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耕稻作大增 農民憂心「穀價下跌」

客家電視台 – 2013年3月18日 下午8:04

【李鴻祺 南投竹山】

為了提升國內的糧食自給率,所以農委會積極推動休耕地的活化政策,根據統計,今年第一期作的復耕面積,將近9000公頃,預估將增加5到6萬公噸的稻穀,但是基層的農民卻表示,近年來氣候異常難測,如果可以分散復耕時機,將可減輕用水壓力,而且也不會突然增加太多稻穀,造成糧價的問題。

灌溉農田的水流聲持續不斷,讓農民可以安心的耕種,只是今年又出現氣候異常的現象,春雨遲遲不來,加上農委會推動的土地活化政策,光是這一期的稻作,就增加了將近9000公頃,農民擔心會發生用水問題,因此希望政府在推動復耕計畫時,可以分期來實施。

南投縣竹山鎮農民 陳金源:「要看著水源也是很辛苦,晚上的時間都不能好好睡覺,所以我想這個活化農地、種植水稻的部分,最好是有分一期和二期的計畫比較好。」

農糧署糧食產業組組長 蘇宗振:「我們希望就是配合區域,看看他能不能在比如說一期,可能供水不是很正常的情況之下,是不是在二期的部分,再來種植作物,也就是說,把稻作的部分單期化就好。」

針對今年第一期的稻作,農糧署預估將增加5到6萬公噸,為了穩定市場價格,所以農糧署也表示,會持續進行保價收購,但是農民擔心,餘糧只要增加太多,就會給糧商有殺價的空間。

農糧署糧食產業組組長 蘇宗振:「辦理保價收購的部分,請農民放心,我們會持續來辦理,農友可以選擇繳交公糧,來穩定收益,所以這個部分,在一期作水稻增加的部分,是沒有問題。」

南投縣竹山鎮農民 陳金源:「一般市場(餘糧)的量如果多了,價格就會被壓低,當然農民就會擔心,會煩惱這個(差價)。」

農糧署表示,目前稻米的產量,平均1公頃約有6到7000公斤,公糧收購量就達到6200公斤,因此餘糧數量應該在控制範圍內,請農民放心,另外,農糧署也積極鼓勵農民種植雜糧作物,相關的農政單位都可以提供技術諮詢服務。

……..文章來源:按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