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本報訊 | 台灣立報 – 2013年2月6日 上午12:30
左看:國族因素背後真正魔手是資本因素
在反媒體壟斷的議題上,「中國因素」、「美國因素」吵得愈是震天價響,愈只看見意識形態的虛空角力,這類面紅耳赤的爭辯卻無法為各地人民帶來具體的跨地力量凝聚。另一交相映照的例子──糧食自主權與跨國自由貿易協定,卻藉由來自9個國家、30幾位農民之路(La Via Campensina)的農民運動者,以鮮明實例具體道出:就算是藉著簽署自由貿易協定,使大國得以成為貿易傾銷國;但無論是中國還是美國,小農與無地農都將只剩兩條路可走──一是淪為在地大型農企業下的農業勞工;另一是流浪到城市打工。簡言之,各國自由貿易,受惠者從來不是人民,而是各國大型農企業資本家受益!
韓國農民聯盟會長李光錫於人民論壇上直言:韓國農民團體2011年直赴美國國會向民主黨議員遊說拒簽韓美FTA。另外直驅訪問美國農民團體,問當地農民如何看待韓美簽署自由貿易協定。令人跌破眼鏡的是:美國小農團體嚴正反對自由貿易。
自由貿易協定,肥的可是大型農企業的荷包。美國在地小農生計只有節節敗退之勢。美國小農在土地成本、農事與人力成本將也漸漸不敵國內大型農企,這些大型農企業累積資本、反覆圈地增加土地優勢。本農、外農說穿了都將只是農企業奴工。獲得自由、被解放的只有資本流動。
陳虹穎/文化評論人
右看:糧食主權需要消費/生產者共同捍衛
自由貿易帶來十足具備價格競爭優勢的各類農產品。在薪水20年漲不了的台灣,自由貿易帶來的物價貶抑,可相當程度普遍嘉惠不少城市居民。然而,就算需要計算跨海運送的高昂交通運輸費用,為何飄洋過海來的農糧食品卻遠比台灣本土農產便宜?
自從台灣加入WTO以來,來自各國農藥與藥劑滿佈的便宜進口蔬果魚肉,嘉惠了大型農企業,以及買不起昂貴本土有機食品的消費者們。然而這種資本帝國主義下的產物,將食品生產簡單當成商品,往往只考量到薄利多銷,卻罔顧普羅大眾健康飲食權利。
只有立基於對人與環境友善的糧食與農業系統,方能促成跨國真正公平貿易的到來。但是真正的公平貿易,需要透過消費者力量,以良幣驅逐劣幣,捍衛各地小農的自主權。不應讓上層這隻看不見的魔手,悄悄藉由自由貿易手術,進行各國土地與農民的基因改造工程。大型農企業結合跨國貿易傾銷機制的力量,才叫做壟斷。壟斷一說是否成立,需要針對跨國自由貿易所牽動的農業生產鏈、逐一環節進行資本規模、生產型態與交換分配積累資本的檢視,方能促使跨國自由貿易真正邁向自由公平、各地人民的糧食主權與健康獲得保障。
陸已興/國小教師
……..文章來源:按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