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源:勿政治語言談核

中央社 – 2013年7月9日 下午5:59

(中央社記者劉麗榮台北9日電)內政部長李鴻源今天說,民眾談核能四廠議題時要專業一點,不要都用政治語言。

前德國經濟文化辦事處副處長顧安德(AndreasGursch)在台24年,致力於節能和環境保護議題,積極推動台灣再生能源和硬體設計,並引介德國公司投資台灣廢棄物處理工程,獲李鴻源頒發「梅花卡」(永久居留證)。

李鴻源表示,台灣目前最棘手的問題是「到底要不要核電?」德國在日本三一一大震後關閉7、8座核電廠,發展再生能源、提高能源效能,並改變配電結構,甚至還有多餘的電可賣給法國,這些成功經驗非常值得台灣學習。

被問及是否支持停建核四,李鴻源說,沒預設立場,但「這裡面有很多專業,不是是非題,關掉或不關掉,沒那麼簡單」。

李鴻源表示,關掉後配套是什麼?如何不缺電?假如電價因而上漲,從什麼地方補回來?這些都要思考。

顧安德說,德國再生能源政策跑得較前面,發展出的太陽能、水力與生質能等已超過核能,有這些條件關核電廠,不代表台灣也能這樣做。

他說,6成以上德國民眾認同不要核能,但德國現在電費比台灣貴3倍,如果台灣人民不要核能,要有心理準備電費一定會漲。「現在電費太便宜了」,不光是發展再生能源,連周邊環保政策都很難做。

至於核四議題,顧安德表示,台灣人民決定要不要繼續,但他認為核能不是未來能源,「還是有風險」。

台灣該如何發展再生能源?顧安德說,絕不是單靠風力或水力,要多方組合。德國有2%的電來自太陽能,「德國有辦法做,台灣也有辦法,還是要看投資環境」。

顧安德表示,再生能源這1、2年還有發展機會,石油會用完,「沒有別的路走」。台灣發展水力有限,太陽能成本越來越低後,還有很多發展空間;風力則在離島有機會發展,最重要還是要看能源效率。1020709

……..文章來源:按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