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日太陽能電站 林邊啟用

中央社 – 2012年8月10日 下午6:32

(中央社記者郭芷瑄屏東縣10日電)屏東縣政府推動「養水種電」政策,由華宇集團斥資新台幣3.5億元在林邊鄉興建的追日聚光型太陽能電站,今天落成啟用。

佔地6公頃的追日型太陽能電站,不但是全亞洲最大完全商轉的全雙軸追日型太陽能電站,未來每個月最高發電量高達1.8萬度,較一般固定型矽晶太陽能板高出約25%到30%,開創國內再生能源的里程碑。

屏東縣長曹啟鴻在落成典禮上表示,縣府規劃在林邊地區推動「養水種電」計畫,其間政策上雖有變動,但仍感謝政府及企業界的努力,讓計畫能繼續推動。

他說,八八水災對災區的傷害仍烙印在民眾心中,但換另一個角度來看,卻是另一種禮物,讓大家重新建立,不適合耕作及地層下陷地區土地再利用的新思維。

華宇集團表示,目前所有主流能源包括火力、核能等都需具有33%到36%的轉換效率,聚光型太陽能技術(CPV)是包括太陽能的所有再生能源中,唯一預估可在1、2年內達到轉換效率30%以上的解決方案。

華宇指出,林邊鄉的直射日照值達2200小時以上,設置的707座3MW(Mega Watt、百萬瓦)追日聚光型太陽能板,未來每個月最大發電量將可達1.6萬度至1.8萬度。

華宇集團董事長李森田說,華宇為了能在台灣擁有百萬瓦級系統設置的示範電站,以備進軍國際,未來將可透過林邊鄉設置的太陽能電站實際運轉的經驗,在義大利、墨西哥及中國大陸等地區尋求設置地點,並將新研發的太陽能板技術透過林邊站的實驗,逐漸布局全球。1010810

……..文章來源:按這裡


探討人與水的三生 各路環保人物會中原

作者: 林子晴 | 環境資訊中心 – 2012年8月10日 上午11:40

本報2012年8月10日河南鄭州訊,葉人豪、莫聞報導

關心台灣、黃河與淮河議題的環保人士共30多名,昨天齊聚鄭州展開兩岸水資源論壇,交互護水經驗,希望「找回與水共生的未來」,主要從水的三生──生活、生產、生態三個面向來探討。現場中國環保人士對民間如何看待莫拉克風災的教訓、如何監督與防堵科學園區的河川污染、如何透過生態農業與公平貿易與共同購買來實踐水資源保育等問題,表示濃厚的興趣;另包括麥格賽賽獎得主霍岱珊等中國護水人士,也對台灣難以查緝的地下暗管偷排等問題,表示憂心。

這場論壇也是台灣環保團體到中國黃河考察的最後一天行程,高雄市綠色協會理事魯台營等人表示,這趟行程從黃河上游的甘肅瑪曲、到河南境內的黃河中游溼地,看到許多和台灣高度發展經濟時同樣忽視溼地的問題,對包括高原上的藏族青年,以及綠色中原崔晟、淮河衛士霍岱珊等,即便遭受脅迫、甚至毆打,仍無所懼,長年投入水資源保護和公民意識推廣的人士,深感佩服。
極端氣候下 重思與水共生的生活

水患治理監督聯盟徐蟬娟以八八風災為例,分享台灣水庫目前正面臨的問題,他舉例石門水庫、霧社水庫、曾文水庫等,均是大量淤積泥沙的水庫,顯示治水的方式必須有所改變,以還地於河的概念來經營。鄭州大學環境與科學學院教授王克科問到淤積的水壩有無可能拆除的問題,徐蟬娟回答:「拆掉累積的砂石不知道如何解決,且會影響下游,所以還不敢貿然的拆。」

河南商報記者鄭筱倩也提問也特別關心城市治水,在今年611水災後,城市有無比較好或差的地方?徐蟬娟則認為人的問題相對比較重要,「台北市防洪標準最高、經費最高,治理是以河堤方式,堤內排水用抽水方式,是用最高暴雨平均量來設計,但人為問題也是問題。滯洪比較不可能,頂多多設幾個抽水站,但河堤也有可能裂縫,有沒有可能破提,沒有人可以給答案,水利署也不敢保證。」

提及莫拉克風災,河南駐馬店市耆老、長期擔任環保志工的電纜廠廠長王志忠不禁想起1975年8月發生在他故鄉的潰壩水災,當時洪水寬達2公里、水高20米,民間估計死亡逾20萬,官方數字僅數萬人;他提到,「在758時期,連續三天每天的降雨量都在1000多毫米,於是上方的水庫就於1975年8月潰堤,現在新蓋的水庫加大排洪道與蓄水量,讓水庫出水量大於進水量,完好至今。」

只是,強調硬體工程的水利建設,是否能符合民眾所需,是否足以因應極端氣候的考驗,魯台營提出不同看法。他以美濃治水計畫認為,是官方由上而下單方面決定在河川匯流處下游加寬河道,認為這樣可以容納更多的水,然而這樣的思考並未納入上游的治理,而且還因必須拆除河道沿岸民房而引發民怨。

魯台營建議,應該用「疏洪」來代替「加寬」,將滯洪池藏於民間,並鼓勵民眾參與治水的會議,因為在治水的過程中,發現是需要整合各部門的,因此魯台營鼓勵民間自行成立中介團體,成為公民與公部門之間的橋樑。長期撰寫環境新聞的環保部落客郭志榮,則以「共生」的概念來談治水的方式,他舉例日本每年舉辦「名水百選」的活動,來刺激各地社區維護自己的母親河,而入選的河川多半未有太多的水泥工程,並且與生活環境和諧共存,還能帶動觀光。

熱愛中國傳統文學的崔晟則是將環保與文學結合,帶領志工考察《詩經》、《水經注》等古代就有記載的河川,以較為柔性的方式引導民眾關注生活中的河水,例如,去年他和一群青年志工在鄭州市中心的金水河畔,以古禮舉辦祭祀活動,讓民眾意識到身邊的母親河。

地球公民基金會楊俊朗提醒,台灣用造林來做水土保持的政策面臨一個弔詭的現象,他認為由於獎勵造林政策的實施,造成砍大樹種小樹的結果,之後只要每逢大雨一來,小樹的根根本無法支撐重量;再者,水價太低也是變相的鼓勵浪費,且高雄市的污水大都沒有回收再利用,而是直接排放,導致居民改抽地下水,因為對政府提供的水沒自信。
護水 實踐友善環境的農業與消費

在農業生產與消費上面,綠色陣線協會執行長吳東傑指出,為了推動食品安全同時支持生態農業,目前已有農場與校園合作,以社區生產的無毒食物供應營養午餐,也有學校推行有機日活動;他希望有機會讓生態農業,從學校推展演變成政策制定,以點線面的方式來全面施行。

台灣公平貿易協會的余宛如則從消費端來看糧食問題,他以WTO壓迫貧窮國家失去水資源為例,世界正面臨水資源戰爭,而公平貿易便是消弭貧窮的方式,且公平貿易必須站在倫裡生產及消費上,在土地上是有機的、在生態上是保育的、在社會上是公平的三個概念,而在場的中國環保人士也對這個概念非常支持。

近幾年開始在鄭州從事生態農業的郭亮則是非常幸運,4年前他開始接觸有機農業,在14畝地裡進行蚯蚓養殖,其實他的出發點很簡單,就是很想知道不用化肥、不用農藥能種出什麼?結果這樣的行為反而受到別的農夫恥笑:「你不懂科學」、「不用農藥不會種田」等。幸運的是,郭亮第一年生蟲率120~130%、第二年70%、第三年30%、今年預計10%,過程可以說是非常順利。但他也提到,有機農業目前在中國最大的困難點是在消費者如何接受的問題。
不畏強權 力抗工業生產污染河川

在水汙染方面,彰化環境保護聯盟的施月英舉科學園區的污染做例子,竹科廢水因包含稀有重金屬,導致牡蠣污染超標,讓更多人民高科技汙染有所警惕,不願盲目配合政府依科學園區促進經濟發展的說詞,農民和環保團體、青年學生一起反對中科三期、四期;另外,高碳排放與傳統重工業國光石化,雖然在台灣已經撤案,卻有可能轉移到馬來西亞或中國大陸投資,他以此呼籲中國環保人士多多關注。

家住長垣市呂樓村的農民宋克明,因為村莊遭到廢水污染,村民這幾年來罹癌年齡普遍提早十年,進而挺身對抗污染企業,組織「綠色未來」,他表示,2004年是污染衝擊健康的爆發期,正好也是河南省大力展開開發區項目的時期,當時,村子裡有的家庭一家四口都死於癌症,而他的二哥,去年才死於肺癌。他對水汙染深惡痛絕,也痛恨汙染一直沒有徹底解決,幸好村里情況獲得善心人士關注,捐助了25萬人民幣幫每戶村民,免費裝設自來水管線裝到家中,讓居民脫離對河水和地下水的依賴。

淮河衛士霍岱珊於2010年獲得「麥格塞塞獎」,當時主要的事蹟就是反對蓮花味精超標排放廢水,時隔2年,霍岱珊當時反對蓮花的經驗已經變成了一種模式,這種「蓮花模式」推動信息公開、公眾監督的角色,原本惡名昭彰的蓮花味精現在也將廢料排放的味精廢渣製成有機肥,盈利甚至高於原本的味精產業。這種蓮花模式在媒體報導之後,逐漸在中國各地展開,並結合環保部門(主導、監督、執法)、企業(信息公開、社會企業責任),並在淮河成立8個工作站,發揮公眾監督、環境治理的作用。

崔晟表示,與台灣環保人士的交流讓他獲益良多,他也深信,環保工作能夠促進國家與國土的安全,並不應該是和發展相矛盾的工作,而是能帶給民眾更好的生活。他期待未來兩岸能有更多機會進行環保交流,互相學取、記取經驗,把環保工作做到更完善。

……..文章來源:按這裡


氣候災難正上演 北韓水患災情加劇

TVBS – 2012年8月7日 下午10:18

諾貝爾經濟獎得主克魯曼表示,氣候變遷帶來的災難,不是未來式,而是現在進行式,像是美國現在遭逢半世紀最大乾旱,其他主要產糧國,包括俄羅斯、澳洲和印度,也因為乾旱糧食減產,恐怕引爆下一波糧食危機,未來這些產糧區受到乾旱衝擊的頻率會更高,極端氣候也變得更明顯,在北韓出現近年罕見的嚴重水患,造成169人死亡、400人失蹤,也使得缺糧饑荒更加惡化。

道路全被大水淹沒,出入真的只能陸上行舟,洪水淹了超過半層樓,民眾無助地在高處等待救援。災民:「洪水就像漲潮一下,幾秒鐘就沖過來,我們根本來不及收拾家當。」

北韓遭逢近年來最嚴重水災,造成169人死亡、400人失蹤,超過21萬人流離失所,而地球另一端美國,正面臨半世紀最大的乾旱,美國掌握全球將近8成的玉米出口,中西部玉米帶減產12%,帶動玉米價格持續飆漲,氣候變遷引爆糧食危機,主要產糧國包括俄羅斯、澳洲和印度,最近都因為乾旱產糧明顯減少。

諾貝爾經濟獎得主克魯曼表示,氣候變遷的災難不是預期中,而是已經正在上演,國際主要農業地帶,出現長期而極端乾旱的現象,在未來會更加頻繁,將對糧食帶來毀滅性的衝擊。

世界銀行更擔心,糧食危機對亞洲的影響,恐怕比歐債還要嚴重,氣候變遷不只影響陸地上的農作物,人類愛吃的海產,包括生蠔、龍蝦和螃蟹,也受到衝擊。英國南極研究員派克教授:「當海溫變冷,海水中更難取得碳酸鈣,海洋生物的外殼和骨骼就會變薄,所以如果未來海水酸鹼值改變,海洋酸化將導致海中生物的骨骼外殼變小。」

保護殼變薄,可能導致牠們受到掠食者侵襲,進而破壞海洋食物鏈,人類工業活動產生的二氧化碳,造成海洋酸化、氣候變遷,後果卻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共同承受。

……..文章來源:按這裡


副總統:落實節能減碳 共同行動

作者: 韓啟賢 | 中央廣播電台 – 2012年6月12日 上午11:31

副總統吳敦義今天(12日)出席一場「低碳倡議行動」會議時指出,這幾天台灣出現超大豪雨,大家要嚴謹面對氣候變遷對環境與人民生命財產的衝擊與影響,並且要從思考提升到行動,全力以赴達成「節能減碳、創造綠能低碳環境」的目標。

歐洲商會12日在台北舉辦「低碳倡議行動」會議,副總統吳敦義出席致詞時指出,近日台灣出現超大豪雨,使得人民的生命財產受到威脅,因此必須嚴謹面對氣候變遷對環境造成的打擊和傷害,並全力以赴,達成節能減碳與綠能低碳環境的目標。副總統說:『(原音)更讓我們要嚴肅的從思考到行動,要把節能減碳、創造一個綠能低碳的環境,作為我們全力以赴的重要目標。』

副總統表示,台灣在過去幾年克服了金融海嘯的衝擊和八八水災帶來的傷害,在全球競爭力和投資風險排名上都名列前矛;但是台灣的人均碳排放量也很高,必須全力檢討與改進,並在能源使用效率與再生能源發展上更加努力。

副總統並指出,要逐步達成低碳綠能環境,包括工業發展要和永續環境目標兼籌並顧,台電的發電設施效能要有效提高、減少排碳,交通部門要降低耗能與排碳,教育也要逐步落實節能減碳思想和行動,他希望大家全力配合、共同達成目標。

……..文章來源:按這裡


環保蔚為全民共識 另類台灣奇蹟

自立晚報 – 2012年6月5日 下午10:25

【記者郭穗台北報導】總統馬英九在臉書說,五日是世界環境日。外國朋友來台,發現做環保已成「全民共識」,是另類的「台灣奇蹟」,盼繼續努力,讓「環保」成為人情味外,另一個令人驚豔的特產。他說,保護環境是全民運動,而「節能減碳」的習慣是可以培養的。

馬總統在臉書發表最新文章說,世界環境日是40年前聯合國大會指定促進全球環境意識的日子。「每年這一天,都讓我們再次省思,對於推動環境永續發展,我們做得夠不夠?做得好不好?」

總統回憶說,20多年前,女兒小的時候,是家裡的「環保糾察隊」,只要他離開房間忘了關燈,她們就會自動幫他關掉。她們也會教他做「垃圾分類」,還特別指著客廳的舊沙發說:「這是大件垃圾!」這就是環保人士津津樂道的「逆向教育」(reverse education)─孩子在學校學到環保新知後,回家教育父母。

總統指出,4年來,政府推動包括「再生能源發展條例」、「環境教育法」等12項環保立法;發起全國節能減碳、節水減漏等6項行動;同時,推動讓能源價格合理化、讓油電等公用事業回歸市場機制,以創造節能減碳與促進投資綠能產業的動力、落實「使用者付費」的原則。

總統表示,去年將所有交通號誌燈改用LED燈泡,是全球第2個國家;未來幾年內,全台灣的路燈也會改換LED燈泡等高效能燈泡。「我上任前,台灣人口不到世界總人口的千分之3.5,但排碳量卻接近全球的1%,這是一個警訊。」總統說,現在這種情勢已有改善。

總統認為,打造低碳綠能環境是提升台灣競爭力的一大動力。綠色產業是未來產業競爭的新領域,消費型態也必須符合節能減碳的要求。政府鼓勵民間擴大對綠能產業、綠色建築與綠色生產的研發與投資,讓綠色產業成為帶動就業與成長的新亮點,讓台灣一步步成為「低碳綠能島」。2012/6/5

氣候變遷會議 推低碳永續家園

【記者郭穗台北報導】全國氣候變遷會議昨〈五〉天於台大集思會議中心召開,環保署長沈世宏表示,台灣因應氣候變遷是必要事實,盼將台灣打造成低碳永續家園。

全國氣候變遷會議緣起為總統馬英九在民國99年4月22日地球日40週年接見民間環保團體時,承諾贊同召開此會;行政院環境保護署隨即廣邀產官學界領袖參與,召開多場籌備研商和專家諮詢會議,直到今天召開全國氣候變遷會議。

沈世宏致詞說,氣候變遷是目前國際上面臨最嚴峻的環保問題和急迫挑戰,無論是劇烈風災、水災或旱災,台灣相較於世界各國,是環境脆弱度極高的地區之一;台灣因應氣候變遷是必要事實,因此各種政策都以永續角度推動,希望將台灣打造成低碳永續家園。

沈世宏表示,籌備2年多的全國氣候變遷會議,環保署秉持公開參與和有效溝通原則,蒐集與彙整各方意見;活動核心精神「夥伴關係、建立對話、共同參與、共同面對」,盼藉由各界領袖參與對話,共商有效面對氣候變遷衝擊的政策做法。

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委員余範英致詞指出,氣候變遷是逃避不了的現實,全世界都在準備中,釵h民間組織近幾年來推動台灣向前邁進的動力,是台灣很大的資源。

為期1天半的全國氣候變遷會議邀請內政部長李鴻源、農委會副主委胡興華、經濟部次長林聖忠、台灣綠黨中執委潘翰聲、主婦聯盟環保基金會董事長陳曼麗、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協會理事長賴偉傑、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秘書長高茹萍等人進行專題報告。2012/6/5

……..文章來源:按這裡


教育部政次海大演繹環保心

作者: 【記者簡麗春/基隆報導】 | 台灣新生報 – 2012年3月22日 上午12:17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廿一日邀請教育部政務次長林聰明到校主講「環境永續與心靈環保」,啟發全校師生對於地球暖化、環境保育及生命教育等相關議題的重視。

林聰明準備了兩百多張投影片,透過照片、影像及相關新聞片段的精彩呈現,讓海大師生對於地球環境惡化有更深刻的體認,同時,呼籲大家改變飲食習慣,一起為環境永續貢獻心力。

林聰明表示,我們居住的地球,從外太空看起來就像一顆寶石,有藍天綠地、青山綠水、豐富的生命及多彩多姿的生物。不過,近年來,全球暖化、極端氣候頻傳,讓整個地球都走樣了,假使我們再不採取積極行動,來保護這個地球,恐怕,將來臺灣也會因為地球暖化的關係、海平面上升的影響,而受到衝擊。

他透過照片及影片舉例說明,現在的氣候,該冷的時候不冷,該熱的時候不熱,不然就是極冷極熱,暖化將極端氣候的頻率變得更多、威力變得更大,冷會更冷,熱會更熱,乾會更乾,澇會更澇,暴風、龍捲風、海嘯的威力更強,水災、旱災、森林大火、地震頻傳,緊接而來的可能就是瘟疫、糧食短缺、海平面上升、物種滅絕、大量的毒氣甲烷冒出等危機。面對地球暖化的問題,我們應該要積極行動,而不是等著看戲,每一個人對地球的態度,就相對影響到我們對地球暖化的影響。

針對地球暖化的成因,他特別提到畜牧業的影響。他說,在養殖過程中動物所產生二氧化碳、甲烷等有害氣體,佔全地球總排放量的百分五十以上,如果人類改變生活與飲食習慣,減少甚至不吃肉類,不但,可以減少養殖牲畜的數量,立即降低有害氣體的排放量,更可以進一步減緩地球暖化的危機,同時,把牲畜所吃的糧食轉移給人類食用,也可改善世界糧荒的情形,對保護地球永續經營有多重效用,有益而無害。

林聰明鼓勵大家推行「蔬食救地球」,他說人類是適合素食的,素食營養素足以滿足人體活動所需。如果大家改變飲食習慣,採用素食對身體健康絕對有好處。一個吃素食、吃蔬菜水果的人,跟一個吃葷食的人,單單二氧化碳的差量,可以高達七公斤。

他強調,假設全臺灣兩千三百萬的人,大家一天都吃素食、吃蔬菜水果的話,就可以節省一億六千一百萬公斤的二氧化碳,比做什麼減碳措施都來得有效。

Facebook 馬上按讚 加入Yahoo!奇摩新聞粉絲團

……..文章來源:按這裡


談企業社會責任 王振堂:發展低碳經濟

作者: 陳珮瑜 | 台灣醒報 – 2012年3月20日 下午7:34

【台灣醒報記者陳珮瑜台北報導】「低碳經濟是未來產業不可避免的趨勢!」宏碁董事長王振堂今天在企業社會責任(CSR)論壇表示,全球近年來天災頻仍,日本震災、泰國水災等不但危害人民生命,許多大廠的陸續停擺,更是影響全球產業的供應鏈。他強調,宏碁未來產品將朝向「低耗電量」和「智能化電源系統」,以符合國際趨勢。 副總統吳敦義今天也應邀與會,表示政府將推動「能源管理法」、「綠色能源鼓勵措施」等配套政策,致力落實「節能減碳」。

宏碁今天上午舉辦第4屆企業社會責任(CSR)論壇,由王振堂主持,以推動綠色ICT和低碳經濟為主題,共同研商如何在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的同時,掌握龐大的綠色商機。前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秘書長Yvode Boer、三洋公司副總裁寺鳩文敏和吳敦義應邀入席,許多相關國際環保組織,包括國際綠色和平組織、電子產業公民聯盟等,和供應商高層,例如廣達、仁寶等,與會討論。

全球氣候變化劇烈,「碳限制」成為國際社會的焦點,因而帶起全球企業對「綠色ICT」的重視。「綠色ICT」主要包括兩類,第一類是指具備節能特性的ICT商品,例如節能電腦、電視、手機等等;另一類則是將ICT商品和技術運用在非ICT商品,達到節能的功效,例如智慧節能屋、智慧電網等等。

王振堂在致詞時表示,從CSR論壇開辦的2008年開始,全球就陸續發生駭人天災,包括中國四川大地震、日本震災、泰國水災等等;舉辦CSR論壇的用意,就是希望能透過此平台,匯集全球利害關係人和台灣供應商的意見,彼此溝通,進而強化產業對企業社會責任的重視,且有效落實。

「宏碁目前著重於開發能源節省的綠色產品,並落實『碳排放』限制。」王振堂表示,除了對供應鏈生產有一定的綠色標準,宏碁對內部也訂下以2009年的碳排放量為基準,在2015年要先減少15 %,2020年則進一步達到減少50 %的目標。另外,宏碁也生產綠色產品,並陸續在全球各地設立回收管道。

談到未來商品製作的趨勢,王振堂說,節能減碳既成主流,如何製作「低耗能」和發展「智能化電源系統」就是宏碁研發產品的重點。他進一步解釋,「智能化電源系統」可以自行視情況開關能源,並可依此基礎再做延伸,應用範圍廣泛。

至於政府在綠色產業所扮演的角色,吳敦義則表示,未來政府將推動「能源管理法」、「綠色能源鼓勵措施」、「再生能源發展」等配套政策,致力落實「節能減碳」。他也呼籲台灣企業,務必跟上世界趨勢,全面發展綠色經濟。

Facebook 馬上按讚 加入Yahoo!奇摩新聞粉絲團

……..文章來源:按這裡


雲打造綠色幸福家園

作者: 【記者劉春生/雲林報導】 | 台灣新生報 – 2012年3月17日 下午11:21

雲林縣政府、南投林區管理處昨(十七)日在崙背鄉豐榮國小舉行「樂韻森活、LOHAS樂森活一O一年度雲林縣植樹活動」,吸引許多家長帶著小朋友前往參加,以植樹行動支持減碳愛地球行動,也讓小朋友了解種樹的重要及愛護地球的正確方法;蘇縣長表示,二六OO公頃植樹綠色雲林,呼籲全縣鄉親一起來造林,讓我們的下一代有更優質的居住環境,打造綠色家園、幸福家園。活動首先由崙背鄉老人會國樂演奏展開序幕,接者由社區土風舞、兒童舞蹈表演、管樂團、直笛及橫笛等多項表演接連演出,表演節目中還穿插著植樹教學、政風及政令宣導,林管處植樹達人生動有趣的教大家種樹的正確方法,讓民眾種植的樹木可以頭好壯壯,喚起大家對「植樹減碳」的熱情。

蘇縣長指出,日據時代濁水溪沿岸種滿防風林,但經過風災水災的侵襲在崙背鄉草湖段出現了一個大缺口,縣府選擇在豐榮國小舉辦植樹活動,未來大樹長成就可以減抵風飛沙的影響,讓我們的下一代有更優質的居住環境,未來的雲林,將是一個綠色城市,也是創造綠金產業的希望之城。

農業處長呂政璋表示,一OO年度起縣府開始推動執行減碳造林,獲得許多農民朋友的支持,加上台塑加碼補助二六OO公頃減碳造林,今年已望超過一二OO公頃以上的造林面積,相信對於雲林的環境、生態與地景都將會造成很大的改變。南投林區管理處處長劉福成表示,植樹不僅能綠美化環境,更能幫助地球減碳。今天整個植樹活動現場總共種下一九二一株樹苗,另外也發出一五OO株苗木讓大家帶回家種植。

Facebook 馬上按讚 加入Yahoo!奇摩新聞粉絲團

……..文章來源:按這裡


「綠能婚禮」 租氫油公車當禮車

民視 – 2012年3月10日 下午4:02

高雄一間綠能環保公司員工,職場戀情修成正果,由於新郎曾遭遇日本311大地震,新娘在昆士蘭唸書時也曾經歷過大水災,讓兩人更有要以環保來救地球的觀念,因此10日的迎娶禮車是向高雄市政府承租6輛氫油節能公車,來打造一場綠能環保的另類婚禮。

22歲的美麗新娘,小小臉蛋大大眼睛穿著白紗,身旁牽著新郎,兩人幸福要走向人生下一步,但注意看,他們的禮車很與眾不同,不是名車,而是六台氫油節能公車,這兩人都是綠能環保公司員工,職場戀情修成正果,會選擇跟高雄市政府租氫油節能公車來當迎娶新娘以及賓客,其實背後有這一段小故事。

兩人都了解地球溫室效應造成氣候變遷惡化,破壞人類生存環境,而愛地球的第一步,就是以曾獲世界環保大獎,能減少排放12%污染度,節省耗油6%的氫能公車當禮車,來打造綠能環保的另類婚禮之外,也希望把多搭乘大眾交通工具的城市生活環保觀念,宣傳給更多的親朋好友。(民視新聞陳家祥高雄市報導)

Facebook 馬上按讚 加入Yahoo!奇摩新聞粉絲團

……..文章來源:按這裡


福島核災週年將屆 學者專家籲記取日本教訓

作者: 王韋婷 | 中央廣播電台 – 2012年3月1日 下午6:47

日本311福島核災即將屆滿一週年,在此前夕,環保團體對於台灣核能電廠安全再度表達憂心。雖然原能會表示,核一、核二、核三廠的總體檢報告4月可望完成,而且各電廠都已經建立安全防護機制和斷然處置程序,強化防災能力;不過學者仍然建議,應該擴大核電廠疏散區,同時修法讓地方居民決定核電廠運轉或停工,才能消弭社會疑慮,並將災害降到最低。

◎福島核災餘悸猶存 環團憂心核電廠安危

去年日本311大地震引發海嘯,釀成嚴重的福島核災,1年後仍讓人餘悸猶存!就在311前夕,台電核三廠所在地的南台灣屏東,發生了芮氏規模6.1的地震;核三廠雖然沒有跳機,但環保團體仍對台灣核電廠因應強震襲擊的安全性,感到憂慮。

主婦聯盟董事長陳曼麗說,福島核災歷歷在目,她不敢想像如果相同的情況發生在台灣,後果會如何。她說:『(原音)以我們30公里的範圍來看,我們可以看到總統府也在核電廠30公里範圍內;如果以核二場20公里的範圍,我們有150萬的居民,有17家醫院,包括榮民總醫院,所以這樣的處境,台灣要怎麼應變?』

◎核一、核二、核三安全評估檢討專章設立完成 確保核安

全球反核運動方興未艾,台灣的反核團體也將在3月11日當天進行大規模的反核遊行,呼籲政府立刻終止核能發電,確保民眾生命安全。

面對各界再次對台灣核能安全表達關切,原能會核能管制處副處長張欣表示,目前已經要求台電公司比照歐盟規範制訂核安標準,而且核電廠的總檢討規劃去年4月早已經行政院核定,並展開落實。

張欣說,台電已經完成核電廠斷然處置程序並進行演練,並重新評估地震、水災等廠外危害因素,也建置移動電源等設施,做足萬全的防護準備。張欣說:『(原音)福島事故因為地震之後的海嘯,造成很多設備同時喪失,針對這部分,電廠必須提升他們電源的可靠性,他們已經增購電源車跟移動式發電機、動力電纜跟完成供電介面等所有措施。另外,增購各式水沯,海水沯、小型抽水沯等,增加水源提供。』

◎福島教訓 廠外資訊協調中心功能須加強

除了核電廠本身的防護措施之外,學者指出,如何在核災發生的同時,獲取正確而充份的資訊,也是降低災害的重要關鍵。台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系教授張武修指出,他在2月底曾與3名日本醫學院的教授討論過日本應變核災的經驗,台灣必須記取福島的慘痛教訓,加強核電廠的廠外資訊協調中心功能。他說:『(原音)日本在這次經驗裡面,完全零分,完全沒有功能,原因是off-sight center(廠外資訊協調中心)停電,所以所有資訊都沒有辦法蒐集,一旦off-sight center資訊蒐集不了,在東京總部蒐集不到任何東西,緊急應變措施完全不及格;這裡面造成很嚴重的部分,就是誤導一部分20公里到30公里民眾遷錯方向,反而遷到輻射塵濃度最高的範圍裡面。』

◎學者:核電廠運轉或停工 應由人民決定

台灣大學資訊工程學系教授高成炎則建議仿效日本,修改「原子能法」,台灣核電廠如果要運轉,或是停下來之後要再運轉,要由地方居民公投決定。他說:『(原音)所以我會建議,我們要修改「原子能法」,讓台灣的核電廠運轉,或者停下還要再運轉時,要地方政府、地方議會或人民公投來決定,就是地方公投來決定,修改「原子能法」。』

福島核災引發全球對核能安全的重視,德國去年宣布關閉境內核電廠,國際上也對核能政策做出調整。台灣目前仍高度仰賴進口能源,不可能完全放棄核能,但政府也以嚴謹態度制訂穩健減核的政策目標。馬英九總統日前更宣示,在不限電、合理電價的情況下,達到國際減碳目標,並採用國際標準進行核安總體檢。

只是福島核災殷鑑不遠,面對民間團體大聲疾呼,政府絕不可等閒視之;唯有深切反省,以最高標準檢視核安議題,才能讓民眾真正遠離恐懼。

Facebook 馬上按讚 加入Yahoo!奇摩新聞粉絲團

……..文章來源:按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