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1/07/05 09:56
(一)前言
20世紀70年代以來,許多發展中國家人口增長過快,人均耕地面積減少,糧食供應趕不上人口的增長,糧價上漲,糧食問題日益尖銳。2010年全球氣候變化加劇,大陸南方、法國、德國、美國都遭遇大旱,俄羅斯冬小麥無法播種,造成小麥減產,加上投機炒作、貿易壁壘和美元疲弱等因素,全球糧食價格不斷上漲,連創新高。小麥、大豆、玉米和大米的價格比2009年上升了137.5%、79.2%、34.6%和66.6%。價格高漲之外,全球糧食儲備也在減少。一些發展中國家為抑制國內糧食恐慌性搶購現象,紛紛大量囤積糧食,導致價格上漲呈現惡性循環。世界銀行行長羅伯特‧左利克(Robert B. Zoellick)警告,國際糧價上漲將使貧窮國家的1億人口更加貧困。亞洲開發銀行也指出,如果糧價再升高10%,亞洲陷入赤貧的人口數量將增長6,400萬;糧價上漲如果持續,而且原油價格持續升高的話,亞洲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增長平均會下降1.5%。 中國大陸人口占全球的21%,而可耕地僅占全球的9%,糧食問題本就是個備受關注的議題。2010年大陸出現六年來的首次夏糧減產,小麥、水稻和玉米的價格8月份出現歷史新高。去年10月以來,大陸北方持續乾旱,1.12億畝冬小麥生產大受影響,導致今年春節後,鄭州小麥期貨價格屢創新高,糧價上漲與糧食安全問題日漸突出。 大陸原本糧食自給率很高,但隨著經濟的發展,人民的飲食結構發生變化與氣候變化導致生產減少、生質燃料需求等因素,於2004年從糧食出口國轉變為進口國。2010年從美國進口大豆200億美元,比十年前增加了兩倍,預測今年美國對大陸的大豆出口將超過2,500公噸,連續第四年創下紀錄。美國地球政策研究所(Earth Policy Institute)預測,大陸今年可能進口大量小麥,進口量占總需求量的5%到10%。大陸從國際市場大量採購糧食,讓已經相當吃緊的國際糧食供給更加緊張。
(二)大陸的糧食生產與庫存 今年以來長江流域持續數月大旱,六月後長江中下游又從旱災變成洪災,據大陸防汛抗旱總指揮部6月11日統計資料,計有13個省份發生洪澇災害,農作物受災達46萬5,000公頃,早稻減產已成定局。不過另一方面官方卻表示,由於嚴重乾旱的長江中下游地區並非小麥主產區,故夏糧增收仍大有希望;農業部部長韓長賦表示今年夏糧將豐收,冬小麥有望連續八年增產;甚至有報導指「山東主要小麥產區畝產1,400斤」,創新高。然對此另有調查指出,主要產地的小麥畝產多在300至700斤之間,不足去年的一半,絕對不可能達到畝產1,400斤。 糧食產量存在爭議外,還出現了政府糧庫存在虛報的現象。由於大陸政府對糧庫有補貼,所以虛報後可以冒領這部份補貼;另外,空的糧庫還可以轉作他途,用以謀利。據「瞭望」新聞周刊報導,糧食市場最重要的「蓄水池」東北「糧倉」糧食庫存下降,黑龍江省南部糧食主產區的糧庫現已基本空倉,吉林省有的直屬糧庫甚至幾乎是「零庫存」。如果東北的糧食庫存持續偏少,必將影響調控糧食市場的能力。 糧食安全考驗一個國家應付糧食生產、流通與市場變化的能力。目前大陸有人口13億多,預計到2020年將達到16億人口,每年需糧淨增100億斤,而耕地、水資源等生產條件的約束卻日益突出,糧食進一步增產的難度加大,未來糧食需求大於供給,糧食安全面臨嚴峻的挑戰。 目前大陸總耕地面積18.26億畝,人均耕地面積僅為1.38畝,約為世界水準的40%;而且土壤退化、污染問題嚴重、農田水利設施薄弱,耕地品質偏差,中、低產田約占67%。另外,農村勞力繼續轉移到非農產業,留在農村務農種糧的都是老人和婦女,幾乎沒有青壯年,體力弱、知識缺、技術低,農業科技含量不強,目前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為48%,比發達國家低20%左右。再加上近年來糧食生產成本上升,種子、化肥、農藥、農用柴油等價格普遍上漲,種糧成本大幅增加,種糧收益增幅不高,挫傷農民種糧的積極性。種種因素都將影響未來糧食生產的增長,降低糧食的有效供給能力。 由於糧食生產供給趕不上需求,大陸糧食進口逐漸增加。2010年小麥、玉米和大豆淨進口量,由1997年的416萬噸增加到976萬噸,估計2020年將達2,224萬噸,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糧食進口國。美國農業部統計2010年大陸進口了175億美元的美國農產品,占美國農產品出口總額的15.1%,成為全球進口美國農產品最多的國家。
(三)積極推動糧食增產 糧食安全問題涉及糧食生產、流通、儲存等多個環節,大陸在2008年7月通過了「國家糧食安全中長期規劃綱要」,今年開始實施的「十二五規劃」則強調,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為首要目標。隨著近年來全球氣候環境的激烈變化,大陸糧食安全內涵不斷延伸,建立和完善糧食安全預警體系日趨迫切,因此陸續推出多項措施來應對糧食安全問題。 首先是調整和優化糧食生產佈局,擴大發展糧食生產。除了強調「十二五」期間大陸耕地保持在18.18億畝,穩定糧食播種面積外,今年2月9日大陸推出十項扶持糧食生產措施,內容包括擴大冬小麥抗旱補助範圍、安排農機購置補貼、病蟲防治補助、東北水稻育秧補助、西南西北玉米種植補助、提高稻穀最低收購價等。 二是加強基本農田水利設施建設。主要是發佈「關於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決定」的2011年中央一號文件,強調加強農田水利薄弱環節建設,大幅度增加水利資金,從土地出讓收益中提取10%用於農田水利建設。2010年水利投資是2,000億元,未來10年的水利投資將達到4萬億元。 三是加強推廣優良品種和種糧技術。今年4月18日推出「關於加快推進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的意見」,加快品種業發展,以增加糧食總產量。目前大陸種子企業研發投入與創新能力不足,大部分企業研發投入一般為其銷售額的1%。 四是繼續制定惠農政策,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大陸為了因應從事農業人口下降的趨勢,2006年全面取消農業稅,同時建立農民補貼制度,補貼了1,300多億元。 五是增加糧食儲備量。目前大陸基本建立了中央儲備與省、市、縣三級地方儲備相互補充的體系。大陸「國家發改委」數據顯示,目前糧食庫存占消費的比例達到40%,遠高於國際公認的17%至18%的安全水準。惟大陸的糧食儲備偏重於追求安全性而缺乏經濟性,儲備效率不高。
(四)結語 全球人口增加,消費維生需求加上生質能源需求增加,使得糧食需求大增。近10年來世界穀物消費需求增加2,200億公斤,年均增長1.1%,而產量僅增加1,000億公斤,年均增長0.5%,供給趕不上需求。目前全球嚴重糧食短缺的國家有39個,長期食物營養不良人口有8.5億多人,穀物庫存消費比已接近30年來最低水準。聯合國糧農組織預測,到2050年全球人口將增加30億,糧食需求將增長70%,糧食短缺及糧價上漲將使貧困國家陷入動亂,進而影響全球的穩定。 世界糧食安全問題需要國際協調與合作,除了各國增加農業投入、增加糧食產出之外,目前已有人倡議成立「糧食OECD」,創建一個國際性的糧價協調機制,以營造國際糧食貿易新秩序。 中國大陸人口多耕地少,糧食問題動見觀瞻。隨著經濟的發展與城鎮化進程,人民生活水準提高,糧食需求呈剛性增長。如果長期糧食增產趕不上需求的增加,勢將成為最大的穀物進口國。
來源:國民黨中央政策會大陸情勢雙週報1600期
【中央網路報】
已用關鍵字:食物,污染,能源,乾旱,資源,旱災,農作物,農產品,氣候,糧食,
共出現:72次
……..文章來源:按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