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錫堃:未來高糧價時代 恐造成缺糧危機

NOWnews – 2012年12月29日 上午10:06

記者林修卉/綜合報導

前行政院長游錫堃28日指出,台灣糧食自給率約三成,近70%糧食仰賴進口,在國際高油價情形下,未來勢必從高肥料價、高運價、高農藥價,發展為高糧價的時代,而缺糧危機將影響國家安全,政府不能不重視。

新台灣國策智庫28日舉辦「台灣前瞻論壇」系列的第五場,邀請前行政院長游錫堃就「綠活台灣與有機國」為題發表演說,與會者包括數十位各領域的專家學者、及多位民進黨前政務官,就演講議題進行廣泛的討論及意見交流。

游錫堃表示,台灣農產品農藥用量超標,在各大檢驗報告及報章媒體都時有所聞,台灣農業勢必要轉型為健康綠活的有機農業,人民才能免除有毒農藥之苦。他說,綠活,即綠色生活,在石油能源逐漸耗竭的今日,未來將進入油荒時代,台灣一定要進入綠色生活,藉這個機會向大家說明他的綠活概念的主要內容。

游錫堃指出,台灣糧食自給率只有約三成,近70%的糧食皆仰賴進口,現在國際高油價情形下,未來勢必從高肥料價、高運價、高農藥價進程而發展為高糧價的時代。

他說,當全球遭遇糧食危機時,大國都將陸續限制糧食出口,屆時無糧食國家可能發生暴動、抗議,缺糧危機影響國家安全一事不能不重視。

游錫堃也坦言,農業轉型將會遇到觀念改變困難、農民意願不高、產品銷售不易及消費者信心不足等問題,因此政府相關政策的推動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游錫堃表示,他過去擔任宜蘭縣長時,提出綠營建與綠能源等概念,表示他在16年前宜蘭縣長任內就蓋綠建築縣政府大樓,而在行政院長任內也在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中提過《有機農業促進條例》,但至今政府並無相關有機專法之訂定。

游錫堃指出,他所創辦的仰山基金會,正進行示範性有機農村的設立與經營,以期在將來能擴大推廣,同時廣邀農業及法律專家重新制訂《有機農業促進條例草案》,並進行推動立法的工作。

另外,游錫堃也談到,台灣目前與未來發展的前景與阻礙,表示台灣目前的處境非常危險,中國的滲透已到無孔不入的地步,甚至許多村里長及鄉鎮代表都曾受到中國的觀光旅遊招待,此等情形根本防不勝防,因此他提出應在所有場合廣泛宣傳不接受任何一中說法的重要性,並認為民進黨應以三年後於國會取得過半數席位為目標奮鬥,如此不但總統大選才能順勢勝選,而且唯有取得國會半數,才能藉此貫徹建立正常國家的願景。

……..文章來源:按這裡


2012國內外環境大事紀:沒有人反對核能、世界末日最多人關切

作者: 莫聞 | 環境資訊中心 – 2012年12月28日 上午11:14

本報2012年12月28日台北訊,莫聞報導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今公布2012年國內外十大環境事件,國內以「我是人‧我反核」、阿塱壹確定劃設自然保留區、美麗灣渡假村開發爭議、石虎受威脅等事件最受矚目;國際上則以「2012世界末日說」、RIO+20世界永續發展高峰會、印尼錫礦開採、巴西美山水壩等議題,最受國人關切。

今年的十大新聞是根據讀者對新聞報導的點閱紀錄為排名依據,國內新聞方面,馬總統就職記者會上回答記者提問時說「核能政策沒有引起任何人反對」,無異是在福島核災後國人對核能的憂慮上灑鹽,不但相關談話引起大幅報導,更引起各界連番發起「我是人、我反核」的運動,要求政府重視「核電歸零」的心聲。

十大新聞當中,有高達四成的比例是因不當實施開發與「更新」計畫而起,包括爭議多年的美麗灣渡假村、苗栗殯葬園區危及石虎生存、士林文林苑都更爭議、中科四期轉型,都因為在執行過程中忽視環境、社會、文化等方面的評估而擴大成政治事件;近日經濟部召開的「全國產業發展會議」,更是把這種思維的極大化,而招致「血汗經濟」的抨擊,引起論戰。

儘管諸多開發爭議連連,公民倡議的成效仍值得期待。2012年初阿塱壹確定劃設自然保留區、年中PM2.5細懸浮微粒納入空氣品質管制標準,都是民間長期倡議、與公部門爭取的結果;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環境公民運動上多了很多以往不曾見過的新面孔──越來越多來自主流與非主流的音樂人、詩人、插畫家、演藝人員,運用自身的影響力替環境發聲。

國際新聞方面,「2012年世界末日」說一直是網站上點閱率最高的話題,趁著這波關注熱潮,是一個好好省思地球生態浩劫、生物多樣性消逝、人類過度消耗自然資源、糧食短缺、類似珊蒂颶風與寶發冬颱的極端氣候頻發、綠色「韌性」經濟與永續發展等課題的機會。而聯合國RIO+20世界永續發展高峰會、COP18氣候峰會確定京都議定書效期延長等討論,也都是全世界為何作解決相關課題的努力。

另外,個別的開發事件,包括在亞馬遜雨林的美山水壩、在印尼為了手機原料的錫礦開採也受到罕見的關注,可歸因於前者攸關地球之肺的未來,後者攸關你我生活息息相關的手機原料來源。國光石化去年遭否決後轉向馬來西亞邊佳蘭,也受到抵制,則是台灣與鄰國環境議題緊密相連的展現。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自自2001年起,每年於歲末年終之際發布年度十大環境新聞,今年是連續第12次,希望透過回顧當年重要的國內外環境新聞,檢討過去一年發生的環境事件,再次省思環境問題與人類之間的關係。

台灣十大環境新聞:
1. 總統說核能政策「沒有引起任何人的反對」
2. 阿塱壹確定劃設自然保留區
3. 美麗灣敗訴再補環評爭議連連
4. 苗栗怪手開上山 瀕危石虎落難
5. 藝文界勇敢站出來替環境發聲
6. 台南市跨年取消「氣球升空」
7. 士林文林苑都更爭議
8. 中科四期轉型仍未能服眾
9. 產業發展會議點燃「血汗經濟」論戰
10. PM2.5納入空氣品質管制標準

國際十大環境新聞:
1. 「世界末日說」凸顯地球危機
2. 聯合國舉辦RIO+20世界永續發展高峰會
3. 印尼錫礦開採的死亡真相
4. 巴西美山水壩爭議舉世矚目
5. COP18氣候峰會確定再延長京都議定書
6. 研究:缺水、人口暴增導致食物短缺 迫使全球轉為素食
7. 國光石化轉向馬來西亞邊佳蘭受抵制
8. 美國環團開先例:要國家訂「海洋塑膠垃圾」管制標準
9. 罕見珊蒂颶風與寶發冬颱釀巨災
10. 歐盟徵碳稅引爆國際政治角力
 

……..文章來源:按這裡


中國糧食生產實現九連增 累計增產3177億斤

作者: 鉅亨網編輯查淑妝綜合報導 | 鉅亨網 – 2012年12月25日 下午2:27

據農業部總經濟師、新聞發言人畢美家介紹, 2004-2012 年中國糧食生產實現「九連增」, 9 年累計增產 3177 億斤,農民增收幅度連續 3 年超越城鎮。

中新網報導,畢美家表示, 2004 年以來,中國糧食生產戰勝多種困難和風險挑戰,實現「九連增」, 9 年累計增產 3177 億斤。這 9 年,是半個世紀以來中國糧食持續增產時間最長的時期,也是建國以來增產總量最大的時期。主要呈現 4 大特點:

一、單產貢獻大於面積。 2004-2012 年,中國糧食面積增加 1.78 億畝,增長 11.9% ,對糧食增產的貢獻率是 32.3% ;糧食畝產增加 64.4 公斤,增長 22.3% ,對糧食增產的貢獻率是 67.7% ,也就是說這 9 年的糧食增產 1/3 靠擴大面積, 2/3 是靠提高單產。

二、玉米增量貢獻最大。 2004-2012 年,玉米面積增加 1.63 億畝,增長 45.2% ,占糧食面積增量的 91.6% ;產量增加 1846 億斤,增長 79.7% ,占糧食產量增量的 58.1% 。玉米是主要糧食品種中面積和產量增長最快的品種,已成為中國第一大糧食品種。

三、主產區貢獻突出。 9 年裏,全國有 25 個省市區增產, 13 個糧食主產省區共增產糧食 2806 億斤,增量占全國增量的 88.3% ;總產量占全國的比重由 2003 年的 71% 提高到 2012 年的 75.7% 。特別是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 4 省區 9 年增產 1215 億斤,占全國增量的 38.2% ;總產量在全國的比重從 2003 年的 17.7% 提高到 2012 年的 23.2% ,成為全國糧食增長最快貢獻最大的區域。

四、科技含量提高。各地大力推進科技興糧,加快良種良法推廣,強化技術集成整合,加大技術推廣服務力度,不斷提高糧食生產的技術含量。 2012 年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已經達到 54.5% ,比 10 年前提高了 11 個百分點; 2012 年農業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 57% 。

畢美家表示,農民增收實現「九連快」,增幅連續 3 年超過城鎮居民。主要農產品生產全面增產,棉油糖、果菜茶、肉蛋奶、水產品全線飄紅。玉米是主要糧食品種中面積和產量增長最快的品種,已成為中國第一大糧食品種。

……..文章來源:按這裡


戰火連3月 敘利亞糧食陷危機

民視 – 2012年12月26日 下午8:06

烽火不斷的敘利亞,連糧食供應都出現問題,由於郊區已經變成戰場,大批民眾湧入大城市,希望領取政府發放的糧食,但人數實在太多,即使24小時不停生產,都得排隊3~5個小時。

蓬鬆厚實、充滿麥香的大餅,就是敘利亞人,餐餐少不了的主食,但在內戰開打之後,想吃到大餅,就越來越難了,這間政府麵包店門口,人龍幾乎沒在動,因為庫存早已被掃光,只能做一批賣一批。

民眾透露,為了搶大餅,這陣子幾乎從半夜開始,就有人排隊卡位,還經常爆發口角或打架,儘管麵包店已經從每天生產7小時,變成24小時不停工,還是供不應求,甚至已經有黑市出現。

當局說,問題在於有太多人從郊區湧進市區,戰火不斷,導致生產人員和原料,都進不了郊區,麵包店完全停擺,餓肚子的民眾,被迫大量往市區移動,結果癱瘓了大馬士革和阿勒坡等、大城的糧食供應鏈。

敘利亞當局,承諾會加開生產線,同時限制每人購買數量,打擊黑市歪風,希望盡快讓糧食供應回歸正軌。(民視新聞李漢威綜合報導)

……..文章來源:按這裡


陸糧產九連增 玉米成第一主糧

作者: 記者郭芝芸╱綜合報導 | 旺報 – 2012年12月26日 上午5:30

旺報【記者郭芝芸╱綜合報導】

大陸農業部總經濟師暨新聞發言人畢美家昨日表示,大陸糧食產值持續9年增產,達「九連增」,9年累計增產3177億斤,為增產總量最大時期。其中以玉米增量貢獻最大,為大陸主糧中面積和產量增長最快者,成為第一大糧食品種。他說,下一步將致力發展現代農業,力拚明年糧食再豐收。

畢美家表示,近8年間,大陸全國玉米產量增加1846億斤,增長79.7%,占糧食產量增量的58.1%。隨養殖業、深加工等消費領域迅速發展,玉米作為重要飼料作物、工業原料,供需關係趨緊,需要適量進口。

扶持糧食生產 力度大

根據統計,大米、小麥及玉米等3種糧食進口量占大陸生產量不到2%,不但確保國家糧食安全,也實現糧食總量基本平衡。

畢美家強調,糧食「九連增」代表大陸國家糧食綜合生產能力達到新階段,不但基礎條件變好,也讓抗災能力增強,機械化、科技裝備水準也都提升。且在十八大中,已將「三農」工作視為最重要工作之一,特別是對糧食生產扶持力度將會愈來愈大。

他指出,9年前,1年扶持三農資金只有2200億元(人民幣,下同),但2012年已達1.2兆元,明年會有更大增長。

不過,進口糧食近兩年也持續增長,畢美家分析,主因是人口多、生活水準提高,對糧食品種多樣性的需求越來越強,特別是一些高端優質大米、小麥需要適量進口作為調劑,且在飼料用量、工業用量比例也不斷提高。

糧食自給率 已逾90%

但即使進口糧食增多,大陸仍維持糧食自給率達90%以上。

畢美家說,下一步則要致力發展現代農業。以黑龍江綏化為例,綏化是一個產糧大市,過去該市糧食產值不到黑龍江的5分之1,但因近年來大力發展現代農業,今年糧食產值達330億斤,比過去提高15%。

隨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大陸還是會適量進口一些糧食,關鍵是一定要高度重視農業,重視糧食生產,「要把飯碗牢牢端在我們自己的手裡」。

……..文章來源:按這裡


農業部:未來糧食增產 要靠科技

作者: 記者郭芝芸╱綜合報導 | 旺報 – 2012年12月26日 上午5:30

旺報【記者郭芝芸╱綜合報導】

大陸農業部總經濟師、新聞發言人畢美家昨日表示,今後糧食增長潛力靠增加面積已經非常有限,未來糧食增長潛力要依靠科技,提高單位產量,走內涵式發展路線。

他指出,因為大陸城市化率已超過50%,城市化率的提高還需占用土地,所以糧食增長已不能單靠增加耕種面積來達成。

畢美家表示,提高單位生產潛力來自兩方面,就是基本設施條件改善。目前大陸有70%左右是中低產田,這些中低產田透過改造,可以提高20%以上;此外,也得靠科技增加產能潛力,成為主要著力點。

至於如何挖掘增產潛力,他說,可透過加強高標準農田和現代裝備建設,紮實新一輪糧食增長基礎。如重點改造東北黑土地、提升黃淮海鹽鹼地、改良南方紅黃壤農地,打造3大糧食生產骨幹區域,用資訊化改造並武裝傳統農業,推動實現農機智慧化、農藝精準化。

創新科技推廣平台也是重點之一,整合各地高產創建示範區,集中力量突破技術瓶頸,組裝配套形成區域性、標準化的高產高效模式。在糧食生產優勢產區實行整建制、大規模推廣應用,形成一批高產高效的糧食生產區域,輻射帶動更大範圍增產。

此外,應發展新一批種糧大戶,著重糧食生產微觀基礎。根據農業部掌握的情況,適度規模經營就是南方地區50畝以上、北方地區100畝以上,應多發展此類大戶,並扶持一批種糧合作社,打造家庭農場,建立專業化服務團隊,發展具中國特色的適度規模經營新模式。

畢美家說,未來也將推進主體功能區的建設,畫定糧食主產市、縣,以穩定國家糧源,並透過穩定擴大「四補貼」政策規模,開闢新增補貼項目開闢新增補貼項目,向種糧大戶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傾斜。

……..文章來源:按這裡


左右看:中國逆轉為糧食進口國

作者: 本報訊 | 台灣立報 – 2012年12月25日 上午12:28

左看:誰來養活台灣?

「九連增!」當北京政府發佈今(2012)年夏糧總產量又比上年增長2.8%的佳音時,強調這是2002年以來連續九年增產不輟,亦即十年間糧獲上加25%,如此漂亮的數字又為其盛世榮景劃上濃彩重墨的一筆。

其然乎?豈其然乎?糧食高速成長的同時,中國的糧食進口量卻急轉直下,自2002年的0.14億噸擴大到2011年的0.64億噸,亦即在這十年間從糧食淨出口國逆轉為淨進口國,更具體可畏的是,糧食對外依存度由-0.21%變成2011年的11.02%。

中國是缺糧了!令人悠然想起18年前美國的世界觀察研究所發出《誰來養活中國?》的警報。當前全球每年糧食貿易量在2.2億噸至2.3億,不過是相當於中國糧食需求的45%,而中國人吃進口糧的態勢業已日益明顯,又如何不讓國際糧價上漲呢?並且必將暴漲,因為糧食的價格彈性十分大,一旦14億人中國挾其豐沛的外匯存底進行搶購,一己之糧荒就要轉嫁到列國萬民了。

我台灣的糧食自給率不足3成,對此搶糧大戰的惡兆不能無感。時下頗有好言農事者,多流於有機啦!田園啦!精緻啦的小農思維,不解農之本義是養人、活人,在此「誰來養活台灣?」的根本問題逼人時,讓我們直面作答吧!

趙萬來/大學教授

右看:改變世界史進程

一貫奉行「以糧為綱」的中國大陸長期來不足小麥、食用油,現在連有餘出口的稻米也進口了,預告此一糧油缺口還要擴大化,由於其體量龐大,即便小有不足,也是一枚重磅炸彈,對國際糧食市場是如此,對各國政局安定更是如此。質言之,所謂「中國威脅論」無一版本比中國人搶購糧食更見真切著明。

然則,矢口和平崛起的北京當局何以坐實了各國的疑懼呢?歸根究柢說,正是彼所自贊的「開放改革」有以致之,如眾所共見共聞,這卅年進行的,不外乎赤裸裸的原始積累,首先是工商業壓榨小農經濟,造成所謂農民破產、農業破敗、農村破落的三農問題,或有反證,不是糧作年年增產嗎?其實這是統計魔術,在中國人的餐桌上,糧油不分家,現在是大豆等油料作物幾乎仰賴進口,騰出至少6億畝耕地,但耕地面積每年減少1,200萬畝,刻已逼進18億畝的紅線,人均耕地只剩1.38畝,為世界平均的40%,人均用水僅世界25%,以此生產要素毀壞,糧食增產不過是一時假象。

或有人寄望技術突破,如李振聲之於小麥、袁隆平之於水稻,其實傳統育種已到盡頭,說穿了,就是寄望基因轉殖,但問題更大,要之,中國進口糧食已呈定局,並將改變世界的進程。

甘向西/政治評論家

……..文章來源:按這裡


庫存降至新低、降雨量減 2013年糧食價格漲定了!

作者: 鉅亨網鄭杰 綜合報導 | 鉅亨網 – 2012年12月19日 下午3:01

中國市場來年的需求前途為卜,也讓市場很難預測大宗金屬如銅、鐵礦時的前景,但是穀物顯然就不同了。全球農產品庫存量低,且 2012 年秋季爆發的乾旱還依然持續,危害了新一期小麥收成,低降雨量也讓美國河運貿易路線受到衝擊,糧食價格新一年度還有可能會再攀高。

《路透社》報導,玉米和大豆價格已經從去年夏天乾旱的高價期回落,但是這樣的平靜示弱或許只是短暫的假象,多項因素皆指出明年起糧食價格將走高。

首先,乾旱天氣目前依然持續,根據美國乾旱監測,12 月美國大陸上約有 63% 的大陸面臨至少「中等乾旱」以上程度乾旱。

抱怨連連的物流業者亦使成本壓力加重,密西西比河為美國主要的糧食運輸走廊,其水位現已逼近歷史低位,讓船運商大為頭疼。不只美國有糧食供給問題,不穩定的天氣也使阿根廷耕種延遲,阿根廷可是全球一大出口貿易國。

庫存量也令人不安,美國農業部最近預估美國玉米 2012-2013 年儲備約為 6.47 億蒲式耳,是 17 年來最低水準,大豆庫存量也是 9 年來最低。唯一的例外則是小麥,美國農業部調升其庫存預估。聯合國與農業組織皆預估明年多樣重要糧食作物庫存吃緊。

就算不把超低利率以及聯準會的印鈔政策考慮在內,光是這樣的情況就足以支撐糧食價格上揚,更不用說再加上這兩個重要因素了。美國乙醇生產對於玉米的需求則是另一項強有力因素。

自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糧食庫存量一直超乎尋常的低,糧食市場因此一直處於危機之中,2013 年唯有出現接近完美天氣,農業大豐收滿足全球需求量,價格才有可能大幅下滑。

……..文章來源:按這裡


UN:敘衝突加劇 糧援愈形困難

作者: 黃啟霖 | 中央廣播電台 – 2012年12月18日 下午10:58

聯合國世界糧食計畫署今天(18日)警告說,敘利亞暴力不斷升高,令運送糧食前往戰亂地區的工作越來越加困難。

世界糧食計畫署發言人貝爾斯女士(Elisabeth Byrs)表示,敘利亞對糧食的需求日益迫切。

世界糧食計畫署大多透過敘利亞的阿拉伯紅新月會,將糧食運進敘利亞各地。

世界糧食計畫署發布的聲明指出,敘利亞境內,尤其是北部地區,暴力持續升高;而最近幾個星期來,運送糧食援助物資的卡車,受到攻擊的次數也大幅升高。

聲明指出,自從10月初以來,武裝組織已經竊取或是沒收了他們的10輛卡車。

聲明指出,他們的目標是,要在這個月底之前援助150萬人;但是他們也強調,如果要持續提供這麼多人糧食援助,還需要1億3,200萬美元。

……..文章來源:按這裡


阿拉伯之春現正嚴冬 敘利亞難民等待救援

作者: NewTalk 新頭殼 | 新頭殼 – 2012年12月18日 上午9:45

新頭殼newtalk2012.12.18 鄭凱榕/綜合報導

聯合國YouTube官方頻道14日公布最新一支短片「阿拉伯之春 現正嚴冬」。影片記錄了敘利亞難民即將度過最寒冷的幾個月。

根據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新聞中心報導,由於內戰,共計37萬敘利亞人逃難至鄰近的約旦、黎巴嫩、土耳其和伊拉克,光是約旦扎塔里的難民營裡就收容了3萬名敘利亞人。剛逃到扎塔里的母親烏姆瑞德說,「這裡異常寒冷。我的兒子僅有一件短袖襯衣,還是我們逃離敘利亞的時候穿的。」

敘利亞問題在近期並沒有和平解決的可能性,難民營裡的敘利亞人並不能很快重返家園。他們在這裡過冬的可能性越來越大。在聯合國難民署分發救濟物品及做飯、取暖用的燃料時,世界糧食計劃署參與了定期向難民提供糧食援助的工作中。

「這裡的氣溫有時會降到攝氏零下2度或3度,尤其是在晚上」,世界糧食計劃署發言人查卓伊(Laure Chadraoui)表示,「糧食署向這個難民營裡的每一個家庭發放食物,他們每天都能得到一頓營養餐。這將有助於他們抵禦嚴寒。」

今年十月,世界糧食計劃署在扎塔里改變了以往的援助方式,由發放熟食轉為向難民發放能夠烹製的「生」食。除了 每日發放的麵包外,每月分發的糧食配額還包括大米、粗小麥、豆類(黃豆),糖和食鹽。

聯合國難民署和世界糧食計劃署已在難民營周圍設立了100多個公共廚房,難民們可以在這裡加工他們從糧食署領到的食物。這也保證了每家人伙食的多樣性。另外100多個廚房也正在建設中。

世界糧食計劃署在伊拉克、約旦、黎巴嫩和土耳其這4個國家都開展了救助難民的工作。援助方式結合了發放糧食抵用券、傳統的食物分配和難民營熱餐等形式。糧食署在這一區域的工作還在擴大,接下來的幾週里,將有超過46萬人能收到糧食援助。與此同時,在敘利亞國內,世界糧食計劃署每月都向近150萬人提供食品援助。但近來衝突的不斷升級,使得救援工作的深入更加困難。

[完整的影音請至 http://newtalk.tw/news_read.php?oid=32074]

……..文章來源:按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