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新世代農夫 善用科技重環保

中央社 – 2013年7月11日 下午5:29

(中央社記者鄭傑憶羅馬11日專電)在低迷的景氣中,義大利吹起一股田園風,越來越多年輕人決定投身農業,他們結合現代科技,更加關注環保議題,為農業發展帶來一股新氣象。

工業革命帶來現代化的生活模式,農業成了落後的同義詞。日新月異的資訊科技像是另一場技術革命,返回農村的義大利年輕人試圖在傳統中融入新科技,創造農業的第二春。

「慢食」(Slow Food)運動發起人派帝尼(CarloPetrini)說,在網路時代成長的年輕人是更有責任感的農夫和更有知識的消費者,這會改變當前農業和食品業的運作模式。

他表示,食物關乎自我認同,與文化息息相關,可是現在的模式讓許多人對吃進嘴的東西一無所知。

網路讓更多消費者可以直接向生產者購買,縮短了供應鏈。在虛擬世界之外,人們重新渴望實體的接觸,自己動手做或是返回大地。

派帝尼說,但願這股田園潮不只創造了一批「城市農夫」,而是深切認識到食物很重要,與經濟和社會息息相關。

葛加尼(Gianni Gaggiani)從小就喜歡植物,他創辦了「栽種地球」網頁,推廣綠色產業,像是菜圃認養、室內盆栽和陽台菜園等。

他說,年輕人比較關注環保,希望推動永續農業。他們善用科技,像是透過人造衛星估算配銷的路線,以感應器觀察植物、以電腦系統精確估算灌溉所需水源。

專研數位行銷的民族誌專家喬達諾(AlexGiordano)表示,資訊時代的社會狂熱匆忙,許多人希望有較好的生活品質,期盼透過實體經濟找回工作的熱情,個人意願慢慢匯聚成趨勢,帶動了這波「返鄉潮」。1020711

……..文章來源:按這裡


振堡富域 節能綠色美宅

作者: 黃繡鳳 | 中時電子報 – 2013年7月11日 上午5:30

中國時報【黃繡鳳】

以綠建築聞名清水的振堡建設,將版圖擴張至大里區,推出指標大樓新案「振堡富域」。

其邀請7期豪宅團隊,建築師龔瑞琦、景觀大師賴忠彥、室內設計師張清平共同打造10棟低碳大樓,採用綠建材,並透過節能減碳的工法,建造出環保與實用兼具的好宅。

「振堡富域」規畫2-4房住宅,總戶數293戶,主力建坪為27-43坪,適合單身貴族、小家庭等首購或換屋族。

在公共設施上,設計出挑高加深的大廳,提供飯店式管理,表現大器尺度,其他空間則著重在機能性與互動性,像是視聽室、烹飪教室、健身房、交誼廳等,讓住戶能自在的交流。

振堡建設董事長黃添進表示,這次使用3300坪大面積基地,建蔽率只有35%,留下約2000坪寬闊的空地規畫中庭花園和公共區域,而緊鄰在旁的公園,規劃步道、涼亭及球場,非常適合親子一起散步、運動。

振堡建設自第一棟建築起,就以蓋綠建築為己任,並邀請到有「綠建築推手」之稱的龔瑞琦建築師,聯手打造低碳大樓。

「振堡富域」採用很多綠建材如高性能混凝土,可減少水泥使用量並降低汙染,且綠化指標高於法規規定50%,可改善空氣品質。地面也採用透水鋪面,將雨水儲存在地基,達到養護植栽的功用,不僅節省水源,也達到綠化環境的效果。

除此之外,其他符合綠建築指標的還有雨汙水分流排放、再生能源電梯等設施。而節能減碳的部分也規畫得很完善,像是每棟大樓屋頂皆放置太陽能板,節省用電能源。西曬區域的窗戶,都以精密的公式算出深窗設計的深度,及窗戶開關的角度,讓室內光線充足且熱負荷較低,室溫適中也可減少冷氣用量。

「振堡富域」的基地位在大里區仁化路上,與仁化商圈及竹子坑商圈約3-5分鐘的距離,學區內有健民國小、光正國中,走路5分鐘內可抵達,台中名校青年高中、修平科技大學等。

……..文章來源:按這裡


卡達發展沙漠農業 抗糧食短缺

作者: 劉運 | 台灣醒報 – 2013年7月9日 下午5:29

【台灣醒報記者劉運綜合報導】全球最富有的國家卡達,正以其可觀的財富投入沙漠農業研發,未來可望部分解決全球的糧食危機。卡達計畫以海水去鹽廠提供灌溉水源、以太陽能提供發電、選用高經濟效益作物,在有限的可耕之地,於溫室中生產最大化的農作產量。

「旱地」占全球大陸地表的41%,也是全球20億人口的居住地。在全球暖化日益嚴重的今日,未來乾地可能變得更為貧瘠,並加劇全球的糧食危機。全球最富有的國家卡達,正以其可觀的財富投入研究,計畫在國內沙漠灌溉農場,解決過度依賴糧食進口的問題。

波灣地區的國家70%糧食仰賴進口,卡達則達到93%。目前許多波灣國家透過投資海外農地解決糧食問題,但卡達傾向以自給自足的方式生產農作物,目標12年內使糧食進口量減半,提升國家的食物安全。卡達國家食物安全計畫局欲圖重新改造環境、興建海水去鹽廠以提供灌溉水源、以太陽能提供溫室能量,並提升國內農人水準,所有元素都必須能夠一起運作,振興農業。

由於海水淡化是一個極耗能量的過程,使用媒碳燃料也將使全球暖化更為惡化,卡達因此決定使用太陽能發電。另外,卡達國內只有6%的土地可種植農作物,為了讓農作生產最大化,卡達從400不同種農作物中挑選最有經濟效益的作物栽種,目標是以低於原來三成的用水量,在相同的土地面積上,生產5倍多的農作物。

此耗資300億美金的計畫,將有80%來自私募資金。國際糧食政策研究所的布雷辛納表示,全球人口將在未來20年增加3分之1,全球食物及能源需求將上升達50%;因此,卡達投資於農作改良的研究不見得是一項豪睹,反而很有前瞻性。

然而,布雷辛納也指出,卡達或許能更有效益的利用其資金。他預估,只要投資10億美金於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區,每年將可提升穀物生產量達300萬噸,相當於卡達每年食用需求的15倍。但無論如何,卡達正以其可觀的財富,引領全球的農作改良研究。

圖說:卡達計畫透過海水淡化處理,提供農作物灌溉之用。(Photo by whsaito in Flickr)

……..文章來源:按這裡


日最新核電廠標準 核四多數符合

中廣新聞網 – 2013年7月9日 下午2:14

日本在今年四月提出新的核能電廠安全標準,並在本月生效。標準包括提高核電廠抵抗海嘯、龍捲風、颱風和地震等天災的標準。台電表示,如果以日本最新的標準對照,核四電廠多數條件都符合,只有「特殊安全設施」的項目是否符合,台電還不確定。(戎華儀報導)

台電核能發言人蔡富豐指出,對照日本最新實施的核電廠安全標準,有一部分已經本來就合格,還有一部分是屬於原能會已經要求,或者台電已經承諾要改善的項目,將持續改善或加強,日本方面也給當地的核電廠時間去改善。

不過還有一類當中的「特殊安全設施」項目標準,由於台電還要再研究日本對「特殊安全設施」的定義和範圍,因此還無法確定核四是否和日本的最新標準有落差。

蔡富豐:『最新的標準來看,我們初步評估的結果,可以分這三類,只有一項,我們認為還有進一步再評估、再探討的空間。不是已經現有就符合,要不然就是我們原本承諾原能會我們要做的,跟他的標準是一致的。』

蔡富豐指出,核四廠有意再增設第二套防震、防海嘯、水源可靠的發電機組冷卻系統,不過目前規劃尚未定案,還需要進一步研究評估。

……..文章來源:按這裡


專家警告:地下水乾涸 全球糧食供給現危機

作者: 鄒敏惠 | 環境資訊中心 – 2013年7月9日 上午9:55

本報2013年7月8日綜合外電報導,江惟真編譯,蔡麗伶審校

全球資源權威分析師、華盛頓地球政策研究所所長Lester Brown警告,美國、印度和中國因水井逐漸乾涸,地下水位急遽下降,已逼近「水峰值」(peak water),作物產量開始下滑,全糧食供給受到嚴重的威脅。

Brown最新的文章指出,全球有18個國家,共涵蓋全世界一半人口,因過度抽取地下水而逼近「水峰值」。達到「水峰值」時,地下水位將不再回升,作物產量逐漸減少。

其中以中東的情況最為嚴重。Brown表示,「已經達到水峰值、地下水位開始下降的國家有沙烏地阿拉伯、敘利亞、伊拉克和葉門。據沙烏地阿拉伯的估計,2016年該國將需進口約1500萬噸的小麥、米、玉米和大麥才能養活其3千萬人口。」

「在全球部分區域,人口成長和水供給曲線已出現死亡交叉。人類歷史上首次,區域榖物產量以無法挽回之勢下跌。這些區域的政府未能發展出互相配合的人口和水資源政策,導致人口每天增加1萬,用以餵養人口的灌溉用水卻越來越少的窘境。」

Brown警告,敘利亞的榖物產量已於2002年達到高峰,此後便下跌30%;伊拉克榖物產量自2004年起已下跌33%;伊朗2007年至2012年間因為灌溉水井逐漸乾涸,榖物產量已下跌10%。

「伊朗已經感受到超抽地下水導致的水供給萎縮。葉門的水問題也已病入膏肓,榖物產量在過去35年已經下跌一半。到了2015年,葉門的灌溉田地將會非常稀少,幾乎全國的糧食都必須依賴進口。」

而世界前三大糧食生產國中國、印度和美國的水位也令人憂心。

Brown說,下降的水位正在影響中國的收成前景,「小麥產量佔全國一半、玉米產量佔全國三分之一的華北平原,水位正在快速下降。過度地抽取、大幅消耗淺層地下水,讓鑽井者必須轉往開發該區域的深層地下水,而深層地下水是無法補充的。」

印度的情形更嚴重,當地鑽井者使用現今改良的鑽井技術,以取得超過半英哩深的深層地下水。「大量超抽地下水雖然讓印度近年的作物產量快速成長,但其食物消耗和產量間的差距相當危險。印度每年人口增加1800萬,而灌溉用水幾乎完全依賴地下水。」

美國西部大平原,包括德州、奧克拉荷馬州和內布拉斯加州等地區,農民也在超抽地下水。這些地區的灌溉農業很發達,廣大的奧加拉拉蓄水層從內布拉斯加州南邊延伸到德州Panhandle區,提供了灌溉水源。「不幸的是,奧加拉拉蓄水層是化石含水層,一旦用盡再也無法補回,屆時農民就必須視狀況改為旱作農業或完全放棄農業。」Brown說。

Brown也警告,許多國家可能在作物產量下降的邊緣。「隨著灌溉水的減少,墨西哥可能已在榖物產量下跌的邊緣。巴基斯坦可能也達到了水峰值。若真是如此,榖物峰值也不遠了。」

【參考資料】


英國衛報(2013年7月6日),Global threat to food supply as water wells dry up, warns top environment expert


Lester Brown(2013年7月6日),The real threat to our future is peak water

……..文章來源:按這裡


【日本新能源】用溫泉地熱來發電 溫泉旅館新能源

TVBS – 2013年7月4日 下午10:46

自己消耗的能源,由自己來生產,像這種「能源自產自消」的營運模式,在日本企業越來越普遍,位在輕井澤一家溫泉飯店,他們利用溫泉的地熱和水力來發電,希望飯店所使用的能源有70%能夠自己生產。

環保部門負責人:「可以聽到流水聲吧?水從那邊往下流,所以我們在下面發電,往這邊走,這裡就是水力發電設施。」

隱身在林木之間的小小水力發電廠,可是日本飯店業者走向能源自產自消的大本營。環保部門負責人:「水從這裡進來轉動發電機,來進行發電。」

這家位於輕井澤的溫泉飯店,設置了2個像這樣的水力發電設施,每年多出500萬日圓的營運成本,卻能發電500萬瓩,佔了飯店全年大約15%的用電。環保部門負責人:「現在正好是日本插秧的季節,正是用水量大的時候,所以現在水會優先讓農業使用,所以無法用來發電。」

因為發電用的水源是農業用水,所以每年的春末夏初,發電機會進入維修保養的季節,這家飯店業者早從100年前就開始利用水力發電,一開始只是因為輕井澤的電力供給不足,現在則是為了和大自然共存。

飯店業者吉川龍司:「我們飯店有將近100年的歷史,一直沒有改變,也是我們很重視的,是和大自然共存這件事。」

自己消耗的能源由自己來生產,這就是和大自然共存的道理,只是水力發電的天敵,其實是天氣。環保部門負責人:「颱風來的時候,河川的水量會增加,水也會變混濁,也就是水裡面會出現很多垃圾,如果水直接進來的話會損壞機器。」

所以到發電小屋來檢查設備,成了工作人員每天的功課,除了水力發電以外,這家溫泉飯店還利用地熱當天然的冷暖氣。環保部門負責人:「從地底抽上來的水像這樣的循環,另一側的管線是地暖系統的水,這2道水源在這邊會合,熱能就是在這裡進行交換。」

夏天把熱能往地底送,冬天把熱能從地底抽上來,這就是地熱系統的原理,透過熱能交換,原本20來度的水可以上升到將近30度,除了可以當暖氣用,當然也省下瓦斯費。TVBS記者郭展毓:「來自地底的熱能,事實上就透過管線出現在我腳底的地板上,這塊地板到冬天會暖呼呼的,地熱成了天然的暖氣。」

吉川龍司:「我們執行能源自產自消的計畫,希望達到消費能源的70%由自己生產。」

70%的能源消耗由自己來生產,這家溫泉飯店正一步步努力著,要把遙不可及的夢想變成伸手可觸的目標。

……..文章來源:按這裡


【日本新能源】被浪費的能源 日研發「小水力發電」

TVBS – 2013年7月3日 下午11:29

在日本,只要是發電量小於1000瓩的水力發電設施,都稱為小水力發電,水力發電是利用高低落差產生出來的水壓來進行發電,所以只要是大樓,或是水壓夠強的地方都能拿來開發小水力發電,來看看日本的能源新構想。

東京晴空塔下的隅田川,遊河船來來去去,為東京帶來重要的觀光財源,但您曾經想過,隅田川還有舒緩大東京地區用電的可能性嗎?其實,就算不是隅田川這樣的一級河川,都可能隱藏著被我們無意間捨去的能源,在日本,發電量在1000瓩以上的稱為水力發電,至於1000瓩以下的被稱為「小水力發電」。

千葉縣水道局松江川壽:「過去丟掉了的能源,現在可以再利用,可以有效的活用,這是小水力發電最大的優勢。」

把丟掉的能源,撿回來再利用,水力發電的原理是利用天然地形的高低落差製造出巨大水壓,將水的能量轉化為電力。

不過小水力發電就算高低落差只有2公尺,也能以微弱的水壓來轉動發電機,不放棄任何可以利用的能源,不管是農業用取水道、攔砂壩,甚至是淨水場,都適用於小水力發電。

TVBS記者郭展毓:「小水力發電,其實不只是適用於河川,我們來到千葉縣水道局的幕張供水場,在這裡也用上了小水力發電,而且發電量達到整座供水場用電的30%。」

東京發電濱田督子:「這邊是水源的流入口,像這樣流進來的水,透過轉動那邊的水車來進行發電。」

幕張供水場,是關東地區10個利用小水力發電的設施之一。濱田督子:「這個水力發電設施擁有48公尺的高低落差,每秒流入1公噸的水量,透過發電機可以產生350瓩的電量。」

350瓩的電量聽起來微不足道,但這已經可以供給台灣1戶住家用上1個月。日立產機技師田中雄司:「水車的運轉狀況,控制在經常保持在最高功率點,始終維持在那個地方,是這個水力發電機的重要功能。」

現在在日本,不只是官方的自來水公司,就連家電製造業都開始著手進行小水力發電的研發。田中雄司:「入口和出口的水壓差,利用這部分的能量來進行發電,這是小水力發電的原理。」

不管是工廠的工業用水,還是大樓的家庭用水,只要水壓出現落差,就能進行小水力發電。日立產機主任技師大野浩二:「發電機並不會佔空間,而且除了空間以外,在成本方面也不會花上太多預算,所以能非常簡單的採用。」

投資成本低、佔用空間不大,都是小水力發電邁向普及的優勢,而且看看各種發電方式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每100瓩的發電,小水力只會排放5.5公克的二氧化碳,堪稱最潔淨的再生能源。

濱田督子:「發電機在運轉的時候因為是水力發電,當然會產生二氧化碳,但是在發電的過程並不會排放二氧化碳,應該是小水力發電最大的好處。」

比起其他發電方式,小水力提供的發電量雖然不大,卻能讓我們不輕易放過任何可能發電的方法,將大自然提供的能源,充分利用。

……..文章來源:按這裡


拓墣產研專欄-發展植物工廠 台灣找利基

作者: 林佩璇 | 中時電子報 – 2013年6月30日 上午5:30

工商時報【林佩璇】

根據聯合國估計,到2050年全球人口將再增加30億人,這表示人類需要額外開發10億公頃的耕地,才可避免糧食短缺;但全球可以耕種的農地幾乎都已開發,因此植物工廠成為解決糧食危機的重要關鍵。

許多先進國家已紛紛投入植物工廠,因為它不但可以解決糧食危機,且不受環境日益惡化影響。植物工廠儼然成為未來農業發展趨勢。

不過,台灣缺乏農企業,導致多數植物工廠都是100平方公尺以下的小型工廠,大多是實驗室或開放式產線,且大多栽種便宜的蔬果,導致虧本連連,但仍吸引許多大企業積極投入。

整體而言,台灣除了糧食價格不穩定之外,還面臨自給率年年衰退狀況,至今只剩3成左右,與日、韓相比,台灣雖有更優越的糧食生長環境,但自足率卻較低,植物工廠的建設不僅可幫助台灣穩定糧食價格,也可望在未來提升糧食自給率,但在台灣推行植物工廠是否可行,值得仔細探究。

植物工廠集四大要點於一身,才能發揮最大效益,包含建築、設備、環境控制、生長材料,當然這四大要素也是相輔相成,並非缺一不可。植物工廠分為三種,陽光利用型、陽光與人工光源並用型及完全人工光源密閉型。

植物工廠的設備需要由各個不同產業一起結合而成的產物,包含燈源、風扇、溼度計、水源調整、二氧化碳供應設備等,其中以光源最為關鍵,少了光源的植物工廠就不是人工光源工廠,而是仰賴陽光的溫室。其他像二氧化碳則是可有可無,增加二氧化碳排放主要為讓植物的生長更快、更好。

人工光源是密閉式植物工廠最主要的關鍵設備之一,光源又可分CCFL、金屬鹵素燈、高壓鈉燈、螢光燈和LED燈。日本的植物工廠多採用螢光燈管做為人工光源,因為在幾年前LED燈的價格高於螢光燈管10倍以上,以投資角度來看,選擇螢光燈管較為合適;但隨著LED燈的價格快速下滑,已有愈來愈多廠商採用LED植物燈。

由於密閉式植物工廠平均點燈時間約12至18小時,電力耗費成為植物工廠的一大考量。現今LED整體產業供過於求,導致價格下滑快速,已有多家廠商將LED照明投入植物工廠,且得到不錯效果,但初期投入成本仍高於T5螢光燈管及高壓鈉燈,不過壽命長、省電、體積小,達到全光譜光源、沒有熱輻射等優點,讓LED在植物工廠的應用快速崛起。

……..文章來源:按這裡


電爐渣填海造陸?彰縣環團控官瀆職

自由時報 – 2013年6月29日 上午8:44

〔自由時報記者顏宏駿、湯世名、吳為恭/彰化報導〕經濟部在彰濱工業區線西區的西三區以煤灰填海造陸,彰化縣環保團體質疑這些填土來源不單純,且含有戴奧辛及重金屬,成分將滲透污染地下水源,嚴重衝擊彰化縣沿海飲用水安全,他們要求經濟部停止不當開發,昨天並赴彰化地檢署控告彰化縣環保局長劉玉平瀆職。

該工程從民國一○一年七月展開,預計明年一月廿九日完工,施工單位為經濟部轄下的台電公司,工程以抽砂填海的方式造陸,環保團體「要健康婆婆媽媽團」團長張淑芬表示,工程單位預計在三九.二公頃的土地掩埋二三一○噸煤灰,針對該工程,九十九年環保署環境差異影響評估報告書僅通過掩埋煤灰,但她們今年初在工地現場發現許多高污染的電爐渣。

批工程違法 促檢方介入調查

彰化環保聯盟理事吳麗慧表示,電爐渣至今未獲經濟部掩埋許可,她們質疑,工程單位「狸貓換太子」,用高污染的電爐渣替換煤灰。吳麗慧還說,彰濱工業區周邊有多家中小型的鋼鐵廠,煉製鋼鐵的過程會產生電爐渣,這是廠家最頭痛的廢棄物,平均一公噸的處理成本達二、三萬元,她們懷疑廠家的電爐渣已透過管道載運至前述工地現場掩埋,她們質疑有人從中獲取暴利,這部分需要檢方介入調查。

吳麗慧說,工地現場圍起柵欄,難以進入,她們日前好不容易進入內部取得填土,送環保署認可的檢驗公司化驗,結果每一公斤的樣土驗出含重金屬「鋅」八四六○毫克,超出標準值二○○○毫克甚多。

吳麗慧指出,經濟部的工程已違法,造成污染,但彰化縣環保局身為監督機關卻沒有開罰,也未做進一步的檢驗,局長劉玉平有瀆職之嫌。

對於彰濱工業區地下水源的污染,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理事林慧美表示,彰濱地下水遭污染已是不爭的事實,如今再加上新填陸地的污染,將是毒上加毒。她說,經濟部工業局在當地設置二十七處的地下水監測井,從九十九年至一○一年的監測資料顯示,地下水含有致癌物「砷」,含量超出飲用水標準七倍,「錳」超出百倍,「鐵」超過三十倍,「氯」超過六十倍,這些被重金屬污染的地下水,都可能間接成為沿海居民的飲用水。

昨天記者實地走訪,當地養殖業痛批政府單位任意傾倒有毒事業廢棄物,讓他們養殖的文蛤、牡蠣都出現受害危機。漁民表示,政府單位不但無視於潛藏的危害,仍執意要在此施工傾倒有毒事業廢棄物填海,令人憂心當地以後養殖的文蛤、牡蠣恐將全數遭到污染,造成漁民與消費者受害。

環局長挨告 指管轄權屬環署

對於環保團體控告環保局長劉玉平一事,劉玉平昨天表示,煤灰填海造陸已經環評通過,監督管轄權屬於環保署,環保署也去採樣,若台電填海物質違反環評核准的煤灰以外的物質,將由環保署對台電開罰並勒令台電清除,所以,環保團體告他是告錯對象,但他可以體諒環團關心地方的心情。

劉玉平指出,台電所填到底是不是煤灰,肉眼是看不出來的,並非如環團所認為的塊狀就不是煤灰,還是要以環保署的檢驗為主。

……..文章來源:按這裡


馬英九接見日本核電專家 強調台灣研發斷然處置措施

NOWnews – 2013年6月25日 上午11:41
記者王鼎鈞/台北報導

日本核能發電廠除役研究會會長石川迪夫發表來台發表專題演講「福島事故的真相」,馬英九總統今(25)日接見時強調,我國在福島事件後,對核電廠進行了有史以來最嚴格的檢查,也說明我國核電廠的防海嘯和斷然處置措施,當有輻射外泄的可能時,寧可廢棄核電廠,絕不造成核災。

台灣電力公司為增加國內民眾對福島事故後日本真實現況之瞭解,特別舉辦「福島事故後日本現況論壇」,邀請石川迪夫發表專題演講「福島事故的真相」,論壇議題包括「福島事故後日本的核能展望」及「從輻射防護看福島事故影響」。

馬英九今接見與會專家時表示,福島事故震驚全球,有核能的國家因此提高警覺,我國也不例外。我國比其他國家更重視福島事件出於3個理由:一、台日兩國都沒什麼自產能源,98%以上的能源仰賴進口;二、兩國都是獨立電網,沒法從其他國家進口電力;三、都位於太平洋火山帶,地震頻繁,如何在地震頻繁的區域維持核電安全,比其他國家更不容易。

馬英九指出,由於我國自產能源不到2%,所以要致力於能源多元化、提高自主性,目前40%電力供應靠燃煤、30%靠天然氣、18.5%靠核能,其他就靠再生能源,包括水力、生質能、風力和太陽能。

他說,福島事件後,我國核電加強防護,並提出綜合性的核能政策,在不限電、維持合理電價和符合對國際減碳承諾的前提下,推動確保核安、穩健減核、打造綠能低碳環境、逐步邁向非核家園;也對現有核電廠及核四廠的安全,做了有史以來最徹底的檢查。

他還說示,有些條件是本來就俱備的,例如核四廠距離海岸500公尺,福島卻只有100公尺;核四12公尺高,也比福島高;關於冷卻的水源,有兩個電力系統外,還有105尺高的深水池,4萬8千度噸的水,用重力的方式就能使用。

馬英九表示,福島會出問題的主因是海嘯,不是地震,距離震央更近的女川電廠擋住了,所以我國將建防海嘯牆;另外,我國還自己研發斷然處置措施,經測試演練,46分鐘就可完成,萬一核核事故可能造成輻射外泄可能時,寧可犧牲核電廠,這樣就不會造成任何的核災。

馬英九說,福島核災雖怵目驚心,後來停了48座機組運作,對日造成何種影響,是否改變日本核能政策,在兩國天然條件相似下,日本核能政策對我國也會有影響,所以要向與會學者們請教。

石川迪夫為1934年生,東京大學工學院機械工程系畢業,任職日本原子力研究所逾30年,從事日本第一個核能電廠建設、運轉及技術管理、籌備並實施有關反應度事故實驗計畫(NSRR計畫),並曾指揮世界第二件除役工程,曾任日本原子力技術協會理事長及最高顧問。

……..文章來源:按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