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京都書承諾全球減碳有限

中央社 – 2011年12月12日 下午7:58

(中央社記者魏紜鈴台北12日電)南非德班氣候會議達成延長「京都議定書」期限結論。以觀察員身分前往南非的台大政治系助理教授林子倫指出,京都議定書承諾國就算履行減碳承諾,仍僅佔全球碳排量3成。

林子倫這次以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觀察員身分前往南非德班,參與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第17屆締約國大會(COP17)。

今天下午甫抵台的林子倫受訪說明,COP17結論有兩項重點,第1是原訂在2012年到期的「京都議定書」,在這次德班會議中達成協議,決定「第二承諾期」延長5年至8年,詳細時程以及個別國家是否需有法定的減碳目標,將留待明年討論,使工業化國家減碳能無縫接軌,目前已有35國承諾進入。

另一個重點是,歐盟這次提案啟動全新的「全球共同減量協定」談判承諾,納入新興工業國如中國、印度等,預計在2015年前完成協議、2020年生效,盼透過法律約束一併納入開發中國家,完成承諾。

林子倫分析,這次會議非常精采,會議一開始加拿大和日本宣布退出,美國也早說不玩了,原本「京都議定書」看起來快沒了,但歐盟宣布承諾要進入「第二承諾期」,中國在會期中也鬆口,願意考量歐盟提出「全球共同減量協定」,無形中給歐盟助力。

「京都議定書」能否進入「第二承諾期」被林子倫視為最精采的焦點,他說,會場中能明顯看出各國代表分成以「贊成」與「廢除」兩派主張,角力拔河,發展中國家如中國、印度、南非和巴西,堅決主張工業化國家應履行他們的減碳承諾。

「全球共同減量協定」因涉及全球,仍被質疑多數國未必肯買單,林子倫認為,這項新談判承諾確實爭議頗大,畢竟仍要視2015年全球各國協議結果而定。

林子倫指出, 就算「京都議定書」所有承諾國都完成減碳目標,也只佔全球碳排放的27%而已,「只要求工業化國家減量,對全球減碳實質上是有限的」,這也是為何工業化國家一直要求開發中國家,也應加入的主要原因。

2020年才執行的「全球共同減量協定」恐趕不及全球暖化,林子倫說,這也是歐盟為何主張「全球共同減量協定」能提前至2018年執行,與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在2017年到期後能順利接軌,進一步推動全球性的減碳行動。1001212


已用關鍵字:能源,氣候,減碳,
共出現:10次
……..文章來源:按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