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人士來台工作假期 夜訪麥寮六輕

作者: 莫聞 | 環境資訊中心 – 2012年11月7日 上午10:57

本報2012年11月6日彰化訊,林子晴報導

九位來自中國各地的NGO人士,昨(6日)來台參加為期10天的兩岸環保交流,並以生態工作假期的型態,深入了解台灣海岸與溼地保護,並試著將這樣的經驗帶回中國。

2012年「兩岸環保NGO交流」由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主辦、中華發展基金管理會贊助,今年以全球關注的海洋與海岸議題為主軸,讓NGO人士以親身體驗的工作假期型態,更深入的了解台灣當前的危機。在彰化的大城溼地、台南黃金海岸、屏東阿塱壹步道及屏東來義四處展開工作假期,各地區有著不同的環境破壞,需要不同的方式來支援,希望藉此方式讓環保人士有不一樣的體驗。

本次來台交流的九位環保人士,其中有來自廈門、2011年曾來台交流的「葡田綠萌濱海溼地研究中心」林大聲,並帶著父親林北水及妻子伊小紅一同來了解台灣工作假期的模式,希望以此為借鏡,運用在他們盡心保護的鱷魚嶼上。其他環保人士包含「魔法貓ECO手作坊」盛將華、廣西村「心守家園」曹學勤、上海「根與芽青少年活動中心」鄭敏鷹、上海從事海灘廢棄物議題的劉永龍,以及及「蔚然大連」張夢瑤等。

由於本次以交流有許多工作假期的體驗,首日一早就請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信託中心主任孫秀如說明工作假期的實施方式與意義。有中國環保人士有問及,在工作假期選址方面,是如何決定地點,而又是如何與當地居民溝通?孫秀如表示,有些案例是當地主動尋求協助,希望以工作假期的方式保護溼地,重點是賦予工作的意義,讓行動與志願者的理念,而後續的維護也是很重要,這就要與當地溝通好,以免工作假期結束,一切又歸零。

下午環保人士驅車前往彰化芳苑,了解反對國光石化運動的現場。在地文史工作者魏清水帶著環保人士走入漁村,與當地居民互動。魏清水表示,當地正在發展生態旅遊,結合傳統的漁村文化,將環保意識融入旅遊中。

天色漸暗,交流團的行程持續進行,交流團體前往麥寮六輕「看夜景」,從遠處望去就發現矗立的煙囪持續冒出白煙,並近距離看見工業區燈火通明的景象,親眼見證台灣西部工業開發的典型案例。

彰化縣環保聯盟副理事長蔡嘉陽說明,彰化海岸的潮間帶綿延6公里,是全台最大的,也因這樣的地形最方便填海造陸,因此從台中的台中港,到彰化的彰濱工業區,都拜這樣的地形所賜,而創造出來。但工業需要大量用水,政府除了在濁水溪上設攔河堰之外,還準備從北彰化的大肚溪設攔河堰,經60幾公里的運輸來到雲林六輕使用,周邊的農業及漁業無水可用,抽取地下水,卻要背負地層下陷罪魁禍首的黑鍋。而攔河堰阻擋泥沙往下游運送,使得西部海岸線逐年向後退。

蔡嘉陽批評,當工業區陣陣白煙從煙囪冒出,產生的空氣污染除了影響當地居民,也散佈到南投、嘉義等地,這樣的慘劇,怎能讓國光石化重演?

透過蔡嘉陽的介紹,中國環保交流人員了解到,台灣的環境運動已能喚起公民意識,讓民眾對國光石化說不,而這也是保護溼地的一大步,為後代子孫保留淨土。

這幾位中國環保人士將在後續的交流行程中,持續透過工作假期的參與,認識台灣的海洋與海岸環境現況,並在13日與台灣環保團體開放對談「兩岸水生活─-從教育、糧食,到海洋、海岸」,地點位於義守大學燕巢校區,報名網址 https://e-info.neticrm.tw/civicrm/event/info?id=99 。

……..文章來源:按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