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災教育納核安 不談反核、擁核

更新日期:2011/08/22 13:25

福島核災讓國內重新檢視核安問題、防災教育。教育部研發「核能與輻射教育」教材,內容不涉及反核擁核議題,而是建構學正確核能觀念,以及輻射防護的資訊。(陳映竹報導)

目前中小學防災教育包括地震、颱風、火災、水災,獨缺核安宣導,配合環境教育法通過,教育部把輻射教育納入中小學課程,目前已經研發出「核能與輻射教育」教材,為了節能減碳,教材不再另外印製成冊,放在教育部網站上,提供各界下載。

教材委託台北市立教育大學自然科學系副教授古建國設計,教育部環保小組秘書廖雙慶指出,教材分為六大主題,包括核能發電的原理、核能發電廠的種類、反應爐的控制、為什麼要核能發電、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當核電廠爆炸該如何保護自己等。適合低、中、高年級融入各種學習領域,內容不談擁核反核,而是教導認識核安。

日本核災殷鑑不遠,這是教育部首次針對核能安全,提供相關教材。


已用關鍵字:電廠,輻射,核能,地震,水災,發電,減碳,節能,環保,
共出現:21次
……..文章來源:按這裡


教部完成核能輻射教材 歡迎老師下載使用

教育廣播
更新日期:2011/08/22 12:36
徐詠絮

強化各級學校防災教育演練,教育部將把核能與輻射教育納入中小學課程,目前已完成「核能與輻射教育」教材,內容以介紹核能基本認知為主,不涉及反核或擁核議題,相關內容已放在網路上,供各校下載使用,鼓勵老師融入環境教育相關課程。

受到日本311強震引發核災等複合型災害影響,日本文部科學省已編印輻射基本認知的相關教材,今年9月將分送各中小學校使用,反觀國內,過去防災教育有納入中小學課綱,不過,以往防災教育演練以地震、颱風、水災、火災等為主,對於核能、輻射防災缺乏宣導,受到日本福島核電廠輻射事件影響,教育部環保小組秘書廖雙慶表示,教育部已委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自然科學教育系副教授古建國,協助編寫完成一套「核能與輻射教育」教材,希望學校能融入中小學環境教育課程,鼓勵老師教導學生更認識核能發電及輻射等,而相關教材內容不會提及有關擁核或反核的問題。

教育部表示,「核能與輻射教育」教材內容有6大主題,包括:核能發電的原理、核能發電廠的種類、反應爐的控制、為什麼要用核能發電、如何保護自己免於輻射傷害等,為節能減碳,教材內容不印成紙本,而是以上網(http://www.edu.tw/environmental/download.aspx?download_sn=3867)公告方式,歡迎學校老師下載使用。(2011-08-22 12:27:18 徐詠絮)


已用關鍵字:電廠,輻射,核能,地震,水災,發電,減碳,節能,環保,
共出現:30次
……..文章來源:按這裡


教部:核能教材不涉反核擁核

更新日期:2011/08/22 12:54

(中央社記者林思宇台北22日電)日本核災,再掀核能安全問題,教育部今天表示,研發「核能與輻射教育」教材,內容是對核能基本認識,不涉及反核擁核議題,放在網路上,歡迎踴躍使用。

教育部環保小組表示,目前中小學防災教育包括地震、颱風、火災、水災,卻獨缺核安宣導,日本核災,再掀核能安全問題,重新審視核安教育,外界期望中小學課程裡加強輻射核能教育,讓中小學生了解核能面貌與核安資訊。

教育部說,為建構學生正確核能觀念與輻射防護資訊,邀請學者專家協助研發「核能與輻射教育」教材,放在網路上,供學校下載使用,同時發函各校,鼓勵教師融入自然科學、生活輔導相關課程。

教育部表示,內容有6大主題,包括核能發電的原理、核能發電廠的種類、反應爐的控制、為什麼要核能發電、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當核電廠爆炸該如何保護自己等。

教育部說,內容是教導學生對核能安全的重視,不會涉及擁核、反核等敏感話題。1000822


已用關鍵字:電廠,輻射,核能,地震,水災,發電,環保,
共出現:24次
……..文章來源:按這裡


金正日訪俄 參觀發電廠

更新日期:2011/08/21 23:31

(路透莫斯科21日電)俄羅斯通訊社報導,北韓領導人金正日今天參觀俄羅斯遠東的布列斯卡雅水力發電廠。他並將於23日與俄羅斯總統麥維德夫舉行會談。

布列斯卡雅(Bureyskaya)是全俄最大的水力發電廠之一,位於遠東的阿穆爾州(Amur)。

國際傳真社(Interfax news agency)報導,金正日昨天搭乘特殊裝甲火車抵達俄羅斯後,曾會晤和俄羅斯遠東地區首長伊沙耶夫(Viktor Ishayev)。

金正日最近幾個月一直積極尋求區域強權提供援助。北韓最近接連發生水災,又遭受國際經濟制裁。他5月間傳已爭取到中國的糧食援助和投資,這次可能也會要求俄羅斯助伸出援手。

預料金正日23日會在貝加爾湖(Lake Baikal)附近的烏蘭烏德(Ulan-Ude),和麥維德夫(DmitryMedvedev)舉行會談。

現場的法新社記者說,69歲的金正日是在攙扶下走出火車,當時表情嚴肅且一臉倦容。簡短歡迎儀式後,他坐上隨著火車一起運來的裝甲賓士車,前去參觀鄰近的布列斯卡雅發電廠。

南韓聯合新聞通訊社(Yonhap)今天報導,金正日在發電廠內觀賞影片,並親自參觀水庫。各方因此揣測,金正日可能會和俄羅斯討論能源合作。中央社(翻譯)


已用關鍵字:電廠,能源,水災,發電,水力,糧食,
共出現:13次
……..文章來源:按這裡


美提供90萬美元緊急物資 賑濟北韓水災災民

更新日期:2011/08/19 08:06
季 平

美國18日宣布,提供90萬美元的物資,救助北韓水災災民。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努蘭(Victoria Nuland)表示,美國外交官與北韓派駐聯合國的外交官接觸,了解北韓的確實需求;美國將捐助的物資,包括帳篷等,但不提供糧食援助。

努蘭說,美國國際開發總署(Agency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將透過美國的非政府組織,對北韓的江原道和黃海道,提供90萬美元的緊急救濟物資,以表達美國對北韓人民處境的持續關切。

貧困的北韓要求國際社會提供糧食援助,並於5月間邀請美國特使前往進行實地評估;救援團體也表示,北韓面臨迫切的糧食短缺;但是許多美國國會議員仍持懷疑態度。

由於無法確定所提供的糧食能到達北韓災民手中,過去幾個月來,美國一直沒有決定對北韓提供糧食援助。

美國這次對北韓水災災區提供緊急救援,與雙方之間的政治發展沒有關聯。

努蘭表示,提供人道援助並沒有政治及安全的考量,這是美國一貫的立場。

根據北韓媒體報導,8月5日的水災奪走30條人命,也毀損了6,750多間房屋,超過1萬5,800人無家可歸,另外還淹沒了4萬8,000公頃農地,嚴重影響今年收成。


已用關鍵字:水災,糧食,
共出現:8次
……..文章來源:按這裡


籌建國際糧食儲備機制 台灣倡議

更新日期:2011/08/18 19:51
陳昭妤

【台灣醒報記者陳昭妤台北報導】國際糧食危機受到關注,台灣身為APEC糧食安全儲備機制的倡議國,已積極籌建機制。農委會主委陳武雄表示,台灣將會在1個月內成立研究團隊,並對機制做出細部規劃。新聞局長楊永明則說,建立糧食儲備機制,可促進國際參與和能見度,也能藉此展現台灣能量。

氣候變遷導致天災頻仍,陳武雄表示,近年發生的全球性重大天災,有60%以上發生在亞太區域,包括昆士蘭水災、日本地震大海嘯及台灣莫拉克風災等,都嚴重衝擊到各國的農業與長期經濟發展。因此,糧食生產及供給已是各國在天災後面對的重要問題之一。

APEC糧食安全儲備機制主要是以緊急人道救援為宗旨,並以災後救急為目標,因受災成員無須負擔運費,且多做短期救急之用,故運作成本低,資源調動也不大,因此行政院長吳敦義也敦促各部會優先處理,協助國際救災。

被問到目前國內糧食自給率僅有32%,如何提供糧食給國外?陳武雄回應說,自給率包含黃豆、玉米、小麥、蔬菜、水果等所有可吃的食物,但事實上,以國內稻米的庫存(60萬噸)來看,要達到自給自足並不難,因此不必擔心內需問題。

新聞局長楊永明則說,參與國際組織如APEC的活動是國家對外關係、穩固邦交的關鍵,今年為了因應國際糧食飢荒的問題,我國在APEC會議中率先倡議糧食儲備機制,不僅積極參與國際組織,也在體現台灣對國際社會的關心。


已用關鍵字:食物,資源,天災,地震,風災,水災,氣候,糧食,
共出現:18次
……..文章來源:按這裡


解決糧食危機 儲存食物可因應

更新日期:2011/08/09 18:41
陳思翰

【台灣醒報記者陳思翰台北報導】為因應全球糧食安全議題,農委會於今、明兩天主辦「2011APEC糧食安全論壇-APEC緊急糧食儲備機制」。農委會主委陳武雄表示,論壇以「APEC緊急糧食儲備機制」為主軸,來因應討論災害與食物安全、糧食儲存的重要性及人道團體救援等議題。各國在論壇最終時,會商議出糧食儲備機制共識,尋求未來糧食危機的解決之道。

全球糧食隱含什麼樣的危機?農委會國際處處長張淑賢說,學者預估2050年的全球人口將成長至91億人,糧食生產就必須提升至目前的70%以上,此外,目前全世界仍有好幾億人有營養不良的問題。

因應全球糧食安全議題,2011APEC糧食安全論壇邀請澳洲、加拿大、智利、印尼、日本、韓國、馬來西亞、墨西哥、紐西蘭、巴布亞紐幾內亞、菲律賓、俄羅斯、新加坡、泰國、美國、越南及台灣等17個APEC會員體暨國際人道團體60多位代表參加。

陳武雄表示,近年發生的全球性重大天災,有68%發生在亞太區域,包括昆士蘭水災、日本地震大海嘯及台灣莫拉克風災等,都嚴重衝擊到該國的農業與長期經濟發展。因此,糧食生產及供給已是各國在天災後須面對的重要問題。

為強化各國因應天災整備能力及解決災後糧食安全,台灣率先倡議「APEC緊急糧食儲備機制」。陳武雄表示,台灣希望APEC等會員體與人道團體能凝聚共識,建立機制,讓各國平時就在本國內儲存定量糧食,必要時透過委員會核定,立即將糧食透過人道團體運送至有需求的區域。

會議中也將邀請來自美國、澳洲、台灣、日本、泰國等專家學者演講天然災害對亞洲地區食物安全的衝擊、糧食儲存對緊急糧食需求時的重要性、人道團體運送糧食救援上扮演的角色等議題,並在明天下午的最終會議中,與各國商議出緊急糧食儲備的機制。


已用關鍵字:食物,天災,地震,風災,水災,糧食,
共出現:28次
……..文章來源:按這裡


抵制人工湖 環團動員向水利署抗議

更新日期:2011/07/28 09:55

包括地球公民基金會以及高雄市教師會等多個關心環保的團體,抨擊水利署意圖強勢執行「吉洋人工湖計畫(高屏大湖計畫)」,今天(7月28日)帶著旗山美濃鄉親前往台中市,趁著計畫工作小組召開會議時表達抗議。

位在高雄旗山、美濃與屏東里港之間的「吉洋人工湖計畫(高屏大湖計畫)」在環保團體和在地居民的反對下,連年預算被立法院刪除而未動工。包括地球公民協會等環保團體指出在八八水災後,水利署暗渡陳倉,在「曾文南化烏山頭水庫治理及穩定南部地區供水特別條例」中的「穩定南部地區供水計畫」,夾帶了161.53億的預算,意圖強勢執行這項工程。

環保團體指「吉洋人工湖計畫」有惡化區域淹水、效益極差、枯水期搶奪農民灌溉用水等問題,他們批評官員罔顧人民權益執意推動,因此決定帶著鄉親表達抗議。


已用關鍵字:水災,環保,
共出現:5次
……..文章來源:按這裡


台灣Sony員工志服日 種下環保DNA

更新日期:2011/07/19 10:31
洪美惠

台灣Sony員工志服日  種下<strong><a href=環保DNA” />

本報2011年7月18日台北訊,王鎮中整理報導

Sony在台集團於上週末集合所有員工與家人,一同參與年度《SomeOne Needs You》員工志願服務活動,今年與環境資訊協會及愛樂活社會企業共同協辦,以創意環保市集為主題,舉辦一場垃圾製造量最小化的行動。

Sony員工也在活動中響應國際「十億綠行動」,28.9%的員工承諾「短程選擇步行,騎腳踏車或大眾運輸工具」、20.7%的員工承諾「電器常時間不用時,關掉電源或拔插頭」、19.5%的員工承諾「少吃紅肉多吃蔬食」、17.6%的員工承諾「不過度包裝及一次性商品,減少使用塑膠製品,不買瓶裝水」、13.3%的員工承諾「電梯盡量共乘,少搭一層電梯」!

活動在台灣索尼董事長荒牧直樹帶頭示範下,共募集到55公斤的廢電池、1643張愛心發票,還包括大方捐出中獎發票者,期望從綠行動開始,對社會永續發展盡一份企業責任的決心!

為了讓Sony員工將綠色承諾化為實際行動,活動現場95%以上的佈置物、道具、洗手乳、皆使用對環境無害、可回收使用的物品,並透過創意的育教於樂活動設計,讓每一位參與者體驗減廢、回收、再利用的環保生活。

創意環保攤位裡,Sony員工除了能考考自己的環保常識外,還能踩動力發電腳踏車果汁機,透過親身體驗人力發電所需要的時間與力氣,來了解能源的珍貴;而Sony也鼓勵員工攜帶廢電池到現場做電池回收;還能在攤位動手DIY體驗捲棉花糖的樂趣;順手捐發票,也能響應環境資訊協會的「保護山林、海洋與溼地」行動。

活動中的搓愛玉攤位是由愛樂活社會企業,與「志工企業家的養成班」—洋幫辦所指導協辦,幫助八八水災重災區里佳部落農民推廣他們的農產品,包含愛玉籽、有機檸檬、蜂蜜,讓Sony員工自己動手做,享受沒有塑化劑的危害的天然愛玉的同時,也能做愛心公益,取之社會,回饋社會。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祕書長陳瑞賓表示,台灣Sony不但鼓勵員工下鄉共同陪伴偏鄉學童,針對自己家鄉留下紀錄,培養並尊重在地觀點和文化,形同將公民環境記者向下紥根,而透過企業員工日的活動,也努力兼顧到環境友善的理念和原則,值得肯定。

該活動中95%的回收再利用道具有:1.利用辦公室回收紙背面來印製闖關券,闖關印章也改用打孔機,省去多餘的印章製作;2.現場不做一次使用的舞台背板、指示牌等等製作物 (所有製作物皆利用現有物品,不印年份可重複使用);3.員工從家中帶舊回收衣物、容器、廢紙…等製作DIY環保小物,4.鼓勵員工攜帶電池,現場回收,將以Sony公司電池回收系統來回收電池,不危害汙染環境;5.不製造多餘垃圾,員工自行攜帶水壺來盛裝飲用水,愛玉,6.現場使用對環境無害,無汙染的「無患子天然洗手乳」,讓員工洗手清潔也不傷害環境。

Sony公司承諾,正努力從產品技術開發、規劃設計、採購、營運、物流、回收循環再利用等各個面向,努力降低因企業經營對環境所造成的傷害,並將於2050年達到環境零負荷的目標。

荒牧直樹表示,希望在所有Sony人心中植下「減廢、回收、再利用」的環保DNA,並還要透過員工向外影響家人、上下游供應商、經銷商等,一起成為綠色夥伴。更經由校園環保聯盟的推動,向下扎根培養偏遠小學的環保小志工,激發下一代改變環境的力量。


已用關鍵字:能源,回收,水災,發電,農產品,環保,
共出現:25次
……..文章來源:按這裡


星期專訪/興大應用經濟系特聘教授陳吉仲︰改正錯誤農業補貼政策

更新日期:2011/07/18 04:21

Q:糧食價格下跌問題頻傳,稻米公購卻價格下跌?如何正視問題?

A:其中蔬果價格比較是供需失調的季節價格浮動性,稻米產地價格則涉及公糧採購制度不夠周延,必需分開一一探究問題。

農產品價格都有循環性,例如前陣子高麗菜,近期木瓜、香蕉價格一直很浮動、下跌,涉及部分農民確實會有預期心理,若上一期價格好,就會多種一些,八八水災重創香蕉產地高雄、屏東,導致香蕉收成大損、價格上漲,蕉農就擴大栽種,結果夏天蕉價反而下跌,這是農產品波動的循環性行為,木瓜也大致如此,凸顯出農民的收成,很多是「看老天爺」、浮動風險很高,也因此所謂產量調節管控、產銷價格預警機制就很重要;但政府卻一直「後知後覺」,欠缺蔬果農產的種植登記、產銷管控誘因,多只能在價格失控時才緊急採購補救。

今年稻米產地價格跌價更是一個「荒謬」狀況。稻價分三種,一是農民產地價格,收割未烘乾前的濕穀,其次是烘乾後的乾穀價格,又分白米及糙米。政府此次宣布提高公糧收購價三元、從乾穀每公斤二十三元升為二十六元,源頭的農民產地價格日前卻是不升反跌,甚至一度跌破去年的每公斤十八元,而消費端的白米價格又相對被墊高四至五元,那公糧補貼的三元差額(每公斤三元、亦即一公頃補貼提高六千元,全國約二十五萬公頃農田估算共約十五億),根本沒造福基層農民,中間利潤及價差補貼到底落入中間哪些人口袋?政府應徹查並檢討制度。

目前政府每年約花五十億經費收購公糧,藉以調節稻價,但台灣目前七十四萬戶農家,每戶耕作面積不到一公頃,大多是小農,根本沒有烘乾機及庫存設備,政府收購公糧卻要求是乾穀,等於迫使小農將公糧採購權及福利,讓給有烘乾、庫存設備的糧商,如果政府沒有從源頭改善基層農民的產製能力,或是直接將提高的每公頃六千元補貼下放到農民、農地,廣大基層農民還是無法直接受惠的。

過去農委會一直希望調整公糧採購制度, 但很多還是「政治力」在決定,執政者不解決結構性問題,動輒喊出補貼價格,反導致政府與消費者都在付更多錢,卻無法真正造福農民。

Q:政府花錢的補貼政策還發生哪些問題?

A:政府很多措施不但沒幫到農民,反可能害了農民。例如提高公糧收購價,產地稻米價未必提高,肥料及資材價格卻往往隨之「水漲船高」,農民沒賺到錢、成本卻又增加,未蒙其利卻先受其害。

補貼偏差問題也發生在肥料價格上。國際原油價飆, 肥料由於許多成分是石化產品, 氯化鉀、硫酸胺等價漲, 尿素更一度漲兩倍。政府為了怕漲價問題浮現 ,二○○九年起一年花六十億去補貼肥料漲幅,結果問題更多。

一是國內農民的肥料使用率原就比日本等國高很多,而政府經費直接補貼給台肥、興農等肥料商,主因為官方作業方便,但反可能使得使用更過度,有機肥的鼓勵、合理使用肥料宣導變得更不可能;二是水稻灌溉、肥料污染滲透到地下水,全民健康有更大威脅。

如果是把金額直接補貼給農民,肥料價格還是讓它漲上去,農民也許會減少使用農藥肥料,而把錢省下來去做其他用途,甚或可引導鼓吹有機肥的使用。就經濟學來說,這種價格補貼做法,其實是對價格調節無效、偷懶的方法,既然政府要花錢了事,就應該找更有效的方法。

Q:農購補貼有偏差,數千農民上凱道抗議,農地政策也出了問題?農地面臨哪些危機?

A:農民上凱道抗議的,主要是農地不當徵收問題,內政部主管的土地徵收條款,為了經濟開發,中央授權地方徵收農地的權利,但徵地過程中,一是沒考慮到農民基本權益,只考慮經濟開發,甚至為了工業開發而縮減農業用水;二是沒思考目前有相當多的工業用地與休耕農地,反要徵收特定農地,背後可能涉及龐大的土地利益問題,農地價格很低,變更後可能價格暴漲。

其中更可延伸來看台灣農地整體運用的問題。農業可耕地面積在一九九九年時約有八十五萬五千公頃,二○一○年剩八十一萬三千公頃,農地每年以六千公頃面積的速度釋出,改為工業使用或是建地,以此趨勢,二十年後的農地可耕地面積將減至七十多萬公頃。

休耕補貼也是農地另一大問題。這原本是為了貿易自由化後,開放進口稻米,因此希望減少稻米耕作面積,以免國內稻米價格下跌。但目前種植水稻面積二十五萬公頃,另有休耕面積就達二十二萬公頃,許多農田又被小型工廠佔用,農地到底要保存多少面積?發揮哪些功能?又如何解決農地閒置問題,都是重要問題。

農業部門沒有好好利用休耕農地,三分之一農民喜歡這種補貼,主要是兼業農或老農,有其他工作所得或是年紀大了,不想再耕作,寧願直接領取一年一公頃約九萬元的休耕補貼。但有一半專業務農或是較年輕的農民,希望農地持續耕作。但是休耕補助等於變相提高目前一公頃約四萬元的農地「地租」,導致有心擴大規模的專業農民,須花費更多錢才能租到農地,農業經營可能反而受到負面影響。這些都應一併檢討。

Q:農委會研擬要提高糧食自給率,也要調查維持一定面積農地農用,有助穩定農產價格或是對抗國際糧價壓力?

A:面對全球氣候變遷,國際糧價二○○八至二○○九年上漲一百%、二○一○又再漲一波七十一%,引發國內恐慌,農委會也提出要透過提高「糧食自給率」,但其實這有點「虛」,什麼是糧食安全?還須定義清楚,現在其實多是只陷入價格問題,提高糧食自給率未必是要增加農業耕作或農地,除了自產,糧食進口、庫存也都是供給量,都可用來穩定價格,所以必須定義清楚,台灣是小國,不可能光靠增加幾萬公頃的農地就要去對抗國際糧價等全球性問題,政策目標與內涵更須釐清。

其實糧食價格高漲,對農業部門未必全是負面,例如國際玉米、大豆漲價導致飼料漲價,養豬、養雞成本相對上漲六成,但豬農雞農可能相對將成本轉嫁到消費者,甚至可能因為漲價而獲利,未必全是壞處。

但是我認同維持合理的糧食自給率,藉此以確保國內一定的農地面積,也可保留農業資源,諸如水資源、農業人力等。目前國內有二十萬至二十五萬公頃稻田,對於國人每年一百二十萬至一百四十萬公噸的白米消耗量大致足夠,但問題是每年還有五、六千公頃農地不斷移轉釋出,農業水源也被縮減,許多農地被移轉到經濟開發或是工業使用的狀況必須檢討,不能再繼續縮減下去。

還有許多農地是設於工業區附近,使得許多農地及地下水遭受重金屬污染威脅,這也是未來農地政策須徹底解決的問題。

Q:農民看天吃飯,農地又不斷流失?政府應如何有效幫助農民穩定收入?

A:政府一直希望中國增加採購幫助台灣,這也是荒謬的想法,要靠其他國家來挽救農業經濟是妄想。

目前政府一年休耕補助一百一十億、公糧收購五十億、肥料補貼六十億,至少兩百多億的農業補貼經費,如果不能徹底改善農民結構,例如鼓勵農民變身專業大農,政府不如考慮「對地直接給付」,休耕補助則可改為「環境對地給付」概念,引導農地轉種更具經濟價值或環保功能作物,畢竟農地有保留農業資源、保護地下水等多功能,這符合WTO規範,不致違反國際開放的共識。二則可藉此更確保「農地農用」,保存一定面積的優質農地,也不致出現中間剝削副作用。

更重要的是,政府可以參考美國、日本等國,建立農業「所得保險制度」。類似民進黨執政時推出在農產品價格慘跌時介入調節的「九五機制」,但九五是政府補助,保險制度則是農民必須付出部分保費,不致造成政府財政負擔,制度更可長可久。

例如香蕉每公頃成本四十萬左右,遇到重大天災,目前政府的災害補助頂多十%,但如果政府把每年補助農災的三十億,推動成立農業保險基金,再去精算保費,例如一年二%、約八千元左右,美國就是補助農民支付保費,確保不管產銷失調或重大災害,保險給付可確保農民至少有八至九成的回本。

未來糧食市場必定更自由化、氣候變遷更劇烈,農產品價格浮動會更頻繁、劇烈,農民生產風險變大,唯有建立可長可久的保險制度,讓農民至少可保本,再去談如何創造更多的收入。


已用關鍵字:水源,污染,資源,天災,水災,農產品,氣候,糧食,環保,
共出現:24次
……..文章來源:按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