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十大公會餐飲業者響應健康飲食新創舉

作者: 蔡佩雯 | 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 2012年9月20日 下午6:04

花蓮縣食品安全衛生再度邁入全新境界,包括十大公會及278家餐飲業者集聚花蓮縣衛生局,共同響應支持「蔬食八分飽、健康又環保」創新訴求。花蓮縣衛生局長徐祥明帶領業者共同宣布,花蓮業界將以實際行動減少餐飲廚餘,提供消費者低油、低鹽、低熱量、以及零浪費的健康飲食。

花蓮縣衛生局長徐祥明表示,全球糧食足以餵飽一百二十億人,目前世界人口僅七十億,平均每五秒卻有一人餓死,這當中的落差便是人類大量浪費食物製造廚餘所致。徐祥明局長更進一步舉出台灣統計數據,每年台灣製造一百八十萬噸廚餘,這些珍貴的糧食足以讓全台二十二萬五千位低收入戶家庭孩子吃二十年的營養午餐,由此可知廚餘造成嚴重的糧食浪費。

花蓮縣衛生局為了改善這問題,特別邀請全縣餐飲相關十大公會及業者們,共同響應新的餐飲訴求,各大餐廳提供消費者適量的餐食,協助消費者降低廚餘量,避免吃得過多造成肥胖及各類慢性病,節省的食材成本可以在適當的時機捐公益。花蓮縣衛生局並鼓勵便當業者推出五百卡熱量的健康便當,既不會製造廚餘,又有助於控制體眾。至於響應這次活動的烘焙業者,將推出小包裝產品,讓消費者吃得更健康,不必吃得過量。

這次參加支持「蔬食八分飽、健康又環保」活動有花蓮縣健康美食協會、花蓮縣烹飪商業同業公會、花蓮縣餐盒食品商業同業公會、花蓮縣餐飲業職業工會、花蓮縣糕餅商業同業公會、花蓮縣觀光旅館商業同業公會、花蓮縣營養師公會、花蓮縣總工會、花蓮縣休閒旅遊協會、理想大地渡假飯店、花蓮遠雄悅來大飯店、花蓮翰品酒店、花蓮美侖大飯店、福容大飯店、統帥大飯店等各大飯店之理事長、飯店代表及278家餐飲業者等單位熱烈響應。現場更有多位來自衛生署及外縣市的衛生主管機關參加觀摩,現場超過三百多位佳賓及媒體記者,熱鬧猶如餐飲業界的嘉年華會。

參與這場盛會的花蓮食品業者表示,花蓮縣衛生局推動「蔬食八分飽、健康又環保、二分助人好」活動非常有意義,所以受到業界高度支持。飯店餐飲業將響應推出適量降低廚餘的「健康環保愛心餐」,依訂餐人數提供低油、低糖、低鹽、健康多蔬果且適量之套餐或桌餐,不僅吃的健康也鼓勵消費者將剩餘食物帶回,無廚餘不浪費。至於名產製造業者則推出減量小包裝「健康愛心名產」,熱量減低身體無負擔,一次吃ㄧ個,不丟棄不浪費。另外各餐盒食品業代表則強調要推出熱量為500至600大卡且營養均衡且熱量份量皆適當的「健康愛心便當」,讓縣民能「健康愛心餐飲開心吃,環保健康輕鬆做」。

蒞臨指導的行政院衛生署食品衛生管理局食品組鄭偉志科長除了參與「蔬食八分飽、健康又環保、二分助人好」活動,也接著參家花蓮縣GHP業者授證儀式。鄭科長指出,花蓮縣餐飲業者的自主衛生管理能力的躍升,從原本50家業者通過GHP認證,去年以況增300家成長6倍,今年預計輔導業者通過認證約400家,花蓮縣的業者不僅持續提升餐飲衛生條件之外,更將積極將健康導入產品中,就如此次「花蓮健康特色月餅」的展現,因此特別邀請花蓮縣衛生局能將這些成功範例推廣至全國。

18日花蓮縣衛生局接連辦理幾場食品安全衛生大型活動,同日也在該局展出的「花蓮健康特色月餅」。計有十三家花蓮月餅業者,經由花蓮縣糕餅公會及健康美食協會聯合推薦並經花蓮縣營養師公會的協助把關證明,向全國消費者推介「花蓮健康特色月餅」。參展業者計有亞信食品行、宗泰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翰品酒店、洄瀾薯道、豐興餅舖、頂尖食品事業有限公司、莎莉經典美食、曾記麻糬、麥式多歐式麵包、世紀西點麵包店、惠比須餅舖、吳家餅舖等衛生優良業者,期呈現的產品中,不僅看出業者利用豐富巧思,擺脫月餅高熱量、低纖維的刻板印象,研發製作出兼具衛生、美味與健康的月餅,而且這些產品更有標註詳細熱量供民眾做食用前參考,是民眾採購的首選。

徐祥明局長說,花蓮縣的餐飲業在推動花蓮觀光產業及維護縣民餐飲衛生上,有著相當重要的角色,在「產業健康化、健康生活化」的政策推行下,花蓮縣政府衛生局與餐飲業已共同攜手締造無數個台灣首創,在「創意」及「管理」皆已領先許多縣市。相信在各餐飲食品業者的努力之下,將能營造「健康、環保、愛心」健康飲食的溫馨城市。

……..文章來源:按這裡


法國總統Hollande提議建立糧食戰略儲備 分析師:挑戰艱鉅

作者: 鉅亨網吳修廉 綜合報導 | 鉅亨網 – 2012年9月12日 下午7:21

據《路透社》報導,法國總統 Francois Hollande 倡議替農產品建立戰略儲備以緩和波動劇烈的糧食價格。

美國中西部與俄國黑海區域乾旱,擔心市場將在四年內面臨第三次糧食價格恐慌,Hollande 在法國雷恩區對農民表示,他正向各國領袖建議建立緊急糧食儲備,避免價格暴漲。

法國去年擔任 G20 主席時便曾經提出這項建議,但因為最終議案限制了那些最需要糧食的國家,對於補給存貨的前景,所以並沒有實施這項措施。

數十年前國際間曾有共同的穀物儲備,現在的中國也是運用官方儲備在解決糧食問題,但仍不確定 Hollande 這回能夠成功說服美國以及他的歐洲鄰居們。

建立食物的長期儲備在實際面與成本上都有艱鉅的挑戰。AgResource 分析師 Dan Basse 表示,歷史上無數為了各種理由儲備糧食的國家,最終面臨的結局都是老鼠或其他事物的侵害,讓他們得賤價賣出糧食。

糧食不像原油可以儲備數月或數年之久,必須定期周轉更新的特性讓過程變的複雜,也提高了成本。

就算真的建立一個新的戰略儲備體系,實踐過程中需要的時間跟金錢都是問題,短期還會進一步提高穀物價格,因為可流通的量變少了。

……..文章來源:按這裡


瑪曲觀察:草原遊牧文化與藏族糧食安全隱憂(下)

作者: 莫聞 | 環境資訊中心 – 2012年8月14日 上午5:03

作者:余宛如(台灣公平貿易協會理事、綠黨召集人)

藏民飲食與文化與生態環環相扣

藏人的生活非常依賴牛製品,吃的東西包含牛奶、牛油(酥油)、奶酪、乳酪、肉,也會去縣城裡買點青稞做成糌粑,喝酥油茶,或食用麥、羊肉等。

根據我在瑪曲縣阿萬倉鄉道爾加社區針對婦女的訪談,她們最擔心的事情是「擠不了牛奶」(食物的生產)。擠不了牛奶的原因包含草原出了問題,牛沒草吃;或牛吃了塑膠袋、或淋雨發冷生病等。

 

此外,我也針對男女家務分工做了訪談,他們的分工仍非常傳統,食物的製作多仰賴女性,從食物的生產、製作到消費,藏族遊牧形成一個幾乎自給自足的體系。換句話說,藏人的飲食來源,因為依賴牛隻,所以非常仰賴草原,與自然環境緊密相連 ; 換句話說:不只要有健全的環境、還要有健全的藏族文化,才能確保「藏人糧食安全」。
遊牧文化與草原生態都拉起紅燈

但是瑪曲草原現在卻面對嚴峻的挑戰:在生態方面面臨溼地退化、草原沙漠化、草原超載、生物種類和數目減少、鼠害嚴重、水源短缺、河流乾涸、水電開發、亂挖藥材、能源消耗量大、草原垃圾、礦產開發、工程建設。而社會文化方面,當傳統藏族文化接觸到現代化狹帶的資本主義與文化霸權時,自信不足、依賴市場、物質慾望提昇、都市化等…都有可能導致原本的社會結構改變、藏文化扭曲錯置,在這個轉變過程中,首當其沖的可能就是藏民貧窮與糧食安全問題,再者就是黃河水資源的保育問題。

此外,中國在1990年代左右開始推動「包產到戶」的工程,使得許多遊牧民族走向半農半牧、再走向定居,遊牧文化已經逐漸消失。近年中國進一步推動連村治理的牧民定居政策,撥款蓋房舍鼓勵牧民走入市鎮、融入現代化生活。許多牧民也認為唸書最重要,藏童就學還可拿到政府或是開礦公司發放的獎金。

在我訪問的對象中,就有一名婦女表示最大的心願,就是小孩能去比較好的學校就讀。隨著越來越多藏童接受教育,我也詢問婦女是否家庭會因此產生外來文化的衝突,他們卻說很少,反而認為學校老師教的都對,她們沒有知識、很落後,應該要聽小孩的話。許多藏民在外在政策的趨力下,逐漸放棄上千萬年的遊牧文化。

環境團體綠駝鈴指出,草原問題成因很多,但依照蘭州大學學者說法,可能原因來自於中國政府推行的「包產到戶」以提高各家收入,各家變得自利與疏離、剝削自然資源增加牛羊的數量、又打破過去隨著自然規律逐水草而居的生活習慣所造成。因此他們鼓勵道爾加社區成立「自然資源共管委員會」,連結8戶牧民一起試辦「聯合放牧」,草場變成8家所共用,輪流放牧,減少對草場的破壞,以涵養水源、保護土壤。此外,也帶給牧民垃圾回收、處理的概念,減少草原垃圾。另外,綠駝鈴以藏族傳統「神山聖水」信仰,鼓勵當地居民以攝影記錄、認識他們的生活與環境。

歷史人類學家薩林斯(Sahlins,1930)曾經在其作品「原來的小康社會(The Original Affluent Society, 1972)」探討遊牧文化時,提出有別於一般認為遊牧文化是低等文化的看法。

薩林斯認為,遊牧體系是「先進的經濟體系」,遠較其他生產模式投入較少的能源與資本,只用簡單的技術與分工、與大自然的資源,就能輕易的滿足需求。而我們過去所知的經濟體系,不過是一個市場體系,市場的問題始於不足,終於剝削,不斷創造需求與物質渴望,卻反而沒有真正的自由。而遊牧則反之,遊牧的終極需求是自由,因為移動,財富就變成負擔,一天三餐變成制約。薩林斯指出:很多人認為新石器時代最偉大的變革是發明農業。但是Hadza種族(位於非洲坦尚尼亞),其祖先拒絕新時代時代的生產變革,保有遊牧以獲得自由。農業的確在新石器時代時奠定社會體系,讓人可以脫離大自然的秩序,但也發明了新的社會階層──貧窮。

薩林斯的看法,也指出現代化可逆或不可逆的大議題,而草原保育的關鍵更不能偏廢藏族的遊牧文化的重視與提昇。面對全球糧食安全議題,重新思考人與環境的關係,遊牧文化在這個時代,也許更加可貴。(2/2,全文完)

【系列報導】

– 黃河之水天上來? 台灣環保NGO探訪黃河源的水議題

– 搶救瑪曲:世界級的水源 藏族牧民的原鄉(上、下)

– 瑪曲觀察:草原遊牧文化與藏族糧食安全隱憂(上、下)

……..文章來源:按這裡


迅速啟動!避免08年糧食危機重演 G20擬集會商對策

作者: 鉅亨網編譯呂燕智 綜合外電 | 鉅亨網 – 2012年8月13日 下午5:00

《金融時報》周一(13日)報導,正當氣候變異重創全球糧食生產之際,G20(20 國集團)計畫對此召開會議,向不斷飆升的食物價格提出對策。

報導引述 4 位不願具名官員指出,G20 國家代表將於 27 日當周進行電話會談,隨後將於 9 月底或 10 月初正式會面。

美國正遭逢 56 年來最嚴重旱災威脅,上周五該國農業部將今年玉米產量預估大幅下修了 17%,引發當天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玉米價格飆升至經常高點。

事實上過去 2 個月來,芝加哥期交所玉米價格已暴漲逾 50%,黃豆價格也激增近 30%;與此同時,稻米大國印度以及全球重要糧倉東歐,也分別受到雨季降雨不足以及乾旱侵襲。

市場觀察家與決策者擔憂,上述種種不利因素恐導致 2008 年的糧食危機重演。

此會議將是 G20 最新成立的「快速反應論壇(Rapid Response Forum)」首次集會,旨在當國際市場出現異常時,決策層級官員能儘速舉行初步會談。

而論壇成立初始,就是因應 2007 – 2008 年糧食危機檢討報告而來。

上述官員強調,召開會議不代表對情勢感到恐慌,而是協調各國糧價穩定對策,同時防止成員國囤糧或限制出口。

據悉,美國目前對玉米用於生質能源的規範,已引發部分國家關切,不排除將於 G20 會議中提出來討論。

依據美國再生能源標準(Renewable Fuel Standard)法規定,每年 40% 玉米產量需用於製造乙醇,供汽車等交通運輸使用。

上周聯合國農糧組織呼籲,美國應立即暫停乙醇生產規定,讓更多玉米用於食品與牲畜飼料,也讓市場獲得部分喘息空間,避免另一次全球糧食危機爆發。

……..文章來源:按這裡


探討人與水的三生 各路環保人物會中原

作者: 林子晴 | 環境資訊中心 – 2012年8月10日 上午11:40

本報2012年8月10日河南鄭州訊,葉人豪、莫聞報導

關心台灣、黃河與淮河議題的環保人士共30多名,昨天齊聚鄭州展開兩岸水資源論壇,交互護水經驗,希望「找回與水共生的未來」,主要從水的三生──生活、生產、生態三個面向來探討。現場中國環保人士對民間如何看待莫拉克風災的教訓、如何監督與防堵科學園區的河川污染、如何透過生態農業與公平貿易與共同購買來實踐水資源保育等問題,表示濃厚的興趣;另包括麥格賽賽獎得主霍岱珊等中國護水人士,也對台灣難以查緝的地下暗管偷排等問題,表示憂心。

這場論壇也是台灣環保團體到中國黃河考察的最後一天行程,高雄市綠色協會理事魯台營等人表示,這趟行程從黃河上游的甘肅瑪曲、到河南境內的黃河中游溼地,看到許多和台灣高度發展經濟時同樣忽視溼地的問題,對包括高原上的藏族青年,以及綠色中原崔晟、淮河衛士霍岱珊等,即便遭受脅迫、甚至毆打,仍無所懼,長年投入水資源保護和公民意識推廣的人士,深感佩服。
極端氣候下 重思與水共生的生活

水患治理監督聯盟徐蟬娟以八八風災為例,分享台灣水庫目前正面臨的問題,他舉例石門水庫、霧社水庫、曾文水庫等,均是大量淤積泥沙的水庫,顯示治水的方式必須有所改變,以還地於河的概念來經營。鄭州大學環境與科學學院教授王克科問到淤積的水壩有無可能拆除的問題,徐蟬娟回答:「拆掉累積的砂石不知道如何解決,且會影響下游,所以還不敢貿然的拆。」

河南商報記者鄭筱倩也提問也特別關心城市治水,在今年611水災後,城市有無比較好或差的地方?徐蟬娟則認為人的問題相對比較重要,「台北市防洪標準最高、經費最高,治理是以河堤方式,堤內排水用抽水方式,是用最高暴雨平均量來設計,但人為問題也是問題。滯洪比較不可能,頂多多設幾個抽水站,但河堤也有可能裂縫,有沒有可能破提,沒有人可以給答案,水利署也不敢保證。」

提及莫拉克風災,河南駐馬店市耆老、長期擔任環保志工的電纜廠廠長王志忠不禁想起1975年8月發生在他故鄉的潰壩水災,當時洪水寬達2公里、水高20米,民間估計死亡逾20萬,官方數字僅數萬人;他提到,「在758時期,連續三天每天的降雨量都在1000多毫米,於是上方的水庫就於1975年8月潰堤,現在新蓋的水庫加大排洪道與蓄水量,讓水庫出水量大於進水量,完好至今。」

只是,強調硬體工程的水利建設,是否能符合民眾所需,是否足以因應極端氣候的考驗,魯台營提出不同看法。他以美濃治水計畫認為,是官方由上而下單方面決定在河川匯流處下游加寬河道,認為這樣可以容納更多的水,然而這樣的思考並未納入上游的治理,而且還因必須拆除河道沿岸民房而引發民怨。

魯台營建議,應該用「疏洪」來代替「加寬」,將滯洪池藏於民間,並鼓勵民眾參與治水的會議,因為在治水的過程中,發現是需要整合各部門的,因此魯台營鼓勵民間自行成立中介團體,成為公民與公部門之間的橋樑。長期撰寫環境新聞的環保部落客郭志榮,則以「共生」的概念來談治水的方式,他舉例日本每年舉辦「名水百選」的活動,來刺激各地社區維護自己的母親河,而入選的河川多半未有太多的水泥工程,並且與生活環境和諧共存,還能帶動觀光。

熱愛中國傳統文學的崔晟則是將環保與文學結合,帶領志工考察《詩經》、《水經注》等古代就有記載的河川,以較為柔性的方式引導民眾關注生活中的河水,例如,去年他和一群青年志工在鄭州市中心的金水河畔,以古禮舉辦祭祀活動,讓民眾意識到身邊的母親河。

地球公民基金會楊俊朗提醒,台灣用造林來做水土保持的政策面臨一個弔詭的現象,他認為由於獎勵造林政策的實施,造成砍大樹種小樹的結果,之後只要每逢大雨一來,小樹的根根本無法支撐重量;再者,水價太低也是變相的鼓勵浪費,且高雄市的污水大都沒有回收再利用,而是直接排放,導致居民改抽地下水,因為對政府提供的水沒自信。
護水 實踐友善環境的農業與消費

在農業生產與消費上面,綠色陣線協會執行長吳東傑指出,為了推動食品安全同時支持生態農業,目前已有農場與校園合作,以社區生產的無毒食物供應營養午餐,也有學校推行有機日活動;他希望有機會讓生態農業,從學校推展演變成政策制定,以點線面的方式來全面施行。

台灣公平貿易協會的余宛如則從消費端來看糧食問題,他以WTO壓迫貧窮國家失去水資源為例,世界正面臨水資源戰爭,而公平貿易便是消弭貧窮的方式,且公平貿易必須站在倫裡生產及消費上,在土地上是有機的、在生態上是保育的、在社會上是公平的三個概念,而在場的中國環保人士也對這個概念非常支持。

近幾年開始在鄭州從事生態農業的郭亮則是非常幸運,4年前他開始接觸有機農業,在14畝地裡進行蚯蚓養殖,其實他的出發點很簡單,就是很想知道不用化肥、不用農藥能種出什麼?結果這樣的行為反而受到別的農夫恥笑:「你不懂科學」、「不用農藥不會種田」等。幸運的是,郭亮第一年生蟲率120~130%、第二年70%、第三年30%、今年預計10%,過程可以說是非常順利。但他也提到,有機農業目前在中國最大的困難點是在消費者如何接受的問題。
不畏強權 力抗工業生產污染河川

在水汙染方面,彰化環境保護聯盟的施月英舉科學園區的污染做例子,竹科廢水因包含稀有重金屬,導致牡蠣污染超標,讓更多人民高科技汙染有所警惕,不願盲目配合政府依科學園區促進經濟發展的說詞,農民和環保團體、青年學生一起反對中科三期、四期;另外,高碳排放與傳統重工業國光石化,雖然在台灣已經撤案,卻有可能轉移到馬來西亞或中國大陸投資,他以此呼籲中國環保人士多多關注。

家住長垣市呂樓村的農民宋克明,因為村莊遭到廢水污染,村民這幾年來罹癌年齡普遍提早十年,進而挺身對抗污染企業,組織「綠色未來」,他表示,2004年是污染衝擊健康的爆發期,正好也是河南省大力展開開發區項目的時期,當時,村子裡有的家庭一家四口都死於癌症,而他的二哥,去年才死於肺癌。他對水汙染深惡痛絕,也痛恨汙染一直沒有徹底解決,幸好村里情況獲得善心人士關注,捐助了25萬人民幣幫每戶村民,免費裝設自來水管線裝到家中,讓居民脫離對河水和地下水的依賴。

淮河衛士霍岱珊於2010年獲得「麥格塞塞獎」,當時主要的事蹟就是反對蓮花味精超標排放廢水,時隔2年,霍岱珊當時反對蓮花的經驗已經變成了一種模式,這種「蓮花模式」推動信息公開、公眾監督的角色,原本惡名昭彰的蓮花味精現在也將廢料排放的味精廢渣製成有機肥,盈利甚至高於原本的味精產業。這種蓮花模式在媒體報導之後,逐漸在中國各地展開,並結合環保部門(主導、監督、執法)、企業(信息公開、社會企業責任),並在淮河成立8個工作站,發揮公眾監督、環境治理的作用。

崔晟表示,與台灣環保人士的交流讓他獲益良多,他也深信,環保工作能夠促進國家與國土的安全,並不應該是和發展相矛盾的工作,而是能帶給民眾更好的生活。他期待未來兩岸能有更多機會進行環保交流,互相學取、記取經驗,把環保工作做到更完善。

……..文章來源:按這裡


北韓洪災衝擊 聯合國9月評估

路透社 – 2012年8月9日 下午8:07

(路透北京9日電)聯合國官員今天表示,赤貧的北韓最近發生水患之後的糧食情況,遠遠不及1990年代造成百萬人餓死的饑荒,但完整的評估要到9月底才能完成。

北韓官方媒體報導,6月底至7月底的洪水死亡人數已達至少169人,約400人下落不明,21萬2200人流離失所。

報導指出,洪災也沖毀6萬5280公頃農地,有1400多棟學校、醫療與工廠建築倒塌或受損。

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WFP)駐北韓代表洛爾(Claudia von Roehl)表示:「幸好我們距離1990年代中期的情況還有一大段距離。」

北韓在1990年代發生饑荒,估計約100萬人喪生,至今北韓仍有長期食物短缺的問題。

洛爾表示,聯合國將在下月為北韓進行完整的糧食評估。

洛爾說:「現在評估暴雨對農產釀成的確切災情還太早,我們將在9月底完整評估洪災對主要收成的影響。」中央社(翻譯)

……..文章來源:按這裡


元首峰會:中美洲有飢荒危機

中央社 – 2012年8月9日 上午10:52

(中央社馬納瓜8日綜合報導)中美洲各國元首今天共同指出,他們憂心氣候變遷將導致糧食生產不足,並在中美洲這個弱勢地區造成大飢荒。

中美洲哥斯大黎加、薩爾瓦多、宏都拉斯、瓜地馬拉、巴拿馬、尼加拉瓜6國和多明尼加元首或政府代表今天在尼加拉瓜首都馬納瓜舉行峰會,紀念艾斯基普拉斯(Esquipulas )和約簽訂25週年。會後發表聯合聲明提出上述警告。

聲明中指出,由於美國的乾旱和中美洲的聖嬰和反聖嬰現象,造成糧食價格飛漲,各國政府必須設法保護人民免於受到飢荒的威脅。

各國元首均認為,在糧食價格劇烈波動的情況下,有必要儲備存糧並滿足人民食物營養的需求。因此各國將成立專責機構監督基本穀物價格上漲,並將執行結果提報各國元首。

為期1天的峰會討論的議題包括糧食危機、基本物價、區域採購藥品計畫及進一步討論去年在瓜地馬拉峰會通過的區域維安行動計畫。1010809

……..文章來源:按這裡


乾旱肆虐 全球糧食庫存降

中央社 – 2012年8月9日 上午10:11

(中央社台北9日電)乾旱氣候橫掃三大洲農田,大型作物庫存將連續3年衰退,升高食物進口成本。聯合國已預估糧食進口成本攀抵1.24兆美元,逼近歷史高點。

美國農業部預估,在2013年收成前,玉米、小麥、黃豆和稻米總庫存將衰退1.8%。

美國農作物面臨1988年以來最嚴峻的情況,美國是最大農作物出口國。熱浪也重創歐洲農作物,印度也傳出雨季雨量低於正常值20%。

國際穀物協會(IGC)7月剛開始還預估有空前的豐收,最後卻預估農作物收成量將下滑2%。

乾旱摧毀作物的速度已經推升玉米和黃豆價格在上月飆上新高,小麥價格也站上4年高點。

對市場投資人來說,農作物是今年表現最佳的商品,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 Group Inc.)、麥格里(Macquarie Group Ltd.)和瑞士信貸集團(CreditSuisse Group AG)異口同聲表示,這樣的趨勢將持續。

美國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小麥期貨價格今年計漲40%,至每英斗9.135美元。黃豆價格上漲31%,每英斗報15.8125美元。玉米價格則上揚26%,每英斗報8.165美元。這三種農產品的漲勢傲視追蹤24種原物料走勢的標準普爾GSCI指數(SPGSCI),該指數年來計漲2.1%。(譯者:中央社劉淑琴)(圖由中央社製作)

……..文章來源:按這裡


氣候災難正上演 北韓水患災情加劇

TVBS – 2012年8月7日 下午10:18

諾貝爾經濟獎得主克魯曼表示,氣候變遷帶來的災難,不是未來式,而是現在進行式,像是美國現在遭逢半世紀最大乾旱,其他主要產糧國,包括俄羅斯、澳洲和印度,也因為乾旱糧食減產,恐怕引爆下一波糧食危機,未來這些產糧區受到乾旱衝擊的頻率會更高,極端氣候也變得更明顯,在北韓出現近年罕見的嚴重水患,造成169人死亡、400人失蹤,也使得缺糧饑荒更加惡化。

道路全被大水淹沒,出入真的只能陸上行舟,洪水淹了超過半層樓,民眾無助地在高處等待救援。災民:「洪水就像漲潮一下,幾秒鐘就沖過來,我們根本來不及收拾家當。」

北韓遭逢近年來最嚴重水災,造成169人死亡、400人失蹤,超過21萬人流離失所,而地球另一端美國,正面臨半世紀最大的乾旱,美國掌握全球將近8成的玉米出口,中西部玉米帶減產12%,帶動玉米價格持續飆漲,氣候變遷引爆糧食危機,主要產糧國包括俄羅斯、澳洲和印度,最近都因為乾旱產糧明顯減少。

諾貝爾經濟獎得主克魯曼表示,氣候變遷的災難不是預期中,而是已經正在上演,國際主要農業地帶,出現長期而極端乾旱的現象,在未來會更加頻繁,將對糧食帶來毀滅性的衝擊。

世界銀行更擔心,糧食危機對亞洲的影響,恐怕比歐債還要嚴重,氣候變遷不只影響陸地上的農作物,人類愛吃的海產,包括生蠔、龍蝦和螃蟹,也受到衝擊。英國南極研究員派克教授:「當海溫變冷,海水中更難取得碳酸鈣,海洋生物的外殼和骨骼就會變薄,所以如果未來海水酸鹼值改變,海洋酸化將導致海中生物的骨骼外殼變小。」

保護殼變薄,可能導致牠們受到掠食者侵襲,進而破壞海洋食物鏈,人類工業活動產生的二氧化碳,造成海洋酸化、氣候變遷,後果卻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共同承受。

……..文章來源:按這裡


環保低碳夏令營 全民一起愛地球 

NOWnews – 2012年8月7日 下午6:49

記者黃瑞仁、曾憶馨/新竹報導

為落實環保愛地球的精神且扎實的教育下一代,新竹縣政府從7月19日起在三陽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辦理5梯次的「101年度環保低碳夏令營」活動,縣長邱鏡淳、縣議員以及小朋友們都一同參與了環保闖關的考驗,讓大家能從生活當中學習環保愛地球。

本次活動的學員皆是新竹縣內的國小學童,而時間共分為7/19~7/20、7/23~7/24、7/26~7/27、7/30~7/31及8/2~8/3等5梯次舉行。這次的活動是為落實扎根教育下一代環保的重要且必要性,而為讓教育過程生動活潑且易學習特別設置了闖關遊戲,讓學童能夠透過生活化的遊戲過程了解環保該如何著手。而教育也並非只有在闖關遊戲中才能傳達,在午餐時間小朋友也都使用環保餐具,且所吃的食物也都是全素食以達到減低碳排放量。

經過兩天一夜的實踐行動能讓小朋友學習動手護地球,使得環境變得更美好也讓氣候變遷能夠不在劇烈轉變,使得我們的家園以及子子孫孫們都能夠有個美好夢想。

……..文章來源:按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