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立晚報 – 2013年1月30日 下午9:26
【記者陳開明台北報導】農委會農糧署齊力對抗全球飢餓,發揚人道救援精神,今(102)年將提撥9,000公噸公糧白米,供政府機關及慈善團體,在全球各缺糧地區執行糧食人道援助,讓臺灣愛心漂洋過海,溫飽挨餓的人們。
農糧署30日表示,為對抗全球飢餓,該署今年將提撥9,000公噸公糧白米,與外交部、慈濟基金會、台灣世界展望會、羅慧夫顱顏基金會、世界台灣商會聯合總會、台灣路竹會等政府機關及慈善團體合作,援助史瓦濟蘭、南非、辛巴威、賴索托、莫三比克、海地、菲律賓、印尼、柬埔寨、孟加拉及巴基斯坦等11國缺糧地區,供應災民及貧民糧食需求。
農糧署舉例說明,我友邦海地缺糧問題已久,去(101)年10月桑迪颶風又造成更加嚴峻的情況,今年將提撥外交部及台灣世界展望會2,920公噸白米,透過糧食濟貧組織(Food For the Poor, FFP)及海地世界展望會,發放海地貧民、學童、病患、孤兒及老人等,首批360公噸援米由台灣世界展望會安排於2月啟航,預定4月運抵海地,配合海地世界展望會以工代賑方案,幫助海地糧食短缺家庭恢復生計。
農糧署指出,糧食人道援外業務自91年開辦迄今,已提供25萬5千餘公噸公糧白米,長期與外交部及民間公益慈善團體合作,援助非洲、中南美洲及亞洲等缺糧地區計29國,透過食米援助,將臺灣愛心傳送到有需要的地方。
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指出,全球2010-2012年間,仍有8億6千8百萬人口處於營養不足情形,佔總人口數12%,其中非洲、中南美洲及亞洲地區尤為嚴重。在國內糧食安全無虞下,農糧署將繼續提撥公糧推動糧食人道援外,以發揚我人道救援精神,善盡回饋國際社會之責。2013/1/30
政府加強輔導水稻大佃農特色品牌 提升競爭力
【記者陳開明台北報導】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30日表示,針對昨(30)日報載『青年大佃農不准繳公糧 熱情澆熄』乙案,特提出說明。該署指出,為提高農業競爭力,鼓勵青年農民擴大經營規模及提高農產品競爭力,自本(102)年起加強推動「小地主大佃農」政策,鼓勵種植進口替代作物,如硬質玉米、大豆、青割玉米等;並輔導種稻大佃農契作生產高品質稻米,建立自我品牌,提升產品價值。
農糧署表示,100年大佃農復耕經營種植水稻佔總經營面積8成,加上近7成大佃農繳交公糧,致各界迭有反映大佃農由政府補助租金種稻又繳交公糧,衍生誘導水稻種植面積及公糧稻膠玻妐磢髐銗X增加情事,鑑於農業資源之合理運用,朝鼓勵種植土地利用型具進口替代及外銷潛力作物,並調整租賃種植水稻輔導措施,給予轉作補貼每公頃2萬元,不得繳交公糧;並持續提供農機補助、1%低利貸款、租金無息貸款、天然災害協助及相關教育訓練等輔導措施。
農糧署指出,由於大佃農均為專業農,具有專業技術及設備,宜輔導朝生產產值較高的高品質稻米方向發展,不宜繼續繳交公糧;且除種植水稻外,加強鼓勵及輔導大佃農種植飼料玉米、青割玉米、牧草及大豆等進口替代雜糧作物。該署將請各地區農業改良場(所)加強適合地方特性之作物進行品種引種與選育,並協助大佃農朝契作栽培特色品種、建立品牌化等高品質及企業化生產,建構產銷平台,建立產銷供應鏈,以符合推動「小地主大佃農」政策目標。2013/1/30
……..文章來源:按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