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乾旱惡化 糧食價格恐攀高

自由時報 – 2012年7月23日 上午4:24

編譯楊芙宜/特譯

美國遭逢1956年以來最嚴重乾旱,截至6月底,美國本土55%地區為「中度至極端」乾旱,炙熱天候涵蓋整個核心農業地帶中西部,玉米、黃豆、小麥等主要作物都難逃旱象蹂躪,玉米歉收情況預估可能接近1988年乾旱時的水準——年產量減少31%,國際糧食、燃料價格恐將攀高。

根據美國國家氣象資料中心資料,迄至本月,這場逾半世紀以來最嚴重的旱災打破了2202項橫跨全美的高溫紀錄,另外787項打平過去紀錄,美國國家氣象局發出的高溫警報橫跨中西部到東岸沿大西洋中部各州,將持續到25日當週才會暫時解除。

7月17日美東時間晚上8點,包括聖路易、密爾瓦基、底特律、雪城的氣溫華氏都在100度(攝氏37.8度)以上。稍早前,6月28日堪薩斯市高溫就達華氏105度(攝氏40.6度),聖路易、堪薩斯州山市(Hill City)更飆高至華氏108度(攝氏42.2度)。

玉米收成恐大減

由於大旱,密蘇里州7月17日宣布,全州所有114郡劃為天然災害區域,使農民能獲得政府貸款或其他救濟。愛荷華州政府也召開聽證會,討論旱象對該州豬肉畜品業的影響,該產業高度依賴玉米飼料,但玉米收成恐因旱災肆虐大為減少。

玉米正值授粉期,維持一定濕度至為關鍵。然而,氣象預報網站AccuWeather預測,7月25日當週降雨僅約5至18公釐,遠遠不及玉米生長所需的50至76公釐,而乾燥與炙熱高溫還可能會持續到8月份。

美國商務部16日針對玉米作物生長情況分級,「良好至優良」不到3分之1(31%),低於前一週的40%。期貨經紀商Newedge USA LLC預估,美國玉米產量恐跌至118億英斗(約2.997億公噸),比美國農業部此前預估產量減少11.7億英斗(約2975萬公噸)。玉米是數十種產品的原料,從澱粉類食物、乙醇到牲畜飼料等,而美國的玉米出口占世界超過一半,持續乾旱恐導致美國玉米減產至5、6年來的最低水準,玉米價格恐將直線攀升。

玉米價格從4月春天栽種面積大幅擴增時的每英斗5美元以下,一路上漲至每英斗近8美元歷史紀錄。6月中旬以來,芝加哥期貨交易所12月交割的玉米期貨價格漲幅高達56%,7月19日盤中觸及每英斗7.99美元,與史上最高價格7.9925美元差距不到0.1%。

小麥期貨 創4年來新高

11月交割的黃豆期貨於7月19日亦觸及每英斗16.8275美元,已超越2008年7月創下的前波高點16.3675美元紀錄;同一天,小麥期貨價格亦創近4年來新高,9月交割小麥盤中漲至每英斗9.38美元。6月中旬以來,黃豆與小麥期貨漲幅達28%、49%。

Newedge預估,12月交割的玉米期貨價格恐飆漲至每英斗8.5美元的歷史新高,觸發飼料用戶的需求採取限額分配,玉米作物損害則恐導致政府降低對乙醇燃料(使用玉米為基底)的規定。

美國農業部預測,2012至2013年全球玉米產量總計約9.052億公噸,需求量約9.005億公噸。前次全球玉米需求超過產量的期間為2010年至2011年。

繼前蘇聯地區小麥受霜害、乾旱接連災害而收成減少後,美國從阿肯色州至俄亥俄州受異常乾旱影響,嚴重影響玉米、黃豆生長,恐導致糧食與燃料價格飛漲。7月初,聯合國糧食與農業組織下修全球穀物產量預估,並警告美國玉米的歉收情況,可能使全球糧食成本更向上竄高。

……..文章來源:按這裡


供應極端緊繃!衛報:糧食危機比你想像得更嚴重

作者: 鉅亨網陳怡君 綜合報導 | 鉅亨網 – 2012年7月25日 下午10:05

今年開春,美國玉米種植面積擴張到 9600 萬英畝,75 年來最多。 溫煦的氣候讓田野閃爍金黃色澤的期待,分析師預測玉米收穫量將會突破新高。

美國是玉米出口大國,而玉米,是家畜的主要飼料。《衛報》報導,在國內,玉米占據美國穀物收穫的 4/5,在國際上,美國玉米超越中國稻米與小麥收成總合。玉米、小麥與稻米作為昔日各據一方的三大農作物,現在玉米獨占鰲頭,產量遠遠超過小麥,並且還是稻米的 2 倍。

玉米雖多產,卻也敏感。它耐不住極端炎熱和乾旱,溫度日漸飆高,烈燄灑在玉米田上,應該收穫滿滿的時節卻蒙上一層厚厚陰影。

時序進入夏天,玉米種植帶溫度開始上升,明尼蘇達州聖路易斯南方的玉米帶,6 月下旬至 7 月上旬,有長達 10 天的氣溫爬升到華氏 100 度(約攝氏 38 度)以上。過去幾個星期,極端熾熱的天氣覆蓋在這個玉米帶之上。

内布拉斯加大學公布的每週乾旱地圖顯示,旱災蔓延的地區愈來愈廣,到了 7 月,幾乎吞噬了整個玉米帶,玉米帶的土壤水分讀數達到有史以來最低。

溫度、降雨與乾旱是玉米生長條件的間接指標,每週美國農業部都會發布玉米產量實際狀況的報告。年初的報告一片光明,5/21 有 77% 的美國玉米被評為良好或優良,過了 1 週,這個數字降到 72%,8 週後,又驟降至 26%,寫下新低記錄。74% 被評為尚可或極差,而且狀況還在惡化。

氣候變遷帶來的異常天候衝擊糧食保障,6 月以降,玉米價格上漲了將近一半,7 月 19 日達到新高。

雖然全世界引頸期美國的大豐收能夠再把空空的糧倉補滿,但這已不再是選項。在本農事年結束時,全球糧食結轉庫存將再下降,加劇糧食危機的不確定性。已經走揚的糧食價格,未來將隨玉米繼續漲翻天,可能達到歷史新高。

不只糧食形勢惡化至此,全球糧食系統也大有問題。2008 年全球糧食翻漲 2 倍,出口國開始限縮出口數額以壓制國內食物價格,進口國想當然爾瀰漫恐慌情緒。有些國家轉而向其它國家購買,或租賃它國土地栽種作物以供自給。

準備好迎接糧食短缺造就的新地緣政治。由於糧食供應緊繃,我們即將進入新的糧食世代,

糧食危機近逼,然鮮有證據表明政治領袖已理解情勢的嚴重性。近十年改善饑荒的進展已遭逆轉,除非我們迅速採取行動,擬定實行新的人口、能源和水資源政策,否則根除饑餓的目標永遠無法實現。

時間所剩無幾,糧食短缺即將面臨一發不可收拾的狀況─糧食價格飛漲、食品騷亂四起、最終,政治動盪不安。而大多數人都尚未意識到這點。

……..文章來源:按這裡


旱災告急 北韓恐爆發大飢荒

民視 – 2012年6月30日 下午8:04

四月底開始,北韓經歷了50年來最嚴重的旱災,持續的乾旱,不僅影響生活用水、也造成水力發電廠的水位,嚴重下降,供電困難。由於這次的重災區在西海岸,也就是北韓主要的糧食生產地,因此乾旱如果一直持續,恐怕會爆發大飢荒。

受到大旱影響,素有糧倉之稱的北韓黃海北道,部分水庫枯竭,還有將近兩萬公頃農地龜裂,導致農作物乾枯死亡,種植玉米的黃海北道、黃州郡農場已經三次播種,卻還是無法確定能夠順利收成。如果乾旱持續,農家將不得不割掉玉米、改種其他作物。農民都在祈求老天下點雨、賞飯吃。

聯合國糧農組織日前發佈一份報告顯示,北韓五月份的乾旱,對六、七月份要收成的小麥、大麥等作物,將造成不利影響。過去的糧荒造成的重大災害,恐怕又要重演,聯合國統計,北韓目前有六百萬人缺糧、一萬多名兒童因嚴重急性營養不良而需要治療,另外,還有六萬名兒童中度營養不良。

多種穀物的欠收將使本來就相當薄弱的北韓糧食安全,遭受更嚴重的威脅。不過北韓七月將進入雨季,現在農民們只能雙手合十、期盼屆時西部地區出現暴雨,解決旱情,否則今年將是個特別難過的一年。民視新聞翁如玫綜合報導。

……..文章來源:按這裡


朝鮮半島遇百年大旱 糧食威脅迫在眉捷 兩韓抗旱嚴峻

作者: 鉅亨網編輯查淑妝 台北綜合報導 | 鉅亨網 – 2012年6月28日 下午3:00

朝鮮半島在本年春夏以來遭遇百年不遇的大旱侵襲,南韓農產品受到重創,菜價漲 3-7 成,全國約有 8 成地方被評為達到了最高旱災等級;北韓出現供電、供水短缺,旱災進一步威脅到糧食保障。兩韓目前均採取各種措施積極抗旱。

《星島日報》報導,南韓氣象廳稱, 5 月初至 6 月下旬,首爾總降雨量為 10.6 毫米,僅為往年同期的 6% ,打破了自 1908 年來最少降雨量紀錄,造成 104 年來最嚴重旱情。《華爾街日報》指出,南韓現已酷暑難當,但初夏的梅雨卻沒有如約而至。截至周二,南韓全國約 8 成地方被評為達到最高旱災等級。

北韓官方也稱,自 4 月起,平壤市、南浦市、黃海南道、平安南北道、黃海北道等地降雨量不足 10 毫米,甚至滴雨未下; 5 月份西海岸地區降雨量創 50 年新低,東海岸地區更創出當地有氣象觀測記錄以來的最低降雨量紀錄。

大旱導致南韓農產品價格不斷攀升。根據南韓《亞洲經濟》的統計數據,民眾日常飲食中必不可少的蘿蔔、紅辣椒已經漲價超過 3 成,白菜價格更暴漲超過 74% ,達到每公斤 2902 韓圜 (約 19.5 港元) 。

南韓財長樸宰完周二召開危機管理對策會議,指示政府各部門「竭盡全力」減少旱災的影響,保障農畜產品供應穩定。同時還提醒有關部門需對旱災後可能出現的暴雨天氣作好準備。政府為抗旱已向全國各地提供 456 億韓圜 (逾 3 億港元) 的援助資金,向受災地區投入 2 萬多人力,並派發了抽水機等應急設備。首爾街頭還出現了綁水袋的樹木,驟眼看來仿似在「打點滴」的病人。

北韓則因為嚴重旱災而面臨更嚴峻的饑荒威脅。朝中社統計顯示,截至上周六,有「糧倉」之稱的黃海北道有近 30 萬畝農田嚴重乾裂。江河與水庫水位下降,也導致供水短缺、依靠水利發電的平壤等地皆出現電力不足的問題。

……..文章來源:按這裡


朝鮮半島百年大旱 北韓傳餓死2萬人

東森新聞 – 2012年6月28日 上午8:57

朝鮮半島出現百年來最嚴重的乾旱,面積農地龜裂,作物無法灌溉,傳出北韓已經有兩萬人遭到餓死,而南韓也不斷發出「熱浪警訊」,農作物價格不斷飆升,今年糧食恐怕不足,首爾當局宣布砸下70億韓元,全力對抗旱災。

舉目所見,土地一片亀裂,逐漸枯萎的的稻作下,不見任何一滴水,北韓碰上百年來最嚴重乾旱,糧食不足的情況,可說是雪上加霜,最重要的農產區黃海北道及南道從4月春天以來降雨少得可憐,作物無法灌溉,傳出已經有2萬人活活餓死。

北韓婦女:「我這輩子還沒遇過像今年這麼嚴重的乾旱,距離上一次下雨是兩個禮拜前,只下了半小時。」當地農民以水桶人力接龍,消防車也出動水線灌溉,但近水救不了遠火,聯合國指出北韓全國耕地高達17%受災,平壤當局今年4月才因試射飛彈,遭到美國及南韓停止糧食援助,而不得不轉向東南亞國家求援。

南韓同樣飽受乾旱之苦,動物園裡的猛獸在烈陽下毫無活力,熱到氣喘不止,南韓總理金滉植在視察農村時,親自以水管灌溉農地,首爾當局也緊急成立抗災小組,韓財政部長朴宰完:「104年來最嚴重的旱災,對農業和畜牧業損害,更導致部分農產品價格飆漲。」

為了防堵農作物價格繼續飆高,首爾當局宣布將挹注70億韓圓抗災,幫助民眾撐過朝鮮半島百年來最嚴重乾旱。

……..文章來源:按這裡


環保蔚為全民共識 另類台灣奇蹟

自立晚報 – 2012年6月5日 下午10:25

【記者郭穗台北報導】總統馬英九在臉書說,五日是世界環境日。外國朋友來台,發現做環保已成「全民共識」,是另類的「台灣奇蹟」,盼繼續努力,讓「環保」成為人情味外,另一個令人驚豔的特產。他說,保護環境是全民運動,而「節能減碳」的習慣是可以培養的。

馬總統在臉書發表最新文章說,世界環境日是40年前聯合國大會指定促進全球環境意識的日子。「每年這一天,都讓我們再次省思,對於推動環境永續發展,我們做得夠不夠?做得好不好?」

總統回憶說,20多年前,女兒小的時候,是家裡的「環保糾察隊」,只要他離開房間忘了關燈,她們就會自動幫他關掉。她們也會教他做「垃圾分類」,還特別指著客廳的舊沙發說:「這是大件垃圾!」這就是環保人士津津樂道的「逆向教育」(reverse education)─孩子在學校學到環保新知後,回家教育父母。

總統指出,4年來,政府推動包括「再生能源發展條例」、「環境教育法」等12項環保立法;發起全國節能減碳、節水減漏等6項行動;同時,推動讓能源價格合理化、讓油電等公用事業回歸市場機制,以創造節能減碳與促進投資綠能產業的動力、落實「使用者付費」的原則。

總統表示,去年將所有交通號誌燈改用LED燈泡,是全球第2個國家;未來幾年內,全台灣的路燈也會改換LED燈泡等高效能燈泡。「我上任前,台灣人口不到世界總人口的千分之3.5,但排碳量卻接近全球的1%,這是一個警訊。」總統說,現在這種情勢已有改善。

總統認為,打造低碳綠能環境是提升台灣競爭力的一大動力。綠色產業是未來產業競爭的新領域,消費型態也必須符合節能減碳的要求。政府鼓勵民間擴大對綠能產業、綠色建築與綠色生產的研發與投資,讓綠色產業成為帶動就業與成長的新亮點,讓台灣一步步成為「低碳綠能島」。2012/6/5

氣候變遷會議 推低碳永續家園

【記者郭穗台北報導】全國氣候變遷會議昨〈五〉天於台大集思會議中心召開,環保署長沈世宏表示,台灣因應氣候變遷是必要事實,盼將台灣打造成低碳永續家園。

全國氣候變遷會議緣起為總統馬英九在民國99年4月22日地球日40週年接見民間環保團體時,承諾贊同召開此會;行政院環境保護署隨即廣邀產官學界領袖參與,召開多場籌備研商和專家諮詢會議,直到今天召開全國氣候變遷會議。

沈世宏致詞說,氣候變遷是目前國際上面臨最嚴峻的環保問題和急迫挑戰,無論是劇烈風災、水災或旱災,台灣相較於世界各國,是環境脆弱度極高的地區之一;台灣因應氣候變遷是必要事實,因此各種政策都以永續角度推動,希望將台灣打造成低碳永續家園。

沈世宏表示,籌備2年多的全國氣候變遷會議,環保署秉持公開參與和有效溝通原則,蒐集與彙整各方意見;活動核心精神「夥伴關係、建立對話、共同參與、共同面對」,盼藉由各界領袖參與對話,共商有效面對氣候變遷衝擊的政策做法。

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委員余範英致詞指出,氣候變遷是逃避不了的現實,全世界都在準備中,釵h民間組織近幾年來推動台灣向前邁進的動力,是台灣很大的資源。

為期1天半的全國氣候變遷會議邀請內政部長李鴻源、農委會副主委胡興華、經濟部次長林聖忠、台灣綠黨中執委潘翰聲、主婦聯盟環保基金會董事長陳曼麗、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協會理事長賴偉傑、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秘書長高茹萍等人進行專題報告。2012/6/5

……..文章來源:按這裡


北韓旱災 美國:恢復信賴後才提供糧援

中廣新聞網 – 2012年5月30日 下午5:16

南韓媒體今天報導,北韓最近因發生嚴重旱災、而引發了糧食不足問題,針對此,美國政府表示憂慮,但對北韓提供糧援,仍抱持消極態度。韓聯社今天報導,美國國務院官員說,北韓出現旱災,雖然美國政府很希望透過糧援,來幫助北韓居民。但由於無法信賴北韓政府,會將這些糧食分配給真正需要幫助的居民,所以現在還不能執行糧食援助。

北韓從四月二十七號之後,幾乎沒有下過雨,出現了嚴重的旱災。

……..文章來源:按這裡


搶建水力電廠 金沙江柔腸寸斷

中央社 – 2012年5月3日 下午5:57

(中央社台北3日電)東方早報報導,全長2308公里的金沙江未來將新建25座水力發電廠,每座平均間距不到100公里,除了金沙江本身會被分割成一段段靜水,也將衝擊下游長江的供水與防洪。

東方早報在今年3月實地走訪金沙江沿岸地區,以及民眾、官員、學者及環保人士,發現金沙江流域的綜合考察研究工作不足,特別不夠瞭解地震斷裂帶、河谷地質災害等面向。水力發電廠的集群式新建,可能衝擊區域地質與生態。

報導指出,25座電廠中,除了金安橋電站為民營,長江三峽集團、華潤集團、大唐集團、華電集團、華能集團5家國有水力發電巨頭將瓜分其餘24座電廠。

金沙江階梯式電廠的總裝置容量超過1.8億千瓦,是三峽電廠的4倍,被視為「西南水力發電大躍進」。

其中,金沙江下游烏東德、白鶴灘、溪洛渡、向家壩4座電廠的裝置量就等於兩個三峽電廠。中游的上虎跳峽、兩家人、梨園、阿海、金安橋、龍開口、魯地拉、觀音岩則約等於三峽。

上游規劃興建果通至奔子欄共11個電廠,總裝置量1500萬千瓦。

如以所有權區分,金沙江上游11個電廠、中游上虎跳峽至阿海4個,以及魯地拉電廠屬於華電;龍開口、觀音岩分別為華能、大唐所有;金沙、銀江2個為華潤所得;三峽集團則控制下游烏東德至向家壩4座電廠。

橫斷山研究會首席科學家楊勇表示,金沙江將失去自由奔騰的形態,被分割成一段段靜水。

2005年,向家壩、溪洛渡兩座大型電廠因未批先建,環評未過後被迫停工。2006年,金安橋水電站也因未獲核准擅自截流,被勒令不得開工。2009年,魯地拉、龍開口電站直到大壩完成截流,才向遞交環評報告。

但報導指出,雖然違規開發對當地環境造成嚴重干擾,然而一等環評風暴平息,違規電廠只需繳納小額罰單,如溪洛渡被罰人民幣20萬元,然後就毫無例外地死裡逃生。

與此同時,原本水資源豐沛的西南地區,近年來卻屢次出現旱災,相關各省,特別是雲南,一直強調,這是水利設施嚴重不足導致的工程性缺水,但金沙江的開發計畫只管供電,卻忽視用水。

同時,由於長江流域水量逐年減少,10月份的長江水量只夠三峽1座水庫蓄水。專家因此認為,為保證自身發電利益,大型水電站可能爭相將蓄水時間提前。如三峽的蓄水日期已經提前至9月10日,惡性循環之下將增加洪災的風險,因為9月還是可能出現洪水。1010503

……..文章來源:按這裡


西非乾旱告急 上千萬人缺糧吃不飽

TVBS – 2012年3月23日 下午10:28

去年東非遭逢來60最嚴重的乾旱,超過1300萬人陷入缺糧危機,今年非洲旱象由東向西移轉,從中非到西非,一共有8個國家出現糧荒,農地種不出糧食,牲畜陸續餓死,估計有超過1千萬人將餓肚子,情況再惡化下去,去年東非的慘況恐怕會在西非重演。

風一吹,黃沙滿天飛,非洲中部缺水乾罕,種什麼都長不了,農民欲哭無淚,賴以為生的牛羊牲畜陳屍大地,以往豐衣足食的景象,再也看不到,北邊是沙漠、南方是熱帶草原的中非一帶,本來就常受旱災之苦,西從塞內加爾、馬利,一路往東到查德、喀麥隆, 最近更是拉起警報。

CNN氣象主播:「頭號天災殺手就是乾旱,旱象不光是出現在東非,而是一直延伸到西非,災情程度輕重不一。」

住在尼日的哈莉瑪和老公種植小米,養活一家大小,日子本來就不好過,今年更苦了。尼日婦女:「今年的收成實在太糟了,根本撐不了3個月,我老公去採收時,我都會跟著在地上盡量撿起掉落的穀粒,今天我撿了快要2碗,一家人可以吃上一餐。」

家裡種的不夠吃,只好去領取救濟物資,聯合國在中非、西非廣設救援機構,上門求助的災民天天爆滿。聯合國工作人員:「2011年降雨不足,造成嚴重旱象,糧食短缺,當地民眾只好變賣家當,把牛隻、牲畜給賣掉,孩子也不上學了,只為了度過危機。」

沒錢買糧食果腹,西非地區有1千多萬人陷入吃不飽的困境,超過100萬5歲以下兒童面臨嚴重營養不良的危機,各大國際救援組織心慌慌,不斷向各界求救,只要有心,這些瘦弱孩子絕對救得了,千萬別讓去年「東非之角」大饑荒的悲劇,在西非重演。

Facebook 馬上按讚 加入Yahoo!奇摩新聞粉絲團

……..文章來源:按這裡


教育部政次海大演繹環保心

作者: 【記者簡麗春/基隆報導】 | 台灣新生報 – 2012年3月22日 上午12:17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廿一日邀請教育部政務次長林聰明到校主講「環境永續與心靈環保」,啟發全校師生對於地球暖化、環境保育及生命教育等相關議題的重視。

林聰明準備了兩百多張投影片,透過照片、影像及相關新聞片段的精彩呈現,讓海大師生對於地球環境惡化有更深刻的體認,同時,呼籲大家改變飲食習慣,一起為環境永續貢獻心力。

林聰明表示,我們居住的地球,從外太空看起來就像一顆寶石,有藍天綠地、青山綠水、豐富的生命及多彩多姿的生物。不過,近年來,全球暖化、極端氣候頻傳,讓整個地球都走樣了,假使我們再不採取積極行動,來保護這個地球,恐怕,將來臺灣也會因為地球暖化的關係、海平面上升的影響,而受到衝擊。

他透過照片及影片舉例說明,現在的氣候,該冷的時候不冷,該熱的時候不熱,不然就是極冷極熱,暖化將極端氣候的頻率變得更多、威力變得更大,冷會更冷,熱會更熱,乾會更乾,澇會更澇,暴風、龍捲風、海嘯的威力更強,水災、旱災、森林大火、地震頻傳,緊接而來的可能就是瘟疫、糧食短缺、海平面上升、物種滅絕、大量的毒氣甲烷冒出等危機。面對地球暖化的問題,我們應該要積極行動,而不是等著看戲,每一個人對地球的態度,就相對影響到我們對地球暖化的影響。

針對地球暖化的成因,他特別提到畜牧業的影響。他說,在養殖過程中動物所產生二氧化碳、甲烷等有害氣體,佔全地球總排放量的百分五十以上,如果人類改變生活與飲食習慣,減少甚至不吃肉類,不但,可以減少養殖牲畜的數量,立即降低有害氣體的排放量,更可以進一步減緩地球暖化的危機,同時,把牲畜所吃的糧食轉移給人類食用,也可改善世界糧荒的情形,對保護地球永續經營有多重效用,有益而無害。

林聰明鼓勵大家推行「蔬食救地球」,他說人類是適合素食的,素食營養素足以滿足人體活動所需。如果大家改變飲食習慣,採用素食對身體健康絕對有好處。一個吃素食、吃蔬菜水果的人,跟一個吃葷食的人,單單二氧化碳的差量,可以高達七公斤。

他強調,假設全臺灣兩千三百萬的人,大家一天都吃素食、吃蔬菜水果的話,就可以節省一億六千一百萬公斤的二氧化碳,比做什麼減碳措施都來得有效。

Facebook 馬上按讚 加入Yahoo!奇摩新聞粉絲團

……..文章來源:按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