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日報 – 2013年4月29日 上午11:14
三、非核對能源安全、價格與社會公平性的影響
接著,我們再來逐一檢驗反核人士大力推廣的再生能源,在台灣是否真能取代核能,首先讓我們來檢視風力發電,若要發出核四一年的發電量,需要有6個台北市的大小的平地來建置風力發電機,而且風還不能過大(如颱風),否則會造成設備毀損。至於土地的取得就更是困難重重,日前英華威集團要在苗栗苑裡建置風車,居民就因擔心噪音等問題而發動強烈抗爭。至於太陽能發電則同樣是看天吃飯,姑且不談製造太陽能板的過程非但耗電而且高污染,以目前科技而言,太陽能所發的電既不穩定又無法儲存!因此,反核人士所寄予厚望的美好夢想-利用風力與太陽能取代核能,全都因具有高度不穩定性,而無法做為基載電力!
民進黨執政時期採取的鎖國政策使得廠商大舉出走,再加上2009年起始的金融海嘯影響,以致於即便有現今政府與對岸簽訂ECFA的挹注,鮭魚也未能全數返鄉,部分人士認為在這種情況下,即便沒有核四也不會缺電,姑且不論這種看法是何其消極與自我設限,缺電的現象真的不會發生嗎?2002年就曾因中油天然氣供量不足而曾實施工業限電,當時自由電子新聞網的社論標題就定為:「既缺水又限電還談什麼拚經濟?」至今不過10年前的事,可謂殷鑑不遠。而這種情況在未來也極可能發生,因為我國只有兩座天然氣儲槽,安全存量最多只有7-14天。而2011年我國發電用天然氣用量已占全台用氣量77%,在全球減碳的趨勢下,未來天然氣需求量勢必將逐年攀升,安全存量的侷限性勢必將更加嚴重。
由於發電成本結構的不同,廢核之後電價上漲是必然,而非恐嚇!反核人士枉顧成本結構一直誤導大眾,聲稱「廢核電價也不會漲,電價如果上漲都是台電黑箱自肥的結果」,唯德國的電價是我國的4倍多,難道那也是因為台電的因素?又要反核,又不能接受電價上漲,天下焉有是理?不是民粹是什麼?
當然,反核人士裡不乏中高所得者,或曰:電價漲沒關係,我付得起;或曰:就算沒核四電價每年也只不過漲1%。問題是:電價分年調漲,難道不是自欺欺人與另一種債留子孫?何況,逐年調漲將使得原本就會連動的物價因預期心理而漲得更凶。對陳藹玲與林志玲等人來說,電價就算翻個三、四倍又如何,不過占其可支配所得的九牛一毛。但是對低所得的家庭呢?為何他們要為「後福島歇斯底里恐核症」付出最高的代價?
四、非核真是愛台灣、愛子孫的表現?
誠如上述,反核民意之所以高漲,除了是被福島核災所震懾,更有很大一部分是被有心人士片面的資訊所誤導,明明民進黨2002年執政時就曾缺電,卻一再欺騙民眾沒有核四也不會缺電;筆者合理的懷疑在野黨之所以提供這些扭曲的資訊,完全是為了自己的政治利益,它一方面提倡廢核使國家的能源安全出現困境,一方面造成電價上漲、經濟蕭條與失業率增加,再來怪罪政府不懂民間疾苦,升高民怨,以便作為選舉的籌碼!
至於他們主張以風力與太陽能發電取代核能,則是回到扁政府執政前的「有夢最美」的選舉策略,勾勒一個美好但是根本無法達成的烏托邦,一旦取得政權,就會立刻變為「惡夢相隨」。
「非核家園」聽起來何其溫馨動人,但非核真是愛台灣與愛子孫的做法嗎?風力與太陽能發電不穩定,無法作為基載電力,廢核之後只能以火力發電(燃煤與天然氣)發電來取代核能,撇開電價上漲與能源安全的考量,國人以為廢核後就能免於幅射的威脅,事實上燃煤中本來就含有長半衰期的放射性物質鈾及釷,據估計全世界的燃煤電廠僅於1982年一年就使用了280,000萬公噸的煤,共排放了3,640的鈾,及8,960噸的釷到外界環境,其中包括23,450公斤的鈾-235,這些長半衰期核種的衰變一樣會形成各種放射性物質,對人類及生物造成輻射劑量。
燃煤發電方法對環境最大的衝擊來自於煤燃燒所釋放出的硫化物、氮氧化物、及微塵,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因為燃燒發生的空氣污染,每年至少造成300多萬人死亡,致病者不計其數。以我國為例,電力部門消費了全國40%以上的化石燃料(未來若廢核該比例將持續攀高),與世界各主要國家相當。以此推論,全球每年至少有130萬人死於火力發電的空浮微粒污染。
美聯社引用三個全國空氣清潔促進團體組成的聯盟進行的調查結果《全國清潔空氣》指出,在紐約州,每年有超過1,800人的死亡,是因為發電廠所洩出的粉塵污染導致健康受損,使死亡率高居全國第三位,僅次於賓州與俄亥俄州。他們更點明,位於紐約州造成污染最嚴重的21個發電廠中,有11個是燃煤的火力發電廠,另外10個則是燃油或燃油與瓦斯的火力發電廠。
根據我國環保署的統計,若以燃氣發電取代核電,每年至少要增加1200萬噸的排碳量,以燃煤取代則會增加1756萬噸! 我國人口只佔全球0.3%,排碳量卻已佔1%,對地球有三倍的減碳責任的國人,不應因福島事件非理性恐核,卻忽略了自己對地球應盡的義務。
許多名人一窩蜂的跟隨反核浪潮,但卻?口不提自己對節能減碳盡了多少義務,夏天享受低溫空調與上網服務(全球各大網站僅資料中心的用電功率,就相當於 30 個核電廠的供電功率)不落人後,但任何電廠(不管是風力或燃煤)想要蓋在我家附近?對不可以,形成「電,我要用;核,我要反;其他電廠想要蓋在我家附近,門都沒有」的民粹亂象。
根據2012年11月19日 由德國波茨坦研究所(Potsdam Institute)撰寫的一份最新研究報告顯示:各國目前的減排承諾並不足以有效減緩全球暖化的趨勢,如果世界不能採取有效行動應對氣候變化,到本世紀末,全球氣溫將上升4攝氏度,其後果將是災難性的。人類可能將面對:沿海城市被淹沒、糧食短缺、史無前例的熱浪、水資源匱乏情況惡化、熱帶颶風強度加大、生物多樣性遭遇不可逆轉的損失等。地小人稠、過度開發的台灣尤其首當其衝,因全球暖化而造成的極端氣候,導致小林村在88風災中滅村的慘況猶歷歷在目,國人做出能源決策時,倘若僅選擇性地誇大發生可能性極低的核災,卻對全球暖化恐將必然導致的重大災難視而不見,豈非不智?
五、結語:
在足夠的安檢與防護下,核災是可以避免的。但全球暖化再急速惡化下去所帶來毀滅性的影響,不但是現在進行式,而且一旦超過某個臨界點,將完全不可逆,也不是現今科技所能解決的!本文無意貶抑所有反核人士,因為不論擁核或反核,多數人都只是單純地希望自己與家人能住在「?對安全」的地方,為了「?對安全」不惜付出任何代價,可惜,地球上恐怕沒有一個地方是可以稱得上是?對安全的,當你拿著放大鏡檢視核四時,極可能忽略了其他更致命的危害,因此,所謂的安全檢視應該要更客觀、理性,而非建立在由少數人刻意引導的偏見與偏聽之上;安全的內涵應該更全面性,包含生命財產的安全、能源安全及全球競爭下的經濟發展的安全,如此才能作出對個人與國家最有利的選擇。
(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國政基金會立場)
註一:本文所指的自產能源占比係指不含核能的的自產能源占比。
註二:本文之地震能量倍數係根據fΔE=102/3*(m1-m2) 之地震規模能量倍數公式算出,其中m1與m2
為地震矩的規模,其數值約為中央氣象局利用電腦程式所算出的地震能量倍數354.84的
1/3。
參考文獻:
中華經濟梁啟源董事長所著之「福島核災後對我國能源政策之建議」
清大工程系統與系統科學系研究所李敏教授所著之「各種發電方法的利弊得失」
吉興工程顧問公司陳立誠董事長所著之「能源與氣候的迷思:2兆元的政策失誤」
台電公司核發處黃平輝工程師所譯之「福島事故為何可以避免」
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之專案報告
台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之新聞稿
中華民國核能學會所著之「核能電廠的風險與安全性」
【中央網路報】
……..文章來源:按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