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1/07/28 00:07
社論
非洲飢荒問題擴大,估計有1千2百萬人遭逢乾旱威脅,其中就有5百萬兒童面臨生死存亡關頭。聯合國為此於25日在羅馬召開緊急會議,要求國際社會盡一切可能撥款救援,以避免造成更大的人類悲劇。
非洲角一帶的嚴重乾旱,基本上是受到全球氣候變遷的影響,而這類極端氣候的形成,主要因素就是工業國家大量生產和豪奢消費過程中所釋放出來的溫室氣體。我們在現代化社會享受舒適便利生活的同時,其實是第三世界的窮國百姓在付出代價,任何一個工業國家的國民,對於非洲的災難,都有無可迴避的道義責任。
在這個看似豐饒的年代,飢餓的存在其實就是人類集體的恥辱。然則,近20年來,飢荒問題還是在世界各個角落週而復始地發生。飢荒使得千百萬人被迫流離失所,迫使無數的婦女和兒童陷入最無助的境地,嚴重阻礙地區的經濟發展,同時也是政治動亂的肇因。
糧食安全,是一切安全的根源。從全球範圍來看,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的分析,農業的重要性將與隨時間提升。到2050年,世界人口將增長50%,因此糧食的生產勢必也要與時俱進。若是要嚴肅面對悲劇,避免飢荒的惡性循環,我們在2050年之前,必須增加70%的農業生產,也因此,對於土地和水源的維護,也是任何一個有良心的公民必須承擔的任務。
對照於國際上對糧食安全議題的關注,台灣最近有關徵地以及農地農用問題的爭議,尤其值得我們深思。然則,在呼喚「土地正義」的同時,若是未能對當今生產、消費模式深刻檢討,那麼,所謂「正義」,也不過就是公部門和個別農戶之間有關土地所有權的糾葛。
事實上是,在現代社會生產至上的邏輯之下,企業不斷尋求擴張市場,政府將經濟增長視為施政的唯一目的,而基於物質生產的勞動則造成勞動者的異化,從而束縛了人的創造力,生命的意義也因而遭到扭曲。這種經濟模式的背後,就是一種「生產更多、消費更多、擁有更多」的價值觀,在人類欲望不斷膨脹的同時,是地球礦藏、能源的快速耗損,是公私部門瘋狂的開發,山林河海到處遭到開膛破肚的殘害,而消費的競逐變成是毫無節制的浪費。這種用生產、消費和擁有的數量來標示價值的邏輯,已為人類世界埋下了集體毀滅的禍根。當今的能源危機、生態危機以及社會仇恨引爆的危機,無一不是源自上述的邏輯。
也因此,越是富有的國度,越是豪奢的國民,越要為飢荒悲劇負起更大的責任,因為富國的生產和消費模式,不僅是全球極端氣候的主要成因,同時也是人類未來災難的禍根。
已用關鍵字:水源,能源,乾旱,氣候,糧食,
共出現:11次
……..文章來源:按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