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核擁核都請進!2013核電影告訴你被迫與核共存的故事

ETtoday – 2013年11月10日 下午10:22

社群中心/綜合報導

無論反核或擁核,只要你得在台灣生活,「2013核電影」都是值得你帶著親友前往了解的「核心影展」。影展將於11月22日至12月1日於松山文創園區北向菸廠播映,12月14日至29日則於新北市的府中15紀錄片放映院繼續放送。

核能議題牽涉甚廣,從民生、環保、政治到人身安全,再地球的任何一個角落,都無法逃避對於核能的討論。

「2013核電影」是台灣首次以「核」為主的主題式影展,共選映了19部來自全球關於「核」的影像作品,類型包含了劇情片、紀錄片、動畫與實驗片。(見下圖/取自核電影官網)

核電影活動官網指出,影像著重的不是關於核能知識,或是擁核/反核的論述,而是強調那些與核共存的人、動物與大自然。

身為策展人,紀錄片工作者林木材在活動官網寫下自己的想法,說明核電影的策展概念,以下全文轉載自核電影官網。

2011年10月,我到日本距離福島僅一小時車程的山形參加紀錄片影展,某天,友人載我們去山丘上俯瞰山形市區風景,一切是如此平靜而美麗。微風吹來,當下的我既困惑又震撼,因為無論怎麼想像,都無法想像核災在半年前才剛發生。

在知識理性上,我們都知道核災的嚴重性,但身處其中,卻充滿了感知上的矛盾。不像那些顯而易見的巨大災害,無形的輻射傷害,日以繼夜不停散播,生活於其中的人們僅能在看似平靜的如常生活中,對抗一點一滴累積的傷害,但卻無力改變什麼。嚴重的災區被禁止進入,成了無人地帶,沒有人知道那裡怎麼了, 在封鎖線外,人們開始遺忘。

策劃「核電影(影展)」的原初構想由此而生。電影是「經驗」的藝術,有力量描寫與捕捉現實,透過聲音和影像,我們終於有機會跨過那道封鎖線,踏入禁區,隨著電影尋找真相,一起行動,感受與「核」有關的,那真實又荒謬的情境。

本屆影展,共選映了19部與「核」息息相關的作品,電影著重的不是關於核的知識,或是擁核/反核的論述,而是強調那些與核共存的人、動物、自然,呈現他們被牽動的生命,他們的心境與狀態,誘發我們去思考有關未知的核的未來。

像是德國片《家有核鄰》中那些抗爭了半輩子的人們,在福島核災後,德國政府終於宣布廢核;《夾縫中的天使》裡的阿嬤,堅持一輩子不肯搬離, 在大家都搬走後,孤獨地對著墓地獨語;《無人地帶》裡,核汙災區的農夫死守已枯竭的農地,老夫妻仍企圖重建家園;《祝之島》的淳樸居民,早已把反核當作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在台灣,談論核能議題常常陷入失焦泥沼中,淪為政治或經濟議題,真相也被各種力量操弄隱瞞。但,面對這些,並不表示人們就是無措無力的,除非是對許多事情「視而不見」。

諷刺的是,輻射的確是「看不見」的。

因而核電影(影展)所要做的,正是要透過電影,邀請大家走進來,睜開雙眼,用行動參與,一起觀看這個早已/可能/即將「視而不見」的世界,尋回人之所以為人的另一個核(心)。

……..文章來源:按這裡


「核電便宜」謊言 監委:核能成本估算不實

自立晚報 – 2013年11月9日 下午11:54

【記者陳金寶台北報導】監察委員黃煌雄9日說,台電公司在計算核能發電成本時,沒有將「輔助服務成本」列入,現在的核能成本價格是「不實在的」。

監察院說,宜蘭人文基金會董事長陳錫南、核能專家陳謨星,多次到監院陳情,質疑台灣核能發電真實成本長期遭台電低估,台電把所有電廠輔助服務成本完全由火力、水力負擔,核能電廠完全不負擔,才會算出「核電便宜」的謊言。

黃煌雄調查並提出報告,監察院日前已通過並公布這份調查報告。

黃煌雄日前受訪指出,台電公司實務上未將「輔助服務成本」,納入各類發電機組的相關成本,引發「台電忽略並扭曲核能電廠真實成本」的爭議,台電作法欠當。

黃煌雄認為,輔助服務成本是指,電廠的電力負載變化,不能在理想狀況下運轉,所增加的費用,例如,停機、關機、備轉容量、無效電力調整等費用。

黃煌雄的調查報告引用諮詢的學者專家意見指出,「以目前的情況來看,外界所討論與爭執的核四成本,確實是被扭曲的,因為它需要靠整體系統的運轉調度,以其他的機組來輔助、支援,方能使系統穩定、可靠,核四廠的輔助服務成本是應該要計入的」。

黃煌雄強調,台電人員接受監院約詢時也說「輔助成本是可以算的」,現在台電正在謹慎研究,參考國外既有方法,計算輔助服務成本。

不過,黃煌雄也提醒,輔助服務成本的問題很大,台電卻只編制1位科長,領著3到4名科員在研究,魔鬼就藏在細節裡,台電有必要強化單位組成、進行必要研究,並挹注資源,「避免在核四成本爭論中,完全陷於被動,甚至將經濟部、行政院置於決策險境」。2013/11/9

……..文章來源:按這裡


監委:核能成本價格估算不實在

中央社 – 2013年11月9日 上午10:33

(中央社記者葉素萍台北9日電)監察委員黃煌雄說,台電公司在計算核能發電成本時,沒有將「輔助服務成本」列入,現在的核能成本價格是「不實在的」。

監察院說,宜蘭人文基金會董事長陳錫南、核能專家陳謨星,多次到監院陳情,質疑台灣核能發電真實成本長期遭台電低估,台電把所有電廠輔助服務成本完全由火力、水力負擔,核能電廠完全不負擔,才會算出「核電便宜」的謊言。

黃煌雄調查並提出報告,監察院日前已通過並公布這份調查報告。

黃煌雄日前受訪指出,台電公司實務上未將「輔助服務成本」,納入各類發電機組的相關成本,引發「台電忽略並扭曲核能電廠真實成本」的爭議,台電作法欠當。

他說,輔助服務成本是指,電廠的電力負載變化,不能在理想狀況下運轉,所增加的費用,例如,停機、關機、備轉容量、無效電力調整等費用。

黃煌雄的調查報告引用諮詢的學者專家意見指出,「以目前的情況來看,外界所討論與爭執的核四成本,確實是被扭曲的,因為它需要靠整體系統的運轉調度,以其他的機組來輔助、支援,方能使系統穩定、可靠,核四廠的輔助服務成本是應該要計入的」。

黃煌雄說,台電人員接受監院約詢時也說「輔助成本是可以算的」,現在台電正在謹慎研究,參考國外既有方法,計算輔助服務成本。

不過,黃煌雄也提醒,輔助服務成本的問題很大,台電卻只編制1位科長,領著3到4名科員在研究,魔鬼就藏在細節裡,台電有必要強化單位組成、進行必要研究,並挹注資源,「避免在核四成本爭論中,完全陷於被動,甚至將經濟部、行政院置於決策險境」。1021109

……..文章來源:按這裡


歐盟核電專家:台核電廠無停機缺點

作者: PTS | 公共電視 – 2013年11月8日 下午8:00

同樣是為了調查核能安全,我國原能會在9月份邀請歐盟專家小組來台、對各個核能電廠的壓力測試進行審查,結論指出台灣的核電廠採用高安全標準、沒有發現需要立刻停機的缺點。但是專家小組也針對安全強化、提出不少改善建議。

面對各界對核電安全疑慮,原能會在9月份,邀請歐盟專家小組來台,進行1個多星期的訪視,做同行審查,最後報告認定,台灣核電廠採用高安全標準,也沒有在任何一座核電廠,有發現需要立即停機的缺點,不過也提出不少改善建議。

==原能會核能管制處長 陳宜彬==

我們應該要有一個短期的方案

短期的方案的話

就是他(歐盟專家)基本上

同意就是說

我們把目前設計地震提高1.67倍

來去做一個分析

然後看看你是不是有那些地方

需要去做補強

歐盟專家除了建議,台灣要更新地震和海嘯等天然危害的設計基準,也要求電廠的斷然處置措施,要做改善,環保團體則認為,歐盟專家提出的部份建議,民間過去曾經多次提出質疑,但台電和原能會卻遲遲沒有作為。

==聲音來源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 副秘書長 洪申翰==

歐盟來的這個團隊

其實也是應證了過去大家的擔憂

譬如說地質調查的不足

其實台電說要重做地質調查

已經說了非常久的時間

但是其實一直遲遲沒有做

我們覺得他們的心態

就是以拖待變 基本上就是裝傻

環保團體認為,歐盟專家的同行審查報告,透露許多攸關台灣核電安全的警訊,政府一定要正視,原能會則表示,將在年底前,完成核電廠安全設備的檢核報告。

……..文章來源:按這裡


偽造安全證明醜聞後 南韓重啟1座反應爐

作者: 黃啟霖 | 中央廣播電台 – 2013年11月8日 下午5:17

南韓核能安全與保安委員會(Nuclear Safety and Security Commission)今天(8日)發布聲明說,該委員會已經同意,重啟南韓1座經過維修的核子反應爐,但是另外5座仍然處於離線狀態。

南韓是亞洲第四大經濟體,一共擁有23座核子反應爐。不過,由於南韓核能產業去年以來爆發偽造核電廠安全證明檔的醜聞,使得部分反應爐關閉接受安全檢查。

聲明中指出,關閉的核電廠接受維修檢查後顯示,預定重啟的反應爐和其他相關設施,效能和運作的測試結果都令人滿意。但是另外5座仍然離線的反應爐,則必須汰換纜線,因為這些纜線的安全證明出於偽造。

這起涉及偽造反應爐安全檔的案件,已經有100名相關人員遭到起訴。

南韓總統朴槿惠在10月底表示,政府官員必須整頓核能產業的貪腐現象。

……..文章來源:按這裡


【FOCUS新聞】最大核電國 美70萬噸核廢無處埋

作者: | TVBS – 2013年11月8日 下午8:23

美國是全世界最大的核能發電國,一共有104部機組,但是這104座核電廠,一共製造7萬公噸的核廢料,但是這麼大的一個美國,去找不到一個地方能夠掩埋這些核廢料,斥資上百億美金開鑿興建的「雅卡山核廢場」停工,可能報廢,你能想像嗎,距離紐約是中心不到80公里的印地安岬,就有兩幢大樓,裡面裝滿核廢料,如果遭遇恐怖攻擊,後果不堪設想,但是美國還是繼續興建核電廠,就怕美國人電力不夠。

不管是芝加哥人、紐約人或聖地牙哥人,距離他們城市不到80公里的地方,都有一座這樣的設施,而它們被許多人視為是一顆不定時炸彈。CNN記者:「摸起來溫熱,為什麼?」維州多明尼恩電力公司副總裁:「裡面有32組核廢料。」原來這些設施儲放了核廢料,但是有幾個人願意家裡附近就是核廢場呢,因此美國國會歷經20年、3次投票,終於敲板定案,決定將全美國所有的核廢料,通通丟到內華達州的深山野外。「雅卡山核廢場宣傳片」:「雅卡山是世界上該範疇最全面的一座研究中心。」雅卡山橫亙於莫哈維沙漠與大盆地沙漠之間,就是美國國會替104座反應爐製造出來的7萬公噸核廢料,選出來的最後安身之所,工程人員炸開雅卡山的山壁,在山巖裡鑿出U型主隧道,實驗用凹室以及儲藏核廢料用的小隧道,建蓋核廢場替雅卡山附近的居民,製造工作機會以及商機。奈郡核廢料儲藏槽方案官員賴西:「雅卡山所在奈郡的居民,許多都在雅卡山核廢場工作。」但是多數內華達州居民當然反對核廢料埋在自家後院,況且還是一個地震活動頻繁的後院,他們的救星就是內華達州選出來的國會大老「里德」,他答應選民,雅卡山核廢場絕對胎死腹中。美國參院多數黨領袖里德(2010):「就把它廢棄就好了,也不用擔心核廢料的運輸問題,替國家省下幾十億美金呢。」里德還得到歐巴馬總統的支持,歐巴馬兌現了2008年大選時所開出的選舉支票。歐巴馬2008年競選宣傳片:「歐巴馬反對雅卡山核廢場計畫!」於是乎,這項耗時超過20年,已經花掉上百億美金公帑的核廢場計畫嘎然喊停,恐怕要報廢,其他國會議員反彈,痛罵這一切攏是政治,因為歐巴馬還在當伊利諾州參議員時,可是對雅卡山核廢場投下贊成票呢。共和黨眾議員許姆庫斯:「歐巴馬當選啦,他和里德達成協議啊!」CNN記者:「我想問你一個問題,里德參議員可能會問同樣問題,何不把核廢場蓋在伊利諾州呢?」伊利諾州共和黨眾議員:「嗯…如果你能找到一個地點,如你能在伊利諾州找到山或沙漠。」說穿了,有幾個人願意承擔7萬公噸核廢料的風險呢,而雖然美國還找不到地方掩埋核廢料,但是它可沒有停止興建核電廠,這裡是喬治亞州東部,將近3千名工人正在大興土木,建蓋一座斥資140億美金的全新核電廠。美國核能協會馬文菲爾托:「全美目前有大約100座核廠,它們會在2030到2050年間關閉,我們必須興建新的取代它們,來應付不斷增加的電力需求。」難道有了日本福島核電廠的教訓,美國不打算逐步核廢嗎?美國南部電力公司巴茲米勒:「這套設計能處理福島那樣的狀況。」沒出事前,主事者都是自信滿滿,而現在更有一部紀錄片「潘朵拉的承諾」,探討核能可能沒有像反核人士所說的那樣危險。紀錄片導演羅伯史東:「我擔憂的是,核能危險的論述是錯誤的,50年的核能歷史,全球440座核電廠,只發生3次重大核災,只有車諾比最嚴重,這座瘋狂的前蘇聯產物,但死亡人數不到60人,核能是第二安全的能源。」或許這位導演可以考慮搬去車諾比那裡定居,反核人士現在不僅認為核能危險,而且還很昂貴。美國能源部前資深顧問阿爾法雷茲:「這就像想用魚子醬解決飢餓,核能就像拿魚子醬解決飢餓問題。」反核人士提倡再生能源,再生能源是否能夠完全取代核能的辯證,也將繼續下去。

……..文章來源:按這裡


《核一乾存》里長談賠償 反核人士急下跪

自由時報 – 2013年11月7日 上午8:41

反核人急喊安全為重

〔自由時報記者賴筱桐/新北報導〕新北市石門區台電核能一廠昨天在廠內舉行乾式貯存槽地方座談會,邀集三芝區里長和社團參與,反核聯盟再度質疑安全。有里長無奈說,乾式貯存槽運轉已是既成事實,盼台電提出賠償機制,但宜蘭人文基金會董事長陳錫南認為居民「搞錯重點」,應以安全為重,急得當場下跪。

這名里長事後澄清,他當然重視安全,也擔心核災嚴重後果,希望台電做到「安全無虞」,但走到這一步,乾式貯存槽啟用已是無法改變的事實,爭取適度回饋金與賠償機制,是考量居民權益、不得已的下下之策。

座談會今天邀金山區

北海岸反核行動聯盟執行長郭慶霖質疑,這場座談會的舉行時間、說明對象與地點都令人不滿意,很多里長反映,開會前一天才收到公文,時間緊迫,來不及和民眾交換意見,擺明是陷里長於不義;此外,三芝區十三位里長只出席四位,不能代表全部民意。

核一廠副廠長黃清順解釋,十月七日反核聯盟曾赴行政院陳情,當時決議由台電一個月內舉行地方溝通座談,礙於時間壓力,廠方先請里長廣邀地方仕紳及社團參與,分區辦會議,十月十五日為石門區,昨天是三芝區,今天將邀金山區;至於里長反映收到公文太晚,是因台電安排里長赴韓國參訪核電廠,十一月四日才回國。

此外,郭慶霖認為,台電對於乾式貯存槽的疑慮和爭議始終未解釋清楚,高階核廢料在電廠原址至少貯存四十年,目前還找不到最終處置場,而台灣地震及其他天然災害多,怎能保證運送或裝置過程安全?

核一廠技術人員說明,乾式貯存槽內的核燃料棒有兩層鋼筋混凝土防護裝置,厚達一百公分,土石邊坡以排樁和地錨強化固定,設計符合美國核能管制委員會標準,並審核通過,且國外行之有年,技術純熟,安全禁得起考驗。

……..文章來源:按這裡


日原能會前委員:核安只能盡力

作者: 本報訊 | 台灣立報 – 2013年11月7日 上午12:11

【記者郭琇真台北報導】台電、中華核能協會婦女委員會以及遠見雜誌6日合辦中日能源交流論壇。會中,前日本原能會委員東嶋和子分析處於震央附近的女川核電廠,如何躲過海嘯浩劫?指出核電廠無法100%安全,只有盡力邁向安全,擁核或反核雙方都是以保護生命為目標,應該加強對話。不過,她坦言,目前還看不到打算重啟核電廠的日本政府,著力在風險溝通上。

(上圖)「關於核能,媽媽這樣想」2013中日能源交流論壇,邀請前日本內閣府原子能委員會委員木元教子(右)與東嶋和子(左)分享福島核災發生後,她們作為一個母親與學者所做出的社會觀察以及對核能的反思。(圖文/楊子磊)

遠見雜誌以「關於核能,媽媽這樣想」為題,舉辦中日能源交流論壇,邀請2位身為媽媽又同為前日本原能會委員的木元教子以及東嶋和子,以及投身公民運動的台灣學者杜文苓、台灣機電工程服務社副經理杜悅元,進行能源政策思辨。

緊急時刻 島國需自救

自1998年,連續9年擔任日本原能會委員的木元教子,她的二兒子就在福島第二核電廠工作。木元教子說,地震發生時,資訊很亂,直到地震第3天她才知道兒子在為核電廠找電的過程中受傷,雖然鄰近的福島第一核電廠發生事故,不過她兒子康復後自願回到工作崗位,她也尊重兒子的選擇。

木元教子認為,日本是個島國,不像德國有歐洲鄰近國家,緊急時刻可以輸配電供應,一個國家的能源政策必須考量穩定供應、經濟效益、環境影響、地理成本等,日本因為發生福島核災意外事件,因此很要求安全工作要超過專家的預料。她強調,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目前仍主張核能在「安心、安全、安定」的狀態下,重新啟用。

曾任《讀賣新聞社》記者及前日本原能會委員的東嶋和子,這1、2年透過實地走訪,了解福島核災的災後檢討。她指出,福島第一核電廠前4個反應爐之所以會發生氫爆,是因為地震發生時,外部電源被切斷、緊急電源又遭到海嘯侵襲,使得反應爐無法冷卻而發生悲劇。

東嶋和子分析同處於震央附近的女川核電廠發現,女川核電廠具有5條送電線、6台可運作的緊急柴油發電機,緊急電源充足,而且其建築基地高有14.8公尺,再加上女川核電廠具有單一窗口的緊急指揮調度,危機處理能力很好。

東嶋和子表示,日本政府和電廠從福島災難中學習到很多教訓,她認為,核電廠無法100%安全,只能盡力邁向安全,而這樣的努力態度是日本政府想展現給人民看的,不過她還沒看到政府在風險溝通上有所著力,她鼓勵,擁核及反核雙方要多對話,抗議無法有建設性的討論。

溝通不能忽視網絡

參與論壇的政大公共行政系副教授杜文苓指出,台灣政府應學習日本政府謙虛認錯與改進的態度。她引用耶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查爾斯‧培羅(Charles Perrow)《常態性意外(Normal Accidents)》一書指出,思考科技災難不能完全交由技術專家決定,在一個社會系統複雜、快速,又富含許多難以預測的意外時,很多時候必須交由社會人民一起做政治決定。

▲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系副教授杜文苓表示,台灣民眾面對核能與核廢料的問題時,必須在資訊充分揭露的情況下,方能發揮審議民主的思辯精神,直指問題核心。(圖文/楊子磊)

杜文苓表示,很多時候核電的溝通常會落於討論單一核電廠意外的機率,忽略了原料開採、核廢料處理、運用核能科技需要的高規格管理文化等整體網絡的討論,她認為,風險溝通若忽略了整體網絡面相的討論,很容易發生問題。

論壇結束,鹽寮反核自救會總幹事楊木火起身直指,主辦單位不尊重與會來賓,寫好的提問稿單沒有一題被問到,他認為,這樣的交流論壇根本不是溝通。他拿出厚厚一疊台電的水源報告指出,核四廠的建廠位置使得貢寮人未來要喝輻射水過活。

▲主持人宣佈論壇結束後,鹽寮反核自救會總幹事楊木火起身質疑主辦單位沒向與會來賓提出他的問題。(圖文/楊子磊)

……..文章來源:按這裡


台東日治時期川流式水力電廠轉型觀光

中廣新聞網 – 2013年11月5日 上午9:41

隱身在台東濃密樹林裡的東興發電廠,不僅是台灣東部地區最早的水力發電設施,也是目前最小的水力發電廠,罕見的川流式水力發電,從日治時期運轉至今,由於發電量有限曾經面臨廢除的命運,近年來在環保意識高漲,日本311大地震所引起的核能電廠輻射外洩後,使得這座古老的電廠再現生機,台電也藉由轉型觀光,讓民眾得以一窺它的神秘面紗。(吳鳳雪報導)

東興發電廠位在利嘉溪支流大南溪下游,距離台東市區約十七公里,在一九四一年由東台灣電氣興業株式會社所建,一九四五年日本戰後由台灣電力公司接管。不像一般水力發電必須有水庫,東興發電廠是台灣罕見的川流式水力發電廠,主要是在電廠上游處蓋攔河壩,再開鑿一條長達283公尺的隧道,利用高度的落差,推動渦輪來發電;接著又在下游挖鑿一條長290公尺的引水道將廢水排出。

台電台東區處指出,水力發電曾經是台灣光復初期的發電主力,這座日治時期的東興水力發電廠至今已經七十二年,是台電在台東縣唯一的發電廠,兩座古董級的水力發電機組,再加上兩具現代化的發電機組,目前每天約可供應一千戶左右的電力。這座見證台灣電力的發展電廠,在民國九十四年被台東縣政府登錄為「歷史建築」列冊保護。 為了節省人事開銷,台電目前已經用自動控制系統來管理,同時也轉型為預約的觀光電廠,讓民眾有機會能認識水力發電。(照片:吳鳳雪攝)

……..文章來源:按這裡


環境前線:英國要新建核電廠了,然後呢?

作者: 本報訊 | 台灣立報 – 2013年11月5日 上午12:11

■房思宏

儘管國際間的實際趨勢,始終很難支持「核能復興論」的說法,但國內在國際新聞長期娛樂淺碟化的情形下,官方及主流媒體持續傳播簡化的訊息,繼續強化「世界主要國家仍持續擁抱核電」的印象。在美國佛蒙特(Vermont)核電廠將於明年關閉;瑞士宣布於2019年關閉一核電廠;以及韓國核電廠偽造文件及貪腐醜聞頻傳各種不利消息衝擊下,英國辛克萊C點(Hinkley Point C)核電廠之興建正式上路,大概是對核能復興論者來說,最為振奮的消息了。

(上圖)一條道路貫穿英國西南部橋水鎮預定興建辛克萊C點核電廠的地點,圖攝於2013年10月24日。(圖文/路透)

從官方的角度來看,英國重新投入發展核電具有重要的象徵意義:一個擁有北海油田及世界最大離岸風力發電廠的國家,卻不受福島核災影響,在保障能源安全及減碳的雙重考量下,仍然積極投入新建核電廠。難怪官方及台電一直希望邀請英國代表來台,說明核能做為低碳能源的重要作用。

然而,筆者於今年5月7日的《立報》「環境前線」專欄中,即針對英國重新發展核電過程中面臨的種種困境:包括核電無助於填補英國的能源缺口、高階核廢料處置場選址面臨重大挫折、新建核電廠減碳效益甚微、核電產業遊說將核電納入低碳能源,以及福島核災後運用公關策略強化核安印象等問題,以及更重要的,英國新建核電廠計畫恰恰讓世人看到,核電絕不是一個便宜而符經濟效益的能源。本文將從歷史回顧出發,檢視英國重新發展核電計畫的種種問題。

核電經濟神話的破滅

在美國馬歇爾總統提出「和平使用原子能」不到兩年,全世界第一座商用核子反應爐就於1956年在英國開始運轉。1960年代英國核電快速發展,幾乎每年都有新建核子反應爐投入運轉。1979年時任能源部長的哈維爾宣布將新建10座壓水式反應爐(PWR),並宣稱核電是人類能找到的最便宜能源。

然而這樣一種便宜有效率的能源,卻在市場上踢到鐵板。1980年代執政的保守黨政府,在1988年宣布將電力事業私有化,然而幾座核電廠皆因考慮到巨額後端處理成本,以及發電成本遠高於火力發電的情形下,無法順利出售。而自1990年起於電價中額外課徵的11%核電附加費,不但無法滿足核電廠除役及後端處理的需求,反而主要是被用於興建長達7年的賽斯威爾B(Sizewell B)核電廠。研究也指出,此一核電附加費在1990至1998年間,一共為核電業帶來91億英鎊的補貼。1995年開始運轉的賽斯威爾B核電廠,也成了辛克萊C點核電廠計畫前,英國最後一座興建的核電廠。核電佔英國供電的比例,在1990年代末期攀上高峰,此後隨著老舊核電廠逐步關閉而一路下滑。

核能復興在英國?

2003年的英國能源白皮書中,指出英國不會興建新的核電廠,但排碳考量讓核電仍是未來英國能源組合中的選項。2006年時任英國首相布萊爾公開宣示支持重新發展核電,以達減碳目標,並指出英國政府將不會提供資金補貼,未來新建核電廠將由市場力量完成。然而正如筆者之前提及,此一宣示旋即遭致許多公共質疑,英國政府的環境審計委員會也指出發展核電無助於解決英國的能源困境。而2006年公開諮詢過程中的資訊造假,更讓綠色和平對英國政府提出訴訟並獲得勝利,迫使英國政府於2007年重啟諮詢程序。

接替布萊爾擔任工黨政府首相的布朗於2008年宣布將新建8座核電廠,此一重新擁抱核電的宣示大大鼓舞許多核電營運商,包括法國的EDF、德國的E.ON及RWE、日本的東芝、以及中國核電業者等,法國國家電力公司EDF甚且在2008年買下英國能源公司,取得英國現有9座核電廠中8座的所有權。布朗首相在一場演講中,也正式提出「核能復興」的論調。一個在全世界供電比例不斷下降的能源,似乎在英倫找到再起之契機。

然而就如筆者在前文指出,儘管從工黨到2010年後的保守黨-自民黨聯合政府,都一再宣示重新發展核電的決心,但自2008年至今,英國的核電發展不僅讓人感受不到欣欣向榮的氣息,反而提供一絕佳機會,讓我們重新檢視核電業與政府間的利益糾葛,以及更直接的核電成本問題。

自1990年代開始,英國社會已經逐漸認識到核電絕非如業者及政府所宣稱的如此便宜,比方說英國時任能源及氣候變遷部長休恩在2010年時指出,在核電廠除役及核廢料處裡部分,現在至少存在40億英鎊(約1,920億台幣)的資金短缺。而高漲的建廠成本,加上未來須面對價格持續走低的再生能源競爭,也讓各大核電營運商開始卻步,逼得英國政府必須巧立名目來補貼廠商興建核電廠。

新的核電廠對誰有利?

在各大核電營運商紛紛宣布退出英國核電廠計畫後,英國政府與唯一仍保持興趣的EDF公司持續協商,在今年3月批准辛克萊C點核電廠計畫後,又歷經數月談判,終於在日前宣布達成協議,目前協議中公開的部分包括一路高漲的建廠經費:最終興建兩個反應爐將花費160億英鎊(約7,680億台幣);興建時間預估長達8至10年,無益於在短期內解決英國能源短缺問題。

除此之外,更嚴重的問題是,為了保障EDF投資核電廠的獲利,英國政府同意每百萬瓦小時(MWh)至少92.5鎊的保證電價,是目前電力市場上批發電價的兩倍。而由於此保證電價與通貨膨脹連帶,預估在2023年時,每MHh的保證電價將來至121英鎊。經濟學家預估,除非其他能源在未來幾年內價格大漲,否則此一電價在市場上將無任何競爭力。而當辛克萊點C核電廠投入運轉後,預估EDF每年將可獲得稅前約10億英鎊(約480億台幣)的獲利,與此同時,消費者卻得被迫面對高漲的電費帳單。而正如玫瑰花換了個名字仍然不減其香氣一般,儘管英國政府宣稱保證電價與政府補貼不同,但此種遠高於對再生能源補貼的挹注,相信也能讓我們看清楚核電在市場上的競爭力。

而與EDF的協議一但成立後,此種變相的政府慷慨補貼,相信能重新喚起其他核電業者的熱情。換個角度來說,如果單從成本效益角度觀察,則英國新建8座核電廠的計畫絕不可能實現;而若透過政府補貼新建核電廠,或可吸引投資興建其他核電廠,但辛克萊C點核電廠的計畫,已經清楚展示新建核電廠所需投入的龐大成本,以及對社會、民眾的巨大影響,更別提核電業內大量國外資金所帶來的國安問題。這些複雜而待觀察辯論的問題,國內官方及媒體又怎能以一句「英國持續發展核能」輕鬆帶過呢?(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理事)

……..文章來源:按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