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團熱情動力 追求對的事

更新日期:2011/09/25 10:44

(中央社記者魏紜鈴台北25日電)台灣環保團體充滿動力與熱情,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秘書長陳瑞賓正是其中的一名環境夢想家。他希望讓更多民眾談論不只是「利益」,而是「什麼是對的事」。

畢業於台灣大學動物系的陳瑞賓,今年40歲出頭,曾是2008年第46屆十大傑出青年農林漁牧類得獎人,當年與他同屆獲選傑青體育類獲獎人,是享譽全台的旅美棒球好手王建民。

陳瑞賓原本在中央研究院工作,2000年股災時期別人虧錢,他卻將賺進的新台幣200萬元投資獨立發行華人圈首份「環境資訊電子報」,並引進美國「環境新聞服務」(ENS,Environment News Service)授權翻譯、報導國外環境新聞,草創期就有上萬名高學歷者訂閱。

之後,陳瑞賓調整組織,轉型成立環境資訊服務的電子報平台,「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應運而生,並著手建置線上捐款機制。如今「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是華人最大環境資訊網站,協會在這11年來多次發生斷炊,他賣了房子負債上百萬,「只為堅持做他認為對的事。」

陳瑞賓表示,日常生活中的食衣住行育樂到政策,無一不與「環境保護」息息相關,談環保不可能僅由每人執行節能減碳、回收利用,而不去看「國光石化」(意即國家經建政策)。

陳瑞賓說,國光石化案與台塑先前提出的煉鋼廠,兩計畫預計排出二氧化碳增量,是全台年度總排放量10%,「一般住商排放二氧化碳佔比30%,就算全台每人執行節能減碳並做好回收省下20%,全民動員辛苦半天也不過僅降低二氧化碳排放6%,」單是一兩項重大經建案,就能抵銷全民努力。

台灣在1987年解嚴,次年解除報禁,捍衛政府體系與社會輿論的多元聲音百花齊放,經20多年民主自由的淬鍊與衝撞,環保團體捍衛土地與生態的聲音,即便是綁布條、街頭遊行抗議,如今已成常態,甚至見怪不怪。

陳瑞賓說,當人民有自主性,取得資訊不須仰賴政府時,談論的內容非僅「利益」,而是談論更多「什麼才是對的事」,這正是台灣環保團體能充滿動力與熱情,追求正義的主要原因。1000925


已用關鍵字:回收,減碳,節能,環保,
共出現:10次
……..文章來源:按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