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綠能 台電碧海水力電廠十月商轉

更新日期:2011/08/18 08:25

「開發綠色能源 台電碧海水力電廠十月商轉」(梁國榮報導)

花蓮與宜蘭縣之間,是以一條和平溪做為縣界,而和平溪的上游,分別是和平南溪與和平北溪,因為水量充沛,台電經過評估,大約十六年開始,在海拔約545公尺的高山上,興建碧海水力發電廠。當年這裡還只是一片野地山林,只有部份當地太魯閣族傳統的獵徑外,對外根本就沒有聯絡道路,只能靠人力,一步一腳印的墾荒、踏勘、丈量、定位,才有現在每年約二億三千七百萬度的發電量,可以提供六萬五千戶家庭的年用電量。台電和平施工處游武昌經理說

工務經理葉建元當年自告奮勇願意回鄉投入開發工作,他回憶當年只能靠著獵人們,帶著簡單糧食,採著獵徑,依據簡單的空照圖,尋求最適合闢建道路的位置,逐次定位,甚至還要修建棧道,好像回到三國時期,劉備「明修棧道、案渡陳倉」的年代。游武昌經理則說,這些棧道所使用材料,都是仰賴直昇機空運、空投,一根木、一支鐵打造出來

經過十六年的闢建,這座利用水力發電的高山電廠,已經幾近完工。施工處長李漢泉說,不論是水量或地質條件,都很適合建造水力電廠

既然將綠能、環保為施工及發電發展,施工過程的每個步驟都不容小覷。游武昌經理就說,在二十多公里的道路興建上,設有十二座隧道,其中三處是以「迴頭彎」方式興建,不但節省挖山闢路的經費,也增加道路安全度

雖然地勢有五百多公尺,但可能遠眺和平溪及出海口,因為景觀宏偉,才將位在山上的電廠,取名「碧海」。公關課長羅樹叢說

運用水力的落差發電,儲存水源的水壩就很重要。這座混凝土重力水壩,攔水形成調整池,再以密閉方面在山間鑿洞為壓力水道,透過六千多公尺長度水道,引水至地下發電廠,利用這股水壓力推動水輪機組發電。李漢泉處長就說,發電廠水壩的排洪門,是全國第三大的水閘門,疏洪、清淤,效能很大

斥資一百六十億、耗費十多年興建完成的「碧海電廠」,早期是利用直昇機將機具吊往山區施工,到現在已經有一條安全便捷的道路,能夠順利將發電設備,路運到組裝,蓽路藍縷過程,見證了人定勝天,也展現與與自然和平共處的綠能成果。李漢泉處長說,水力發電扮演了電力「救火隊」的角色,因為水力發電啟動快、發電速度穩定,隨時做為環島電力調度的支援者。再加上這裡風景秀麗,深具自然科學教育功能,李漢泉說,未來也不排除與地方政府合作,推動環保、科技觀光

水壩後方緊依著高山,每到月圓,就會從山的一處缺口升起,許多在此看過月圓升起的台電人,都被這月圓之美征服。李漢泉說,媒體報導臺灣的排碳量高居亞洲第一,特別在日本311核電事件後,世人都在討論安全能源問題,他認為水力發電就是很

安全的綠色能源,花蓮的地理條件,甚至蘊藏了豐富的水力發電潛力。他認為,「碧海電廠」未來正式供電後,絕對可以做為其它規劃中,水力電廠的最佳示範。


已用關鍵字:電廠,水源,綠色能源,能源,綠能,發電,水力,糧食,環保,
共出現:45次
……..文章來源:按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