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 – 2013年6月30日 上午9:56
–大陸城鎮化專題之七(中央社記者蔡素蓉台北30日電)大陸力推城鎮化,引發學界掀起「18億畝耕地紅線」論戰,左右路線論辯激化與檯面化,暗含各自對習李新政的期待及權鬥影子。
中國大陸人口多,糧食需求量大,城鎮化不能影響糧食產量,這將始終是城鎮化涉及的重大問題。
為確保糧食安全,大陸2006年通過的「十一五」(2006-2010年)計畫綱要,首度明定「18億畝紅線」。
前大陸國務院總理溫家寶2007年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也說:「一定要守住全國耕地不少於18億畝這條紅線。」
不過,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上任後,倡言改革,高喊城鎮化。李克強說:「城鎮化千萬不能弄成4萬億(人民幣4兆元)的翻版,政府要對自己進行改革,減少自己對農民的綑綁。」
此語一出,立即掀起大陸各界對於土地、農民、戶籍制度改革的期待。
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6月發布的「土地制度改革和新型城鎮化」報告裡甚至建議:「改變嚴守耕地紅線的思路,擴大城鎮建設用地規劃。」
報告指出,嚴控土地供給,嚴控市場需求的管理方式,造成土地資源價格扭曲,導致城鎮建設用地吃緊。
報告建議,應按市場原則建立土地計價交易統一市場,以土地「當量」作為土地計量、核算的標準,就可以在全大陸建立土地「當量」交易市場,即可改變嚴守耕地紅線的思路,從保證實物耕地總量紅線,轉向保證以產量加權的土地當量紅線。
被視為右派知識分子的經濟學者茅于軾更進一步拋出「18億畝耕地紅線無用線」觀點。他說,18億畝耕地紅線是個彌天大謊,是個自欺欺人的騙局。
他在微博上貼文說:「請問,一畝低產田能頂一畝高產田嗎?同樣是18億畝,換了內容,怎麼保證糧食安全?這項政策的唯一功能是給了管土地的政府部門一個審批權,從中可以貪污、索賄。其後果是土地的正常轉換用途受到極大阻礙。」
保衛耕地紅線顯然在大陸學界掀起了一股論辯熱潮。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所長李周說,雖然不能說18億畝紅線的標準非常科學,但從現實來看,非常有必要。
有大陸學者更認為,城市根本不需要圈占那麼多地,因為現在開發的土地使用效率極低。
中國科學院院士、前中科院地理所所長陸大道說,「目前,中國大中城市人均綜合用地已超過120平方公尺,對照國際上的大城市,東京人均綜合用地僅78平方公尺,香港才37平方公尺。」
中科院農村所研究員黨國英研究顯示:「從1980年至2005年,在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城市急劇擴張的時期,經濟每增長1%,會占用農地30萬畝左右。與日本的快速發展時期相比較,中國GDP每增長1%,對土地的占用量差不多是日本的8倍。」
大陸要不要堅守「18億畝耕地紅線」?此舉是否阻礙了土地自由轉換?反而讓地方官吏可從中貪污?一旦開放,是否會造成城鎮土地資源開放的浪費?是否促使耕地大量流失,衝擊糧食及國家安全?在在都是推動城鎮化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不僅如此,耕地紅線論辯熱烈,事實上更凸顯出大陸長久以來存在的左右思想衝突激化和表面化。
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林宗弘說,右派通常是市場派,主張進行土地、戶籍、耕地等全面改革;左派偏向民族主義。「對於城鎮化,中國約有7至8成學者是主漸進式改革。」
不只在土地制度或耕地紅線存在左右論辯,大陸社左派與右派路線論辯存在社會各個領域。原則上,右派期望加速政治經濟社會改革,讓大陸邁向民主化,避免社會貧富等矛盾擴大,導致崩潰;左派則指責資本主義才是造成矛盾的元凶,主張重回毛澤東路線。
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兼任副教授沈明室告訴中央社記者:「左右派論辯愈來愈公開化與檯面化,其實骨子裡是一種權力鬥爭。」兩方拉鋸,一方希望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向左轉」,另一方希望他「向右轉」。
沈明室接著分析說,習近平其實是走左右平衡的路線,因為一旦偏向右派的民主化政改,很可能使共產黨失去繼續執政權力;更何況習近平還面臨一批左派勢力的挑戰,所以「必須容忍左的聲音存在」,以毛澤東的意識形態來遏制黨內貪污腐敗。
大陸耕地紅線、農民集體所有制,這種特殊的人地從屬關係,卻成了學者口中堪與歐洲中古世紀的農奴制或美國當年的農奴制相比的制度。
看來大陸推動新型城鎮化的路途,將充滿制度險阻,改革或不改革都是挑戰。1020630
……..文章來源:按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