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的電哪裡來 日本節能背後的無助〉反核運動 首相官邸前喊廢核,每週五憤怒上演

作者: 文∕王美珍 | 遠見雜誌 – 2013年9月6日 下午1:22

福島核災是日本難以抹去的痛,反核因此成為許多人的信仰,每週五固定在首相官邸前的反核抗爭,已經持續兩年,只要一日不廢核,這場運動就很難結束。

週五傍晚,東京地鐵國會議事堂站附近分外熱鬧。這裡不是酒吧或餐廳,下班人潮卻慢慢匯聚前行,宛若一條河流不斷延伸,直到首相安倍晉三的官邸前,人們的腳步才停了下來。

「停止核電!」「反對重啟!」街頭愈來愈多群眾,齊喊口號。「自民黨=自滅黨」「反對核電廠重啟」等各式標語緊緊握在人的手心裡。

這是日本民眾自發的反核活動。自2011年3月福島事故發生後,每週五在官邸前的馬路聚集,迄今已兩年,反核人潮仍從不間斷。

這項活動,人潮最多的時候多達20萬人,甚至還有鎮暴車出來維持秩序,兩年後估計每週仍有500人左右,成為日本社會持續最久的公民運動。

隊伍裡,許多是頭髮已斑白的老人,談天時輕聲細語,十分客氣,典型的日本人風格。然而,喊起口號,卻卯足了勁。

年輕人則用新科技表達訴求,以iPad製作跑馬燈,小小一塊面板,字體不大,卻始終高舉。

將視線往整條馬路延伸,一路有人吹著像是貝殼一般的號角,有人打著日本傳統大鼓,也有媽媽推著貼有標語的嬰兒……,眾生群相,共同的訴求就是廢除核電廠。

「日本其實是很能忍的民族,怎麼激怒都不容易生氣,很難在路上看到有人吵架,大型集會也很少。核能這個議題,反對的聲音能持續這麼久,就代表這件事超過他們容忍的限度了,」長期居住在日本的台灣貿易中心所長陳英顯觀察。

福島核災陰影深,七成日人支持廢核

根據日本最大報紙之一《朝日新聞》2013年2月調查,認為應立即廢核或2030年之前逐步廢核的日本民眾,加起來高達71%,贊成繼續使用核電的只有18%,11%沒有回答,比民調顯示反核的民意仍舊高漲。

甚至,首相安倍晉三雖支持重啟核電與外銷核電,夫人安倍昭惠卻公開表示:「我反對核能。看見他(安倍晉三)推銷核能到海外,我就心痛。」

福島核災的陰影,是促使日本人民反核的最大原因。陳英顯舉例,他的辦公室一位優秀的日籍員工日前辭職,原因竟是因為擔憂東京的輻射汙染影響兩個孩子的健康,夫妻兩人寧可中年轉業,放下原本高薪的工作,搬到最角落的高知縣,到鄉下地方重新生活。

此外,由於受到福島核災的影響,東北五省的農產品都已禁止出口,也有日本民眾擔心,這些銷不出國外的產品,就直接在日本國內銷售,影響國人健康。

「我之前都不敢買關東地區的礦泉水,只買九州的,蔬菜、水果都是買愈遠愈好,最好是進口的,」陳英顯說,福島核災發生後,台灣的悅氏礦泉水就突然成為非常受歡迎的商品。

連知名的築地海鮮,有些講究的人,也擔心海水汙染,連海鮮都不吃了。「日本不是資訊很透明的社會,很多訊息,政府並不公開,人民大部分只求自保,」陳英顯說。

事實上,福島核電廠之前就陸續傳出輻射物質外洩,並已汙染海域和鄰近土壤的消息。不過,東京電力公司一直沒有對此項指控做出回應,直到今年7月底,才承認事實並對此公開道歉,更讓社會更對政府與電力公司提供的資訊失去信心。

經歷廣島原爆,85歲婆婆反核逾30年

與台灣相較,日本人民對核能的恐懼,可以追溯到二次大戰期間。85歲的齊藤美智子,是每週都會出現在官邸前的反核民眾之一。身高才約150公分的她,在反核隊伍的人群中顯得瘦小,由一位友人在旁攙扶著。

她的頭上戴著寫著「反對核電」的白色布帽,笑著說:「這可是福島地區的商品!」然後,從竹編包包裡,拿出從裁縫店購買的花布、以奇異筆寫下標語:「我希望住在一個安全的家園」。

接受記者訪問時,她舉著標語的手,始終沒有放下休息。不痠嗎?她說:「當然痠啊!」即便如此,她仍在這裡持續舉牌兩小時。為什麼如此堅定反核?這位老人家淡淡地說:「我的好朋友、國小老師,全部在廣島原爆時死了。」

因為這段傷痛的回憶,當1986年烏克蘭發生車諾比核電廠爆炸事件時,她就決定開始反核,自己製作小旗子在官邸附近發送民眾。

齊藤美智子緩緩地說,她的兒子高中時曾因為好友過世而想要自殺。她就告訴他,想要做什麼都可以,就是不可以去死。後來,兒子結婚,媳婦的父親竟也是廣島原子彈的輻射被曝者,手臂變形,全身病痛,就是她親眼所見的例子。

「我追求的,只是好好的活著,如此而已,」齊藤美智子說。

除了每週五的反核集會,每年的8月6日與9日,分別是廣島與長崎原子彈爆炸的日期,她都會從家裡搭一個半小時的車,出來默默舉著標語。

隊伍中也不少年輕的身影。早稻田大學文化人類學研究生永野篤表示,1999年東海村JCO臨界意外,三名現場工作人員因作業不當,造成大量輻射線釋放,工作人員因此死亡。

「核災很多時候是人為疏失。這是機率問題,只要再發生一次核災,就是日本再也承受不起的後果,」永野篤說。

新的安全審查標準,社會仍有許多疑慮

此外,對於核電是否就是經濟的解藥?社會也有不同的意見。

綠色和平組織能源氣候與能源主任高田久代表示,做為世界第四大經濟體的德國,過去20年能源消耗下降6%,然而GDP仍然增加30%。日本GDP只成長了20%,比起德國少了10%,能源消耗卻反而增加6%,由此可知,「經濟成長,不一定等同於用電成長。」

高田久代舉出經濟產業省的統計,表示真正用電比率高的業種,其生產金額與雇用人數,占整體製造業不到1%。意即,並非所有的製造業都是高耗能產業,破除製造業等於高用電量的迷思。

關於7月剛出爐新的安全審查標準,社會亦仍有不信任的聲音。「新標準只規定核電廠不能位於斷層帶的正上方,但並未考慮斷層地帶的連動性。」綠色和平核能部門主任鈴木一惠表示。

沉默的日人終於願意說出心聲

來自荷蘭、今年50歲的潔欣塔(Jacinta Hin),已經住在日本23年,從事人力資源工作。她和來自法國、日本的友人成立「美麗能源」團體,自掏腰包購買蠟燭,每週五都在官邸附近讓人們許願。

她表示,所謂「美麗能源」,是指對地球、人們與食物都安全的能源。核電若包含風險成本以及核廢料除役的費用後,就不經濟了,當投入很多成本發展核電,自然就會排擠再生能源的發展。

已經參與反核運動兩年的潔欣塔,觀察日本社會的變化:「不太表示反對意見的日本人,終於願意說出他們的心聲,這非常難得。」

不過,也有人認為,隨著時間的過去,人們終將會向經濟低頭。前日本原子力技術協會最高顧問石川迪夫說,去年的眾議院選舉,反核的代表都落選,就是證明了民眾雖然不情願,但仍會慢慢轉向贊成核能。

未來,日本反核與擁核兩種勢力如何拉鋸?後續發展,仍須關注。

……..文章來源:按這裡


德國綠能、法國核能、日本節能 台灣萬萬不能?

作者: 文∕楊瑪利 | 遠見雜誌 – 2013年9月6日 下午1:22

今年底,從計畫興建至今長達33年、總投資金額超過3000億元的核四,預定將交付公投。 但其實,台灣必須面對的能源問題,核四只是其中之一。在核四背後,是台灣未來電力該從哪裡來,會不會缺電,才是更關鍵的。

面對未來,台灣能源該朝什麼方向走,目前仍眾聲喧嘩。《遠見》歷經三個月密集籌劃,走訪德國、法國、日本等三種不同能源模式,看看人家如何做能源抉擇?除了分析成功之道,也關注他們付出了怎樣的代價。

如果要向「核」走的話,一向自詡為歐洲領導者的法國,堪稱全球最成功的典範。

歷經1960年代失去殖民地的天然資源供應,加上1970年代石油危機,促使法國人決心發展核電,40年來的極速衝刺,讓法國獲得了接近50%的能源自主度,更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力出口國,把核電變成外銷主力產業。

身為全球最大觀光勝地的法國,同時也是歐洲核電密集度最高的國家,境內遍布19座核能電站與58個反應爐,每年提供全國超過3/4的電力。使法國成為歐洲能源價格最便宜的國家,40年來維持了不錯的安全績效。

只是,為什麼這麼浪漫又重視人文歷史的人民,會這麼高比例願意繼續使用核能?法國人民難道不怕核災嗎?核能專家是如何說服人民接受核能的呢?這些都是《遠見》採訪法國試圖要尋找的答案。(頁231)

向綠走?理性德國發1/4綠電

若要向「綠」靠攏的第二種模式,德國無疑是典範。早在20世紀末,德國就訂出了終極廢核的長期目標,2011年爆發福島核災,更喊出2022年終結核電,廢核速度領先各國。

德國能大聲向核電說不,最大本錢就是比重愈來愈高的再生能源。去年發電量接近1/4,來自逾風力、太陽能、水力、生質能等綠色電力。到2050年,還要提高到80%!

德國如何發展再生能源?成功之道是什麼?十年來德國電價已成長一倍,目前是台灣的四倍。德國人民為何願意付出高電價呢?這些都是《遠見》本次採訪想了解的答案。(頁206)

第三種模式是資源與地理狀況接近台灣的日本。原本核電占三成的日本,在福島核災那年,隨即暫停50座反應爐當中的48座,剩下兩座機組亦將於今年9月大修停機,進入「零核」狀態。

長久以來依賴核電的日本,如何因應驟缺的三成電力呢?後來我們發現,原來全國上下都在努力節電,用節電來度過危機。他們又是如何節電的呢?(頁255)

看了三個國家的發電、用電與電費後,再分析台灣狀況,其實面臨三難。一是幾乎無法新設任何新電力。不要說核能,火力、風力等都面臨抗爭。二是低電價,因此沒有節能誘因。三若真要調漲電價來促使節能,也難推動,漲價永遠是最不討好的政策。面對電力未來,台灣會不會「萬萬不能」?沒有一條路走得通?(頁278)

本期精采文章與專題甚多。包括行政院長江宜樺首次接受雜誌專訪、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9月來訪前的獨家專訪、以及引起廣泛討論的大陸新總理李克強改革大陸經濟等專題。

……..文章來源:按這裡


愛地球省成本! 台致力再生能源

華視 – 2013年9月6日 下午12:00

目前全台灣一年的總用電量,高達2千億度,其中97%供應來源,是燃煤、天然氣和核能,只有3%是再生能源‧專家說,再生能源若能因地制宜,分散式發電,省去蓋大電廠的經費,對環境保護和發電成本,有絕對的正面幫助,目前台灣在新能源發展有哪些,來看今天的「台灣能源」系列報導。

海邊風大,民眾放個風箏玩,也要一個抱著一個,但風越大,代表錢賺得越多,67米高的發電風扇,全台超過300座,一年總發電量,有20億度,年產值52億元,省下的燃料成本,超過80億,上個月氣溫飆破39度,全台就像一個大烤爐,民眾曬得頭昏腦脹,但炙熱的太陽,卻是最天然的發電機。台南清境社區家家戶戶,在頂樓加裝太陽能板,不僅可供給,全社區使用,多餘的電,還能賣給台電。

一到冬天,泡湯最受歡迎,天然地熱同樣可以發電,宜蘭清水地熱井,台灣第一座地熱發電廠,一年後營運,估計發電量,可到達1200萬瓦,能供給,2萬6千4百戶家庭用電,而台灣一年的總用電量,高達2千億度,目前只有3%來自再生能源。

但您知道嗎,台灣可以利用的再生能源還不少,高低起伏的潮汐也能發電,利用浮桶和海水,之間的槓桿原理,產生電力,在恆春和高雄,1500公尺深的海底,更藏著天然氣水合物,又稱可燃冰,如果成功開採,可供台灣使用60年。

而近年在歐美,最熱門的再生能源話題,則是頁岩,它是從頁岩層,開採出來的一種天然氣,被喻為未來十年,全球最寄望的再生能源,台灣是個缺乏能源的島,但如果能夠善用既有的資源,積砂成塔分散式發電,也能小兵立大功,太陽風潮汐地熱,這些都來於大自然,可以源源不絕永續使用,台灣能源的下一步,除了核能火力水力之外,這些再生能源的未來,政府必須下定決心積極規劃。

……..文章來源:按這裡


台電拒菅直人參訪核一 綠:違背外交禮儀

作者: NewTalk 新頭殼 | 新頭殼 – 2013年9月6日 下午12:13

新頭殼newtalk2013.09.06 林朝億/台北報導

針對前日本首相菅直人欲參訪核一廠,卻遭台電公司以菅直人「有否定核能的既定立場」為由加以拒絕,民進黨發言人林俊憲今(6)日上午受訪表示,此事凸顯台電採取擁核的既定立場,也有違應熱誠接待友邦前元首的外交禮儀。

林俊憲說,「難道只歡迎擁核人士去參觀核電廠?」《環境基本法》第23條明文規定,政府應逐步推動非核家園目標,但馬英九總統、江宜樺院長今年兩度為了護航續建核四,率媒體、名嘴和國民黨立委參觀核四,並組成所謂的核電宣導團,對比台電拒絕反核的日本前首相參訪,凸顯馬政府的偏頗與顢頇。

林俊憲表示,馬政府應開放反核的公民團體與一般民眾參觀核電廠,特別是開放進入核四了解相關的資訊,而不是一方面投注大量行政資源宣傳核電有多麼好,另一方面把與馬總統立場相左的人當成敵人,阻擋反核人士參觀核電廠。

林俊憲指出,「尤其,如果台電為了擁核不惜違背外交禮儀,還可能鬧出國際笑話,傷害國家形象。」

……..文章來源:按這裡


社論-大家多講點道理、多負點責任吧!

作者: 本報訊 | 中時電子報 – 2013年9月6日 上午5:30

工商時報【本報訊】

一場康芮暴雨,水淹綠營執政的數縣市,救災未竟,卻先看到地方首長與中央官員競演「口水、淚水、苦水交織」的政治秀。這就是當前台灣的困境,從要統要獨、擁核反核、調油漲電,到颱風假該不該放,沒有一樣不能大打悲情牌、大做苦情秀。舉國充斥著「又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的氛圍,把理想喊在自己嘴上,把責任推到別人身上;什麼都講,就是不講道理,什麼都負,就是不負責任。其結果就是集體挖空這個國家的未來!

這種「天下有白吃午餐」的心態養成,兩黨政治人物是始作俑者。明明台灣實質有效稅率不到12%,遠比歐美國家低,卻打腫臉充胖子,提供高賦稅福利國家才有的補貼與優惠措施。在長期入不敷出的情況下,財政已有如土石流般潰崩。偏偏兩黨不信邪,心存「最後一根稻草只會壓死其他駱駝」的僥倖,只要當家就繼續減稅、凍漲、灑錢,以討好各階層選民,久而久之,就助長了民間「低價有理、浪費無罪」的價值觀。

在這種價值觀作祟下,萬物只能跌不准漲,只要漲價就是與人民為敵。於是,就算成本騰飛,油價、電價、學費都不能漲,就連民間滷肉飯、名店想漲價測試市場法則,也得挨罵。

難得始作俑者之一的執政者,甘冒被罵到臭頭的風險,毅然扛起「調漲電價、調整油價」的重擔。反對黨卻馬上搬出一套看似成理的選擇性說法:「台電、中油經營績效不彰,對不起國人,在沒有徹底改善之前,不准漲價!」但被隱去沒說的「道理」是,兩者的累虧大半來自配合政策與選票;而且,即便虧大了,給政客與地方的睦鄰支出可也不能少。

因與果顛倒久了,是與非也就變得模糊。台電積弊當然要改,但並存的事實是,低電價促成了高耗能,也應該要改。根據統計,國人每年平均用電量超過一萬度,是亞洲近鄰最高。台灣是出口導向國家,卻缺乏天然資源,既沒本事像美國突破開採技術,拓展頁岩油氣,又無法像勁敵韓國積極發展核能,那麼除了以價制量、倡導節能、慎用核電之外,可還有別的選擇?

在野黨如果有本事在不啟動核四、不漲電價、且不導致財政惡化的情況下,解決台灣的電力問題,那麼民眾必然夾道歡騰以迎王師。問題是,一心盼望再執政的在野陣營,可已握有這般完美的解決方案?

在此同時,習慣了低電價的民間,把節能視為自己的責任了嗎?由於核四公投已成今年重中之重的課題,之前溽暑惱人,網路上便有人設計了以下問題:「天氣熱到快要爆炸,大家應該:1、快開冷氣,不敢再反核了;2、誓死反核到底,熱死也無憾;3、省到底不開冷氣,也不反核;4、快開冷氣,但反核的心依舊不變。」

如果你是反核者,誠實的選項會是那個?如果答案是「誓死反核到底,熱死也無憾」,我們為這類貫徹理想的人士拍手。但如果答案是「快開冷氣,但反核的心依舊不變」,我們必須對這類偽君子嗤之以鼻,因為他們正是「把理想喊在自己嘴上,把責任推到別人身上」的不負責任代表。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擁核者因為願意承擔風險,就可以繼續浪費。但何以我們對反核者有更高的節能「實踐」要求?因為他們既視核能為毒蛇猛獸,必除之而後快,就有責任提出一套足以平衡環保與發展的替代方案,同時降低自己對核電的依賴,才能以身服人。如果反核只是編首感性浪漫的宣導歌,由第一名模與帝寶貴婦來傳唱,或是邀請救災不力的日本下野首相來站台,一切就迎刃而解,那天下還有難事嗎?

接下來,我們要問:「習慣了低電價的用電大戶(企業),把節能視為自己的責任了嗎?」基於出口競爭的理由,台灣長期維持低廉的油電價格,產業界也就理所當然將其視為自身優勢的一部分,只要說到油電調漲,多數企業皆曰「時機不宜」,只有少數直言「漲價沒有任何對的時間點,應該早日面對高電價的事實」。如今台電已被啃到瀕臨破產,這才是企業界不願面對卻必須面對的真相!

台灣目前遭遇的諸多難題,如果各方願意多講點道理、多承擔點責任,透過辯論與溝通,相信並非無法可解。只可惜藍綠對峙凌駕所有道理之上,電價的紛爭如此、服貿協議的衝突如此,連颱風來襲都可成為製造南北分裂的工具。

天威難測,颱風豈分藍綠?放對了颱風假,難道就不用繼續救災治水?放錯了颱風假,就活該遭奚落?身處風災震災頻仍的台灣,難道不該全民一體,共同承擔防災責任?在台灣這條小船上的人們,固可放任憤怒的情緒滿溢,但怒海滔滔,船要沉沒的時候,可也不分藍綠!

……..文章來源:按這裡


資源回收分類常誤會 飲料盒與廢紙大不同

作者: 段楚禎 | 卡優新聞網 – 2013年9月5日 上午6:29

  資源回收是生活中落實環保相當重要的步驟,民眾常常將飲料紙盒包與廢紙一起回收,但其實這兩者分屬於不同的回收物,回收再利用的處理過程也大不同。為了將飲料紙盒包正確分類回收,台北市環保局設置公用區域環保垃圾桶,方便民眾隨手回收空飲料紙盒包。

  台北市推動隨袋徵收、資源回收行之有年,民眾也習慣將分類後的回收物,交給資源回收車。台北市環保局發現,民眾對於飲料紙盒包經常與廢紙混淆,由於飲料紙盒包所含的紙纖維屬原生長纖,較一般廢紙的再生紙漿品質佳,因此在後端處理時,須較長的時間進行散漿程序,實在不宜與一般廢紙混雜回收處理。

  近年來,國內已引進「鋁塑分離」技術,可將飲料紙盒包所含的PE塑膠膜分離出來,再製成塑膠粒原料,而鋁箔部分也能分離出鋁粉再利用,使得飲料紙盒包資源回收的再利用率相對提高,因此飲料紙盒包應與一般廢紙分開回收處理,提升後端再生利用效益。

  回收飲料紙盒包可再製成「彩樂板」,「彩樂板」是將回收的飲料紙盒包切碎後,在高溫狀態下加壓成型的板材,因紙盒包結構中占整體25%的聚乙烯遇熱後就是現成的黏著劑,因此製作過程中無須任何添加物即可成型,經過切割、組裝,可應用於文具、家具或建築產業中。

  台北市環保局表示,規畫在公館、西門町及信義計畫區等人潮眾多的商圈,放置環保垃圾桶供行人丟置資源回收物,同時在北投焚化廠及內湖再生家具展示場,置放再生利用的彩樂板環保長椅,供市民洽公使用。

  環保局並提醒,紙盒包與廢紙應分開回收,使用後的紙盒包,可以壓扁再回收,投入家中自備的資源回收袋,一併交給環保局資源回收車回收,回收分類有一套,環保再生效益高。

……..文章來源:按這裡


回收玻璃減碳 同千座大安公園吸碳量

優活健康網 – 2013年9月4日 上午11:19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環保回收力量大!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昨(3)日公布台灣1年回收廢玻璃容器的減碳量相當於1千座大安森林公園的吸碳量,隨手做回收不只讓溫室效應氣體減量、也使地球資源永續。

玻璃再生料減碳比最低 但減碳量依舊驚人

環保署研究資料顯示,1個600毫升(約重480公克)的廢玻璃容器,回收後加入50%的原生料再製成玻璃瓶,可比100%原生料製成之的玻璃瓶減碳約0.4公斤;若是根據上述計算,101年台灣廢玻璃回收量約為約22萬公噸,全數製成玻璃瓶,估計能減碳37萬公噸(玻璃再生料減碳比47%),而26公頃的大安森林公園1年可吸收370公噸的二氧化碳,因此1年回收廢玻璃的減碳量相當於1000座大安森林公園的吸碳量。

環保署自100年度起,開始針對鋁、玻璃、紙、鋁箔包、PP與PE等各式廢容器進行碳足跡盤查,仔細記錄容器廢棄、回收、處理再生3個階段的碳排放資料;所得的數據和原生料碳足跡相較,顯示出使用廢容器再生料至少可減碳47%-85%,其中以鋁的再生料減碳比最高(85%),其次是PP(73%,聚丙烯、一種半結晶的熱塑性塑料),第三是PE(64%,聚乙烯、一種熱塑性樹脂)。

隨手回收廢容器 創造雙贏

環保署表示,回收廢容器的減碳效果相當顯著,民眾若能隨手回收、並選購由再生料製成的產品,就能為地球環境創造資源永續循環和溫室氣體減量的雙重好處。

……..文章來源:按這裡


粉末難清又傷肺 彩色路跑惹爭議

華視 – 2013年9月4日 上午6:00

最近幾個月,開始流行起路跑,其中最受爭議的,就是上個月在台北大佳河濱公園舉辦的彩色路跑,因為環保團體質疑、彩色路跑使用大量五顏六色的玉米粉,不但傷害健康,事後要清理,還得浪費水來清洗路面,不該舉辦。

一開跑,大量粉紅色粉末,直噴現場參賽者,所有人全都身穿白T,眼戴反光墨鏡,這就是不少年輕人,為之瘋狂的彩色路跑,七彩粉末一噴,全場瘋狂尖叫,全長五公里所有參賽者會在路程中,被工作人員用彩色粉末大量攻擊。

不過這樣的路跑活動就被環保團體質疑,噴灑的玉米粉沾染到公園道路以及周邊花草,要清理還得耗費大量水資源清洗,付出不小的社會成本,而且使用的玉米粉吸入身體,可能會造成呼吸道疾病,環保署長沈世宏呼籲,主辦單位在舉辦前最好做完善的評估,別讓讓原本健康的路跑活動,變了調。

……..文章來源:按這裡


北市環保局:分類回收再生利用 環保效益高

自立晚報 – 2013年9月4日 下午1:12

(記者黃秀麗台北報導)臺北市推動隨袋徵收政策、資源回收政策已有相當長的時間,民眾日常生活中進行垃圾分類已行之有年,並將分類後的回收物交付資源回收車,然而近來臺北市環保局發現民眾對於飲料紙盒包經常與廢紙混淆,因此本年度藉由2010上海世博會與2012臺北花卉博覽會再生利用的環保垃圾桶及彩樂板環保長椅,置放於環保局市政大樓7樓中庭作為示範觀摩,向洽公民眾宣導飲料紙盒包回收再利用方式。

環保局規劃在本市公館、西門町及信義計畫區等人潮眾多之商圈,置放環保垃圾桶供行人丟置資源回收物,同時再生利用的彩樂板環保長椅則置放於環保局北投焚化廠及內湖再生家具展示場供市民洽公使用。

由於飲料紙盒包所含的紙纖維係屬原生長纖,較一般廢紙的再生紙漿品質為佳,因此在後端處理時,需較長時間進行散漿程序,故不宜與一般廢紙混雜回收處理。近年來國內已引進「鋁塑分離」技術,可將飲料紙盒包所含的 PE塑膠膜分離出來再製成塑膠粒(原料),鋁箔部分則可分離出鋁粉再利用,使得飲料紙盒包的資源回收再利用率可以相對提高,所以飲料紙盒包應與一般廢紙分開回收處理,以提升後端再生利用效益。

回收飲料紙盒包再製成「彩樂板」,則是飲料紙盒包除了「鋁塑分離」技術外的另一種回收再利用方式。「彩樂板」是將回收的飲料紙盒包切碎後,在高溫狀態下加壓成型的板材,因紙盒包結構中佔整體25%的聚乙烯遇熱後就是現成的黏著劑,因此製作過程中無需任何添加物即可成型,經過切割、組裝,可應用於文具、家具或建築產業中。

臺北市環保局表示,紙盒包與廢紙應分開回收,使用後的紙盒包,可以壓扁再回收,投入家中自備的資源回收袋,一併交給環保局資源回收車回收,回收分類有一套,環保再生效益高。

圖說:環保局吳盛中局長與利樂包公司黃協理試坐環保桌椅

……..文章來源:按這裡


鋁箔紙盒包應與紙類分開回收 提升利用率

中廣新聞網 – 2013年9月4日 下午1:15

臺北市推動垃圾隨袋徵收多年,不過許多民眾分類,常常會將飲料紙盒包,跟著紙類回收,台北市環保局提醒,紙類與鋁箔紙盒包屬於不同的回收物,民眾應該將鋁箔紙盒包回收到瓶罐類,為了響應環保,環保局也將民眾回收的鋁箔紙盒包,重製成「環保垃圾桶」及「彩樂板環保長椅」,放置在商圈、家具展示場等地點,供民眾使用。

(林麗玉報導)

台北市環保局長吳盛忠說,飲料鋁箔紙盒包,所含的紙纖維屬於原生長纖,比一般廢紙的再生漿品質好,後端處理時,需比較長的時間,進行散漿程序,所以不適合與一般廢紙混雜回收處理,這幾年國內已經引進了「鋁塑分離」技術,將飲料紙盒包所含的 PE塑膠膜, 分離出來再製成塑膠粒原料,鋁箔部分則可以分離出粉再利用,讓飲料紙盒包的資源回收再利用率,可以相對提高, 而回收飲料紙盒包可以再製成「彩樂板」,經過切割、組裝,可以應用在文具、家具或建築產業中。

環保局長吳盛忠說:「台北市每年約回收五百多公噸的鋁箔紙盒包,希望經過環保局呼籲,確實回收,可以提升回收率,讓回收業者再利用,重製成椅子、桌子、或垃圾桶、帽子等。」

為了響應環保,環保局也會將回收鋁箔紙盒包,重製成「環保垃圾桶」及「彩樂板環保長椅」,並規劃在公館、西門町及信義計畫區,放置環保垃圾桶供行人丟置資源回收物,「彩樂板環保長椅」則會放在環保局北投焚化廠及內湖再生家具展示場,供市民洽公使用。

……..文章來源:按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