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力挾強風 吹倒雙北3490棵路樹

客家電視台 – 2013年7月13日 下午8:06

【賴冠諭 陳沿佐 台北】

蘇力颱風帶來的強勁風勢,總共造成雙北地區3490棵的路樹傾倒,嚴重影響市區路面交通,上午一早環保人員,就全面出動展開清除作業,而晚上也將恢復垃圾清運,希望能趕在明日上午前,全面恢復交通及市容。

蘇力颱風在台北風雨漸歇,北市環保人員便全面出動,忙著清運倒在路旁的路樹,甚至不排除連夜趕工,搶在明天上午前恢復市容。

台北市工務局公園路燈管理處主任祕書 藍舒几:「台北市路樹傾倒的清運工作,我們從今天早上,就已經開始進廠作業,台北市主要幹道的,這個部分的話,我們會在今天,把它完成清除的一個工作。」

傾倒的樹幹和枝葉,運送至南港山豬窟掩埋場後,經機器碎化處理掩埋,才算是完成清運步驟,而光是今天送至掩埋場的清運噸數就高達14公噸,而預估風災後需清運的總數,可能超過50公噸。

台北市環保局垃圾衛生掩埋場場長 郭孟融:「樹倒的情形是比以往嚴重,但是今天到目前為止,是進來差不多14噸,那平常一天進來的樹,差不多是4點多噸,所以是比較多,那我預估,應該可能今天晚上還有明天,還會陸續進來,可能是會到4、50噸的量或更多恐怕都不只。」

蘇力颱風帶來的強勁風勢,總共造成台北市829棵,新北市2661株的路樹傾倒,對民眾生活、交通造成不便,而除了清除傾倒路樹外,雙北市政府也從13日晚間,開始清運垃圾,希望能盡速恢復道路暢通,減少民眾的不便。

……..文章來源:按這裡


落實商業化 錢景再提升

作者: 黃志偉 | 中時電子報 – 2013年6月18日 上午5:30

工商時報【黃志偉】

氣候變遷、國際糧食短缺,吃的健康安全問題以及生技業的產業政策等等,讓近年迅速崛起的植物工廠的前景引起各界關注與討論。有人看好它高價值、高效產能帶來的經濟效益;有人認為它整合LED照明與環控等,能帶來很好產業應用發展;不過,也有人因過去水耕失敗經驗而憂心;有人認為門檻及障礙多,容易泡沫化等。不論植物工廠掀起的對話結果為何,有更多角度的觀點與聲音出現,對國內植物工廠發展無非是一件好事。

今年台北國際光電周,光電科技工業協會在南港展覽館規畫了「台灣植物工廠展」,由於植物工廠展集結光電、建築、農業、畜牧等跨界合作,希望藉由相關業者的實際展示、經驗交流分享與異業結合,化解更多產業疑慮與問題,成功落實商業化模式,並結合文創等多元化包裝,提升整體產業價值。而為能推動台灣植物工廠產業與應用發展,協會也做了許多產業研究與發表。

光電科技工業協進會產業分析師范懷仁在「LED植物工廠產業前景分析」中指出,台灣在發展植物工廠時要要注意一些問題,像是國內市場內需小、國際銷售網路不足、相關法規未盡完善、農業生技的研發投入經費與人力皆偏低,以及經營與生產成本過高,而台灣多為小農,無法擴大規模成為農企業經營等問題。

他建議,除政府積極扶植外,國內應利用種原優勢及栽培利基條件,發展高利基型產品,包括蔬菜、蘭花、亞熱帶花卉及水果、中草藥等農作物,加上位於東南亞的轉運樞紐地利之便進軍海外及搶進大陸市場,同時以獨步全球的光電ICT科技,來加速並改善生產流程,這些將有利於台灣植物工廠的產業發展。

不過,農業界則對台灣植物工廠出現一些雜音,像是植物工廠高耗能、高成本,進入門檻過高,不適合台灣多為小農的環境發展;技術不成熟,可能重蹈水耕蔬菜全軍覆沒的情形;以及植物工廠缺乏商業化獲利經營模式,容易泡沫化等等。

對於植物工廠產業發展有長期研究觀察,目前任教台灣大學生物產業機電工程學系的教授兼主任方煒,在《科學月刊》中發表看法指出,植物工廠絕對是有魅力的產業,其生產模式的最大魅力在於作物的安全性,由於在屋內採水耕培育,沒有蟲害問題,完全不需噴灑農藥,更不需擔心重金屬汙染。

提高單位面積產能是現階段農業發展的關鍵任務,現階段透過植物工廠立體化栽培可用最小的土地面積生產最大量的種苗或短期蔬菜。如此可避免受到風災、雨災等的影響,逐年擴大產能更可避免產銷失衡,避免現地耕除的浪費,更可逐年減少對農業災害損失的補貼,滿足消費者對食物安全的最基本需求。

不過他也提出,植物工廠並非萬能,須考慮經濟效益,只有高單價、栽培期短且體積小的植株才適合。而以種苗為栽培對象,更可以與溫室業者結合,依季節供應更健壯的種苗,更具國際商機。

……..文章來源:按這裡


環保計畫經費拉高到2千萬 投市擴大改造

作者: 【記者蔡榮宗/投縣報導】 | 台灣新生報 – 2013年6月18日 上午12:00

由於南投市長許淑華親自出席簡報,計畫內容又貼近優質環境示範區的核心價值,環保署審查委員主動建議許市長,把計畫規模由五百萬元拉高到二千萬元;南投市公所清潔隊已快馬加鞭修正計畫,擴大推動南投市優質環境的改造方案,希望環保署二十七日到南投市實地履勘時,獲得委員們的認同。

許淑華市長指出,日前在環保署做簡報時,審查委員們就肯定她照顧弱勢的風災受災戶社區,以及挑戰吃力不討好的公廁改善等計畫,但只提出五百萬元的補助計畫,認為市公所規劃單位似乎沒讓市長知道可以提報補助經費的上限;會後更以電話建議許市長修正計畫規模到二千萬元,她隨即交辦清潔隊修正計畫內容。

許市長說,公廁改善計畫是市民生活環境的指標之一,原計畫硬體和軟體都不夠理想,既然經費可以增加,公廁硬體設備和軟體清潔維護管理部分,都可以更務實地把水平拉高,至少每天打掃一次;她也會呼籲使用者發揮公德心,使用公廁後隨手整理,留給下一位使用清潔的公廁。

另外,市公所原本只爭對公廁、空屋空地和居家外圍潔淨三指標項目提出執行計畫,經費規模擴大四倍後,市公所將把路面無坑平坦化等指標項目納入,更全面性地優質化南投市的環保示範區環境。

據了解,往年提出優質環保示範區計畫的公所,申請五百萬元往往只核准一、二百萬元,使得南投市清潔隊不敢提太大的計畫,許市長親自簡報卻表現對改善環境的決心和公所執行力,才出現審查委員主動建議加碼的罕見情形。

……..文章來源:按這裡


江揆訪光電農業/ 嚐鮮讚品質 肯定環保示範

自由時報 – 2013年6月9日 上午8:42

〔自由時報記者羅欣貞/竹田報導〕光電業者配合屏縣府養水種電政策,除在林邊鄉建置太陽能板,並利用太陽能板下的土地,結合溫室、有機栽培技術,在竹田鄉等地種植新鮮蔬果,行政院長江宜樺八日下午前往參訪,肯定光電種菜的環保理念。

向陽光電集團在八八風災後,配合縣府養水種電政策,先在林邊鄉建置太陽能板,接著結合溫室、有機栽培技術栽種蔬果,在竹田、內埔地區分別建置一.四公頃及七.八公頃的廠區,江宜樺昨天在農委會主委陳保基、屏東縣長曹啟鴻及高雄區農改場場長黃德昌等人陪同下參訪竹田園區。

向陽董事長陳貴光表示,以鋼骨結構打造玻璃溫室,不但免除農民最擔憂的天災問題,也有足夠的自然光源,用來種植各類蔬果,將自然農法與高科技結合,把閒置農地活化成種電、種菜、種健康的土地,產品透過會員方式行銷,目前園區約種了二、三十種蔬果。

江宜樺品嚐了園區種植的小黃瓜等蔬菜,對品質很肯定,也認為將光電與農業結合,是很好的示範,屏縣大力推動養水種電,才會看到今日的成果;他接著參觀園區的設施,了解業者如何利用光電與閒置空間種植農作,對於高雄區農改場與業者合作,採用可增加種植空間的立體栽培法,成功種出草莓等留下深刻印象。

縣長曹啟鴻則指出,向陽公司響應縣府養水種電計畫,以鋼構太陽能棚架為結構,棚架上層用於太陽能發電,棚架下層由農業專家栽種成功多樣有機蔬菜,不但讓農民有穩定收入,更達到活化土地效果,堪稱是新一代綠色新農業。

業者以「向陽健康家族」為品牌,進攻精緻化市場,目前全台會員約有八百多人,以北部為主,依會員需求每週或每兩週宅配一箱蔬果,每箱價格約一千八百九十元,內含十三種蔬菜與水果。

……..文章來源:按這裡


太陽能機飛聖路易 向先驅致敬

法新社 – 2013年6月4日 下午2:35

(法新社華盛頓3日電) 瑞士冒險家駕駛的太陽能動力飛機「太陽動力號」今天離開美國德州前往密蘇里州,抵達密州之後,「革命性」充氣停機棚將派上用場,替代在5月31日中西部龍捲風災中受損的機棚。

皮卡爾(Bertrand Piccard)駕駛的「太陽動力號」(Solar Impulse),於美中時間今天凌晨4時06分(台北時間3日下午5時06分)離開達拉斯─沃斯堡國際機場(Dallas-Fort Worth),預定明天清晨在一片漆黑中降落聖路易蘭伯特國際機場(Lambert-St. LouisInternational Airport)。

這是「太陽能動力號」5月從加州展開5段跨美航程,盼能展示再生能源技術潛力的第3段飛行。

籌辦單位說:「橫越美國期間停留聖路易(St.Louis),不僅非常重要,對於太陽能動力號來說也有象徵意義。」

聖路易被選為中西部的停留點,是為了對飛行先驅林白(Charles Lindbergh),以及他用以締造從紐約不間斷飛往巴黎創舉的「聖路易精神號」(Spirit ofSt. Louis)致敬。

德州到密蘇里州的航程,是皮卡爾迄今駕駛這架單座機飛過最遠的航程。

籌辦單位說,由於強烈風暴5月31日侵襲密州的聖路易,太陽能動力號原本要停靠的聖路易蘭伯特國際機場停機棚不堪使用,將以一個革命性的充氣停機棚替代。(譯者:中央社鄭詩韻)

……..文章來源:按這裡


農糧署防患未然 救災食米儲糧整備守護民眾

NOWnews – 2013年5月28日 下午7:46
記者冀敏/南投報導

為降低因豪雨影響民眾「食」的需求,農糧署協助易受災區儲備防救災糧食,目前已有基隆、新北及花蓮等18個直轄市、縣市申請計537.419公噸災害儲備糧,規劃存放在152個鄉鎮市區,相關除米將於5月底前完成進儲工作。

農糧署表示,為期能在豪雨季汛期來臨做好防救災萬全整備,該署無償供應537.419公噸新期公糧白米,協助18個直轄市、縣市政府於152個鄉鎮市區易受災區,儲備防救災所需糧食,以維持災害發生時糧食之充分供應。

受氣候變遷影響,近年臺灣地區降雨集中,瞬間豪大雨常造成易受災區交通中斷,補給困難,為協助地方政府儲備救災食米,避免災區斷糧,農糧署訂有「國內糧食救助作業要點」,每年免費提供新期公糧白米,由直轄市、縣市政府規劃轄內儲備地點需求,向該署當地分署申請存放於易受災區,食米用量以每人每天0.4公斤及依當地人口數計算。

去年由於610豪雨、泰利、蘇拉及天秤颱風災害期間,臺中、南投、雲林、高雄及臺東等地,即申請10.465公噸緊急救災食米,充分供應災民食用,發揮防救災最大效益。

農糧署說,災害儲備糧有20公斤密封包裝及3公斤真空包裝二種規格,前者以填充二氧化碳方式包裝,可保存一年以上;後者保存期限為六個月。

農糧署指出,為確保重大災害期間食米供應無虞,今年再度開放直轄市、縣市政府以傳真方式向該署當地分署申請緊急救災食米,分署接獲申請後,即可於24小時內完成備貨,並交由申請單位提領發放。

根據統計,截至五月上旬,已有基隆、新北、桃園、新竹縣市、苗栗、臺中、彰化、南投、雲林、嘉義縣市、臺南、高雄、屏東、宜蘭、花蓮及臺東等18個直轄市、縣(市)申請計537.419公噸災害儲備糧,規劃存放於152個鄉鎮市(區),於5月底前完成進儲。

農糧署也特別籲請各保管單位,食米進儲後應不定時派員訪查存放情形。另外,遇災害使用有增補需求時,可隨時向該署當地分署申請,落實防救災萬全整備。

……..文章來源:按這裡


李長榮在台東興建太陽能屋頂

中央社 – 2013年5月20日 下午9:48

(中央社記者許湘欣台北20日電)旗下有福聚太陽能的李長榮集團與台東縣政府簽署合作協議「陽光屋頂百萬座計畫」,於公有房舍屋頂架設太陽能板,預計兩年後發電總裝置容量達5.88MW(百萬瓦)。

李長榮2011年與屏東縣政府「養水種電」計劃協助莫拉克風災後的貧瘠農地轉型,每月還能提供近萬家戶用電。李長榮指出,這次響應台東縣府的陽光屋頂發電計畫,預估將持續帶動地方經濟繁榮、增加就業機會,並維持能源永續發展。

李長榮集團董事長李謀偉表示,為兼顧經濟發展與環境治理,太陽能是最簡單、最符合綠色經濟的替代能源。畢竟隨著人口快速成長,發展替代能源對於完全仰賴進口能源的台灣是不可規避的重要解決方案。

李謀偉指出,雖然全球太陽能產業前景尚未明朗,但李長榮集團致力實現綠色科技和環境永續的決心不變。

陽光屋頂百萬座計畫由經濟部能源局主導,藉由提供線路併聯與宣導推動等經費補助,鼓勵各直轄市、縣市結合在地社區特色,推動太陽光電陽光社區建置。這次合作案將從學校或公部門機關試辦,預計兩年後發電總裝置容量達5.88MW。1020520

……..文章來源:按這裡


光電板下闢溫室 屏東有機農業見綠光

自由時報 – 2013年5月19日 上午8:42

〔自由時報記者邱芷柔/竹田報導〕位於竹田鄉的太陽能光電有機農業示範區,在屏東縣政府與業者經過一年多的合作實驗,成功以有機農業栽培技術種出健康、無毒的高品質新鮮蔬果,昨天縣府與業者舉辦「種電、種菜、種健康」綠色新農業成果發表會,展示太陽光電的綠色奇蹟。

屏東以農業立縣,擁有得天獨厚的陽光與沃土,孕育出品質優良的農產,但靠天吃飯的農民常因大雨而損失慘重,三年前莫拉克風災重創林邊、佳冬鄉,近三百公頃的蓮霧園遭黏土掩蓋而枯死,許多魚塭也因淤泥清除不易而廢池,縣長曹啟鴻推出「養水種電」計畫後,太陽能光電業者為充分運用空間,在太陽光電板下進行有機農業的栽培。

農委會主委陳保基表示,利用太陽能光電板下的空間種菜,不僅充分發揮地利,也能避免異常天候影響農民收入,舒適的耕作環境,「穿著皮鞋」就能從事農業生產,吸引年輕農民投入農業。

向陽優能電力副總經理張和緒指出,台灣糧食自給率僅百分之三十,許多東西都仰賴進口,國內近來頻頻爆發食品安全問題,透過光電板下的溫室空間,可以生產完全不使用農藥的有機作物,為國人提供健康、安全的農產品。

曹啟鴻表示,太陽能光電區的上層是光電設備,下層開闢為溫室有機蔬菜園,利用太陽光控制溫室,打破傳統耕作的方式,將光電與農業結合,創造綠色奇蹟,相信未來會吸引更多年輕人加入農耕行列。

……..文章來源:按這裡


台積電擬在陸分享節能經驗

中央社 – 2013年5月17日 下午4:05

(中央社記者張建中新竹17日電)晶圓代工廠台積電志工社社長張淑芬今天表示,台積電未來將在中國大陸分享節能經驗。

台灣科學工業園區科學工業同業公會今天舉辦志工論壇;副總統吳敦義應邀出席致詞,擔任台積電志工社社長的董事長張忠謀夫人張淑芬也受邀演講「志工對我的影響」。

吳副總統以「日進斗金賺大錢、守法重義繳稅多、善待員工闔家樂、節能減碳愛台灣」4句話,祝福參與論壇的竹科人。

張淑芬說,她會積極參與志工活動,緣於88風災,當時台積電在3星期協助修繕96所學校,並捐了5萬餘冊書。

參與志工活動後,張淑芬表示,她學到人性的互動、慈悲與智慧,也讓她實際了解到同理心產生的力量,是無法想像的。

張淑芬說,擔任志工不只是服務,還要分享智慧學習,台積電在台灣曾舉辦過多場節能課程,免費分享節能經驗,下一步台積電將前往中國大陸分享節能經驗。1020517

……..文章來源:按這裡


科技農業的進行式

作者: 本報訊 | 台灣立報 – 2013年5月6日 上午12:27

科技農業的進行式─植物工廠發展沿革與台灣推動現況

■科學月刊

【封面故事】

■蔡孟利(任教宜蘭大學生物機電工程學系)

人口越多,糧食需求就越多,耕種、畜牧及養殖用地需求也越多;

人口越多,生活需求就越多,住宅、交通及工業用地的需求也越多。

然而,

越多的人為開發,就減少越多自然的森林、草原與河湖;

越多的人為技術介入生產,就有越多的廢棄汙染物拋入地球。

於是環境中好與壞的因子失去平衡而往壞的傾斜,原有的耕種、畜牧、養殖、住宅、交通與工業用地的堪用率惡化,所以人類只能再減少更多的自然森林、草原與河湖來彌補這些環境崩壞所造成的土地惡化。

就這樣,進入了惡性循環。如果不刻意粉飾太平,我們的確活在一個嚴峻的時代。

有沒有解套的辦法?

植物工廠可能是個未雨綢繆的嘗試,至少對農業這一個區塊來說。這一期的三篇專文,介紹的就是這個具未來思維的科技發展,或許一切都尚在草創階段,但這些努力的確值得大家現在就關注。

■方煒(任教台灣大學生物產業機電工程學系)

以現代設施監控環境,進行定期、定品質、定量之作物生產,植物工廠能於有限空間中達到高效產能,為前景可期的新式產業。

十八世紀思想家盧梭說「在所有技術中為第一,也最值得尊敬的就是農業」,農業提供人類生存所需的糧食,是最根本的產業。然而現今農業的發展,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戰,依據聯合國人口署的預估,2050年的全球人數將達91.7億,屆時糧食供應量將是極大問題。目前全球的可耕地已經用了80%,但約有15億公頃的可耕地,受全球暖化、氣候變遷的影響,面臨海平面上升的威脅。依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統計,每年有600萬公頃的土地變成沙漠,約1000萬公頃的土地因沙漠化而喪失經濟價值。同時鄉村人口往城市移動,農村的城鎮化、都市建設與環境汙染等問題,造成耕地以每年500~700萬公頃的速度在減少。

提高單位面積產能是現階段農業發展的關鍵任務,現階段透過植物工廠立體化栽培可用最小的土地面積生產最大量的種苗或短期蔬菜。如此可避免受到風災、雨災等的影響,逐年擴大產能更可避免產銷失衡,避免現地耕除的浪費,更可逐年減少對農業災害損失的補貼,滿足消費者對食物安全的最基本需求。

【何謂植物工廠】

植物工廠指的是在設施內透過控制植物之生長環境(光、環境、濕度、二氧化碳濃度、養分、水分等條件)進行栽培,並對植物生長環境及生育狀況加以觀察,配合高度環境控制及生育預測,使蔬菜等植物可進行全年性、計畫性生產的栽培設施。稱為「工廠」是因為此農業生產模式將不受天候影響,具備定期、定品質、定量生產農作物的特點,頗類似於工業界的量產工廠。(全文見科學月刊2013年5月號封面故事-植物工廠)

本版內容由台灣立報與《科學月刊》合作出版《科學月刊》網址:http://www.scimonth.com.tw/

……..文章來源:按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