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能Q&A 盼理性討論核能政策

作者: 王韋婷 | 中央廣播電台 – 2013年5月7日 下午4:49

核四爭議持續延燒,為了讓社會大眾獲得充分資訊,經濟部印製「核能議題問答集」,針對能源政策、核能安全及核四公投3大部分說明政府的立場。許多外界經常質疑的問題,包括再生能源、限電風險等等,問答集中都有清楚答覆,期盼營造理性討論核能政策的空間。

◎核能議題問答 回應核能爭議

核四公投爭議不斷,反對核四者提出許多資料、論述,但社會大眾還是無法清楚得知核四的相關資訊。為了讓民眾能清楚認知,經濟部推出「核能議題問答集」,就社會對於能源政策、核能安全和核四公投3部分的疑慮提出說明。經濟部次長杜紫軍說:『(原音)前一陣子針對核能也好、核四也好的論戰,有非常多的訊息,這些訊息基本上有些是不正確,有些在解讀上有爭議,所以我們花了比較長的時間,詳細計算每個資料;因為在談工程、生活使用的時候,不能單純只談概念,必須談非常詳細的數字。』

◎再生能源、限電風險 圖文說明

反核聲浪高漲,對於再生能源發電不穩定、停建核四後可能有限電風險等說法也提出諸多質疑,經濟部不敢掉以輕心,在問答集中,數據、圖表併用,回應相關疑慮。

杜紫軍以再生能源發電為例,表示澎湖雖發展太陽光電和風力發電,但是仍要裝置海底電纜,連接到台灣本島的電網,才能解決再生能源發電過盛與不足的問題,因此台灣仍然需要像核四這樣穩定的機載電力。他說:『(原音)為什麼要做海底電纜?就是我們講的孤島效應。以澎湖來講,光自己的太陽光電跟風力發電,發太多的時候系統承受不了;夏天電不夠的時候沒有來源,所以怎麼辦?他必須跟台灣連在一起才可以。那台灣可以跟誰連?我們沒有辦法像澎湖一樣只靠再生能源,你要靠再生能源,必須後面有大的電網調節、支撐。』

針對反核團體認為停建核四不會造成缺電的風險,經濟部核四專案辦公室主任吳玉珍也明白表示,若公投結果確定要停建核四,政府將啟動替代能源方案。但是以天然氣發電為例,由於必須考慮硬體建設時間、環境評估和當地民眾的反應,台灣可能有10到12年的時間必須限電。吳玉珍說:『(原音)在建的過程中,我們不知道環評能不能順利通過,民眾能不能對附近經過管線或者建接收站、天然氣電廠是可以順利讓它過去,然後包括整個工程期,我們估計大概10到12年。萬一公投不過,我們這些建設要加快去做,10到12年來補後面到前面所有核電廠都退役的情況下來補。』

對於近來廣受討論的風力發電,經濟部能源局副局長王運銘也表示,核四每年發電量為193億度,必須裝設3,496座風力發電機才能達到,這個數量幾乎可以繞台灣一圈;何況台灣風場集中在西半部,即便繞全台一周,也不可能取代核電。王運銘說:『(原音)目前有的風力發電是57萬千瓦,每年發電14億度,大概要裝置804萬千瓦的陸地風力發電,以目前投資大該要(新台幣)4,580億,一共要裝設3,496座風機,這樣算起來,每部風機距離250公尺,總共距離大概是874公里,繞台灣的話大概要繞一圈。』

◎反核訴諸情感 政府盼營造理性空間

核四公投已箭在弦上,但核電資訊高度專業,在反核團體以感性訴求爭取民眾認同的同時,行政部門則提出以實際數據為後盾的問答集,期盼在爭議聲中,提供正確、明白的資訊,希望民眾能理性思考再做出判斷。

……..文章來源:按這裡