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瓜州 大陸風電裝機第一縣

中央社 – 2013年7月31日 上午9:10

兩岸記者西北行系列報導之五(中央社記者周慧盈北京31日電)走在甘肅省瓜州縣公路上,成排的白色風力發電機組迎風起舞。目前為止,瓜州已建成24個風力發電場,成為大陸「風電裝機第一縣」,所發電力約占甘肅省總發電力的10%。

大陸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新聞局與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台港澳辦公室共同主辦的「海峽兩岸記者西北行」聯合採訪活動24日啟動後,在日前訪問了位在酒泉市瓜州縣的甘肅中電酒泉風力發電廠,生產部經理助理張亮接受了兩岸記者的採訪。

瓜州縣素有「世界風庫」之稱,張亮說,瓜州東西風向充足,年平均風速在每秒7公尺以上,符合風電廠每秒3到25公尺的發電需求。

張亮說,中電酒泉風力發電廠自2007年開工,2008年正式投產,至今已完成三期建設,總裝機容量達35萬千瓦,目前共有334組風力發電組。

自正式投產以來,酒泉風力發電廠每年發電量都在5億度左右;所發電力全部輸送到西北電網,再由電網公司運送到其他地區。

據統計,截至今年5月底,瓜州縣已建成24個風電場,總裝機容量達400萬千瓦,成為大陸「風電裝機第一縣」,所發電力約占甘肅省全部發電力的10%。

在快速發展的同時,風電廠也有隱憂。張亮表示,風力發電企業初期投資成本很高,回收投資時間較長,加上電網等各方面建設也需逐步完善,因此多數風電企業目前仍依賴官方補貼,真正有盈利的企業屈指可數。

張亮表示,以中電酒泉發電廠為例,每年營收約人民幣2.5億元,其中1/3為政府補貼款。

他指出,一組風電發電組的購入成本高達700萬到800萬元,加上後期的保養與定期維護支出頗高,無法依賴發電所得達到損益兩平。

瓜州是大陸風能、光能資源儲量最大的地區之一。瓜州縣近年來以加快新能源產業發展作為富民強縣的首位產業,大力推進以風電、太陽能利用等為重點的新能源及配套產業。今年前5月,瓜州縣風力發電達到23億千瓦時,銷售收入約11億元。

官方規畫,到2015年,瓜州縣風、光與火電裝機容量將達1000萬千瓦,成為大陸首個千萬千瓦級的新能源基地。

據大陸國務「『十二五』國家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畫」,新能源將成為國民經濟的先導產業之一。具體發展目標為到2015年,風電裝機要超過1億千瓦,年發電量達1900億千瓦時;到2020年,風電裝機要超過2億千瓦,年發電量超過3800億千瓦時。1020731

……..文章來源:按這裡


歐盟准德勞氏、挪威船級社合併

作者: 【記者黃雅羚/台北報導】 | 台灣新生報 – 2013年7月31日 上午12:00

有關德國勞氏船級社(GL)和挪威船級社(DNV)合併案,歐盟日前批准。

歐盟認為,GL和DNV在船舶入級、風力發電機認證與測試、油氣領域認證服務等方面存在業務重疊,但總體而言,雙方合併後也只能獲得適度的市場地位。

歐盟還指出,在航運以及油氣領域的測試、檢測和認證方面,還有很多強大的市場參與者,客戶可以方便快捷地變更服務供應商;在風力發電機方面,由於存在大型的、經驗豐富的買家,市場競爭條件將得以維持。

目前,美國和韓國已經批准合併,雙方合併還有待中國批准。

……..文章來源:按這裡


風機離民宅過近 反對聲浪難平息

客家電視台 – 2013年7月30日 下午8:06

【吳詩禹 林敬祐 綜合】

繼續來看「風車戰記」系列報導,近來苑裡居民擔心風車距離民宅太近,反對設置,台灣是世界五大風場之一,現在西部沿岸也已豎立了許多風車,且依照經濟部的「千架海陸風力機」計畫,預計2030年,海、陸風機會超過千座,但政府並沒有規定民宅與風車間的安全距離,學者擔心若沒有妥善的計畫與規定,類似苑裡的例子,還是會持續發生。

苗栗後龍好望角有一望無際的好風景,尤其在設置風車後,這裡簡直成為觀光景點,吸引許多民眾前往觀賞,同樣都有設置風車,卻與苑裡居民激烈抗爭,產生強烈對比。

遊客 楊先生:「就滿特殊有風車,因為比較少有機會,在這麼近距離看到,然後有海的景色。」

遊客 黃先生:「這附近也都沒有什麼居民,所以風車應該,除了聲音比較大以外,應該都還滿不錯的,剛好可以吸引觀光客來這邊,滿特別的。」

由於台灣地理環境先天條件,讓台灣西部沿岸近年來逐漸布滿一架架的風車,每當冬天,東北季風吹向台灣,受到山脈影響風勢匯集,從台灣與中國大陸間的台灣海峽通過,西部沿岸因此有取之不盡的風力資源。

清華大學化工系教授 馬振基:「在世界所謂的五大風場裡面,台灣有獨特的,因為在每秒5米的風力之下,台灣每一年平均,大概有2500個小時以上。」

業者看準台灣發展風力發電的潛力,陸續在西部沿岸設置風機,開發台灣的風車版圖。

風車業者 王雲怡:「一方面就是說,它(台灣)有這樣子的需要,這是台灣未來一定要走的一條路,第二個它本身的資源,其實也是非常好,第三個我覺得就是說,一定要有人開始做這件事情,所以我們就來了來台灣,等於是開發一塊處女地就對了。」

風車運轉會產生低頻噪音,再加上目前台灣尚無條文規定,設置風機與民宅間的距離,讓居民產生安全疑慮,才會讓業者與地方居民產生衝突。

經濟部能源局能源技術組組長 蘇金勝:「100公尺是要取得同意,200公尺是要做環評,那現在我們可能甚至到,250公尺都需要取得同意,也許這個250公尺,我們也在檢討後,是要用多寬,多大的距離來作界定。」

2011年經濟部啟動「千架海陸風力機」計畫,預估2030年時,國內海陸域風機可突破千架,學者認為,其它國家因為地域廣泛,發展風力發電抗議自然減少,但台灣情況卻不同,因此政府應盡快制定出,台灣規定,讓發展風力發電同時,也能兼顧民眾生活品質的訴求。

……..文章來源:按這裡


高級中等學校「2013再造綠色奇蹟」創意教案徵選活動結果

作者: 教育部 | 公共消息 – 2013年7月30日 上午10:23

為響應政府全面落實節能減碳計畫,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今(102)年度委託國立員林高級家事商業職業學校辦理全國高級中等學校「2013再造綠色奇蹟」創意教案徵選活動,經初審後共入選7件優良教案進入第2階段複審,再經現場教學示範及激烈競爭下,由臺南市私立崑山高中許馨尹教師提出教案主題「2025 ‧未來城市(愛你愛我‧蔚藍程式),全面啟動」獲得第一名;新北市立中和高中蔣錦繡教師提出教案主題「減塑護永生」獲得第二名;高雄市立高雄女中許聖迪、郭景珣教師提出教案主題「多賣綠-雄女綠色旗艦計畫」及國立員林家商吳月女教師提出教案主題「從『心』出發,愛家愛鄉愛地球」並列獲得第三名。

今年度獲選作品充分展現環境教育與日常生活相互連結之教學特色,獲得首獎的主題「2025 ‧未來城市(愛你愛我‧蔚藍程式),全面啟動」結合藝術生活、美術、環境科學概論、生活科技及綜合活動領域課程,以五式創意教學方式來進行,第一式「環保包裝雙降龍-綠耗材x結構」,以包裝素材引入教學,從日常生活用品引起學生動機;第二式「綠屋頂金鐘罩-頂上功夫真了得」,請學生以小組方式研究綠建築及綠屋頂,並撰寫成報告參與相關競賽;第三式「未來建築變臉術-綠色城市大進化」,透過未來城市的擬想與綠色城市相連結;第四式「能源隱身術-永續地球的命脈」探討各種再生能源之使用,最後一式「方程式啟動,邁向未來不是『夢想』-修練成果分享」,則是配合高中「生活科技、綜合活動」或高職「專題製作」,以動手做方式打造各式各樣綠建築或設施,以達到「做中學」教學目標。

獲選第二名的教案「減塑護永生」,從高一課程「飛魚季」延伸出全球暖化議題,由氣候異常及海洋汙染,探討人類生活廢棄物對環境的破壞。再透過班級垃圾的總體檢,帶領學生檢視日常生活中塑膠袋的使用對環境的危害,並由減塑生活做起,以達到節能減碳教學目標。獲得第三名的教案「多賣綠-雄女綠色旗艦計畫」,從地理科校園綠色環境實察及設計,進行校園環境綠美化工程,以達到教育學生環境保護公民意識;並列第三名教案主題「從『心』出發,愛家愛鄉愛地球」,分別以「清潔達人 我最行」課程落實生活環境清潔工作,再以「愛鄉愛地球 你我一起GO」課程進行愛鄉綠色健行活動課程,最後以「敬師一畝田 幸福滿心田」動作製作手工環保盆栽致贈教師,感謝教師求學生涯期間的教學與指導。

本次徵選活動獲獎教師,將配合教育部國教署102年度高級中等學校節能減碳種子教師知能研討會活動擔任授課教師,藉由分享創意教案與傳授授課技巧及教學方法,供中等學校教師融入課程教學,啟發學生對全球環境變遷的關注,以提升學生環境教育知能,落實環保教育,進而達成環保救國目標。本活動得獎名單已公布於國立員林家商架設之專屬網站(http://www.ylhcvs.chc.edu.tw/web/2013green/default.asp),活動相關資料及照片請自行上網查閱。

獲獎名單:

名次
主題名稱
學校名稱
作者

第1名
2025‧未來城市(愛你愛我‧蔚藍程式),全面啟動
崑山高級中學
許馨尹

第2名
減塑護永生
新北市立中和高中
蔣錦繡

第3名
多賣綠-雄女綠色旗艦計畫
市立高雄女中
許聖迪
郭景珣

第3名
從「心」出發,愛家愛鄉愛地球
國立員林家商
吳月女

佳作
我的新心生活
臺中市私立新民高中
方瑗蔆

佳作
2013再造綠色奇蹟創意教案-水、風力發電簡介與實驗
國立武陵高中
林威呈

……..文章來源:按這裡


海峽兩岸氣候變遷與能源永續發展論壇大會 逢甲大學登場

全國廣播 – 2013年7月29日 下午5:40

「2013海峽兩岸氣候變遷與能源永續發展論壇大會」今(29)在逢甲大學舉辦,副市長蔡炳坤在大會致詞時,以臺中的兩大優勢風力和太陽光介紹臺中;臺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董事長簡又新也在大會上恭喜臺中榮獲「2013全球頂尖7大智慧城市」,並大讚臺中在節能減碳上做得相當傑出。

「海峽兩岸氣候變遷與能源永續發展論壇」是2005年由兩岸學者共同發起並積極促成的一項兩岸高校交替主辦的高水準學術交流活動,會議已有數十名中國科學院院士、工程院院士、兩岸大學校長及約500名兩岸專家學者參加會議,已成為兩岸能源及環境領域專家學者重要的學術交流平台,影響日益擴大。

「2013海峽兩岸氣候變遷與能源永續發展論壇大會」從今日登場,將進行為期一天半的會議討論,臺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董事長簡又新指出,這次論壇內容相當豐富精彩,共有6篇特邀報告、18篇專題報告,第一,從宏觀面看氣候變遷與能源轉型與短缺問題,由全球氣候變遷至兩岸大陸和臺灣所面臨的問題做綜合性討論;第二,在能源面,從上游到下游,從開發至利用再至節能減碳做全面性深入討論;第三,從永續面探討,永續發展要落實企業和生活面。

簡又新也說,今年的「海峽兩岸氣候變遷與能源永續發展論壇大會」選在臺中舉辦,因為臺中市是個文化城,而且最近又榮獲「2013全球頂尖7大智慧城市」,大讚臺中在節能減碳上做得相當傑出且成功。

蔡炳坤致詞表示,臺中市最近榮獲「2013全球頂尖7大智慧城市」首獎,這也是繼2012年後第二年獲獎,大家努力的成果,積極將臺中打造為一個宜居城市。而臺中也是全臺第一個引進電動汽車的城市。

他也說,蘇力颱風來襲,全臺瞬間降下超大雨量,臺中的梧棲區24小時降雨量達510毫米,創下近50年來紀錄,這是氣候變遷所帶來的影響。而在能源永續發展部分,風力和太陽光是臺中的兩大優勢,高美濕地就是由風力發電的基礎所建構而成,不只成為民眾喜愛去的地標,更讓海岸線成為風力的一大特色;而臺中每年的平均日照時數多,使陽光成為中部一大重要資源,也讓光電產業聚集在中臺灣。

……..文章來源:按這裡


內蒙風電過剩 擬轉供暖代燃煤

作者: 本報訊 | 台灣立報 – 2013年7月29日 上午12:08

【本報訊】在內蒙古,風力發電是中國大陸「十二五」(第十二個五年規劃,2011年到2015年)中的重要項目,但目前裝機量供過於求。為解決問題,當地政府正嘗試將風電轉化為民間供熱。

內蒙古地廣人稀,草原地形平坦,適合發展風力發電。風電重鎮察右中旗的政府人員劉波指出,目前全旗的風力發電裝機量約1,265台,去年發電量約為24億度電。

內蒙古各區也有多個零星風力電廠。內蒙古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新能源局新能源處處長劉東昇表示,目前內蒙古境內風力發電企業約180家,其中9成為國企,截至今年6月,全內蒙古風力發電為186億度電。

大陸風力發電受政策支持,利潤很高,使內蒙古風電裝機量多年蟬聯全大陸第一,但未限制裝機量造成現今供過於求的狀況。

劉東昇說,內蒙古風力發電能傳輸進電網的量只佔總發電量的10%,各地棄風限電(產能過多而選擇不運轉的風車)率由20%至40%不等。此外,也有發了電,卻無法全數傳送到輸電網的困境,風電產能嚴重浪費。

劉波說,察右中旗政府近年來嘗試將多餘風電轉作熱能,作為民間供熱用途,逐步以風電供暖替代燃煤供暖,但相關政策和管理辦法,都還待進一步制定。

……..文章來源:按這裡


內蒙風電難外送 發展遇瓶頸

中央社 – 2013年7月28日 上午11:20

(中央社記者翟思嘉內蒙古28日電)內蒙古是中國大陸重要的風力發電基地,但雖然裝機規模日益增加,但受發電無法順利跨省外送及內需不夠等因素影響,內蒙的風電出現嚴重供過於求的情況。

新能源是中國大陸「十二五」(第十二個五年規劃,2011年─2015年)中的重要項目,內蒙古地處高原、地貌平坦,且地廣人稀,相當適合發展風力發電。在政策支持下,引來的利潤使內蒙的風力發電數量暴增,但電網連網效率不佳,使大量風電無法使用,對照大陸東南沿海動輒缺電的窘境,顯得差異相當巨大。

內蒙古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新能源局新能源處處長劉東昇表示,今年上半年,內蒙古風力發電數量已達到186億度電,但能傳輸進電網的量只佔總發電量的10%,各地棄風限電(產能過多而選擇不運轉的風車)率多在20%至40%上下。

劉東昇指出,目前內蒙風電發展的2個問題是「上網難」及「消納難」。

「雖然國家有全額保障性收購,但實際上是全額保證不了的」。他說,目前內蒙古風電沒有外送通道,雖然希望跨省跨區供電,相關通道建置也規劃好多年,但目前跨省能源輸送仍要政策配合,相關技術層面及互相經濟補償機制等配套措施仍然不足。

此外,許多南方省區近年已興建不少火力發電廠,一方面怕影響火力廠區就業、一方面擔心自有能源供給率不足,縱使向內蒙購買風電,數量也不會太多。

大量的風電輸不出去,內蒙自己也消化不完。由於人口少,且現代設施及高耗能產業較少,內蒙對自有風電的使用率只佔全數需電量的10%,約330多億度電。

劉東昇認為,當前內蒙風電的最重要關鍵是落實可以跨省跨區的外送電網,否則風電發展規模愈來愈大,遇到的困難會愈來愈多。

根據大陸國家能源局的規劃,近年計劃在內蒙古等省區建設十多個百萬千瓦級風電基地和7個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形成多個「風電三峽」,到2020年,中國風電裝機量要超過1億千瓦。1020728

……..文章來源:按這裡


內蒙風電過剩 擬轉供暖突圍

中央社 – 2013年7月28日 上午11:21

(中央社記者翟思嘉內蒙古28日電)在內蒙古,風力發電是當地政府致力發展的新能源項目,但目前裝機量有供過於求的態勢。為解決這個問題,當地政府正嘗試將風電轉化為民間供熱。

內蒙古因為地廣人稀,且草原地形較平坦,適合發展風力發電。自1996年建風電廠以來,在內蒙古察右中旗風電場上有中廣核、北方龍源、大唐、華電、京能等多家電力大廠在列。

察右中旗政府人員劉波指出,目前全旗的風力發電裝機量約1265台,去年發電量約為24億度電。

除了風電重鎮察右中旗,內蒙古各地區也有多個零星的風力電廠。內蒙古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新能源局新能源處處長劉東昇表示,目前內蒙古境內風力發電企業約180家,其中9成為國企,截至今年6月,全內蒙古風力發電為186億度電。

大陸風力發電受政策支持,有很高利潤可圖,使內蒙古的風電裝機量多年蟬聯全大陸第一,但也因為這樣,沒有限制成長的裝機量還是帶來後果,就是嚴重的供過於求。

劉東昇說,內蒙古風力發電能傳輸進電網的量只佔總發電量的10%,各地棄風限電(產能過多而選擇不運轉的風車)率由20%至40%不等,風電產能嚴重浪費。

發了電,卻無法全數傳送到輸電網,許多風電企業也意識到這種困境可能帶來的危機。劉波說,察右中旗政府近年來嘗試將多餘風電轉作熱能,作為民間供熱用途,逐步以風電供暖替代燃煤供暖,但相關政策和管理辦法,都還待進一步制定。1020728

……..文章來源:按這裡


參訪內蒙風電之都 高孔廉促合作

作者: 藍孝威╱內蒙烏蘭察布市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2013年7月27日 上午5:30

中國時報【藍孝威╱內蒙烏蘭察布市報導】

「節能減排」是大陸「十二五規畫」的重點項目,內蒙古因地廣人稀、全年風勢強勁,成為設置風力發電廠首選。海基會副董事長高孔廉表示,台灣希望朝海上發展風電,建議兩岸業者未來可攜手合作。

海基會媒體參訪團昨赴內蒙古烏蘭察布市,參訪位於察右中旗的輝騰錫勒草原風電廠。此風電場已裝設一二六五台風力發電機,裝機容量一五三.五萬千瓦,年發電量二四億度,號稱亞洲最大「風電之都」。

輝騰錫勒草原風電廠每年理論上可發電二五○○小時,扣除酷寒低溫和沙塵暴天氣,每年可發電約一七○○小時。去年發電廿四億度,和同樣發電量的火力發電相比,減少二氧化碳排放二四○萬噸,減少粉塵排放一二萬噸。

由於裝機數量快速擴充,總體發電量無法全數外送,最多只賣出八成電力,剩下兩成就轉為冬季供熱。

風電辦公室的員工劉波表示,當地位處北疆,氣候寒冷,年烤火期約達六個月,民眾原本依賴燒煤取暖,改用風電供熱後,發現室溫更為穩定。

高孔廉表示,使用綠色清潔能源是未來趨勢,但台灣地狹人稠,陸上不太可能設風電場,不過台灣海峽東北方是風力強勁處,具開發風力發電潛力。

高孔廉說,海協會前會長陳雲林兩年前曾率經貿考察團訪台,也曾提出兩岸合作發展風電發電構想,值得我方業者朝這方向努力。

……..文章來源:按這裡


中小型風力發電成本高 業者盼把餅做大

中廣新聞網 – 2013年7月26日 下午6:35

根據經濟部統計,台灣中小型風力發電機每年出口比率高達百分之九十四,不過,因為風力發電相關規定嚴格、發電成本較高,使得台電購買意願遠不如大型風力發電和太陽能發電,廠商難以獲利,不得不向外發展。(中廣實習記者陳莞欣報導)

小型風力發電機業者單春生指出,小型風機設置的條件和規定、發電成本都比太陽能發電高,導致台電購電意願低,無法支撐市場,連帶拖累產業發展,業者只好轉向外銷。

耀能科技經理單春生:「台電通過小型風力機去購電的比例還是鳳毛麟角,我們不是沒有那個技術能力,但是沒有那個環境,他的發展就遲遲的。」

單春生舉例,裝設風力發電機所占的土地面積不大,但裝設時必須更改地目,地主多不願意配合。加上風機大多裝在偏遠地區,線路鋪設費也較高,降低台電購買電力的意願。

單春生進一步指出,目前國內再生能源的市場以大型風機所佔比率最高,好的風場也多被大型風機佔據,小型風機可以裝在住宅區、商業區或偏遠的小型山區,是潛在市場,可以補大型風機的不足。業者盼望相關單位修改規定,才能把國內市場的餅做大。

……..文章來源:按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