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NewTalk 新頭殼 | 新頭殼 – 2012年1月5日 下午7:54
新頭殼newtalk 2012.01.05 楊宗興/台北報導
第17屆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2011年12月在南非德班召開,預計由2015年開始施行較為嚴格的遏止溫室氣體排放標準,以取代2012年底即將失效的「京都議定書」。台灣大學大氣系教授徐光蓉表示,德班會議的共識是所有國家都應承諾減碳,然而目前台灣政府的減碳期程寬鬆,未來台灣將難以面對愈趨嚴苛的國際減碳標準。
今(5)日的「開放編輯室」節目邀請徐光蓉分享她親身前往南非德班的近距離觀察。她表示,早在1980年代末科學家就開始重視全球暖化的問題,進而在1997年各國簽署了「京都議定書」,針對當時排碳佔全球2/3的38個工業國家,要求它們主動進行減碳,目標為2012年要比1990年的排碳減少5.2%。
徐光蓉說,眼見2012年「京都議定書」即將失效,各國幾年前就開始商討新的國際減碳目標,原先眾所期待2009年在丹麥哥本哈根舉行的氣候變遷會議能夠有所進展,然而卻因發達國家與開發中國家對減碳的期待落差過大而無功而返,以至於隨後的2010年墨西哥會議、2011年德班會議都讓人不抱期待。
不過這次德班會議的結果卻比預期的多,本來到會議最後一天都沒有進展,開發中國家認為發達國家應該減碳更多,但歐盟等發達國家卻希望經濟後進國能夠公平的負減碳之責。徐光蓉指出,會議最後一天卻有戲劇性變化,在歐盟與海島國家、低度發展國家的結盟下,展開36小時的延長戰,終於催生了「2015年路線圖」。
關於「2015年路線圖」,徐光蓉解釋,大家的共識是,全世界各國都應該進行減碳,而在2015年之前應該協商出新的減碳目標與各國承諾額,並在2020年正式實施,在此前,「京都議定書」的效力將延續,不因2012年底到期而失效。徐光蓉認為,2015年之前,各國的協商角力恐怕還會持續好幾年,新協定的樣貌也在未定之天,但值得慶幸的是,至少各國都認同每個國家都應參與減碳。
在減碳成為國際共事的情況下,徐光蓉認為台灣將面臨嚴苛挑戰。她首先批評,台灣政府提出的減碳期程過於寬鬆,2025年減到2000年的標準,2050年減到1990年的標準,但是光有期程卻無配套措施,要達成目標恐怕是緣木求魚。
徐光蓉說,台灣目前的人均碳排放是12公噸,但是1990年才4公噸,政府如果要回到1990年的排放量,將是一項不可能的任務;如果以國際潮流要在2050年減到2公噸,台灣目前的差距更是遙遠,讓人懷疑政府是否認真看待國際減碳潮流?
徐光蓉指出,事實上政府可以做的事情很多,從扶植再生能源的發展到減少石化能源的使用,但很遺憾的是,政府並沒有推動。她說,台灣是全球第二大太陽能板出口國,然而光電產業在台灣一直停留在產業層次,台灣做那麼多太陽能板給別人用,但是自己卻用的不多,這豈不是很諷刺嗎?
[完整的影音請至 http://newtalk.tw/news_read.php?oid=21041]
……..文章來源:按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