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蔡榮昌 | 中時電子報 – 2011年12月26日 上午5:30
工商時報【蔡榮昌】
天災讓人見識到大自然反噬的威力與無情,而頻率愈來愈密集的大規模自然災害讓企業反思未來的整體策略與風險管理的關聯。科技的昌明,讓人類一度誤以為「透過大量生產來降低成本,以提升平價的產品是銷售的鐵規則與常態」;然而,接踵而至的天災地變,氣候異常,導致全球糧食及原物料價格大漲,讓企業備感壓力。以往只有夏季為用電高峰期,而因嚴冬現象,連冬季都將缺電,尤其因日本311地震後核電安全仍有疑慮,而火力發電又會排碳暖化,水力發電則受限於乾旱及地形問題,風力發電則緩不濟急。未來工業生產將勢必面臨電力短缺問題,因此發展「節能高效」產品是企業未來必然發展的趨勢。
12月初大陸工信部首次提出工業節能目標,確定十二五期間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要比2010年降低21%,已明確表示將遏制高耗能高排碳產業的發展,並將由官方以市場及法律手段來為企業創造更多創新機會,以促進企業實現「節能高效的目標。」
傳統冷卻方式甚為耗電,然而精密機械沒有降溫卻馬上失去精度,導致熱變位引起熱變形,尤其再重加工及精加工時,定頻與變頻的誤差值也高達5倍,而變頻式冷卻節電達33%,且因無頻率限制,控溫精度達±0.1℃,是真正明日型的節能高效產品。
面對缺電可能成為企業的致命傷,也為地球的永續發展努力,威士頓總經理周慶龍說,政府應以免稅或補貼等積極方式,鼓勵產業界購置環保節能型的工業產品。他指出,國人常以價格做為購買與否的重要依據,因此,目前國內環保節能類的工業產品,效率雖高、精度雖準,且具環保、省電等特性,卻因價格稍高,致節能減碳往往只流於口號的宣傳。
面對極端氣候導致的缺水、缺電問題,該是企業未雨綢繆、提早做整體規劃的時候了。有了中國的前車之鑑,政府應加速推動經濟轉型、調整產業結構,同時輔導、補助開發及使用高效率的產品,才能為台灣的產業找到新的出路。
……..文章來源:按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