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能源消耗 中印占全球半數

作者: 尹曉春 | 台灣醒報 – 2013年7月26日 下午8:37

【台灣醒報記者尹曉春綜合報導】2040年化石燃料仍將占全球能源使用量的80%,因為即使再生能源使用量與效能提高,仍無法取代化石燃料,達成減碳的目標。「美國能源部能源情報署」(EIA)25日公布的報告指出,由於新興國家的經濟持續成長,不斷使用化石燃料,估計未來30年碳排放量終將超過已開發國家;到了2040年中國與印度更將占全球能源消耗量的一半。

未來10年全球將會需要更多能源,其中印度與中國將成為消費主力。「美國能源部能源情報署」(EIA)25日公布的報告指出,2010年到2040年間,全球能源使用(以運輸與電力為主)將成長56%,其中半數來自中國與印度。

碳排放將創新高

美國能源情報署署長席爾明斯基表示,「中國與印度的日漸繁榮將深刻地影響全球能源市場的發展。」立基於全球經濟將持續成長的假設,《2013國際能源展望報告》指出,繁榮意味著更多化石燃料的消耗,石油、煤炭與天然氣到2040年仍將繼續使用,且占全球能源使用量的80%。

使用更多的化石燃料意味著更多的碳排放。即使再生能源使用量將大幅上升,全球風力與水力發電的效能倍增,再生能源被預測為全球發展最快速的發電形式,該報告仍悲觀的預測,碳排放量到了2040年仍將上升46%。

路透社報導指出,發展中國家的碳排放量到了2040年將會是世界最先進經濟體的127%,屆時能源相關的碳排放將多達455億公噸。由於新興國家的經濟持續成長,不斷使用化石燃料,估計未來30年碳排放終將超過已開發國家。

「世界資源研究所」(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主席史迪爾認為,此一結果預測世界環境未來將異常嚴峻,「我們沒有更有效的使用資源」,也沒有享受到有效使用能源帶來的經濟效益。

天然氣成能源主力

在各項能源使用上,由於開發技術推陳出新,天然氣開採在世界各國陸續開放。鑒於工業與能源產業傾向燃燒更多天然氣,能源情報署推測,其消耗量漲幅將比石油與煤炭更快。

由美國引領的天然氣開採蔚成風潮後,天然氣出口競賽可能更加白熱化。能源情報署認為,俄羅斯也將追加出口產量,尤其在俄屬北極地區,中國與加拿大亦同。目前俄羅斯已計畫增加對中國的輸出,美國也可能將天然氣輸往歐亞大陸。

然而,考量到「供應與需求」的調整,這次評估將2040年以原油為主的液態燃料產量,較先前預測下修。席爾明斯基表示,高效能燃料的法規標準可協助降低需求量,例如歐巴馬政府便期待依靠法規來降低汽油需求,預計2030年需求降到每日150萬桶。此外,倘若油價持續上漲,替代能源的需求未來在全球各地都可望增加。

不過,也有人認為預測並不可靠。奧朋墨姆公司(Oppenheimer & Co.)的能源分析師蓋伊特就表示,先進技術的突破性發展可能完全推翻這些預測,例如「5年前沒有人預料到美國可以以天然氣自給自足;而現在我們擁有多到不知該如何使用的天然氣。」

圖說:即使再生能源使用量將大幅上升,碳排放量到了2040年仍將上升46%。(Photo by Beyound coal and gas on Flickr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ce)

……..文章來源:按這裡


小型風力發電機 兩岸定共通標準助拓銷

中廣新聞網 – 2013年7月26日 下午12:16

中國大陸已經成為我國外銷中小型風力發電最大市場,兩岸在今年五月完成「兩岸垂直軸小型風力機共通標準」第一階段制定作業,未來在台灣通過驗證的小型風機可以直接在大陸銷售,省下在大陸送檢驗證的時間,有助於拓展台灣在大陸的市場。(戎華儀報導)

根據經濟部標準檢驗局統計到去年為止,我國發展中小型風力發電機組,外銷比例多達百分之九十四,其中百分之六十七都銷往中國大陸,是我國外銷中小型風力發電機最大市場,其次是英國和美國。

經濟部標準檢驗局和大陸質檢總局今年五月完成「兩岸垂直軸小型風力機共通標準」第一階段制定作業,建立兩岸共通的風力發電機組品質門檻,有助於台灣廠商進軍大陸,突破對岸劣質產品的低價競爭。

經濟部標準檢驗局科長楊紹經:『先取得標準一致的條件下,後續報告的互認,讓國內已取得報告的廠商,可以透過互認的機制讓產品順利的到大陸市場。』

楊紹經表示,接下來兩岸將籌組亞太小型風機論壇,建立中國大陸和日本、韓國、澳洲等亞洲國家在專業技術的互訪機制,讓兩岸共通的標準與國際區域性標準整合,再進階為國際標準。兩岸接下來還將針對特殊的風力發電環境,制定第二階段的產品檢驗標準。

(圖:戎華儀攝)

……..文章來源:按這裡


綠色經濟立意好 歐美難落實

作者: 林佳琪 | 台灣醒報 – 2013年7月25日 下午3:49

【台灣醒報記者林佳琪綜合報導】雖然美國總統歐巴馬力推環保政策,歐洲各國也鼓吹綠色經濟的好處,希望藉由新興產業,擺脫經濟困境,減緩全球暖化速度。但媒體不以為然,《華盛頓郵報》批評美國的環保政策中,對綠色工作的定義太廣,導致濫發補助,浪費公帑。《德國之聲》則指出,歐洲環保制度中的碳交易和政府補貼誘因不足,使企業卻步。

歐巴馬六月25日在喬治城大學演講時,曾詳述政府環保政策說,美國將推動45個再生能源電力計畫,以提供440萬戶用電量,並限制新舊發電廠的排碳量,承諾在2025年以前減少25%。並說自2009年開始,美國政府大力支持綠色工作,認為能增加多達500萬個工作機會。

但美國國會稽核處7月份發表的報告揭露,其中數據參雜可能和「綠色」相關的工作,而非創造新的就業機會。政府雖然補助103項和綠色工作有關的訓練計劃,然而,因定義不明,和綠色工作關係不大的工作,也都獲得補助。

《華盛頓郵報》日前指出,2009年針對綠色工作專案,聯邦政府挹注近6億美元,但截至2012年底,尚有40%的專案尚未報告結果。但在政府投入鉅額經費前,美國勞工統計局還來不及通盤瞭解,綠色工作提供哪些就業機會和所需技能。

此外,據美國勞工統計局定義,凡是職業對環境有利的產業、產品、服務和過程,都歸類為綠色工作,但美國國會稽核處的報告認為,這樣幾乎所有職業都能和綠色工作沾上邊,受到補助的職業居然還包括看管廢棄物的工人,還有風力發電渦輪上的水泥工人。

《德國之聲》月前則曾報導,深陷歐債危機的歐洲期待藉發展綠色經濟,拯救經濟,兼顧環保。西門子公司永續發展總監巴斯表示,「針對減少至2030年的碳排放量目標,所需科技已完成70%。」儘管公司已有環保相關科技可供使用,但長期來看,投資的安全性不足,巴斯說「長期的永續發展案,需要法令規範及配套措施,才能提高投資的安全性。」可以說此時機並不適合大型投資,然而歐洲現階段財務狀況不穩,許多國家都在調整稅務管理體制,吸引企業投資環保領域的誘因不足。

西門子公司從2008年開始,積極擴大環保領域的投資,包括再生能源、能源效率,和環境科技。但就算有企業願意出資,歐盟制度仍不夠完善。

一是歐洲為減少排碳量所做的碳交易,政府核配排碳權給汙染者,企業間可在交易市場買賣「碳排放權」。但碳價自2008年下半年持續下跌,企業根本無法從碳排放權交易中獲利,以投資綠能經濟所需的環保科技。二為政府補貼,通常政府投資再生能源的經費和時限公開透明,但西班牙政府突然刪減補貼,造成許多計畫難產,令其他企業望之卻步。

圖說:歐美推行綠色經濟,但政策和制度的缺失,導致資金浪費,企業卻步。(photo by pkorsmok on Flickr –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文章來源:按這裡


瓜州風電 仍依賴政府補貼

作者: 記者黃欣╱瓜州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2013年7月25日 上午5:30

工商時報【記者黃欣╱瓜州報導】

大陸「十二五」期間積極發展新能源,風力充足的甘肅省,也強力推動風力發電,以瓜州縣來說,當地的風力發電機組已逾越4,000多組,其所發電力約佔甘肅省總發電力的10%,成為大陸「風電裝機的第1縣」。儘管發電量在甘肅省居冠,但目前多數風電仍多倚賴政府補貼,盈利企業極少。

甘肅中電酒泉風力發電公司生產部經理助理張亮昨(24)日表示,該風電廠從2007年開工,2008年正式投產,至今完成3期建設,總裝機容量達到35萬千瓦,目前共有334組風力發電組。

張亮表示,由於瓜州擁有「兩山一溝」的獨特地理環境,當地東西風向充足,年平均風速都在每秒7公尺以上,符合風電廠每秒3到25公尺的風力發電需求。且發電廠地處戈壁灘,地勢平坦,可降低建造成本,且不佔用耕地資源。

張亮稱,該廠正式投產以來,每年的發電量都在5億度左右,所發電力全都輸送到西北電網,再由電網公司將電力運送到其他地區。

不過風電廠的快速發展也存在隱憂。張亮透露,由於風電企業初期投資成本相當高,回收投資需要較長時間,加上電網等各方面的建設仍須逐步完善,目前多數風電企業仍依賴政府補貼,真正盈利的企業極少。

張亮表示,該廠目前每年的營收約在2.5億元人民幣(下同)左右,其中依靠政府補貼的金額就高達3分之1。他指出,一組風電發電組的購入成本就高達700到800萬元,加上後期保養與定期維護,支出非常驚人,目前單靠發電所得,難以達到損益兩平。

瓜州是大陸風能、光能資源儲量最大的地區之一。據了解,截至今年5月底,瓜州縣已建成的風電場共有24個,總裝機容量達到400萬千瓦。

今年前5月,瓜州縣風力發電達到23億千瓦時,實現銷售收入11億元人民幣。預計到2015年,瓜州縣風、光、火電裝機容量將達1,000萬千瓦,將成為大陸首個千萬千瓦級新能源基地。

……..文章來源:按這裡


成本高.天氣限制 再生能源發電量小

原視 – 2013年7月22日 下午10:06

1008片的薄膜太陽能板,裝置在廠房屋頂,為了達到最大的日照量,連傾斜的角度都經過計算;而在另一座工廠,3667片太陽能板更鋪滿了幾座廠房屋頂,打開連接遠端系統的螢幕,發電度數換算成賣電收入一直往上跳,天一亮就開始賺錢。到去年底,我國再生能源裝置容量369萬瓩,佔總量的6.8%,發電量以水力的57億度最高、風力14億度、廢棄物能32億度、太陽能只佔2億度,總發電量107億度,占全國發電量3.44%,但發電量只有裝置量的一半,原因是風力和太陽能都受天氣限制。在發電成本方面,陸上風力每度2.6元、太陽能5到8元,離岸風力5.6元、淺層地熱也要4.8元,對比市電還是偏高。

福島核災之後,再生能源議題更引起關注,經濟部推廣百萬屋頂發電,目標2030年,太陽能裝置量310萬瓩,另外,海域風機裝置量也要達到300萬瓩,全台灣太陽能板裝置量已有幾十萬片的大同公司,對前景相當看好。學者則認為,德國是再生能源大國,2011年風力發電量不但足夠自用,還能夠轉售給法國,建議台灣全力發展再生能源。

雖然能源局目標到2030年,再生能源發電量佔比要提升到10.67%,但是裝置量能否發揮最大的發電量,以及去年屏東發生養水種電費率爭議,今年苗栗苑裡居民抗議大型風機產生的噪音等等問題,都顯示台灣的能源政策,還有一段路要走。

……..文章來源:按這裡


台7,000億綠能商機 日立集團心動

作者: 記者王中一╱台北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2013年7月22日 上午5:30

工商時報【記者王中一╱台北報導】

繼日本東京電力公司投資台灣發電廠項目後,日本日立集團也相中台灣7,000億元的綠能商機,上周派出旗下風電事業群高層主管來台參訪,明確向經濟部、澎湖縣府表達投資意願,決結合台灣IPP業者合作投入風力、太陽能及潮汐能等再生能源發電開發工作。

經濟部相關官員表示,自馬英九總統公開宣示「確保核安穩健減核,打造綠能低碳環境,逐步邁向非核家園」能源政策後,日立集團透過民間安排提交拜會名單,其涵蓋新能源整合、風力發電、獨立電網系統、儲能設備等旗下精銳盡出。經濟部長張家祝上周為此安排常務次長杜紫軍、能源局長歐嘉瑞等官員接待。

杜紫軍會中表示,台灣預計在2025年實現新增6,600MW的再生能源裝置容量,再生能源發電比例佔全台發電容量14.8%,2030年再生能源發電比例佔總發容量16.1%,其中,至2020年,將新設600架海上風力機,連同陸上風機400架,總裝置容量達4,200MW,風力發電產業總產值可達新台幣5,000億元以上;太陽能發電將新增3,100MW裝置容量,政府推動「陽光屋頂百萬座」計畫,採取先緩後快、先屋頂後地面的政策。歐嘉瑞補充說明,能源局預估至2030年,台灣再生能源風力及太陽能發電投資,最終可創造民間投資達7,000億元,樂見日立集團投資台灣。

日方代表團長回應表示,此次來台拜會經濟部之前,已赴屏東參訪過專營IPP的台灣矽能,對該公司的發電基地結合有機農業的複合式營運模式,抱持高度肯定。

日立集團和台灣淵源深厚,其風力發電設備貼合樹脂採用台灣業者台灣日邦公司產品,未來將進一步深化台日民間合作。

在拜會經濟部過後,日立風電事業群代表團隔日趕赴澎湖府會簡報。澎湖縣長王乾發表示,該縣籌設澎湖開發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持續進行,目前選定中興電工和台汽電為合作對象,風力設備採德商ENERCON產品,惟若日立集團結合台灣IPP業者合作,採用風力、太陽能、以及潮汐能等複合發電營運模式,帶動澎湖經濟產值,縣府定全力配合。

……..文章來源:按這裡


能源政策不明 台發展再生能源困境

作者: PTS | 公共電視 – 2013年7月21日 下午8:00

在福島核災之後,再生能源的發展,再度受到重視。根據評估顯示,我國去年再生能源、總發電量是107億度,卻只佔總發電量的3.44%,比例實在不高,再加上發電成本偏高、以及風力太陽能、受到天候限制,台灣的再生能源,該怎麼走?繼續是我們的報導。

1008片的薄膜太陽能板,裝置在廠房屋頂,為了達到最大的日照量,連傾斜的角度都經過計算,而在另一座工廠,3667片太陽能板更鋪滿了幾座廠房屋頂,打開連接遠端系統的螢幕,發電度數換算成賣電收入一直往上跳,天一亮就開始賺錢。

到去年底,我國再生能源裝置容量369萬瓩,佔總量的6.8%,發電量以水力的57億度最高、風力14億度、廢棄物能32億度、太陽能只佔2億度,總發電量107億度,佔全國發電量3.44%,但發電量只有裝置量的一半,原因是風力和太陽能都受天氣限制。

==經濟部能源局能源技術組長蘇金勝==

風力跟太陽能

它要有風有太陽的時候

才有辦法發電

所以它的平均每一個瓩

發電的時數比火力電廠還少

平均每一瓩的發電時數

會比一般平均少了一半左右

在發電成本方面,陸上風力每度2.6元、太陽能5到8元,離岸風力5.6元、淺層地熱也要4.8元,對比市電還是偏高。

==經濟部能源局能源技術組長蘇金勝==

太陽光電的成本

大概5塊到8塊錢左右

高出市電大概2倍到3倍

所以我們在政策上是逐步擴大

等成本降到比較低的時候

我們再大量地設置

福島核災之後,再生能源議題更引起關注,經濟部推廣百萬屋頂發電,目標2030年,太陽能裝置量310萬瓩,另外,海域風機裝置量也要達到300萬瓩,全台灣太陽能板裝置量已有幾十萬片的大同公司,對前景相當看好。

==大同新能源事業部總處長林常平==

3KW(瓩)成本大概20萬30萬之間

以這樣的小額融資

短期幾年內可以讓他

透過賣電給台電來回收

一般的人家是可以負擔得起的

學者則認為,德國是再生能源大國,2011年風力發電量不但足夠自用,還能夠轉售給法國,建議台灣全力發展再生能源。

==台大大氣系教授徐光蓉==

德國賣給他很大量的電

才讓法國不至於斷電

這個電量有多大呢

相當於核四完全運轉

這麼多的電量

雖然能源局目標到2030年,再生能源發電量佔比要提升到10.67%,但是裝置量能否發揮最大的發電量,以及去年屏東發生養水種電費率爭議,今年苗栗苑裡居民抗議大型風機產生的噪音等等問題,都顯示台灣的能源政策,還有一段路要走。

記者黃亦如劉漢麟 台北桃園報導

……..文章來源:按這裡


澎湖海上風能發電 再生能源新焦點

民視 – 2013年7月19日 下午12:18

全球能源短缺,台灣也面臨油電雙漲的壓力,思考各種再生能源已經是刻不容緩的事。以風能來說,尤其是海上風力發電,是未來再生能源的焦點,一塊來了解和關心。

風的形成來自於地球的自轉和太陽熱輻射分佈不均,造成了空氣流動,形成的一種自然現象。利用風能,一座風機一年可以發電達350萬度,提供一千個家庭使用。

風力發電是再生能源中,成本相對太陽能比較低廉的一種發電方式。風力發電就是將風能轉為機械能,再把機械能轉為電能。黃正利:「這個風車就把這個風能吸收,來變成它的機械能。所以這個吸收本身它就有效率了,風車本身的效率極限,就是0.59,但是很難做到這樣的。」

談到風力發電機的效能,我們就必須考慮到風場的問題。曾教授:「在冬季的時候呢有一個蒙古高壓,那蒙古高壓最強的風速是在它的邊緣,它的邊緣就是在整個歐亞大陸跟太平洋交界的地方,就是海陸交界的地方。

澎湖群島因為在海峽的中間,那整個風速會非常的好,它特別在冬季的話,經常風機都可以達到滿載的發電。」以澎湖來說澎湖的中屯風車,是台灣離島最大的風力發電系統。只要風速在每秒鐘4公尺以上,就會開始運轉發電。

根據台電的統計,中屯風力發電廠每年大約可產生2千萬度的電力。未來澎湖還將建造更多風力發電機組,包括海上風力發電。將建置台灣到澎湖的海底電纜,在白天澎湖用電尖峰時,從台灣把電送到澎湖,而晚上則把多餘的電力從澎湖送回台灣。

以海上風力發電而言,由於海面上的風速比陸地上的風速來的要快,所以海上風力發電的效率,比起陸地上發電,平均而言可以增加百分之40的發電量。在整體的規劃上,風機的排列,可以比陸地上更加密集、單位空間的利用率上也比較高。這些都是離岸式的海上風機最大的優點。

海上風機的缺點則是工作船非常的缺乏,而且,海風中富含的鹽份,機組的故障率也比較高,而且要在海上維修風機,危險和困難度是陸上風機的好幾倍。

全世界最成功的海上風力發電,就在丹麥外海的14公里處 丹麥選擇在七公尺深的海水上,架設了風力發電機組。風機可以偵測風向並且開始發電,所產生的電集中到附近的變壓平台經整合後,再藉由海底電纜送回丹麥,每年有15萬戶丹麥的居民,的用電,完全都來自這種沒有污染的能源,像這種離岸型的海上風力發電正是未來矚目的焦點。

……..文章來源:按這裡


廢核 企業憂心影響競爭力

中央社 – 2013年7月18日 下午7:45

(中央社記者黃巧雯台北18日電)核一、二、三將屆齡除役,面對核四存廢議題,企業界憂心,由於電價高低、電力穩定供應、溫室氣體減量成效恐影響產業國際競爭力,呼籲應穩健減核,而非立即廢核。

全國工業總會今天舉行「我國電力供需規劃對產業之影響」系列座談會,首場座談會討論台灣此刻能否全面廢核,邀請產官學界代表與會,會後並提出 7點結論與建議。

面對核四續建與否,產業界表達堅持「沒有核安,就沒有核能」的立場,並認為確保核安,核四必須進行完整且嚴謹的試運轉測試,邀請世界核能發電協會進行同業審查,並由原能會確認所有列管項目皆符合相關法規與規範。

為減少民眾對核能發電的不信任,豐興鋼鐵董事長林明儒呼籲,政府應明確宣示核能安全的定義、建立法律規範基準,同時應提高監管機制的獨立性,並邀請美國和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核能專家為顧問,以提高其監管能力。

林明儒進一步指出,國內資訊電子、石油化學材料、基本金屬及金屬製品業等三大產業,占製造業產值7成,受雇員工高達270萬人,對台灣經濟發展、人民就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林明儒說,台灣經濟主要仰賴外貿,電價高低、電力穩定供應、溫室氣體減量成效,將影響台灣產業界國際競爭能力,其中電力能否穩定供應,將影響產業根留台灣以及投資意願。

建大工業董事長楊銀明認為,應穩健減核,而不要立即廢核,否則將發生電力不足的情況。

此外,與會產業界提及,2030年韓國核能占發電比重將達 59%,屆時台灣核一、核二、核三除役後,若核四不運轉,則核能占發電比重為0%,將影響台灣產業的競爭力,因此認為台灣此時不宜輕言全面廢核。

再加上多數再生能源(太陽能、風力)受限於天候不穩定,無法作為基載發電,業界認為,目前核能發電對台灣而言,仍有其必要性。

另外,台玻集團總裁林伯實在會中提出可以仿效香港的經驗,與大陸合作,在台灣海峽鋪設海底管道,自大陸運輸天然氣的想法。

東和鋼鐵董事長侯貞雄隨後對上述想法表達疑慮,他指出,一旦台灣海峽封鎖,台灣恐缺電。1020718

……..文章來源:按這裡


德核能發電比率大幅降低

中央社 – 2013年7月16日 下午9:46

(中央社記者林琳柏林16日專電)自從德國政府宣布逐步廢除核能發電,德國核能廠的發電量占所有發電量的比率大幅降低,去年只占16.1%。

聯邦統計局公布能源平衡工作小組(WorkingGroup on Energy Balances)的調查報告,顯示德國對核能的依賴逐漸降低。2010年日本福島核災之前的比率是22.4%。

日本發生311大地震後,德國政府在2011年5月30日宣布逐一關閉核能發電廠,2022年全面廢核。

德國在過去20多年積極研發替代能源。2012年再生能源已占德國電力供應的22.1%。再生能源當中,風力發電占的比率最高,已占所有電力供應的7.4%。

根據調查報告,燃煤仍舊是德國發電的主力。2012年德國的電力供應有25.7%來自燃煤火力發電廠,燃煤發電的比率甚至比2010年還增加了2.5%。1020716

……..文章來源:按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