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能源消耗 中印占全球半數

作者: 尹曉春 | 台灣醒報 – 2013年7月26日 下午8:37

【台灣醒報記者尹曉春綜合報導】2040年化石燃料仍將占全球能源使用量的80%,因為即使再生能源使用量與效能提高,仍無法取代化石燃料,達成減碳的目標。「美國能源部能源情報署」(EIA)25日公布的報告指出,由於新興國家的經濟持續成長,不斷使用化石燃料,估計未來30年碳排放量終將超過已開發國家;到了2040年中國與印度更將占全球能源消耗量的一半。

未來10年全球將會需要更多能源,其中印度與中國將成為消費主力。「美國能源部能源情報署」(EIA)25日公布的報告指出,2010年到2040年間,全球能源使用(以運輸與電力為主)將成長56%,其中半數來自中國與印度。

碳排放將創新高

美國能源情報署署長席爾明斯基表示,「中國與印度的日漸繁榮將深刻地影響全球能源市場的發展。」立基於全球經濟將持續成長的假設,《2013國際能源展望報告》指出,繁榮意味著更多化石燃料的消耗,石油、煤炭與天然氣到2040年仍將繼續使用,且占全球能源使用量的80%。

使用更多的化石燃料意味著更多的碳排放。即使再生能源使用量將大幅上升,全球風力與水力發電的效能倍增,再生能源被預測為全球發展最快速的發電形式,該報告仍悲觀的預測,碳排放量到了2040年仍將上升46%。

路透社報導指出,發展中國家的碳排放量到了2040年將會是世界最先進經濟體的127%,屆時能源相關的碳排放將多達455億公噸。由於新興國家的經濟持續成長,不斷使用化石燃料,估計未來30年碳排放終將超過已開發國家。

「世界資源研究所」(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主席史迪爾認為,此一結果預測世界環境未來將異常嚴峻,「我們沒有更有效的使用資源」,也沒有享受到有效使用能源帶來的經濟效益。

天然氣成能源主力

在各項能源使用上,由於開發技術推陳出新,天然氣開採在世界各國陸續開放。鑒於工業與能源產業傾向燃燒更多天然氣,能源情報署推測,其消耗量漲幅將比石油與煤炭更快。

由美國引領的天然氣開採蔚成風潮後,天然氣出口競賽可能更加白熱化。能源情報署認為,俄羅斯也將追加出口產量,尤其在俄屬北極地區,中國與加拿大亦同。目前俄羅斯已計畫增加對中國的輸出,美國也可能將天然氣輸往歐亞大陸。

然而,考量到「供應與需求」的調整,這次評估將2040年以原油為主的液態燃料產量,較先前預測下修。席爾明斯基表示,高效能燃料的法規標準可協助降低需求量,例如歐巴馬政府便期待依靠法規來降低汽油需求,預計2030年需求降到每日150萬桶。此外,倘若油價持續上漲,替代能源的需求未來在全球各地都可望增加。

不過,也有人認為預測並不可靠。奧朋墨姆公司(Oppenheimer & Co.)的能源分析師蓋伊特就表示,先進技術的突破性發展可能完全推翻這些預測,例如「5年前沒有人預料到美國可以以天然氣自給自足;而現在我們擁有多到不知該如何使用的天然氣。」

圖說:即使再生能源使用量將大幅上升,碳排放量到了2040年仍將上升46%。(Photo by Beyound coal and gas on Flickr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ce)

……..文章來源:按這裡


王金平訪日 考察核能談故宮展

中央社 – 2013年7月25日 下午9:53

(中央社記者楊明珠東京25日專電)立法院長王金平等人今天結束5天的訪日行程返台。他此行了解到日本核能、防災政策,並針對故宮文物到日本展出與日方達成共識,成果豐碩。

王金平率領10多名跨黨派立委到日本,考察能源政策並進行國會外交。他今天在東京的記者會上表示,此行先到宮城縣女川電廠參觀了解電廠狀況。在東京拜會了防災大臣古屋圭司,商談有關防災政策。

訪問團今天上午聽取有關日本新成立的組織、原子能規制委員會的建置,包括職權、運作等狀況。目前日本48座核子反應爐處於停止運作,經過安全審核之後,才能決定是否重啟。

王金平說,此行聽取了有關日本能源政策的說明,包括能源來源的分配。日方的數據是,日本的再生能源約達11%,台灣是5%;日本核電占26%,台灣約17%。

王金平認為,台灣在處理核四是否繼續建設的問題上,這次隨行的立委在了解日本能源情況後,可做參考。至於台灣是否也成立類似原子能規制委員會的組織,有待討論。

立法院台日國會議員交流聯誼會會長、國民黨籍立委李鴻鈞表示,故宮文物明年6月要到日本展出,王金平此行也扮演要角。

他表示,盼明年故宮文物到日本展出,能突破之前名畫「蒙娜麗莎微笑」在日本展出時,創下觀賞人數150萬人次的紀錄。

故宮文物原則上赴日展出約200項,日方希望故宮能出借孫過庭的「書譜」、郭熙的「早春圖」、翠玉白菜、肉形石。

王金平表示,故宮已同意借出「書譜」,但「早春圖」因屬巨幅掛軸,且十分脆弱,已婉拒借出。故宮盼日方在2017年到台灣辦回饋展時,有幾樣日本國寶級的文物可到台灣展出,在交換條件下,已達成共識。1020725

……..文章來源:按這裡


綠色經濟立意好 歐美難落實

作者: 林佳琪 | 台灣醒報 – 2013年7月25日 下午3:49

【台灣醒報記者林佳琪綜合報導】雖然美國總統歐巴馬力推環保政策,歐洲各國也鼓吹綠色經濟的好處,希望藉由新興產業,擺脫經濟困境,減緩全球暖化速度。但媒體不以為然,《華盛頓郵報》批評美國的環保政策中,對綠色工作的定義太廣,導致濫發補助,浪費公帑。《德國之聲》則指出,歐洲環保制度中的碳交易和政府補貼誘因不足,使企業卻步。

歐巴馬六月25日在喬治城大學演講時,曾詳述政府環保政策說,美國將推動45個再生能源電力計畫,以提供440萬戶用電量,並限制新舊發電廠的排碳量,承諾在2025年以前減少25%。並說自2009年開始,美國政府大力支持綠色工作,認為能增加多達500萬個工作機會。

但美國國會稽核處7月份發表的報告揭露,其中數據參雜可能和「綠色」相關的工作,而非創造新的就業機會。政府雖然補助103項和綠色工作有關的訓練計劃,然而,因定義不明,和綠色工作關係不大的工作,也都獲得補助。

《華盛頓郵報》日前指出,2009年針對綠色工作專案,聯邦政府挹注近6億美元,但截至2012年底,尚有40%的專案尚未報告結果。但在政府投入鉅額經費前,美國勞工統計局還來不及通盤瞭解,綠色工作提供哪些就業機會和所需技能。

此外,據美國勞工統計局定義,凡是職業對環境有利的產業、產品、服務和過程,都歸類為綠色工作,但美國國會稽核處的報告認為,這樣幾乎所有職業都能和綠色工作沾上邊,受到補助的職業居然還包括看管廢棄物的工人,還有風力發電渦輪上的水泥工人。

《德國之聲》月前則曾報導,深陷歐債危機的歐洲期待藉發展綠色經濟,拯救經濟,兼顧環保。西門子公司永續發展總監巴斯表示,「針對減少至2030年的碳排放量目標,所需科技已完成70%。」儘管公司已有環保相關科技可供使用,但長期來看,投資的安全性不足,巴斯說「長期的永續發展案,需要法令規範及配套措施,才能提高投資的安全性。」可以說此時機並不適合大型投資,然而歐洲現階段財務狀況不穩,許多國家都在調整稅務管理體制,吸引企業投資環保領域的誘因不足。

西門子公司從2008年開始,積極擴大環保領域的投資,包括再生能源、能源效率,和環境科技。但就算有企業願意出資,歐盟制度仍不夠完善。

一是歐洲為減少排碳量所做的碳交易,政府核配排碳權給汙染者,企業間可在交易市場買賣「碳排放權」。但碳價自2008年下半年持續下跌,企業根本無法從碳排放權交易中獲利,以投資綠能經濟所需的環保科技。二為政府補貼,通常政府投資再生能源的經費和時限公開透明,但西班牙政府突然刪減補貼,造成許多計畫難產,令其他企業望之卻步。

圖說:歐美推行綠色經濟,但政策和制度的缺失,導致資金浪費,企業卻步。(photo by pkorsmok on Flickr –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文章來源:按這裡


全民節能 能源局6大措施上陣

作者: 黃台中 | 中時電子報 – 2013年7月25日 上午5:30

工商時報【黃台中】

提振經濟、刺激消費,經濟部今年6月啟動「提振經濟列車」,為加速節能列車的推動,經濟部能源局昨(24)日針對民生及產業推出6大措施,帶領國人共創優質節能新生活,預計102年可新增節能120萬公秉油當量能源,創造近新台幣350億元(以下同)商機。

能源局推動的6大措施包括「夏日輕衫全民購」「節能產品拚促銷」、「節能建設擴內需」、「節能輔導創商機 」、「省電抽獎享折扣」及「節能減碳新生活」,藉由拚消費、擴內需、創商機、享折扣等多元的6大節能方案及活動,提升國人節能意識,創造更多消費契機及節能商機。

延續「夏日輕衫─全民酷涼運動」熱潮,能源局提供600萬元舉辦補助驗證、競賽推廣及現金抽獎等活動,預計明(25)日登場後,可帶動2.5億元節能商機。

為擴大民眾參與節能,能源局和全省9個縣市政府合辦展售會促銷節能產品,也結合連江縣當地休閒文化特色辦理「不插電音樂會」展售會,9月13至16日在台南舉辦節能家電展售會,與台北市合辦節能特約商聯盟巡迴推廣,創造1.1億節能商機。

透過節能建設擴大內需,能源局加速公部門設置PV-ESCO,可望帶來175億元產值。推動全台設置LED路燈措施,換裝約24.7萬盞LED路燈,帶動20億元產值;由於今年推動智慧型電表建設,已於6月完成2萬4千戶智慧電表建置,更能提升再生能源併網之比例與能源效率。

輔導企業加速節能減碳,能源局陸續推動各項輔導措施,預計輔導2,972家能源用戶,節能46.2萬公秉油當量,創造183.1億元節能商機。

推廣節約用電從居家做起,能源局即日起至9月16日舉辦用戶節約用電競賽及有獎徵答,提供400萬元鼓勵住宅用戶擴大年輕族群參與節能行動。

提升節能生活品質,能源局從今年3月起將能源用戶遵循「冷氣不外洩」及「禁用白熾燈泡」的節能規定擴大至11類指定能源用戶,預估節能效益182萬度。

……..文章來源:按這裡


本報特稿/社會各界對核能與再生能源的認知差距(下)/智庫論壇/國政基金會助理研究員 唐慧琳

中央日報 – 2013年7月24日 上午10:55

二、反核團體拒?採信國際組織針對核事故的調查結果

 又比如說:當筆者引述世?等國際組織針對近年三大核事故(車諾比、三哩島、福島)的影響報告時,部分反核人士忍不住

嗤之以鼻,如筆者提及聯合國科學委員會(UNSCEAR)統計:車諾比事故25年來甲狀腺罹癌人數為6,000人,因急性大量幅射曝露與罹甲狀腺癌的死亡人數共約46人;三哩島事件中除了沒有任何人有急性輻射效應外,美國癌症研究中心(NCI)更確信:「三哩島事件對附近居民的癌症發生率沒有任何增加」。包括連對新生兒、遺傳甚至是動植物都沒有發生任何的科學足資證明的關聯性影響,事實證明目前三哩島附近的人口比發生核事故時的人口還多。

 聯合國科學委員會在2012年5月的報告也指出:截至報告當時,沒有任何福島電廠工人及孩童(理論上面臨最高幅射曝露風險與對幅射最敏感的族群)被觀察到有因核事故而對健康造成任何病理學上足資證明的影響;觀察距核電廠30公里以內的1080名15歲以下孩童,最高的甲狀腺幅射劑量為35毫西弗(一次胸部電腦斷層造成的劑量是7毫西弗,國際上目前並未有任何流行病學證據足以證明人體曝露在100毫西弗以下會增加致癌的機率),且沒有任何一名死者是因游離幅射而死亡。世界衛生組織報告則特別強調,事故迄今有7名東電員工或包商因海嘯溺斃或固有疾病發作死亡,死因完全與輻射無關。工作人員有數名在事故初期搶救階段吸入較多放射性碘,未來發生甲狀腺功能異常風險較高。

 筆者發言後,某位知名反核教授隨即上台表示他實在是聽不下去了,質疑筆者都沒看Discovery頻道,沒看過那些車諾比事故後被幅射傷害的民眾慘狀嗎?另一位反核人士則提出民進黨執政時為了停建核四而提出的車諾比核事故傷亡數據,佐證核幅射的可怕。

 筆者同意車諾比與福島的國際統計核災傷亡數據,可能有低估之嫌,因為「部分」資料來源是該國政府,不能排除有美化造假之嫌;但假設政府之言皆因有其政治目的而不可盡信,為何又獨獨選擇性地相信民進黨政府所公佈的數據?聯合國的數據再不可信,恐怕也比單一政府要超然。

 三、各界對核災風險的評估值差距極大

 目前贊成核能與反對使用核能的雙方之所以無法理性對話,其中很大一個原因就來自於部分反核人士常會不能自抑地做出情緒性的人身攻擊,因為他們總假設擁核者是無知的、是麻木不仁的、或是和台電有利益勾結的,而不相信擁核者之所以擁核,可能只是基於認為發展核能利大於弊,能源決策應進行全方位考量,而不應只是基於放大的偏見或恐懼的反射;更不相信擁核者的出發點和部分反核者一樣是出自於對鄉土的熱愛與憂慮子孫的未來!

 Discovery針對車諾比的報導筆者看到了,看到那些可憐的孩子的景況,將心比心,為人父母者很難不流下眼淚,此其何以反核運動會在台灣蔚為風潮;福島災民流離失所的慘狀筆者也看到了,相信只要是人,都不願同樣的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反核者強調自己是人,言下之意就是不支持廢核的都不是人,但事實上擁、反核人士的差異,根本就不在於是否具有身而為人最基本的同理心和同情心,也不在於針對台灣是否承受得起核災的認知,而是雙方對核四事故風險的認知差異,擁核者認為核四發生像車諾比及福島一樣事故的機率極低,如此而已。

 反核人士無法說服擁核者的是:為什麼核災一定會發生在技術遠比車諾比時期先進、而防護措施遠比福島縝密的台灣?以27年前的蘇俄的車諾比事故而言,使用的是石墨慢化沸水反應爐,現在已被認為過時且有嚴重的缺陷,包括:正反應度係數(High positive void coefficient)、大部分緊急應變皆須以手動操作、在低功率輸出時相當不穩定、安全系統缺乏多重性、多元性、分離性之設計-包括沒有圍阻體。它是利用易燃的石墨而非水做為緩和劑,當其反應爐功率異常上升,爐心會因正反應度係數的回饋(發散)特性,使得功率異常上升愈形惡化。除了上述的設計缺陷外,它還身兼提煉核武原料的工作,且提煉時都不停機。發生車諾比事故的導火線是某一位運轉員為了想完成一個極限測試,而將反應器設為低功率運轉,引發了二次爆炸造成反應器的解體,並引燃石墨,因而導致大量的放射性物質外洩。

 核四則是使用新型的輕水式進步型機組,特性為負反應度係數(收斂),且反應爐中的燃料束都是處於密封狀態。除了反應爐厚達20公分且是密封的以外,還有一個內襯鋼板、由鋼筋混凝土構成、厚達1.2公尺的圍阻體。套用一位交通大學官同學的話:「若是用車諾比來比擬核四,就像是拿萊特兄弟第一次試飛就墜機來證明現代的747都很危險一樣」。

 聯合國科學委員會在2013年針對日本福島核災(3部機組)所做的最新調查報告則再次證實:日本民眾遭輻射污染的劑量,在甲狀腺方面為烏克蘭車諾比核災(1部機組)約30分之1,在全身方面為車諾比的10分之1,日本個人輻污量大多在基準以下,結論是「很難找到對健康有影響的要素」。相較於車諾比核災,福島因為輻射放出量較少、住民迅速避難,而政府也對食品加以管制,因此所造成的傷害遠低於車諾比。

 再拿福島電廠與我國核電廠相比,福島電廠附近是平原,和民眾居住與工作的城鎮,中間沒有任何天然屏蔽,而核一,二,四廠和台北市之間,卻有山可做天然屏蔽,可以擋住大量的幅射塵,以等效距離(effective distance)的角度視之,原能會將緊急應變疏散區定於16公里的範圍。此外,不論是從後備電源的防護、冷卻用水的設計、強震急停設施與斷然處置措施等各種面向觀之,我國核電廠的安全性都遠高於福島(詳見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國政研究報告:永續(研)102-004號:民粹反核與台灣未來)。

 反核人士說:台灣天災多,發生核災的風險就大,而連百萬分之一的風險機率他們都不願承受。擁核者尊重這樣的觀點但卻難以認同,首先,是否核四停建台灣就能百分之百遠離核災?福建的福清核電廠距離新竹僅160多公里,我們能要求對岸停止運作嗎?其次,機率的大小當然是一個重要的參考指標,1908年曾有一顆墜落至西伯利亞的殞石將一片2千多平方公里的地方夷為平地,倘若這顆殞石是掉在新北市(面積為2052平方公里),則394萬人(2012年設藉新北市的人數)恐怕無一人能倖免,有任何政府面對可能造成如此巨大傷亡的天災,撥出預算建造許多大型防空洞嗎?答案是沒有,原因是因為其風險低於1億年1次。

 福島海嘯造成約2萬人死亡,其中沒有任何一名死者是因游離幅射而死亡。假設同樣規模的海嘯發生在台北,由於台北是盆地地形,死傷人數恐不止2萬,以比例原則的角度觀之,國人應賦予更高關注的,恐怕應是我國應如何運用有限的經費大幅降低重大複合型災害造成的死傷,而非花費極大的成本去取代發生事故機率極低的核能,這些成本包括高漲的電價、隨之帶動的物價、缺電的風險、大規模廠商外移所提高的失業率、急速拉大的貧富差距、以及加速排碳造成的溫室效應所可能引發的全人類的滅?。其中又以溫室效應的影響程度最大並且集現今所有科學家之力都無法逆轉,而核電廠正是減碳最有效的手段,IPCC認定今日全球440個核能機組每年對二氧化碳減量貢獻為22億到26億噸,以機會成本與比例原則的角度觀之,應如何取捨實是再清楚明白不過了。

 結語:事實上,擁核與大部分反核的朋友在本質上並沒有存在如此大的差異,大家基本的心態都是為台灣好,部分反核人士細心地一一列舉一旦發生核災的各種應有之應變措施,也十分具有參考價值。政府的基本心態本就應該是:確保核安再讓核四上路,但即便只有百萬分之一發生事故的可能,也要做好完整的應變規劃。即便雙方針對是否使用核能的歧見仍深,政府仍應盡一切努力,循一切可能的管道公布完整的資訊,以拉進雙方的認知差距。期待大部分國民最終的能源決策能在理性的方向有所交集,則國人幸甚,全人類幸甚。

〈本文謹代表作者個人意見〉

參考資料:

核災風險的迷失-林超、

車諾比核電廠事故:壓力管式石墨慢化沸水反應爐(RBMK)-國科會高瞻自然科學教學資源平台

  【中央網路報】

……..文章來源:按這裡


成本高.天氣限制 再生能源發電量小

原視 – 2013年7月22日 下午10:06

1008片的薄膜太陽能板,裝置在廠房屋頂,為了達到最大的日照量,連傾斜的角度都經過計算;而在另一座工廠,3667片太陽能板更鋪滿了幾座廠房屋頂,打開連接遠端系統的螢幕,發電度數換算成賣電收入一直往上跳,天一亮就開始賺錢。到去年底,我國再生能源裝置容量369萬瓩,佔總量的6.8%,發電量以水力的57億度最高、風力14億度、廢棄物能32億度、太陽能只佔2億度,總發電量107億度,占全國發電量3.44%,但發電量只有裝置量的一半,原因是風力和太陽能都受天氣限制。在發電成本方面,陸上風力每度2.6元、太陽能5到8元,離岸風力5.6元、淺層地熱也要4.8元,對比市電還是偏高。

福島核災之後,再生能源議題更引起關注,經濟部推廣百萬屋頂發電,目標2030年,太陽能裝置量310萬瓩,另外,海域風機裝置量也要達到300萬瓩,全台灣太陽能板裝置量已有幾十萬片的大同公司,對前景相當看好。學者則認為,德國是再生能源大國,2011年風力發電量不但足夠自用,還能夠轉售給法國,建議台灣全力發展再生能源。

雖然能源局目標到2030年,再生能源發電量佔比要提升到10.67%,但是裝置量能否發揮最大的發電量,以及去年屏東發生養水種電費率爭議,今年苗栗苑裡居民抗議大型風機產生的噪音等等問題,都顯示台灣的能源政策,還有一段路要走。

……..文章來源:按這裡


台7,000億綠能商機 日立集團心動

作者: 記者王中一╱台北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2013年7月22日 上午5:30

工商時報【記者王中一╱台北報導】

繼日本東京電力公司投資台灣發電廠項目後,日本日立集團也相中台灣7,000億元的綠能商機,上周派出旗下風電事業群高層主管來台參訪,明確向經濟部、澎湖縣府表達投資意願,決結合台灣IPP業者合作投入風力、太陽能及潮汐能等再生能源發電開發工作。

經濟部相關官員表示,自馬英九總統公開宣示「確保核安穩健減核,打造綠能低碳環境,逐步邁向非核家園」能源政策後,日立集團透過民間安排提交拜會名單,其涵蓋新能源整合、風力發電、獨立電網系統、儲能設備等旗下精銳盡出。經濟部長張家祝上周為此安排常務次長杜紫軍、能源局長歐嘉瑞等官員接待。

杜紫軍會中表示,台灣預計在2025年實現新增6,600MW的再生能源裝置容量,再生能源發電比例佔全台發電容量14.8%,2030年再生能源發電比例佔總發容量16.1%,其中,至2020年,將新設600架海上風力機,連同陸上風機400架,總裝置容量達4,200MW,風力發電產業總產值可達新台幣5,000億元以上;太陽能發電將新增3,100MW裝置容量,政府推動「陽光屋頂百萬座」計畫,採取先緩後快、先屋頂後地面的政策。歐嘉瑞補充說明,能源局預估至2030年,台灣再生能源風力及太陽能發電投資,最終可創造民間投資達7,000億元,樂見日立集團投資台灣。

日方代表團長回應表示,此次來台拜會經濟部之前,已赴屏東參訪過專營IPP的台灣矽能,對該公司的發電基地結合有機農業的複合式營運模式,抱持高度肯定。

日立集團和台灣淵源深厚,其風力發電設備貼合樹脂採用台灣業者台灣日邦公司產品,未來將進一步深化台日民間合作。

在拜會經濟部過後,日立風電事業群代表團隔日趕赴澎湖府會簡報。澎湖縣長王乾發表示,該縣籌設澎湖開發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持續進行,目前選定中興電工和台汽電為合作對象,風力設備採德商ENERCON產品,惟若日立集團結合台灣IPP業者合作,採用風力、太陽能、以及潮汐能等複合發電營運模式,帶動澎湖經濟產值,縣府定全力配合。

……..文章來源:按這裡


能源政策不明 台發展再生能源困境

作者: PTS | 公共電視 – 2013年7月21日 下午8:00

在福島核災之後,再生能源的發展,再度受到重視。根據評估顯示,我國去年再生能源、總發電量是107億度,卻只佔總發電量的3.44%,比例實在不高,再加上發電成本偏高、以及風力太陽能、受到天候限制,台灣的再生能源,該怎麼走?繼續是我們的報導。

1008片的薄膜太陽能板,裝置在廠房屋頂,為了達到最大的日照量,連傾斜的角度都經過計算,而在另一座工廠,3667片太陽能板更鋪滿了幾座廠房屋頂,打開連接遠端系統的螢幕,發電度數換算成賣電收入一直往上跳,天一亮就開始賺錢。

到去年底,我國再生能源裝置容量369萬瓩,佔總量的6.8%,發電量以水力的57億度最高、風力14億度、廢棄物能32億度、太陽能只佔2億度,總發電量107億度,佔全國發電量3.44%,但發電量只有裝置量的一半,原因是風力和太陽能都受天氣限制。

==經濟部能源局能源技術組長蘇金勝==

風力跟太陽能

它要有風有太陽的時候

才有辦法發電

所以它的平均每一個瓩

發電的時數比火力電廠還少

平均每一瓩的發電時數

會比一般平均少了一半左右

在發電成本方面,陸上風力每度2.6元、太陽能5到8元,離岸風力5.6元、淺層地熱也要4.8元,對比市電還是偏高。

==經濟部能源局能源技術組長蘇金勝==

太陽光電的成本

大概5塊到8塊錢左右

高出市電大概2倍到3倍

所以我們在政策上是逐步擴大

等成本降到比較低的時候

我們再大量地設置

福島核災之後,再生能源議題更引起關注,經濟部推廣百萬屋頂發電,目標2030年,太陽能裝置量310萬瓩,另外,海域風機裝置量也要達到300萬瓩,全台灣太陽能板裝置量已有幾十萬片的大同公司,對前景相當看好。

==大同新能源事業部總處長林常平==

3KW(瓩)成本大概20萬30萬之間

以這樣的小額融資

短期幾年內可以讓他

透過賣電給台電來回收

一般的人家是可以負擔得起的

學者則認為,德國是再生能源大國,2011年風力發電量不但足夠自用,還能夠轉售給法國,建議台灣全力發展再生能源。

==台大大氣系教授徐光蓉==

德國賣給他很大量的電

才讓法國不至於斷電

這個電量有多大呢

相當於核四完全運轉

這麼多的電量

雖然能源局目標到2030年,再生能源發電量佔比要提升到10.67%,但是裝置量能否發揮最大的發電量,以及去年屏東發生養水種電費率爭議,今年苗栗苑裡居民抗議大型風機產生的噪音等等問題,都顯示台灣的能源政策,還有一段路要走。

記者黃亦如劉漢麟 台北桃園報導

……..文章來源:按這裡


反核風潮.電力缺口 引發各界討論

作者: PTS | 公共電視 – 2013年7月20日 下午8:00

國內目前核能發電佔發電比例的18%,三座核電廠也將在113年退役,台電也預備提高燃氣發電,但是電力缺口非常大,也強調,如果核四不商轉,限電和漲電價,在所難免。

今年3月9號,廢核大遊行在北中南東登場,環保團體估計超過22萬人參加,反核運動從政黨主張,走向公民運動。

台灣運轉中的三座核電廠,是在民國67、70、以及民國73年商轉,而1980年就規劃的核四廠,1999年才正式動工,隔年民進黨政府宣布停工再復工,建造十多年,商轉一延再延、預算追加到新台幣三千億元,現在確定要用公投決定核四存廢,台電直言,不用核電,電價會更高。

==台電電源開發處長 吳明竑==

天然氣的發電成本那麼貴

這樣的結果可以預期說

將來因為發電成本

會大幅墊高 發電成本高

意思著將來的電價 還會再更高

以目前發電結構來說,燃煤佔40.6%、燃氣30.3%、核能佔18.4%、再生能源4.5%,107年核一廠除役,有核四時備用容量率有11.8%,不用核四馬上就降到5.3%,到113年三座核電廠都除役,沒有核四更只剩2.6%,115年電力將缺口300萬瓩。

==台電電源開發處長 吳明竑==

從105年以後到110年之前

這五、六年這段時間

我根本沒有辦法

雖然說有林口電廠

有大林電廠 有通霄電廠

陸陸續續上來 但是還是不夠

光是北部用電,就佔全國發電量的四成,即將退役的電廠又都在北部,即使中電南電北送,都解不了燃眉之急,而電價一漲,民眾和產業首當其衝。不過有學者拿出資料指出,台電還有好幾座火力發電廠擴建計劃,甚至通過環評已經八年都不動工,以這些火力發電廠的能量,核電廠全部不用,也不可能缺電。

==台大大氣系教授 徐光蓉==

新建的火力電廠

總共加起來 應該有1341萬瓩

這麼多的裝置容量

那核一 二 三 四加起來

也不到八百個萬瓩

我相信也不會缺電

但火力會產生二氧化碳和灰塵,汙染環境,核能則是有核廢料、輻射安全問題,因此學者建議政府,應該把買能源的錢,撥出部份來發展再生能源,廢除核電和減用化石燃料,才是台灣應該走的路。

記者 黃亦如 劉漢麟 台北報導

……..文章來源:按這裡


澎湖海上風能發電 再生能源新焦點

民視 – 2013年7月19日 下午12:18

全球能源短缺,台灣也面臨油電雙漲的壓力,思考各種再生能源已經是刻不容緩的事。以風能來說,尤其是海上風力發電,是未來再生能源的焦點,一塊來了解和關心。

風的形成來自於地球的自轉和太陽熱輻射分佈不均,造成了空氣流動,形成的一種自然現象。利用風能,一座風機一年可以發電達350萬度,提供一千個家庭使用。

風力發電是再生能源中,成本相對太陽能比較低廉的一種發電方式。風力發電就是將風能轉為機械能,再把機械能轉為電能。黃正利:「這個風車就把這個風能吸收,來變成它的機械能。所以這個吸收本身它就有效率了,風車本身的效率極限,就是0.59,但是很難做到這樣的。」

談到風力發電機的效能,我們就必須考慮到風場的問題。曾教授:「在冬季的時候呢有一個蒙古高壓,那蒙古高壓最強的風速是在它的邊緣,它的邊緣就是在整個歐亞大陸跟太平洋交界的地方,就是海陸交界的地方。

澎湖群島因為在海峽的中間,那整個風速會非常的好,它特別在冬季的話,經常風機都可以達到滿載的發電。」以澎湖來說澎湖的中屯風車,是台灣離島最大的風力發電系統。只要風速在每秒鐘4公尺以上,就會開始運轉發電。

根據台電的統計,中屯風力發電廠每年大約可產生2千萬度的電力。未來澎湖還將建造更多風力發電機組,包括海上風力發電。將建置台灣到澎湖的海底電纜,在白天澎湖用電尖峰時,從台灣把電送到澎湖,而晚上則把多餘的電力從澎湖送回台灣。

以海上風力發電而言,由於海面上的風速比陸地上的風速來的要快,所以海上風力發電的效率,比起陸地上發電,平均而言可以增加百分之40的發電量。在整體的規劃上,風機的排列,可以比陸地上更加密集、單位空間的利用率上也比較高。這些都是離岸式的海上風機最大的優點。

海上風機的缺點則是工作船非常的缺乏,而且,海風中富含的鹽份,機組的故障率也比較高,而且要在海上維修風機,危險和困難度是陸上風機的好幾倍。

全世界最成功的海上風力發電,就在丹麥外海的14公里處 丹麥選擇在七公尺深的海水上,架設了風力發電機組。風機可以偵測風向並且開始發電,所產生的電集中到附近的變壓平台經整合後,再藉由海底電纜送回丹麥,每年有15萬戶丹麥的居民,的用電,完全都來自這種沒有污染的能源,像這種離岸型的海上風力發電正是未來矚目的焦點。

……..文章來源:按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