重糧荒,近日農糧署與外交部贊助4300公噸白米到肯亞,估計20萬人受益。

自去年以來,肯亞連續兩個雨季-2010年10至12月及今年4至6月降雨量不足,只有過去的20%,持續乾旱造成收成銳減,糧食價格高漲,發生60年來最嚴重糧荒;受影響的東非國家包括衣索比亞、肯亞、索馬利亞及坦尚尼亞。

據世界展望會緊急救援計畫報告,統計已超過1300萬人受災,展望會服務的計畫區中有82個受到乾旱影響;在肯亞受影響的飢民有350萬人,再加上飽受內戰所苦的鄰國索馬利亞,兩國邊境不斷湧入大批難民,急需救援人口至今已難以統計。

杜明翰表示,台灣提供的4300公噸白米將透過船運方式送到肯亞瓦吉爾縣(Wajir)和東波克縣(EastPokot)等地發放,預計每人每月配給約近9公斤白米;另將搭配聯合國世界糧食計畫署(WFP)的豆、油、維生素等副食品,救援飢荒人民需要,預估將有20萬人得以因此受益。

台灣世界展望會自2003年起與行政院農委會農糧署合作,將國內的白米,跨越千里送到蒙古、寮國及非洲史瓦濟蘭、賴索托,讓台灣愛心傳播至世界,更救援許多深受糧荒、貧窮所苦的生命。

台灣世界展望會呼籲各界愛心人士響應「送白米到肯亞」的關懷行動,踴躍捐款支持運送4300公噸白米,使當地飽受糧荒所苦的人民能夠重新擁有生存契機。1001221

……..原文連結按這裡


人氣女星Angelababy的“Q彈美肌”

訊息快遞 – 2011年12月15日 下午4:13

人氣女星Angelababy的“Q彈美肌”

OLAY水漾動力系列 全新 “Q彈”上市OLAY創新「主動保濕理論」 14天持續水潤2011年秋冬OLAY推出全新「OLAY AQUACTION水漾動力系列」,為女性打造水潤「Q彈美肌」,展現年輕肌膚,同時預防細紋及皺紋!秋冬肌膚乾旱拉警報   傳統慣用「被動」補水機制難防水份流失 進入秋冬,又到了肌膚乾旱警戒期!此時肌膚特別容易流失水分,造成角質油水失衡,肌膚看起來就容易暗沉、脫屑,甚至連細紋都特別可能生成皺紋!OLAY實驗室發現,依照女性傳統慣用的保濕方式,總是藉由塗抹保養品後,「被動」地透過補充角質層水分,幫助肌膚鎖水;而這樣僅是一次性補充肌膚水分,並未有持續性的補水機制,因此水份還是一樣容易流失,保濕保養品總是需要一再補擦。OLAY「主動保濕理論」 長時間展現「Q彈美肌」  打破傳統「被動」補水保養 國際護膚專家OLAY於今年秋冬,特別推出全新水漾動力系列,採「主動保濕理論」,強調今年秋冬的完美保濕應該要「主動」出擊!以創新「水磁力」科技,擁有獨特「水漾動力因子」並且搭配獨特「主動保濕」配方,突破傳統一次性補充水分、不只釋放深層保濕因子,並且發揮最新水磁力科技,使肌膚主動搜尋水分,讓水分從肌膚底層釋放出來,讓肌膚的水份從底層到表層源源不斷補充,讓肌膚長效保濕,14天提高肌膚鎖水力,持續水潤,展現「Q彈美肌」!OLAY「水磁力」科技:-有效補水:強調保養品應該要像磁鐵一樣,「主動」搜尋出肌膚底層的水份,幫助肌膚釋放水份,源源不絕的從肌膚底層補充水分至表層,12小時讓肌膚維持保濕狀態。-深度保水:瞬間釋放億萬水分子,小分子保濕成分結構穩定,提升肌膚7倍含水量,達到深度保水效果。-長效鎖水:日本研發中心測試 , 14天提高肌膚鎖水力,持續水潤。OLAY「主動保濕」配方:-高山植萃:採自嚴寒乾燥處生長的高山植粹,具有強力的水結合特色,瞬間巨量補水。-多種微量元素:含有銅、鋅、鎂等溫泉中含有的礦物精華成分配方,能深度滋養機膚,鎖住水分和養分。-水凝維他命群:內含Niacinamide,幫助柔潤肌膚 、修復角質層、強固肌膚屏障,使水分留在肌膚內不流失,從而實現持久水盈 新生代人氣嫩模Angelababy代言  大方和粉絲分享Q彈美肌秘密 OLAY水漾動力系列的代言人,就是新生代人氣女星Angelababy,她的Q彈美肌和完美的膚質,將在OLAY的電視及平面廣告完美呈現。她笑稱以前最怕秋冬來臨,因為如果皮膚變得乾燥、暗沉,將會很難上妝,一點都不上鏡頭!自從使用OLAY水漾動力系列後,發現肌膚被調理的非常好,秋冬保濕一點都不難!她笑說:「我Q彈美肌的秘密就是一定要保濕!保濕一旦做好,所有肌膚問題都能被解決!我現在都戲稱OLAY長效保濕凝露,就是我的Baby凝露!」以上訊息由OLAY提供


已用關鍵字:乾旱,嚴寒,水力,
共出現:5次
……..文章來源:按這裡


特稿/全球關注COP 17期待有成/智庫論壇/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副研究員 胡思聰

中央日報 – 2011年12月10日 上午10:41

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締約國大會(UNFCCC),第17屆會議(COP 17)從11月28日起在南非德班(Durban)召開、為期12天,預計12月9日閉幕。從2007年的Bali Roadmap,經過COP 15、COP 16二屆的延宕,這屆COP 17被認為是《京都議定書》屆期前,締約國間解決歧見、達成共識,訂出新減碳目標以拯救地球及人類社會的最後機會。若仍無法達成共識,訂出具有約束力的新協定,各國就只能以COP 15 Copenhagen Accord 所take note(洽悉)的「自願性減碳承諾」及COP 16 Cancun Agreement所recognized(知悉)的科學性建議減碳比例為目標。但是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認為這項自願性減碳措施,不足以將地球暖化控制在2℃之限度內,其公布的The Emission Gap Report指出其間至少有50億噸的差距;必須要有「公平、積極、具法律約束力」(Fair, Ambitious and Binding)的協定,才能有效達成目標。

 其實COP 17籌備會在九月的記者會中已經揭示,大會的重要議程有四項:2012「後京都」的減碳期程與目標、提升可查證MRV原則(measurable, reportable and verifiable)的檢視(review)機制、綠色氣候基金(Green Climate Fund)籌措及設立調適委員會(adaptation committee)與技術機制(technology mechanism)。不過開議之後各方的利益考量不同,閉幕在即仍無任何具體進度。會前美國表明其他主要經濟體,包括中國和印度都應當承擔強制減排的責任,承擔應與演進中的能力(evolving capacities)匹配;歐盟希望《京都議定書》第二階段的減碳期程應該要展延三年至2020年,以及協商長期合作行動的減排承諾:美國、中國、印度等大量排放國,都要訂定具約束力的承諾;澳洲則是希望有新的減碳架構協定;日本、加拿大、俄國則表明不願繼續京都第二階段減碳目標,加拿大甚至想退出締約國。

 另一方面,中國與77國聯盟( Group of 77)表面支持第二階段減碳目標,實則心存觀望。事實上,開發中國家多抱持願意承擔「共同但有差異的責任」(common but differentiated responsibilities);各國依其能力狀況盡力做到最適的減排行動 (Nationally Appropriate Mitigation Actions, NAMAs)就好。小島國家聯盟(Alliance of small island states )則是籲求應有更高更具體的減碳目標。小島國家聯盟主席表示,氣候變遷正將人類的朋友與資源(指海洋)轉變為敵人( Climate change is turning a friend and a resource -–ocean–into an enemy!);而海洋就是島國的身分與認同,沒有海洋就沒有島國。換言之,島國聯盟支持為期五年的後京都第二階段減碳,但不贊成展延為8年,而且最好能有新的議定內涵能補足京都議定書的不足。

 泛非洲氣候正義聯盟(Pan African Climate Justice Alliance)則表示,目前已開發國家所承諾的減碳目標,根本不足以解決所面臨的氣候變遷危機;非洲地區此刻有1,300萬人正遭逢乾旱與饑荒。非洲國家要求完成2007年峇里路線圖的決議,嚴正反對已開發國家任何全新公約的提議;認為會議協商目標應該是要讓原有協議變得更好,而不是要另建新協議取代。國際地球之友(Friends of the Earth International)則高呼「全球容忍+2℃暖化實在太寬鬆,非洲會被烤焦!」;因此京都Annex I國家應該要積極在2020年之前,將碳排減為1990年的55%(減25%~45%、45%最佳)、2050年碳排降為1990年的5%(減75%~95%、95%最佳)。顯然各方歧見甚深,眾所關注的京都議定書第二階段承諾期與目標,達成的希望並不大。

 另外在非官方的周邊會議中,各組織社團幾乎全都發聲,希望爭取到綠色氣候基金來推動執行他們的各種計畫,但基金除尚未到未也有其限度,不可能應付所有組織社團的需要。未來預料將會對綠色氣候基金的細部規劃深入討論;包括未來長期資金來源、私人企業如何贊助或捐贈。其實NGO希望綠色基金的機制能夠更健全,以確保基金能確實幫助最弱勢、最需要的地區,並能有良好的監督機制,IUCN便提醒,綠色氣候基金應確實而適切的分配給包括婦女、原住民與其他遭受暖化影響地區的NGO、NPO組織與社團。

 COP 17即將閉幕,全球都在關切會有怎樣的突破性結論及正大目標,讓減緩與調適的減碳策略得以被各國接受,共同為地球環境與人類的永續發展及時貢獻出心力。

【中央網路報】


已用關鍵字:乾旱,資源,氣候,減碳,
共出現:23次
……..文章來源:按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