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核參議員向天皇陳情 將處分

民視 – 2013年11月1日 下午6:04

日本有反核參議員、竟然大膽當面向天皇陳情,日本民主黨籍的參議員山本太郎,昨天在日本皇室舉辦的秋季園遊會上,趁天皇忙著接待各界來賓時,將一封反核陳情書遞交給天皇本人,這舉動立刻引起各界批評,參議院已經預定在下週開會,討論山本議員的處分。

10月31日當天,日本皇室一年一度的秋季園遊會當中,日本天皇夫婦正和受邀來賓愉快交談,在一旁的參議員山本太郎,卻突然掏出一份白紙黑字的陳情書,當面遞交給天皇,引起日本政壇一片嘩然。

身為政治人物,卻向沒有政治實權的天皇陳情,面對各界批評聲浪,山本議員卻認為,他只是在為飽受核災威脅的下一代,以及福島當地,在高輻射環境下工作的核能人員發聲。山本太郎是演員出身,向來以反核著稱,今年才首次以無黨籍身分當選參議員。

不過他這突如其來的舉動,已經觸動日本政壇的敏感神經,各方都發出重話,大力炮轟,日本參議院的營運委員會,已經決定在4日之後召開會議,聽取本人辯護,再決定如何處分。(民視新聞謝郁瑩綜合報導)

……..文章來源:按這裡


研究:全球排碳量 去年微增1.1%

台灣醒報 – 2013年11月1日 下午7:03

【台灣醒報記者莊瑞萌綜合報導】人類製造的二氧化碳量年年增加,荷蘭公布的最新研究報告發現,去年全球排碳量仍增加了1.1%,雖然相較過去10年來的年平均值2.9%降低,但人類製造的二氧化碳仍對於全球暖化有一定影響。研究者指出,中國發展水力與美國開採頁岩氣,是全球排碳速度減少的原因,如果持續下去,全球排碳量將可以減少。

根據荷蘭環境評估署指出,去年全球排碳量增加了1.1%,大約345億噸。二氧化碳是造成地球暖化的溫室氣體之一,儘管中國開始積極推動水力發電,美國也開採頁岩氣,但整體而言,由人類製造的二氧化碳量依舊在增加,因此,聯合國早已呼籲要阻止地球暖化,一定要將本世紀溫度上升控制在攝氏2度以下。

科學家認為,要達到聯合國訂下的目標必須從「減碳」著手,今年5月,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已來到400PPM,顯示人類排碳問題一直沒有解決,如果要達到聯合國的目標,2000年至2050年排碳量必須低於1.5兆噸,不過自從2000年起,人類已製造了4660億噸二氧化碳。

報告中指出,中國去年排碳量相較2011年增加99億噸,幅度為3%,相對過去10年平均值的10%低了許多,研究者曼霍認為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大型經濟發展計劃已經結束,因此國內電力價格開始增加,二是水力發電大幅成長,2012年便增加了23%,因此抵銷了約1.5%的排碳量。

美國去年排碳量增加1.4%,為52億噸,但年增幅則創下自1993年以來的新低。歐盟國家由於經濟衰退影響,能源消耗無法提升,因此排碳量在去年減少了1.6%。

以全球排碳比例來看,中國佔29%,美國佔15%,歐盟佔11%,印度為6%,俄羅斯為5%與日本4%。另外,報告也指出,自從日本福島核電廠事故發生後,核能使用開始減少。

報告中樂觀指出,如果美國頁岩氣持續開採,加上中國水力發電大量投入運轉發電,全球(特別是歐洲)的再生能源持續廣泛使用,人類排碳量終究會持續減緩。

本次研究結果刊登在《 Health Communication》期刊。

……..文章來源:按這裡


【FOCUS新聞】第一次公開! 北海道埋核廢料坑道

作者: | TVBS – 2013年10月29日 下午8:15

擁有核能發電的國家,最終要如何處理核廢料,是個令人頭大的問題,這個禮拜日本首次公開,位於北海道的核廢料地下掩埋「實驗性」坑道,日本耗資600億日圓,相當約180億台幣打造,但這只是實驗地,因為日本沒有地方,或說全世界都一樣,沒有地方願意成為核廢料的最終處置場,因為核廢料具有高度放射性,對環境的影響要數萬年後才會消失,就算埋在地底下,也難保地熱、地下水不會滲透,當核電廠不斷運轉,核廢料源源增加,卻沒有地方能處理、容納這些核廢料,未來全球核電該何去何從,值得深思。

28日日本首度公開從2005年開始挖掘、位於北海道北端,掩埋高階核廢料的地下實驗用隧道,最深達地下350公尺,要確認所謂的「深層地質處置」,就是在穩定的地質構造中存放核廢料,是否真的安全。北海道幌延深地層研究中心藤田朝雄:「這是長達千年、萬年的事,我們透過電腦進行模擬,未來會發生什麼樣的事,描繪各種可能方案,然後再給予安全評價,最後再向大家報告。」千年、萬年,甚至10萬年後的安全,要如何保證?核廢料是核電廠使用過後的核燃料,經過再處理,取出鈽等放射元素,最後剩下的廢棄液體,經玻璃固化,成為高放射性廢棄物,人類只要靠近,10多秒內就會死亡,對環境的影響,估計至少要幾萬年才會消失。前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過去有54座核電反應爐,供給國民電力,但這個過程產生的核廢料,至今連一座處置場都沒有,就算准許核電廠再次運轉,核廢料只會不斷增加。」已經淡出日本政壇的前首相小泉純一郎,最近多次站出來大聲疾呼,呼籲日本「零核電」,最重要的理由就是日本沒有核廢料處理場,全世界有30多個國家擁有核電,卻只有芬蘭跟瑞典有明確的最終處置場。丹麥導演親赴芬蘭拍攝,世界上第一座核廢料最終處置場的紀錄片。紀錄片「核你到永遠」:「我們現在來到這裡,一個你永遠不該來的地方,我們叫它『Onkalo』,意思就是『藏匿的洞穴』,『Onkalo』必須維持10萬年。」這個號稱能存活10萬年的設施,目前還在蓋,預計2120年完全封鎖,然後就這樣,等待10萬年後,核廢料的輻射強度慢慢衰減。紀錄片「核你到永遠」導演麥德森:「這是人類史上首次製造東西,可能影響未來至少3千個世代,這段期間,將有你真的不知道該如何處理的黑暗面。」核廢料最終處置場,是所有核能國共通的課題,美國和德國原定的處置場,最終都因為政權輪替或居民反對作罷,且至今沒有下文,日本在311福島核災後,反核聲浪高漲,靠反核口號成功進軍國會的藝人山本太郎,甚至遠赴德國,親自檢視當地核廢料處理設施。目前在北海道完成的地下坑道,不過是個實驗地,實際的處置場依舊沒有頭緒,目前東北的青森縣六所村,暫時保管1700根核廢料,日本從2000年就開始徵求永久儲存場,只要同意進行初步調查,就會給予最多相當台幣6億的補助金,但至今沒有一個縣市願意。現在日本重啟調查委員會,召集地震、斷層、地下水等8個學會專家,要重新檢視這個地下儲存法。專家:「地震學對10萬年後的事完全無法預測,如果岩漿直接流到處置場,不將只是日本,全世界都會受到影響。」不少專家直指,應該重新檢討這個方法的安全性,畢竟10萬年前人類還是尼安德塔人時代,又有誰能想像,甚至保證10萬年後的事呢。

……..文章來源:按這裡


日本的海上漂浮風力發電場

紐約時報中文網 – 2013年10月29日 下午4:29

日本福島沿岸——距離福島嚴重受損並已在泄露的核反應堆12英里(約合19公里)的海上,漂浮着一台巨大的風力渦輪機,它象徵著日本已開始投下該國迄今在清潔能源上最具雄心的賭注。等到這個高達350英尺的風車在下個月啟動後,它的發電量將能夠供應1700個家庭。這或許聽上去沒什麼,但想想這項離岸工程的目標吧:到2020年前,通過140颱風力渦輪機發出超過1000兆瓦的電量。這相當於一個核反應堆的發電量。該項目的投資者表示,離岸風車可能會給這個能源匱乏的國家帶來突破。這些風車將使日本能夠利用它所擁有的一項豐富資源——該國的海岸線,其長度超過了美國的海岸線。日本所擁有的專屬經濟區(從日本最先涉足資源開發的海岸算起,不超過200英里的區域內)使其成為世界十大海洋國家之一,擁有數百萬平方英里的地方來放置風車。產業貿易組織全球風能理事會(Global Wind Energy Council)表示,該項目也是一次想要在風能產業搶佔先機的努力,預計接下來五年,這一產業的全球產能有望翻番,達到536千兆瓦。在這個由歐洲和中國製造商主導的行業,日本的風力渦輪機製造是相對落後的。日本政府出資220億日元(約合13.7億元人民幣),承擔部署在福島海域的前三颱風力渦輪機的建造成本,而這也是首相安倍晉三(Shinzo Abe)將可再生能源打造成經濟增長計劃重要支柱的一方面體現。此後,包括日立(Hitachi)、三菱重工(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清水建設(Shimizu)以及丸紅株式會社(Marubeni)在內的11家公司組成的聯營企業打算將其商業化。清水建設的發言人今村秀夫(Hideo Imamura)近日前往考察即將試運行的渦輪機,他說,「這是日本最大的希望,它是日本獨立開展的項目,幾乎是百分之百的日本製造。」聯營企業官員表示,這個項目與全球各地其他離岸風力發電場不同之處在於,它的風力渦輪機、甚至其變電站和電力變壓器設備都浮在一個固定於海床上的巨大平台之上。風力發電場此前一直是固定在海床上的,因此只能建在淺水區,而這種技術極大地拓展了建設離岸風力發電廠的選址範圍。如果僅限於淺水區,那麼日本幾乎沒有適合建離岸風力發電場的地方,它所倚靠的大陸架很多地方太深,不適合在海床上修建設備。但漂浮的風力發電場能在很大程度上改變這一狀況。來自東京大學的研究人員是該項目的骨幹力量之一,他們根據天氣歷史數據進行的電腦模擬,結果顯示,在日本深海利用風能發電將能產生高達1570千兆瓦的電量,約為日本所有電力公司目前總發電量的八倍。2011年福島發生多起核心熔毀事故後,日本被迫開始更認真地考慮可再生能源。目前,日本所有50個核反應堆都已被關閉等候檢查,以緩解當地居民對核能源的擔憂,而日本也因此失去了一個曾為其提供了30%的所需電力的來源。完整新聞內容

……..文章來源:按這裡


遠東機械力挺公共建設

作者: 莊富安 | 中時電子報 – 2013年10月24日 上午5:30

工商時報【莊富安】

創立已經逾1甲子歲月的遠東機械,其工程、鋼鐵事業部等經營團隊成員在董事長莊國輝卓越帶領之下,淬礪奮發、克服百般困難,最近協助政府相繼完成萬松水力發電廠、國道五楊段高架道路工程等艱鉅的重大公共建設,成為傳統產業走向高科技的新典範,為遠東這家老牌機械大廠再造新傳奇。

總投資額高達83億元、施工期間長達10年的南投縣萬松水力發電工程,在施工期間數度遭遇颱風重創下進度延誤,日前終於趕上進度正式商轉,未來每年估可增加1.25億度的發電量;值得一提的是,該項工程中的萬大電廠4號機組及松林電廠1、2號機組的水輪機組裝與水輪發電機組工地安裝,都是由遠東機械一手包辦,且因施工品質優異及無工安意外,日前獲台電頒發感謝狀表揚,由遠東機械董事長莊國輝代表接受。

莊國輝強調,遠東機械工程事業部自1975年成立以來,即運用本身的技術核心能力,廣泛參與國家公共工程建設與民間重大投資案,承攬過中油及台電公司委任的諸多重大工程,包括石化設備、球槽、冷凍貯油槽、壓力容器、火力及核能電廠之配管工程與整廠設備工程、鋼結構與停車設備、冷熱油壓設備、垃圾焚化整廠設備、石化配管工程、橋樑推進工作車製造及各種環保設備,對台灣經濟發展作了最直接的貢獻,功不可沒。

其中在投身水力發電廠整廠機電設備工程的興建方面,該公司從民國73年最早標到的龍溪水力發電廠開始,30年來經歷水裡、嘉惠、萬松等各個電廠的嚴峻挑戰,累積了無數寶貴的施工經驗,得以在技術上不斷突破與創新,在台灣發展水力發電公共工程史上留下輝煌的一頁。

遠東機械鋼鐵事業部協理李領盛指出,今年4月通車的國道五楊段高架道路工程,藏身在高架橋面鋼結構內強化支撐力的長條U型加勁板(又名U型肋條),全路段百分之百由遠東機械鋼鐵事業部獨家生產供應,該產品幫工程承包商、政府節省了龐大的工程費用,且不變形、強度更佳,堪稱是五楊段最後能順利通車隱身背後的大功臣。

……..文章來源:按這裡


英媒:中國投資英國核能 引發憂慮

作者: NewTalk 新頭殼 | 新頭殼 – 2013年10月21日 上午10:56

新頭殼newtalk2013.10.21 鄭凱榕/綜合報導

英國財相奧斯本上週四(17日)訪問中國最後一天,宣布准許中國企業到英國投資核能設施,英國各大報隔(18)日紛紛對此有不同分析。

根據英國國家廣播公司BBC的整理報導,《泰晤士報》和《衛報》以戰略安全角度評析,認為中國資訊不透明。《金融時報》有報導認為英中兩國在核電廠的合作,有助英國邁向低碳經濟。《獨立報》一篇署名文章則指出,英國政府到中國招商比較推動英國商界在本國投資相對地容易。

英國財政大臣相奧斯本(George Gideon Oliver Osborne)在17日宣佈准許中國企業到英國投資核能設施,首張契約最快在本週簽署,中國核能企業將准予參與修建英格蘭欣克利角C核電廠核子反應爐(Hinkley Point C)。

辛克利角C核電廠是英國能源與氣候變化部(Department of Energy & Climate Change)於今年3月19日宣布建立,這是26年來首度批准在英國境內興建新的核電廠。

《泰晤士報》上週五社論首先闡論,雖然英國是開放貿易的國家,歡迎外國投資,而且沒有豐田、日產、寶馬等公司的大型投資,英國汽車業不會有現在的復甦;沒有中東國家主權基金的投資,倫敦商業不動產市場不會如此活躍;英國的企業管理機制也促使新興經濟體面對貪汙問題,但是「這些都不足以作為政府對中國開放英國核電業的理據。」

《泰晤士報》社論點出疑問:一個極權政府將控制英國相當比例的能源供應,這個做法是否明智?假若兩國出現嚴重爭端,一個沒有民主的經濟大國擁有截斷英國能源的能力,這是否更糟糕?社論認為,核電設施是一個國家敏感的戰略資源,任何這個領域的外國投資者必須完全透明,「中國龐大的國營能源公司實在算不上如此」。

《泰晤士報》社論提出發電廠國有化的可能性討論,「那些從民用核能獲益最多的國家,相關設施都是國有的。法國納稅人擁有85%的法國電力集團(Electricite De France,EDF)。或者,對納稅人來說,長遠來看,由英國政府興建下一代發電站是否更好?」

《衛報》引述英國核工程專家約翰•拉奇(John Large)說,中國的核工業不透明,他對中國營運英國核電廠表示擔憂,「即使是法國公司營運的英國核電廠也存在兩國監管制度的分歧。與中國合作,如俄羅斯一樣,他們沒有獨立的核安全監管機制,這些問題將會更明顯。」

拉奇是英國政府顧問,曾協助俄國政府打撈沉沒的庫爾斯克號核潛艇。拉奇擔心政府為贏得外國投資,英國本身的核監管機構─核能管制署(Office for Nuclear Regulation)將可能會掩蓋中國公司的問題。

《金融時報》評論說,中國現在先以小股東形式投資英國核電業,但目標是在英國興建核子反應爐和營運電站。英國財政部樂見其成,「財相深信這項協議將為英國公司打開參與中國核電業增長的大門。」

另外,關於其他評論意見則有:《衛報》的駐中國特派記者布蘭尼根(Tania Branigan)報導,對中國來說,投資英國核電業有分散投資、獲得技術和盈利的好處。她引述中國專家芬比(Jonathan Fenby)的說法,認為這是非常符合商業邏輯的,至於英國輿論所說的「遭中國關燈」,芬比個人認為發生的機會非常少。

致力於環境問題的獨立非營利性組織《中外對話網》主編希爾頓(Isabel Hilton)在《衛報》撰文說,在接受中資進入英國核電業之前,應該發問更多問題:中方將控制英國的核電廠嗎?全球每年增加1萬噸核廢料,處理核廢料的成本誰來承擔?歐洲電力系統開放後,消費者不再承擔無上限的核能成本,投資風險轉移至金融界和股東,這與以前有什麼分別?

希爾頓表示,「財相看來認為中國資金可以讓他擺脫核能的困難和成本的問題,我們因此應該向他發問更多的問題。」

……..文章來源:按這裡


英財相:核能計畫可望讓中資過半

作者: 林步昇 | 中央廣播電台 – 2013年10月17日 下午3:06

英國財政大臣歐斯本(George Osborne)今天(17日)表示,英國核能計畫將開放讓中國持有過半的股權。

英國政府在新聞稿中表示,歐斯本在訪視中國南部泰山核電廠時宣布這項決定;泰山核電廠是中國廣核集團和法國電力集團公司(EDF)的合資計畫。

歐斯本即將結束訪中行程,此行英中兩國針對民間核能合作計畫業已簽署備忘錄。

新聞稿引述歐斯本的話:「今天英中兩國的關係又向前邁進一步,英國是最早使用民間核能的國家,中國則是民間核能發展最快的國家。」

新聞稿指出,中國股權原本只佔英核電廠的一部分,但「久而久之,新核電廠的中國股權可能會過半」。

歐斯本表示,這項宣言是「政府計畫中重要的一環,以開發英國下一代的核能」。

他還說,「這可能幫英國吸引更多投資、創造工作機會,並且替消費者減少長期能源成本」。

日前中國廣核集團與EDF同意,在英格蘭西南部索麥塞特(Somerset)的辛克利C角(Hinkley Point C)興建新的核電廠,因而引發不小爭議。

……..文章來源:按這裡


全球核能發電成長 亞洲領頭

法新社 – 2013年10月16日 下午7:50

(法新社首爾16日電) 日本福島核電廠2011年核災引起的安全顧慮,對亞洲擴張核能發電占總發電比例的遠大計畫似乎沒有什麼影響。

參與南韓大邱世界能源會議(World EnergyCongress)的專家說,由中國大陸和印度領頭,亞洲將在未來20年持續推動全球核能產業成長。

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署長天野之彌在3年一度的世界能源會議場邊告訴法新社:「全球核能發電產能會增加,亞洲將居核心地位,尤其是中國、印度和南韓。」(譯者:中央社郭中翰)

……..文章來源:按這裡


進口日核能設備 台電稱安全無虞

作者: PTS | 公共電視 – 2013年10月15日 下午8:00

日本每日新聞報導,日本出口的核能設備,有四成沒經過安全確認就出口,包括出口到台灣,引發國內質疑安全性,台電今天出面澄清,所謂的安全確認,只是針對購買者是否有能力履約、會不會遵守防止核子擴散規定,跟安全並沒有直接關係。

日本每日新聞,在10月14日,登出一篇標題為「核能設備出口: 十年間有四成未經過安全確認程序」的報導,包括賣到台灣的設備。消息一出,引發各界疑慮,認為台灣是不是花大錢還買了不安全設備,對此台電澄清,報導中所謂安全確認,其實跟安全、並沒有直接關係。

==台電核能發言人 蔡富豐==

跟我們認知的安全檢查

或者品質檢查 其實是兩回事

本身因為日立 東芝

因為沒有經過一個

需要融資的程序

所以它並不需要做這個安全確認

至於安全性,台電強調,核四所採購的設備,品質都經過奇異公司認證,而且還取得「品質認證書PQC」,因此品質無慮。不過環保團體指出,設備沒經過日本官方的「安全確認」程序,對台灣並不利。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理事 趙家緯==

發生任何問題的時候

譬如發生核災的時候

接下來這些製造商

他們必須要負擔連帶的責任

因此我們在這邊要要求

台電跟原能會

必須追溯這樣的事情

台灣所購買的包括反應爐壓力槽、壓力槽頂蓋、還有控制棒驅動裝置,這些都是至關安全的重要設備,儘管台電強調,安全確認是審查購買國,有沒有履約能力、會不會遵守防止核子擴散規定,並不涉及設備安全,但環保團體仍認為,這代表台灣喪失了、多一層來自日本官方的保障。

……..文章來源:按這裡


台電:日出口核能設備「安全認證」指履約能力

中廣新聞網 – 2013年10月15日 下午5:28

日本《每日新聞》報導,日本近十年內,輸出到包括台灣在內的十八個國家的核能機械設備沒有取得日本官方「安全認證」。台電今天(15號)澄清,所謂的「認證」指的是製造商貸款融資時,要確認輸入國「有無履約能力」和「遵守防核子擴散條約」,與產品本身的品質檢驗或安全無關。(戎華儀報導)

日本媒體報導,日本最近十年內輸出的核能設備,其中銷往十八個國家、約四成沒有取得「安全認證」,2004年東芝和日立賣給台灣核四廠的反應爐壓力槽就是其中之一。

台電澄清表示,所謂的「安全確認」,指的是日本廠商貸款融資出口核能設備時,日本政府要確認購買者是否有履約能力、輸入國是否遵守防止核子擴散條約等書面條件審查,與產品本身的品質檢驗或安全認證無關。

台電核能發言人蔡富豐:『反應爐或相關的設備,我們是跟奇異公司定約,由奇異公司再請日立、東芝製造,日立、東芝本身沒有需要融資的程序,所以並不需要做「安全確認」,但是即使如此,我們還是要得到日本經產省的出口執照。』

台電強調,核四廠採購的設備都經過外聘的核能檢查員、台電委託的廠商和美國顧問完成檢驗、測試和審查,確認設備的品質符合法規和設計要求,共同簽發品質認證書後才能交貨。

……..文章來源:按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