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馮廣寧 | 旺報 – 2013年8月6日 上午5:30
旺報【馮廣寧】
大陸環保部長周生賢日前表示:「開寶馬車,喝汙染水,顯然不是我們期待的工業化、現代化。」這種說法的提出,雖值得肯定,卻也從反面道出了中國如今令人堪憂的環境惡化的現狀。
陰霾天、綠藻水、癌症村、PM2.5等幾乎成為每個人耳熟能詳的詞語,而嚴峻的環保形勢則威脅著每一個人。在公民權利意識覺醒的大背景下,如今,民眾對於環保問題的關注即便沒有超過,至少也與對物質的追求形成並駕齊驅之勢,PX項目、垃圾焚燒廠、核燃料加工廠的興建成為眾矢之的,人們為此走上街頭表示反對,便是證明。
這種行動與情緒的蔓延及其所形成的壓力,是政府承諾「建立生態文明」的動因,也促發越來越多的人反思片面追求發展所帶來的問題。
「開寶馬,喝汙染水」無疑是對發展主義弊端最好的比喻。這種「先汙染,後治理」的發展邏輯,西歐老牌資本主義國家走過,毋庸諱言,中國改革開放的過程也與此高度雷同——準確地說,先汙染的情況出現了,至於能否治理,則是個未知數。
不少人認為,環境汙染是發展需要付出的代價,想不汙染,就必須忍受物質的匱乏。這樣的說法忽視了中國與西歐國家在人口基數、地理面積上存在著巨大差別,這種差異的結果意味著,更高的治理成本、更大的抗議力度、對政府公信力更大的挑戰。
很大程度上,中國的社會轉型同時也是一次頭腦的革新,轉型能否成功,要看我們能不能摒棄 「先汙染,後治理」的老路,真正樹立起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意識。假如說真的有什麼「中國模式」的話,其獨特性應該體現在對現代化、人與自然三者之間關係的清醒認識:凌駕於人與自然的價值不值得追求,開寶馬車,喝汙染水的現代化是一個通往墳墓的旅程。(作者為大陸自由撰稿人)
……..原文連結按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