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糧食日 胡志強、林佳龍互動過招

自由時報 – 2013年10月21日 上午6:11

〔自由時報記者蘇金鳳/台中報導〕社會局二十日舉行世界糧食日活動,市長胡志強、立委林佳龍都出席,由於外界都認為胡志強將要競選連任,林佳龍也表態要選市長,現場則輕鬆互動,但「高來高去」,胡志強笑著要林佳龍四年後等食物銀行法通過後再來選,林佳龍則快樂的說「市長,食物銀行法本會期就會通過,我可以到台中市來選了」。

台中市食物銀行因是全國第一家實體食物銀行,獲得中央獎勵,社會局昨天舉行世界糧食日的活動,市長胡志強與立委林佳龍同時出席,引起眾人矚目,主辦單位紅十字會台中市支會會長劉昭惠便笑著說,胡志強對食物銀行幫助很大,林佳龍也全力協助推動食物銀行法,兩人都很有愛心,但兩人都要選市長,真叫人為難。

胡志強此時便開玩笑說,既然林佳龍擔任立委表現如此好,就應該留在立法院,林佳龍笑著回應「市長,交換一下吧」,眾人已笑成一團。

接著胡志強又丟了一球,指食物銀行法既然要在立法院審查,便請林佳龍四年後立法院審查完再來選,林佳龍馬上回應「市長,食物銀行法本會期就會通過,我可以到台中市來選了」,現場再度哄堂大笑。

……..文章來源:按這裡


古巴綠色革命 糧食自給率逾6成

作者: 本報訊 | 台灣立報 – 2013年10月21日 上午12:10

【記者黃文鈴台北報導】歷經蘇聯解體、美國實施禁運,原本大量使用農藥、化肥的古巴,90年代遭遇糧食危機。曾陸續於1997年至2005年進出古巴3次,香港樂施會國際項目總監陳美玲目睹古巴走向綠色革命,發展城市農業,目前糧食自給率已成功達到6成。

(上圖)香港樂施會國際項目總監陳美玲(左) 表示,1993年後古巴政府開始了農業政策的調整,從過去以工業機具與化學肥料提高糧食生產量的耕作方式,逐步轉型為重視地力及有機方法的生態農業,至今國內的糧食自給率已達6成。(圖文/楊子磊)

浩然基金會20日主辦「彎腰X稻浪系列論壇」,曾於古巴從事有機農業研究長達5年的香港樂施會國際項目總監陳美玲,以「古巴生態農業的經驗與挑戰」為題演講,50、60年代的古巴仍使用拖曳機耕種,但1993年美國對古巴實行禁運後,古巴被迫摒棄工業用品、化肥、農藥,反而走出另一條糧食生產之路。

古巴長期種植甘蔗製糖,與蘇聯交換雞、鴨、罐頭蔬菜,「古巴老人家會告訴你,以前收過很多蘇聯來的罐頭。」1991年蘇聯解體後,古巴頓失老大哥支援。美國實行禁運制裁後,糧食不足情形雪上加霜,陳美玲形容,當時是生死交關之時,古巴人民無不想方設法,確保糧食無虞。

1993年之前,古巴國有土地達全國近80%,糧食危機後,古巴政府大量出租土地給國營合作社,生產糧食供應全國人民。古巴人民憑政府發給的糧票每月領取10天食物。此外,有另兩種小型合作社,農民同享合作社服務,例如共同運輸,節省成本,比大型合作社靈活度更高。

糧食危機發生後,原本種植單一作物甘蔗,改種植多樣化作物,避免天災帶來全面性傷害。政府於某些省份鼓勵農民種植水稻,讓人民自己有米可以吃。陳美玲指出,主要是塊根作物、蔬菜、水果的生產量在這個時期大量增加,但牛肉、奶粉仍仰賴進口。古巴政府針對經過認證的有機農業或未經認證但採取無毒的農業採取激勵措施,給予補助,讓每一個人都吃得到有機產品。

為了增加糧食生產量,城市、近郊、農村紛紛發展出不同型態的農業。許多城市農夫在自家屋頂或是大樓旁空地,栽種作物,哈瓦那每年的蔬果產量高達4百萬噸,滿足哈瓦那70%的蔬菜需求。農民自己培養益蟲,利用玉米減少蟲害。

古巴也發展出「農民對農民」的農業發展方式,部分農民或農業局工程師會以生態農業顧問身分,在家裡或附近農場為示範點,直接教授其他農民有機栽種,互相交流。

古巴人口超過1千1百萬人,20%從事農業,其中僅6%的人實際耕種。換算下來,1個農民有3到5公頃的土地。超過6百萬公頃的可耕作土地閒置,而6百萬公頃土地則全年皆有作物。2010年,古巴政府進行大規模土地改革,限定唯有合作社才能申請,個體戶沒有申請權利。

陳美玲解釋,由於古巴政府認為個體戶只為自己著想,不如合作社供應全國人民糧食。許多個體戶抱怨,政府完全沒有給予資助,只好靠著賣高價、NGO幫助才能生存。

由於古巴長期的資助糧食系統是政府財政負擔,社會產生不同聲音,認為不同職業或有家人長居國外、不是很窮的人民,是否應該給予糧票?而儘管擁有糧票,由於古巴外匯不足,販賣農業資材的國營商店,也常買不到種子、剪刀等工具。

她強調,儘管古巴目前擁有糧食主權不等於零進口,面對本地與全國性的消費,古巴政府優先考慮本地生產,保護農民生產者和當地市場,免受發達國家傾銷的侵害。

她說,這場綠色革命仍在進行,但已看見成果,她1997年初次到古巴,很驚訝市場上幾乎什麼都沒賣,現在週日市場已能買到新鮮海魚。她指出,目前古巴可以解決國內大部分的糧食問題,儘管台灣的糧食危機不若當時古巴嚴重,但古巴農業轉變的作法仍值得台灣借鏡。

……..文章來源:按這裡


8億人挨餓 聯國籲勿浪費糧食

法新社 – 2013年10月16日 下午6:05

(法新社羅馬16日電) 聯合國今天在世界糧食日警告,全世界還有多達8億4200萬人生活在飢餓中,世人切莫浪費食物;由於肥胖人數日增,聯合國也強調健康飲食的重要性。

根據設在羅馬的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目前全球生產的糧食有約1/3浪費掉,一年約達13億公噸。

糧農組織專家范亞特狄克(Robert van Otterdijk)說:「僅需這些糧食的1/4,我們便可餵飽8億4200萬餓肚子的人。」

……..文章來源:按這裡


UN:約1/3生產糧食遭丟棄

法新社 – 2013年10月16日 下午9:35

(法新社羅馬16日電) 聯合國今天在世界糧食日警告,全世界還有多達8億4200萬人生活在飢餓中,世人切莫浪費食物;由於肥胖人數日增,聯合國也強調健康飲食的重要性。

設在羅馬的聯合國糧農組織(FAO)指出,目前全球有約1/3生產糧食被丟棄,1年約達13億公噸。

聯合國糧農組織專家范亞特狄克(Robert vanOtterdijk)說:「拿丟棄食物的1/4量,我們便可餵食8億4200萬飢餓的人。」

如果可將浪費的食物量減半,全世界糧食生產在2050年僅需提高32%,就可供應全世界人口,而非目前預估的60%。

丟棄糧食成本報告協調人艾溫斯(MathildeIweins)說:「用來生產遭丟棄糧食的農業地區面積大小,是加拿大加上印度。」

另外,聯合國糧農組織說,注重食用糧食種類同等重要,並警告營養不良和飲食嚴重不均衡對社會造成高成本,像是健保費用飛高或是喪失生產力等。

聯合國糧農組織報告說:「全世界5歲以下兒童,每4人就有1人發育遲緩。」

報告說:「這表示有1億6500萬名兒童營養不良,他們永遠也達不到體能和智識全面發展。」

……..文章來源:按這裡


糧食價格帶動 中國九月通膨大升

中廣新聞網 – 2013年10月14日 下午12:19

在糧食價格帶動下,中國九月份通膨大升,從八月份的百分之2.6,一口氣升到百分之3.1,通膨加速可能讓政府在擬定景氣刺激措施的時候,綁手綁腳。

今年前九個月,大陸物價平均年增率是百分之2.5,低於政府設定的百分之3.5警戒值。

九月份,糧食價格較去年同期大漲了百分之6.1,分析其中原因,假期帶動消費以及天災,都是糧食漲價的原因,非食物類商品,九月份只漲了百分之1.6,至於躉售物價指標的生產者物價,則下跌百分之1.3,顯示企業需求依然相當疲弱。

……..文章來源:按這裡


世界糧食日 民團呼籲拒吃基改食物

作者: 羅方翰 | 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 2013年10月13日 下午11:51

10月16日是世界糧食日,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水花園有機農夫市集呼籲民眾應多認識非基因改造食物,一起推動有機、健康的生產體系。

世界糧食日是1979年由聯合國良農組織發起的活動,今年的主題是永續生產體系,並以充足的食物供給全球。長期推動非基改食物運動的主婦環境聯盟在10/16世界糧食日前,發起多場活動與講座,推廣民眾對於非基改食物的認識。

主婦環境聯盟秘書長黃嘉琳表示,台灣目前是立法禁止栽種基因改造的農作物作為食用,也禁止給牲畜吃,可是台灣民眾每天或多或少還是會吃到基改食物,最大的來源就是黃豆與玉米,其中又以黃豆為最大宗,偏偏台灣黃豆的自給率很低,大約只有萬分之一。雖然基改食物對健康的影響還在爭議中,但換個角度說基改食物對人體的健康影響是未明的,實在不應冒險讓孩子暴露在基改食物的陰影之下。

在世界糧食日之前,主婦環境聯盟特別呼籲民眾從現在就拒吃拒買基因改造食品,保護我們下一代的健康。

……..文章來源:按這裡


UN:全球有超過8億人長期飢餓

作者: NewTalk 新頭殼 | 新頭殼 – 2013年10月2日 上午8:13

新頭殼newtalk2013.10.02 鄭凱榕/綜合報導

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國際農業發展基金會(IFAD)和世界糧食計畫署(WFP)10月1日共同發表的《世界糧食不安全狀況》報告,在2011~2013年期間,大約8.42億人,即世界1/8的人口長期處於飢餓狀態,少於2010~2012年的8.68億人。絕大多數飢餓人口生活在發展中國家,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區仍是食物不足發生率最高的區域,涉及約1/4的非洲人口。

根據聯合國新聞中心報導,糧農組織統計司司長真納理(Pietro Gennari)指出, 在實現消除飢餓的努力方面,區域之間存在較大差異。東南亞和東亞地區、拉丁美洲以及高加索地區有望實現減少飢餓的目標,而南亞和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區的進展緩慢。

真納理指出,經濟增長是減少飢餓的關鍵因素。但這還不夠,要實現千年發展目標中有關消除飢餓的目標,還需要有特定的政策和社會專案。

報告強調,經濟成長不一定保證能夠為所有人創造更多、更好的就業機會和收入,除非政策能夠明確將貧困人口作為目標群體,特別是農村貧困人口。報告指出,在貧困國家,消除飢餓和貧困的唯一途徑,是實現持續且嘉惠大眾的經濟成長。

報告指出,儘管已經有22個國家在2012年年底實現了將飢餓人數減半的目標,但如果不加大力度,要在2015年使全球均能達到此目標的願景,還有好長的路要走。報告呼籲農業和糧食系統以及公共衛生和教育領域,採取注重營養的干預行動,尤其針對婦女。

各國政府、民間社會和民營部門的代表將於10月7~11日在糧農組織羅馬總部舉行的世界糧食安全委員會會議上,對《2013年世界糧食不安全狀況》的調查研究結果和建議進行審議。

……..文章來源:按這裡


2012糧食自給率再退1% 仰賴進口、飲食西化問題難解

作者: CLiao | 環境資訊中心 – 2013年10月1日 下午12:26

本報2013年10月1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行政會農業委員會昨(9月30日)下午4點公布前一年糧食供需年報糧食供需年報,2012年糧食自給率以價格計算之綜合糧食自給率為68.0%,比2011年下降1.1個百分點;以熱量計算之綜合糧食自給率為32.7%,較100年減少1.2個百分點,總統馬英九於2011年宣示10年糧食自給率達40%再倒退一步。不過有學者表示,目前活化休耕政策的方向是正確的,但過度仰賴進口以及西化的飲食習慣,恐怕才是關鍵。

國際貿易低價優勢進口糧食上癮

報告中顯示,由於國外糧食以低價或貿易配額等優勢進入國內市場,且國人飲食習慣改變,致使糧食自給率呈現逐年降低情形。

2012年以價格計算之綜合糧食自給率為68.0%,以價格計算之綜合糧食自給率下降1.1個百分點;以熱量計算之綜合糧食自給率,也就是所需的熱量中,32.7%是國內生產;較2012年減少1.2個百分點。

氣候因素影響糧食自給率

提要分析指出,與2011年相比,受6月豪雨以及蘇拉、天秤颱風等天候因素,以及上半年禽流感疫情影響,導致產量縮減,為填補需求缺口,蔬菜類、果品類以及家禽肉進口量增加;再加上馬鈴薯、糖及水產類需求增加,也連帶影響進口量增加。

2012年平均每人每日可由食物中取得之熱量為 2,730大卡,主要來自穀類(米、小麥、玉米、高粱、其他,占29.7%)及油脂類(大豆、花生、芝麻等製成品,20.2%),其餘5成熱量則由其他9大類糧食提供。

國內糧食總產出平均年變動率為-1.6%,其中減產幅度較大者為漁場受限並資源枯竭之水產類、種植面積逐漸縮減的花生、芝麻等子仁及油籽類,以及受進口替代之糖及蜂蜜,生產指數年平均變動率分別為-3.7%、-2.9%、-2.3%。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綜合自給率只有32.7%,主要熱量供應作物項目,穀類自給率只有27.1%,子仁及油籽類3.3%;其中稻米106.9%、玉米1.5%,較前一年減少0.3%,小麥及黃豆都持續掛零。

持續活化休耕 加強進口食品標示防檢疫

台灣農村陣線發言人蔡培慧對於糧食自給率下降一事感到意外,他表示,農委會去年推動活化休耕補助,不允許連續休耕、鼓勵耕作雜糧的政策方向是正確的,照理說應能影響糧食自給率,「可能效果尚未產生」。

國內依賴進口糧食程度增加,蔡培慧認為,進口糧食政策不能從貿易的角度來思考,自由貿易既然非農委會可掌握決定,至少應加強食品標示、防檢疫查緝,確保食品安全;可惜這部分未積極進行,卻任由進口食品年年增加。另外,政府應公布進口國家與數量消長,那些國家進口到台灣的數量比例增高,特別在ECFA簽訂後,是否影響進口比例等。對於食物里程以及食品安全教育也應積極進行。

飲食西化止不住 推米食須更務實

依據報告,穀類受國人飲食西化與攝食便利性之影響,國人熱量供應比重仍出現白米降低、麵粉提高趨勢,與10年前相比,前者比重減少0.7個百分點,後者則增加1.2個百分點。也就是說,小麥需求仍在增加,而稻米仍擠爆穀倉。

對此,主婦聯盟消費合作社理事主席黃淑德認為,民眾對於台灣農民雖充滿浪漫的想法,但行動支持卻很少,仍米食仍靠中高齡民眾支撐;年輕族群仍習於麵食、麵包的飲食方式,從早餐就以麵包為主食,也會影響血糖控制。

主婦聯盟文教基金會近幾年積極推動飲食教育,未來也將更務實的檢視民眾飲食習慣,提供相關的資訊。黃淑德認為除了民間的努力,政府權責機關在飲食宣導上,未落實於民間基層。「農糧產品的宣導絕非請公關公司辦辦活動,大明星現身,50、百萬經費落入口袋就好。」

糧食供需年報編算方式是將國內消費之糧食依據初級產品型態分10大類、35小類編算其自給率。

生產大豆有基礎

記者採訪過程,農委會代表認為台灣環境條件不利於生產如黃豆、小麥、玉米等雜糧作物,仰賴進口實屬必須。然而,以大豆產為例,雖需大面積種植,台灣無論在規模、種植技術,早已具備此能力。

台灣有8000多公頃農地種毛豆,所謂的毛豆或大豆,採收期只差1個月時間。意思是說,台灣種大豆的規模是有的,只要政府願意提供優惠的價格,台灣大豆仰賴進口的程度就會降低。

這些毛豆90%外銷,跟台灣的糧食安全關聯性甚低。毛豆出口被列為蔬菜類,間接提高自給率。不過若生產為黃豆,大豆屬於子仁及油籽類高熱量糧食,會比計算在蔬菜,權數更高。因此,種大豆絕對是正面有助於糧食自給率,而毛豆只提供非常少的糧食自給貢獻。

根據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統計,進口大豆有九成是基因改造,但多數民眾在不知情的情況下,長年食用基改大豆。

……..文章來源:按這裡


朱漢強 從政大新聞人到香港環境議題的舵手

作者: 責任編輯賴溫狠 | 環境資訊中心 – 2013年9月27日 上午9:37

作者:賴品瑀

雖然順著時代巨輪之下,人會改變,但一路走著,志向卻是越來越清晰。香港地球之友環境事務經理朱漢強,從一位重要的環境記者,轉身投入環保團體,看似生命轉了彎,但對朱漢強而言,「運用媒體經驗來創造議題」,不但是走進前線,也是持續的用筆影響這個世界。

香港地球之友成立在1983年,是當地最早成立的環保團體之一。而當時的朱漢強,還在台灣的政大新聞系就讀,當時的同窗包括了知名媒體人方念華、吳恩文等。 朱漢強在1988年展開記者生涯,並從1995年開始主跑環境,朱漢強表示,當時香港的環境新聞很少,一週大約只有一則,不若現今一週大概有六七件。

主動挖掘新聞 時代中的拼命三郎記者

而他在接手環境線時,可是拼命做足了功課。他找出當時對於環境較多關注的明報與香港聯合報,在一個星期中,把過去一年內的「舊聞」仔細閱讀,將那些持續的環境新聞事件當中的脈絡整理出來,化作厚厚一疊的筆記資料,朱漢強表示,大約兩三個月內,他便已經上手了環境線。

他更將在台灣新聞界學到的運用在香港的新聞工作中,除了接受總編指派的工作外,他更有自己的持續經營,因此他會主動報線,若看到政策有所疏漏的時候,他便做些調查報導,不但開拓更多的新聞,更可說是跑在新聞之前,從媒體產生影響力。

而大約在1994年時,香港民眾也開始了反對興建大亞灣核電站的運動,環保新聞也漸漸獲得重視。得天時,又自己努力,讓朱漢強在當時成為一位相當重要的環境記者。但朱漢強卻在進修後,投入了環境團體。

無中生有推議題 追求人人都有參與感

有香港民眾感嘆,朱漢強沒有繼續當環境記者是香港的損失,但若在網路上搜尋,其實仍可看見大量朱漢強持續以民間團體身份發表的環境評論。對此,朱漢強解釋, 他在地球之友做的屬於「政治倡議」,因此他的媒體經驗,可以幫助他「製造議題」。朱漢強指出,當時的策略,是從與生活息息相關的議題開始推起,例如廢棄 物。

朱漢強以地球之友2004年開始針對香港的名產「月餅」下手為例。香港月餅遠近馳名,每年大約產有400萬盒,而且總有過度包裝的現象。地球之友所發起「常 哦行動」企圖透過民眾的不斷相互叮嚀、向廠商建議、向政府爭取的多方行動中,不但催生出一套回收系統,更讓廠商大幅降低包裝,從一盒月餅有22件包裝物, 降到只剩11件。朱漢強表示,透過應景、與每個人相關的月餅,營造出人人都能有參與感的狀況,其實也讓民眾實踐如何利用民意讓廠商去負起「生產者責任」。

而2008年地球之友更發揮「無中生有」的功力,提出全新的「光污染」議題,提出商號招牌在夜間過亮,不僅製造光害,更浪費能源。當時地球之友發下壯志,企圖在一年內將此推為全國討論的政治議題。結果大約只花了八個月的時間,特首便做出回應,同意將會推動立法。

近年,地球之友則是盯上了超市裡的食物浪費,他們的作法是,聯合媒體去揭發訊息,但更希望藉著推動食物銀行,以求除了解決環境問題,對於社會上的貧窮問題也一併關注。這個現象,其實也回應到香港傳統環保團體近年開始有所反省。

Web 2.0 獨立媒體小兵立大功 環保團體該進化

朱漢強觀察,環保團體為了對應政府的部門,漸漸會將議題有所切割,但在web2.0時代後,獨立的公民記者也踴躍發聲,樂見公民意識開花結果的同時,也發現一件殘酷的事實,便是以個人在網路上發起的行動中,不少得到的迴響已大過原有的環保團體。

朱漢強認為,公民是從自身所遭遇的生活方式,去做全面的檢視,所以廣度會大過已經有所分別關注部分議題的環團。這些由公民自行發起的行動,不但展現出整個民間的活力,也映照出大型環保團體與在地社團的關係仍不夠密切。

朱漢強坦言,其實就以地球之友為例,民間與企業的捐款可說是相當踴躍,但類似的環保團體除了對上層結構持續監督外,與社區有更積極的整合,才能發揮更大的效果。

……..文章來源:按這裡


消費快訊-太空糧食藜麥登台 一公斤要價千元

作者: (馮景青) | 中時電子報 – 2013年9月27日 上午5:30

中國時報【(馮景青)】

3000年前被印加王國視為「糧食之母」,有印加黃金、太空糧食美譽的秘魯藜麥登台。藜麥富含氨基酸、蛋白質、磷鎂鐵鈣等礦物質,近年來被歐美視為健康食物,1993年美國太空總署將它列為人類未來移民外太空時的理想糧食,身價在短短7年間漲了3倍,在台灣平均售價是1公克1元,等於一公斤1000元,預計年底進入台灣有機商店與超市販售。

……..文章來源:按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