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太陽能談判 大突破

作者: 記者賀靜萍╱綜合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2013年7月28日 上午5:30

工商時報【記者賀靜萍╱綜合報導】

中歐貿易史上最高金額的貿易爭端—太陽能雙反(反傾銷與反補貼)案,在近2個月的價格承諾談判後,終於有解!中歐已就中國輸歐太陽能產品達成「價格承諾安排」,部份中國企業可望維持在歐洲市場的競爭力。

根據新浪網報導,目前歐盟成員國內自產的太陽能元件價格在0.6-0.7歐元/瓦區間,中國企業稍早提出的價格底線在0.5-0.54歐元/瓦之間。如果按市場傳出此次中歐太陽能價格承諾底線在0.57歐元/瓦計算,未來中國企業在出口太陽能元件時,相當於被徵收5.5~14%的關稅。

中國總理李克強於今年5月訪問歐洲,親自介入歐盟和中國間價值200億歐元太陽能面板貿易糾紛,使得中歐原本一觸即發的貿易大戰,得以重回談判桌。此次中歐太陽能的價格承諾談判,始於歐洲時間6月4日、歐盟公布對中國太陽能品反傾銷調查初裁。依據初裁結果,從6月6日至8月6日,歐盟對涉案中國太陽能產品徵收11.8%的臨時反傾銷稅。歐委會決定,若中歐未能在8月6日前達成解決方案,屆時反傾銷稅率將升至47.6%;隨後,雙方於6月10日第一輪談判達成價格承諾的解決框架,6月21日第二輪談判在布魯塞爾舉行。

在歷經40天的談判後,中國商務部昨日表示,中歐太陽能產品貿易爭端是中歐貿易史上涉案金額最大的貿易摩擦案件,是當前中歐經貿關係中的重要議題;中歐貿易額巨大,出現貿易摩擦是正常的,應理性看待,妥善處理。歐盟委員會貿易委員德古赫特(Karel De Gucht)也稱,與中國太陽能板的談判已達成協議,具體結果待提交歐委會後將會公佈。

此外,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全聯新能源商會、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協會可再生能源專業委員會、中國光伏產業聯盟等5大行業組織昨日也發表聲明指出,此次價格承諾談判,體現中方絕大多數企業的意願,使中國太陽能產品在雙方協商達成的貿易安排下,繼續對歐盟出口,並保持合理市場份額。

……..文章來源:按這裡


貿易戰熄火 市場意料之中

作者: 記者賀靜萍╱綜合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2013年7月28日 上午5:30

工商時報【記者賀靜萍╱綜合報導】

中歐因太陽能貿易糾紛的劍拔弩張之勢,隨著昨日兩方達成太陽能價格承諾後,可望暫時平息。分析一致指出,中歐雙邊投資的前景,讓火藥味十足的雙邊貿易戰也隨之冷靜。

今年初開始,因中歐太陽能貿易糾紛,使得中歐經貿關係趨向惡化。5月,歐盟委員會貿易委員德古赫特等人,對中國太陽能企業採取強硬制裁立場後,6月4日歐盟即宣布,要對中國太陽能企業徵收11.8%的臨時反傾銷稅,此後更將升至47.6%的懲罰性稅率。

中國政府於隔日即發起對歐洲葡萄酒的反傾銷調查,並可能徵收懲罰性關稅。歐盟的葡萄酒出口大國法國、義大利,剛好是這次制裁中國太陽能企業的支持者。不過在兩邊關係最緊繃之際,即有分析指出,這場貿易戰本來就難以持久。

根據歐盟委員會在稍早公告中引用歐盟統計局的資料,2011年,歐盟企業對中國投資175億歐元,同年中國企業對歐盟投資為28億歐元,因此,雙方有很大空間來進一步增進雙邊投資關係;此外,歐債危機發生4年來,中國企業正在擴大購買歐洲資產的力度,這樣的投資活動,正更多的在英國、希臘和德國等地展開。

另有消息傳出,不久前展開的中歐雙邊投資談判,重點涉及金融和電信服務領域的許可和市場准入問題。分析指出,中歐開始尋求方法為這場貿易戰降溫,雙邊投資談判,就是最關鍵因素。

中國是歐盟的第2大貿易夥伴,歐盟也已連續9年成為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去年雙邊貿易額高達5,460億美元。

……..文章來源:按這裡


漢能併美薄膜太陽能廠

作者: 記者邱莞仁╱綜合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2013年7月28日 上午5:30

工商時報【記者邱莞仁╱綜合報導】

在中歐太陽能貿易戰降溫的同時,號稱中國最大的民營清潔能源業者漢能控股集團近日宣佈,已併購美國薄膜太陽能生產商Global Solar Energy公司(簡稱GSE),這是漢能在短短1年內收購的第3家海外公司。

路透引述知情人士透露,「因GSE遇到了一些財務上的問題,漢能以一個公道的價格把它買了下來」。去年下半年漢能控股曾分別以3,000萬美元的低價,收購美國矽谷最熱門的清潔能源企業之一的Miasole公司,以及德國Q.Cells旗下全資子公司Solibro。

去年10月,美國商務部宣佈,對中國輸美的晶矽太陽能電池產品雙反案(反傾銷、反補貼)終裁,將徵收最高達249.96%關稅。也因此,透過海外併購,成為中國企業規避雙反制裁的另一條解套途徑。

漢能控股指出,在獲得美國外資審議委員會(CFIUS),以及中國國家發改委的批准後,已經完成對Global Solar的收購。此次的併購使漢能成為全球首家可大規模量產柔性薄膜太陽能零件的公司,同時也標誌著透過全球技術整合,漢能將成為薄膜太陽能技術的領導者。

第一財經網報導,漢能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李河君表示:「柔性化、薄膜化是太陽能產業發展的未來和總趨勢。隨著對Global Solar併購的完成,漢能柔性薄膜太陽能電池零件將大規模量產,大幅加速中國光伏產業的轉型與升級。」GSE總部位於美國亞利桑那州,為薄膜太陽能零件生產商。

……..文章來源:按這裡


太陽能雙反 歐中達成協議

作者: 李道成╱綜合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2013年7月28日 上午5:30

中國時報【李道成╱綜合報導】

歐盟針對大陸太陽能電池產品展開雙反(反傾銷、反補貼)行動後,原可能爆發一場中歐貿易大戰,昨雙方達成大陸太陽能產品按最低價格承諾、及年度配額限制雙重條件後,終於避免一場涉及全球最大金額產品的貿易制裁案。

經六周密商 陸妥協逃過制裁

大陸商務部發言人沈丹陽及大陸五大太陽能相關產品商會,昨(廿七)日對此結果都表示贊賞與歡迎。主談雙方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及歐委會貿易救濟調查機關,經六周在北京密集商談,終達成價格承諾。

大陸輸往歐盟太陽能電池板產品,因相較歐盟產品價位低,市占率達歐盟廿八國七成左右,引起歐洲當地企業不滿,從兩年前開始不斷申訴,認為大陸因政府補貼,要求歐盟調查。

去年九月、十一月,歐盟正式分別啟動「反傾銷」及「反補貼」調查,這也是繼美國對大陸太陽能電池板啟動「雙反」調查後的首次。前年大陸太陽能電池板輸歐涉二百一十億歐元產品,今年六月六日已先行開徵過渡稅一一.八%,一旦談判失敗,八月六日起將對相關產品徵收平均四六.七%高關稅。

承諾價格底線 年度配額限制

從六月起,歐盟擺出的陣式十足,中國也不懼報復,同時展開對歐盟輸中的葡萄洒反傾銷調查,但雙方檯面下溝通其實不斷。大陸總理李克強即親自與歐盟主席巴羅佐通熱線電話,歐盟團隊前往北京密集商談近兩個月。

據各方消息,雙邊最後價格承諾底線定每瓦○.五七歐元。原本歐盟所提最低價是每瓦○.六五歐元,並規定,中國須以高於亞洲國家生產成本價格,在歐盟出售太陽能產品;但中方提最低價是○.五歐元。

《路透》稍早表示,大陸太陽能模組在歐洲市場最低價,去年十一月輸歐均價為○.五五歐元,中歐雙方談判拉鋸戰,就從這價位開始。這項妥協,意味大陸將可避免四七.六%高額懲罰性關稅。

歐中除在最低價格上互有退讓外,配額上,中方銷歐產品數量將限定在每年10GW(一千萬瓩)最高限額內。

轉單落空 台廠恐再掀價格戰

去年大陸銷歐太陽能產品超過12GW,今年預計下滑到10GW以下,主要是大陸企業加強對日、美、東南亞與大陸內需市場比重。此外,從六月歐盟提出雙反後,大陸官方與企業就開始展開避險。

大陸太陽能企業可望逃過反高額傾銷稅一劫,原期待轉單效應的台灣廠商,可能將再陷另一場價格戰,但業者認為,經過有條件的協議,陸廠殺傷力可能會稍微減弱。

……..文章來源:按這裡


太陽能產品輸歐達協議 陸歡迎

中央社 – 2013年7月27日 下午7:07

(中央社台北27日電)中國大陸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今天表示,對大陸太陽能產業與歐盟執行委員會就產品銷往歐盟的貿易爭端達成價格承諾安排,大陸表示讚賞與歡迎。

經磋商談判,大陸機電產品進口出口商會26日代表大陸太陽能產業與歐盟貿易執委會救濟調查機構就大陸輸歐太陽能產品貿易爭端,達成價格承諾,共有95家大陸企業參加這次價格承諾談判。

對此,據大陸商務部官網今天刊登的內容,沈丹陽指出,中歐太陽能產品貿易爭端是雙邊貿易史上涉案金額最大的貿易摩擦案件,是當前中歐經貿關係中的重要議題之一,雙方領導人高度重視,在不同場合共同表達透過磋商談判解決貿易爭端的意願。

沈丹陽說,今年以來,商務部推動大陸太陽能行業相關商協會及企業與歐方調查機關進行磋商,大陸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和相關企業多次赴歐與業界溝通。

他指出,歐盟6月5日公布初裁結果後,中方業界就價格承諾與歐盟執委會調查機關進行多輪密集磋商談判,付出巨大努力。談判結果積極、富有建設性,充分展現雙方務實、靈活的態度和解決問題的智慧。

沈丹陽表示,中歐貿易額巨大,出現貿易摩擦是正常的,應理性看待,妥善處理。歐盟是大陸太陽能產品最大的出口市場,透過對話與磋商解決太陽能產品貿易摩擦,有助於維持一個開放、合作、穩定、持續發展的中歐經貿關係,符合雙方共同利益。

他強調,太陽能產品涉及人類共同關注的氣候變化和新能源問題,妥善處理太陽能產品貿易摩擦,將有利於全球潔淨能源產業健康穩定發展。中歐太陽能產業上下游合作良好、相互融合程度高,中方願力促中歐雙方產業擴大交流與合作,共同維護太陽能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大陸太陽能產品出口歐洲一年達210億歐元,占大陸太陽能企業出口額7成以上,歐盟若按原裁定從8月起對大陸太陽能業祭出47.6%的反傾銷稅,將使大陸太陽能產業深受打擊,因此大陸也對歐盟紅酒輸陸展開反傾銷調查以為回應,並與歐盟展開磋商。1020727

……..文章來源:按這裡


中小型風力發電成本高 業者盼把餅做大

中廣新聞網 – 2013年7月26日 下午6:35

根據經濟部統計,台灣中小型風力發電機每年出口比率高達百分之九十四,不過,因為風力發電相關規定嚴格、發電成本較高,使得台電購買意願遠不如大型風力發電和太陽能發電,廠商難以獲利,不得不向外發展。(中廣實習記者陳莞欣報導)

小型風力發電機業者單春生指出,小型風機設置的條件和規定、發電成本都比太陽能發電高,導致台電購電意願低,無法支撐市場,連帶拖累產業發展,業者只好轉向外銷。

耀能科技經理單春生:「台電通過小型風力機去購電的比例還是鳳毛麟角,我們不是沒有那個技術能力,但是沒有那個環境,他的發展就遲遲的。」

單春生舉例,裝設風力發電機所占的土地面積不大,但裝設時必須更改地目,地主多不願意配合。加上風機大多裝在偏遠地區,線路鋪設費也較高,降低台電購買電力的意願。

單春生進一步指出,目前國內再生能源的市場以大型風機所佔比率最高,好的風場也多被大型風機佔據,小型風機可以裝在住宅區、商業區或偏遠的小型山區,是潛在市場,可以補大型風機的不足。業者盼望相關單位修改規定,才能把國內市場的餅做大。

……..文章來源:按這裡


全球糧食生產力接近上限 人口仍持續成長

作者: 洪郁婷 | 環境資訊中心 – 2013年7月26日 上午10:34

本報2013年7月25日綜合外電報導,林雅玲編譯,蔡麗伶審校

世界頂尖的糧食分析師提出警告,指出英國和其他國家的作物產量可能無法再增加,因為很多主要作物已經接近其生理成長的極限。

華府智庫地球研究所所長布朗(Lester Brown)曾於美國政府擔任植物科學家的職務,他說,「法國、德國和英國這三個西歐主要的小麥生產國,在過去10年的作物產量鮮少提升,其他國家很快也將達到產量極限。農業方面居領先地位的國家到達自然產量的上限,這是大部份人沒有預料到的。」

他說:「日本的稻米產量已經17年沒有增加了,目前它和韓國的產量都趨於穩定,每公頃略低於5公噸。中國稻米產量就快接近日本的了,可能很快也會趨於平緩穩。」布朗表示數十年來糧食產量不斷上升,各國政府並不了解產量趨於平緩的意義,而事實是要養活2050年全世界預期增加的30億人口,將會越來越困難。

「1950年以來,全世界的糧食產量成長了三倍,然而如此光景不再,目前產量增加的速度已減緩。在1950~1990年,世界糧食產量每年平均以2.2%的速度增長,之後的上升率減緩至1.3%。」

布朗在1970年代幫助印度增加一倍的糧食收穫,他提到糧食產量提升,是維持世界食物供給與人口同步成長的重要因素。他說:「我們正接近玻璃天花板(意指看不到的無形障礙)。趨緩的小麥產量是非常真實的,在歐洲還不是很大的問題,但在中國和印度則很嚴重,印度人口每年增加1800萬人。」

英國科學家也支持布朗的分析。英國國家農業植物學研究所所長奈特(Stuart Knight)也主導政府的一項新糧食趨緩現象研究,他提到:「這是令人擔憂的。英國的作物產量已全面趨緩。在1990年代中期我們並不擔心,但突然之間糧食安全議題浮上臺面。英國小麥產量在1950~1990年之間成長三倍,但是現在卻停滯不前。」

他表示英國將開始與歐洲其他國家合作,一起研究產量持平的原因。奈特說:「農作物確實有其生理極限,但我們不認為會這麼快達到。雖然並非唯一因素,但我們認為小麥等農作物的基因庫需要加入新血。」

作物產率取決於植物得到的太陽光、水份和肥料的多寡,也和種子本身有關。但是布朗表示傳統的植物育種人員已經讓作物的遺傳潛能接近生理極限,所以農民也很難多做些什麼來增加產量。

布朗在訪問倫敦時表示:「政府不了解我們現在已經開始迫近糧食產量的自然限制。自然本來就有侷限,除非重新設計植物,不然無法排除這個狀況。傳統的植物育種人員確實已經盡了一切努力了。」

他提到:「每公頃的糧食產量就像任何生物的成長過程,不可能無限上升,它總是有極限。我們已經利用施肥去除營養限制,也藉由灌溉移除土壤水份的限制,剩下的是植物本身光合作用的產率和當地的氣候限制了作物產量。」,「現在的問題是匱乏,隨著氣候變異,我們確實面臨水份缺乏、土壤侵蝕和產量的限制,我們過去從沒遇過這種複合狀況。」 

很多國家表示長期而言,最好且最可能增加作物產量的方式是大幅改造作物的基因。英國政府、比爾蓋茲夫婦基金會以及總部設在菲律賓的國際稻米研究所(IRRI)已經投資2000多萬美元,試圖設計光合作用更有效率的稻米以提高產量。然而,進展不但緩慢,短期內也看不出突破的可能。

IRRI位於馬尼拉的發言人表示:「稻米產率是個問題,其增加速度必須提升。我們希望對水稻『增壓』,讓它能以較有效率的方式進行光合作用(這是將太陽能量轉換為糧食的程序),方式是利用其他植物(例如玉米)的C4光合作用系統,這可能會提高50%以上的產量,而且同時能減少對水和養份的需求。這是有遠見的長期研究,有可能根本改變全球稻米的生產。」

【參考資料】


英國衛報(2013年7月8日), European capacity to grow food is plateauing, scientist warns

……..文章來源:按這裡


陸歐太陽能談判 達共識

作者: 記者吳瑞達╱綜合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2013年7月26日 上午5:30

工商時報【記者吳瑞達╱綜合報導】

中歐太陽能貿易談判又有新進展,據指出,中國談判代表已與歐盟就1項協定的關鍵內容達成一致,有可能規避歐盟將在8月份,對中國太陽能面板實施的懲罰性關稅。

同時,消息也指出,關於中國光伏模組在歐洲市場的最低價格,雙方立場接近每瓦0.55歐元。

路透中文網昨(25)日報導,經過6周談判,中歐的談判代表,就中國太陽能面板在歐盟28國的最低售價,以及年度配額,幾乎已達成一致。

據一位瞭解談判情況的中國知情人士表示,只有部分數據還沒敲定,預計談判代表不會再回到比利時布魯塞爾,最後的磋商將透過電話進行,談判雙方代表,主要是歐盟貿易執委戴胡克(Karel de Gucht)與中國商務部部長高虎城。

報導指出,歐盟談判代表已向中國表示,如果達成協議,歐盟在8月6日前需要有兩周時間來實施,這意謂著,7月23日是達成協議以避免47.6%關稅生效的最後1天。

不過,歐盟外交官表示還有時間,可以避免中國對歐洲的太陽能產品出口受到破壞性衝擊,因為中國生產商可以暫時凍結進口直至達成協議。中國太陽能產業在歐洲銷售額達到210億歐元。

路透中文網報導,中國與歐洲的消息人士表示,關於中國太陽能模組,在歐洲市場的最低價格,雙方立場接近每瓦0.55歐元。

據大陸媒體報導,7月19日,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曾向66家中國太陽能企業發函表示,此次太陽能的「價格承諾」談判中,歐盟的價格底線是每瓦0.57歐元。

此外,報導指出,中歐雙方計畫對中國出口到歐盟的太陽能元件實行配額制,同時,還規定中國必須以高於亞洲國家生產成本的價格,在歐盟市場出售太陽能產品。

騰訊財經報導,對於上述的協議,中國太陽能產業聯盟媒體業務部發言人江華表示,0.55歐元的價格,仍然與預期有差距,除了價格因素,配額制也將以歐洲市場為主的中國中小太陽能企業,將受到較大影響,大陸的太陽能產業也將面臨新一波的整合。

……..文章來源:按這裡


8月消息面多 投資太陽能停看聽

自由時報 – 2013年7月25日 上午6:20

〔自由時報記者張慧雯/台北報導〕近來太陽能市場消息面甚多,先是中國於上週四傍晚宣布將對美韓提請多晶矽反傾銷案,而週二市調機構PVinsight又指稱「中美歐雙反,台廠有轉單利多」。不過,若仔細觀察三大法人本週動向,則可發現是呈現外資熱、內資冷的狀況。投信經理人建議「8月國際面消息多,投資太陽能產業最好還是停看聽」。

元大寶來店頭基金經理人姚宗宏表示,今年6月歐盟宣布對自中國進口的太陽能面板與主要零組件如電池與晶圓課徵反傾銷稅,平均稅率47.6%,但有2個月過渡期的暫行稅率11.8%,預計8月反補貼稅率初判將出爐。

自歐盟宣布課徵反傾銷稅率不如預期後,太陽能電池及模組報價即開始出現緩跌。24日太陽能電池報價連續8週下跌,需求短期有降溫跡象,整體顯示歐盟與中國有可能會進行協商,8月出爐的反補貼課徵部分,稅率可能也將不如市場原先預期高。

姚宗宏指出,從上中下游來看,台系下游電池廠於第二季末時,單月有「虧轉盈」的現象。目前電池報價與上游原料價差仍維持在一定水準,台系電池廠第三季要持續獲利的可能性仍有,但整體需求仍將視歐盟與中國協商結果而定。

台新投顧則認為,6月由虧轉盈的電池廠包括茂迪(6244)、新日光(3576)、昱晶(3514),因電池片報價持續下跌,市場對於太陽能電池廠第三季虧轉盈的預期也轉淡,對整體族群維持「中立」評等。

……..文章來源:按這裡


北儒精密 打入觸控產業

作者: 周榮發 | 中時電子報 – 2013年7月25日 上午5:30

工商時報【周榮發】

產業製程設備技術橫跨光電領域的北儒精密,係亞洲最大真空設備系統與製程腔體的專業供應商,製程設備涵蓋大尺吋TFT-LCD系列、觸控式螢幕(Touch Panel)、HIT異質接面太陽能電池、CIGS薄膜太陽能電池及微晶矽薄膜太陽能整廠(Turn Key)製程技術;最近,更以研發的PVD真空濺鍍設備所架構而成的OGS產線整線輸出於中國山東,順利打入兩岸當紅的觸控產業供應鏈;預估,該成功案例除證明北儒精密的製程設備技術已臻國際大廠水準,更進一步宣示國內本土高階自製設備的高應用時代來臨。

該公司營運長江明政表示,北儒精密是臺灣真空腔體設備的代工大廠,擁有真空腔體加工技術及太陽光電相關製程設備技術,是國內唯一擁有從系統設計、腔體製作、靶基或電極製作、系統軟體程控到生產製程技術一貫化的專業公司;近幾年,以其對真空設備的深層研究及市場趨勢分析,看好太陽光電的未來發展,遂積極切入薄膜太陽能設備、高效率高頻太陽能化學氣相沉積、低壓透明導電玻璃、觸控面板各種光學薄膜生產線等系統生產,由於高穩定、高良率及創新的設備技術表現,其製程設備的市佔率逐年攀高。

江明政指出,除PVD真空濺鍍設備成功打入兩岸觸控龍頭大廠供應鏈外,Anti-Reflection(減反射)玻璃的設備與製程技術開發,也一直處於業界領先地位,北儒精密的PVD濺鍍設備系統不僅可以做出卓越的ITO玻璃,更可以用來生產iMac顯示器用的高端4AR玻璃,今年,更開發出6AR製程技術,突破4AR光學極限,使鍍膜玻璃更趨近於自然色與具備更高的透光率,滿足顯示器更高解析度的要求;另外,北儒精密實現了在單一機台上同時可以進行4AR、6AR、雙面4AR與雙面6AR不同產品組合,與同質性機台相較具備更高的性價比,提供客戶端更高的競爭力。

該公司強調,2013年營運重點,持續放在觸控面板相關設備需求的開發,並深化與兩岸光電產業領導性廠商合作;中長期規劃則放眼在具有未來性的產業上,包括觸控面板產業、Low-E節能建築玻璃鍍膜設備、以及顯示器產業的明日之星捲對捲製程和設備與OLED相關設備等。未來,將把北儒精密打造成鍍膜設備的最佳化供應平台,提供各類鍍膜技術的解決方案。

……..文章來源:按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