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稿/談民粹反核與台灣未來(下)/智庫論壇/國政基金會永續發展組 助理研究員 唐慧琳

中央日報 – 2013年4月29日 上午11:14

三、非核對能源安全、價格與社會公平性的影響

 接著,我們再來逐一檢驗反核人士大力推廣的再生能源,在台灣是否真能取代核能,首先讓我們來檢視風力發電,若要發出核四一年的發電量,需要有6個台北市的大小的平地來建置風力發電機,而且風還不能過大(如颱風),否則會造成設備毀損。至於土地的取得就更是困難重重,日前英華威集團要在苗栗苑裡建置風車,居民就因擔心噪音等問題而發動強烈抗爭。至於太陽能發電則同樣是看天吃飯,姑且不談製造太陽能板的過程非但耗電而且高污染,以目前科技而言,太陽能所發的電既不穩定又無法儲存!因此,反核人士所寄予厚望的美好夢想-利用風力與太陽能取代核能,全都因具有高度不穩定性,而無法做為基載電力!

 民進黨執政時期採取的鎖國政策使得廠商大舉出走,再加上2009年起始的金融海嘯影響,以致於即便有現今政府與對岸簽訂ECFA的挹注,鮭魚也未能全數返鄉,部分人士認為在這種情況下,即便沒有核四也不會缺電,姑且不論這種看法是何其消極與自我設限,缺電的現象真的不會發生嗎?2002年就曾因中油天然氣供量不足而曾實施工業限電,當時自由電子新聞網的社論標題就定為:「既缺水又限電還談什麼拚經濟?」至今不過10年前的事,可謂殷鑑不遠。而這種情況在未來也極可能發生,因為我國只有兩座天然氣儲槽,安全存量最多只有7-14天。而2011年我國發電用天然氣用量已占全台用氣量77%,在全球減碳的趨勢下,未來天然氣需求量勢必將逐年攀升,安全存量的侷限性勢必將更加嚴重。

 由於發電成本結構的不同,廢核之後電價上漲是必然,而非恐嚇!反核人士枉顧成本結構一直誤導大眾,聲稱「廢核電價也不會漲,電價如果上漲都是台電黑箱自肥的結果」,唯德國的電價是我國的4倍多,難道那也是因為台電的因素?又要反核,又不能接受電價上漲,天下焉有是理?不是民粹是什麼?

 當然,反核人士裡不乏中高所得者,或曰:電價漲沒關係,我付得起;或曰:就算沒核四電價每年也只不過漲1%。問題是:電價分年調漲,難道不是自欺欺人與另一種債留子孫?何況,逐年調漲將使得原本就會連動的物價因預期心理而漲得更凶。對陳藹玲與林志玲等人來說,電價就算翻個三、四倍又如何,不過占其可支配所得的九牛一毛。但是對低所得的家庭呢?為何他們要為「後福島歇斯底里恐核症」付出最高的代價?

四、非核真是愛台灣、愛子孫的表現?

 誠如上述,反核民意之所以高漲,除了是被福島核災所震懾,更有很大一部分是被有心人士片面的資訊所誤導,明明民進黨2002年執政時就曾缺電,卻一再欺騙民眾沒有核四也不會缺電;筆者合理的懷疑在野黨之所以提供這些扭曲的資訊,完全是為了自己的政治利益,它一方面提倡廢核使國家的能源安全出現困境,一方面造成電價上漲、經濟蕭條與失業率增加,再來怪罪政府不懂民間疾苦,升高民怨,以便作為選舉的籌碼!

 至於他們主張以風力與太陽能發電取代核能,則是回到扁政府執政前的「有夢最美」的選舉策略,勾勒一個美好但是根本無法達成的烏托邦,一旦取得政權,就會立刻變為「惡夢相隨」。

 「非核家園」聽起來何其溫馨動人,但非核真是愛台灣與愛子孫的做法嗎?風力與太陽能發電不穩定,無法作為基載電力,廢核之後只能以火力發電(燃煤與天然氣)發電來取代核能,撇開電價上漲與能源安全的考量,國人以為廢核後就能免於幅射的威脅,事實上燃煤中本來就含有長半衰期的放射性物質鈾及釷,據估計全世界的燃煤電廠僅於1982年一年就使用了280,000萬公噸的煤,共排放了3,640的鈾,及8,960噸的釷到外界環境,其中包括23,450公斤的鈾-235,這些長半衰期核種的衰變一樣會形成各種放射性物質,對人類及生物造成輻射劑量。

 燃煤發電方法對環境最大的衝擊來自於煤燃燒所釋放出的硫化物、氮氧化物、及微塵,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因為燃燒發生的空氣污染,每年至少造成300多萬人死亡,致病者不計其數。以我國為例,電力部門消費了全國40%以上的化石燃料(未來若廢核該比例將持續攀高),與世界各主要國家相當。以此推論,全球每年至少有130萬人死於火力發電的空浮微粒污染。

 美聯社引用三個全國空氣清潔促進團體組成的聯盟進行的調查結果《全國清潔空氣》指出,在紐約州,每年有超過1,800人的死亡,是因為發電廠所洩出的粉塵污染導致健康受損,使死亡率高居全國第三位,僅次於賓州與俄亥俄州。他們更點明,位於紐約州造成污染最嚴重的21個發電廠中,有11個是燃煤的火力發電廠,另外10個則是燃油或燃油與瓦斯的火力發電廠。

 根據我國環保署的統計,若以燃氣發電取代核電,每年至少要增加1200萬噸的排碳量,以燃煤取代則會增加1756萬噸! 我國人口只佔全球0.3%,排碳量卻已佔1%,對地球有三倍的減碳責任的國人,不應因福島事件非理性恐核,卻忽略了自己對地球應盡的義務。

 許多名人一窩蜂的跟隨反核浪潮,但卻?口不提自己對節能減碳盡了多少義務,夏天享受低溫空調與上網服務(全球各大網站僅資料中心的用電功率,就相當於 30 個核電廠的供電功率)不落人後,但任何電廠(不管是風力或燃煤)想要蓋在我家附近?對不可以,形成「電,我要用;核,我要反;其他電廠想要蓋在我家附近,門都沒有」的民粹亂象。

 根據2012年11月19日 由德國波茨坦研究所(Potsdam Institute)撰寫的一份最新研究報告顯示:各國目前的減排承諾並不足以有效減緩全球暖化的趨勢,如果世界不能採取有效行動應對氣候變化,到本世紀末,全球氣溫將上升4攝氏度,其後果將是災難性的。人類可能將面對:沿海城市被淹沒、糧食短缺、史無前例的熱浪、水資源匱乏情況惡化、熱帶颶風強度加大、生物多樣性遭遇不可逆轉的損失等。地小人稠、過度開發的台灣尤其首當其衝,因全球暖化而造成的極端氣候,導致小林村在88風災中滅村的慘況猶歷歷在目,國人做出能源決策時,倘若僅選擇性地誇大發生可能性極低的核災,卻對全球暖化恐將必然導致的重大災難視而不見,豈非不智?

五、結語:

 在足夠的安檢與防護下,核災是可以避免的。但全球暖化再急速惡化下去所帶來毀滅性的影響,不但是現在進行式,而且一旦超過某個臨界點,將完全不可逆,也不是現今科技所能解決的!本文無意貶抑所有反核人士,因為不論擁核或反核,多數人都只是單純地希望自己與家人能住在「?對安全」的地方,為了「?對安全」不惜付出任何代價,可惜,地球上恐怕沒有一個地方是可以稱得上是?對安全的,當你拿著放大鏡檢視核四時,極可能忽略了其他更致命的危害,因此,所謂的安全檢視應該要更客觀、理性,而非建立在由少數人刻意引導的偏見與偏聽之上;安全的內涵應該更全面性,包含生命財產的安全、能源安全及全球競爭下的經濟發展的安全,如此才能作出對個人與國家最有利的選擇。

(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國政基金會立場)

註一:本文所指的自產能源占比係指不含核能的的自產能源占比。

註二:本文之地震能量倍數係根據fΔE=102/3*(m1-m2) 之地震規模能量倍數公式算出,其中m1與m2

   為地震矩的規模,其數值約為中央氣象局利用電腦程式所算出的地震能量倍數354.84的

   1/3。

參考文獻:

中華經濟梁啟源董事長所著之「福島核災後對我國能源政策之建議」

清大工程系統與系統科學系研究所李敏教授所著之「各種發電方法的利弊得失」

吉興工程顧問公司陳立誠董事長所著之「能源與氣候的迷思:2兆元的政策失誤」

台電公司核發處黃平輝工程師所譯之「福島事故為何可以避免」

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之專案報告

台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之新聞稿

中華民國核能學會所著之「核能電廠的風險與安全性」

【中央網路報】

……..文章來源:按這裡


重建未來,韌性再生:那瑪夏民權國小的節能之道

作者: 莫聞 | 環境資訊中心 – 2013年4月5日 上午9:50

本報2013年4月5日台北訊,詹嘉紋報導

經歷莫拉克風災打擊,校舍幾近全毀的高雄縣那瑪夏鄉民權國小, 在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的協助下,以「永續零耗能」為理念,融合了部落文化,於原鄉異地重建了嶄新的綠能校舍。基金會副執行長張楊乾表示,民權國小不只是學 校,也是社區防災避難中心,而種種節能及搭配再生能源的舉措,更希望能成為能源教育的模範。

災後重建,安全至上

民權國小本是鋼筋混凝土的磚造兩層樓校園,莫拉克風災後,土石流沖進完全淹沒了一樓。而楠梓仙溪河床土石淤積,當地原住民甚至跟張楊乾開玩笑:如果想尋短,別從吊橋跳,因為土石堆已與吊橋同高,就算跳下去也不會死。只要再發生一次大水,整個村落非常危險。

張 楊乾認為,校園重建首以安全為主要考量,經不同專家驗證後,選定地勢較高且平緩的台地做為重建基地,離河床相對遠。但為何不直接原地重建?張楊乾表示,其 實日治時期部落是設在較高處,耆老們會告誡子孫不要居住在低地,可能會有蚊蟲侵擾、低灘地風險等等,國民政府時期開闢道路,部落為取得交通之便,才遷移至 低處,現在等於是回到從前居住地。

因應極端氣候需求而生的多功能校園

關於校園重建,除了諮詢專家意見,聆聽部落聲音,了解他們的需求也不可或缺。如南方部落重建聯盟總召集人阿布晤便呼籲,重建不是要重建過去,而是「重建未來」!若是重建過去,只是用舊有方法重建,已不能符合愈發劇烈的氣候天災。

因此,曾打造北投綠色圖書館的建築師郭英釗,設計上除力求減碳、節能,也將「防災」納入重點。他以布農族的家屋獵寮為原型,將校舍內的空間分為社交區和居住區;中央有寬闊活動空間,兩旁的小隔間則是教室。

張楊乾說,當初會有這樣的想法,也是參考國外案例:在國小興建期,發生了福島核災,災民都到體育館避難,一開始大家可以忍受通舖,但大概7天後,心情會變得很浮動,也產生隱私需求,於是各自拿厚紙板做隔間。而民權國小的設計提供了公共與較隱私的領域,相對來說有撫慰功能。

除了空間分配,此案執行時甚至以「氣候難民」做為切入點。張楊乾指出,許多國家都可能在本世紀中,因海平面上升被迫而離開自己的國土。而台灣降雨越趨極端,對生活在地質脆弱處的人,造成很大的影響。因此如何能在大雨來時,提供妥善安置的場所,就成了首要考量。

民權國小在2012年2月啟用,5~6月時經歷幾場暴雨,前後啟用了3次左右,已實際發揮避難中心的功用,所有功能都順利運作。以10瓩太陽能跟風電做為「防災型」能源,讓原只能用7天的柴油發電,延長至10~12天,在道路、水電斷了之後,還能確保與外界保持聯繫,救援物資順利抵達。

回收元宵燈具鋼材,成太陽能板基座

體會到綠能可增加自給自足的「韌性」,讓人們有機會和時間應變、重建家園。今年元宵,台達電與新竹市政府合作,設置了環保節能的「永續之環」概念燈具,燈節展覽結束後,裁切了使用過的59噸鋼材,運送到民權國小,搭建成風雨操場,不浪費屋頂空間,再利用這些鋼材做為40瓩太陽能板的基座。

張楊乾表示,目前民權國小的電費2個月大概是1萬3千元左右,未來搭配太陽能發電,將可達到一年再生能源等同使用能源量的淨零耗能(Net-Zero)校園,目前在國內還沒有任何學校達到這樣的標準,是值得嘗試的目標。

至於風力發電大概3瓩,但經一年監控,效果不如預期。張楊乾說,規劃必須透過監控得知實際成效,針對不足的部份,將會通盤檢討,可能會將風機移到更合適的地方架設。

校園能源永續不是夢

而打造一所綠小學耗資多少?張楊乾表示,民權國小造價比的確一般學校高2~3倍,但耗資主因並非因為綠校園,而是因位處災區,建材運送上必須花數倍心力。

訂定用電標準,精算省荷包

以將舖設的太陽能板本身價值來說,大概兩百多萬(40瓩*6萬),當初估計供電需求約430瓩的裝置容量(含社區防災中心需求),但學校平日用電未超過50瓩,最新兩個月的帳單約1萬3千元,目前白天太陽能每月平均佔整天發電的比例的17%。

張楊乾建議,學校與台電談契約容量前,可先試算,檢討最耗電的是哪個部分,再對症下藥改進,將容量限制訂低一點。如此一來,即使超過限制被罰錢,整體還是划算,也對節能有所助益。

好設計,節能自然省

除了再生能源,民權國小的節能效率高也與校舍設計有關,如學校屋頂是斜的,夏天開窗,可藉由南風帶進楠梓仙溪的冷空氣,直接把熱能帶走,尖峰時刻(如夏天)都不需開冷氣、使用台電的電;冬天時氣溫較低會結霜,緊閉窗戶就能保溫,而這都歸功於隔熱效果極好的屋頂。

張楊乾表示,熱傳導係數的標準是1,但他們採用0.25(u值越低,隔熱效果越佳),就是要告訴政府,其實有很多方式可以代替電熱。

首重節能,再想綠能

至於北部地區能否打造這樣的綠小學?張楊乾呼籲學校校長或老師,先從「節能」切入,綠能為輔。例如基金會輔導的新竹縣民富國小,在去年電價一片喊漲時,透過專家指導,學校電費不增反減。

他再以日本為例,311後,日本國民自發性發起減少尖峰用電運動,尖峰時間為9點到晚上8點,以夏天減少10%用電為目標。不管擁核或反核,節能都是我們必須花心力去做的一件事。

至於綠能系統的關鍵並非設置,而是在維修。儲能太陽能電池的維修費昂貴,理論上要可使用20年,才稱得上有節能效益。但若只用2年就壞掉,又沒錢買電池,就浪費了太陽能板原本的功用,僅淪為展示性的教具。

不過,對於北部學校使用綠能,張楊乾仍抱以正面態度。他認為發電量雖較南部來得小,如台北縣萬芳國小的太陽能板發電量約2瓩,但因北部是用電重鎮,節電產生的減碳效益也會比南部高得多。

環境教育:節能大學問

民權國小災後重新出發,綠能校舍成了極具前瞻性的建築典範,也是推行能源環境教育的絕佳場域,陸續舉辦了許多相關的課程和工作坊,今年3月底,也與主婦聯盟基金會合作,推出了第一個以「氣候與能源」為主題的綠繪本種子講師培力坊,未來預計也將規劃工作假期。張楊乾認為,校園環境教育的成功,來自校長、老師的投入,讓學生從節能中獲得成就感。

而觀念的扭轉及開枝散葉,則需更多師資努力傳達。畢竟光有好的工具還不夠,要讓節能概念成為一種生活態度,兩者才能相輔相成。

※ 本文同步刊登於環境通訊網

……..文章來源:按這裡


見日就笑!魚塭不養魚養電 月入萬元

TVBS – 2013年3月24日 下午6:37

南台灣火辣辣的太陽,成了另類財源!南部因為日照充足,太陽能公司就看好屏東的魚塭,協助漁民建置太陽能光電站,像在枋寮,八八風災受創後,不少漁民花了上百萬元架設太陽能板,每個月賣電就有11000元收入,比起原本養殖業,光是租金就能增加1倍;另外,民間也有太陽能廠商,耗資1億設置地面型太陽能站,1年賣電上千萬。

廣達好幾甲的魚塭,上面布滿了太陽能板,其中最新科技的追日型太陽能板,還能依據日照方向調整角度,從事養殖超過20年的吳武達,魚塭在八八風災中受到重創,幸好危機就是轉機,他也因此跟太陽能結緣。

漁民吳武達:「你早上起來看到光,電表開始走,它就會對你生財。」

太陽越大吳武達越開心,以他的農地來說,租給別人養殖的20年來,每年的租金是75000元,但是租給太陽能公司,每年租金是15萬元,儘管他自費130萬架設,也只要10年就能回本,經過2年統計,1年約可發電12350度電,平均每月可以帶來11000多元的收入。

同樣是賣電,台南學甲也有太陽能廠商,花費1億元建置3000坪的地面型太陽能站,每天光是賣電的收入就多達1000多萬,算算每年的投資報酬率可達8-10%,未來在旁邊蓋的溫室,屋頂也要架設屋頂型太陽能,銷售農產兼賣電。

南部日照充足,使用太陽能熱水器的民眾也多,不但環保也省下瓦斯費,累計全台民間設置的太陽能光電系統中,就有70%來自嘉義以南,南台灣火辣辣的太陽善加利用,也可以變成財源。

……..原文連結按這裡


訪日太陽能電廠 蘇貞昌籲反核四

作者: NewTalk 新頭殼 | 新頭殼 – 2013年2月7日 下午5:26

新頭殼newtalk 2013.02.07 楊宗興/綜合報導

民進黨主席蘇貞昌的訪日行程今(7)日進入尾聲,上午他參訪了位於東京江戶川區的壽光院太陽能發電所,並與當地非營利組織(NPO)「足溫網」代表進行交流。看到日本推動環保、反核的經驗,蘇貞昌也呼籲國人踴躍參與反核四公投連署,早日讓台灣實現非核家園的理想。

蘇貞昌下午結束ㄧ連5天的訪日行程,上午最後一個行程是參觀由日本民間籌資興建的東京江戶川區壽光院太陽能發電所,這個發電所是由日本民間人士所發起。「足溫網」代表理事奈良由貴表示,鑑於福島核災後重新審視日本能源政策,民間發起「江戶天空」計畫,透過民間集資發展太陽能發電,並由政府透過固定價格收購他們的發電,藉此鼓勵國民對再生能源的利用。

「江戶天空」計畫發起人之一的壽光寺住持大河內秀人表示,雖然計畫開始時,大家認為從產業界執行可能成效較為明顯,但他們毅然決然決定從市民自身的電力消費做出發,結果透過降低消費用電和發展自給自足的電力,達到十分可觀的成效,甚至還有剩餘電力可以出售。

蘇貞昌認為,江戶川太陽能發電所雖然小,「但這就是一個改變」,他說江戶川第一發電所是由民間發起的「在地發電、市民參與」行動,太陽能板發電不但自給自足,還有剩餘電力可賣,再把賺取的金錢歸於參與的市民,「發電在地化」、「發電民主化」,規模雖小但卻是正確的方向。

蘇貞昌也分享屏東縣在八八風災後發展的「養水種電」經驗,他說該計畫讓林邊等地區因地層下陷無法再養魚、耕作的地,試行「種電」。養水種電計畫目前面積已達43公頃,一些參與的農民靠生產太陽能電力,比過去耕作、養魚的收入更穩定。

蘇貞昌強調,只要用心、觀念正確,不一定要用核能來發電;只要觀念正確,不但可以滿足現代生活的用電所需,還能不破壞子孫永續發展的環境,從東京江戶川第一發電所可以看到,「普遍的覺醒非常重要」。他呼籲各界都能支持反核四公投的連署,他說民進黨也會在立法院持續推動「非核家園推動法」立法,希望能儘快達成非核家園目標。

針對政府取消春節油價凍漲將使油價連續2週漲價,蘇貞昌說這是令人憤怒的消息,他痛批馬政府去年不顧反對堅持油電雙漲,造成百物齊漲、人民痛苦不堪,後來馬總統自己也承認這是個錯誤政策,「現在又要重蹈覆轍,真是令人遺憾」。

蘇貞昌呼籲馬政府應該儘快檢討與改革中油、台電的營運問題,不能一昧用漲價增加人民痛苦;尤其馬總統去年已經承認過錯誤,卻不改正,「這樣的政府真不知道他在想什麼?」希望馬總統懸崖勒馬,勿讓人民被錯誤的政策搞得民不聊生。



對於此行訪日的成果蘇貞昌表示滿意,他說這次設定的政黨外交、國會外交與智庫外交,他們與自民黨、民主黨、公明黨、大眾黨的領袖會面交流,交換許多具建設性的意見,同時也和逾60位參眾兩院國會議員,以及智庫的領導人會談,雖然只是短短幾天的拜訪,但彼此都很認真交換建設性的意見。

而在釣魚台議題上,蘇貞昌強調,民進黨已經明確向日方表明釣魚台主權屬於台灣,

儘管日本方面仍宣稱其主權主張,雙方有所分歧,但兩國也都有共識的認為,維持這一地區的穩定安全最為重要。蘇貞昌期待兩國的漁權談判儘快進行,大家透過和平的方式彼此對話,尋求解決分歧,達到最有利雙方的辦法。

……..文章來源:按這裡


參觀日民間電廠/蘇:未必要核電 籲連署反核四公投

自由時報 – 2013年2月8日 上午4:24

驚艷太陽能發電成效

〔特派記者李欣芳/東京報導〕訪問日本的最後一天,民進黨主席蘇貞昌昨參觀壽光院民間發電廠「江戶川第一發電所」,看到民間合資利用太陽能面板發電,他有感而發說,只要用心,只要有觀念,不一定要核能發電,「看到日本市民的參與,我們更應該參與反核四公投連署 」。

蘇貞昌、前駐日代表許世楷和立委柯建銘等人昨到壽光院時,由壽光院住持大何內秀人接待。大何內秀人與當地環保人士組成的NPO(足溫網)組織代表理事奈良由貴向訪問團說明蓋小型電廠的經過。

蘇貞昌表示,參觀江戶川第一發電所,大家一定嚇一跳,怎麼這麼小,但這就是改變。極端氣候下,人類對於環境的保護已有基本的認識,日本三一一大地震後緊接著發生核災,更讓大家對核能發電心有警惕。

蘇貞昌說,江戶川第一發電所是一個由在地發起、市民參與的具體行動,利用太陽能發電,不但自給自足,還有多餘的電可賣,這是個正確方式,規模雖小,但是個起點。

蘇貞昌表示,他的故鄉屏東縣在八八風災後,地層下陷,後來在無法養魚、種田的地方,變成大家熟知的養水種電,做得非常成功,規模達四十三公頃,比原來農業收成還好。普遍覺醒是很重要的。

疾呼更應反核四公投連署

他強調,看到日本市民的參與,大家更應參與反核四公投連署,由日本關東到台灣國境之南,大家都一起覺醒,希望大家一起加油,保護這個地球。

……..文章來源:按這裡


重視綠色環保!台積電出新書 張忠謀賢伉儷今出席發表會

作者: 鉅亨網記者張旭宏 台北 | 鉅亨網 – 2013年2月6日 上午11:55

全球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2330-TW)(TSM-US) 相當重視環保綠色願景工程,天下文化也將在2月出版《台積電的綠色力量》、《台積電的綠色行動》2本新書,紀錄台積電在志工行動、綠廠房與綠色供應鏈蛻變的創新經驗,並訂於今(6)日假台北101舉辦盛大新書發表會,除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包括其夫人台積電志工社社長張淑芬、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高希均、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發行人王力行、資深媒體人陳文茜、台北市郝龍斌市長、新北市朱立倫市長都將共同參加發表會。

台積電連續8年蟬聯全台獲利第1,位居全球半導體產業領導地位外,在綠能創新發展方面,也擁有一定成就,自2006年董事長張忠謀宣布啟動綠色願景工程後,7年來,台積電創下許多世界紀錄,包括全球最高的90%製程廢水回收率、廢除廠房鍋爐,也是全球擁有最多LEED綠建築認證的半導體公司等。

台積電指出,本次新書發表會特別選在獲得美國LEED綠建築標章的台北101國際會議中心舉辦,可說別具意義,希望透過新書,分享綠能經驗,並積極呼籲政府、學界、各產業界響應。

台積電強調,從志工行動、綠建築、生態園區、到綠色供應鏈,台積電均展現創新力與使命必達的執行力,並以每年蓋一座高效能率廠房的效率,打破了企業必然是環境公敵的認知,台積電也因節能措施,每年省下上億設備與運轉費等開支。

而台積電綠色行動除展現在硬體的廠房綠化、節能技術,台積電志工社社長張淑芬也為永續方案投入更多能量,自莫拉克風災後,便帶領台積電志工走入偏鄉社區,以企業公民的角色,投入專業與資源。同時,台積電更積極推廣綠能,要求供應鏈廠商建立評核制度,將綠能納入共同願景,帶動產業為「台灣製造」MIT注入綠色競爭力。此次台積電也在兩本新書中,詳述綠色願景工程的知識與經驗,包括志工行動、綠色供應鏈等策略,乃至建築選材、耗能計算方式等技術。

在新書發表會上,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志工社社長張淑芬伉儷將聯袂出席;此外,台積電也將贈送近1500套綠能雙書,給予全國大專院校圖書館及全國公立圖書館。新書發表會上將舉行贈書儀式,由張忠謀代表台積電贈書,台北市長郝龍斌、新北市長朱立倫則代表受贈書籍。而資深媒體人陳文茜,也將在記者會最後與張淑芬、台積電新廠工程處處長莊子壽共同進行綠色策略對談。

……..文章來源:按這裡


中科二林汙水排濁水溪 環團反對憂汙染

客家電視台 – 2012年12月13日 下午8:04

【劉玟惠 徐志維 台北】

在行政院通過,中科四期轉型計畫後,今天環保署進行,環境差異分析專案小組審查,環保團體和環評委員要求,應該比照友達光電龍潭廠,汙水全回收模式,減少放流水汙染濁水溪,但國科會以成本過高為由,斷然拒絕,而最後專案小組,要求國科會重新評估,排放到舊濁水溪和濁水溪的兩個方案,決議補件再審。

中科四期二林園區,設址在彰化地區,預計將廢水排入濁水溪,遭環保團體批評,過去中科四期環評結論,曾要求79%以上汙水回收的,環評承諾跳票。

彰化環保聯盟總幹事 施月英:「中科管理局自己有提到,濁水溪河床變異非常大,我們知道八八風災這件事情,那個輸沙量非常高,在濁水溪出海口的,淤積的輸砂量,當天可以高達5公尺以上,這是變異量大的,這是學術上都有的,你把管線放在濁水溪,是非常不恰當的。」

環評委員 龍世俊:「那當初既然已經承諾,要達到79%以上的,回收率的時候,就應該已經一併承諾,會要求進駐廠商,進行用水的回收,而且必須要使用,那怎麼今天在報告的時候,一副就是我又沒有辦法要求,那我就很懷疑,當初承諾的時候,打算怎麼做到。」

環保團體更舉出,日前友達光電龍潭廠,承諾汙水全回收,不會再排入霄裡溪,中科二林園區應該也可以做到,但國科會表示,目前汙水全回收利用,每噸水的處理成本達到88元,比起一般汙水處理每噸17元,高出5倍以上,因此難以執行。

國科會副主委 賀陳弘:「就好像有一些我們,各自家庭生活裡面,一家採取的環保措施,你要把它變成,整個社區的統一處理措施的時候,你會發現,這事實上還是辦不到的,所以我們現在的情況,全回收 實際上,變成整個園區的措施,我想不光是在台灣,在全世界可能都還沒有辦法,要求到這個地步。」

在國科會斷然拒絕後,廢水全回收的方案,不再成為考慮方案,將從經過福興鄉的舊濁水溪方案,和經過竹塘鄉的濁水溪方案選擇其一,而環評委員要求,必須做出經過舊濁水溪,和濁水溪兩個方案中,河川的10年流量數據,以及河川,對於放流水的稀釋能力,因此決議補件再審。

……..文章來源:按這裡


空拍護環保 齊柏林獲學學獎

中央社 – 2012年12月8日 下午5:02

(中央社記者孫承武台北8日電)八八風災後,台灣空拍攝影師齊柏林用心紀錄台灣這塊土地的美麗與哀傷,更呼籲社會重視環境破壞問題,獲頒學學獎。

第4屆學學獎(XUE XUE AWARDS)今天舉行頒獎典禮。從事空中攝影工作超過20年的齊柏林獲評審一致肯定,獲頒「特殊貢獻獎」,這個獎項是頒給長期投入綠色議題奮鬥不懈,並對台灣綠色環保有特殊貢獻的個人或團體。

齊柏林在1980年進入交通部國道新建工程局,至今飛行時數超過1600小時,是國內知名空拍攝影師,同時為生態攝影師與導演,運用鏡頭從空中捕捉台灣不同面貌的影片和照片,拍攝影象超過30萬幅。

2009年的八八風災過後,讓空中鳥瞰的齊柏林見到山、河、土地的變色,怵目驚心的景象催促他趕快為台灣留下紀錄,包括投入「新台灣土地故事」電影紀錄片。

另外,更投入空拍電影「城望」,希望透過電影,讓更多人認識與認同台灣,重新守護台灣這塊土地,並與土地產生共鳴。

學學文創志業董事長徐莉玲在致詞表示,學學文關心環保議題,是因為所有藝術創作、設計溝通最珍貴的靈感,都是源自於環境;期盼台灣的文化從根做起、由土地保護做起。她並感謝參賽者們的堅持,保護創意的源頭。

第4屆學學獎今天舉行頒獎典禮,除了「特殊貢獻獎」,並分「綠色媒體報導組」、「綠色設計產業組」、「綠色公益行動組」、「綠色學程實驗組」,以及「綠色環保達人組」,分別由台北市長郝龍斌、交通部次長葉匡時頒給影響力獎、創意獎與特別獎。1011208

……..文章來源:按這裡


【氣候變遷Q&A】(35) COP18的指標性功能是什麼?

作者: 責任編輯賴溫狠 | 環境資訊中心 – 2012年11月15日 上午5:00

作者:蔡育岱(中正大學戰略暨國際事務研究所副教授)、譚偉恩(美國紐約慢食協會會員)

上個月的15日至20日,聯合國世界糧食安全委員會(the Committee on World Food Security, CFS)在羅馬召開第39次集會。期間與會國在一項關鍵原則上達成共識,認為政府應責無旁貸地處理因氣候變遷所導致日益嚴峻的糧食安全問題,並特別強調對人民「糧食權」(the right to food)的維護。

倘若此次會議之後能有更進一步具體的行動,那麼目前不當的農業經營與土地使用方式將可望有所變革,而檢驗這項可能性的最佳指標,應是即將於本月26日在多哈(Doha)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遷框架公約》(the UN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UNFCCC)第18次締約國會議(COP18)暨《京都議定書》(Kyoto Protocol)第8次締約國會議(CMP8)。

長期以來,UNFCCC和此氣候建制架構下籌組的相關會議被視為是主權國家談判與商討因應全球暖化的平台,議題焦點集中在如何減少人為溫室氣體的排放以及對碳排大國進行管制。相較之下,與糧食安全密切相關的農業議題雖然同樣為國際社會長期爭論(特別是在貿易場合),但一直到2008年的COP14/CMP4才開始逐漸在UNFCCC的議程上受到重視。儘管如此,國際間的討論並沒有將心力放在關鍵性的農業工業化現象和如何協助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農業有效地因應極端氣候問題,更遑論提及攸關人類基本生存的「糧食權」保障。[1]

有別於UNFCCC的實踐,跨國公民團體和具有市場代表性的農牧企業在先前述提及的羅馬會議上討論出有關「糧食安全與營養的全球戰略綱要初稿」(1st Version of Global Strategic Framework for Food Security and Nutrition)。[2]雖然這不是一項具有拘束力的國際法律規範,故法理上難以要求各國政府遵行,但經由與會國家在會議上的肯認(adopted),文件中決策性的共識(Decision Box)至少已被賦與國際軟法(soft law)的性質,足以提供國家的政府,甚至是相關的國際組織作為政策參考或實踐依據。換句話說,即便今年的COP18/CMP8再度在氣候治理的成績單上繳出無法令人滿意的成績單,國際社會在全球糧食治理的問題上其實已經有了初步的規範性共識,可供彼此合作與進一步形成有拘束性的決議。因此,現在問題(無論是因應全球暖化還是落實糧食基本權)的關鍵很清楚地不在於國際社會「沒有對策」,而是在於主權國家「欠缺行動」。[3]

筆者認為,上述「糧食安全與營養的全球戰略綱要」未來成敗與否的指標可以先在COP18/CMP8有關農業與糧食安全的議程談判結果中窺見端倪,[4]而這或許正是今年氣候變遷會議最具體的貢獻之一:指標意義。COP18/CMP8所以具有指標性功能的原因在於,氣候變遷(高度環境議題相關)與糧食安全(高度貿易議題相關)具有難以分割的關聯性,而農業在此兩者間扮演了關鍵性的建橋者角色。

[5]依據2009年世界銀行與聯合國共同發表的評估報告,人類必須修正已經過度工業化的糧食生產與消費體系;而另一份聯合國人權理事會(Human Rights Council)特別報告員 (Olivier De Schutter)的調查文件指出,既有的人類農牧經營方式不利於解決氣候變遷帶來的環境衝擊。

此外,糧農組織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FAO)的調查進一步將農業與氣候變遷的互動關係加以凸顯,指出極端氣候對於農業是一大威脅,而目前傳統農業的運作方式卻加速氣候變遷的不穩定性,使得極端氣候越來越頻繁。FAO於是建議,友善環境的農業經營模式是因應目前乾旱或洪水等氣候災變較妥適與可行的方法。

[6]事實上,目前在許多發展中國家(例如非洲地區),氣候變遷已是相當急迫性的安全問題;當在地多數人口仍然需要透過農作生產換取維生的經濟條件和苦於糧食短缺之際,極端氣候同時無情地在這些國家境內對糧食生產構成抑制效果。此外,與純粹經貿理論假設有別,全球貿易的自由化與商品市場擴張並沒有為這些國家帶來太多財富的累積;相反地,貿易往往造成該國糧食生產結構瓦解,並且剝奪了當地農民的糧食自主權(food sovereignty)。

由於工業化的農業過於強調生產效率,沒有考慮到農業經濟行為背後的外部不經濟(external diseconomy)問題。因此,農業供給與消費鏈的前端生產者在他們經濟行為過程中往往把許多本應承擔的成本轉嫁給他人和地球。舉例來說,密集使用農藥可以確保作物免於蟲害、外觀精美、產量提升,但也同時減損耕地周遭生物多樣性、土壤永續力,以及消費者的食品衛生安全。然而,這些對人類與環境生態造成的負面影響多半未由風險製造者吸收,也未依循污染者付費的原則處理。經濟學把此種現象歸類為是一種市場失靈,認為可以透過政府公權力的介入(市場干預)加以解決。

但事實上,許多國家的政府並沒有意願將外部不經濟的問題內部化。換句話說,能夠解決市場失靈的管理者不重視外部不經濟所帶來的風險或實害;相反地,許多國家在農業貿易上的補貼政策證明,政府不但沒有以課稅或罰則處治破壞環境的農業生產者,反而提供更多經濟上誘因,讓外部性問題更形惡化。另一方面,農業工業化在當代資本主義盛行的經濟思維下同時對全球暖化與糧食安全的治理構成負向拉力。

儘管綠色經濟(green economy)的主張已經在COP17/CMP7被提出,但只要看看美國在氣候調適基金(Adaptation Fund)上的意興欄姍和對生質能源每年高達6500億的補貼,永續發展的不切實際就一點也不是純粹悲觀的想像,而是極具說服力之洞見。

理論上與理性認知上,當世人聽聞極地海冰(sea ice)消逝的面積與速度逐年不斷增加;森林野火的頻率不斷創下歷史新高;乾旱與洪水的發生次數趨於頻繁,就應該了解氣候型態不正常地改變正以難以預期的方式威脅全球各地;無非南北,無關工業化程度,無關民主還是極權政體。

而這些難以迴避的天災,除了造成個人生命與財產的損失外,也同時直接衝擊全球糧價,導致糧食安全風險的加劇;並且衝擊災區食物的衛生安全。舉例來說,日本2011年因地震與海嘯引起的核災,還有美國最近因Sandy颶風釀成的風災,均因為電力供應不足的災後環境而損及食物保存、鮮度與安全性,面臨衛生條件惡化的食品公共衛生風險。

看清生存環境威脅四伏的事實與了解氣候變遷和農業工業化的負面影響是關鍵的一步,至少這幫助世人瞭解終止糧食不安全需要的是:有智慧(smart)、有軔性(resilient)、有效率(efficient),並且友善於環境的農業與發展政策。雖然糧食安全與氣候變遷關聯性如何的討論起步較晚,但遲來的關注總比不到好。COP18/CMP8已經將糧食安全列入會議議程,因此一個「機會」正等著在此次氣候變遷會議中發酵與被國際社會實踐。如果各國政府有心,相對邊緣性的糧食安全可以逐漸成為氣候談判的主軸,串聯起落實綠色經濟與修正錯誤農業經營與土地使用方式的契機。

怕只怕,COP18/CMP8因為:(1)國家主權與全球治理的衝突無法調和;(2)市場資本主義依舊不願受到生態保護觀念的限制;(3)預警原則與科學確定生兩者間難以建立交集;以及(4)發展中國家的經濟權益與全球環境公共財保護之間的潤滑劑(北方國家的技術與資金援助)極度欠缺等四大因素,而再度無功而返,最後重蹈覆轍,僅剩乏善可陳的虛無共識。

由於距離2015年還有一段時間,加上金融危機衝擊尚未消除,故而本文悲觀預期各國政府官員與企業管理人在環境政策的立場上不會有明顯轉變,甚至認為野火或風災等問題未必會造成自己的損失。毋寧,與其做長期才得以稍見效果的永續型政策,為他人作嫁,不如執行一些短期就能見效的經濟拓展方略,為自己的政權穩固或財富積累加分。

有鑑於此,COP18/CMP8十之八九又是一個將被形容為「有建設性的共識基礎,而非全然失敗的氣候會議」,但事實上明眼人都知道,自從《京都議定書》通過後,每年UNFCCC的集會已經淪為是只換地點,但不換劇碼的一場全球治理鬧劇。一年前,194個會員國在德本(Durban)COP17/CMP7的尾聲階段同意,將在2015年形成有法律拘束力的後京都氣候治理規範。

因此,月底即將召開的COP18是檢驗各國誠意與履行度高低一項明確的參考指標,在為期10天的會期中(倘若最後沒有延期),各國在議程上的共識與交集多寡可以讓世人知道哪些國家對地球有義,而哪些國家對環境無情。至於有拘束力的新溫室氣體減量共識能否出現,長期關注氣候變遷的讀者都知道,每年大會閉幕那天的主辦國都會發表類似如下的一句話,「這是一個重要的起點,讓我們期待來年……」。

註釋:

[1] 國際社會已經不可能在討論氣候變遷與能源政策的同時避而不談糧食安全的問題;事實上,糧食生產與消費佔據全球碳排比重相當大一部分。以美國這樣的溫室氣體排放大國為例,整個糧食系統的經濟活動,就佔了該國至少30%的碳排比重。

[2] 儘管只是初稿並且強調不具有法拘束性,但這份文件已在會員國家間形成共識,是一份可供政策實踐的指導方針。詳見:http://www.fao.org/docrep/meeting/026/me597e.pdf (last visited: 2012/11/8)

[3] 從條約法(the law of treaty)的角度觀之,國際會議一項很重要的功能是凝聚各國共識,進而在此之上形成有拘束性的法律文件,解決跨國性問題。因此每當國際會議無果而終時,人們就容易形成問題無法被解決的認知。但事實上,一項國際議題(例如:人口販運、金融管制、核武擴散等)能否解決的關鍵在於主權國家願不願意約束自我行為,而不是在於有沒有形諸文字的法律規範。事實上,很多國際條約開放簽署或生效後,並沒有獲得主權國家充分的遵約實踐。

[4] UNFCCC目前的暫訂議程可見:http://unfccc.int/resource/docs/2012/cop18/eng/06.pdf (last visited: 2012/11/08).

[5] 以一個非常生活化的例子來看,排骨便當一個的碳足跡約為1.3公斤,其中有超過80%的碳排來自原料(米、肉、菜的生產),而烹煮、加工與運輸過程的碳排僅佔20%。而像漢堡一類的西式餐點,碳足跡約為3~5公斤(相當於21公里的車程),其中包括肥料、飼料、殺蟲劑、灌溉用水等等的製造或使用。因此,現代人的飲食消費其實無異於是在「大量的」消耗石油。

[6] C. Hattam, and N. Scialabba, eds., Organic Agriculture, Environment, and Food Security (Rome: FAO, 2002).

……..文章來源:按這裡


氫淨南國 屏縣氫能燃料電池機車發表會

自立晚報 – 2012年11月10日 下午10:44

【記者高怡君屏東報導】為響應節能減碳政策,推廣使用低污染運具,屏東縣政府9日上午11時在恆春鎮東城門結合亞太燃料電池公司舉辦氫能燃料電池機車體驗發表會。

由縣長曹啟鴻與來賓率先試騎氫能燃料電池電動機車,即日起將有八十部氫能燃料電池機 車於恆春墾丁地區提供民眾免費體驗,並可於墾丁中油加油站進行免費氫氫罐交換,展現台灣領先世界的氫氣燃料電池電動機車綠能科技。

曹縣長說,台灣的機車工業發達,現在結合綠能的氫能燃料電池機車上路,更是前景可期。觀光客之所以會到恆春旅遊,就是要享受美麗清靜的好山好水,綠能科技的氫能燃料電池機車能夠在景色怡人的恆春啟動,可說是絕美的結合。

提供氫能燃料電池電動機車的亞太燃料電池公司表示,氫能燃料電池機車與一般汽油引擎機車不同之處,在於氫能燃料電池機車是使用氫罐,在運轉的過程中,只會產生電力及水。即日起至明年4月底於墾丁16家民宿中都可看到這些機車的蹤跡,提供入住民眾免費體驗騎乘,並可在墾丁中油加油站進行免費氫氫罐交換。地點為寶島窯民宿、幸運草民宿、綠野仙蹤民宿、芬享之家民宿、海閣旅店民宿、瑪雅之家民宿、二手童話民宿、橘月民宿、海灘戀情民宿、花園紅了民宿、華納小築民宿、亞維儂民宿、托斯卡尼民宿、卡米克民宿、天際線民宿、佳園民宿。氫燃料電池機車最高時速60公里,續航力可達80公里以上,即使每天騎車上下班,每周只要更換一次氫罐即可,將是全球未來綠色運具的新趨勢。

屏東縣政府近年大力推動綠能產業,除了在莫拉克風災後沿海地區積極發展太陽能光電,及啟動小琉球電動機車試營運計畫,讓國土有休生養息機會外,現階段在全國極具旅遊盛名的墾丁發展輕巧、靜音、低污染的氫氣燃料電動機車,極具指標性意義,展現愛地球的決心。

屏東縣政府指出,屏東縣為典型農業縣,希望對環境友善的電動機車能在南台灣生根,在油價不斷飆升,空氣汙染日益嚴重的 今天,要解決交通工具所帶來的空氣汙染,降低對石油的依賴已是刻不容緩的議題,而「氫能」亦將是未來重要替代能源。

氫能燃料電池為世界先進國家重點能源科 技項目,歐、美、日等國都已進行多年大規模示範運行,福島核災後日本大幅提升分散式能源發電比例,去年已有超過一萬八千台燃料電池發電機應用在家庭發電, 燃料電池終於不再是未來科技。

我國推動氫能燃料電池產業發展成果豐碩,在經濟部能源局指導與補助之下,我國燃料電池機車社會實證計畫領先全球,進入一般民眾免費方式體驗試乘階段。

曹啟鴻縣長長期關心國內綠色能源發展,此次提供國內產官學研一個永續綠能發展平台,由亞太燃料電池公司提供八十部氫能燃料電池機車於屏東縣給民眾免費體驗,9日上午於恆春東門城舉辦體驗發表會,結合恆春印象-古城門、老月琴,在當地耆老傳唱恆春民謠、月琴錚錚的思古樂聲中,展現屏東縣低碳交通運轉的實際成效。2012/11/09

……..文章來源:按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