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奈米碳管 技術領先

作者: 王奕勛 | 中時電子報 – 2013年8月13日 上午5:30

工商時報【王奕勛】

隨著奈米碳管的量產與低價化,其應用如抗靜電複材、機械補強之運動器材與鋰電池導電添加劑才逐漸商品化。此外,為因應節能減碳的趨勢,未來汽車或飛機等運輸工具的輕量化勢在必行,因此預期以奈米碳管做為碳纖維複合材料、樹脂及合金材料補強的應用將會有極大的市場空間。

專司於生產奈米碳管、石墨稀,分散液以及相關奈米複合性材料應用的台灣奈米碳管公司執行長蔡群賢表示,任何新材料從發現到實用化都需要經過一定的歷程,包括:特性的了解、製造技術的精進與量產化、加工應用的周邊技術搭配,到最後市場時機的掌握及與其他競爭材料的性價比關係等。該公司充分運用奈米碳管與石墨烯的優異特性:1.高導熱係數;2.可承受極高電流密度;3.高強度、機械性質良好;4.高表面面積;5.碳元素豐富、便宜;6.奈米級材料,易添加至現成材料;7.穩定性高、耐候性等,發展出產品多達至30種。

奈米碳管與石墨烯等奈米碳材,微量添加至塑膠,金屬,塗料後,皆可大幅提高原材料特性,大幅顛覆原材料供應鍊,唯一般傳統產業對此材料不夠熟悉與瞭解,對於這些材料的使用,有一定的門檻。而單純奈米碳材料製造商,又無法獨自開發如此廣泛的應用。所以異業結合,將是快速推廣此技術唯一方式,目前該公司已與許多公司合作,期望憑藉著奈米碳管本身優異的特性與業界的研發能量,將台灣產業做進一步提升。

該公司材料處長許景棟博士說明,奈米碳管與石墨烯的應用,對人類的衝擊,不亞於當初鋼鐵材料的使用,由原料供應鏈的觀點來看,奈米碳管與石墨烯製造商的角色,有如當初的鋼鐵業。

綜觀世界材料演進,已經有許久沒有出現鋼鐵業這般大規模的新上游產業了,除了碳材料,相信未來很難有其他的元素能取代之,一方面於由碳管的添加簡單,多數製品在原來的生產鏈上,不需做機台製成的改動,即可馬上利用原機台、原製程製造新的產品;另一方面,由於碳管多種特異性質,使其未來廣泛的應用,相信未來會有更多的產業鏈誕生,生產出現在想像不到的商品。

……..原文連結按這裡


水保法修法公聽會 環團到場抗議

民視 – 2013年8月14日 下午2:02

行政院今年6月擬定「水土保持法」修法,要刪除水庫集水區內「禁止任何開發行為」以及修訂相關條文,今天在台北水土保持局舉行公聽會,環保團體到場抗議,表示一旦通過修法,集水區內過度開發,將嚴重破壞台灣水土保持,也痛批水土保持局根本是水泥局。

喊著口號,高舉抗議標語,10來名環保團體在台北水土保持局前,抗議水土保持法的修法條文,放寬水庫集水區的開發條件,綺麗大飯店應聲倒塌,2008年辛樂克颱風過境,這個畫面,震驚國人。

而現在只要遇到豪雨肆虐,溪水暴漲,滾滾的泥沙,就會橫行廬山溫泉,而環保團體擔心,一但水保法修法通過,這樣的情形,將會在台灣其他地區上演。

痛批主管單位根本怠忽職守。雖然水土局以土地充分開發作為修法依據,但環團真正憂心的是,水庫集水區一但遭到破壞,就真的,回不去了。

……..原文連結按這裡


能源局:推動綠能風電

作者: 黃台中 | 中時電子報 – 2013年8月14日 上午5:30

工商時報【黃台中】

我國陸域風力電能躉購費率係依「再生能源發展條例」規定辦理,由經濟部每年組成「再生能源電能躉購費率審定會」檢討審定其躉購費率;審定會主要係以可佐證之數據或市場實際成交價格納為審定費率之參採資料,並多元考量具公信力之資訊及給予業者一定之合理利潤等要素,據以為躉購費率訂定參考。

能源局表示,觀察過去幾年國際間陸域風力機組成本變動趨勢,2008年至2010年為近期風力發電機成本的高峰約1,500美元/瓩,自此成本開始和緩下降,2012年已降至900~1,270美元/瓩,該成本走勢與我國每年公告之陸域風力躉購費率變動趨勢均一致,顯示我國陸域風力躉購費率尚屬合理。能源局指出,陸域風力發電初設置成本投入金額較高,以致設置者初期融資還款壓力較大,而單一費率制度對風場投資初期之財務負擔幫助有限,透過階梯式費率設計調整現金流,可確保風場營運期間資金回收趨於穩定,有助於國內風力發電的社會形象與推展。103年再生能源電能躉購費率審定會將討論前高後低之費率結構,針對我國風力發電目標量之達成情形一併檢討躉購費率,鼓勵業者投入風力發電市場。能源局表示,風力發電屬我國重要綠色能源之一,未來仍將以穩健務實態度推動。

……..文章來源:按這裡


花縣表揚36位績優環保志工爸爸

作者: 蔡佩雯 | 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 2013年8月12日 下午4:11

為了感謝環保志工的辛勞,花蓮縣政府今天舉行表揚典禮,共有36位績優環保志工爸爸接受縣長傅崐萁頒獎鼓勵。

縣長傅崐萁強調透過表揚活動來感謝終年辛苦付出與默默耕耘的志工爸爸,同時也希望能提升鄉親民眾對環保工作的重視,促進環保省思以提昇環保意識與行動力。

表揚典禮上卻出現了一名小朋友,今年10歲的蘇宏諭以長孫的身份代表生病的阿公蘇建禎前來領獎,他說阿公都會到公園和海邊檢垃圾作回收,很敬佩阿公的毅力。

推薦蘇建禎先生的志願服務協會理事長黃愛伶表示,蘇爸爸加入志工行列已經七年了,以身作則帶動社區,讓環境更美好。

光復鄉大同社區發展協會推薦的賴天福志工,常常邀約鄰居一起參與社區活動,他和太太兩人也都是志工,對於自己獲獎感到很驚訝,直說每天運動順便維護環境,做得很快樂!

……..文章來源:按這裡


和和機械攜手慈濟 推環保志工計劃

作者: 李淑慧 | 中時電子報 – 2013年8月12日 上午5:30

工商時報【李淑慧】

和和機械自2013年中開始推行和慈濟東大園區合作的環保志工計劃,計劃名稱為 「一日一志工,地球真輕鬆」 ,亦即與證嚴法師理念「與地球共生息 Coexist With Earth」相呼應。

和和機械為專業生產雷射切管機、彎管機及切管機之全球知名大廠,產業規模居亞洲第一,全球前五大。

和和機械董事長林志遠表示,和和在產品面很早就已經納入綠能減廢的概念。以彎管機及切管機為中心,秉持創新核心技術的精神為發展目標,整合複合加工及綠能減廢的技術,在提升產業競爭力及創新價值同時,也善盡企業家的社會責任。

資源回收,讓物品環保再生是每個人的責任,也是為了後代子孫保留美麗的地球。透過慈濟東大園區師兄姐之教導,了解回收再生的重要,林志遠和管理總經理連錦綉以身為企業家及地球公民的一員,拋磚引玉做示範,從每一位員工就是一顆種子做起,希望帶動更多環保意識的氛圍。

在和和 「一日一志工,地球真輕鬆」的計劃中,每位員工都需要參與,每天安排一位企業志工到慈濟東大園區去學習及幫忙資源回收,由慈濟的師兄姐一一指導,各類物品如何回收分類,讓員工從中學習及體會其中的辛苦及意義,撒下企業志工的種子,從個人、家庭、公司,甚至整個社會環境。

一般來說,大約要8~12個回收寶特瓶就可以再製成一件T恤。而大約70個600C.C.寶特瓶,就可以製作一件毛毯,從生產毛毯製程中剪裁下來的碎布,可以再製成其他紡織品,如圍巾等等。而且在紡織過程中添加不同原料,就可以減少廢水的產生,同時兼顧對環境的保護。

根據大愛感恩科技統計,目前與慈濟在台灣約5,462個環保回收點合作,計約有近8萬多名的環保菩薩,每年回收近2,000公噸重的寶特瓶,累計至今已將2,800多萬支寶特瓶回收再生。這些志工回收的寶特瓶,經過分類、清洗及去蓋後,將瓶身踩扁裝袋,回收工作大致完成。

而一袋袋的保特瓶,再送至塑膠加工廠切片漂洗,製成再生聚酯粒子,再送紡紗廠抽絲、織布、裁切之後,就是一條輕軟的環保毛毯。

……..文章來源:按這裡


地方反應-桃縣:暫不跟進

作者: 記者王志煌╱桃園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2013年8月12日 上午5:30

工商時報【記者王志煌╱桃園報導】

位於桃園縣觀音鄉的桃園科技工業園區、環保科技園區等,是桃園縣政府自辦的工業區,雖然該縣境內工業區土地,近幾年隨著桃園地價的上漲而呈現小幅上揚,但對於是否要仿效中央,加入防止炒地皮條款,桃園縣府立場則是仍需評估,暫不跟進。

桃園縣府工商發展局長陳淑容指出,桃園科技工業園區土地已售予台塑關係企業亞塑開發,目前已有多家廠商進駐,縣府也敦促亞塑開發加快招商腳步;至於環保科技園區,約有29家廠商已通過環評,且都已積極規劃建廠中。

桃科基地面積約275公頃,主要提供高科技產業發展所需用地,目前以太陽能產業為大宗;環科基地面積約31公頃,主要引進再生資源回收再利用與清潔技術等先進環保科技。

……..文章來源:按這裡


植化牆綠屋頂 劍潭里零排碳

作者: 江慧珺╱台北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2013年8月10日 上午5:30

中國時報【江慧珺╱台北報導】

北市府近年來致力於節能減碳,全國第1個「零排碳」的碳中和社區就在中山區劍潭里。里民同心投入社區環保與綠美化,除是北市4個「低碳示範里」之1,也勇奪環保署的「清淨家園獎項」及第1屆國家環境教育獎優等獎。

走進劍潭里,行道樹羅列的「社區香榭大道」令人心曠神怡,住家亦是1片綠蔭盎然。里長畢無量表示,劍潭里由「圓山新村」和「力行新村」2老舊眷村改建而成。近年來推動「自然生態社區」與「低碳社區」的綠化工作,其中里民活動中心最能展現成果。

畢無量說,自93年起在居民合作下,將廢棄的幼稚園以綠建築的概念規畫成現今的里民活動中心,打造「植化牆」與「綠屋頂」,不僅具有美化功能,經政大地政系副教授孫振義檢測,可有效降低室內溫度5度。

里民活動中心屋頂及後花園也設置雨水與中水回收系統「水撲滿」,種植小黃瓜、空心菜、地瓜葉等作物,每周五收成後供餐給社區約50名長者,成為「真實版開心農場」。

里內公園則建置「狗狗廁所」,備有小掃帚、小馬桶等設備,提醒民眾撿拾狗便隨手做環保。公園旁的生態池,不僅能防止地下水溢流,水流蛙鳴聲極具療癒效果,里內罹患憂鬱症的居民病情也因此好轉。

劍潭里居民王迎珠說,擔任社區志工10年,每位志工都和她一樣,將環境保護的概念帶到家中,成為「環保種子」。

環保局說,推動環境教育,北市府辦理各項獎項、講習課程或提供獎勵措施,例如101年度舉辦「市民瘋節能、百萬大放送」家戶節能抽獎活動,省電家戶共節約3億3000萬度電,節省電費約13億元,減碳18.1萬公噸。

環保局也積極培訓志工與環境教育人員,目前完成環教人員認證人數達196位,有7處單位取得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認證,辦理30場次環境教育課程,歡迎市民踴躍參加。

……..原文連結按這裡


中市中正國民運動中心10月動工 將成另一新地標

NOWnews – 2013年8月9日 下午5:29
記者黃志政/台中報導

臺中市北區中正國民運動中心已發包決標,預定10月開工,104年底完工。全區規劃面積達6萬8334平方公尺,不僅是臺中市目前最大的運動中心,建築物立面波浪造型打破傳統,節能減碳綠建築設計,將成為臺中市另一處新地標。

中正國民運動中心的立面波浪造型設計是該建物的最大特色,建物宛如隨音樂起舞的彩帶,視覺上減輕了量體的重量感,在光線照射下產生不同的光影變化、豐富了建築物表情,點出位於基地內柳川及泳池意象,刻劃出水之柔情韻味。

建設局表示,建築物主體場館入口處朝崇德路口方向規劃,保留既有大榕樹,維護整體綠美化環境,延續基地與周遭環境記憶,並強化入口意象自明性,帶動崇德路口的入口繁榮,也成為居民認同文化新地標。

運動中心同時保留既有中正公園,增加綠化面積,延伸公園景觀,增加自然覆土綠覆率降低硬鋪面使用量,維持環境及生態平衡,悠遊於茵草綠蔭之中。

運動中心有效利用太陽能板及雨水回收,能源再利用達到節能減碳的功效,以省能源、省資源、低污染的綠建築設計基礎,建立舒適、健康、環保的休閒環境,發展以「舒適性」、「自然調和健康」、「環保」等三大設計理念。

建設局指出,運動中心打造屬於在地區民的運動休閒空間,游泳池規劃符合國際標準,未來因應國際賽事使用,達到體育競賽與國際接軌。

……..原文連結按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