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索托歉收 面臨飢荒威脅

中央社 – 2012年9月28日 下午8:52

(中央社記者徐梅玉約翰尼斯堡28日專電)世界糧食計劃署(WFP)今天表示,位於南非境內的賴索托王國,今年全國糧食歉收,人民面臨飢荒威脅,迫切需要援助。

據南非網站「時報即時消息」(Times LIVE)今天報導,賴索托人民主食的玉米收成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77%,小麥收成也下降52%。

世界糧食計劃署聲明稿指出,適逢賴索托耕作季節,但由於乾旱,預期中的雨季遲遲不來,導致兩大主食收成急遽下降。在耕種季節前,又因為氣候變遷,異常的豪大雨造成洪水氾濫,使農地難以生長作物。

8月,賴索托政府正式向國際要求緊急食物救助。

世界糧食計劃署預計籌措3800萬美元採購糧食,幫助賴索托人民渡過糧荒危機。

賴索托面積3萬平方公里,人口約200萬,其中約40%人口日收入不足1.25美元,屬於貧困國家。1010928

……..文章來源:按這裡


【有機農業Q&A】(4) 現在是轉型有機的最佳時刻嗎?

作者: 林子晴 | 環境資訊中心 – 2012年9月26日 上午5:00

作者:郭華仁(台灣大學農藝學系教授)

※進口的糧食還很便宜,何不等石油缺乏時再轉型有機?

由慣行農法轉行進行有機生產,一般而言,由於化學肥料與農藥的停止施用,但是土壤的健康還沒有完全康復,製造肥料與防治病蟲害的有益生物也還沒有回來,因此前三年的產量會相當低落。要讓有機農業的產量達到正常的狀況,需要一段長時間。鑒於石油缺乏與糧食危機可能在最近的將來會出現,因此需要儘快採納有機農業。若等到易開採的石油沒有了才不得不採用有機生產,將無法應付糧食的需求。
※政府該如何推動有機農業?

我國推展有機農業二十餘年,有機耕作面積目前僅佔耕地面積的0.5%,顯示努力的空間甚大。歐盟因為提供轉型期的補貼政策,讓轉型期間農民有額外的收入來彌補產量的損失,因此有機農地面積比率已接近5%,比我國多出10倍。但是5%仍然偏低,因此不論是我國或歐洲。都需要診斷出其癥結,才有辦法有效促進有機農業的採行。

這個癥結在於各國政府農業政策的無法「轉型」。在大多政策仍然持續補助慣行農業的情況下,有機農業當然無法大步邁進。這有賴於全民的共識下強力立法要求政府的政策轉型,作為推動有機農業的首要工作。

具體而言,政府應該著力於如下的工作:1.調查有機農業的實施情況,俾能提出規展計畫;2.廣泛設置有機農業生產區,監控改善機農業區之環境,俾能順利有機生產;3.獎勵有機農業轉型、加強有機農業生產之災害救助、設置有機農產品銷售管道、進行民眾機食品教育推廣,俾能鼓勵農民轉型有機農業;4.鼓勵有機驗證人員的培育,俾能應付需求;5.提升有機農業科技研發、教育、推廣的能力。6.其他。

……..文章來源:按這裡


寮國建水壩 湄公河生態遭威脅

作者: 本報訊 | 台灣立報 – 2012年9月6日 下午9:41

【編譯陳玫伶整理報導】寮國不顧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IUCN)的警告,欲建造流經札雅布里(Xayaburi)的湄公河水壩,使得該流域的生物多樣性消失殆盡。這項泰國在寮國進行的計畫,似乎不大可能被取消。

國際自然保育聯盟趕在9月6日至15日於韓國濟州島舉辦的IUCN世界保護大會前,發布了厚達158頁的研究報告,當中指出,這處被稱為是內緬甸的生物多樣性活絡熱點(Indo-Burma biodiversity hotspot),已發現了1,780種淡水魚,包括湄公河和流經泰國昭披耶河的部分地區。

研究凝聚反水壩力量

總部位於瑞士的國際自然保育聯盟,是全球規模最大、歷史最悠久的環境保護網絡,協助世界各地的社群保護自然的生物多樣性,並確保自然資源的運用合乎公義和生態永續。

國際自然保育聯盟報告書中寫道:「無論是根據已經驗證的物種或是估計物種數,湄公河魚種的多樣性僅次於亞馬遜河和剛果河。」

這項研究強化了人數漸增的反水壩運動人士的凝聚力,許多國家因水壩而受到影響,將貢獻1,260兆瓦的水力發電計畫,預計要花費38億美元(約新台幣1兆133億元)。

國際自然保育聯盟東南亞區域負責人馬瑟(Robert Mather)表示:「這是一個前所未有的科學貢獻,它告訴我們在寮國龍坡邦(Luang Prabang)和永珍之間的河流內有哪些物種,這讓我們瞭解河流或水壩的影響。」

IUCN世界保護大會中,將針對類似札雅布里的水壩進行討論,估計將有160個國家、超過1,200名政府官員與非政府組織代表與會。馬瑟說:「在建造水庫之前,這項研究有助於擬定環境評估時,真正需要被提出的問題。」

泰國社會反對札雅布里水壩的興建,8月遞交請願書給能源主管單位和國營的泰國電力公司(EGAT),並於行政法庭上指控這些單位失職,指稱他們未能知會公眾有關興建水壩對社會及環境所造成的衝擊。

興建動作不會停歇

即便如此,能源部次長諾坤(Norkun Sitthiphong)於8月24日宣布札雅布里正式展開興建工程,預計至2019年水壩將可正常供應電力。泰國官方表示:「札雅布里水力發電廠對泰國能源發展將扮演重要角色。」

政府的發言隱約指出,泰國是投資該水壩的重要投資者。水壩興建後,將繼續利用這條東南亞最大的河流,繼續在下游地區興建11處水壩。

湄公河委員會(MRC)先前公布的一份研究指出,建造水壩可能造成每年農業損失超過5億美元(約新台幣149億元),泰國與寮國的漁獲量還會逐年降低30%。

行動人士認為,這個時機對攔阻札雅布里水壩興建尚未太晚,反對聲浪有愈來愈興盛的趨勢。

水壩恐影響漁獲

總部位於曼谷的環保倡議組織「地區生態恢復聯盟」(TERRA)的副主任道隆(Premrudee Daoroung)表示:「這是當地社區第一次向泰國法院申請停止跨國水力計畫,他們正在研究泰國憲法的一項條款,要求政府部門辦理像是札雅布里水壩的公聽會,因為水壩計畫會影響泰國社會和泰國的生物多樣性。」

「他們最擔憂的是水壩會摧毀湄公河的魚獲,因為那是世世代代賴以維生的主要方式,他們的倡議運動出於恐懼,擔心札雅布里水壩會造成湄公河的魚類遷徙。」道隆表示。

國際自然保育聯盟的報告書,也考量了生物多樣性的減少。在柬埔寨和越南的草根社會也興起了「拯救湄公河」(Save the Mekong)的運動。

他們說,札雅布里水壩可能會對湄公河下游6千萬人生計造成威脅。湄公河每年漁獲價值約22億至39億美元(約新台幣656億至1,164億元),佔全球內陸水域魚貨量的1/4。

除了糧食安全,反水壩運動已經累計近6萬人響應。朱拉隆功大學國際發展研究計畫(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Studies Programme)講師米德爾頓(Carl Middleton)表示:「反對聲浪強大,因為這條河流攸關數百萬人的生活,同時也是歷史和文化認同的核心。河流由許多國家共享,因此扎雅布里水壩有許多人反對,公眾反對扎雅布里水壩的水力發電計畫,聲勢是史無前例的巨大。」

抗議活動已引起寮國內部的各種反應,湄公河流經6個國家,寮國是裡面最窮的國家。湄公河綿延4,880公里,流經中國大陸雲南、寮國、緬甸、泰國、柬埔寨和越南。寮國希望自己能成為東南亞的電池,透過水力發電將電力運輸給鄰國,如泰國。永珍方面表示,該國580萬人口將有1/3可因此脫貧。

寮國向鄰國、西方捐贈國及跨政府水利開發單位保證,在沒有評估水壩是否會造成跨國的環境及社會衝擊前,不會展開具爭議性的水壩興建計畫。永珍方面甚至在7月經宣暫緩興建。

不過,泰國大型建設公司朝甘昌集團(Ch Karnchang Plc)的執行長特瑞維瓦維特(Plew Trivisvavet)8月中表示,水壩興建工作不會延誤,他說:「我們的計畫正在運行,沒有人告訴我們要停工。」朝甘昌集團持有扎雅布里水壩50%的股份。

……..文章來源:按這裡


北韓擬推動農業改革 允許農民銷售糧食

中廣新聞網 – 2012年9月24日 上午8:48

據熟悉北韓的消息人士今天表示,北韓將透過政策措施,鼓勵農民們種植更多糧食作物。根據不同地區,農民們將可把收成的百分之三十至五十,在市場上銷售。

北韓自二○○五年以來,嚴厲打擊私自種植糧食行為。目前北韓農民們,將在集體農場生產的大部分糧食,以低於市場的價格銷售給政府。

消息人士又說,北韓可能在明天舉行的最高人民會議上,商討包括緩解糧食危機和遏制農產品價格上漲等內容的「經濟改善方案」。消息人士預測,北韓將在這次會議上,發表重大改革措施。

另一方面,消息人士還透露,北韓正在計畫實施軍隊糧食自給自足,但這項政策不會動搖北韓的先軍政策。(王長偉 首爾報導)

……..文章來源:按這裡


減少製造廚餘 愛心餐環保又健康

優活健康網 – 2012年9月22日 下午12:45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你是否也曾浪費食物呢?其實全台每年製造的廚餘量相當驚人!花蓮縣衛生局推動「蔬食八分飽、健康又環保、二分助人好」的活動非常有意義,將以實際行動響應衛生局的餐飲訴求。飯店餐飲業界強調,將推出適量降低廚餘的「健康環保愛心餐」,依訂餐人數提供低油、低糖、低鹽、健康多蔬果且適量的套餐或桌餐,同時也鼓勵消費者將剩餘食物帶回,避免造成廚餘的浪費。

根據統計,全球糧食足以餵飽一百二十億人,目前世界人口僅七十億人,平均每五秒卻有一人餓死,這當中的落差便是人類大量浪費食物製造廚餘所致。花蓮縣衛生局長徐祥明昨天舉臺灣統計數據為例,臺灣每年製造一百八十萬噸廚餘,這些珍貴的糧食足以讓全臺二十二萬五千個低收入戶家庭孩子吃二十年的營養午餐,由此可知廚餘造成嚴重的糧食浪費。 因此為了讓花蓮縣食品安全衛生能度再度邁入全新境界,昨天包括十大社團及兩百七十八家餐飲業者齊聚花蓮縣衛生局,共同響應支持衛生局推動的「蔬食八分飽、健康又環保」創新訴求。徐祥明現場頒給GHP認證給與會業者外,也偕同大家共同宣布,花蓮業界將以實際行動減少餐飲廚餘,提供消費者低油、低鹽、低熱量、以及零浪費的健康飲食。

支持這場活動的社團包括健康美食協會、烹飪商業同業公會、慈濟基金會等,另外,理想大地渡假飯店、花蓮遠雄悅來、等各大飯店也都派出代表,偕同兩百多家餐飲業者熱情響應。至於名產製造業者則推出減量小包裝「健康愛心名產」,熱量減低身體無負擔,一次吃一個,不丟棄也不浪費。餐盒食品業則將推出熱量為五百至六百大卡的「健康愛心便當」,不僅營養均衡,包括熱量份量都很適當,積極地將健康導入產品中。

……..文章來源:按這裡


花蓮十大公會餐飲業者響應健康飲食新創舉

作者: 蔡佩雯 | 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 2012年9月20日 下午6:04

花蓮縣食品安全衛生再度邁入全新境界,包括十大公會及278家餐飲業者集聚花蓮縣衛生局,共同響應支持「蔬食八分飽、健康又環保」創新訴求。花蓮縣衛生局長徐祥明帶領業者共同宣布,花蓮業界將以實際行動減少餐飲廚餘,提供消費者低油、低鹽、低熱量、以及零浪費的健康飲食。

花蓮縣衛生局長徐祥明表示,全球糧食足以餵飽一百二十億人,目前世界人口僅七十億,平均每五秒卻有一人餓死,這當中的落差便是人類大量浪費食物製造廚餘所致。徐祥明局長更進一步舉出台灣統計數據,每年台灣製造一百八十萬噸廚餘,這些珍貴的糧食足以讓全台二十二萬五千位低收入戶家庭孩子吃二十年的營養午餐,由此可知廚餘造成嚴重的糧食浪費。

花蓮縣衛生局為了改善這問題,特別邀請全縣餐飲相關十大公會及業者們,共同響應新的餐飲訴求,各大餐廳提供消費者適量的餐食,協助消費者降低廚餘量,避免吃得過多造成肥胖及各類慢性病,節省的食材成本可以在適當的時機捐公益。花蓮縣衛生局並鼓勵便當業者推出五百卡熱量的健康便當,既不會製造廚餘,又有助於控制體眾。至於響應這次活動的烘焙業者,將推出小包裝產品,讓消費者吃得更健康,不必吃得過量。

這次參加支持「蔬食八分飽、健康又環保」活動有花蓮縣健康美食協會、花蓮縣烹飪商業同業公會、花蓮縣餐盒食品商業同業公會、花蓮縣餐飲業職業工會、花蓮縣糕餅商業同業公會、花蓮縣觀光旅館商業同業公會、花蓮縣營養師公會、花蓮縣總工會、花蓮縣休閒旅遊協會、理想大地渡假飯店、花蓮遠雄悅來大飯店、花蓮翰品酒店、花蓮美侖大飯店、福容大飯店、統帥大飯店等各大飯店之理事長、飯店代表及278家餐飲業者等單位熱烈響應。現場更有多位來自衛生署及外縣市的衛生主管機關參加觀摩,現場超過三百多位佳賓及媒體記者,熱鬧猶如餐飲業界的嘉年華會。

參與這場盛會的花蓮食品業者表示,花蓮縣衛生局推動「蔬食八分飽、健康又環保、二分助人好」活動非常有意義,所以受到業界高度支持。飯店餐飲業將響應推出適量降低廚餘的「健康環保愛心餐」,依訂餐人數提供低油、低糖、低鹽、健康多蔬果且適量之套餐或桌餐,不僅吃的健康也鼓勵消費者將剩餘食物帶回,無廚餘不浪費。至於名產製造業者則推出減量小包裝「健康愛心名產」,熱量減低身體無負擔,一次吃ㄧ個,不丟棄不浪費。另外各餐盒食品業代表則強調要推出熱量為500至600大卡且營養均衡且熱量份量皆適當的「健康愛心便當」,讓縣民能「健康愛心餐飲開心吃,環保健康輕鬆做」。

蒞臨指導的行政院衛生署食品衛生管理局食品組鄭偉志科長除了參與「蔬食八分飽、健康又環保、二分助人好」活動,也接著參家花蓮縣GHP業者授證儀式。鄭科長指出,花蓮縣餐飲業者的自主衛生管理能力的躍升,從原本50家業者通過GHP認證,去年以況增300家成長6倍,今年預計輔導業者通過認證約400家,花蓮縣的業者不僅持續提升餐飲衛生條件之外,更將積極將健康導入產品中,就如此次「花蓮健康特色月餅」的展現,因此特別邀請花蓮縣衛生局能將這些成功範例推廣至全國。

18日花蓮縣衛生局接連辦理幾場食品安全衛生大型活動,同日也在該局展出的「花蓮健康特色月餅」。計有十三家花蓮月餅業者,經由花蓮縣糕餅公會及健康美食協會聯合推薦並經花蓮縣營養師公會的協助把關證明,向全國消費者推介「花蓮健康特色月餅」。參展業者計有亞信食品行、宗泰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翰品酒店、洄瀾薯道、豐興餅舖、頂尖食品事業有限公司、莎莉經典美食、曾記麻糬、麥式多歐式麵包、世紀西點麵包店、惠比須餅舖、吳家餅舖等衛生優良業者,期呈現的產品中,不僅看出業者利用豐富巧思,擺脫月餅高熱量、低纖維的刻板印象,研發製作出兼具衛生、美味與健康的月餅,而且這些產品更有標註詳細熱量供民眾做食用前參考,是民眾採購的首選。

徐祥明局長說,花蓮縣的餐飲業在推動花蓮觀光產業及維護縣民餐飲衛生上,有著相當重要的角色,在「產業健康化、健康生活化」的政策推行下,花蓮縣政府衛生局與餐飲業已共同攜手締造無數個台灣首創,在「創意」及「管理」皆已領先許多縣市。相信在各餐飲食品業者的努力之下,將能營造「健康、環保、愛心」健康飲食的溫馨城市。

……..文章來源:按這裡


雜糧:糧食安全決勝點 農友亟待輔導轉作

作者: CLiao | 環境資訊中心 – 2012年9月13日 上午10:57

本報2012年9月13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隨著氣候極端表現,各主要糧食出口國家歉收、糧價飆漲,糧食議題再度緊繃全球人民的神經。台灣雜糧極度仰賴進口,也面臨進口比自己生產成本高的局面。農委會最近即陸續釋出活化休耕土地補助,鼓勵農民一期轉種大豆、玉米等雜糧,決戰雜糧的態勢大致底定。

只是年久失耕的土地要種雜糧談何容易。民間早於幾年前即自主推動雜糧復耕,多年推動小麥復耕的喜願行總監施明煌認為,雜糧生產容易,要串起失落的產業鏈、行銷才是大考驗。

根據農糧署新聞稿,高雄港進口之玉米大盤價格已達每公斤13元,還比4年前糧食危機每公斤 11.85元高出1.58元,刷新高。為減輕國內原物料價格高漲之壓力,全面推動契作飼料玉米,提供每期作每公頃補貼金上限4.5萬元及補助烘乾費每公斤 2 元,剛好趕上二期作種植。至於生產的農產品,農委會表示,鼓勵飼料公會與農民契作。

農糧署資料顯示,我國每年進口量約400-500萬公噸飼料玉米,國產飼料玉米自給率僅約0.5%。大豆進口量約在250萬公噸,而其中卻有90%為充滿爭議的基改大豆。

台灣目前有小麥、大豆復耕團隊,其中大豆定位為人食用的品種,並且以對環境親和、有機/半有機的方式耕種,價格都不錯,卻不足以增加糧食自給。

「糧食自主的迷思往往只想把人吃的糧食提高,卻忽略了動物吃的糧食。」表面上90%的蛋肉奶類自給,背後沒有說出口的卻是這些蛋肉奶類仍需仰賴進口作物。施明煌說,無論是青割玉米或飼料玉米都應提高耕種面積,復耕團隊隨時都能投入飼料作物的耕種。
失落的鏈結

隨著農委會積極推動雜糧耕作,長久以來因廢耕而失落的鏈結,逐一浮現,無論是耕種技術、農具設備以及產業鏈都面臨重新檢視的局面。

台大農藝系教授盧虎生表示,台灣水稻耕種機械化的程度最高,雜糧卻來不及恢復機械耕種。農民都會選擇比較省力符合成本的作物耕種。過去農村會以雜糧輪作,但因進口雜糧價格便宜,而使得農民棄耕,連帶的農機也隨之衰敗式微。

除了毛豆、飼料玉米少數從播種至採收可一貫採行機械化栽培,大豆、小麥產業鏈仍有待鏈結。

這幾年帶著農民復耕小麥、大豆等雜糧的施明煌說,政府積極鼓勵種雜糧,明年預期會有多位農友投入,「但是有人種只是第一步,建構產業鏈才是重點。」大豆復耕剛起步,種出來的大豆要收、要選、要賣,每個步驟都需靠機械化代勞,但農機卻是斷層的,無法跟上。

施明煌說,大豆收成後,摻有土石等雜質,要先剔除;之外,還需挑選大小顆粒的篩選設備。清潔度和顆粒大小都必須靠機器。「大工廠都要考慮出漿率,一樣重量,300顆和500顆豆皮佔的重量不同,出漿率就有差」,這些GMP、HACCP大廠都必須考慮顆粒大小,而農民缺乏一次篩選的機器設備。

「台灣農業機械不足,台東收割大豆,還須向屏東的農會借」不過,喜願行花蓮玉里的工作站,已經進駐大豆選別機與其他加工研磨設備,期能打通生產端到加工端(量化)的品質瓶頸。

盧虎生指出,台灣農地面積小,也未投入農業機器研究,目前台灣的農機,90%靠進口,由政府補助1/3的經費。
小麥種原向國外求經

這兩年小麥耕作的情況,還處於對台灣土壤、病蟲害適應調整階段。目前喜願農友耕種面積,小麥200公頃,大豆20.5公頃。目前小麥育種、種源仍由台中區農業改良場一肩挑起,能不能來得及都是未知數。

盧虎生表示,小麥育種人才都很年輕,缺乏來自傳承的知識與經驗。有鑒於此,他透過農村發展基金會不但邀請日本專家來台指導,今年4月,也將年輕的小麥育種專家送到日本學習育種技術。
極端氣候表現打亂節氣規則

此外,極端氣候表現不僅影響農產品出口大國,也無分別地考驗著台灣的農民。對復耕的雜糧團隊考驗更是加倍嚴酷。施明煌表示,這幾年來的復耕,正逐漸有個基本輪廓,沒想到氣候變異卻打破規則。「氣候變異已經到了沒有節氣了」農民以往對節氣的認知,完全派不上用場。
協助農民轉作計畫

施明煌說,農友在復耕過程,農業技術都在摸索,他認為政府配套,最好是在農作計畫上,告訴農友有更多選擇,他舉例說,可以以兩年為一個計劃周期,例如這一期種完大豆收成之後,下一期也許種稻子,提供循環耕作,再搭配獎勵措施,與有效廠商合作才有補助。

此外,與其將經費挹注在硬體、機器設備以及產銷班,施明煌認為政府更應扮演行銷的角色,畢竟買機器設備可以靠本事,但有些角色功能卻只有政府做得好。再行銷上,他認為也不應「唯米獨尊」,不但要持續而有效的行銷、而且雨露均霑,才能讓農民耕作的意願增加。

【相關報導】

– 台灣小麥復耕 急缺人才與設備

– 大豆玉米價格飆新高 新一波糧食危機正衝擊台灣

……..文章來源:按這裡


2012APEC部長年會 達成強化糧食安全等決議

作者: 陳林幸虹 | 中央廣播電台 – 2012年9月6日 下午6:20

為期2天的2012APEC部長級年會,今天(6日)在海參崴當地時間下午5時結束,並達成強化糧食安全、強化緊急應變、建立可靠供應鏈以及促進創新成長等決議。其中在強化糧食安全部分,提出反對農業貿易保護主義,未來是否會衝擊台灣農業,經濟部長施顏祥表示,產業開放是未來趨勢,沒有辦法走回頭路。

2012APEC年度部長會議,6日正式結束,在強化糧食安全部分,鼓勵農業投資和基礎建設,反對農業貿易保護主義。台灣則計畫在2013年下半年,舉行APEC「加強公私部門合作降低食品供應鏈的糧損及成本」研討會,期盼能和G-20的「糧食市場資訊系統」合作,促進全球糧食市場的可預測性,降低價格波動。

代表台灣出席年度部長會議的經濟部長施顏祥表示,台灣積極和各國洽簽雙邊FTA和多邊協議TPP等,今年藉由APEC這樣的國際場合,不管是雙邊或是多邊會談,「想談的都有談到」;因此未來不管是農業、工業或是商業,會往更開放的方向走,沒有辦法再走回頭路。施顏祥說:『(原音)我們的農業部門,也是逐步的在開放,我們在2002加入WTO的開放,將來我們跟更多的會員體和國家,簽了雙邊的協議,難免的有工業有農業的都有,這是互利的原則,所以我對對方開放,這是有的,整個大趨勢,會往更開放的方向走,這是沒有辦法走回頭路的。』

另外,在強化亞太地區緊急應變部分,台灣也呼籲各經濟體分享提昇緊急應變能力的最佳範例和經驗。同時,台灣目前也正執行一項3年期的計畫,協助APEC中小企業有效預防和因應天然災害所衍生的經濟風險,並和菲律賓共同成立「APEC颱風和社會研究中心」,建立高效率的區域颱風預警系統和聯繫網絡,以降低災損。

……..文章來源:按這裡


挑戰接踵而至 衛報:廉價糧食時代或將告終

作者: 鉅亨網陳怡君 綜合報導 | 鉅亨網 – 2012年9月3日 下午3:11

氣候、人口、燃料等挑戰接踵,糧食危機迫在眉睫。

過去十年,二次大戰後驅動經濟成長的廉價石油,步入終結;今夏,玉米、小麥與大豆五年來第三度劇漲,或許意味,便宜糧食的時代也將告終。

《衛報》報導,石油與糧食價格的飛漲,是教科書市場力量篇章的絕佳素材。大型新興市場迅速擴張,尤以中國為甚,在供應受限的當下卻需求大增。以石油來說,約束因素包括伊拉克戰爭、伊朗禁運、新資源的開採趕不及老舊油田耗竭。

強烈需求同樣反映在糧食上。原因不只是全球人口每年多出 1%(中國平均每年人口增幅 9%),開發中國家對高蛋白質的西方飲食趨之若鶩才是重點。中國、印度巴西肉類消費逐年攀升,而 7 公斤穀物僅能產出 1 公斤牛肉(1 公斤豬肉則須 4 公斤穀物),造成全球糧食供不應求的狀況。

儘管農夫的生產效率已有提升,然而生產量的增加卻遭兩個負面因素抵銷:美國、歐盟政策下,大量玉米被轉作生質燃料之用;以及惡劣天候致使收成大減。

若我們信任世界銀行(World Bank)的預測準確性,人類未來 20 年只會需索更大規模的農業生產增量。每年會多出 7000 萬張嘴需要餵食,2030 年以前,糧食的需求量將增加 50% 。但是與此同時,人均耕地面積(arable land per person)只會愈來愈少。

今年美國極端乾凸顯了這項挑戰的艱鉅程度。玉米收成黯淡,較預期少了 1 億噸以上,原先不受缺雨之苦的小麥也受到連帶影響。今夏兩種作物一噸漲到 100 美元,世銀最新數據顯示,6、7 月間糧價上漲 10%,現在已超越前次高峰 2011 年上旬。

消費者要感受到這波糧價上漲的威力還需要一點時間。短期內,肉類價格還未受到衝擊,因為畜產業者為了節省昂貴的飼料成本已率先屠殺大量牲畜,導致供過於求。不過,今年底前,為了填飽肚子,消費者荷包消瘦的速度將是驚人的快。

由於外部衝擊將削弱消費者支出力道,因此面對通膨,各國央行不太可能收緊政策。然而,決策者也不該自欺欺人,假定糧價失速僅是偶然的單一事件。穀物庫存之低,2013 年敗壞的收成可能導致價格一發不可收拾,更甚者,恐慌性購買、出口禁令、搶糧暴動都有可能隨之而來。(接下頁)

樂施會近期公布一份報告表示,美國應該當心接下來幾十年會出現更嚴苛的旱災,「2011 年,美國歷經代價 140 億美元的災難總匯─暴風雪、龍捲風、洪災、颶風、熱帶氣旋、乾旱和熱浪,以及森林大火。」而今年,森林大火、暴風、熱浪已在美國許多地區肆虐,更別提半世紀以來最嚴重的旱災。

此刻應是西方重新審視生質燃料正當性的時機。2011 年美國乙醇蒸餾廠使用了 1.2 億噸玉米,引起聯合國農糧署關切。此外美國可再生能源標準(Renewable Fuel Standard,RFS)也遭反對黨非議,RFS 要求今年在燃料中加入 152 億加侖乙醇,其中有 134 億可來自玉米提煉。畜產業者理所當然成為終止 RFS 規定訴求的堅強捍衛者。

生質燃料的初衷,是做為已開發國家以一種免費且無痛的方式應對氣候變遷。當作物豐收,表示會有多出的穀物可轉成乙醇,西方消費者不必犧牲自己原有的生活形態,就能達成拯救這顆星球目的。但如今,這項假設已然不攻自破。

糧食問題已形成迫在眉睫的危機,解決辦法不是降低需求就是增加供應,或者兩者同時並進。減少需求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抑制人口成長或者改變飲食習慣以紓緩肉類消費壓力,不過兩者推行當然都困難重重。

至於供應方面,短期應是尋找生質燃料的替代方案;而以更遠的視野來看,世界部分地區的人口激增與糧價飆漲可望帶來第二次綠色革命,大大增加當地(如次撒哈拉非洲地區)的收成。高昂的商品價格少數好處之一,是農夫更有餘裕購買肥料。

……..文章來源:按這裡


法國總統Hollande提議建立糧食戰略儲備 分析師:挑戰艱鉅

作者: 鉅亨網吳修廉 綜合報導 | 鉅亨網 – 2012年9月12日 下午7:21

據《路透社》報導,法國總統 Francois Hollande 倡議替農產品建立戰略儲備以緩和波動劇烈的糧食價格。

美國中西部與俄國黑海區域乾旱,擔心市場將在四年內面臨第三次糧食價格恐慌,Hollande 在法國雷恩區對農民表示,他正向各國領袖建議建立緊急糧食儲備,避免價格暴漲。

法國去年擔任 G20 主席時便曾經提出這項建議,但因為最終議案限制了那些最需要糧食的國家,對於補給存貨的前景,所以並沒有實施這項措施。

數十年前國際間曾有共同的穀物儲備,現在的中國也是運用官方儲備在解決糧食問題,但仍不確定 Hollande 這回能夠成功說服美國以及他的歐洲鄰居們。

建立食物的長期儲備在實際面與成本上都有艱鉅的挑戰。AgResource 分析師 Dan Basse 表示,歷史上無數為了各種理由儲備糧食的國家,最終面臨的結局都是老鼠或其他事物的侵害,讓他們得賤價賣出糧食。

糧食不像原油可以儲備數月或數年之久,必須定期周轉更新的特性讓過程變的複雜,也提高了成本。

就算真的建立一個新的戰略儲備體系,實踐過程中需要的時間跟金錢都是問題,短期還會進一步提高穀物價格,因為可流通的量變少了。

……..文章來源:按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