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漫遊 金門宣導電動車

中央社 – 2013年12月29日 下午3:56

(中央社記者陳守國金門29日電)金門縣積極推動節能減碳,今天舉辦「雙電低碳漫遊」低碳旅遊示範活動,50名民眾搭乘電動公車及慢速電動車體驗低排碳旅遊。

民眾先由金城、金寧、金湖、金沙等鄉鎮搭乘電動公車到金沙鎮縣府農業試驗所,聽取專家說明低碳生活的內容,並由縣府秘書長盧志輝頒發低碳講習證書後,參觀農試所民眾認養的「開心農場」,再搭乘慢速電動車參訪大洋區域掩埋場的廚餘製作有機堆肥作業、溪湖里社區,並品嚐低碳飲食。

大洋區域掩埋場利用每天全縣回收的5公噸廚餘,添加木屑後經過3到5個月發酵後成有機堆肥,供縣林務所、農業試驗所、各鄉鎮公所綠美化植栽使用;也供民眾索取,每週每人以50公斤為限。

金門土壤是貧瘠的紅砂土,農作物、植栽仰賴肥料,縣府鼓勵施用有機肥料,降低化學肥料使用。

金寧鄉古寧頭現有慢速電動車串連各景點,方便遊客,也減少遊覽車排碳。縣府環保局長楊世宏表示,已請烈嶼鄉(小金門)鄉公所提出計畫後,協助採購慢速電動車,串連小金車各景點,減少遊覽車排碳量;明年也將贈送小金門多輛中型巴士,取代現有的公車。

楊世宏表示,大金門已有電動公車行駛,將訂頒獎勵購置電動機車的辦法,鼓勵民眾購置電動機車,小金門將購置100輛電動機車,並裝設5處電池交換站,委由鄉公所營運,出租給遊客或洽公民眾使用,取代機車。可望大幅降低使用交通工具產生的排碳量。

金門被核定為低碳島示範區,縣府推動六大旗鑑計畫,其中的「低碳樂活推動計畫」低碳旅遊是透過整合低碳議題的低碳觀光旅遊活動,包括搭乘低碳運具(電動接駁車、慢速電動車、電動機車等)、鼓勵投宿低碳旅館、鼓勵使用旅遊APP等。1021229

……..文章來源:按這裡


聯合國報告: 每10年減產2% 全球糧食危機

作者: 陳文和╱綜合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2013年11月3日 上午5:30

中國時報【陳文和╱綜合報導】

據《紐約時報》2日報導,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小組草擬中的報告指出,氣候變化將在未來幾十年間對全球糧食供給構成重大風險,且預料未來全球糧食需求將會大增,糧食價格將因供不應求而節節上漲。

科學家發現,雖然氣溫上升有益某些地區的農作物種植,但就全球而言,糧食作物栽植會更困難,總體產量每10年可能降減2%,而預料全球糧食需求將會每10年揚升14%,糧食價格勢將持續高漲。

承受最大風險的將是熱帶地區的國家,這些國家預料將遭受到遠超越其適應能力的衝擊,而且這些國家貧窮人口比率遠高於溫帶地區國家。

假若報告內容確證無誤,那麼全球勢必需要增加新農地以求達到糧食供需平衡,而這將會導致人類大量砍伐森林,從而使釋出到大氣中的二氧化碳驟增,進而加劇氣候變化、全球暖化。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小組關於全球糧食供需問題的警示,語氣為歷來最為嚴厲。先前小組在2007年提出的報告相對較為樂觀,當時的內容認為,氣候變化帶來的高緯度地區糧食增產,很可能足以抵銷其他地區的減產,從而確保全球糧食適量供給。

……..文章來源:按這裡


本報特約–產業追蹤/遼寧:糧食收穫進度全面加快 超九成秋糧已到手

中央日報 – 2013年10月17日 下午12:20

近日,天氣晴好,遼寧省糧食收穫進度全面加快。記者從遼寧省農委獲悉,截至10月14日,遼寧糧食收穫完成應收面積的93%。其中玉米全部收割完畢,水稻完成應收面積的64%。據瞭解,今年遼寧省糧食生產呈面積增加、單產提高的趨勢,全省糧食種植面積比上年增加5萬畝,大部分地區長勢好于上年,糧食產量有望再獲豐收。

 10月14日一大早,大窪縣王家鎮姚家村的張福明就來到自家的稻田裡,看著金澄澄的稻子,他的心裡樂開了花,他告訴記者:“稻子已經成熟,我聯繫好農機手了,這一兩天就到家收割,今年一畝地能比去年增加五六十斤。”記者在去往淩源市的道上看到,兩旁的玉米都已割走,淩源市農發局副局長楊賀向記者介紹說:“從十一開始收割,不到半個月的時間全市50萬畝玉米就全部收割好了,估計總產在4.4億斤左右。”

 今年以來,遼寧各地克服了春季低溫濕澇、播種期延遲等不利因素,爭搶農時,高品質完成了播種計畫,確保苗全、苗壯,實現了良好開局。同時,加強中後期田間管理,通過追施肥、防病蟲、促早熟等措施,保證了農作物正常生育期,最大限度降低了農業災害損失,為今年糧食豐產奠定了堅實基礎。

 秋收期間,省農委積極加強組織協調,認真做好資訊引導,搞好技術指導服務,精心組織跨區機收作業,加快糧食收穫進度,千方百計確保糧食豐收到手。全省安排3.1萬台(套)農機具投入秋收作業,玉米、水稻兩大作物機收水準分別達到35%、65%,比去年分別提高7和5個百分點。同時,省農委加強與氣象部門的合作,及時準確傳達氣象資訊,使廣大農民及時掌握天氣變化情況,及早做好收割、晾曬工作,確保應收盡收,顆粒歸倉。

                 (大陸國研網專供,作者:于險峰 張仁軍)

【中央網路報】

……..文章來源:按這裡


世界糧食日 民團呼籲拒吃基改食物

作者: 羅方翰 | 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 2013年10月13日 下午11:51

10月16日是世界糧食日,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水花園有機農夫市集呼籲民眾應多認識非基因改造食物,一起推動有機、健康的生產體系。

世界糧食日是1979年由聯合國良農組織發起的活動,今年的主題是永續生產體系,並以充足的食物供給全球。長期推動非基改食物運動的主婦環境聯盟在10/16世界糧食日前,發起多場活動與講座,推廣民眾對於非基改食物的認識。

主婦環境聯盟秘書長黃嘉琳表示,台灣目前是立法禁止栽種基因改造的農作物作為食用,也禁止給牲畜吃,可是台灣民眾每天或多或少還是會吃到基改食物,最大的來源就是黃豆與玉米,其中又以黃豆為最大宗,偏偏台灣黃豆的自給率很低,大約只有萬分之一。雖然基改食物對健康的影響還在爭議中,但換個角度說基改食物對人體的健康影響是未明的,實在不應冒險讓孩子暴露在基改食物的陰影之下。

在世界糧食日之前,主婦環境聯盟特別呼籲民眾從現在就拒吃拒買基因改造食品,保護我們下一代的健康。

……..文章來源:按這裡


【糧食日】糧價回不去 因應對策看不見

作者: CLiao | 環境資訊中心 – 2012年10月16日 上午10:29

國際糧食日報導(上)

本報2012年10月16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隨著國際幾個重要糧食輸出國因氣候因素減產,糧食危機的意識再度高升。歷經了2007、2008年糧價飆升,對於6成糧食靠進口的台灣民眾,以為只是暫時的狀態,但幾年下來發現糧食價格隨著石油價格,一直都是往上走,氣候因素只是加劇漲幅,讓人們有感。因應這一波糧價飆升,政府除了穩定物價,農委會也一改觀望態度,積極鼓勵農民轉作飼料作物,著墨在生產面。不過政府是否做好了長期應對的準備?

10月16日聯合國訂為「國際糧食日」,正好可以檢視我國糧食安全現況。依據農委會資料,2011年台灣依熱量計算的糧食自給率為33.4%,雖然稻米自給率有108.2%,全穀類的自給率卻只有26.2%,原因出在消費者飲食習慣改變,米飯之需求減少,小麥等穀類自給率幾乎全靠國外進口。在全球糧食短缺與供給不穩定現象應該會越來越嚴重,而且不會和緩,糧食危機仍然存在。

此外,糧價飆漲連帶影響肉品價格,畜產所使用的玉米也是進口的。看似供應無虞的肉品市場,少了進口作物,也會影響畜產業以及肉品市場的價格。主婦聯盟消費合作社理事主席黃淑德即指出,若是將飼養肉品所進口的糧食精算,台灣糧食的自給率可能在15%以下。

台灣不但得面對糧食自給率不足,還必須承認能源自給率0.6%的現實,一旦國際石油價格節節攀升,也影響進口糧食的價格。此外,水資源嚴重匱乏、天然礦產不足。學者早也指出,隨著石油價格,進口糧食漲價已經是常態,氣候因素則決定漲價的幅度,改變農業方式,恐怕不得不面對。
美國發展生質能源、中國都市化  糧價回不去

《2020台灣的危機與挑戰》作者、清華大學退休教授彭明輝指出,糧食價格一直都處於小幅成長的,今年更因連續幾年極端氣候重創美國中西部大糧倉,使得生產過剩變成不足,再加上生質作物替代能源的需求,糧食作物供需關係緊張,更加劇漲幅。

美國自2005年即為了能源長遠利用推動一連串政策,包括種植生質作物,發展替代燃料,今年因糧食嚴重歉收生變,聯合國糧食與農業組織(FAO)總幹事達席爾瓦(Jose Grazianode Silva)在糧食日前要求美國應立即暫停執行玉米作物用於生質燃料相關規定。但是長久而言,美國發展生質燃料的政策不會變,何況用作糧食以及油料的作物價格差一截,彭明輝說,在利益的誘惑下,窮國只能將土地轉換為油料,石油價格逐漸改變土地用途。

另一方面,去年中國首次超過美國成為農產品最大進口國,消費與工業增長推動對大豆和玉米的需求,城市化也使得水與土地資源短缺,刺激農作物價格上升。彭明輝表示,中國需求不斷上升,也更依賴進口糧食,但美國不可能無止境增加糧食生產,普渡大學教授即表示,美國土地使用已到極限,糧食更搶手,價格不會回復。
糧食安全需長遠打算

面對糧價回不去,政府又是如何因應呢?去(2011)年,總統馬英九在農委會舉辦的「全國糧食安全會議」上表示,「糧食安全即國家安全,涉及國計民生及社會治安,」政府應妥善規劃糧食政策。此次會議也訂出2020年糧食自給率將回復到1993年的40%。換句話說,糧食自給率從足以供應100人中的32人生存熱量,提高到40人,其實速度非常緩慢,也搆不上國家安全的要件。

糧食自給率並不等於糧食安全,只是自給率越高越有保障。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蕭代基曾表示,糧食安全是長期問題,不只看現在,還要看40年或50年,並做最壞情況的打算,例如一旦國外糧食買不到了怎麼辦?台大農藝系教授郭華仁也認為,為了確保可見的未來買不到糧食,至少應該維持7~8成的生產。

鄰近台灣的幾個國家,糧食自給率也都維持在40%左右,並追求成長。以日本為例,目前糧食自給率46%,雖比台灣多10%以上,仍積極設定目標,2020年時達到50%。
活化休耕卻缺產業鏈結

為了提高糧食自給率,農委會農糧署提出活化休耕地種植黃豆、小麥、玉米等替代進口雜糧。台灣目前休耕地高達20幾萬公頃,占實際耕種農地的1/4,大批農地閒置不生產,政府每年還要撥大筆經費補助休耕的農民,休耕農地不但不生產,還增加財政負擔,十分矛盾。

目前,政府正大力調整休耕農地政策,近日即提出以4年期間活化休耕農地,獎勵措施包括種植飼料、玉米、牧草等,但是對於種出來的作物,卻只鼓勵飼料公司收購,相關的產業鏈仍未見建樹。

不過即使所有休耕農地種滿雜糧,也補不滿每年進口1000萬公噸雜糧的缺口,只有靠調整飲食習慣,包括鼓勵在地飲食、多吃米食,以及減少肉食都是方法,農糧署更具體訂出目標希望國人的飲食能從現在2700大卡,減到2500大卡。
問題本質未解決

目標雖然訂得很漂亮,但到底能不能回應問題的本質,也就是減少對石油的依賴?彭明輝在書中提出6項應變措施,包括研發低投入的農業生產模式(少石油、少化肥、少農藥、少水),以利降低生產成本以及提升糧食自給率,也可減緩糧價對低薪勞工與弱勢者的衝擊。

彭明輝認為,政府至今仍將糧價上漲當做是短期問題解決,只是增加高糧價忍受度,沒有意願也沒有了解問題本質的能力。人民也沒有知覺到問題的本質,以為是暫時性的,於是開始動用儲蓄金,但是,未來30-40年油價只會持續上漲。「把長期問題當短期問題看待,開始使用儲蓄,不斷把問題延遲到最後,是會完蛋的。」(待續,1/2)

 

【相關報導】

– 大豆玉米價格飆新高 新一波糧食危機正衝擊台灣

– 雜糧:糧食安全決勝點 農友亟待輔導轉作

– 台灣小麥復耕 急缺人才與設備

– 雜糧 台灣重建糧食安全的新方向

【參考資料】

– 再論糧食安全的重要性

– 由糧食安全檢視台灣休耕政策

– 從米食文化到糧食安全

– 糧食安全何去何從?

► (1) 農委會宣布:2020糧食自給率提高到40%

► (2) 糧食自給率低  還有大批農田休耕

► (3) 消失的良田

► (4) 糧食安全 先保有足夠灌溉用水

– FAO

……..文章來源:按這裡


敘利亞極端氣候乾旱 民心思變釀內戰

作者: | TVBS – 2013年9月20日 下午11:14

極端氣候會導致戰爭爆發,世界糧食計劃署表示,敘利亞在2006年到2011年,因為天候異常,爆發大乾旱、飢荒,造成當時6成敘利亞國土列入災區,某些地方高達8成牲畜死亡,3/4農夫無法耕種,人民苦不堪言,阿塞德當局又不在乎,埋下民心思變的種子,導致後來內戰爆發,飢荒問題仍在,戰火也不停歇。

砲彈無情轟炸,敘利亞戰事不停歇,最底層的老百姓就沒有一天好日子,世界糧食計劃署表示,敘利亞內戰爆發原因之一,竟然是極端氣候,乾旱讓人民吃不飽,民心思變。早在2006年到2011年,敘利亞爆發大乾旱、飢荒,當時6成的敘利亞國土列入乾旱災區,某些地區80%的牲畜死亡,3/4的農夫無法耕種。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代表(2009):「現在水已經有了,可以用在飲用,同時用在清潔使用,可以清洗馬桶。」當時外界伸出援手,缺水危機在某些地方暫時獲得緩解,可是僧多粥少,乾旱問題沒有解決,種不出農作物,人民只能餓肚子。民眾:「每個人都會有、每個人都會有。」熱騰騰的食物人人搶著要,家裡能用的鍋碗瓢盆通通拿出來裝,很多都是餓壞的小孩,這群孩子還沒體會世界的美好,已經先經歷飢餓的痛苦。世界糧食計劃署人員:「這間倉庫的食物足夠提供給60萬無食物可吃的人。」敘利亞內戰,讓缺糧問題更嚴重,世界糧食計劃署提供糧食,民間的人道組織也主動伸出援手。人道團體:「我們買了11公噸的麵粉,可以做成14300公斤的麵包給在敘利亞境內的人。」一袋袋的麵粉在麵包廠裡做成麵餅,帶著眾人愛心的充飢食物,就怕半路被烽火攔截,無法送到需要的人手中。CNN記者:「他的身體不能負擔固體食物,只能消化牛奶,但是這裡根本沒有牛奶給他。」瘦到皮包骨而死的小孩,在敘利亞不是個案。敘利亞難民:「在敘利亞你被砲彈打,死得比較快,在這裡(難民營)死得比較慢,會死於飢餓、寒冷或是羞辱。」無論哪條都不是活路,敘利亞人民承受氣候變遷影響下的惡果,生存的基本需求無法滿足,加上領導人的不在乎,讓情況日益惡化。

……..文章來源:按這裡


永豐餘Npulp引領造紙世紀革命 首創農業秸稈全稈綜合利用

作者: 鉅亨網記者陳慧琳 台北 | 鉅亨網 – 2013年9月18日 下午7:16

在中國江蘇省農委會大力扶持下,永豐餘(1907-TW)創新Npulp首創農業秸稈全稈綜合利用,預期將引領造紙世紀革命,永豐餘將 Npulp第一步落地中國揚州,奠定永豐餘全球綠色佈局的成功開始。

永豐餘表示,中國自古即是農業大國。每年糧食收穫同時產出達9.52億噸的農業秸稈資源。揚州秸稈資源產出位居全國第四。今(2013)年適逢中國各省檢驗十二五減排工作評估年,相信永豐餘創新的Npulp技術,必能協助建構江蘇省為綠色生態大省,並一步步引領中國造紙產業走向『零排放、低污染』的新紀元。

永豐餘表示,自創建迄今已屹立89年,從60多年前進入造紙工業就不斷思考如何讓產業的永續與環境的永續共存共榮。ㄧ個仿效我國2000年前發明造紙的啟示,讓永豐餘持續投資12年的研究,終於開發出可將秸稈資源全稈利用的創新技術。讓過去被燃燒廢棄的農業廢棄物,轉化成綠色環保的包裝材料,並同時成為廣大農民的新經濟來源。

Npulp以農業秸稈為原料,利用分段、分篩技術,分開細屑和纖維。分出的纖維再利用熱能、機械力、和酵素,以無化學添加的製程,生產出生態秸稈生物槳Npulp。生產過程中不能成為紙槳,但富含有機質的副產品,則可以再度成為天然肥料回到田間,讓秸稈資源還原肥田,符合與自然生態循環生生不息的自然法則。通過Npulp的製造過程,同時達到產出綠色環保材料與農業循環經濟的可持續性發展的目標。

Npulp技術得以讓整體農作物之不同部位做最有效率的利用,讓過去被視為廢棄物的秸稈資源發揮最大經濟效益。透過Npulp技術與產業的結合,農民耕作將同時收穫糧食與纖維兩種果實,每畝田地比原本農收增加至少1倍經濟效益。

永豐餘強調,不但如此,在此技術下,農民每畝還可獲得每畝108公斤的有機肥料。從全國減排的大方向來看,根據國家統計局農業年報數據顯示,全國每年每畝因為農業秸稈綜合利用技術,將減排達0.675公噸二氧化碳。以每公噸碳權報價約12.47歐元計算,碳權利益約為人民幣78元。

永豐餘指出,Npulp的開展將可帶來這些眾多的好處,進一步促使『千鄉萬富』農村資源再生計畫,已經率先帶動新農業經濟革命。

……..文章來源:按這裡


人型驅鳥器 巨大聲響嚇走鳥

民視 – 2013年9月17日 下午8:02

農民的惡夢就是作物被鳥啄食,但現在不用擔心了,農委會台東區農業改良場花了一年的時間,研發出一款太陽能人型驅鳥器,可以利用陽光發電敲打鐵片,一公頃內的鳥都會不敢靠近,經過試驗,可以幫助農民增加30%的收成。

穿著綠色雨衣還帶著墨鏡,關鍵在背上的這一片太陽能板,它可以讓機器發出巨大聲響趕走偷吃稻的鳥類,這個造形奇特的人偶叫做太陽能人型驅鳥器,它的出現,可能會讓稻草人丟了飯碗。

相較以往,農民收成前,遇到天敵,無所不用其極,同樣發出聲音趕鳥,但靠人手拉,每小時要花100元,一天13個小時下來,一個月要花39000元請人工,省一點用沖天炮驅鳥,一天也要1、200元,一個月三到6000元跑不掉。

而台東區農改場這項發明,不但省錢,還事半功倍,拿到田裡作測試,發現農作物收成,多出3成左右,太陽能人型驅鳥器一台要價大約3~5萬,目前正在進行技術移轉,可望在年底進行量產,算是農民的一大福音。

……..文章來源:按這裡


農改場研發太陽能驅鳥器 損害少30%

作者: 李憶璇 | 中央廣播電台 – 2013年9月17日 下午4:23

農作物即將收成時,都會受到鳥類啄食,導致損失慘重;台東農業改良場研發「太陽能人型驅鳥器」,在感應陽光後會拉動鐵片發出聲響趕走鳥類,可成功減少30%作物受損量,也可減少人工驅鳥的成本及不便。目前這項發明正在申請專利,預估年底就可以技轉給廠商,製造上市。

田間傳統的稻草人是為防止鳥類啄食農作物,但早已不能威脅鳥類,因此當前最有效的驅趕方式仍以人工為主。人工驅鳥最大的缺點就是成本過高,一期工資新台幣近4萬元,且需忍受13個小時的日曬長達1個月。

台東農業改良場研發「太陽能人型驅鳥器」,就像是會動的稻草人一樣,背上裝著太陽能板,在接受陽光後就會啟動,驅鳥器的左右手可分別向前後左右擺動,雙手綁上導線後再串上鐵片,藉由手擺動製造100至120分貝的聲響驅鳥。台東農改場技佐曾祥恩說:『(原音)這顆電池儲存的能量在田區可以連續15天的陰天都不會停止,早上只要微量的陽光出來它就會啟動。夜晚的時候由於太陽下山,鳥也跟著沒有在田間危害,它就會自動關閉。』

小米、水稻、小麥、蔬菜等需要驅鳥的作物都可以運用太陽能人型驅鳥器,經實際實驗後,對照組的水稻產量只有驅鳥組的70%,也就是可減少30%的作物受損。

太陽能人型驅鳥器製造成本約新台幣1萬5千元,申請專利後,預計年底就能技轉給廠商,製造上市。

……..文章來源:按這裡


【FOCUS新聞】頁岩開採熱 「瓜爾豆」價年翻10倍

作者: | TVBS – 2013年9月10日 下午8:27

今年夏天因為太熱,許多地方鬧旱災,影響農作物的收成,但印度種「瓜爾豆」的農民卻不受影響,荷包賺滿滿,「瓜爾豆」是什麼?是一種米粒大小的豆子,因為磨成粉溶於水後,會變成黏稠度高膠狀物,最近被廣泛運用在頁岩氣的開採上頭,也讓本來低廉的「瓜爾豆」價格跟著水漲船高,其實,不僅頁岩氣開採,就連平常我們吃的冰淇淋、番茄醬,也都會添加「瓜爾豆」膠,來提升食品的黏稠度,但隨著市場的需求大增,「瓜爾豆」價格,短短一年內翻漲10倍,究竟是什麼神奇的豆子,讓我們一起來了解,這個印度的「新金砂」。

印度瓜爾豆競標:「30元、35元、40元、75元。」大叔們喊價競標的,是這個名叫「瓜爾」的豆子,在印度語裡,有「牛飼料」的意思,顧名思義,在當地被看作是種低廉的經濟作物,富含蛋白質「瓜爾豆」,印度人通常會拿來跟辣椒拌炒,或加入咖哩一起煮,是常見的庶民食材。不過,「瓜爾豆」的價格,2年前突然開始飆漲,也讓交易市場變成異常熱絡。競標人:「因為非常搶手,價格大概翻了10倍,真的很驚人。」印度的「瓜爾豆」,產量約佔全球8成,甚至還有專門的交易公司,本來廉價的豆子卻身價暴漲,秘密就在於「瓜爾豆」磨成粉後的特殊質地。瓜爾豆專家:「當我們把一匙『瓜爾豆』粉放進水中,然後攪拌,你可以看到水變成怎樣。」水立刻變得像糨糊一樣膠狀物,正因為「瓜爾豆」粉易溶於水,又粘度高,被廣泛應用在當紅的新興產業,頁岩氣開採上面,近年來美國成功突破,從頁岩層抽取天然氣的技術障礙,使得頁岩氣產業蓬勃發展,但小小的「瓜爾豆」能有什麼大功效呢?「水力壓裂」饒舌歌:「水力壓裂是一種天然氣開採方法,讓頁岩油不斷流出。」開採頁岩氣,管線得深入幾千公尺深的岩盤,以「水力壓裂」的方法,也就是大量灌水,高壓噴射,讓岩層裂解,來釋放當中的天然氣,而為了支撐裂開的岩層,砂石會隨著水一起被灌入裂縫中,此時,混有「瓜爾豆粉」的水就會在砂石表面產生一層粘滑的膜,幫助砂石流進裂縫深處,幫助頁岩氣開採持續進行。但一次開採,大約需要5噸的「瓜爾豆」粉,讓美國訂單大量湧至印度,分析師估計,瓜爾豆的產值到了2020年,將從現在的20億美元,成長到2000億美元。「瓜爾豆」交易公司老闆:「可以預期瓜爾豆的需求量會越來越高。」事實上,瓜爾豆的應用,不僅限於頁岩氣開採,例如我們常吃的冰淇淋,就添加了瓜爾豆膠,以提高冰品粘稠度,是食品中常用的穩定劑。記者:「長得怎麼樣?」太陽化學青井暢之:「豆子是長得很好,但價格就…」頁岩氣熱潮帶動瓜爾豆膠價格走高,美國2年就上漲665%,這也使得仰賴瓜爾豆做食用黏著劑的食品加工業,感受到沉重的成本壓力。青井暢之:「情況很嚴峻,還請手下留情。」「瓜爾豆」炙手可熱,種植農家成了最大受惠者,例如史巴薩,當初因為缺乏灌溉設備,才選擇成本低又耐旱的瓜爾豆,一種就是10年,沒想到這波瓜爾豆熱,讓他的收入瞬間翻8倍,還蓋了棟新房子。瓜爾豆農史巴薩:「這個房間夠寬,就算有客人來,也能夠放3到4張床,我還買了台摩托車。」只有中學畢業的史巴薩,更期盼靠著瓜爾豆,給2個孩子更好的成長環境。史巴薩:「情況如果能順利下去的話,孩子受教育跟找工作也就能順利,我現在滿腦子都在想瓜爾豆的事情。」動畫「傑克與魔豆」:「當機會來敲門,就要好好把握,來吧,科斯比,我們要爬上去。」童話故事中,貧窮的傑克,意外得到神奇豌豆,長成巨大藤蔓,讓他爬上天去冒險,因為頁岩氣,變得水漲船高的瓜爾豆,就像是為印度帶來意外財富的新金砂。

……..文章來源:按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