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盟走過25年 堅持反核挺台灣

自由時報 – 2012年10月29日 上午4:26

救水、護生態等多有貢獻

〔自由時報記者劉力仁/台北報導〕國內資深環保團體、台灣環境保護聯盟昨天度過二十五歲生日並舉辦環境運動回顧展,反核運動貫穿環保聯盟二十五年歷史。另外,反五輕、反六輕、反七輕、反八輕(國光石化)運動,反高爾夫球場救水源、保護杉原海岸運動、阿塱壹古道,環保聯盟都有不可磨滅貢獻。

解嚴前台灣公害事件頻繁

回憶當年創立艱辛過程,環保聯盟創會會長施信民表示,解嚴前台灣公害事件頻繁,包括反杜邦、反李長榮化工、反三晃農藥廠,還有六輕興建等等,台灣環保意識剛啟蒙。

當時很多參與反公害運動學者、民眾認為台灣環境保護工作缺乏法令、制度,民間應該組織起來,有系統地推動環保運動,所以歷經一年時間籌組「台灣環保聯盟」。施信民說,當時內政部要求名稱依法必須為「中華民國環保聯盟」或「台灣省環保聯盟」,他向內政部強調「台灣」是指「生態區域」,但並未被接受。

成員被監聽 已是家常便飯

所以剛成立之際,對外雖以「台灣環保聯盟」舉辦各種活動,但內政部登記的是「台灣環境雜誌社」,一直到二千年「凍省」之後,台灣省正式消失了,內政部才接受「台灣環保聯盟」這個名稱。而環盟成立之後,重要成員被情治單位監聽,卻是家常便飯。

核四停建又復建 是一挫折

施信民並說,環保聯盟成立二十五年來兩個最大挫折,一個是一九九九年貢寮反核,不幸造成保警死亡,反核人士高清南、林順源被關;第二個挫折是二千年民進黨政府宣布核四停建,但後來又復建。

環保聯盟前會長、現學術委員召集人徐光蓉感嘆,「二十五年來,很多環保運動都沒有成功」,但值得欣慰的是,社會環境保護意識有所提升,她強調節能減碳不是只有拔插頭關燈而已,政策執行面需要努力的地方太多。

一路走來 帶動環保意識

昨天回顧展,多位環保健將到場,反杜邦的粘錫麟、反五輕後勁的蔡朝鵬、反台化廠的楊文彬、余勝津、森林保育先驅者賴春標、甚至一九九五年在核二廠發現「秘雕魚」的范正堂都到場。現年七十六歲的范正堂回憶,當年發現「秘雕魚」時,直說「好可惡」,這麼嚴重的污染,台電還一直說沒問題。

施信民形容,這些人士都是環保運動先行者,他們當年和許多民眾無私付出,是支持環保聯盟一路辛苦走來,堅持保護台灣環境的重要動力,回顧這段過程,讓他感動不已。

……..文章來源:按這裡


為環境發聲 環保聯盟堅持25年

作者: 本報訊 | 台灣立報 – 2012年10月28日 下午10:24

【記者呂苡榕台北報導】為了搶救環境,25年前,多位學者組成「台灣環境保護聯盟」投入環保運動。歷經反五輕、反核、反公害,28日舉行回顧記者會,環盟坦言,雖然大大小小的運動曾獲得不少勝利,環境破壞仍持續進行,環保聯盟會堅持下去。

環保聯盟創會會長施信民表示,25年前的台灣環境與現在差異很大,處處烏煙瘴氣、垃圾滿地,現在整體環境與民眾的環保意識提升許多。但25年來,政府仍以「開發」為核心信念,到處破壞環境。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董事長陳曼麗回憶,許多民眾感覺環境遭污染,卻不知發生什麼。當年後勁五輕附近的居民,發覺飲用地下水變得渾濁,充滿油味,懷疑五輕偷將污水排進水源裡。

居民沒證據,中油矢口否認,強調國營企業不可能做這種事。

居民收集地下水送到施信民的實驗室檢驗,發現分子組成與五輕廢污水分子一樣,證明污染來源。因為環盟,民眾才有足夠證據向經濟部要求後續處理。

環保運動努力走過25年,許多污染與公害仍未解決,環保聯盟學術委員會召集人徐光蓉感慨,當今的污染比起過去更不可見。環保運動希望讓有限資源得到最多利用,而且是被多數人使用。

外界對環保運動的誤解,成為環保運動的阻力之一。徐光蓉強調,可用最少資源創造最大效益的企業,最有創造力,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根本不是對立概念。

環保聯盟現任會長林文印強調,他們會持續朝「環境價值的深化,與建構普世的環境人權」努力邁進。

……..文章來源:按這裡


1016世界糧食日 9.25人口億飢餓中

NOWnews – 2012年10月15日 下午7:33

記者陳心雅/新竹報導

10月16日是世界糧食日(World Food Day),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於2011年的統計,全球飢餓人口仍高達9.25億人,平均每6秒就有1名兒童死於飢餓或營養不良。

長期投入飢餓救援的台灣世界展望會在世界糧食日的前夕,呼籲各界不可輕忽糧荒問題,對處於飢餓威脅的人們,特別是最需要幫助的兒童,更應給予關懷,並且付諸行動降低糧荒所帶來的嚴峻影響。

1981年,第20屆聯合國大會選定10月16日為世界糧食日(World Food Day),目的在提高全世界對糧食發展和農業生產的重視,並一起面對全球糧食短缺的問題。

今年世界糧食日的主題為「辦好農業合作社,糧食安全添保障」(Agricultural cooperatives ─ key to feeding the world),聯合國糧農組織呼籲以農業合作社的方式,提高糧食產量及品質,以減緩世界飢餓危機。在現今每八人即有一人飢餓的時刻,世界展望會呼籲大眾關注緊急救援糧荒的需要,更透過社區發展的方式一步步努力,消減飢餓與營養不良的情況,藉由水資源及生計方案,如開闢菜園、挖掘水井等,加強社區未來因應糧食短缺的能力。

由於氣候變遷,降雨不足,水資源缺乏,數個東非國家在2011年遭逢60年來最大旱災,導致糧荒問題。但在肯亞的塞谷尼村(Nthunguni),透過世界展望會於2007年在當地修建水井,並發展水源管理計畫,讓水井不只是提供足夠的家庭用水,還可應用在畜牧與菜園灌溉上。水源管理計畫帶來社區轉變的功效,因有效管理運用水資源,塞谷尼村就有條件可以嘗試滴灌和穴植(zaypits)等新興耕作技術,甚至發展出乾旱地區少見的水產養殖,實現社區居民自給自足的夢想。

世界展望會在肯亞塞谷尼村的成功案例,說明了只要有妥善的規劃與措施,即使遭逢天災困境,環境條件漸趨不利,但生活不至絕望,反而能產生新的生機,有效解決糧荒問題。

糧食問題不容輕忽 行動響應第24屆飢餓三十搶救危飢兒童

在國內,台灣世界展望會透過「飢餓三十人道救援行動」,長期努力在全球各地的人道救援行動,搶救生命免受死亡和疾病威脅,以及帶給流離失所與心靈創傷的人們安慰。台灣世界展望會西區辦事處朱玉欣主任呼籲各界應採取行動來消弭飢餓危機,不管是個人響應或是團體行動,不分力量大小,結合政府與民間力量,共同解決飢餓問題。

去年,新竹、苗栗地區超過三千五百人人透過自辦體驗飢餓營會回應非洲糧荒。第24屆飢餓三十人道救援行動已於9月1日全面展開,朱玉欣主任鼓勵各界一同響應,讓飢餓三十人道救援行動成為對抗世界糧食危機的起點。

鼓勵您與您的親朋好友、工作夥伴,一起加入飢餓體驗DIY,親自體驗飢餓的感覺,並投入HUNGERFREE行動,捐款募集生命糧,維繫全球陷於糧荒中飢餓、營養不良的孩子一命。2013年2月2~3日,飢餓勇士大會師活動即將於高雄國家體育場舉行,目標號召3萬5千名飢餓勇士,一同搶救危飢兒童。台灣世界展望會邀請您,別讓愛與關心間斷,要傳遞生命的希望給全球糧荒中的孩子,立刻行動,搶救危飢兒童。

……..文章來源:按這裡


克服糧荒 世展會協助非人闢菜園、挖水井

自由時報 – 2012年10月13日 上午4:28

〔自由時報記者楊久瑩/台北報導〕全球糧荒頻傳,聯合國將本月十六日訂為「世界糧食日」,世展會除展現協助各國糧困展生機的成果,也已開始受理「飢餓三十人道救援行動」DIY營隊報名,明年亦將在高雄舉辦的三萬五千人「飢餓勇士大會師」。

面對糧荒困境,聯合國呼籲各國透過農業合作社的方式,提高糧食產量及品質。世界展望會除提供緊急救援,也將透過開闢菜園、挖掘水井等水資源及生計方案,加強社區因應糧食短缺的能力,讓更多國家的民眾有能力因應天災,克服糧荒。

二○一一年,西非的馬利發生嚴重的旱災,在世展會協助設立的布哇吐計畫區菜園,卻生機盎然。太陽能驅動的滴灌系統利用太陽升起時,產生電力將水加壓打到儲水槽內,再沿著鋪好的水管灌溉蔬菜,讓家庭與社區終於擺脫了糧荒及貧窮的惡性循環。

至於肯亞的塞谷尼村因世展會的水源管理計畫,讓水井不只提供家用水,還可應用在畜牧與菜園灌溉上,發展出滴灌和穴植等新興耕作技術,甚至發展出乾旱地區少見的水產養殖,實現社區居民自給自足的夢想。

人道救援營隊報名

台灣世界展望會將舉辦第二十四屆「飢餓三十人道救援行動」,相關辦法可上台灣世界展望會官網:www.30hf.org.tw查詢,或洽飢餓專線:(○二)二一七五一九九五。

至於十一月起將開放報名的「飢餓勇士大會師」,則將於明年二月初在高雄國家體育場舉行,目標將號召三萬五千名飢餓勇士,一同體驗飢餓並投入捐款募集「生命糧」行動,搶救全球陷於糧荒中飢餓、營養不良的孩子。

……..文章來源:按這裡


中科四期二林園區開發案 許可撤銷

作者: 王己由╱台北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2012年10月12日 上午5:30

中國時報【王己由╱台北報導】

引爆經濟和環保輕重議題的中科開發案,台北高等行政法院十一日審結中科四期「二林園區」開發許可案。合議庭認為環保署與內政部當初有條件通過環評報告審查,但二林園區的水源供應、廢水處理等問題都沒有解決,違反相關法令,再加上目前進駐廠商不多,判決撤銷內政部的開發許可,創下首例,但本案還可上訴。

至於先前政府擔心,撤銷核准開發許可書,將對國家的公共利益造成嚴重影響,合議庭在判決中特別指出,目前二林園區,國科會雖核准四家廠商進駐、總核准金額廿八億五千萬元,但僅投資一億元的愛民衛材公司正建廠中,如撤銷確定,國科會損失有限。

本案是由二林園區附近的楊振典等八十五位居民、環保人士提出訴訟。受委任的律師蔡雅瀅表示,整體而言本案是一件進步的判決,惟對於土地徵收浮濫的合法性問題,更值得各界重視,法官未一併審酌,難免有些遺憾。

行政院國科會三年前核准中科四期二林園區開發計畫,預計投入五百多億,開發面積將近九百公頃。不過當地居民、環保團體認為開發後對環境影響極大,在向行政院提出訴願被駁回後,向台北高等行政法院提出行政訴訟,要求撤銷內政部的開發許可。

合議庭審理後認為,內政部開發二林園區,將過度徵收二林地區的農地,違反國土有效利用、國家資源合理配置原則,甚且還將惡化我國的糧食安全、永續發展。內政部未優先考量科工園區及工業區都有過度開發、大量閒置土地未利用情形,沒有再以鉅資開發中科四期園區的必要性。

同時,二林地區目前是彰化縣地層下陷最嚴重的地區,園區內的水源供應、廢水處理問題都沒有解決,屆時很有可能超抽地下水,讓地層下陷的問題更加惡化。內政部區域計畫委員會九十八年十一月通過二林園區開發許可時,大度攔河堰未確定可開發,在水源供應工程有問題下,忽略二林基地的「致命缺點」,內政部作成開發許可確有不當,應予以撤銷。本案還可上訴。

……..文章來源:按這裡


甲級廢物處理場 設立田間居民憂心

客家電視台 – 2012年10月11日 下午8:04

【李鴻祺 南投草屯】

在南投縣草屯鎮有一位環保業者,申請設立了甲級廢棄物處理場,未來要進行醫療廢棄物的處理,並且已經獲得南投縣環保局的核准許可,但是地方居民卻是憂心忡忡,因為這家環保公司設立的地點,是在大片的農田中間,周邊都是灌溉溝渠,而且下游,還有5座自來水取水井,鎮民擔心水源會受到高度汙染,不過業者也出面澄清,不會有汙染問題出現,也願意和居民面對面溝通。

南投縣議員 廖梓佑:「這個廢水如果排放到隘寮溝來,我們草屯人的飲用水,就會出問題,都會被汙染到了。」

因為這家甲級廢棄物處理場,就設立在農田中間,讓草屯鎮民相當擔心,未來如果業者,把廢水排到隘寮溝,那麼整個草屯鎮的飲用水,都會受到嚴重的汙染。

南投縣議員 廖梓佑:「它現在的廢水排放,就會汙染整條隘寮溝,而且在隘寮溝的沿岸,有5個自來水的取水口,所以說如果讓它排放廢水,讓工廠設立在這裡,對我們草屯所有居民的飲用水,會造成很大的汙染。」

為了維護自身的權益,所以草屯鄉親就籌組自救會,並且開始進行連署,現在已經獲得很多鄉親的認同,所以決定在這個週末舉辦成立大會,不僅要向業者表達訴求,同時也希望南投縣政府能夠重視民意。

自救會召集人 洪敦仁:「我們對縣政府核准的過程,我們充滿著疑慮,它讓廠商很便宜行事,而且又替廠商遮遮掩掩,這種有一點官商勾結的嫌疑,我們反對這麼烏龍,又不透明的審查,我們堅決反對。」

草屯鄉親 張菊珍:「我們不是要阻擋生意人賺錢,但是他們要交代清楚,到底他們,是怎樣處理環保的問題。」

對於草屯鎮民的指控,環保業者表示,他們都是依照縣府環保局的法規程序申請,所以沒有民眾擔心的汙染疑慮,如果居民仍有疑慮,他們很樂意來為鄉親做解釋說明。

業者代表 陳先生:「高溫它是用蒸氣來加以滅菌,它沒有用到明火直接去燒煮,所以它不會產生所謂的廢氣,那冷凝以後的水是少量,也經過一個消毒的處理,再經過放流。」

自救會表示,大家並不是反對業者設立醫療廢棄物處理場,只是地點並不適合,就算工廠的廢水經過處理,但排放後仍有可能衍生後續汙染問題,對於草屯整體的發展相當不利,所以希望業者以及縣府環保局,可以給鎮民一個合理的回應。

……..文章來源:按這裡


公路總局興建新大樓! 太陽能風力發電產綠能

NOWnews – 2012年9月25日 下午1:04

記者李玲玲/台北報導

交通部公路總局今(25)天表示,以環保、綠能為設計內涵的公路局新建辦公室大樓,將於102年8月興建完成,地點位在台北市萬華區東園街,除了採用環保節能建材外,大樓外牆配置太陽能光電板、風力發電機,種植大量植栽樹木開放空間,以降低二氧化碳排放。

由於公路局現址位在台北市忠孝西路上,緊鄰台北車站、高鐵、台鐵及客運轉運站,這次選擇新建大樓,主要考量建築老舊,且辦公空間不敷使用,考量政府活動資產,配合行政院推動國有公共財產不動產加強處理方案,等待新大樓完工後,就會搬離現址。

對於新大樓採用環保節能建材,公路局表示,將可減少35%二氧化碳排放量,建築外牆增加隔熱性能及開窗面積,減少空調能源消耗及照明,並設置太陽能光電板、風力發電機,預計每年可提供近1萬2000度的年發電量並減少3000公斤以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除了建材外,新大樓設計強調綠化,透過陽台、戶外廣場植栽,估計每年可吸收118.89公噸的二氧化碳,戶外廣場也可作為鄰近住戶休閒空間,同時也將強化危險道路監控設備,讓道路防災應變能夠更即時。

公路局也指出,新建大樓採用可涵養水源「綠屋頂」,除可回收雨水再利用外,更有涵養地下水功能。公路局新建辦公大樓,興建地上12層、地下2層的鋼骨辦公大樓,預計於102年8月完工啟用。

……..文章來源:按這裡


公總新大樓 有太陽能風力發電

中央社 – 2012年9月25日 上午10:42

(中央社記者汪淑芬台北25日電)交通部公路總局新建的辦公大樓很環保,除大量植栽外,還具太陽能及風力發電功能,估計每年提供逾萬度電量。

公路總局新大樓位在台北市東園街,為地下2層、地上12層鋼骨大樓。外觀已完成,將進行內部裝修及綠美化工程,預定明年8月啟用。

公路總局說,新大樓因用環保節能建材,減少約35%二氧化碳排放量,建築外牆還增加了隔熱性能及開窗面積,可減少53%空調能源消耗,及34%照明能源消耗。

公路總局新大樓還設置了太陽能光電板、風力發電機,估計每年可提供近1萬2000度的年發電量,並減少3000公斤以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除了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外,公路總局還將透過陽台的爬藤植物、戶外廣場的草皮、灌木及喬木,為新大樓綠美化。

公路總局說,新大樓的植栽,每年可吸收118.89公噸的二氧化碳,開放式戶外廣場提供鄰近住戶休閒空間,完工後可獲得黃金級綠建築標章。

公路總局新大樓也重視水資源回收利用。大樓屋頂採用可涵養水源的「綠屋頂」,大樓基地為人工地表透水鋪面,除可回收雨水再利用外,還具涵養地下水的功能。

公路總局現在的辦公地點位在台北車站附近,建築已老舊,且不敷使用,舊辦公室配合政府活化資產,另建新辦公大樓。1010925

……..文章來源:按這裡


台電建電纜 應加強溝通

自由時報 – 2012年9月22日 上午4:23

記者廖淑玲/特稿

台電為推動風力發電,同時將澎湖打造為台灣第一個低碳城市,規劃投資二百一十億元,興建一條全長六十六公里的雲林口湖至澎湖海底電纜,未料該工程剛動工,就引發口湖鄉民抗議不斷,如何平息眾怒?讓鄉民免於高壓電、強烈電磁波威脅疑慮?台電與地方的溝通仍需加把勁。

台電興建雲林口湖至澎湖的海底電纜,預定民國一百零三年完工,讓澎湖的發電不僅可以自給自足,還可望支援台灣用電,誠如縣議員林哲凌所言,獲利的是澎湖、台電,然而另一端的口湖鄉民,反而要承受高壓電、強烈電磁波威脅的疑慮,讓人覺得十分不公平。

尤其根據台電所公佈該項電纜興建計畫,可望帶來台灣電線電纜業等相關行業龐大市場商機,甚至帶動澎湖風力發電,成為當地新興產業,更能增加澎湖地區整體的觀光資源及發展,還能解決當地淡水水源缺乏問題,反觀雲林口湖鄉卻看不到任何利多消息,難怪口湖段工程一動工,就引發當地鄉民抗爭不斷,昨天上午更有民眾不惜以肉身抵擋怪手。

台電方面雖一再解釋,該工程送電後產生的電磁場,將遠低於國際標準,籲請民眾不需擔心,然而始終未見台電方面積極作為,或在地方舉辦大型公聽會,難免遭人詬病,如何讓社會大眾免於恐懼?實不容相關單位坐視。

……..文章來源:按這裡


失學少年仲格加 組織牧民做環保

作者: 莫聞 | 環境資訊中心 – 2012年9月21日 上午10:29

作者:謝璧如、莫聞

他是在黃河第一彎──瑪曲大草原上放牧的青年,雖然歷坎坷的成長過程,包括雙親亡故、少年失學,但仍心繫幼時師長的教誨,要關心自己生長的土地、自己的家鄉。現年28歲的他,已經成立一組由和他一樣年輕牧民所組成的環保組織,捐出自己微薄的收入,自費雇車,出錢還出力,草原上那裡有垃圾,那裡就能看見他。他是圖博(藏族)青年仲格加。

多年下來,仲格加的付出贏得社區的敬重,2009年9月,仲格加成立了「瑪曲縣更盼環保聯盟」,這是甘南第一個民間環保草根組織,「更盼」,在藏語中,有「利益公眾」之義。2011年,他們發起在瑪曲縣政府舉辦的格薩爾賽馬會期間,發起「保護溼地」萬人簽名活動。

今年在8月間,連同筆者在內11位台灣環保團體成員,在蘭州「綠駝鈴」與合作市「綠哈達」環保組織的青年陪伴下,驅車前往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考察黃河源的水資源議題,認識當地所面臨的各項環境問題,如溼地退化、草場沙化、生物種群和數目減少、鼠害嚴重、水源短缺、草原垃圾氾濫、礦產開發和工程建設等。就是在這段期間,台灣環團第一次認識了仲格加這名青年。

彰化環保聯盟總幹事施月英聽聞他有「萬人簽名」這麼大的號召力,很好奇是透過什麼辦法達成的?經過深入瞭解,仲格加是個職業牧民,自幼失學,但成年後 回到青海市立學校就讀,和研究鳥類的人士學習,因為老師影響,而有心思在草原上,想在瑪曲上做一點事。因為協助清理神山獲得肯定,逐漸累積了相當的名望。

在瑪曲,大量現代文明的物質進入後,塑膠垃圾氾濫,除了牧民自己製造的垃圾,也包括每年300萬遊客所留下的。

這些垃圾污染了神山、神湖,例如,在瑪曲附近的尕(ㄍㄚˇ)海,是藏民傳統的神湖,但自從政府設立保護區,官方設立的環保工作站並沒有發揮多大作用,民眾帶來的塑膠垃圾隨意丟棄,漫天流竄,其中還包括工作站自己生產的垃圾。公家人員頂多把垃圾收集起來,但沒地方去,只能堆在路邊,當地牧民一開始會撿垃圾,但垃圾成長漫無止境,一撿完了,隔天又有,最後也麻木了。

另外,自從生活中的塑膠製品越來越多,藏人一直以來盛大舉行的賽馬會、香浪節或祭典等大型活動,也開始對環境產生重大衝擊。仲格加雖然小學沒讀畢業,就因為經濟壓力必須輟學回家放牧氂牛,但一名常以當地野生動物入畫、傳遞環保價值的美術教師啟蒙了他,他一直在關注環境。他看見家鄉環境的破壞,開始起而行動。

這裡是黃河源頭,但包括過路的民眾、旅遊的觀光客,把自己吃好喝好剩下的垃圾,沒有收好就走了,隨著日月變化,這些垃圾就流到水中,於是仲格加發動志願活動去撿拾,把水源頭中撿來的垃圾集中起來,只要看到哪邊太髒,哪邊有大活動產生垃圾,就組織大家去。收集之後,雇車載到定點焚燒掉(這是另一項問題,因為垃圾沒地方去,只能集中就地焚燒,這個難題至今無解)。

也因為他們清理了藏民生活中非常重要的神山神湖,行動獲得了牧民肯定。從2008年發起行動開始,本來有23個志願者,到現在,已經成長34個志願者的團隊。

同樣令人感動的是,仲格加雖然因為失學而不太會說普通話,但他非常賣力引入外部資源協助牧民解決草原上的環保問題,現在,基地在蘭州市的「綠駝鈴」和甘南首府合作市的「綠哈達」組織,都通過他和阿萬倉鄉道爾加社的牧民合作,協助他們和不會說普通話的藏民溝通,設立垃圾分類回收桶、建立聯合放牧、共管草原機制等等。

可貴的是,在仲格加的號召下,一批青年得以組織起來,譬如他還在北京大學念書的同胞才讓華毛,寒暑假一回鄉就一定會加入志願者的行列,現在擔任副理事長的輔佐角色;還有才剛考上師範學院的貢保甲,也來幫忙擔任祕書長工作,固定幫助仲格加與漢人翻譯溝通。

仲格加,一名失學青年牧民在瑪曲,體顯了青年自發守護環境的力量。

……..文章來源:按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