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 – 2013年6月10日 下午4:22
(中央社記者林孟汝台北10日電)工研院今天宣布台灣首座「鈣迴路捕獲二氧化碳先導型試驗廠」正式完工,預估2016年將從試驗廠進入示範廠,最快2020年變成商轉廠,成為節能減碳新經濟的火車頭。
由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與台泥攜手合作建造的「鈣迴路捕獲二氧化碳先導型試驗廠」,設置規模是每小時1.9百萬瓦發熱量(MWth),相當於每小時捕獲1公噸的二氧化碳。
位於花蓮縣秀林鄉台泥和平廠的試驗廠,採用工研院自行設計的「鈣迴路捕獲二氧化碳系統」,是全球至今最大規模的二氧化碳捕獲試驗廠,勝過於西班牙、德國等國家。
經濟部能源局局長歐嘉瑞表示,台灣2010年 CO2人均排放排名19,全球總排放量為20名,碳減量課題研究刻不容緩。
歐嘉瑞指出,淨煤與碳捕獲與封存(CarbonCapture and Storage ,CCS)技術,是國際能源總署認定為全球減碳的各單項技術中的減量冠軍,能源局自2006年開始投入CCS技術推動,並在CCS研發聯盟架構下,分別與中油、台電、中鋼等公司合作發展關鍵技術與本土示範計畫。
工研院綠能所副組長徐恆文表示,鈣迴路捕獲二氧化碳的技術原理,是利用氧化鈣(CaO,俗稱石灰)與二氧化碳結合後,所產生的碳酸鈣(CaCO3)再經過控制條件下的高溫處理,將二氧化碳釋放出來,而剩餘的物質又還原為氧化鈣,在吸放之間重複循環,達到捕獲二氧化碳的目的。
他說,工研院的鈣迴路技術是將碳酸鈣及氧化鈣的反應反覆多次循環,可將水泥廠製程中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捕獲90%以上,並收集起來。當吸附劑逐漸失去捕獲的活性之後,可以完全作為水泥生產的原料。
徐恆文強調,換言之,在水泥生產過程結合鈣捕獲二氧化碳技術不需要額外吸附劑,也不會產生廢棄物,並且由於吸附劑的循環利用與廢熱回收的有效應用,可以大幅降低捕獲的成本,未來將結合國內更多高耗能產業一併投入。
據工研院預估,若將CCS技術做為配合台灣減碳的主要工具,且至2025年捕獲廠總投資規模達新台幣2000億元的話,就能於2020年與2025年經由碳捕獲與封存,達成減碳490萬與3670萬噸的目標量,每年操作運轉所帶動產值可達數百億元,成為節能減碳新經濟的火車頭。1020610
……..文章來源:按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