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糧食主權 民間催生《有機農業促進條例》

作者: CLiao | 環境資訊中心 – 2012年5月8日 上午11:25

本報2012年5月8日宜蘭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依據農委會的統計,2010年台灣用掉3.5萬公噸農藥,消費者看似花在買糧食的錢,其實很多用在石油、農藥以及化學肥料的成本,而吃下有害生態環境、身體健康的殘留農藥,又會生病,消耗健保成本。有鑒於此,仰山文教基金會積極推動不仰賴石油的有機農糧生產,並推動《有機農業促進條例》立法,讓政府傾國力維護糧食安全。

仰山基金會董事長游錫堃表示,將以仰山所在的宜蘭縣作為起點,朝有機村以及有機立法努力。除了將先在宜蘭選定幾個地點,以社區營造的方式推動「有機村」、「有機鄉」、「有機縣」直到「有機台灣」,更積極推動立法。擔任立法召集人的台大農藝系教授郭華仁,也在上週六(5日)「聯合國糧農組織(FAO)與有機台灣──以宜蘭經驗為核心」研討會上提出草案的精神與構想。
石油決定化肥、農藥及糧食價格 有機才能提升糧食安全

郭華仁表示,從2008年糧食危機導致多國暴動,引發全球關注,研究發現石油價格偏高是主因,之後的糧價也一再印證糧價上漲和石油價格的關聯。這項事實對於高度仰賴糧食進口的台灣是一項警訊,他指出,慣行農法就是石油農法,在人類歷史相當短暫,人類大部分時期都是不使用石油就能夠耕作生產,可見依賴石油的農業並非唯一的選項。

仰賴石油運輸的化學肥料以及農藥,也嚴重傷害農地以及水資源。郭華仁說,西部海岸漁獲減量,除了工業污染,可能也應關注肥料的使用所導致的海水缺氧,世界各國也逐漸關切這項由化肥所造成的海域死亡。而土地中的養分以及微生物也因化學肥料以及農藥而消失,土壤中的動物和菌類是土壤免費的長工,卻都被趕走或殺死了。

與自然環境共生的有機農法,其實一直都存在,1972年法國農協所推動的國際有機農業運動聯盟(International Federal of Organic Movement,簡稱IFOAM)揭櫫了有機農業的四大原則:健康、生態、公平、謹慎,讓有機農業更熟為人知。郭華仁表示,隨著有機農業日益擴增,制訂適當的有機操作規範,加上可信的審查驗證制度,對於有機產品把關,成了不可或缺的手段,既能保護有機市場也能保護消費者權益。
有機立法多國已實施

歐盟的農業政策即從補貼增加產量轉變為補貼環境,讓農業功能多元化,1991年推出有機農業法規,規範相關事項。日本也於2006年制定促進有機農業的法令,韓國則於1997年即制定「親環境」農業促進法,將驗證以及促進有機耕作合併於此法中;菲律賓2010年也完成相關立法。

台灣雖於2007年公布實施《農產品生產及驗證管理法》,農產品必須經過有機驗證才能標示為「有機」,但仍缺乏促進有機農業的政策;另一方面,台灣有機耕作面積進展極其緩慢,從1996年至今面積從160公頃增加為4043公頃(0.5%),以這樣的速度,無法在石油荒之前將所有耕地轉型成有機農業,因此需透過政策面推動,才能迎頭趕上。

郭華仁也提到,推動有機農業最大的癥結在於觀念轉變難,轉型期3年這段期間產量會減少、不當噴灑農藥,造成緊鄰的農地污染、驗證方式以及通路,而這些都有待法令制定相關規範。
推有機  催生促進條例

仰山基金會已於3月5日提出「有機農業促進條例草案」20條法案,其總則闡述法令目標以及中央與地方主管機關之權責(第1至第6條);其次,施行架構(第7、8條)則規範中央與地方政府執行單位之設置,其中又規範中央設置「國家有機農業促進審議會」,委員比例民間代表14,官方代表7,用以擬定有機農業促進方案,並監督其執行情況。

具體實施方案(第9至第18條)中,針對政府有機農業促進方案中主要項目、要點,包括有機產業與環境之調查監控與維護、有機生產區之設置、有機農業之驗證與登記、有機經營者之協助、有機農業之計畫生產、有機資材之管理、有機農產品之通路、進口有機產品之規範、有機農業研究與教育之轉型、消費者之有機教育等。
有機立法 多位立委有共識

今年3月29日游錫堃及高志鵬等多位立委就曾召開記者會呼籲政府面對高油價、低糧食自給率的問題,應正視有機農業的發展,明確立法、推出政策輔導現行農業轉型有機。

來自宜蘭的有機小農賴青松指出,目前進行的有機生產大部分都是個別的農戶,政府沒有明確的政策指向與輔導措施,間接提高了轉型有機生產的門檻與成本;而行健村的張美表示,有機農業無法做大,在於政府未提供補助與輔導,他希望政府能聽聽小農的心聲,有機立法能早日完成,讓有機生產者有所依歸。

幾位立委都表達有機立法的必要性,立法委員陳亭妃也提出幾項具體作為,包括要求農委會立即著手規劃,先逐步調低對農藥化肥的補助,鼓勵農民使用有機肥;另現行的休耕補助也應與有機農業的推動結合,劃定區域、整合農地休耕再給予補助,讓休耕的土地在符合有機的標準後復耕,在顧及農民生計前提下,逐步讓農業轉型為有機生產。

……..文章來源:按這裡


立委催生 食物銀行 讓弱勢族群免挨餓

作者: 陳文信╱台北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2012年5月4日 上午5:30

中國時報【陳文信╱台北報導】

國內物價飆漲,民眾荷包縮水,低收入戶更面臨生存危機,時傳弱勢家庭三餐不繼悲劇。然而,台灣每年浪費二百多萬公噸食物,足以讓低收入戶廿年免於挨餓。為改善糧食分配不均問題,有立委引進國外經驗,催生台灣版「食物銀行」,展開「搶救飢餓大作戰」。

民進黨立委林佳龍昨天與全球食物銀行網絡(Global Foodbanking Network,GFN)亞洲代表奈米茲在立法院舉行記者會,宣布推動「食物銀行」計畫,他並將提案修法,推動台灣設置國家級食物銀行,以建構更綿密的社會安全網。

林佳龍指出,「食物銀行」的社會福利機制已在歐美行之有年,創設精神是讓民眾家中多餘的糧食,可經由食物銀行送給需要的人;企業、量販店裡賣相不佳或即將過期前的物資,不必丟棄或退回廠商,能透過食物銀行轉送各收容機構、課輔團體等弱勢團體。

他說,台灣若能設立全國性「食物銀行」,並在各地設分行,可使各縣市糧食救濟資源的物資可互相支援、互補有無;此外,台灣是颱風、地震等天災的密集地,食物銀行也能立即提供物資給災民及救災人員。

他表示,近年台灣的蔬菜、水果等農產品常因生產過剩而價格慘跌,導致農民血本無歸。若有食物銀行,農糧署可調節季節產能,將庫存或過剩的農產品送到食物銀行,讓受助戶不侷限於吃罐頭、麵條等乾糧,也有生鮮蔬果、肉類可享用。另方面可平衡供需,避免農產品價格浮動。

環保署統計,台灣每年約浪費二五八億元食物,這些糧食資源若有效利用,可讓全國十一萬低收入戶免於飢餓,也省下要把這些糧食丟棄的垃圾掩埋、焚化資源。

林佳龍表示,油電雙漲讓物價水漲船高,許多低收入戶的生存危機已「兵臨城下」,食物銀行能提供基本糧食和生活日用品,協助經濟弱勢與亟需急難救助的民眾解決燃眉之急。

……..文章來源:按這裡


微評-每年浪費兩億人糧食

作者: 本報訊 | 旺報 – 2012年4月23日 上午5:30

旺報【本報訊】

隨著城鎮化推進,大陸糧食供求將長期處於緊平衡狀態,農產品貿易逆差,主要農副產品價格上漲。但大陸食物浪費驚人,餐飲業每年倒掉兩億人一年的口糧。糧食安全是國際社會共同關注的焦點問題,大陸在制定國家糧食安全戰略的同時,更應倡導節儉的糧食消費,反對鋪張浪費。

……..文章來源:按這裡


Life中情局:高雄市電影館「地球防衛軍X美好生活」影展

作者: 唐澄暐 | 台灣立報 – 2012年4月16日 下午8:46

為了呼應高雄市邁向低碳城市、環境友善都市的願景,高雄市電影館特別企劃「地球防衛軍X美好生活」影展,精選國內外環境影片,包括時下熱門的瘦肉精、禽流感、氣候暖化、都市更新以及節能減碳等,並舉行7場映後座談,讓市民在影音娛樂與專家導讀的過程中,進行環境教育的影像洗禮,一同追尋未來美好生活的契機。「地球防衛軍X美好生活」影展並結合4月22日地球日,邀請微風市集於電影館舉辦「在地飲食,好樂活」活動,讓市民朋友有吃有玩還能增長知識,深入認識大高雄的友善農業。

其中李惠仁的《不能戳的秘密之至今全紀錄》除了完整呈現去年發表的紀錄片內容,並收錄李惠仁近兩年的最新發現與第一手紀錄。《沉默的食物》,則是探討同樣攸關食物安全的瘦肉精、生長激素、農藥議題,透過導演親身走訪歐陸的農業生產區,帶領觀眾一睹農產品工業化的真相。《沒問題俠客修理世界》則讓觀眾一睹兩位行為藝術家的創意革命,包括假扮企業發言人騙過BBC進行黑心告白全球轉播。

韓國的《可愛地基主》則是透過動畫,以溫暖詼諧的方式揭發都市更新的不公義現象展。日舞影展強片《熟男減碳日記》則是呼應生活減碳的世界趨勢,透過男主角身體力行的減碳紀錄,思考現代生活的諸多浪費與對環境的傷害。

影展為了呼應《環境教育法》的落實,也特地為大高雄的師生與親子準備環境電影教案,包括美濃在地創作的《鴨子‧鴨子》和紀錄中國中學生環境課程的《畫在牆上的夢》,透過美濃龍肚國小與中國向陽中學的環境教育過程,讓觀眾能在影片中學習如何帶領孩子認識環境教育的真諦、從小學習如何愛地球。

講座則邀請到導演李惠仁、台灣減碳第一把交椅張楊乾、高雄市議員吳益政等專業講師,深入討論禽流感、瘦肉精、都市更新、生活減碳等台灣重要的環境議題。4月22日地球日,也將舉辦「在地飲食,好樂活」活動,帶領市民朋友深入認識餐桌上的食物,了解健康飲食的友善農業方法。

影展影展預售票已於兩廳院售票網、全台ibon開賣,為了推廣落實高雄市各級學校的環境教育,憑教師證與學生證將享有8折的票價優惠,全程參與映後座談也可獲得環境教育研習時數認證。更多影片資訊及售票資訊請洽官網http://kfa.kcg.gov.tw或Facebook「高雄市電影館」。

時間:4/17-29

地點:高雄市電影館(高雄市鹽埕區河西路10號)

洽詢電話:07-551-1211

(整理/唐澄暐)

……..文章來源:按這裡


德銀遠東:穀物價格漲勢未歇

作者: 何宗陶 | 中時電子報 – 2012年4月6日 上午5:30

工商時報【何宗陶】

美國農業部公布種植展望報告與糧食庫存報告,竟成為帶動糧食價格勁揚主因!德銀遠東DWS全球神農基金經理人劉坤儒表示,未來美國穀物供給將持續吃緊,糧食價格將持續上漲。

上週五穀物價格大漲,小麥上漲7.88%,為自2011年10月中以來最大漲幅;玉米上漲6.62%,為自2010年7月以來最大漲幅;大豆上漲3.50%,為5個月以來最大漲幅。

劉坤儒表示,農產品價格持續上揚,將使得農場收入增加,農夫增加農作物種植意願,也提高種子、化學肥料、農藥與農機等農業投入使用以增加產量,持續看好農業上游的農產品、種子、化學肥料、農藥與農機等產業。

劉坤儒表示,今年美國穀物總種植面積達2.257億英畝,較2011年2.213億英畝增加2%,不過低於市場預估的2.278億英畝。

種植展望報告顯示對玉米價格走勢較不利,對大豆價格走勢較為有利,因南美洲乾旱造成巴西、阿根廷與巴拉圭等國家大豆產量減少,種植展望報告更進一步加深大豆供需吃緊,預期大豆價格將較有機會表現。

Facebook 馬上按讚 加入Yahoo!奇摩新聞粉絲團

……..文章來源:按這裡


環保袋備多而不用 非真環保

中央社 – 2012年3月29日 上午9:56

(中央社記者魏紜鈴台北29日電)康健調查發現,7成5的人有3個以上環保袋、近4成受訪者認為紙製品應取代塑膠製品、5成民眾認為穿棉衣是環保,康健雜誌認為,這些似是而非的觀念,不算環保行為。

康健雜誌為了解民眾對環保的認知與綠色消費情形,在2月24日至3月15日,在網路上首次針對「環保IQ」進行調查,共2070名網友參與。

調查結果發現,72.71%的人認為「購買環保購物袋來使用」是一件環保行為,幾乎所有人(97.14%)都有購物袋,74.73%的人擁有3個以上環保袋。

康健雜誌說明,購物袋、環保筷、環保杯這類「綠色商品」,對環保的貢獻在「重複使用」,應盡可能多次重複使用手邊的每個袋子,即便是重複利用塑膠袋,也能對環境有幫助。

此外,調查也顯示,超過一半的人以為「天然、有機」就等於環保,50.43%的人認為穿棉質衣物是環保的,39.66%的人覺得該用紙製品來取代塑膠製品。

康健雜誌表示,貼有「有機農產品標章」的食品,意謂生產者遵守自然資源永續原則,不用化學肥料農藥、肥料及添加物,的確是環保的生產方式,「但有機產品若遠渡重洋而來,可能就不如當地、當季生產食物來得環保。」

種植棉花需使用大量殺蟲劑及肥料,染整棉花過程也會製造廢水,其實一點也不環保。康健雜誌建議,民眾可選「有機棉質衣物」,不僅對環境友善,也較無農藥殘留問題。

至於使用紙還是塑膠製品,康健雜誌說,最環保的作法,應是盡量不要使用一次性、用過即丟的東西,改以自備環保備品才是真正環保。1010329

Facebook 馬上按讚 加入Yahoo!奇摩新聞粉絲團

……..文章來源:按這裡


美強銷毒牛 大學生:民主之恥

作者: 許純鳳 | 台灣立報 – 2012年3月18日 下午10:03

【記者許純鳳台北報導】反美牛聲浪日益高漲,家庭主婦、豬農齊上街頭反美牛,大學生也站出來怒吼。以台大大學新聞社為主的10多名學生,16日聚集在美國在台協會辦事處旁,高喊「拒絕美國毒牛,還我糧食安全」,痛批美國為了進口含瘦肉精的牛肉,對台灣施壓,違反民主立國精神,一名學生拿出瓦斯噴槍,欲焚燒自由女神像,不料瓦斯噴燈才冒出火苗,大批員警立刻衝上前制止,雙方爆發衝突,兩名與會者被警方帶走。

▲以台大大學新聞社為首的10多名學生,16日聚集在美國在台協會辦事處旁,高喊「拒絕美國毒牛,還我糧食安全」,要求美國正視台灣民眾對瘦肉精的疑慮,尊重台灣的糧食自主權。

(圖文/許純鳳)

糧食自給率堪憂

透過網路號召,短短兩三天促成10多名大學生的反美牛行動,他們在美國在台協會辦事處旁,手舉抗議海報,高聲怒吼「反美牛,反傾銷」、「美國賺美金,我吃瘦肉精」口號。台大張同學痛批,美國將大量農產品外銷到其他國家,致使美國農產品已佔台灣31%的熱量供應,顯見台灣對美國的依賴,如果含瘦肉精的美牛強行叩關,對台灣日益低落的糧食自給率無疑是雪上加霜。他們要求美國政府正視台灣民眾對於瘦肉精疑慮,尊重台灣的糧食自主權。

台大林同學則提到,食物安全問題已經演變成政治議題,美牛成為TIFA(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的談判條件,沒想到執政當局竟枉顧民眾健康,企圖開放美牛,他憂心,一旦允許含瘦肉精的美牛進口,接下來也沒有理由反對美國的豬肉、雞肉進口,食品安全隨之失守,他呼籲美國停止粗暴的行徑,傾聽台灣老百姓的心聲。

警方執法過當

該場抗議行動中,警察、學生之間火藥味十足,衝突不斷,早在行動開始前,警方大陣仗佈署至少50名手持盾牌的員警,組成一層層人牆,排列在美國在台協會辦事處門口前以及人行道上,防止學生越界。警方解釋,美國在台協會辦事處前屬於集會遊行的禁制區,僅能在其外圍抗議,經協調後,學生願意遵守。

不過,抗議行動開始後,學生企圖焚燒自由女神像,使雙方衝突達到最高點,學生剛點火,成群員警衝上前阻止,沒收瓦斯噴槍,雙方爆發激烈的口角肢體衝突,最後警方強行拖走不願出示證件的張同學、姚姓民眾,引發其他同學強烈不滿,怒批警方濫用職權。

台北市大安分局瑞安街派出所所長楊志傑解釋,點火行為涉嫌公共危險罪,兩人又拒絕出示證件接受盤查,依法帶回警局。奇怪的是,遭員警帶走的兩人並非點火者。經過半個小時,兩人平安離開警局,不過,台大蔡同學指出,返回學校途中,有警方尾隨,要求提供點火者姓名證件,否則將強押回警局,質疑警方執法過當。對此,楊志傑解釋,警方看過蒐證帶之後,確認點火者,依法盤查其身分。但是學生對於警方大動作,仍感不解,他們說,執政當局意圖開放美牛,才是真正犯了公共危險罪。

Facebook 馬上按讚 加入Yahoo!奇摩新聞粉絲團

……..文章來源:按這裡


糧食 爭取穩定產量逾10500億斤

作者: 特派記者何明國、林琮盛、宋丁儀╱北京報導 | 旺報 – 2012年3月10日 上午5:30

旺報【特派記者何明國、林琮盛、宋丁儀╱北京報導】

大陸農業部長韓長賦昨天表示,今年要千方百計保持糧食生產穩定發展,爭取穩定產量在10500億斤以上。

韓長賦說,去年大陸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呈現增糧增收好形勢,而且是大豐收的年景,有「五個首次」、「五個超過」。「五個首次」就是糧食總產量達到了11424億斤,首次登上11000億斤的新台階;半個世紀以來首次實現「八連增」;3大主糧(水稻、小麥、玉米)首次超過了1萬億斤;人均占有糧食首次達到了850斤,而糧食安全標準線是人均800斤。

除了糧食以外,棉油糖、果菜茶、肉蛋奶、水產品等十大農產品也是全面增產,這是16年以來的首次。

他認為,「五個超過」主要是在收入方面,去年農民人均純收入實際增幅超過兩位數,達到11.4%;增幅超過城鎮居民3個百分點;當年增加1050元(人民幣,下同)超過1000元;中西部地區農民收入超過東部;工資性收入和轉移性收入增幅均超過了20%。

韓長賦表示,農業部今年提出要千方百計保持糧食生產穩定發展,爭取穩定產量在10500億斤以上;千方百計促進農民繼續增收,爭取增幅保持在7.5%以上。努力確保不發生重大農產品品質安全事件和區域性重大動物疫情,有效保障農產品的供給。

Facebook 馬上按讚 加入Yahoo!奇摩新聞粉絲團

……..文章來源:按這裡


看準糧食商機 外企非洲徵地

作者: 陳玫伶 | 台灣立報 – 2012年2月26日 下午9:45

【編譯陳玫伶整理報導】據《英國國家廣播公司》報導,來自國際環境發展學會(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IIED)的科圖拉(Lorenzo Cotula)針對大規模收購非洲農民土地的問題進行調查,表示土地徵收已成為非洲大陸最重要的議題之一。

過去幾年,許多企業和外國政府向非洲國家租借大片面積的土地。不少評論家警告,貧窮農村的居民被迫遷移,農業企業將導致務農家庭變得更加邊緣化。但也有人認為,外資能幫助非洲創造就業機會,增加出口量並促進科技發展。

媒體關注徵地議題已有3年,有關地理環境、利害關係、土地使用和影響等資料越來越多,其中還包括影像紀錄。世界銀行2011年發布的媒體報告中,記載2008年和2009年之間的土地交易情形。

全世界的土地交易面積大約是6千萬公頃,相當於烏克蘭的面積,其約4千萬公頃的土地交易發生在非洲。所有的證據都指出,土地徵收日益增加,已達到前所未有的規模。此外,非洲還出現超大面積的單比交易,像利比亞近來就簽署一筆22萬公頃土地的同意書。

聯合國糧農組織統計,剛果民主共和國有48.8%的農地被售出,是農地交易當中比例最高者;其次是莫三比克的21.1%;第三名是烏干達的14.6%。

企業之所以要獲得土地,是因他們預見全球糧食價格將提升,因此投資農業有利可圖。有些政府也支持到海外獲取農地,希望藉此來保障國民的糧食安全。

孟加拉Nitol-Niloy Group的阿爾麥德(Abdul Matlub Ahmad)認為,地廣人稀的非洲是他們第一投資選項。他說:「我們在烏干達和肯亞尋找機會,那裡的人不像我們吃很多米飯,所以我們可以把10%到30%的米糧在當地銷售,其餘出口以確保孟加拉糧食安全。」

霸道徵收 損害權益

許多非洲國家長年忽視農業的重要性,而投資人則將重點放在打通非洲國家的農業市場,並增加作物的生產力。然而有愈來愈多證據指出,並非所有的農業投資都是成功的。

綜合世界30份報告,發現許多投資方案因為土壤不夠肥沃、財務困難或空洞的投資計畫而失敗。舉例來說,莫三比克和坦尚尼亞就發生放棄生質能源的投資計畫。

即時投資方案是獲利的,扶貧的目的還是難以達成,期待新增的工作機會稀少,不僅非長期僱用且薪資偏低,而公共收入的免稅制度仍受限制。

有的貧窮人民失去世代支持他們生計的土地、水和自然資源。像烏干達就有2萬人被驅逐出農地,衍生許多司法纏訟。

並非所有的交易都是徵收土地,端視當地的時空背景,投資者的經商紀錄、土地租用的名目和是否取得地主的同意權。對當地居民來說,若土地交易是被迫成立的,之後的結果都也多不盡人意。

國際企業、政府和土地所有者間存在權力不均的現象,許多交易過程不透明且未徵詢過在地人的意見。非洲許多地區的農民、牧民和採集者對自己的土地的權益掌控度薄弱,大多數人沒有證明土地所有權的文件,許多土地歸政府所有,而政府將土地分配給投資者,而不是站在保護農民的立場。

即使投資這帶著良好立意前來,但當地農民仍面臨土地被剝奪的風險,有的投資者則透過法院來解決土地爭端。

支持小農 創造雙贏

阿爾麥德抱持不同的看法,他說:「我們知道許多外國投資單位在非洲徵地,但大部分是富有國家和早先的殖民國,而幾乎和非洲國家一樣貧窮的孟加拉不在其列,我認為我們可以肩並肩一起快樂共處。」

阿爾麥德的公司預計再投資案中提供技術協助,也希望可以混合孟加拉和非洲的種子,培育新的稻米種。此外,計畫會幫助孟加拉的農人遷移至非洲,並提供他們設備和土地。

家庭小農是非洲農業骨幹,如果給他們機會,將有可能與全球市場競爭。在迦納就約有6萬名小農共同種植可可樹20年之久,其產量佔據英國巧克力製造商45%的原料來源。

全球糧食需求和農產品為非洲農民創造無數機會,公共政策和基礎建設的需求前所未有,證據顯示私有投資者藉由支持在地小農,有助於改善產量和市場可近性。

許多企業成功地引進小農作為原物料供應來源,並且投資生產線的其他活動,以確保小農的產量平穩,並改善他們的生活。

在馬利和尚比亞,有些投資顧及公平性問題,因此讓許多農民組織持有投資企業的股份,不僅分享獲利也握有發言權。許多認為,是促進農業現代化,必須進行大型農業栽種的投資,並由政府及業者來主導農業發展。但證據顯示,這是錯誤的方向。要提振非洲農業並增進全世界的糧食安全,重點在於投資農民而不是投資土地。

Facebook 馬上按讚 加入Yahoo!奇摩新聞粉絲團

……..文章來源:按這裡


糧食自給自足 陸現代農業發展目標

作者: 記者龔俊榮╱綜合報導 | 旺報 – 2012年2月15日 上午5:30

旺報【記者龔俊榮╱綜合報導】

大陸國務院公布「現代農業發展規畫」,這是大陸官方第一次明確提出未來5至10年農業建設目標,東部沿海、大城市郊區和大型墾區等條件較好區域要率先推動農業現代化,到2020年主要農產品優勢區域也要跟進這股現代化浪潮。同時,無論國際糧食市場如何變化,未來大陸糧食自給率將朝100%邁進。

大陸農業部昨天舉行記者會,農業部新聞發言人、總經濟師陳萌山和發展計畫司司長錢克明等解說「全國現代農業發展規畫」的相關內容。這是官方第一次公布農業現代化發展目標。事實上,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去年底就明確表示,將加快推動農業現代化,這項規畫就是落實這項理念的具體行動。

新華網報導,陳萌山指出,這次規畫最大亮點是從定性與定量等2大面向 明確揭櫫未來5至10年農業現代化的奮鬥目標,不再是口號而已,而是要具體落實推動各項政策,確切執行每一步驟,邁向既定目標。

展望2020年,在農業全面現代化後,老百姓的「米袋子」、「菜籃子」、「油瓶子」將更加充盈、豐富與安全,農業「靠天吃飯」局面得到大改變,農業新技術、新品種廣泛普及,新型農民和新型經營主體則愈來愈多。

陳萌山說,這項農業現代化政策將從東部沿海、大城市郊區與大型墾區等相對條件較好區域先做,今年農業部就準備在黑龍江墾區召開一次全國現代農業建設的發表會。

在糧食自給率方面,將牢牢抓住糧食安全的飯碗,目前糧食綜合生產能力達5.4億噸以上,且不管國際糧食市場如何變化,都能確保大陸糧食供應不虞匱乏,包括大米、小麥、玉米等穀物自給率已逾95%,幾近百分之百。

Facebook 馬上按讚 加入Yahoo!奇摩新聞粉絲團

……..文章來源:按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