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1/06/14 03:21
記者陳欣文/台北報導
工商時報【記者陳欣文/台北報導】
德國5月底宣布將在2022年全面廢核,日本核能機組停機改以液化天然氣發電,造成天然氣價格大亂。法人表示,全球各國的新能源政策將使天然氣等資源供應更為重要,天然資源基金後市因此看俏。
根據大和證券的資料,2009年德國有27%的用電量來自核能發電,在德國宣布廢核後,必須尋找其他替代發電的方式補足缺口。
施羅德投信認為,兼顧減碳環保的前提下,因為低污染的天然氣所釋放的二氧化碳約燃煤發電的一半,將有機會成為未來主要發電來源。日本已是全球最大液化石油天然氣採購國,若要完全替代核能發電,採購量仍需增加逾1倍。
施羅德投信指出,各國為尋求其他替代發電的方式,燃煤也是反核效應下的受惠者。天然氣與煤礦表現看好,施羅德投信建議投資人應選擇天然氣或煤炭投資佈局比重較高的天然資源基金。
匯豐全球關鍵資源基金經理人蕭若梅表示,核能廠關閉,長線有助太陽能等替代能源產業發展,但現階段仍需回歸基本面檢視,就整體能源產業來看,由於市場對原油的需求仍強勁,加上夏季用油旺季來臨,油價維持3位數的機率仍高。
摩根富林明資源活力股票基金經理人田克杰指出,各國政府重新評量核能發電危險性,未來電力發展將會導向潔淨能源,例如太陽能、水力、風力等,包括電動車、鋰電池都是新能源的重點族群,長線續航力十足。
田克杰指出,聯合國規劃將每年投入約1.3兆美元,協助全球經濟體朝低碳高資源效率發展,在今年經濟成長持續復甦下,全球的電力及原油消費將會持續提高,進而帶動能源價格上漲,替代能源將是高油價時代下不可或缺的商品。
不過,他提醒,投資新能源,絕對要有看長不看短的心理準備,畢竟投資新能源都是各國政府長期計畫,投資人對短線漲幅不要過度樂觀。
已用關鍵字:污染,核能,能源,資源,發電,水力,風力,太陽能,減碳,環保,
共出現:35次
……..文章來源:按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